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精选4篇)
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 第1篇
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
中国正在以高速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国家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国际化,但是中国目前存在着极不健康的人均经济状态,那就是中国存在着非常大的贫富差距。
“现在的中国是:穷者越来越穷,而富者越来越富。有人说,当下的中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张面孔,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富有的人用自己的财产抬高了城市的物价,房价,他们毫不吝啬的购买各种奢侈品,而不富有的人在这样的高物价的城市拼命地奋斗,赚钱,一辈子也说不定买不上房子。而更不用说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了。
贫富差距的现象无处不在,发达城市与落后城市,富裕村与贫困村,学校里高干子女与特困生„„贫富差距严重的现象令人十分担忧,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呢,那么引起贫富差距的原因又在于什么?
收入机会不均等是原因之一。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有那么多的乞丐在要饭,有不少女孩子为贫困所迫而不得不出卖肉体,有那样些人毫无节制地卖血而感染上艾滋病。还有那挡不住的偷渡浪潮,节节攀升的犯罪率,1.7亿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城市找饭吃,即使淘厕所,背尸体这样的活也争先恐后地去干。还有办假证件的,倒买发票和车票的,贩卖黄色书刊和光盘的,这些现象屡禁不止。
权力市场化(权力作为资本介入市场)是贫富差距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权力的市场化,导致了大量的人仅仅因为社会关系、职位等一些特殊的条件发家致富。现在许多的企业家都拥有一定的权力背景,而合法的企业就无法与拥有权力背景的企业在某些领域进行抗衡。所以导致普遍的道德败坏。由于权力市场化,不应该富的人富了起来;由于权力市场化和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不应该穷的人越来越穷。这样的循环,导致了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中国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贫富差距,健全的税收制度可以让高收入的人缴纳高额的税款。由于中国税收收不上来,就不能有效的援助弱势群体,穷者越来越穷。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自然垄断行业利用其巩固的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利润。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总有一天会演变成两极分化。如果一个国家始终有大量的绝对贫困人口存在,其经济动力发展不足,起伏动荡势出必然,最终会波及每个人!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畸形集中,必将导致社会的不安定。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再雄辩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足以给经济发展造成相当的威胁。另外,贫困人口低下的生活条件会让他们失去劳动积极性,降低生产效率。社会的不公正与不平等还使人们逐渐失去国家凝聚力。大量人口资源闲置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威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理性来讲,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合理而且是必需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不可能搞平均主义。有差距的存在才会产生竞争,促进社会的发展。但问题是我们不能让差距过大。把握好“度”的问题。然后就是怎么让大部分的人致富的问题了。当然不能限制高收入阶层的收入,这样会限制社会的发展,只能是让低收入阶层加快收入提高的步伐。就是说,高收入阶层在现有基础上收入提高一倍,低收入阶层要提高两倍甚至三倍。这样才能在缩小差距的同时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要遏制不合理的贫富差距,任重而道远。一,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合理收取个人税收。二,对于基础阶层来说缺乏必要的“兜底”,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而且对于机会均等问题,我认为应加强对基层人员的技能教育培训,至少让他们拥有能吃饭的本领。三,经济领域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政府应该控制自然垄断行业的利润。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不能,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该对此进行适当干预。不能造成变相的世袭产业。
总之,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要过贫富差距扩大这一关。成功的前景取决于多项条件:社会团结的力量大于社会冲突的力量;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跟上社会转型的需求;精英和先富人群综合素质提高的速度快于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以及社会公平、正义氛围的获得超过其消耗„„是时候该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了。而且是在它影响经济发展之前。
附录:部分资料数据选自:《中国当今贫富差距的现状扫描》、《对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成因分析、解决之思考》
Nowadays blo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We can use blog to write our life,feeling and communicate with our friends.Here are the chart and outline.From the chart ,we found the average time that people spend on their blog are 70 minutes at January.Generally,the time people spend on blog is increased each month.The reason in obvious,With the economy increasing,people spend more time on internet.However,we can find that in February and September,the data is decreased a little.Maybe it is because many students start to go to school to study,we have to know the students are the major population of people who use blog.Above all,blog brings us a great convenience.W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with it.
