正文内容
美国国债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美国国债范文(精选8篇)

美国国债 第1篇

前两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不动声色地就此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 作者是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佐尔坦.鲍兹。尽管这份报告以一种枯燥的、央行风格的语言写就的, 但其结论相当引人注目, 不仅是就当前的市场波动而言, 更涉及未来的系统性风险。

最关键问题的核心在于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和证券借出人 (如托管银行) 如何处置其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二十年前, 这些资金池规模不算大, 全球总规模不过1000亿美元, 而每家公司通常只持有1亿美元左右的现金。但近些年来, 随着资产管理行业整合、各公司的财资管理功能集中化, 现金池规模呈爆炸式增长。从全球来看, 机构现金管理部门控制的现金规模眼下在2万亿至4万亿美元之间。鲍兹认为, 平均而言, 每家证券借出人持有现金750亿美元, 每家资产管理公司持有200亿美元, 而每家美国大公司持有150亿美元。

这令人震惊。但是,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现金”的最终去处。二十年前, 它们通常被存入银行。但近年来, 现金管理部门已开始不再考虑银行了。以2007年为例, 存入银行的现金比例只有16%至20%。为什么呢?鲍兹认为, 关键的因素在于风险管理而非收益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前,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仅为每个账户存入的前10万美元提供保险。尽管现金管理部门千方百计想把现金存入多家银行, 但由于现金池的规模太大, 根本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多样化。所以, 它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比没有保险的银行存款更安全、且流动性高的替代方案, 比如回购交易 (得到抵押品的支持) 、货币市场基金 (通常得到银行的暗中支持) , 或者评级较高的短期证券 (比如有AAA级资产作为担保的商业票据或抵押债券) 。

鲍兹指出, 这种局面严重地扭曲了货币总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只有存入银行的现金, 才会在美联储的账目中被记为M2“现金”) 。他还认为, 这种模式是2007年之前影子银行繁荣景象背后一个很少受到关注的因素。毫无疑问, 他是对的。

但是, 真正有趣的是当前的情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FDIC将提供保险的存款上限提高到了25万美元, 现金管理部门也由此把存入银行的现金比例提高到33%。然而, 调查结果显示, 他们不打算再提高比例这意味着仍有数万亿美元处于银行体系之外。这也造成了一些潜藏的巨大系统性风险:正如鲍兹所指出, 除了FDIC提供保险的银行存款以之外, 机构所持现金的数额 (因此不受政府保护) 目前相当于FDIC所保护资金规模的三分之二, 而此比例在1990年时仅为5%。一旦危机来袭, 这可能成为新的恐慌之源, 因为银行对货币市场基金等能否真正起到保护作用尚未可知。

但是, 这种保险“真空”也影响资产价格。自2008年以来, 影子银行世界的大部分几乎都已坍塌。因此, 现金管理部门眼下正疯狂寻找配置“现金”的新场所。一部分涌入了货币市场基金 (这些基金购买政府债券) 或者回购市场 (通常得到债券的支持) ;也有些现金直接进入美国国债市场。不管是哪一种情形, 最终后果都是美国国债供应紧缺, 尤其是由于银行和结算所出于监管要求考虑, 也在抢购美国国债。

美国国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2篇

美国国债危机是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的一种延续。为了避免出现主权债务违约的情况,美国国会已与2011年和2013年两次调高债务上限。虽然波折起伏的美债危机暂让全球市场舒一口气,但美国继续“寅吃卯粮”的发债行径,实质是将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市场,为全球经济埋下了更大隐患:美国复苏态势将受阻,中国作为最大债主“被绑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负面影响。

一、美债不改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基本面

2013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美债危机不会对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从全局上看,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增强,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尽管仍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

二、美债对中国外汇储备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财政部11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增持美国国债257亿美元,至12938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当月持有美国国债12938亿美元,环比8月增加257亿美元。此前,8月份中国减持了112亿美元美国债。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称,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继续积累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而且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在评级下调后出现数亿美元账面损失,中国的美元计价资产的投资价值将下降,且缩水程度较大。在中国所面对的美债风险结构中,短期收益缩水风险具有不可抗性,债务偿还风险几率比较低,货币政策风险并不具有全局性,因此,美元贬值风险是中国必须审慎对待的最重大风险。为此,需要改革与创造新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与机制,通过对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将风险稀释到最低程度。出路还在于驱动外汇投资配置多元化。

三、美债对中国的出口影响

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2.5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976.9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6.5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0528.2亿美元),增长10.4%;进口5.9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448.7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6770.6亿元人民币(折合1079.5亿美元)。较去年继续收窄,由于中美贸易和中欧贸易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目前的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对我国外需的未来影响不可小觑。无疑,外部需求的减弱,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增长推动力。

美债危机的本质在于美国实体经济过度依赖消费,造成借贷数额和偿付风险不断加大,最终演化为债务信任危机。美国全国信贷咨询基金会调查则显示,64%的美国人预备基金不足1000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不是通过储蓄而是依靠信用卡借贷以应不时之需和非常规消费。在未来美国经济增长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即使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待其过度消费没钱之后,美国的购买力将迅速下降。未来一旦借贷链条断裂,美国的消费需求将直线下降,中国外需面临萎缩,由此带来出口利益的损失也不可避免。目前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与我国长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直接相关,因此,应当尽快退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出口激励,更多依靠国内的消费需求和投资,减少对国际市场和外资的依赖。另一方面,也可考虑运用外汇储备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事业。

