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策略分析范文(精选12篇)
礼貌策略分析 第1篇
礼貌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和衡量标准, 亦是人类智慧结出的硕果。通过礼貌策略分析话剧《雷雨》中的人物语言特点, 折射出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特征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语言学中关于礼貌颇具影响力的理论分别是由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以下简称PP) 和由Brown & 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 (face-saving theory, 以下简称FST) 。推动礼貌课题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来自于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以下简称CP) 。某些语言学家发现, 仅有CP理论无法完全解释人们为什么不顾牺牲故意违反最大化合作原则而要以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我们不能将其总结为一个规律, 但毫无异议的是人们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希望在交流中表现得礼貌。
从某种程度上说, Leech的PP框架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拯救”CP的任务。然而, Leech的理论仍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由Brown & Levinson (1978, 1987) 提出的FST对礼貌原 做了更清晰的解释; 他们认为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 (facthreatening actions, 以下简称FTA) 。每个行为个体 (Model Person, 以下简称MP) 都试图寻找方法避免面子威胁行为 , 或是采取相应的礼貌策略减轻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对此, 他们提出了五种弥补策略, 分别是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实行面子威胁行为, 积极的礼貌策略, 消极的礼貌策略, 非公开地实施面子威胁行为, 不实行威胁面子行为。这五种策略的运用取决于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三个因素的影响。
当然, 无论是PP还是FST理论都没有成功详尽地解释什么是礼貌及人们在交际中为什么使用礼貌。即便如此, 笔者认为从来没有哪一个理论是完全意义上完美无缺的, 任何理论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礼貌原则也不例外。
尽管对《雷雨》的文学研究早有历史, 但笔者观察发现, 国内外学者对其话语分析研究大多侧重文化背景、时代意义等宏观方面, 鲜少涉及语用学中礼貌用语的分析, 即对文本中的具体礼貌策略的探讨较少。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 作者在对每一个文学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中, 不但要对其言行举止、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还要在其言语交际过程中运用各种话语策略体现人物鲜明的身份特征和个性特点, 这就意味着对人物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礼貌策略的探讨是完全有必要的, 因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的运用可以分析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所处环境、任务之间的关系、话语目的, 而这些因素均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笔者以假定为前提———假定《雷雨》中的各个戏剧人物的话语体现了Brown & Levinson的礼貌策略, 笔者现以这些礼貌策略为依据。通过剧中不同人物的话语分析, 浅谈曹禺先生如何成功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 从而进一步讨论礼貌策略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成功构建。
二、礼貌策略下的文学人物话语分析
1.不 使 用 补救 策 略 的 运 用 及分析
不使用补救策略就意味着以最直接、最清晰、最没有歧义的方式实施某个行为, 最基本的模式就是:“做某事”。一般来说, 当说话者以上述方式实施威胁面子行为时, 他/她不担心听话者的报复。
例1:【周朴园】哼, 现在一般青年人, 跟工人谈谈, 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 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你指导社会是什么? 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 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 对于这方面, 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进步的多! (第一幕, P31)
在剧中周朴园既是一位傲慢专横的父亲又是一个粗暴的丈夫, 思想上充满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 享有家庭生活中绝对的九五之尊的权威。由于这样的身份地位, 与剧中其他人物相比, 周朴园拥有绝对的权威, 因此, 他总是以直截了当的方式陈述自己的观点。
2.积 极 礼貌 策 略 的 使用 及 其 分析
积极礼貌是以套近乎手段的, 即说话者通常想满足听话者的某些愿望, 使听话者感到舒服, 并且觉得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可, 减少潜在的危险面子的风险。
例2:【周朴园】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 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 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以前顶喜欢用的东西, 多少年我总是留着, 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 甚至你因为生萍儿, 受了病, 总要关窗户, 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 为的是不忘你, 你不我的罪过。 (第二幕, P65)
人, 实际上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善良, 也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邪恶, 就连像周朴园这样的反面人物也有温情的一面。
3.消 极 礼貌 策 略 的 使用 及 其 分析
消极礼貌策略以回避为主, 即说话者使听话者相信所说的话, 认识到并尊重听话者的负面面子需求, 不干涉听话者的行为自由。
例3:【鲁四凤】太太, 不是您吩咐过, 叫我回去睡吗?
