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逻辑驱动器论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逻辑驱动器论文(精选6篇)

逻辑驱动器论文 第1篇

Visual C#虽然具有丰富的控件库,但没有提供像WinHex“编辑磁盘对话框”这样的控件,在开发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磁盘数据恢复软件和检测计算机硬件等应用程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获得逻辑驱动器和物理磁盘编号、型号、容量等参数,给开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Visual C#支持Windows API函数调用,通过调用SHGetFileInfo函数,获得系统的驱动器图标;在.NET Framework中,Environment成员只支持获得驱动器,不支持获得物理磁盘,但是ManagementClass成员支持Platform SDK WMI开发,使用Win32_DiskDrive类,获得物理磁盘编号、型号、容量参数。

2 创建控件

(1)启动Visual Studio 2005,在“文件”菜单上,指向“新建”,然后单击“项目”打开“新建项目”对话框。

(2)从Visual C#项目列表中选择“Windows控件库”项目模板,在“名称”框中键入“DiskControlLib”,然后单击“确定”。

(3)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右击“UserControll.cs”,选择“重命名”,将文件名更改为“ctlDiskControllLib.cs”。当系统询问是否要重命名一个文件时,单击“是”按钮。在“引用”中添加System.Management引用。

(4)添加TreeView控件。打开“工具箱”,选中TreeView控件,将TreeView控件添加在ctlDiskControllLib.cs[设计]*页面项目模板中,调整好控件窗体大小,右击控件窗体, 然后选择“属性”,在“属性”对话框中将“Name”文件名treeView1更改为FolderTree。

(5) 添加ImageList控件。打开“工具箱”,选中ImageList,将ImageList控件添加在ctlDiskControllLib.cs[设计]*页面项目模板中,右击ImageList控件,然后选择“属性”,在“属性”对话框中将“Name”文件名imageList1更改为fileIconList。

(6)添加图标。右击fileIconList控件,选择图像,添加,分别加入image文件夹中的图标MYCOMP.ICO、DRIVE.ICO、OPENFOLD.ICO、CLSDFOLD.ICO。

(7)添加代码。选择ctlDiskControllLib.cs*页面,开头部分添加以下代码:

(8) 选择ctlDiskControllLib.cs*页面, 在public partial class ctlDiskControllLib:UserControl中, 添加以下代码:

(9) 在ctlDiskControllLib.cs*页面, public ctlDiskControllLib () 中, 添加以下代码:

(10) 在ctlDiskControllLib.cs*页面, 添加获得逻辑驱动器函数代码:

(11)在ctlDiskControllLib.cs*页面,添加获得物理磁盘数代码:

(12)在ctlDiskControllLib.cs*页面,添加/获得父目录下的子目录函数代码:

(13)双击控件FolderTree,产生控件事件,加入下列代码:

(14)产生控件FolderTree鼠标事件,在ctlDiskControllLib.cs[设计]*页面项目模板中,右击FolderTree, 然后选择“属性”,在“属性”对话框选择“事件”,双击“MouseDoubleClick”,加入下列代码:

(15)生成控件。在“生成”菜单上,指向“生成解决方案”,击鼠标左键,状态栏显示“生成成功”,DiskControlLib.dll控件制作完成。

3 测试控件

(1)生成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项目,将其命名“TestControl”。

(2)在“工具箱”中添加DiskControlLib.dll控件。在“工具箱”中,按鼠标右键,“选择项 (I) ”,在“.NET Framework组件”页面下,通过“浏览”向导,选择DiskControlLib.dll控件,按确定。

(3)从“工具箱”中分别选择“ctlDiskControllLib”、“textBox1”、“button1”、“label1”,“label2”控件,添加到Form1窗口。将“button1”属性Txet设为“测试控件”,“label1”属性Txet设为“双击选中名称”,“label2”属性Txet设为“显示获得的名称”。

(4)双击“测试控件”按钮,加入以下代码:

测试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

4 结语

逻辑驱动器论文 第2篇

【关键词】组合电路设计;任务驱动教学;multisim仿真

1.教材和教学内容分析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器件种类较多,知识更新速度快。课程的授课重点是以数字基本理论为基础、基本技能为桥梁、综合创新为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组合逻辑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的逻辑电路、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式以及逻辑代数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续编码器、译码器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及步骤,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探究新知,然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任务。中间配合使用“类比法”、“讨论法”、“仿真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3.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3.1 任务一校园歌曲评比电路

(1)创建任务,导入新知

设计一个“校园原创歌曲评比”考核电路。考核组由1名主评委和2名副评委组成。每名评委面前有一个按钮。只有当包括主评委在内的2名或2名以上评委认为该歌曲合格,按下按钮,表明是否通过的指示灯才亮。

