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用药咨询调查分析(精选8篇)
门诊用药咨询调查分析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12月门诊用药咨询记录, 共485条, 内容包括咨询的时间、咨询的药师和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年龄、性别、联系方式、所患疾病、咨询的问题、药师的解答等) 。
1.2 方法
整理所有用药咨询记录, 将患者按年龄、咨询的问题、药师的答复等登记于表格中。
2 结果
2.1 门诊用药咨询患者的年龄分布
14岁以下189例 (39.0%) , 1 4~4 4岁5 8例 (1 2.0%) , 4 5~6 4岁7 6例 (1 5.7%) , 64岁以上162例 (33.4%) 。总体上, 咨询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 64岁以上老年患者次之。
2.2 门诊用药咨询内容
按咨询的问题由多至少排序:药物用法用量137条 (28.2%) , 服药时间116条 (23.9%) , 价格59条 (12.2%) , 药物相互作用45条 (9.3%) , 药物成分和作用机制32条 (6.6%) , 有效期29条 (6.0%) , 不良反应25条 (5.2%) , 注意事项 (如皮试和药物贮藏) 22条 (4.5%) , 是否有药20条 (4.1%) 。总体上, 咨询问题以药物用法用量、服药时间、价格、药物相互作用为主。
3 案例分析
3.1 3岁幼儿, 腹泻, 医生给予蒙脱石散和复方胃蛋白酶散, 患儿家属问两药是否可同服?药师答复:两药应分开服用。蒙脱石散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 可吸附消化道黏膜的病毒、致病菌, 保护和修复消化道黏膜[1], 其强吸附能力会影响复方胃蛋白酶散的吸收。因此, 饭前先服用复方胃蛋白酶散, 0.5~1.0小时后再服用蒙脱石散。
3.2 51岁男性患者, 剧烈咳嗽, 医生给予磷酸可待因片, 患者家中有蛇胆川贝液, 问是否可同服?药师答复:两药不能同服。因为蛇胆川贝液中含有苦杏仁甙, 与可待因抑制呼吸的毒副作用相同, 同服两药易导致呼吸衰竭[2]。
3.3 2 9岁女性怀孕6个月, 患阴道炎, 问可否使用阿娜尔妇洁液和保妇康栓?药师答复:阿娜尔妇洁液主要成分是石榴皮、苦豆子和冰片等, 说明书未说明禁忌证, 孕妇可少量稀释后局部擦洗, 不可长期使用。保妇康栓主要成分是莪术油和冰片, 孕妇禁用。
3.4 6 6岁糖尿病患者, 问胰岛素该如何储存?药师答复:胰岛素是一种蛋白制品, 使用前应在冰箱冷藏室存放, 温度保持2~8℃。开启后的瓶装胰岛素 (用注射器抽取) 可继续存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保存1~3个月, 胰岛素笔芯安装到笔上后可在室温条件下存放4周[3]。
3.5 62岁女性患者, 因高血压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天后出现脚踝肿, 问是否应继续服用该药?药师答复:可以继续服用, 不用停药。由于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后毛细血管扩张, 会引起外周水肿, 多见于踝、足与小腿肿胀, 使用利尿药便可消肿。
3.6 7 0岁女性患者, 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心律失常, 问胰岛素与普萘洛尔是否可同时使用?药师答复:两药可同时使用, 注意减少胰岛素剂量。因为普萘洛尔能延缓用胰岛素后血糖水平的恢复, 抑制低血糖引起的儿茶酚胺释放所致的糖原分解, 掩盖低血糖反应的早期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如心悸、出汗等, 从而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4]。
4 讨论
4.1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特殊人群指14岁以下儿童、64岁以上的老年人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本调查显示门诊用药咨询对象以14岁以下的儿童和64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14岁以下儿童肝肾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药量可依据小儿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咨询药师应熟练掌握计算公式。64岁以上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对药物吸收、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等各项指标都在下降, 对药物的处置能力及药物的反应性相对较低。大部分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外, 联合用药带来的不仅是协同作用, 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也随之增加[5]。因此, 老年患者更关注药物用法用量、服药时间、价格、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问题。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最担心的是药物会影响胎儿或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所以也关注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4.2 持续关注联合用药情况
患者联合用药情况很普遍, 包括西药与西药联用、中药与西药联用、中药与中药联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使药物疗效提高, 毒副反应降低, 这对咨询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咨询药师应熟悉各种药品的说明书, 掌握不能联用或不宜联用的药物, 利用合理用药软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 患者开始关注用药安全问题, 儿童和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主要目标。药师应严格审方、正确调配及指导用药,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用药咨询情况, 总结工作经验, 提高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方法 收集整理该院2013年1—12月门诊用药咨询记录485条, 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在咨询人群的年龄分布上, 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 (占39.0%) , 64岁以上老年患者次之 (占33.4%) ;主要咨询的问题中, 药物的用法用量占28.2%, 服药时间占23.9%, 价格占12.2%, 药物相互作用占9.3%。结论 儿童和老年患者是用药咨询的主要服务对象, 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目标, 药师应严格审方、正确调配及指导用药,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用药咨询,分析,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2.