【周繁漪】那时是老爷不在家。
【鲁四凤】我怕老爷念经吃素 , 不喜欢我们伺候他。 (第一幕, P21)
作为仆人, 鲁四凤显然身份地位低下, 无论何时她在周家说话都显得卑微而恭谦。周繁漪要求鲁四凤每晚都回家是担心鲁四凤有机会接近周萍, 也可以说, 她这么做的动机是出于妒忌。
4.非 公 开 的实行 面 子威胁 行为 策 略 的 使用 及 其 分析
根据Brown & Levinson的观点, “如果无法将某个明确的交际目的付诸于一个交际行为, 那么实施这样的交际行为就是非公开的实行面子威胁行为”, 说话者意在将话语的内涵泛化, 需要听话者通过揣摩才能推理出来。这个推理过程的作用在于:“向听话者传达一个讯息, 即需要通过话语做出某种推理”;“通过所说的话可推理出画外音, 这种推理需要足够的线索” (Brown & Levinson, 1987:211) .Brown & Levinson总结出15条可以从中得出言语交际内涵义的策略, 其中包括暗示、隐喻、讽刺等。以下将就非公开实行威胁面子行为的礼貌策略在话剧《雷雨》中的具体运用做进一步分析。
(1) 给暗示
说话者的一些言语行为看似与其目的关系不大, 但足以使听话者推理出可能有的关联。其中一例就是说出欲实施行为的动机或缘由。
例4:【鲁贵】对了, 我刚才看到大少爷正和您打架, 我—我就没敢进来……我倒是要报告给太太, 说大少爷今晚喝醉了跑到我们家里去;现在, 太太既然是也去了, 那我就不必多说了。 (第四幕, P116)
鲁贵一发现周繁漪走进他的房子, 就凭借自己对她和周萍之间的不为人知交易的所知, 迫使周繁漪保留他在周家的差事。鉴于双方的地位, 考虑到自己的利益, 鲁贵并没有直接提出要求, 而是给了周繁漪暗示和提醒, 让她读出他的真正意图, 看上去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周繁漪, 减少了对后者消极面子的伤害。事实上, 他的暗示要比直接的要求更胜一筹, 如此, 鲁贵丑陋贪婪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2) 借用隐喻
隐喻往往承载着比言语本身还要大的信息量。通过使用隐喻, 说话者可以为自己的话语提供若干个可能的解释。
例5:【周繁漪】小心! 小心! 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 她是什么事都做出来的。……好, 你去吧! 小心, 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 (第二幕, P75)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 乌云、风暴做隐喻媒介预示着不幸和灾难, 这一点在这部戏剧的尾声得以验证。看到毫无留住周萍的希望, 周繁漪开始绝望、狂躁, 她将自己的绝望和内心深处的悲伤诉诸这番恐吓的话语进行发泄。这里的“暴风雨”既可被理解成自然现象又可被理解成周繁漪对周家的诅咒。纵观整部戏剧, 周繁漪先后数次提到“暴风雨”这个象征符号, 既是《雷雨》这部剧的发展一条线索, 又是对最终悲剧结尾的一种暗示
(3) 借用同音词
同音词, 顾名思义, 同音不同字, 因其意想不到的效果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6:【鲁侍萍】 (大哭起来) 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 抽咽) 你是萍,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第二幕, P71)
这段对话可以算得上是整个剧最精彩部分, 当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周萍时, 鲁侍萍情不自禁地哭了, 两人都无法承认对方因为巨大的身份、地位及家庭背景的差距。毫无疑问, 世间再也没有比这一幕更悲惨的了。在这幕剧中, 曹禺先生向读者成功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世事图:面对不公的命运, 劳苦大众只有痛苦地挣扎着, 从中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为命运的不公平。
(4) 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
通过使用这种策略, 说话者什么也不说, 不发生任何言语交际行为。
例7:鲁侍萍接过 (周朴园给的) 支票, 把它撕了。 (第二幕, P67)
鲁侍萍没有拼命反抗, 而是将支票撕碎。一方面, 这一行为避免了威胁周朴园的积极面子, 另一方面通过“撕”这个动作, 她将自己无法道尽的痛楚发泄出来。周朴园的举动污蔑了她的情感, 因为她所遭受的一切是无法用钱弥补的;她牺牲的不但是她的青春还有她珍贵的心灵。这一幕向我们展示了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真爱。
三、结语
礼貌是文明发展的标志, 是社会生活恪守的基本准则。作为社交方式的一种, 言语交际必须遵守这一准则。笔者以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 粗略分析了《雷雨》一剧中威胁面子的行为如何得以缓解的, 旨在说明礼貌实质是一种言语策略。通过采用不同的减轻威胁面子行为的策略, 不同的人物, 根据其身份、地位、权力社会地位和语境达到各自言语交际的目的, 从而使这些人物以鲜明、独到的个性展现在广大读者和观众面前, 让他们大享文学经典巨作的饕餮盛宴。
摘要:礼貌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贯穿人类发展始终, 一直受到社会的重视。随着语用学的发展, 礼貌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成为语用学中的一大研究课题。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历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以礼貌原则为基础, 分析了剧中不同人物的言语交际策略, 旨在使所用的语言符合自身的身份、地位, 也希望在这一理论的指导帮助下更透彻地理解《雷雨》这一经典剧目。
关键词:话剧《雷雨》,礼貌原则,面子威胁行为,补救策略
参考文献
[1]Brown, P.and Levinson, 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3]Peccei, J.S.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Research Press, 2000.