四、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背景下,美债降级进一步加快了国际游资冲击中国市场的步伐。尽管中国加大对汇市干预和监管力度,但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使得国际游资在寻找获利机会过程中,早已将中国列为首选的投资目的地。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查处各类外汇违法违规涉案金额超过1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9%。如不考虑热钱投资用途,就此估算热钱套利收入就可达7.5亿美元左右。如此高收益背景下,必然存在大量热钱通过各种伪装手段进入国内,以较低的资金成本,投资经济实体、房地产或股票等,甚至进入民间高利贷市场谋取暴利,同时催涨各类资产价格,对金融市场秩序和稳定产生巨大威胁,国民福利的潜在损失不容小视。

五、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债危机引发的“新印钞运动”将导致美元继续贬值,进而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进口大量原材料的我国来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加。根据国家发改委8月17日数据显示,农业大宗商品中,大豆、小麦、食用植物油和棉花进口均价分别环比下降0.1%~4.8%;资源类大宗商品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橡胶进口均价分别环比下降0.4%~3.8%。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前大宗商品整体价格在高位水平上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但如果考虑中国国内强烈的通胀预期及经济基本面情况依然良好的现状,加之美债危机持续和美元持续疲软的态势,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中国不得不继续面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如果为抑制通胀,实施新的紧缩政策,则有可能造成经济在物价高企情况下出现增速减缓,导致滞胀的出现,届时潜在风险和损失则难以估量。

目前来看,美元贬值将难以逆转。同时,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全球资本避险的新选择。诸多因素聚集,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将非常严峻。

美国国债的前世今生 第3篇

美国这个国家有些特别,它是先有人民,然后才由人民自己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当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要建立政府的时候,领袖们的理念是要设立一个小政府,一个可以被约束的、权力有限、公开透明的政府。

那时候的美国人讨厌国债,反感国债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债务会给后代造成负担,因此尽可能不借债,如果万不得已有了债务,也尽可能努力偿债,不使这代人的债务成为下代人的包袱。华盛顿总统在告别致辞中就说:“和平时期务必尽力偿还不可避免的战争引起的债务,不要吝啬地把我们应该承担的负担推给子孙后代。”

从美国此后两百多年的历史来看,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健全的联邦财政,建立国家信用的观点具有前瞻性;而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警惕国债,阻止债台高筑的观点,对于有效约束监督联邦政府扩张的财政权力,也是功不可没。

独立战争成立的邦联政府,是按照当时小政府的观念建立的政府。1781年生效的美国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没有赋予邦联政府征税的权力,邦联政府的收入依靠各州的捐赠。艰难的战争条件下,邦联举借了不少内债和外债,尤其各州举借的债务,结果,在到底还不还、由谁来还、如何偿还等问题上,产生分歧。

1789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诞生,美国由邦联变成联邦。联邦政府虽 然取得征税权,但是该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宪法授权联邦政府收取关税和货物税支付债务。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认识到,应该建立一种可靠的信誉,公开承担所有的新旧债务。1790年末,汉密尔顿在《关于公共信用致国会的第一份报告》中说,“当国家遭受危险时,尤其对外战争的危险时,借款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即使最富裕的国家亦然”。要得到国外的借款,国家必须确立信誉——即有能力向出借人保证战时的债务能够偿还。对于羽翼未丰的美国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国家信誉崩溃,在未来极有可能与英国或法国发生战争时,就无法通过借款来进行军事动员。

由于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债务偿还并无保障,国债的实际价值大约只相当于面值的二十分之一,而且随着时间的转移持续贬值。在制定偿债法案的时候,有人提出可以按照国债的现行价值而不是票面价值偿还,这样不用筹集很多资金即可使政府头痛的债务一笔勾销;也有人认为,应该将票面价值与现行价值之间的差价偿还给债券的原始持有人,而给现行持有债券证书的投机商人,仅支付现行价值。汉密尔顿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国债实际上是政府和个人签订的一份契约,政府如果不按约定偿债,必将使契约上的财产权利得不到保障,而且政府再也不可能有效地举债,从而动摇整个公共信用体系。

汉密尔顿还坚持认为,联邦应该帮助各州承担一些独立战争时期的债务。1789年,汉密尔顿和国会达成了一项调整革命时期政府所欠债务的计划,这个建议得到持有战争债务的人的欢迎,因为有联邦政府的担保和收入的支持,这些债务的偿还就有保障。但对于处理战争期间各州欠下的债务,却争执不下。一些已经偿还了债务的州当然反对这个计划,而尚未还清债务的各州则热烈欢迎。汉密尔顿认为,未偿还的州债破坏了整个国家的信誉,他坚持认为联邦政府要承担责任。

但授权州债转移的立法在国会受到詹姆斯·麦迪逊等人的强力阻击,他们担心债务转移将导致财权过分集中在联邦政府手中,损害各州的利益。这个僵局,最后通过妥协和交易得到了解决。联邦首都应该设在什么地方,也是汉密尔顿与麦迪逊争执的焦点,汉密尔顿主张将首都设在纽约,那里是他的政治基地;而托马斯·杰斐逊和麦迪逊则主张将首都设在南方的农村地区。首都到底应该设在什么地方,争执不下,几乎要引起国家分裂了。这种情况下,杰斐逊选择妥协,认同拥有良好信用是现在的作战系统所不可或缺的观点,在债务问题上作出让步,换取了汉密尔顿在首都问题上的让步。

在汉密尔顿的强力坚持下,国会制定了1790年的基金条例,允许旧国债和旧州债的债券持有人把债权换成新的联邦债券,这种政府使得最初几年的利息开支成为联邦预算的最大项目。由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国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独立战争结束时的40%,下降到 1795年的18%,强劲的收入使政府能够按时支付汉密尔顿发行的债券利息,美国政府证券在欧洲投资者那里也得到高度的认可。