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 第2篇
课程名称:
题目名称:试论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学 院:材料与化工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班 姓 名:肖宁
学 号:20100412310059
[摘要] 站在小市民的地位上。我所想到的是贫富差距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而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我们我们的目标。有洒脱的先哲说过,钱这个东西只有用出去了才叫钱,放在口袋里那就是一堆数字,设想,如果所有人都能用所得的利益享受到所有能享受到的权益,那么有谁会劳心劳力的去捞那一堆数字? [关键词] 国民经济 贫富差距 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社会生存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贫富差距这个话题没有停止被讨论过,从来也不可能彻底解决贫富差距这个问题,因为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人类自从脱离了原始社会以后,就开始有了贫富差距。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有两个:权力决定分配,能力决定分配。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权力决定分配,奴隶主和封建帝王掌握国家权力,他们决定社会财富的分配,自然权力阶层就成为社会的富裕阶层。到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虽然还有权力决定分配的残余和影子,但是,总体上已经过渡到能力决定分配了。所谓能力决定分配,就是分配的结果是由个人的能力决定的。因为每个人的个人禀赋不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个人道德修养不同,所以造成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能力的不同,造成对社会的贡献不同,最终造成在社会财富分配中个人所得不同,造成贫富差距的形成。不承认贫富差距,吃大锅饭,是对全社会各个领域的高能人才的致命打击,是对平庸懒散之辈的最大奖赏,是对社会发展的最大破坏!贫富差距的形成是社会发展规律所致,而不是执政者的意愿。如果仅仅从人们的良好意愿出发,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那就只能自食其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视贫富差距的存在,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关于怎么解决贫富差距,教科书上是这样讲的: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那都不是我能想到怎么做的。站在小市民的地位上。我所想到的是贫富差距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而实现共同富裕才是我们我们的目标。当年邓小平爷爷想出来的办法: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已历时32年,一部分人确实线富起来了,胡润富豪榜显示,2009年,65位上榜企业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财富突破100亿,1000位上榜企业家财富过10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身家达到350亿。现实中我们也看到 3800万元的超级豪华跑车在北京车展首日即被神秘买家收入囊中;数百万元的名表和珠宝销量节节走高;LV、GUCCI等品牌店里人头攒动„„出手阔绰的富人群体和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的名号,几乎让人忘记了中国仍有1.5亿人口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求生。不过,据世行测算,2009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攀升至0.47,这意味着财富已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在中国,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高达20多倍。先富的群体在思考什么呢?在思考如何带动后富这一神圣使命吗?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一直秉持“先富带动后富”“富裕不忘回报社会”,如演员李连杰、佛商曹德旺、美籍商人李春平、香港娱乐圈教父邵逸夫等等等,但我们也痛心的看到煤老板钱上沾满了井下工人鲜血,享受暴利的开发商为拆迁户送来了毒蛇、子弹,比尔盖茨、巴菲特中国劝捐之行让大部分中国富豪望风而逃。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富“思路没有错,社会需要竞争,只有合理、有效、充分竞争才能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得以进步,人类发展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试想中国如果继续维持“大集体”“食堂”“大锅饭”,不走市场经济这一步,恐怕我们国家比朝鲜还穷、国民生活比刚果还惨,因为我们人多,更经不起折腾,更容易出乱子。时至今日,国家发展有目共睹,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位,国家强盛,群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纵观中国国家发展史,比之“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犹有过之。但如何实现“先富到共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同小康过度,却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的又一项艰巨任务。完全靠先富主动带动后富,实现共富,已不可能,人的欲望总是无穷的,他们怎么可能放弃自己幸苦劳累所获得的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并不需要依靠富人。