[2]苗明三.中西药配伍宜忌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9.
[3]张石革.药师咨询常见问题解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461.
[4]林桦.谈盐酸普萘洛尔的服用禁忌[J].海峡药学, 1999, 11 (4) :84.
探索门诊药房如何开展用药咨询 第2篇
【关键词】 用药咨询,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52-01
1 宣传用药咨询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国情下,社会公众对药师的形象还很模糊,对用药咨询知之甚少,以为药师就是发发药而已,碰到用药咨询上面的问题大都还是找医生。殊不知,对于用药咨询方面的知识,药师知道得并不比医生少。这就要求,在开展用药咨询的同时,药师还要做好用药咨询的宣传工作。可以将用药咨询窗口设在取药窗口的周边,并设醒目标志。采用适当的形式,让公众知道用药咨询的服务性质以及用药咨询的重要性。
2 选用适当的窗口布局
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药师对行动不便的老太太适时地搀扶,帮助其坐下再进一步展开咨询,这种人性化的关怀明显增加了药师带给咨询者的安全感;有些咨询问题隐私性较强,比如年轻女子要咨询“替硝唑栓”的用法,这时药师就要在相对隐私的环境下询问有无性生活史等。鉴于以上等原因,笔者认为,用药咨询并不简简单单的在药房中开出一个窗口,而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窗口应设座椅,方便年老及其他身体不便的患者就坐。而且窗口不应设高台面,以减少与咨询者的距离,更好地开展用药咨询。
3 应有的硬件设施和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药物治疗学》、《实用内科学》等及药品说明书,是开展用药咨询的必备资料。用药咨询窗口要配备必要的局域网电脑,以及时查询相关药品库存及医保情况;安装必要的药物咨询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用药咨询窗口安装宽带网,以利药师在互联网上查询相关的用药信息。
4 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和方法,造成今天的药师专业水平不高,临床经验欠缺,普遍没有足够能力回答医护人员提出的用药疑难问题,对患者咨询亦未能快速准确给出合理解答。所以,当代药师必须:①熟练掌握本院药品基本信息,包括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适应症、常用剂量、常见不良反应、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常见配伍禁忌等;②临床医学知识是制订药疗方案的基石,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补充是药师适应当代新形势的关键。
5 结束语
儿科门诊用药咨询情况的分析 第3篇
我院从2010年开展患者用药咨询服务, 搞好这项工作可以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记录完整的用药咨询资料分析如下, 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门诊药房窗口咨询记录本中统计出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儿童用药咨询记录。列表对比。
2结果
结果见表1。用药咨询方面共9类246例次, 并在表中按咨询次数依次排列。其中有关用法用量、作用用途、注意事项等内容占咨询记录的大部分。
3讨论
关于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问题最多, 排第一位;服药最佳时间其次。药师的职责包括对患儿家属进行药物知识的指导, 患儿家属应该严格遵守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间隔, 否则达不到治疗浓度, 无治疗效果。服药时间如饭前, 饭后, 睡前等, 以及某些药物的特殊给药方式[1], 如嚼碎服用, 整片吞服, 肛门塞入等, 如不正确使用, 也可影响药效。这些在2011年4月份我院上计算机系统以后, 获得较大改善。在2011年6月~12月的统计中, 用法用量的咨询记录有特别大幅度的下降, 原因是新换的计算机系统在药局的用药服务上有很大改善, 给患者提供用的用药指导单是由药局工作人员在发药时候从计算机中调取、打印给患者的, 是医师给患者所开的处方中的用药剂量直接生成的, 是医师医嘱的延续,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回家后能够按照用药指导直接服药, 以免患者家属匆忙中忘记。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和药物与食物的关系, 在用药咨询工作中也是常常提及的问题。例如, 布洛芬混悬液在已经服用别的退热药后, 发热不退时是否还可以用;维生素D3口服液能否喝牛奶一起服用;硬脂酸红霉素颗粒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好;醒脾养儿颗粒在服药期间应禁忌哪些食物等等。这些在我们给患者的用药指导单上面都有写明, 可以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让患者家属避免错误应用。另外用药指导单上还有关于每一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药物的贮存条件等, 这也是这方面的咨询记录也明显下降。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而且也大大减少了有关这方面的咨询服务。