本设计任务从学生身边事件引入,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学习氛围中。

(2)案例分析,传授新知

如何设计一个校园歌曲评比电路呢?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会做出相应回答,即跟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过程顺序相反。接下来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电路有几个输出变量和几个输入变量?每个变量代表什么含义呢?设a、b、c代表三名评委面前的按钮,按按钮用1表示,不按用0表示,y为评比结果显示指示灯,亮用1表示,不亮用0表示,同时还应考虑a为主评委,具有否决权。要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必须找出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直接的逻辑关系,通过教员的启发先列出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表,即真值表(见表1)。

3.2 自主学习含无关项的多输出任务

通过任务1的学习,学生基本明确了组合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这时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加大设计难度,将输出量提升到3个,同时在逻辑抽象列真值表时又出现了无关项问题。这是1个加强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此自行消化、吸收、巩固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点的目的。

任务二:图4为一个电开水器的示意图,a、b、c为水位传感器,当a、b、c电极被淹没时,会有信号输出。当水面在ab间时为正常状态,绿灯亮;当水面在a以上或bc间时为异常状态,黄灯亮;当水面在c以下时,为危险状态,红灯亮。试设计一个水位监测逻辑电路。

在任务2中出现了3个输出变量问题,初看起来不易设计,但引导学生只要对于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通过逻辑抽象的方法,列出真值表这一关键的一步,后面几步就容易了。组织小组讨论:水位能不能既高于a又低于b?出现这种不合实际的情况该怎么办?这些无关项如何处理?通过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创新思维,突破重点难点,也使枯燥、乏味的新课内容很流畅的就被“由浅入深”、“化难为易”了。

3.3 小组讨论输入需要编码的任务

任务三:人类有四种基本血型—a、b、ab、o型。输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符合下述原则:o型血可以输给任意血型的人,但o型血只能接受o型血;ab型血只能输给ab型,但ab型能接受所有血型;a型血能输给a型和ab型,但只能接受a型或o型血;b型血能输给b型和ab型,但只能接受b型或o型血。试设计一个检验输血者与受血者血型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逻辑电路。如果输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符合规定电路输出1。

任务三的难点在逻辑抽象环节,即如何根据给定逻辑问题确定输入输出变量。课堂上将学生分组,给出一定思考时间后,组织不同小组的同学讨论设计方案。

方案一: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都有4种血型,共8个输入变量,对应的真值表过于复杂。

方案二:对输入进行编码,用变量ef表示输血者血型,变量gh表示受血者血型;用两个逻辑变量的四种取值分别表示输血者、受血者血型。

通过学生分析,得出表达式并搭建电路。可见,任务三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正确列出真值表,之后的逻辑化简、电路搭建等问题都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并不是本次课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电路设计软件来自动实现后续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

启动multisim,打开逻辑转换仪面板,在真值表区点击e、f、g、h四个逻辑变量,建立一个四变量真值表,输入真值表1。点击逻辑转换仪面板上“真值表→简化逻辑表达式”按钮,求得简化的逻辑表达式如图5逻辑转换仪面板底部逻辑表达式栏所示。点击逻辑转换仪面板上“表达式→逻辑电路”按钮,得到用与非门组成的逻辑电路。

这一环节面向实际应用,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自我肯定、提升能力。

4.任务的延伸

本节课采用“虚实结合”、“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入仿真验证,把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该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次教学的三个设计都是通过小规模集成电路(ssi)来实现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重心和实际逻辑命题也朝着中规模(msi)甚至大规模的方向发展。目前使用较多的组合逻辑msi有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奇偶校验/产生器和全加器等,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预习后续课程,在以后的学习中用msi重新设计这三个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逻辑驱动器论文 第3篇

与传统的产品品牌相比,旅游目的地品牌则有很大的不同。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个复合体验的品牌,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覆盖了观光休闲度假定制等多种旅游消费型态。旅游产品的消费,具有受特定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制约、低重复消费型态、异质化与同质化兼而有之的竞争替代性等特征。从时间要素制约来说,有的旅游产品消费必须在特定时间段进行才有价值,或者在不同时间段的旅游消费体验差别很大;从空间要素制约来说,旅游产品往往是固定或附着于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的,而游客自身所在的位置距离有远有近,从而导致消费便利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成本:时间成本与交通成本)差距很大,甚至会导致部分游客无法消费;从消费的可重复性来说,理论上,旅游产品是可以无限次重复消费的,但事实上,即使是类似于黄山这样的绝美景点,大多数人也必定厌倦于一年之内来往黄山数十次;从竞争特点来说,理论上所有的旅游产品都是异质化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旅游景区景点是完全相同的(这与某些传统产品不同),但事实上,消费者对于不同的旅游产品的形象认知和消费体验则可能是相同的,正如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由此,旅游产品之间,其实是在异质化的形态下,进行着一定的同质化的竞争。