[4]曹禺.雷雨[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5]戈玲玲.教学语用学[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礼貌策略分析 第2篇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调教策略2:听,有人在说话
在家人讲话或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时,宝宝经常会有话要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调教策略3: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争吵。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或无理取闹。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给宝宝一个“范本”
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避免“硬碰硬”
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编后语:
其实宝宝还小,不太懂礼貌是什么。在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反复向宝宝强调怎样做才有礼貌,以及宝宝讲礼貌是优点,对宝宝的礼貌行为给予正确的表扬。等到宝宝懂事后,也就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了。
★ 学生礼貌教育方案
★ 礼貌教育随笔分享玩具
★ 袜组词
★ 精选睡眠调查报告
★ 四岁宝宝的教育
外贸还盘信中的礼貌策略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还盘信;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面子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08-01
自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迅猛增长。根据官方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已达26.43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跃居世界前列。虽然受外需低迷的影响,进出口额有所下降,但是我国实施了“一带一路”、自贸区、互联网加等战略,必将推动中国走出经济低迷,并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在与外国公司进行贸易和交流的过程中,商务信函对于建立和发展商业关系,处理纠纷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传递的信息性质,信函可分为好消息、中性消息、坏消息和劝说信,其中坏消息和劝说信函在写作上难度较大。能否在传递坏消息时不伤及对方面子或成功劝服对方接受你的建议或条件,需要写信人在写作时运用一定的策略。外贸还盘信因其同时具备这两种信函的特点,而它又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合同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外贸信函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外贸还盘信中礼貌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商务英语的学习者和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关于礼貌策略
1978年,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合写了《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们认为面子实际上是一系列只有他人才能满足的想法和希望。面子分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指人们的自我形象及个性,即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希望自己的形象和个性得到保持,希望自己的言论、思想或行动得到肯定和赞赏。消极面子指人们希望有自己的地域权、行动权,不被打扰的权利,希望在社交活动中自己的自由不受到侵犯。几乎所有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而礼貌则是理性人为减少面子威胁所采取的策略行为。他们提出了五种礼貌策略。根据纠正的程度从强至弱依次为:放弃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间接性策略、消极礼貌、积极礼貌和赤裸裸公开的威胁面子。其中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间接性策略为常用策略。积极礼貌策略包括三种类型:1)宣传双方共同点(如表示赞赏、认同等);2)表示双方互相配合;3)满足对方需要。消极礼貌策略包括:1)不强求;2)向对方道歉(表示无意在感情或行动上伤害对方);3)寻找借口(避免对方因欠情而产生尴尬,维护对方消极面子不受伤害)。间接礼貌策略指避免直言不讳,不直接触及对方面子。
二、外贸还盘信中的礼貌策略分析
外贸还盘信函的主要内容是拒绝对方提出的部分交易条件,同时向对方提出修改或添加。因此它兼具坏消息和劝说类信函的特点,属于拒绝函和劝说函的混合体。拒绝类的言语行为威胁了对方的积极面子,在写作时应尽量使用积极的礼貌策略。劝说函属于“请求”类的言语行为,它的目的是说服对方做某件尚未考虑的事情或可能给他造成不便的事情,它内在侵犯了对方的消极面子,可适当采用一些消极礼貌策略。
下面,笔者选取了一封外贸还盘信,来分析一下在该信函中作者如何通过使用礼貌策略达到劝说对方接受自己的条件的目的:
Dear Sirs:
Thank you (1) for your offer dated May 6th for leather shoes and handbags and the samples enclosed.