共同富裕并不一定要建立在解决贫富差距的基础之上的。我看过一个段子,在央视的《小崔说事》栏目中,有一期:卫生部长陈笙骄傲的说:“我们免费为一位患了白内障的农村大妈做了手术,当摘下纱布时,她能看见了,她的确要感谢政府!感谢党!不然靠她自己,她一辈子都做不起手术!”崔永元先生反问到:“她辛苦一辈子,连个白内障手术都做不起,那她得恨谁呢?”当时我只是笑笑,没有多想,想在想想,她到底恨谁?政府?不!不!不,我们得承认,政府确实做了很多事,很多实事。但是他不是万能的,所以人们恨到了贫富差距上。但是为什么要怪富人呢?设想一个高度简化的例子,其中社会有两种备选状态:其一是穷人得到1,富人得到2;其二是穷人得到2,富人得到100。富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虽然这样贫富差距会更大,但最不幸者的境遇却改善了。但是问题又出现了,穷人的基数是2,或许富人的100能享受所有他能享受和想享受的东西。但是穷人呢?有洒脱的先哲说过,钱这个东西只有用出去了才叫钱,放在口袋里那就是一堆数字,设想,如果所有人都能用所得的利益享受到所有能享受到的权益,那么有谁会劳心劳力的去捞那一堆数字?所以说,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完善我们的社会公益服务,完善我们的权利制度。解决现阶段暴漏的社会问题。诸如此类的。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共同富裕。可能在老师甚至是我的有生之年看不到了,但是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到阶级社会(列宁说过,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阶级的产生其实质就是贫富差距的产生和不断加大),再到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完成一个完整的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周期,到达人类社会的真正高级富裕、文明的历史阶段。但是,在还没有达到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之前,必须允许贫富差距的合理存在,必须尊重个人的不同能力对社会的不同贡献和不同所得,必须正确认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必须认识到共同富裕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和谐程度的不断提高而逐渐缩小贫富差别的历史过程。总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在创造社会生产力中创造和谐社会,在创造和谐社会中创造社会生产力。如此良性发展,中国就有了最理想的希望。
参考文献:
毛概论文我看社会贫富差距 第3篇
到现在我还是可以清晰的记得当年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背的那句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能是当时我太小,无法充分的理解这句话里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但是时至今日,我想我已经能够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电视上,报纸上到处都是什么募捐活动,到处是什么谁又在炫富什么的,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经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优惠政策和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中国的经济走过了长达2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国际经济地位日益提升。但与世界瞩目的高速增长极不协调的另一现象——贫富差距,也在我国不断加剧。为了发展我国经济,片面地强调效率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优惠政策,同时也存在一些疏漏,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水平。
不得不承认,这个社会收入差距对于一个国家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其实它确实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记得我以前上新东方的课上,就听老师讲过,收入平均是相对的,公平是无法绝对的,若是共产主义的极端就会又一次走上文革的老道路。说实在的,有红花就必然有绿叶,这是个矛盾的概念,因为没有绿叶衬托也就没有了红花这一说法。相同的道理,要是没有穷人的对比哪里来的富人一说,只有有了不断的对比,才能给这个社会不断的注入强有力的推动力,来促进大家的共同前进。一个社会如果福利太过于优渥就必然间接造成一个社会的停滞不前。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用理性客观的态度来审视这一问题。
我来自西安,家住在市中心,家庭条件温饱向小康过渡性吧。我上的小学和初高中都是离家特别近,在户口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我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跟我这个情况差不多的,家都是在学校附近,离得最远的也不会出了西安市区。因此在上大学之前,对于收入差距这个问题其实我没有太大的感触。直到我上了大学,跟同学们相处了半个学期,这种感觉就油然而生,并且越来越强烈。有的同学家里穷到连学费都交不起要走绿色通道,这种状况以前我只在电视里看到过,但是现在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别的人平时各种吃喝玩乐,这些同学就要到处找兼职打工赚钱,有的家里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要钱补贴。假期我们都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些人就在北京全职打工挣钱。看起来好像是我们太游手好闲了什么的,但是其实深想想还是这些人在这个年龄段背负的担子太多了。综其所以然,还是因为我们的父辈开始收入差距导致了这一局面。
我记得以前在人人网上看到过两篇非常火的帖子,很经典。一篇是《哥奋斗了十八年终于能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另一篇是《哥奋斗了十八年不是为了跟你一起喝咖啡》。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来自非常贫苦的农村家庭,经过自己的奋斗考上了北京的清华和北大,在这里遇到了同宿舍的高富帅,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只不过两片文章的最终落脚点不同。但是不可不承认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比如说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这个世界也有许多事情是公平的,比如我们自己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弥补这些不公平。但是又很多东西也是确实改变不了的,我不否认这种社会的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会随着穷人的努力逐渐的缩小,但是又一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怎么也改变不了的,比如思想。人和人之所以不同其本质原因是思维模式的不同,这么说吧,假如说比尔盖茨的总资产是600亿美元,而你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年薪为1亿美元的工作,那么你可以算一算,你得工作多少年才能赶上比尔盖茨的财富?