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5篇)
历代名人的励志故事 第1篇
历代名人怕老婆的故事趣闻
中国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二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据《越绝书《记载,战国时代,伍子胥看见专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来叫他,马上就乖乖地跟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个万夫莫当的大侠客,怎么会怕一个女人?于是便赶上前去询问原因,专诸告诉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袁枚引《越绝书》曾发这样的`议论:“专诸与人斗,有万夫莫当之气,闻妻一呼,即还,岂非惧内之滥觞乎?
专诸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的理论。果然,后来专诸被伍子胥推荐给吴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后,表现很不俗,以鱼肠剑惊世一刺,吴王僚当场毙命,专诸自己亦当场被杀,死去时尚面带笑容,可谓慷慨赴死,且不辱使命。
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王家众子弟亦布列显要。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如此之牛的王导,也是个怕老婆的主。他曾背着老婆养了个小妾。有一天终于被老婆发现了,赶来兴师问罪。正在与人高谈阔论的王导,得知老婆前来,赶紧飞快地赶着牛车逃跑。
牛车自然无法跑得很快,王宰相很着急,麈尾也当了鞭子用,偏偏车辕很长而麈尾很短,牛屁g够着很费劲,自己急的要命,旁人笑的要死。后来有人编了个段子,建议将来要给他加九锡,有两种东西是一定要给的:短车辕、长麈尾。
与王导相比,隋文帝杨坚之怕老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有异曲同工之妙。杨坚的老婆独孤皇后极富政治天才,在帮助杨坚夺得皇位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与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平时杨坚对之十分惧怕。当时有个叛臣叫尉迟迥,他有个孙女非常漂亮,杨坚偷偷临幸之,独孤氏获悉后凤颜大怒,派人杀了这个小美女。杨坚见心上人死去,无比悲愤,但不敢和老婆叫板,而是单骑从御花园奔出,直入荒山三十多里。大臣追上,拦马苦谏。杨坚叹息:”我贵为天子,却不得自由!“驻马良久,半夜才回宫。第二天开始,又乖乖地听老婆的话,再不敢造次。
据《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四十八诙谐四“记载,唐朝的管国公任环特别惧怕老婆。他曾对人说:”老婆有三个时期让你惧怕她。刚结婚时,她端坐在洞房中像尊菩萨。难道有人不怕菩萨吗?时间长了,生了子女,又像护犊的老虎。难道有人不怕老虎吗?待到年老时,脸上打皱像佛经上说的吸人精气的冬瓜鬼。难道有人不怕鬼吗?因为这些惧怕老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听到此妙论者,无不为其叫绝。
历代名人的励志故事 第2篇
左宗棠。在新疆有左公柳、左公渠之称。我曾在新疆一位将军的家里,见过长沙书法家史穆先生的一帧条幅,上书:“大将征西久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惹得春风度玉关。”我想史先生把当年某湘人献给左公的一首诗转赠于这位将军,也算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奉承啊。
说一则左公少年时北上赴考途中的故事吧。某年秋试,与湘潭欧阳某同舟北上。船行时,左伏几作书,问些什么,他说是与夫人写信。船在某处停泊,左上岸观望,欧阳某翻看他所写的信,其中有云:“一夕泊舟僻处,夜已三鼓,忽水盗十余人,皆明火持刀入仓,以刃启己帐,己则大呼,拔剑起,力与诸贼斗,诸贼皆披靡,退至仓外,己又大呼追之。贼不能支,纷纷逃入水中,颇恨己不习泅,致群盗逸去,不得执而歼旃也。”欧阳见后,感觉大怪。我与他一直在一起,发生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未必是我睡得太死的缘故。
于是,他便去问船上其他的人,都说没有的事。这时,左观景归来,欧阳急问之。左笑答:我那写的是做梦啊。欧阳说:做梦,你怎么在家书中不加说明,写得像真有其事一样?左说:你真是呆子。昨晚上我读《后汉书光武纪》,见其昆阳之战,上书云垂海立,使人精神飞舞。晚上就做了这个梦。因此,我想前人写历史叙战事,大半也和我写这个梦差不多。比如昆阳之战,可能就是光武做了一个像我一样的梦罢了。
历代名人笔下的川菜 第3篇