We appreciate the high quality of your goods(2) and the way in which you have handled our inquiry. It would be profitable for both of us (3)if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could be established.
However, our marketing research reveals that your prices appear to be on the high side and they will leave us little or no margin of profit. As you may know, this is an area in which the principal demand is for goods in the medium price range, and leather shoes and handbags of the same quality from some other manufacturers are now available in this market at much lower prices than yours.
We welcome the opportunity to do business with you. May we suggest (4) that you could (5) perhaps (6) make some allowance, say 7%, on the prices you quoted us, which would help to push the sale of your products not only in our own market but also in adjacent regions. And you could (7) also rely on a large volume of orders from us if our customers see increasing benefits from their deals.
nlc202309020205
Considering the long-standing and pleasant cooperation between us (8), we make you this counter-offer. As the market is declining, we recommend your early acceptance.
Yours faithfully
从内容上看,这封还盘信的前三段是对卖方报价的拒绝,威胁到了收信人的积极面子。因此写信人运用了一些积极礼貌策略,如:一开篇即表示出对对方的关注(1 thank you), 然后通过赞赏对方产品的高质量表示对他们的认可与肯定(2 appreciate the high quality of your goods),并且表达了“聚焦合作”的意愿(3 both of us),是收信人产生互惠的共鸣感,这样双方就有了共同利益的基础。在运用了这些积极礼貌策略后,作者提出对方报价偏高,收信人就不会感到太唐突,挽救了他的积极面子。在第四段中,作者向收信人提出了打折的请求,这使收信人的消极面子受到了威胁。因此,作者使用了一些消极礼貌策略,如:规约性间接表达(4 may we suggest; 5 could; 7 you could), 表达出不想收信人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的意愿。作者为了使强加最小化,还使用perhaps ,给与对方充分的行动自由。最后,作者再次运用积极礼貌策略聚焦双方的共同利益(8 the long-standing and pleasant cooperation between us)。这些策略的运用从最大程度上减小了“拒绝”对收信人的积极面子的威胁和“请求”对收信人的强加,满足了他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撰写外贸还盘信的过程中,写信人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收信人的利益、处境和感受,运用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从最大程度上减小对收信人面子的威胁,维护收信人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从而促使买卖双方能够顺利建立并发展长期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P. Brown& S.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研究,1987(2): 42-46.