没错,600年,600年不吃不喝不花钱,而且还是在比尔盖茨完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同样是人,而且比尔盖茨也是白手起家,那为什么人家就能轻轻松松的甩开你600年的长度?刚才说了,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人家能想到辍学开发电脑软件,你能么?所以说,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收入差距,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所创造的财富也不同。然而父辈的收入差距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有许多人,穷怕了,所以一直乐于守着存折里那无数个多出来的零而暗自开心,明明有大把的钞票,还是过最困难的生活、变成了守财奴。有的人,从小就不缺钱,认为钱只是一种工具,可以利用它让自己过的开心,他们就把钱花在享受上,就像周立波说的,钱只有花出去了才叫自己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能花就能赚。这话还是有点道理的。钱不是攒出来的,钱是赚出来的,你怎么样能用你有限的资产去创造无限的财富。就拿现在的房价来说吧,有钱的人一口气买好几套房炒,越来越富有;有些经济能力不够的,也跟风买,还带巨额款买,贷款好几十年,你这好几十年的光阴就要被这个房子死死捆住。却从来没有想过用手里的钱去做些什么理性的投资,像基金,又或者是开个小饭馆什么的。恶性循环下来,好穿的不舍得买,好吃的不舍得吃,人生短短数十载,这又是为了什么,人要是连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都弄不清楚,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造成收入差距还有一个因素是中国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有很多地方确实是翻天覆地的发生了变化。但有很多地方还是相当的落后,这是政策问题。我国的政策是又沿海地区的先富带动西北地区的后富。我记得上了大学之后有 一次开班会班主任让我们做PPT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我清晰的记得有一位女生来自浙江杭 州的“农村”,说是农村,但是住的都是小别墅,自己家里还有私家车。再看看我们陕西省得 农村,好一点的家里有个小院什么的,差一点的到现在还住的是寒窑。但是由于政策的问题,知道1999年才提出说要西北大开发,过去了十多年,我不得不承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 开发城市,西安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西安有了大的变化不代表其他的乡村地区也有巨大的 变化,这跟政策不够完整严密都有重要的关系,中国大部分人口组成都来自农村,如果无法解 决这一大部分人的收入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减小收入差距,就会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毛概论文——关于中国贫富差距 第4篇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的决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邓小平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巡视南方时发表了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及其重要的谈话。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南方视察和演讲解决了人们心中的疑惑,更加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此改革开放的大幕就浩浩荡荡的展开了,虽然道路曲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是对是错就像他老人家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首这三十年的变化,无人不感慨中国的巨变。但是正如他讲话中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人人都富裕,要减少两级分化。为了这一目的,在收入分配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关系深刻调整。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地调整了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在逐渐的摸索和探讨中,对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积累了很多经验,具体的提出了下基本原则:第一,“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就把多种分配方式作为与按劳分配方式长期并存的制度确定了下来,而不仅仅是按劳分配方式的一种补充。第二,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了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原则。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第四,“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五,“建立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国有企业在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率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前提下,根据劳动就业供求变化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自主决定工资水平和内部分配方式。”第六,“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公务员的工资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并参照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和调整,形成正常的晋级和工资增长机制。”第七,“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和分配方式,有条件的可以实行企业工资制度。”第八,“国家制订最低工资标准,各类企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第九,“ 国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第十,“逐步建立个人收入应税申报制度,依法强化征管个人所得税,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第十一,“对侵吞公有财产和采取偷税抗税、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非法手段牟取收入的,要依法惩处。”