综上所述, 开展用药咨询工作对于防止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2], 促进儿童合理用药, 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院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发展, 也从实际行动上加大力度, 一切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 在2011年取得了很大成效。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用药咨询情况, 为药师搞好用药咨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用药咨询记录资料进行整理, 对比分析。结果 我院用药咨询服务在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方面成绩显著,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结论 儿科开展用药咨询服务, 对促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儿科,用药咨询,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丽荣.儿科抗生素使用及其致病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D].长春:吉林大学, 2006.
703例患者门诊用药的咨询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来门诊的703例患者咨询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问询人群比例,咨询问题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问询人群比例
703例门诊问询患者中,少儿组(≤18岁)246例(34.99%),中青年组(18~64岁)169例(24.04%),老年组(≥65岁)274例(38.97%)。
2.2 咨询问题
703患者主要关注的问题是药品的作用用途(27.03%)、药品的价格(20.91%)、服药的注意事项(15.93%)。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门诊咨询用药的必要性
现今药物种类日益增多,药物的不良反应亦有增多,人们开始极大关注如何有效、安全、经济的应用药物。门诊患者咨询用药时,药师应当与患者进行平等的地位的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门诊患者的长期用药依从性,又促进了患者合理的用药,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1]。
3.2 开展门诊用药问询的意义
(1)合理用药,改善医患关系:在患者的咨询过程中,通过咨询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部分用药信息,可以指导患者合理的用药,并能改善医患关系。例如,门诊的药师可以耐心的向患者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在用药之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用药史,以防止用药中过敏反应的发生和药物相互反应[2];可以提前向患者告知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的经济状况,向患者推荐性价比高,疗效好、费用低的药品。同时,门诊的药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药学知识及认真的服务态度,这样可以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患者对医师的信任感,改善了医患关系[3]。(2)有利于门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临床中的用药咨询是门诊药师获得药品第一手资料的主要途径,门诊药师可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及时得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多种药物相互反应,相互作用的信息,对更好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4],同时,门诊药师可以把患者在应用药品时所产生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到相关药厂及有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起到一个良好的信息桥梁的作用。
3.3 对药师的要求
随着药品的咨询内容、咨询方式的扩展,要求门诊药师不仅仅提供相关药品,还可在门诊获得药物的第一手信息,参与制订患者的给药方案的讨论,更好的发挥药学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
门诊药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药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和相关业务水平。指导患者进行用药,同时需要门诊药师及时掌握大量、最新的药物的信息资源。药师应认真工作,对问题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无论关于回答患者在用药药方面的问题,还是主动应用药物指导,都应具有极高度的责任心,必须确保药物信息内容准确可靠。在应用药物,调配处方时一定要注意医师明确书写的临床诊断,这便于药师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解释用药知识,增加其用药的依从性,消除患者用药时的盲目感[5]。药师应特别注意对药物不良反应等资料的收集,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同时建立药物的咨询登记本,可以对咨询者的基本情况、咨询内容、解答内容、解答时间、解答形式等做出更为详细的记录,以便以后更好的解答患者的问题。
总之,门诊药房咨询服务对普及用药知识,提高药学及相关的业务水平,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树立医院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珏,李中东,覃韦苇,等.门诊用药咨询记录分析及服务思考[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4):312-314.