上古时代的巴国和蜀国,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发展有自己的特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规模向蜀地移民,促使巴蜀的经济、文化与中原沟通,得以大踏步地迈进,四川遂成为“天府之国”。到了西汉,“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宰之厨膳”,社会生活空前繁富起来了。武帝时,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与才女卓文君迫于生计,在临邛开了一家小酒店,“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打破了“君子远庖厨”的传统习俗,这是文人“下海”的千古美谈,也为名士参与饮食业开创了一个先例。
历史上有两位文学家写过同名《蜀都赋》,一位是西汉的杨雄,另一位是西晋的左思,他们都对古代的巴蜀文化作了详尽的描述,其中也谈到四川的烹饪原料、烹饪技巧和宴会风俗。左思说:“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罍中坐,肴槅四陈。觞以清醥,鲜以素鳞,……”可见当时的筵席已很有规模很有气魄了。另一位东晋时期的史学家常璩,蜀郡江源(今四川省崇庆县)人。他写有一部《华阳国志》,其中巴志、蜀志,也对四川的地理、历史、物产、风俗等有系统的叙述,并提到蜀中饮食“尚滋味”,“好辛香”,简直已经把川菜的特点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来了。从秦汉到唐以前,川菜还处在摇篮之中,但婴儿的性格已隐然可见,而且已经有了一些特产,如曹操所说“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就是一例。
诗圣杜甫,虽然不是四川人,但他在48岁时弃官携家入蜀,在成都定居将近十年,写了不少诗歌,盛赞四川的丙穴鱼(今四川俗称雅鱼)、鲂鱼、鲫鱼、芋羹、芦笋、郫筒酒等之。其中有句云:“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足见他对川菜的丰盛原料的兴奋之情。
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籍贯四川眉山县。他在20岁以前,一直在四川生活;以后沉浮宦途,浪迹江湖,但他对家乡的蔬菜、佳肴始终念念不忘,寄予深情。有一首《春菜》诗云:“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美青蒿凉饼滑。宿酒初消春睡起,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鲙缕堆盘纤手抹。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稜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河豚那忍说。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并发脱。”这里提到的四川佳蔬有芜菁(草蒿之一种,野生)、茵陈(蒿类)、甘菊(菊之一种、叶可做浆)、菠菜、白菜(菘)、葛根(葛)。苏东坡还在多首诗中写到四川的萝卜(芦服)、芥蓝、芹菜、豆腐、江豚、鱼羹等等,竭尽赞美之能事。所以四川人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国公,甚至把最美的肴馔都冠以他的名字,如“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墨鱼”等等。
和杜甫一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曾客居四川十年,也是一位川菜的热诚歌颂者。《剑南诗稿》中有大量的诗篇都涉及四川的名酒、食蔬、菜肴和粥品。如《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中写到:“东来阅七寒暑,未尝举箸忘吾蜀。”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诗题中出现“川食”二字,联系到《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中有“川饭分茶”、“川饭店”的名称,从中可以看出,在宋以前,中国菜点原则上只有南北两大分类,而至此川菜却是最早出现的唯一地方特色风味,是中国菜系中较早的一系。