[3]莫再树. 商务英语写作[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娜,女,1974.6,河北唐山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礼貌策略分析 第4篇
关键词:礼貌策略,请求行为,英语学习者
在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 礼貌被普遍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一种有效调解人际关系的言语行为方式。对于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 掌握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请求言语行为的知识, 在二语习得领域里成为广泛的研究课题。
一理论综述
1. 面子说
在不同的文化中, 对于脸面的理解, 有不同的解释。在亚洲文化中, 以中国人的面子为例, 脸面更多是维护集体的利益。社会规范要求个体表现出谦逊和谦卑, 以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然而, 在西方文化中脸面的表现确是不同的景象, 西方概念中脸意味着给个人留面子和丢面子。
2. 礼貌理论
就礼貌理论的历史而言, 它可以追溯到格雷斯的合作原则理论, 这个理论确定了四个交谈原则, 即质量准则、数量、方式和关系。后来, 利奇提出了六个礼貌准则, 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在讲英语的社会中, 礼貌最重要的原则很可能是使别人利益最大化, 成本最小化。
最具影响力的礼貌理论应该是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有人认为, 面子可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在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模型中 (见左图) , 可以记录一种言语行为 (直截了当地记录或顾全面子的活动) , 也可以不留记录。在顾全面子的活动中, 布朗和列文森已经列举出了各种各样顾全面子的策略, 可供讲话者使用。例如, 发信人可能关注收件人的兴趣或需求;推荐演讲者使用群体内身份标记, 如说我们;谈话者可以通过赠送礼品减少面子威胁行为。关于消极礼貌策略, 对话者可能会考虑使用传统的间接英语句型, 以避免面子威胁行为。
在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里, 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都需要谈话者双方的合作达到减少损害面子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请求中的礼貌程度由三个社会变量来衡量, 即社会权利 (P) 、社会距离 (D) 和威胁程度 (R) 。
3. 请求言语行为
在“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模式” (CCSARP) 研究中, 基于直接性程度, 将九个从属请求策略分为三类框架, 即直接、常规间接、非常规间接策略。一般来说, 一个请求包含一个中心语 (请求的核心) 、可选的醒目标志 (例如称谓语) 和修饰语。更具体地说, 就修饰语而言, 它由内部修饰语和外部修饰语组成。在请求中的内部修饰语是指各种语法和词汇缓和语 (如:使用疑问句模式提出请求) , 这样可以缓和侵犯语气。外部修饰语是支持举措, 涉及言语行为发生之前或之后的各种语言手段 (例如提出理由、有利条件) 。
本文通过先总结回顾与礼貌相关的理论, 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浅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做请求这种言语行为时如何利用礼貌原则, 使我们对礼貌用语的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 从而达到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成功交流的目的, 同时对语用学英语教学也有所启示。
二研究方法和分析结果
1. 方法
在这个小型的研究中, 两名参与者都是大四英语专业学生, 他们的英语水平属于中高级别, 通过了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本文作者采用角色扮演并且录音的方式来收集信息。考虑到影响请求这一言语行为的三个变量, 即权利优势 (P) 、社会距离 (D) 以及胁迫感等级 (R) , 两个提前设定好的情景如下所示:
情景一:学生和教授:学生请求教授为之写一封推荐信 (+P, +D, +R)
情景二:教授和学生:提前递交学生论文 (+P, +D, +R)
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 我联系两名参与者并详细告知他们我的研究内容, 情景信息解释以及签署参与研究的同意书。第二步, 我们找到一个安静的教室进行角色扮演, 整个过程我作为研究者在旁仔细观察及录音。第三步, 我把音频转录为文字信息。整个角色扮演是用英语进行。
2. 分析
以下两个虚拟的请求场景是损害受话人消极的面子的言语行为。我重点观察和分析场景中扮演说话人 (发出请求的人) 的角色。数据显示他在一定程度上能意识到权利优势, 社会距离会极大地影响到他对礼貌策略的选取。根据布朗与列文森列举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 这位参与者主要应用到以下策略:
(“嗯, 教授的课程非常重要, 并且和我研究生专业联系紧密。所以我认为您的推荐信尤为重要。”)
参与者使用到积极礼貌策略的给予详细理由。因此, 益处是显得非常乐观而且注重受话人的利益, 以达到避免损害听者积极面子的目的。
参与者在请求中使用到消极礼貌策略, 即为自己的行为先行道歉。这样可以损害听者的消极面子。
参与者在发出请求这一言语行为中, 主要应用以下的策略:
(“不知您是否能够为我写一封推荐信呢?”)