[2]冯兰超,张红梅.门诊用药咨询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3):122-123.
[3]姚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用药咨询情况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8):185.
[4]曾纯.浅论在门诊用药咨询中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6):1582-1583.
门诊用药咨询调查分析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整理2010年3-12月我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记录300例, 按咨询者年龄、咨询药物种类及咨询问题进行分类统计。
2 结 果
2.1 用药咨询患者年龄分布
咨询者>60岁者108例占36.0%;18~60岁62例占21.7%;<18岁者127例占42.3%。
2.2 用药咨询药物类别分布
抗生素用药咨询所占比例最大, 为25.0%;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用药, 占21.3%。见表1。
2.3 用药咨询具体问题分布
具体咨询问题中以药品用法用量最多, 为115例, 占38.3%。见表2。
3 讨 论
3.1 用药咨询药物种类分布
3.1.1 抗生素类:
由表1可看出用药咨询前3位分别是抗生素类、心血管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 占咨询总数的64.7%。由于抗生素使用的普遍性, 所以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咨询居首位。在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时, 一般情况下宜先用抗生素
治疗原发感染, 再以微生态制剂调整微生态, 服药应间隔2h[2], 避免同时使用, 以免导致后者失活而失效。
3.1.2 心血管系统用药: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由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高, 病程长, 长期用药、联合用药较多, 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多, 且服用该类药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 故做好用药咨询工作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提高服药效果。有些患者因害怕长期服用氨氯地平片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而擅自减量服用, 造成血压升高, 药师建议定期测量血压, 遵医嘱用药, 勿自行增减药量。
3.1.3 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也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据其作用机理可分为餐前服用和餐后服用, 也有餐时服用的药物。由于糖尿病患者除口服药物外, 也有注射剂型, 所以针剂与针头的配套使用方法也是常咨询的内容。
3.1.4 其他: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 精神类药品的使用患者也越来越多, 此类药物的用药咨询也在增多。而且该类药有的同时具有双向抑制作用, 需注意服用时间, 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应在早上及中午服用, 以免影响晚上睡眠。
3.2 用药咨询具体问题分布
3.2.1 用法用量:
患者比较关心用法用量问题, 占38.3%。询问最多的是服药时间, 如餐前还是餐后;每天1次具体指什么时间, 此类问题常见于降糖药、抗高血压药、消化系统类用药等。要想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确定恰当的用药时间显得极为重要[2]。在使用方法上, 有时患者不看说明书, 盲目使用药品, 如某患者服用蒙脱石散时, 为方便直接把药粉倒入口中, 药师发现后, 嘱患者应将每包药粉以温水50ml调匀服下, 以免药粉分布不匀、结块, 影响药效。
3.2.2 药物名称、价格及规格:
由于同类药品生产厂家不同, 患者会担心疗效的不同;同类药品不同厂家的价格不同或同一药品不同购买地的不同售价都是患者常问的问题, 来医院就诊和购药的患者都是出于对医院药品质量的信任, 药师应定期检查药品质量, 保证供应药品的安全性。
3.2.3 不良反应:
咨询药品不良反应占20%, 排第3位。有的患者对医师开出的药品有疑问, 会查看说明书, 曾有患者在看过左氧氟沙星胶囊说明书后, 不愿使用该药, 认为不良反应太多。药师告知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不良反应, 但并非每位患者都会出现该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个体情况密切相关, 医师一般是根据病情需要开具该药, 不必因药品不良反应放弃使用该药, 但患者的情况如确实不适合使用, 可要求医师改用其他药品。药品不良反应也可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而减小, 如早上7∶00~8∶00时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最高, 早上一次服药可减轻糖皮质激素类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3]。
4 小 结
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咨询服务, 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用药咨询服务, 有利于加强医、护、患之间的联系, 对发现潜在的不安全用药隐患、解决实际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可弥补日常发药时由于患者多而无法逐一详细交代的缺漏, 提高患者对药房服务的满意度。也有利于药师在解答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 以提高用药咨询的服务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药房开展用药咨询的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2010年3-12月该院门诊咨询者300例的用药咨询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用药咨询患者年龄分布:用药咨询药物类别分布前3位为抗生素 (25.0%) , 心血管系统用药 (21.3%) , 消化系统用药 (18.3%) 。用药咨询问题分布前3位为:用法用量 (38.3%) , 药物名称价格及规格 (28.3%) , 不良反应 (20.0%) 。结论 开展用药咨询现已成为门诊药房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帮助咨询者解答疑问的同时也促进了药师自身业务素质与水平的提高,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完善了药房工作。
关键词:药房,用药咨询,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汤光.关于药疗服务的一些问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 19 (10) :634.