于是,当我们来讨论一个旅游目的地品牌要不要进行品牌升级,以及如何进行品牌升级时,我们就发现这其中有着与传统产品品牌升级不同的因素。从旅游品牌升级的动因与路径模式来说,有如下三种不同的渠道逻辑与模式:

第一种,消费驱动逻辑。

旅游目的地品牌基于目标消费人群消费需求特征或者偏好的改变,为了改变或提升不同消费者(已有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印象,而进行一系列品牌形象升级工作。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消费者,呈现沿时间轴分布与沿空间轴分布的双重特征。

所谓沿时间轴分布,是说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消费人群不断扩大,同时不同消费人群对其品牌的认知体验也在不断改变。举个例子,一位仅仅在十年前去过一次周庄的游客,他对周庄的认知与评价印象,会因为后来他所去过的其他景区景点(特别是类似的水乡古镇)的情况而改变。另外,一位十几年前非常想去深圳世界之窗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的游客,他在今天多半不会对世界之窗再有兴趣了,他很可能对东部华侨城更感兴趣。因此,随着时间的迁移,消费者的旅游消费需求特征以及他们对于旅游品牌的认知,是会有所改变的。

所谓沿空间轴分布,是指以景区景点为中心,不同的半径距离内的消费者,对于景区景点的认知印象以及体验感觉会有不同。比如,苏州人对于周庄的感觉,与南京人对于周庄的感觉是有差异的,而江苏人对于周庄的感觉,与陕西人对于周庄的感觉,必定存在巨大的差距。

由于消费人群存在这样的不同,因此旅游目的地品牌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目的地客源市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展开品牌升级传播工作,改变和提升自己的形象,以此来吸引游客。

第二种,资源驱动逻辑。

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背后,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资源来支撑的,这包括自然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社会文化资源、建筑与景观设施等各种人工兴造的资源、各类服务设施等等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要素的资源。旅游消费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样的资源吸引力而激发的。因此,通过资源的整合、配置、改造、兴造,能够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玩,包括初次游玩和重复游玩。这就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升级的资源驱动逻辑。

当然,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信息传播的成本与障碍,客源地的消费者可能不了解旅游景区的资源改造与投入的变化,他们可能还停留于过去对于景区的印象当中。因此,针对不同的客源地区,发起旅游品牌的形象更新与提升活动,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第三种,竞争驱动逻辑。

前面说过,旅游目的地品牌之间,既是异质化与差异化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同质化。因此旅游目的地品牌之间其实仍然存在很大程度的竞争。比如,选择去了三亚看海,可能就没必要去威海或者青岛看海,当然,反过来也是如此。为了应对这样的竞争,旅游目的地品牌有必要在目标消费人群中塑造自己的差异化特征和不同的体验价值,由此来加强自己对于目标客源的吸引力。这就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升级的竞争驱动逻辑。

在现实中,这三种驱动逻辑是可以单独存在,或者同时存在的。例如,2010年新加坡旅游形象的升级工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消费驱动逻辑的例子。今年年初新加坡旅游局在北京发布了旅游品牌升级战略——从“非常新加坡”旅游概念升级为“Your Singapore 我行由我新加坡”,着重强调以游客为中心的非凡个性之旅,彰显了新加坡旅游品牌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同时重点推出www.yoursingapore.com电子商务旅游预订平台,强调定制化旅行体验。其核心是全方位的数字化体验系统,包括一个全新的网站、搜索引擎营销、博客(微博)营销、手机媒体、社交媒体以及电子商务旅游,宣告着旅游产品定制和旅游体验定制管理时代的到来。这一战略抓住了游客一直以来所向往和追求的个性化旅行体验,让游客可以为自己的行程注入更多个性色彩,使他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偏好和兴趣定制旅行,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新加坡,你能够感受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是专属于“我的旅行”。这就是新加坡旅游品牌的升级,由消费期望所驱动并驱动消费期望的品牌升级战略。

而竞争驱动逻辑的典型例子中,乌镇应该算是一个。继周庄之后,江南地区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发掘与推广可谓一拥而上,如火如荼,最热火的时候,据说江南古镇有九十九之多。在近似于千镇一面的水与古镇的包围中,浙江乌镇从传统的水乡古镇观光体验,升级为生活在梦里水乡古镇休闲度假体验,在水乡古镇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伴随资源开发投入的驱动力,尤其是乌镇西栅开发的个性化民宿、夜游休闲以及商务会议服务设施,大尺度地转向于商务会议旅游产品的营销,取得了闷声赚大钱的不菲效益。