十年之后,汉密尔顿的反对者共和党人托马斯·杰斐逊当选美国总统,共和党人也控制了国会。杰斐逊派是激烈反对汉密尔顿的国债政策的,认为债务是对民主的威胁,将公民分成纳税人和吃利息者两个阶层。他们担心,债权阶层会利用财富来控制权力增强的联邦政府,联邦政府负债越重,这个债权阶层就越 强大,能迫使政府利用垄断力和征税权,榨取大众的资源支付给债权阶层。杰斐逊还认为,战争、赤字和税收是紧密相连的。由于未来战争将消耗巨额资金,需要政府大量借债,这样就会增强有钱阶级的权力,他们将是战争的主要出资人,随后利用其优势迫使政府立法,对工人阶级征收重税来偿还债务。

虽然有如此看法,但杰斐逊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为了击败总统选举的竞争对手亚伦·布尔,杰斐逊和汉密尔顿达成妥协,他以承诺执行汉密尔顿的筹款还债计划来换取汉密尔顿对自己的支持,他说:“虽然我反对借债体系,但我强烈地感到必须维护借款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其他国家仅仅凭借其借款能力就能把我们击败。”杰斐逊上台后,继续根据汉密尔顿设计的条件为政府债券支付利息。这就是说,虽然争争吵吵,但在美国刚刚建国的十几年时间内,联邦政府努力偿还此前的国债,并未出现什么大问题。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美国卷入战争。战争教训了美国人,那种固执地反对举债的理念被证明是不利于国家安全的。

1812年美国对英国宣战,在得不到税收保证的情况下,加勒廷开始出售债券。但此前杰斐逊派以汉密尔顿设立的美利坚第一银行违宪为由,将该银行于1811年撤销。没有国家银行的支持和承销,国债发行困难重重,1812年初发行的1100万美元用以备战的债券只销售800万美元;1813年国会授权发行1600万美元债券,销售不佳,濒临失败。

1814年拿破仑退位后,英国军队从欧洲战场腾出手来,决定在北美部署重兵,教训一下美国。这年8月,英军攻占华 盛顿,火烧白宫和国会大厦,随后又包围了巴尔的摩。这种局面下,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国即将战败,纷纷从美国各银行取出自己的金币和银币,债券销售停顿。美国财政几近崩溃。

英军火烧白宫和国会大厦,成为美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也严厉地教训了美国,让麦迪逊、加勒廷等反对汉密尔顿的杰斐逊派认识到,必须增加联邦税收和借债来支持战争。他们认识到,这些措施不但不会削弱公民的自由,还会保护自由。1816年,国会决定特许成立第二家美国银行。

火烧白宫之后,美国又经历过多次战争。每当战争来临时,政府便加大赤字,大量发行国债,战争结束后,通过征税偿还借债。这几乎就是美国过去一百多年中解决战争经费的固定模式。总的来说,美国在借债筹集战费;战争结束后征税偿还债务,还算审慎守信克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战争结束后不久债务逐渐下降,联邦政府预算往往出现盈余。

但即使有汉密尔顿努力建立的国家信誉,有杰斐逊等人开创的阻止债台高筑的传统,而且在1917年,国会甚至还出台法案给政府债务设定上限,但是,近些年来,美国国债还是出现了巨额膨胀,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围绕美国债务上限的争论成为美国激烈的政治斗争,美国债务也引起债权人关于美国会不会债务违约的担忧。从美国当初极为审慎地对待国债,到今天成为全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历史可见,约束政府借债冲动确非易事。

美国国债——政治的闹剧(英文) 第4篇

14660, 527, 773, 465.62, the number of the U.S.Outstanding Public Debt on Aug.27, 2011 at 04:20:24 PM GMT, indicates that each citizen of the U.S.has a debt of 47110.26 dollar (Hall) .The enormous number of U.S.debt became the theme of would business in the past month, becaus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worried about the huge number14 trillion, which is over the alarm line of U.S.budget deficit.People in China, for example, worried about the U.S.national debt because China owns treasury securities up to 1165.5 billions of dollar at end of Jun, 2011, which is 8 percent of total. (U.S.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11)

However, the national debt, in my opinion, is just an important theatre of the political circus between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Republican Party.Both of them like to use the debt as a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Especially next year is the presidential year; politicians in Republican Party wouldn’t miss this good chance which they can criticize current President Barack Obama.Whatever, the U.S.government would not change their goal why they sell so many debts; they want to gain money from foreign countries.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for Chinese government to dump some of this unprofitable business, the U.S.debt and use these mon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life rather than keep huge number of it and become a tool of American politicians, even consuming ample debts has “invisible profit” on politic for Chinese government.

On Aug 2,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d signed legislation to raise the U.S.debt ceiling for he couldn’t fend off such pressures from Congress.The legislation attempts to avert a potential government default only hours before the deadline.But just three days later, an unprecedented thing happened.On Aug.5, 2011, Standard & Poor's Ratings Services lowered its long-term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o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AA+' from 'AAA'.And then, on Aug 23, Deven Sharma, the president of Standard & Poor's, announced he will step down as a Chief of Standard & Poor's effective September 12, 2011, and will leave the company by end of the year.