[2]付维婵, 刘思源, 杨金桃.门诊药房用药咨询常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西南军医, 2011, 13 (2) :235-236.
我院门诊处方调查及用药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12000张。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的12000张处方, 根据调查目的, 结合《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等, 对处方各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选取处方用药中, 22.32%的患者使用了针剂, 24.2%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 患者人均用药3.15种, 人均每次药费142.32元。使用通用名药物56.2%,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60.28%。
2.2 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
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主要有药品规格写错414张 (3.45%) 、用法不明确170张 (1.42%) 、涂改后医生未签字138张 (1.15%) 、年龄书写不当70张 (0.59%) 、未明确诊断72张 (0.60%) 。
2.3 抗菌药物应用统计
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2904张 (24.2%) 。其中头孢菌素类685张 (23.59%) 、喹诺酮类565张 (19.46%) 、青霉素类445张 (15.32%) 、大环内酯类423张 (14.57%) 、氨基糖苷类420张 (14.46%) 及其他类处方366张 (12.60%) 。
2.4 不合理用药情况
滥用抗菌药物320张 (2.67%)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306张 (2.55%) 、剂量不合理166张 (1.38%) 等其他不合理情况。
3 讨论
3.1 重复使用同类药品
格列本脲+消渴丸同属磺酰脲类降糖药, 合用易发生低血糖危险。兰索拉唑+奥美拉唑, 二者均是质子泵抑制剂, 布洛芬+吲哚美辛均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 应注意一般作用机制及方式, 药效相同的药为不宜合用,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累加。舒血宁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同为银杏叶提取物, 两种药物作用相同, 舒血宁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同时使用会增加药物负担, 导致患者用药风险加大。
3.2 滥用抗菌药物
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头孢呋辛酯片同属头孢类药物, 作用位点相同, 联用能产生拮抗作用;罗红霉素+阿莫西林, 阿奇霉素胶囊+头孢唑啉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钠均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是繁殖期杀菌剂, 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 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1,2]。
3.3 联合用药造成疗效降低
多潘立酮+地高辛:多潘立酮属胃肠动力药, 能促进肠蠕动, 使地高辛的吸收减少, 药效下降。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2为两性化合物, 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当维生素C与维生素B2同时口服,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C使维生素B2破坏为还原性维生素B2而失效。复方甲氧那明与左氧氟沙星同时服用, 两者药物成分中氨茶碱与抗菌药物形成竞争性抑制, 造成茶碱类肝消除减少, 血消除t1/2延长, 用药失败。
3.4 联合使用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卡托普利+螺内酯: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能减少醛固酮的生成, 增高血清钾。螺内酯为利尿剂, 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 受体与醛固酮竞争, 抑制钠泵, 使钠钾交换减少, 钾的排泄减少, 当两药合用时, 血清钾就会明显升高而导致钾中毒。左氧氟沙星+氨茶碱:喹诺酮类抗菌药与氨茶碱联用时, 可降低本品在肝脏的清除率, 使血药浓度升高, 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应在给药时调整氨茶碱的用量, 最好进行茶碱血清浓度的动态监测[3]。
3.5 药理性拮抗
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能阻断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 使氢离子排出细胞受阻, 抑制胃酸分泌, 使溃疡面修复, 其疗效与胃内滞留时间密切相关, 而多潘立酮能促进胃肠蠕动, 使奥美拉唑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而降低生物利用度。胰岛素+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具有增强糖异生、减少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升高血糖、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3.6 用药剂量不合理
罗红霉素胶囊300mg, 2次/d, 口服, 然而罗红霉素t1/2为8.4~15.5h, 成人只需150mg, 2次/d, 口服即可。高血压患者开具美托洛尔片25mg/次, 1次/d, 美托洛尔t1/2为3~4h, 使用过程中患者血药浓度波动较大, 严重影响患者血压稳定性。注射头孢曲松2g/次, 2次/d, 头孢曲松t1/2为8h, 2次/d导致患者用药量过大, 临床不良反应加大, 日常中1次/d即可。
3.7 剂型使用不合理[4]
奥美拉唑肠溶片, 半片/次, 1次/d, 肠溶片的目的一是掩盖不良气味, 二是避免药物被胃液或其他消化液破坏, 三是减少胃刺激, 故肠溶片不能分开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 半片/次, 1次/d。缓释片的作用就是使药物平稳地释放入血, 使药物平稳的发挥作用。若是掰开使用, 则消除了药物的缓释作用。诊断中, 医生对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了解不透彻, 导致用药失误现象较多[5,6]。
3.8 给药时间间隔不当