要说三种驱动逻辑兼而有之者,则应该算是常州中华恐龙园(现开始升级为环球恐龙城)了。中华恐龙园最早建立的形态是恐龙科普博物馆并定位于科普旅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恐龙为主题的单纯科普旅游逐步失去了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基于消费者偏好变迁的驱动,恐龙园开始转向娱乐时尚为主,科普博物为辅的主题乐园模式,并通过资源建设投入来推动其品牌的升级进程,先后兴建了鲁布拉水世界与水公园以及今年新开业的库克苏克大峡谷,并花费不菲的投资在园内推出了大型的演艺项目和花车大巡游项目,以丰富其神秘、时尚、动感、快乐的主题内涵。最近几年来,常州周边地区先后出现了多家主题乐园,例如芜湖的方特欢乐世界、上海的欢乐谷,以及常州本地即将新开的太湖湾环球动漫嬉戏谷主题乐园,无疑形成了对于恐龙园的包围竞争态势。在此情况下,他们又投资兴建了恐龙谷温泉、恐龙城大剧场,并纳入了常州的新北公园、体育公园、三河三园水上之旅等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与资源,并将结合常州动漫产业基地而兴建迪诺水镇,由此进一步升级为集主题公园,文化演艺、温泉休闲、游憩型商业及动漫创意合于一体的配套完善、个性鲜明的旅居结合的大型旅游休闲社区,并更名为环球恐龙城。对于环球恐龙城来说,资源、竞争与消费的三重驱动与交替驱动下的品牌持续升级工程,目前还仅仅是开始。随着上海迪斯尼项目的正式落定,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环球恐龙城还会面临新一轮的竞争驱动逻辑下的品牌升级挑战。

旅游目的地品牌升级的三种驱动逻辑理论,同时也揭示了旅游品牌启动升级工程的时机选择:洞察到消费偏好改变之时(例如定制度假旅游的兴起)、同质化竞争显性化时(周边旅游景区的开发)、资源开发建设形成时(旅游景区的地理扩展或者旅游项目的兴建)。例如,南京珍珠泉景区,在很多年来一直以城市公园的形象存在于南京及周边市民的心目中。虽然珍珠泉景区先后引进了野生动物生态园和大型的娱乐游乐设施,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农夫山庄、野营俱乐部、五星级明发度假村大酒店等项目与设施,但并没有能够及时推动品牌升级形成主题乐园形象,并没有能够真正形成休闲度假与会议旅游、商务活动的品牌。

特别是近两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跨江发展战略,珍珠泉作为江北旅游龙头企业,成为重点打造的目标工程之一。佛手湖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项目,定山寺古文化旅游区复建工程,苏宁佛手湖环球酒店,文化产业园(主要包括名石艺术馆和青花瓷体验博物馆)、珍珠泉佛手湖郊野休闲公园、北欧风情园和MGM(美高梅)酒店等项目,都将在珍珠泉景区范围内或者周边兴建完成。

因此,笔者认为,随着资源项目的迅速扩张,顺应休闲度假旅游的消费趋势,强化其对于皖、宁地区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来自于资源、消费、竞争三重驱动之下,珍珠泉景区的确有必要迅速而有效地实施品牌升级工程了。

人性逻辑驱动共享经济 第4篇

我们把人性逻辑拆开来分析, 逻辑——狭义上是指思维的规律, 广义上泛指规律, 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而人性更是文学界和科研界争相研讨的课题, 从经典的厚黑学到沈彻的《人性论》, 我们今天在这里一定不去讨论人性的善恶, 而是很中肯地从两个角度讨论人们在参与共享经济的过程中是否被这些“规律”所驱使, 做了这个万亿级市场的驱动者。

一、从创造者角度看共享经济

我们把共享经济型企业及企业人都称为创造者, 是他们创造了这种商业模式, 并致力于管理及不断健全其机制的工作。《独裁者手册》一书中说道:“政治系统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 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操纵政治以从中获益方面有令人惊叹的创造性。”同样的, 商业社会的多样性不也同样令人难以置信吗?人们往往谈及是否要对一个商业项目进行投资时, 会要求拿出投资回报率进行分析, 这个指标取决于人们这种对未来的预见性。人们本能地相信对未来的某些预期是可信的, 于是这种预见性会对现在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即预见大利故出大力的人性逻辑。人们预见共享经济——大众参与度极高的经营者与消费者身份随意切换的颠覆性商业模式必将会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风暴, 带来巨额收益, 故开发出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平台, 不断完善机制, 设置科学的计价系统, 优化界面操作等。如此巨细的、此前从未成形的商业模式在创造者的手中踏实落地, 成为了现实, 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不管你是否要将这一切的出发点说成是为了加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亦或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之类的崇高理想, 我只想回归人类本性来说, 做一件事情预见大利故出大力是常态。当然如果加上崇高理想的头衔也未尝不可, 毕竟不会有人介意锦上添花。