在场景一中, 说话人扮演学生角色, 他想让自己的教授为自己写一封推荐信。说话人能意识到自己与教授间不平等的社会权利, 以及相对较远的社会关系, 因此他使用了消极礼貌策略去迎合受话者的消极礼貌需求。
(“实际上我想让你提前一周交论文, 因为有新的课程安排。”)
在场景二中, 同一说话人扮演教授角色, 他要求自己的学生提前一周交历史论文作业。结果是, 同一发话人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 尽管都是发出请求的言语行为, 但是很明显他使用的却是直言策略, 即说话人不做任何修饰, 直抒胸臆。
我认为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礼貌策略选择的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说话人能意识到西方礼貌文化即尽量选择消极的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则通过强调尊重他人, 不干预他人的行动来满足其消极面子的需要。从这名参与者的背景可知, 美国旅游的经历可能使这名学生获得有关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知识, 因此他能意识到社会权利、社会关系和请求胁迫度的变量关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传统文化即中社会地位的阶层排名极大地影响了他个人的礼貌策略选择。儒家的传统观念中, 教授的社会地位是极高的, 所以当说话人扮演教授角色要求学生做事时, 他使用的是直言策略, 而不是使用西方文化偏向的消极礼貌策略。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进行请求这一会损伤受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时, 使用正确的礼貌策略是进行成功交流的关键。对于教学的启示是, 建议在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中进行直接的西方文化教育 (例如英语比较偏向于使用间接的消极礼貌策略进行请求) 。本文仅对有限的数据进行了肤浅的探讨, 对于礼貌策略这一从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理论, 需要更多的大范围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编著.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3]何玲梅、夏决芬、曹耀萍.礼貌现象的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10)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第5篇
一、行文态度的选择
1.以他人为重的态度
在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要求我们尽量从对方利益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表达我方的意愿。站在对方立场上看问题,考虑对方的处境,明白对方的难处,使对方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尊重,鼓励对方与我们合作,从而促进业务的往来。因此要尽量使用第二人称代词you和your,而较少用第一人称代词I, we, my和our,即所谓的.your attitude。例如:
(1)You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is conference will be highlyappreciated.
(2)We will highly appreciate you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isconference.
(1)句虽合情合理,但没有完全采取对方立场。用“我们认为”这种句型一定程度上是以自我的标准为中心,没有令对方感觉到是从收信人角度考虑,没把对方利益放在首位,不能体现我们的目的是让收信人觉得受到尊重和重视。而(2)句则以对方为中心,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积极参与,体现了礼貌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在收信人有过失时,刻意使用you,实际上强调了对方的错误,使对方面子上过不去,而多用we和I却更能体现your attitude的内涵。例如:
Apparently you misunderstood our order.Anyway you shippedthe wrong thing.应改为: Apparently our instructions are not clear,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wrong article was shipped.这种多让自己承担责任,对对方少加指责,通情达理的婉转表达无疑是吸引合作伙伴的有利因素。
2.采用肯定的态度
成功的信件往往都采用肯定的态度或肯定的思维,没有人期待一种否定的观点。因此,拒绝时尤其需要策略。由于人们更愿意接受肯定的事物,在写信时可以将否定的观点改为肯定的观点
以便缓和语气。如:
(1)We make no refunds after 3-month guarantee has run out.(2)We can only make refunds during the 3-month guaranteeperiod.
尽管上面句子中,第二句表达的信息跟第一句相同,但是读者更喜欢第二句,因为它们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我们要尽量创造出一种积极而肯定的气氛,因为表达肯定意义的词语比否定的词语更有可能帮你达到目的。肯定的语言还有助于你和你的公司建立起与收信人的良好关系。
二、词汇的选择
1.尽最大可能选择有积极意义的词语进行使用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一封用心选择语言的信函不仅能表达字面上的意义,而且能够传递一种情感,还能体现出客气和周到。在商务信函中应当选择一些含有积极情感意义的词语如pleased,satisfy, obliged, welcome等。这样能使对方身心愉悦,有利于双方的合作。特别在有关催款、投诉、索赔等信函中,即便错不在己,也要对对方所做的任何一点积极努力给予肯定与赞扬,做到礼貌得体。例如:
(1)I would appreciate having your reply by July1st so that wecan finalize our program..
(2)You kind invitation this time is most welcome.(3)We should be greatly obliged if you would let us have yourcurrentprices including service charges.