部分内酰胺类抗菌药, 由于其t1/2较短, 给药时间间隔也应相对缩短, 日给药次数相对增加。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3次/d静脉给药,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3~4次/d给药, 但临床医护人员常习惯1~2次/d给药。这样很难发挥时间依赖性药物的治疗效果。
3.9 溶媒选取不恰当
处方中选取奥美拉唑溶媒的过程中, 使用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为酸性溶液, p H值为3.2~3.5, 奥美拉唑中含有减轻氨茶碱、肝素等物质, 很容易导致奥美拉唑药效丧失。
摘要:目的 对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分析, 以了解我院门诊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用药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门诊处方12000张, 对门诊用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 进行统一分析。结果 选取处方用药中, 22.32%的患者使用了针剂, 24.2%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 患者人均用药3.15种, 人均每次药费142.32元。使用通用名药物56.2%,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60.28%。处方书写错误的情况主要有药品规格写错414张 (3.45%) 、用法不明确170张 (1.42%) 、涂改后医生未签字138张 (1.15%) 、年龄书写不当70张 (0.59%) 、未明确诊断72张 (0.60%) 。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2904张 (24.2%) 。其中头孢菌素类685张 (23.59%) 、喹诺酮类565张 (19.46%) 、青霉素类445张 (15.32%) 、大环内酯类423张 (14.57%) 、氨基糖苷类420张 (14.46%) 及其他类处方366张 (12.60%) 。滥用抗菌药物320张 (2.67%)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306张 (2.55%) 、剂量不合理166张 (1.38%) 等其他不合理情况。结论 医生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增加对药物的认识, 重视合理用药, 与此同时, 医院要加强对医生的监督管理, 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处方, 药物,给药系统, 医院,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任少伟.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8, 11 (6) :373.
[2]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片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6-100.
[3] 黎奔.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J].广东医学, 2008, 29 (2) :329.
[4] 潘文梅, 潘涛.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新疆医学, 2011, 41 (10) :164-166.
[5] 铭川.我院门诊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6) :88-89.
门诊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第7篇
随机抽取2013年1-10月门诊处方20 000张, 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联合用药、不适当的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20 000张门诊处方合格率96%, 使用抗菌药物处方8 052张, 使用率40.26%, 不合理用药处方800张 (4%)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640张, 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80%;用法用量不合理4040张, 占不合理处方的50%;不合理配伍128张, 占不合理处方数的16%;不适当的合并用药112张, 占不合理处方数的14%;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不良反应80张, 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数的10%;选用药物不当40张, 占不合理处方数的5%。
不合理用药分析
不适当的合并用药: (1) 头孢氨苄+阿莫西林:两药均属β-内酰胺类杀菌剂, 作用机制相同。 (2) 西沙必利+吗丁啉:西沙必利胃肠动力药, 吗丁啉为胃动力药, 作用机制相同。 (3)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二药都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竞争同一作用部位, 无协同作用。 (4) 西米替丁+胃舒平:西米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 能明显抑制食物、组胺或五肽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并使其酸度降低。氢氧化铝作用机制为中和胃酸, 并在溃疡面形成凝胶性保护膜起机械保护作用。二者联用, 后者可以减少前者的吸收20%~30%, 使西米替丁的血药浓度下降, 疗效降低。若H2受体拮抗剂必须与抗酸剂合用, 两者至少间隔1 h服用。
药物联合不良反应增加: (1)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消炎痛: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均为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 常规为2种抗结核药合用可以提高疗效, 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性, 延长药物的疗效期。但应注意:异烟肼、利福平均有肝脏损害作用, 异烟肼的黄疸发生率0.1%~1%, 利福平致混合型黄疸的发生率可达5%~7%[1], 且利福平可使异烟肼加快乙酰化, 加重肝毒性, 所以两药合用, 应注意对肝脏损害相加的不良反应, 而本处方再加上亦具肝功损害的消炎痛。可见在选择药物联用时, 应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避免不应该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2) 红霉素+阿司匹林:两药均有一定的耳毒性, 各自使用时毒性不显著 (阿司匹林可偶致耳鸣) , 联合应用则毒性增强, 以致耳鸣、听觉减弱等。 (3) 氯丙嗪+苯海索:较大剂量的氯丙嗪用于精神病治疗常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不良反应) 。苯海索具有中枢抗胆碱作用, 可减轻锥体外反应, 氯丙嗪也具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联合应用时可显示较强的外周抗胆碱作用, 不利于治疗。