These events are just the beginning of the battle.If Barack Obama doesn’t want to fail in the election, he has to beat back calls to national debt.It means that the continued debate on national debt between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Republican Party will not stop at least until the U.S.has its new President.Mencius said, “There is an appointment for everything.A man should receive submissively what may be correctly ascribed thereto.Therefore, he who has the true idea of what is Heaven's appointment will not stand beneath a precipitous wall.“ (Legge, 1895) It is obviously that the more time you keep the national debt, the more money you would lost.So if Chinese government wants to avoid the loss, it is sensible to quit this business as much as an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Aug 5, Chinese citizens started to consider whether it is wise to invest the U.S.debt for its real rate of return-on-investment is negative, when they accounted the rate of exchange between RMB and US Dollar.Because according to the exchange data in Aug 30 2010 and Aug 21 2011,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RMB and US Dollar fell from 6.804 to 6.376 in one year, meaning that China had a loss of 498.83 billion RMB or 78.23 billion dollar. (Daily BID rates, 2011) The cost of keeping the debt is so expensive that equal to 6% of total China fiscal spending in 2010 and above the China health care spending in 2010 (Chines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11) .Moreover, opportunity costs of holding the U.S.Treasury are low level of medical insurance, high inflation, and shor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We pay a lot, but we only get the right to call on the U.S.government to cut back on spending, and friendship from one of the U.S.parties.None of these is useful.We have to right to warn the U.S.government as the biggest creditor but we don’t have right to force.And whether we buy the U.S.debt, the U.S.government would not change its policy to China.Because according to game theory, the best strategy for the U.S.government is to bash China and get profits from China; friendship would change nothing.To China, disadvantages of consuming the debt notably outweigh advantages.If Chinese government uses 20 percent of total debt to improve Chinese live, property prices would go down, medical insurance would go up, high price of food would be solved and finally residents would express satisfaction.If not, investing in natural resources is obviously a better idea, because we get nothing from holding more than 8 percent of the U.S.debt.

In conclusion, The U.S.government is using their political power to extract the most they can from China.The case of the U.S.debt is an epitom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aware of their loss in this case, but also how to avoid losing more, and then attempt to get rid of the “parasite”, the United States.

摘要:美国国债今年到达了146600亿这个巨大的数目, 随着标准普尔对美国国债评级的下调, 一场关于美国国债的风暴席卷而来。然而在我看来, 这一切只是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一场政治斗争。中国作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 成为了两党斗争的筹码, 损失了利益却改变不了美国对待中国的策略。

关键词:美国国债,政治闹剧,中国

参考文献

Hall, Ed. (2011, Aug27) .U.S.NATIONAL DEBT CLOCK.Retrieved date:Aug27, 2011.Retrieved from:http://www.brillig.com/debt_clock/.

Legge, James. (1895) .Mencius:Chapter25, Chinese Classics, Vol.2[1895].Translator.Retrieved from:http://www.sacred-texts.com/cfu/menc/menc25.htm

U.S.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Federal Reserve Board. (2011, Aug15) .MAJOR FOREIGN HOLDERS OF TREASURY SECURITIES.Retrieved from:http://www.treasury.gov/resource-center/data-chart-center/tic/Documents/mfh.txt

Daily BID rates. (2011, Aug) .Historical Exchange Rates.Retrieved from:http://www.oanda.com/currency/historical-rates/

恢复国债期货完善国债发行管理体系 第5篇

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2012年04月18日10:39 来源:当代金融家作者:贾康

纠错|收藏将本文转发至:

文/贾康

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国债的发行与管理。从我国近年国债发行的情况来看,发行规模逐步扩大,存量规模逐年增加,二级市场交易趋于活跃,一级发行和二级交易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国债投资主体不断多元化,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定价效率明显提高。然而,在利率下行时,承销商发行市场承销国债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承销意愿不足,财政部发行压力较大。而开展国债期货,能够为承销商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在承销国债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中反向操作锁定价格,增强承销商承销国债的信心,促进国债发行,从而保障财政政策有效实施。由此考虑,建议在总结17年前国债期货“3丒27”事件教训的基础上,不因噎废食,设计合理方案恢复国债期货交易。这样做的正面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为债券承销商提供对冲国债承销期间利率风险的手段,提高其积极性,降低国债发行风险与成本。

我国国债发行与交易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由于目前国债市场缺乏对冲工具,大部分机构承销债券后,选择放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而不进行交易,只能消极避险。承销商在国债发行中面临很大风险,为了对冲利率风险,他们常常在一级半市场出售债券。由于债券尚未上市,这些交易大部分是通过口头协议方式,违约风险较大,加上从发行到上市的时间较长,承销商要让利才能出售债券,成交价往往低于招标价。国债期货的推出,使承销商可以通过国债期货将持有或尚未持有的国债进行对冲,锁定利率风险,从而促其积极参与国债承销,有利于国债发行。同时,随着整个债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机构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日趋强烈,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也需要利用国债期货规避风险。

第二,增强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降低债券的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带动国债发行利率下降,压低公共成本。国债期货的发展也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现货市场,如同为现货市场注入了一湾活水,促进债券交易的活跃,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以美国为例,推出国债期货后,国债期货的成交量与现货市场的成交量呈现正相关关系。

第三,国债期货所揭示的债券远期价格,可较好地反映债券市场供求关系,从而优化债券发行定价机制。

国债期货是标准化、高透明度、低信用风险的场内利率衍生品,具有的低交易成本、强流动性的优势。因此,国债期货市场能够迅速地反映市场信息,促进价格达到均衡水平,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率市场体系。这条完善的收益率曲线会使得国债发行定价的效率大幅度

提高,也会使得定价的透明度提高。

因此,国债期货交易所带来的国债发行效率的改善,不仅促进债券一级市场的发展,提高债券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而且对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完善国债管理体制、促进财政在“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有大量研究表明,“3丒27”事件产生的特殊原因已不复存在,国债期货交易的操作规则优化可以规避风险,相关机制设计有把握应对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出国债期货恢复交易的方案。

美国国债持有量与中美关系 第6篇

随着近几十年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有效实施,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了显著的提高。凭借着劳动成本低廉、大部分产品质量较高的优势, 我国一直呈现外贸“顺差”的走势, 再加上中国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已逐步得到世界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世界投资者看好中国,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采取鼓励措施, 促使FDI大量流入。种种因素都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金融创新以及世界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 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完善, 对于外汇的管理与投资, 如何进行保值与增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我们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 如何处理这些美元资产呢?一般来讲, 主要可以采取三种方法:进行战略性投资、进行短期性投资和购买美国国债。