如今的商业社会, 全球化、多元化和更多的包容性让我们重新定义胜汰, 以往优胜劣汰的观念似乎逐渐被模糊。社会是在社会人的推动下进步的, 在被称为“合并之年”的2015年, 两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烧钱最疯狂的公司滴滴和快滴选择在情人节那天牵手;而在今年8月, 滴滴再次宣布重磅消息:滴滴出行正式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滴滴和优步合并, 毫无疑问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 其中被合并的公司就是劣汰吗?我认为在这次收购中, 无法找出哪一方是劣、哪一方是被淘汰者, 似乎双方都因此更上一层楼, 愉快地化敌为友了。用敌友利益论就可以简单明了地说明其中的道理: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

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 2014年, 0.866亿美元奖励金额带动了3%的交易额, 而2015年上半年则用1.301亿美元奖励金额带动了3.6%的交易额。这个数据表明了交易额的增长难度在加大, 竞争正在变得愈加激烈, 或者市场可能逐渐趋于饱和。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都在花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分割同一块蛋糕, 很快他们发现了一个更有利的解决方案, 何不合力一起把这块蛋糕蒸大?共同的利益促使两个敌人握手言和, 当然双方都有短板, 在言和条件中即可体现。人们是不排斥妥协这件事本身的, 排斥的只是不公的言和条件和不足的言和利益, 如果条件和利益都到位了, 妥协也可以是让人甘之如饴的美酒。

二、从使用者角度看共享经济

有这样一类可以称作职业人的人, 是工作中的佼佼者, 岗位上的主心骨, 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 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从而获得合理报酬, 在满足了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而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做一份职业, 为了生计和生活, 通过付出和消耗自身的不可再生资源 (时间、精力) 去换取利益, 而共享经济却可以利用闲置资源换取利益, 这正是人们所向往、普遍乐意接受的方式。毫无疑问互联网的作用在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中确实功不可没, 但仍有大批互联网企业苦于用户覆盖率迟迟提不上去, 用户黏性小、活跃度低等困境而败下阵来, 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共享经济目前为止表现出来的优势乃筑牢了人心, 正是由于迎合了人性中普遍的小贪婪和爱走捷径, 先别急着否定, 看清自己的欲望并且正视它才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

继而, 人们开始希望有更自由的职业, 让生计得以保证的同时生活也能够更加精彩纷呈。通过Uber, 你可以成为一名自由的司机;通过airbnb, 你可以成为一名自由的房东;通过Linked In, 你可以成为一名自由的设计师……自由的时间安排、自由的工作强度、自由地选择服务对象, 重要的是居然可以拿到不错的薪资报酬。但是我们都知道, 人们是不会满足的, 欲望的多样性与多变性也是令人惊叹的。如果我对利益的需求大过对自由的需求, 一定的自由是不可舍弃的, 原有的传统工作岗位更是不可舍弃的, 鱼和熊掌可兼得否?有意思的是这个社会虽然有规有矩, 却最能包容人们无限的欲望, 所以有了闽系名菜佛跳墙, 鱼和熊掌不仅兼得, 还要兼得地出神入化。

于是, 在人性本不满足的推动下, 更自由的兼职诞生了。这个名词十分精准的描述了共享经济时代芸芸使用者们的生活现状——当一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结束后, 摇身一变成为专车司机, 回家顺路就赚足了油费和补贴;节假日与友人出去游玩时, 将空置的房屋日租出去;身为一名工程师却爱好厨艺, 在周末做个上门服务的大厨, 欣赏陌生食客满意的笑容。不知不觉你会发现, 收入比以往翻了倍, 而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却没有额外增加多少, 甚至收获了意料外的喜悦。实现了职业→更自由的职业→更自由的兼职这一转变。

然而, 当自由越来越多, 人们尝到了自由的甜头, 我们会发现这种“合约工”式的兼职, 其权责不对称性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或者说是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称导致人们越来越难以自律了。人们开始不断挑战共享机制的底线, 关于共享经济平台使用过程中的投诉事件甚至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这是我们绝对不想看到的, 同时也是可预见的。终于在今年7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等7个部门联合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方案中最令人关注的是, 网约车终于获得合法地位。其意义不仅仅是顺应了公众出行对城市交通多元化的需求, 更意味着整个共享经济平台的监管机制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规对网约车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网约车市场将向顾客提供更加理性、更加安全、更加高品质的服务。从更长远更大范围来看,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将共享经济带领下步入新的时代。这种具有纪念意义的创造性变革总是基于倒叙的法则, 需要受监管的行为出现配合一定预见性从而推动监管机制向更完善发展。