药物配伍产生拮抗作用: (1) 阿司匹林+消炎痛:阿司匹林与消炎痛同属非甾体抗炎药, 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而产生解热、镇痛及消炎作用。两药合用, 阿司匹林通过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消炎痛的吸收, 使血药浓度明显降低[2], 所以两药不宜联用。 (2) 心痛定+葡萄糖酸钙:心痛定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它通过与钙通道外侧的二氢吡啶受体结合而减少通道开放数, 从而钙内流减少而发挥其药理作用。与钙剂合用, 属于药理作用拮抗的不合理联用。
用法用量不合理:β-内酰胺抗生素静脉滴注, 1次/d, 不符合该类药物的使用原则。首先, 该类药物半衰期很短。其次, 该类药物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杀菌效力与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成正比。因此, 应将每天的量分成2次给药, 以确保用药疗效。
选用药物不当: (1) 未成年患者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致软组织损伤, <18岁患者应避免使用。 (2) 孕妇选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引起过期妊娠、产程延长和产生出血,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则无不良影响, 故孕妇需用解热镇痛药时可选用对乙酰基酚。
药师未向患者交待正确的用药方法:例如, 抗酸药、胃肠痉挛药多数在饭前服用效果好;有的药物如驱虫药, 要求在半空腹或空腹时服下。若在饭后服就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故一定向患者交待清楚。
对治疗指数窄的药物, 更应主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氨茶碱、地高辛均为治疗指数窄的药物, 其治疗量与中度量接近, 且药物在体内过程的个体差异大, 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血药浓度的升高可致死亡。 (1) 西米替丁+氨茶碱:西米替丁为肝脏微粒体酶的抑制剂, 氨茶碱80%~90%在体内被肝脏代谢, 两药合用, 前者可抑制后者的去甲基代谢, 使氨茶碱的清除率降低20%~30%, 半衰期延长, 血药浓度升高, 所以两药合用, 必须注意调整氨茶碱的给药剂量, 并检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2) 硝苯吡啶+地高辛:地高辛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 口服吸收率50%~85%, 个体差异大, 硝苯吡啶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轻度增高, 两药联用应注意。 (3) 开博通+地高辛:两药合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洋地黄中毒发生率明显增加。据报道[3], 口服地高辛的心衰患者加用治疗量的开博通2周后血清地高辛浓度增加1.57倍, 但这与开博通的剂量大小无关。两药长期合用的心衰患者, 发现地高辛清除率明显下降。所以两药合用, 需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避免洋地黄中毒。
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 (1)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约占不合理处方数80%。说明门诊不合理用药主要以抗菌药物为主。 (2) 联合用药存在的问题较多, 包括不适当的合并用药、配伍不合理等方面。同时, 联合用药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据报道[4], 联合使用5种以下药物时, 不良反应发生率4.2%, 20种以上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说明门诊医生应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品种及种类。 (3) 门诊医生对药物基本知识掌握不牢, 对药物的药理学及药动学特性缺乏了解, 也是造成不合适用药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用药的后果极为严重, 医务人员要努力精通业务, 通晓药理及有关知识, 全面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慎重、准确地使用药物,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4) 药房调剂窗口应配备业务素质过硬的药师。按规定[5], 调剂处方时,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 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但多数药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这一要求。说明药师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5) 对于治疗指数窄的药物, 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剂量, 并告诉患者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另一方面在有条件情况下必须检测这些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以保证安全。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分析原因, 提出解决不合理用药措施。方法:统计门诊处方20 000张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800张 (4%) , 抗菌药物使用率40.26%,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80%, 主要表现为不适当的合并用药、用法不当等。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逐步提高, 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严重。医师和药师应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39.