鉴于美国经济实力雄厚, 国债的风险较小, 流动性较高, 我国买入了大量的美国国债。2008年9月总共持有美国国债达5880亿美元, 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 美国国债价值变动不确定性增强, 对于“是否应该增持美国国债”曾一度引发热议。虽然目前各国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但中美关系的发展却出现波折。世界储蓄大国中国多年来购买美国债券一直受到美国的欢迎, 因为中国的资金进入美国债市可以弥补美国因消费过度而出现的资金不足。而近来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环境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出现分歧, 中美关系的突然变化使得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 (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 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此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 美国政府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的增长, 维持其美国国民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不断削减企业和居民的税收, 导致巨额的财政赤字, 与此同时, 美联储又不受约束地滥发美元来满足政府赤字融资和居民负债消费的需要, 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与日益膨胀的资产泡沫, 在美联储连续两年多的升息政策下, 再加上市场监管的缺失, 金融创新监管不力, 采取了不正当的会计政策, 终于在2007年爆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 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最终演变成具有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大批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全球股市床记录的连续暴跌, 冰岛面临国家破产, 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减息, 金融危机已经对各国实体经济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三、金融危机下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情况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大众对美国未来经济的预期不乐观, 再加上时值美国总统大选期间, 奥巴马一再强调要实施经济刺激计划, 降低失业率, 进一步提高了民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导致其他资产的相对风险增大, 收益率降低, 于是更多的人选择投资国债, 导致债券的需求增加, 价格上升, 利率下降。

但是由于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效果并不显著, 美国加大力度, 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扩大财政赤字, 增发国债, 使得国债供给加大, 债券价格必将下跌, 利率提高。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的增多为购买美国国债提供了资金来源, 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 但未来美国国债的走势情况并不乐观。如果美国国债利率上升, 价格下降, 我国所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遭受很大损失, 再加上受美国未来很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导致美元贬值的影响, 我国这部分外汇投资境况将雪上加霜。

我国显然已经意识到所面临的危险, 并适当逐步减持美国国债。图1显示了2009年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变动情况, 可以看出持有美国国债总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削减美国国债持有量的原因除了由于贸易顺差情况增长幅度的下降, 外汇储备增幅降低的影响, 更多出于对投资美国国债安全性的考虑。但由于世界金融市场投资收益均不乐观, 存在风险较大, 再加上我国对这方面的经验并不多, 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合适的金融产品可供选择, 所以减持幅度较为缓慢。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可能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 我国正好可以在这场金融动荡中学到更多知识, 获取更多经验, 为将来在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打下基础。

我们不能大量抛售美国国债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于我国持有的是中长期的债券, 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可到期, 这无疑增加了美国国债的持有风险。很多美国国债的持有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是如果大量抛售美国国债, 使得在供给大量增加的情况下, 需求也大量减少, 这必将推动债券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利率进一步提高, 我国剩余的美国国债资产也将进一步大幅缩水, 所带来的损失可能更加惨重。同时可能带来金融市场的动荡, 迫使美国大量印发美元, 通货膨胀实现, 美元贬值, 资产进一步严重缩水, 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2010年2月26日,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修正版2009年12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 (TIC) , 如果把中国投资者在英国等地持有的国债也计算在内, 中国仍处于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的地位。但修正后的数据也显示, 中国去年年底连续两个月减持了美国国债, 但这也可能是我国在美元出现技术性反弹下做出的选择, 并不意味着我国将大举减持美元资产。

面对现今形势的发展, 我国似乎已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如何采取有效地措施, 使我们的损失达到最小呢?

逐步减持是必要的, 但是美国市场经验丰富, 实力雄厚, 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虽遭到冲击, 却尚未动摇, 因此对于美国国债未来的走势, 也不必过于悲观。对于减持美国国债所增加的外汇储备部分, 我们可以尝试在其他领域进行投资, 比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方面, 或者也可利用这部分资产直接在美国进行投资, 开拓中国在美国的市场。

由于海外金融市场充满着变数, 对海外情况的发展并不熟悉, 使得我们在海外投资方面一直较为谨慎、小心, 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流动性较强, 风险较低, 收益也较低的金融产品上。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投资一些风险较大, 收益也较高的方面。由于市场的低迷, 肯定会存在一些企业价值被低估的现象, 这正是投资的一个大好时机,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进行尝试和探索, 同时获取海外投资的宝贵经验。虽然我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不能直接拿到国内买卖, 但可以利用它在进口方面做出贡献。比如购买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帮助国内工业制造等方面的企业实现技术上的提升;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学习西方先进理念, 熟悉世界市场运行机制, 同时向外国员工展示中国魅力, 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促使中国尽快融入世界市场。

四、金融危机下中美关系的发展

美中政策基金理事会理事、美国前驻沙特大使傅立民在2008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及国际合作局主办, 美中政策基金会协办的“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研讨会上指出:1978年以来, 中国取得的进步得到举世公认。中美官方与民间的联系正变得愈发广泛、深厚和稳定, 两国正在共同改变着世界。中美关系虽经历了许多摩擦, 但通过处理这些摩擦, 中方变得更加成熟和负责, 通过积极的沟通与协商, 中美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两国人民和世界都从中受益。

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 如何让对方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是各国处理国际关系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金融危机对美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面对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承担起了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 推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在金融危机不断深化, 全球经济下滑, 能源价格大起大落的国际战略背景下, 我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 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此次金融危机赋予了中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中美关系发展到现阶段, 利益汇合点已经明显增加和拓宽。在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两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 需要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 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但中美两国的国家性质和特点注定了其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如2010年1月美国提出向台湾出售武器, 2月19日奥巴马不顾我国强烈反对会晤达赖喇嘛, 2月26日对我国无缝钢管征收11%至13%的反补贴税等等不友好的行为引起我国强烈不满, 一度使中美两国关系趋于紧张。