这种人性逻辑其实存在于任何一条商业逻辑背后, 这双无形而有力的手推动着某种商业模式的成长。不论是哪类行业、哪种模式, 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 经过近几年高速发展, 这些平台已完成对用户端、服务链条、商业价值端的重构, 让原本桎梏于传统行业框架中的行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每一轮商业周期的来临, 每一种科技的进步都带来了各种快速更替的财经热点, 人们追逐、观望、选择、创造, 成就了无数经典的商业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社会的变革, 褪去华丽的外衣, 那些经典不朽、仍有研究价值的地方, 究其本质正是在于紧抓人性, 从人性出发, 通过商业的合理转化, 最终也是回归人性、服务于人性的。故人性逻辑不仅驱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也是任何一种商业逻辑背后的有力推手。

摘要:共享经济这场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诸多领域的风暴迅速席卷全球。Uber、Airbnb等共享经济型创业公司迅速成长为市场体量巨大的独角兽企业, 甚至有人预言共享经济将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这不禁让我们引起思考, 新兴商业模式背后的最重要的支撑到底是什么?那些经典不朽、任何时代都仍有研究价值的商业模式, 究其本质正是在于其遵循了人性逻辑。故人性逻辑不仅驱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也是任何一种商业逻辑背后的有力推手。

关键词:人性逻辑,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专车新政解读游戏规则面临重构[J].汽车实用技, 2015 (10)

[2]袁煜明.半中心化:共享经济中国版的生存与繁荣[R].北京, 2015

逻辑驱动器论文 第5篇

电机驱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运行时间过长器件老化或温度升高等原因会导致系统中的RLC等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这会大大影响其输出性能。现有的基于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大多只能描述系统中开关元件的开路或者短路等结构性变化,而对RLC参数的变化却无能为力,例如状态空间模型和开关函数模型。而混合逻辑动态(简称MLD)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其所建立的混合逻辑不等式既可以描述电感电流断续时的电路特性,又可把电路的参数变量和状态变量都包含在混杂模型里[1]。本文使用MLD模型建立电机驱动系统的MLD模型,然后在MATLAB中建立基于MLD模型的电机驱动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修改MLD模型中参数仿真系统的R、L、C等参数的变化,以此研究系统输出状态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MLD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系统中因参数变化而引起的系统输出状态的改变。

2逆变器和电机的MLD模型

图1是一个典型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和电机的等效电路,当系统正常运行时,逆变器中的功率开关元件能够产生离散电压脉冲信号,这些离散的电压脉冲信号输入到带有电感的电机中产生连续的状态电流[2],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电机三相绕组电压为:

假设T1-T6都为理想开关,并规定电路中电流流入电机三相绕组为正,电流流出为负。用S1=0表示T1断开,S1=1表示T1导通,依次类推,S6=0表示T6断开,S6=1表示T6导通。以电路中a相绕组为例,设在a点和g点之间的电压为uag,那么有

对于采用三相对称星型绕组,有ia+ib+ic=0,又由于电机的三相反电势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即有ea+eb+ec=0,结合式(1)得:

进而得电机三相电压方程是:

定义辅助逻辑变量 δa、δb、δc,令

结合式(4)可得电机驱动系统电压的混合逻辑动态模型为

代入式(4)得

设δ=[δ1δ2δ3]T,令

同理代入式(1)可得以电流为状态变量的电机驱动系统混合逻辑动态模型为

3仿真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上的数学模型在Matlab / 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及其MLD模型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框图,电机驱动系统仿真模型框图如图2所示,逆变器和电机框图如图3所示,MLD模型框图如图4所示,PID控制框图如图5所示。

其中MLD模型根据式(9)编写M函数,得到图4的MLD模型框图。MLD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修改电机参数,仿真不同的R、L、Vdc等参数下的输出状态。

4仿真和结果分析

利用建好的电机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对逆变器电机中的参数变化进行仿真,其中滤波电感、 电阻、电容分别为100μH、20mΩ、0.01F,母线电压为280V, 开关频率为12k Hz, 给定转速为2400r / min,负载转矩为4N*m。在MLD模型中, 对R、L、Vdc参数变化进行仿真,采样时间为Ts= 1* e-6s,参数变化表如表1所示,仿真波形图如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参数下,MLD模型输出的三相状态电流都不相同,这表明MLD模型能很好地表述电路中参数的变化。