四川菜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它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它的成熟期却在清朝。特别是李化楠和李调元父子二人,对川菜的提高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李化楠,字廷节,号石亭,四川绵州(今绵阳)人。乾隆七年进士,曾任浙江余姚、秀水县令。他关心饮食文化,广搜民间烹饪资料,“厨人进而甘焉者,随访而志诸册。不假抄胥,手自鳝写,盖历数十年如一日。”这种作风与袁玖写《隋园食单》如出一辙。他的儿子李调元,字羹堂,号醒园,曾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等官,是一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一生著作中,《醒园录》一书就是根据他父亲的手稿编撰而成的。书中记载烹调菜肴39种,酿造调味品24种,糕点小吃24种,腌渍食品25种,饮料4种,共116种,还有5种食品保藏法,是清代中期一部重要的饮食专著,在此之前,川菜囿于一地,无论在品种、选料、烹饪技术等方面都还比较保守,缺少开拓。《醒园录》的问世,为近代川菜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烹调之奠定了基础。李调元在他的《童山诗集中》也写了不少赞美四川饮食的诗篇,如《豆腐四首》就是其中的一例。
清末还有一位名人是四川总督丁宝桢,他后来镇守边防,反对外国侵略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据说他爱吃一种以嫩鸡丁和青辣椒、花生米合炒的鸡丁, 微辣、干香,成为川菜中的传统名菜,菜因人传,从此此菜得名为“宫保鸡丁”。有关“宫保鸡丁”的传闻众说纷纭,但宫保指丁宝桢则无异议。
历代名人故事 第4篇
明朝的周用斋,是个极为迂腐的人。
有一次,他乘船外出,正好对面也来了一条船,他感到自己的船走得特别快,就很奇怪。仆人告诉他说,这是因为两条船各自向相反的方向的缘故。他笑着说:“造船的人太傻了,如果把船都造成向同一个方向的船,那该有多快呀。”
名人故事之中国历代糊涂虫人 第5篇
大笨人李晟
明朝弘治元年,都察院有一个叫李晟的人上书,说自己搞了个发明,造的战车和弓弩很好用,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明孝宗就让工部照他的设计造造看,结果战车推不动,弓弩拉不开,他却埋怨使用的人力气小。
后来,他被朝廷以大言无实、垂老不误的罪名开除公职,赶回老家了。正德八年,他又上书搞发明创造,这回是造了盔甲。说是刀枪不入。工部命人造出来让他穿穿看,结果没走路就被压趴下了。
老实人周用斋
明朝的周用斋,是个极为迂腐的人。
有一次,他乘船外出,正好对面也来了一条船,他感到自己的船走得特别快,就很奇怪。仆人告诉他说,这是因为两条船各自向相反的方向的缘故。他笑着说:“造船的人太傻了,如果把船都造成向同一个方向的船,那该有多快呀。”
蓟辽总督王抒死了,他前去吊唁,结果跑错了门,进到了王学士家里。王学士听说有客人来了,穿着礼服来迎接,周用斋也不看来人是谁,就连连说:“令尊可怜,令尊可怜。”王学士说:“家父很好呀。”周用斋很惊奇地说:“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已经被朝廷杀了头吗?”王学士一听知道他跑错门了,说:“你是去王世贞家吧?”周用斋知道走错门了,连忙脱下了吊丧用的素服向主人道歉。王学士让仆人把周的名片退还给他。他说:“不用退了,就烦你代为吊唁致意吧。”
健忘人陈师召
明朝的经学家陈师召,人称愧斋先生。
陈师召有一天收拾书房,发现了一张朋友邀请他吃饭的帖子,他只注意到了日期,而忘了是老请帖了,就按照上面的`日期去赴会了。他到了人家家里,连着喝了几杯茶也不走,主人问他来干什么,他说:“应你的邀请来喝酒呀。”主人听了很惊讶,也不好意思问他,就摆上了酒宴。这才想起去年的今天请陈师召喝过酒。
执着人周朴
福建人周朴,很喜欢吟诗。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见到什么都要来两句。
有个文人想戏弄周朴,有一天,这个文人骑着驴在大街上遇见了周朴,故意歪戴帽子遮住了脸,吟咏了周朴的一首诗:“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东。”周朴一听,赶紧跟在那人的后面。那人急忙赶驴跑,周朴跟在后面追。追了好几里地,鞋都跑掉了,才追上人家。说:“我的诗是河声流向西。不是向东。”那个文人忍住笑,只是点了一点头。
装呆人米芾
宋代的书法家里面,米芾是个鬼才,此人总是重名不重实。挑女婿时,有个人姓段,名拂,字去尘。米芾一听名字就很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干净人,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洁癖人倪瓒
元代的倪瓒,书画很好,可是洁癖很重,书房每天都要打扫,他专门养了两个童子给他扫书房,要求一刻也不能停。书房的门口有一棵梧桐树,倪瓒早晚让人用水洗,结果就把树给洗死了。
有一次,有个朋友来看他,天晚没回去,就住在他家。他怕人家把他的屋子弄脏,夜里起来好几次站在门外听,听见客人的咳嗽声,心里讨厌极了。次日早上,就叫仆人去寻找吐痰的痕迹,仆人找不到,怕他打骂,就找了一片烂树叶子来糊弄他。倪瓒捂着鼻子,闭着眼睛,命仆人把树叶扔到三里地以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