五、如何处理中美两国关系

中美两国的关系目前是建立在三个公报的基础之上,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上海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八一七公报”) 。在处理中美两国关系时仍应遵循这三个公报, 如1972年2月28日的“上海公报”中美取得的共同认识是: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 双方同意, 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 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 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除此之外, 结合目前的环境和发展状况, 中国还应充分利用大量持有美国国债这一客观事实, 适时对美国施加压力, 争取更多有利条件。

北京时间2月26日, 美国国会的政策研究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专题听证会, 名字即为“美国对中国的债务:影响与后果”。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韦塞尔 (MichaelWessel) 在听证会上致开幕词时指出, 美国购买中国商品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原本是一个互利的关系。但这次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他说:“中国走出这次衰退之后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希望它作为美国的银行的角色能够给它增加一些新的政治力量。而美国政府受限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很难摆脱对中国日益加深的金融依赖。”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教授认为, 中美建立了一种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中国和美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8年我国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70%左右是美元, 包括5850亿美元的美国财政部的国库券, 已经形成了一种密切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出, 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使美国在做各项决策时不得不充分考虑中国的因素, 尤其是目前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债主, 对美国形成压力, 从而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权。中国应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促进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 做出更加有利的决策。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不足, 美国遭受重创。为了挽救美国经济, 美国政府对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 中美关系的发展近来屡现波折, 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 争取主动性和更多话语权, 推动中美关系向更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国国债,中美关系

参考文献

[1]、外媒报道:美国罕见讨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DB/OL].中国日报网, 2010-02-27.

[2]、姜波.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法治社会, 2009 (6) .

[3]、刘卫东.“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研讨会综述[J].学术动态, 2008 (12) .

对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思考 第7篇

(一) 总量剧增

截至2010年10月底,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经攀升至9068亿美元, 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国债持有国。

这一阶段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其一, 购买量大, 月度购买额在大多数月份都超过百亿美元, 个别月份超过200亿美元甚至300亿美元;其二, 虽然在购买美国国债的同时也在不断出售, 但总体而言出售量大大少于购买量, 从而形成了大量的持有量。

学术界对增持美国国债固然有争议, 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额的变化和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相一致。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在通过对2001-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及购买美国国债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后, 也得出了中国外汇储备越多, 购买美国国债就越多的结论。截至2010年9月末,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6 483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因此, 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也就不足为奇。

(二) 占比加大

对美国国债总量的增加基于数据的真实与客观性, 学术界尚无争议。但是对美国国债占比却有不同的说词, 由于数据统计来源渠道的不同, 得出的结论有较大的差异。

1.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并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虽然从2004年9月, 美元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中比重为60%。而在这些美元资产中, 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2.2001-2009年, 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每年以40%左右的形式均衡存在。

但是笔者从美国财政部网站获得信息表明:近三年, 在中国持有的美国资产中, 美国国债比例每年都在50%左右, 2009年更超过了60%的比例在增加。详见表1。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网站http://www.ustreas.gov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在增加外汇储备的同时, 美国国债的增加居首位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我们深入思考:为什么中国要增持美国国债?

二、中国增持美国国债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需要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和汇率风险,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 美国实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导致美元对外大幅度贬值。据统计, 美元贬值每年给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那为什么中国政府还要持续增持美国国债?简言之, 是其经济需求、资产安全、政治需求和未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战略选择。

(一) 中美经贸关系的选择

一是中美密切的贸易关系决定的。2003年以来, 美国一直是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之一 (见表2) , 中美贸易额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 2010年7月, 中美贸易额为2 430亿美元, 是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同时, 在中美贸易中, 中国基本上保持顺差状态, 这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美元外汇资产。此外, 美元是世界上的最主要国际货币之一, 在国际结算中占70%以上的份额, 而人民币还未能成为国际货币, 基本上不能用于国际结算。因此, 我国在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往来时需要用美元进行结算, 持有大量美元资产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得出

二是美商在华投资地位决定的。众所周知, 美国是我国重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外商直接投资既可以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直接影响外汇储备增量, 也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的进出口在经常账户下影响外汇储备存量。另外, 外商直接投资利润的回流又会动用外汇储备。因此, 外商直接投资与外汇储备联系密切。多年来, 美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通过该种渠道流入了大量的美元资产。2006年1-11月, 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2.63亿美元, 其中, 美国直接投资24.21亿美元, 占比4.46%, 居第五位。2007年,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384亿美元, 其中, 美国直接投资97亿美元, 占比7%, 居第二位。截至2010年1月底, 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58 628个, 美方实际投入资金625.9亿美元。目前, 美国仍然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

(二) 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的选择

美国国债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 尽管美元丧失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但仍然在国际贸易和结算中充当重要角色。由美国政府发行的各类债券, 被认为是债券中最安全的。美国现有的经济规模、金融规模以及美元在国际结算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由美国政府提供担保的国家债务金融票据, 几乎不存在信用风险。同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最大的虚拟经济交易地, 其国家债券也具有易买易卖, 买卖差价低于其他证券, 市场交易活跃等特点, 成为了全球各国政府, 投资者追捧的最佳投资产品。而中国在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时, 核心理念就是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虽然美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陷入了危机,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有所下降, 但相对于其它投资产品而言, 仍具有容量大、需求强劲、交易活跃、流动性强等特点, 是一种相对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因此, 购买美国国债就是帕累托最优选择。这也是我国在金融危机后大量增持美国国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中美特殊政治关系的选择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不仅有经济上不得已的原因, 即所谓的“美元绑架人民币”, 而且其中也有政治因素。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在每次全球经济危机或是金融危机之后, 全球都会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 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尤其是中国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 危机后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积极的遏制态度。为此, 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起到约束作用。

(四)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选择

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仍然继续增持美国国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 在境外流通, 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目标, 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美元的国际地位来建立自己的国际信誉, 这种信誉应该是建立在庞大外汇储备和巨额美国国债持有基础之上的。因此, 中国会继续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服务。

综上所述, 尽管持有美国国债会面临很大的机会成本和汇率风险, 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增持美国国债不仅可以保证我国外汇资金的安全,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也会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诸多约束。因此, 增持美国国债是中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娟.增持美国国债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 2008 (35) :192.