5结束语

本文建立了逆变器和电机系统的MLD模型,利用Matlab / Simulink对系统中R、L、Vdc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MLD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实际系统中参数的变化,为电机驱动系统参数故障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建模方法。

摘要:电机驱动系统是一个由离散的控制信号驱动连续状态变量随时间演化的典型的混杂系统。针对传统的基于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都是研究逆变器中的开关元件开路等结构性变化,不能用于描述系统中的参数变化,本文建立逆变器和电机的混合逻辑动态模型,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中的R、L、Vdc等参数变化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电机驱动系统参数的变化。

逻辑驱动器论文 第6篇

1. 城镇化动因说

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城镇化, 是什么因素驱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成为了我们今天解释城镇化的核心的理论来源。代表性的有区位理论、二元结构理论、人口产业迁移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区位理论中当属冯·杜能 (J.H.von Thunen, 1826) 农业区位论、韦伯 (A.Weber, 1909) 的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托勒 (Walter Christaller, 1939) 的中心地理理论。区位理论认为城市是一种生产方式, 以生产要素在空间的聚集为特征, 城镇的聚集性创造出了大于分散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二元结构理论以刘易斯 (W.A.Lewis, 1954) 的二元结构理论为基础, 费景汉和拉尼斯 (John C.H.Fei&G.Ranis, 1961) 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乔根森 (D.W.Jorgenson, 1961) 和托大罗 (M.P.Todaro, 1969) 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延伸和发展, 其核心是认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由于生产效率、劳动力剩余状况的差异等导致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人口产业迁移理论最有影响的当属配第—克拉克定理。早在17世纪,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William Petty, 1672) 就在其著作《政治算术》中描述到:制造业比农业, 商业比制造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收入差异使得人口向高收入产业转移。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 (Colin G.Clark, 1940) 分析得出:随着经济发展,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产业, 进而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非均衡增长理论代表性的有佩鲁 (Francois Perroux, 1955) “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 (Gunnar Myrdal, 1957) 的循环累积理论、赫希曼 (Albert O.Hirschman, 1957) 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弗里德曼 (A.J Friedmann, 1961;1967) 的中心—边缘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虽然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但核心是解释了由于资源、人力等各方面差异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 发展较快地区存在天然的较大的吸附力, 并使落后地区不断向发达地区靠拢。

2. 消费函数之假说

居民消费水平由什么决定, 主流消费理论以收入和消费的关系为主线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演进的历史脉络来看, 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是基于现期收入和确定性分析为基础的。以凯恩斯 (J.M.Keynes, 1936) 的绝对收入假说 (AIH) 和杜森贝利 (J.S.Duesenberry, 1949) 的相对收入假说 (RIH) 为代表;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后期, 这一阶段的研究是基于预期收入与确定性分析为基础的。以弗里德曼 (M.Friedman, 1957) 的永久收入假说 (PIH) 和莫迪里安尼 (F.Modigliani, 1954) 的生命周期理论 (LCH) 为代表;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的研究是基于预期收入与不确定性分析为基础的。霍尔 (R.E.Hall, 1978) 引入理性预期理论, 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 (REPIH, 理性预期的持久收入假说) 。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这一阶段是基于不确定性分析对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进行的补充与发展。代表性的理论有过度敏感假说 (Flavin, 1981) 、预防性储蓄假说 (Caballearo, 1990;Dynan, 1993;Hubbard, Skinner&Zelds et al., 1995) 、流动性约束假说 (Zelds, 1989;Jappelli&Pagano et al., 1994) 、缓冲库存储蓄假说 (Deaton, 1991;Carroll, 1992) , 及λ假说 (Campbell&Mankiw, 1991) 等。此后的研究主要以预防性储蓄理论和包含流动性约束假说的预防性储蓄理论为主流, 近年来的研究多围绕预防性储蓄理论展开, 预防性储蓄理论因此也成为当期解释居民消费行为的前沿理论。

3. 城镇化过程与消费研究之耦合

罗斯托 (Rostow W.W., 1960;1971) 将经济增长划分为六个阶段, 认为起飞阶段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 消费开始增加, 但要防止早熟消费;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社会的注意力将从生产转移到消费, 进入“消费社会”。钱纳里 (Chenery H.B., 1975) 对世界101个国家的消费情况进行了实证, 发现居民消费率与GNP相关, 总体上看,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均消费率是下降的。库茨涅茨 (Kuznets S., 1971) 对美国的实证研究表明, 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等, 被称为“库茨涅茨悖论”, 否定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两个命题。乔根森 (D.W.Jorgenson, 1961) 的二元结构理论强调消费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驱动作用, 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流动和转移的根本原因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