[2]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59.
[3]田海明.巯甲丙脯酸与其他心血管药物的联合应用[J].中国医院药理学杂志, 1991, (11) :24.
[4]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8.
门诊用药咨询调查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近三年来门诊儿科处方共4135张。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别统计患儿的性别, 年龄, 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联合用药情况, 给药途径, 统计不合理用药情况。
2 结果
本组男2645例, 女1490例, 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4135张儿科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1种, 其中5种以下 (含5种) 为2638张, 占63.79%, 5种以上的为1495张, 占36.15%;其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处方1691张, 占40.89%, 所调查的处方中, 抗菌药物使用频数排前6位的依次是头孢克洛、克林霉素、头孢他定、阿奇霉素、头孢拉定、无味红霉素。口服814张, 肌注176张, 输液2144张, 外用99张, 二种以上用药方式902张;不合理处方238张, 占总处方的5.76%。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1。
3 讨论
小儿特别是婴幼儿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过程中, 生理解剖、病理、免疫等方面有着许多与成年人明显不同的特点, 使得小儿对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1]。通过本次研究, 笔者发现我院近三年来门诊儿科处方用药存在以下问题: (1) 输液使用频率过高, 占到了51.85% (2144/4135) , 儿科患者虽然就诊时病情较急, 且口服给药困难, 起效慢, 感染得不到控制, 使用稍多些也是预料之中的, 但也存在不安全性, 如不溶性微粒对患儿都是潜在的危害, 因此临床给药时应充分考虑; (2) 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 占73.5% (3040/4135) , 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 明显高于国际标准[2], 主要是因为门诊患者多为急性期, 且流动性很大, 只能根据临床诊断经验用药, 无法通过细菌培养确定病原以及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还有家长对抗菌药物不切实际的需要。进一步提醒大面积的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可能引发细菌耐药性问题。应制订相应的又切合实际抗菌药物在儿科使用的规范及指导原则, 来降低儿科过高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3) 药物选择不合理, 有的2岁以下的扁桃体炎患儿, 医师选用阿奇霉素, 但是指导书提到:2岁以下儿童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慎用, 小儿扁桃体炎主要病因是病毒, 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性感染首选青霉素G, 非支原体感染不考虑阿奇霉素; (4) 联用不合理; (5) 不合理联用会增强药物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增加耐药菌株数量及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同种药物的联用, 等于剂量相加, 不仅使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还有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可能, 降低疗效, 毒副作用也增大, 给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6) 用量不合理; (7) 这是由于一方面是许多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治疗量的范围较宽, 各医师惯用的剂量标准不一, 另一方面由于相近相似药品众多, 剂量和使用方法易混淆, 有记忆错误和笔误的可能。所以临床医师除准确计算用药剂量之外, 还应针对各类药物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做出全面的预估, 对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 如必须使用, 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以策安全[3]。
综上所述, 本院门诊儿科处方的临床诊断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给药途径与用药相符, 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因此, 建议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加强业务学习, 严格掌握适应症, 科学合理应用药物, 及时发现和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三年来门诊儿科处方用药, 探讨合理的给药方案。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本组男2645例, 女1490例, 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1种,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处方1691张, 口服814张, 肌注176张, 输液2144张, 外用99张, 二种以上用药方式902张;不合理处方238张, 占总处方的5.76%。结论本院门诊儿科处方的临床诊断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给药途径与用药相符, 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关键词:门诊,儿科处方用药,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汪复, 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16.
[2]胡昌勤.抗生素在滥用与质量监控之间游离[J].中国处方药, 2005, 12 (12) :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