[2]宋国友.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来源、收益与影响[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31-38.

[3]于刃刚, 邓博然.持有高额美国国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 2009 (12) :111-112.

[4]高海防, 王馨婷.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投资分析[J].商业现代化 (中旬刊) , 2009 (7) :60-61.

[5]张明.中国不应无条件增持美国国债[J].世界知识, 2009 (6) 1:3.

2011年各国增/减持美国国债图 第8篇

根据新西兰最高法院做出的一项裁决,新西兰政府须重新审议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购买新西兰农场的交易。据报道,上个月,新西兰政府批准了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逾2亿新西兰元(约合1.64亿美元)购买Crafar农场的交易,该农场此前已进入破产管理程序。这是中国首次收购新西兰的土地资源,此项交易涉及16个奶牛场的全部土地,附属的牲畜、动产、设备,以及与奶牛场关联的恒天然合作集团(Fonterra)部分股份。

收购计划引起当地农场主和财团的强烈反弹,新西兰高等法院2月15日表示,上述交易给新西兰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被夸大,而海外对农场投资只有在对新西兰有利的情况下才能获允许,因此责令政府重新考虑此决定。

《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该事件凸显了依赖农业的新西兰对中国投资其土地的担忧正在加剧。鹏欣发言人表示依然会致力于该交易。

难兄难弟

伊朗石油部2月19日在其网站宣布,伊朗已经停止向英国和法国公司出售石油。不过法国不是伊朗石油在欧洲的主要出口对象,而英国已于去年第三季度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

此前一天,两艘伊朗军舰停靠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据法尔斯通讯社报道,伊朗军舰将向叙利亚海军提供必要的培训。这是伊朗海军军舰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第二次进入地中海水域。

由于人口数量与权力的倒挂,从2011年3月以来叙利亚国内多地武装冲突不断。叙利亚是与伊朗关系最紧密的阿拉伯国家,均为伊斯兰教什叶派掌权。

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将继续施压,直至叙利亚出现过渡,但他又明确排除现阶段美国武装干涉叙利亚的可能性。中国特使于2月17-18日对叙利亚进行了访问,并强调秉持公正的立场。

紧缩方案通过暴力冲突蔓延

近日,希腊议会批准了一项严厉的紧缩法案,旨在避免出现灾难性违约,以获得第二笔价值1300亿欧元的援助。据《金融时报》报道,这些紧缩措施中包括削减3亿欧元退休金,最低工资下调22%至每月560欧元。在未来三年中,预计还将削减15万个公共部门就业岗位。希腊临时总理卢卡斯·帕帕季莫斯表示:“相对于不通过这个方案可能造成的社会和经济灾难来说,通过这个方案的社会成本更低。”紧缩法案通过后,民众抗议持续升级,暴力冲突向全国蔓延。

2月21日,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在布鲁塞尔宣布,欧元区17国财长决定批准总额为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但分析人士认为,希腊的危机还远未结束。

三星集团兄弟争产

2月14日,已故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长子,81岁的李孟熙将胞弟,70岁的三星电子会长李健熙告上了法庭,理由是李健熙涉嫌私吞家父遗产。

据报道,李孟熙称其父生前以他人的名义信托了部分财产,而李健熙在未通知其他继承人的情况下私自将遗产变更到个人名下。因此李孟熙要求李健熙偿还属于自己那部分法定继承的份额,包括三星生命824万股和股票分红、三星电子股票20股和股票分红;他还要求三星爱宝乐园(Everland)归还其名义下的三星生命股票100股和1亿韩元股票分红。

有外界评论称,即便李孟熙胜诉,目前三星集团的股份结构也不会有太大变比,集团依旧会正常运营。

记者被捕默多克救火

此前《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乌云还未散尽,新闻集团CEO鲁珀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不得不飞往伦敦应对一场新危机。据外媒报道,自1月29日起,新闻集团旗下《太阳报》有9名记者在行贿调查中被捕。太阳报雇员被发现过去数年中一直向公职人员提供现金以获取有效消息,部分受贿者每年收到超过1万英镑。《太阳报》每天发行大约250万份,是英国最畅销的报纸。

因新闻集团提交了导致记者被捕的信息并帮助警方展开调查,《太阳报》员工产生了不满情绪,默多克急赴伦敦编辑部安抚,并于17日表示新闻集团将很快推出《星期日太阳报》。

强生频发回令,称不涉及中国

强生再发“召回门”。自前段时间的婴儿洗发水致癌门、隐形眼镜召回门到此次因为瓶体设计遭到投诉,宣布召回在美国市场销售的57.4万瓶葡萄味退烧药泰诺口服液,强生深陷信任危机。据悉该产品此前曾因其他原因被召回多次,而此次召回仅涉及美国市场,不包括中国市场。

据国内媒体报道,上海强生制药公司公共关系部吕晶表示,美国强生宣布召回的在美国批发和零售渠道销售的特定批次的葡萄口味的相关的产品均未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国内由上海强生授权销售的泰诺林产品也并未下架。