这些总结是党领导中华儿女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通过一步步的时间得开的。但是尽管如此,收入分配方式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突出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收入分配的改革与国民幸福数
1978年年我国城乡输入差距之比为2.57:1,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乡居民的可统计的收入差距经历了缩小、扩大、在缩小、再扩大四个阶段。1997年之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的第2轮扩张期。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统计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23:1,2006年为3.28:1,2009年达到3.33:1。2009年,我国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为62%,这部分人群绝大多数在农村。2012只有极个别的省份将收入比例缩小到3以内,但是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更大。
2.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到2011年底,我国广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达到26897.元;而最低的新疆陈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只有7927元。在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区域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而且落后地区的收入差距要大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
3.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主要表现为当前我国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的趋势。.从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来看,据温州的一项调查,在一般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21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营企业中,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79倍。一个最令公众瞩目的焦点是,石油石化、移动电信、金融供电等垄断行业的高福利和高工资,与其它行业形成收入分配鸿沟。不少国有企业自行设立了津贴、补贴及福利,这些工资制度外的收入名目繁多,来源隐密,不易监控。很多垄断性行业中的司机、清洁工的收入,都远远高于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因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收入分配拉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企业高管的收入没有一个度的限制,超出了人们心理接受能力;机关事业单位基础工资全国都没有多大差距,差距表现在各地津补贴随意上涨,无人管。建议整顿和规范津补贴,希望有关部门找准问题敢于下手规范和整顿
今天一个新的名词被提了出来——国民幸福数,尽管有钱不等于快乐,GDP不等于幸福,但幸福数与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尽管改革30年后人们物质极大地丰富,交通更加便利,精神文明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人觉得自己活得并不幸福,中国有句古话叫人比人气死人,也有人表达为不是不幸福而是相比之下不幸福。这里面讲的即是收入分配不均衡甚至差距过大导致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得到的不幸福的结论。当看到别人有房有车,当看到别人有着轻松的工作却领着金领的薪水,当看到别人过着双休日,你却每天加班到深夜,这怎么会让人觉得幸福。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是拉大也就会产生更多的不幸福的人,邓小平曾说过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富裕起来。”但是我们显然看到那些企业主对劳动力无情的压榨和剥削,靠他们的带动而使贫困的那部分人富裕不知道要等到他们富裕到什么程度呢。政府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工作还远远的不够,一些后续的政策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些人希望通过纳税制度的改革来缩小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的差距,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施方面确实困难重重,所以收入分配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是我想说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如果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势必会导致社会部稳定因素的增多,在美国百分之一的人掌控则社会百分之九十的财
富,金融危机之后,这一矛盾更急的凸显出来,人多人游行给政府施压,表达他们的不满与愤怒。要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他们这些占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的利益。其实中国也是一样少数人拥有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和财富不断向少数群体集中。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最富裕的20%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已超过50%以上。我国有1/3的职工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相接近,绝大多数省(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偏低且远低于当地平均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