二、国内实证研究线索

1.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理

多数学者的研究证实了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存在。齐红倩等 (2000) 认为城市化是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胡日东等 (2007) 、蒋南平等 (2011) 认为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有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且农村居民的累积效应大于城镇居民。胡若痴 (2014) 认为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消费大国建立等发面发挥推动作用。赵永平等 (2015) 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那么, 城镇化是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呢?柳建平和张永丽 (2009) 的调查认为城镇化提高了居民收入, 从而推动了消费的提高。万勇 (2012) 认为城镇化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人口转化等都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刘厚莲 (2013) 认为人口城镇化通过收入效应、人口结构效应和城乡联动效应驱动消费需求变化。潘明清等 (2014) 认为城镇化的正向积聚效应大于反向的外部成本效应从而促进了消费的增长。雷潇雨等 (2014) 发现我国中部城市消费的扩大是人口规模的大幅扩大造成的, 而东部城市则靠提升农民工福利待遇来扩大消费。顾纪瑞 (2014) 对江苏省的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中, 农业人口转为市民后, 在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支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城镇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数量关系

有的学者采用消费的绝对量 (消费额) 、有的学者采用消费的相对量 (消费率) 研究这城镇化与居民消费数量关系问题, 得出了有差异性的结论。用消费额这一绝对指标进行实证大都得出了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结论。樊纲等 (2004) 的实证发现城市化率对人均消费水平的贡献为17.6%。刘艺容 (2008) 发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且阶段性差异显著。李通屏等 (2013) 运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研究1978年~2010年中国分省的消费样本发现,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影响不大, 但当引入收入差距以后则发现城镇化对消费率提高有正向影响。喻开志等 (2014) 认为中国绝大多数省份消费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贡献非常大, 但中西部地区尚待加强。

3. 城镇化对消费市场与消费结构的影响

学者吴浙 (2000) 、曾令华 (2001) 认为城镇新增人口的增加使得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周建等 (2009) 认为进城人员食物、衣着等生活必需品支出中的比重会下降, 而在娱乐、教育、通信、医疗等高档消费中的比重会增加。王国刚 (2010) 认为城镇化能够改变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其消费效应发挥通过推动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进行。雷潇雨等 (2014) 对我国176个城市居民消费率研究认为城镇化能够提升城市消费率, 但城镇化速度过快则会产生阻碍作用。

4. 镇化过程中居民消费提升的制约因素研究

姜百臣 (2010) 证实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有引致效应。蒋南平等 (2011) 认为要注意缩小城-乡、城-城收入差距来提高居民消费。纪江明等 (2011) 发现城乡社会保障差异是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格兰杰因果的原因。刘芩玲等 (2012) 发现居民消费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显著正相关, 西北地区拉动作用最大。韩立岩 (2012) 的研究表明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显著负相关, 要缩小收入差距, 推进消费金融。刘厚连 (2013) 将人口城镇化、收入差距作为重要变量进行实证, 显示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呈倒U关系。廖直东 (2014) 利用微观数据分析, 发现收入不确定性是限制乡城移民消费效应的重要因素。

三、新型城镇化驱动居民消费的理论延展

现有关于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研究过程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推导, 对新型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这一具体问题的机理没有做更为详尽、系统性分析;研究结论受到选择的变量、采用的方法、指标口径、数据期间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 未能提供更加可靠和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拟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在理论方面更加注重从经典模型出发找寻城镇化驱动消费增长的支撑机理, 注重逻辑的严密性;二是在实证方面尽可能深入细化研究, 将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的效应依据理论进行分解, 避免忽略某些因素而使其他因素效应放大或缩小的情况, 这是对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机理探讨的一种新尝试;三是采用指标体系计算的综合指数反应各种效应大小, 避免单一指标信息不完整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四是既研究新型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正向积极效应, 也关注城镇化过程中制约居民消费的因素, 使研究形成完整的系统, 更具政策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W.A.EWIS Economic En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1954, 22 (2) :131-191.

[2]JS DUESENBERRY.Income, Saving, and the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M].Cambridge:

[3]H.钱纳里等.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5.

[4]MODIGLIANI, FRANCO, RICHARD BRUMBERG.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section Data[M].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54.

[5]曾令华.我国现阶段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城镇化[J].经济学动态, 2001, (3) :26~29.

[6]王国刚.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 2010, (12) :70~81.

[7]柳建平、张永丽.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 2009, (3) :63~74.

[8]喻开志, 黄楚蘅, 喻继银.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 2014, (7) :52~59.

[9]潘明清, 高文两.我国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效应的检验与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 2014, (1) :118~125.

[10]雷潇雨, 龚六堂.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014, (6) :44~57.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