Buzz

1我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

2月16日,在中国中药协会就“活熊取胆”这一热点话题召开的沟通会上,会长房书亭“一鸣惊人”。他还称归真堂不属于中药协的会员单位,而当日晚间中药协官网又承认归真堂为其会员,称房表述有误。不论其间真实性几何,被房会长“代表”的黑熊表示目前情绪稳定。

21、耶鲁的优势是人,北大的优势是景。2、耶鲁的自信是当下,北大的自信是历史。3、耶鲁有话唱出来,北大有话说不出。近日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宣传片PK引发了网友热议。中美这两所顶级高校宣传片的差异体现了什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凯在微博上这样总结。

3我要顾全大局,窝囊了七八天。这次来

北京向领导汇报,我都气哭了。

四川中石化销售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此前被媒体曝出涉嫌非法高息放贷,且数额巨大。近日中石化临时通知召开媒体见面会,会上四川中石化销售公司董事长黄久长声音哽咽,表示“如果我是一个民营企业,我早就出来回应了”。

4就差“非死不可”没注册了。苹果因iPad商标权与唯冠缠斗不清、焦头烂额时,Facebook表示毫无压力。美国菲丝博克公司(Facebook,Inc)已在中国申请注册THEFACEBOOK、FACEBOOK、脸谱、面书、飞书博、飞思簿、费司布克、菲丝博克等61个不同商标,

部分已获得通过。网友如此戏称。

5Linsanitv、Linderella、Lincredible、Linner……

林疯狂、林灰姑娘、林神奇、林赢家……一夜之间,Jeremy Lin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他如同奇迹般的表现,让无数人体验了一个又一个激情、幸福、如梦似幻的瞬间。不管人们对于他的种族、前途的争论,他体现的努力+机遇+品质=成功的价值观是为所有人共享的。

人物

谢家麟、吴良镛

谢家麟、吴良镛获2011年最高科学技术奖。谢是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吴是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两人都已是90多岁高龄。而令人注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自2000年后,第8次出现一等奖空缺。唐英年

香港媒体此前报道称第四届香港行政长官参选人唐英年的居所违建,一

个集影院、品酒室及浴池于一身,面积达2400平方英尺的“地下行宫”引发舆论哗然。他对此公开道歉,并将此事归咎于他的太太。然而许多公众认为他的这种说法是为参选推卸责任。

单霁翔

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等等不太光彩的“门”后,故宫“新掌门”单霁翔首次公开亮相就鲜明地提出“防火防盗不防记者”,还表示故宫对公众开放的面积将扩到全部面积的76%、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等,种种“新政”让外界期待单能重塑故宫受损的形象。

克里斯蒂安·武尔夫

当地时间2月17日,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52岁的克里斯蒂安·武尔夫(Christian Wulm在妻子的陪伴下宣布辞去德国总统职位。自去年12月被曝2008年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期间获得了一大笔低息贷款用于购房后,武尔夫不断受丑闻困扰。

刘翔

2月18日,英国伯明翰世界室内田径赛60米栏决赛中,刘翔击败老对手罗伯斯,以职业生涯最佳的7秒41夺冠,破亚洲纪录。“王者归来”,这让我们对飞人在今年伦敦奥运会的表现有了更多期待。

心理

名字好念更易升职?

名字可以显示性别、种族或阶层,也可能隐含着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但有一点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一项发表在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名字简单的人更容易升职。

这项研究由澳大利亚、比利时和美国三国科学家共同开展。据《中国日报》报道,他们调查了500名大学生志愿者(国籍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和500名美国律师的几十个姓氏,发现名字更容易读的人更容易走上政治道路,名字更容易读的美国律师在事务所里升职更快。研究认为,人们对名字简单的人普遍持更正面的看法,简单的名字可以提高人们交到新朋友的能力。而在职场中,一个人的名字越容易读,就越容易取得晋升和成功,因为难读的名字会令上级反感。

肥胖肥胖者更易暴饮暴食?

有人称减肥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时尚,自“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起,无数人与肥胖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近日,一项刊登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的研究指出大脑在肥胖发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据生物谷报道,研究人员通过对病态肥胖组、消瘦组和健康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发现:与消瘦组相比,肥胖组的研究对象大脑纹状体区的糖代谢水平明显提高。这可能导致他们经常性地暴饮暴食,最终自身体重飙升。研究人员表示即使肥胖的人已经吃饱了,已经不再需要摄入能量时,这些人的大脑中可能仍会一直产生促进肥胖的人进食的信号。

环境空气污染或导致中风风险上升

发表在美国《内科学文献》(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月13日刊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空气污染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间存在着关系。据路透社报道,这项研究显示,与空气质量为“良好”时相比,在多日“中等”空气质量情况下,波士顿地区居民中风的风险上升。对于居住在拥挤城市或繁忙高速公路附近、交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此项风险更大。研究报告主笔,美国布朗大学的Gregory A.Wellenius说:“重点之一是,在美国环境保护局看来是安全水平的污染程度,在我们看来具有重要的健康效应。”Wellenius和他的团队在1999-2008年调查了约1700名因中风而入院的病人,并对当地空气污染检测站数据(尤其是PM2.5浓度)进行分析,发现与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空气质量评级为“良好”时相比,在24小时的“中等”空气质量下,中风的风险要高出34%。若暴露在污染环境中12-14小时,中风风险最大,并与交通污染物二氧化氮有关。

另一项同样发表在《内科学文献》上的相关研究由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展。他们通过对19409名年龄在70到81岁美国妇女的研究发现,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与老年妇女认知能力严重下降间存在着联系。

医学受到干扰的睡眠与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前期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