英语课堂教学中礼貌策略的运用 第6篇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受课堂教学资源、时间、任务等因素影响,多以越俎代庖的方式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要求学习探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情感,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未能真正体现。这样霸权式家长制作风,容易忽略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不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二、运用礼貌策略解决上述问题的设想
上述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尊重、信任、欣赏学生,通过民主、平等教学方式的运用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这就需要发挥礼貌策略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中自由学习、快乐感悟。礼貌策略运用应该基于如下要求:(1)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2)减少师生之间的误会,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3)为学生保留面子(positive face),形成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氛围。
三、礼貌策略的运用
1.给予认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自信
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肯定。教师不妨抓住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多认同肯定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这样的认同肯定,更是学生增强自信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认同和肯定中,更能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苛刻地责备学生,切不可因某个学生的错误而全盘否定所有学生,或者把没掌握好所学知识的责任完全推到学生身上,这也是不公平的,更是教师不礼貌的愚昧表现。教师不妨多从自身找原因,例如可婉转指出:“Well, perhaps it’s my fault. I did not emphasize that in the previous class.”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也能够保留住面子。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应避免使用太多的“no”,因为过多的否定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妨多以肯定的语气和信任的眼神来认可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以增强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学生自信心的激发,更能促使其进行英语综合语言表达和运用。
2.借助合作参与,体现宽容大度气概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积极主动。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建议策略,更能够让学生接受。通过针对疑难问题的合作参与,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错误,便于及时纠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参与学生合作学习过程,能够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易于学生接受。
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应表示出合作态度。例如,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可回答:“Maybe you are right. I’ll check it out and tell you later.”同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新建议,多与学生交流探讨,宽容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特别是在一些难以理解掌握的语言点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多布置一些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积极主动地融入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靠近教师,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宽容和大度。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多运用引导方式,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3.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激励评价能够活跃学生学习思维。激励策略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更彰显了人文化生本主义教学理念。激励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通过激励评价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满足。教师在激励评价过程中,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需要,多让学生展示其才华,促进其思维及情感升华。
作为教师,应当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并对满足他们的愿望充满信心。如在讲解某一语言点后,教师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使其好奇心获得满足,同时也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在激励过程中,应该注意:(1)变换交流方式,减少命令指挥语言。(2)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商量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像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说:“Let’s play a game together.”(3)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向上、和气友善的语言来影响学生。例如,学生犯了语言错误后,教师可以说:“Never mind. Next time you will make it.”学生在这样的激励评价中,更能够增强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四、礼貌策略运用的几点反思
礼貌策略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的欣赏、肯定,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民主平等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以下几点值得反思:(1)多了解学生认知情感的需要,让学生的尊严得到尊重。(2)“平等善待每一位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才是拉近师生距离和增强教师亲和力的有效方法。(3)教师应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动力。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语言表达、交流互动的过程,更是师生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体现了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正确运用礼貌策略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更能达到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运用好礼貌策略应该注意围绕“人文性”和“激励性”,即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唱主角,多激励评价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怀中,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方蕾.如何有效维持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礼貌原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2(11).
[3]黄媛清.礼貌原则——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原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
[4]曾建兰.探讨语用学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2).
[5]赵乐.礼貌原则在英语课堂提问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
[6]胡艳芬.积极礼貌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7]董丹玲.语言的间接性与礼貌原则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科技信息,2011(17).
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礼貌策略 第7篇
一、礼貌理论
迄今为止, 许多国内外学者从诸多方面对礼貌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西方,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人际交往中总是涉及“脸面工作”。美国哲学家Grice在60年代提出了“合作原则”, 包括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准则。第四条与表达方式有关, 回答“怎么说”。70年代开始, 不少学者首次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礼貌现象, 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理论。美国的Lakoff提出了语用能力的两条原则:清楚和礼貌。清楚主要与会话含意有关, 涉及到Grice的“合作原则”意在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礼貌则涉及拘泥性、犹豫、平等或同志般友情三个规则。英国的Brown和Levinson沿用Goffman的“面子”概念,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论”, 通常分为两种:积极面子 (人们在交往中期望自己的言行、主张等得到对方的肯定和赞许) 和消极面子 (人们希望在交际活动中有自己的自由, 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 。礼貌行为也分为两种:积极礼貌 (满足对方积极面子的需求) 和消极礼貌。然而在日常交际中, 人们的话语难免会有“威胁面子的行为”, 为此二人又提出了礼貌策略的5个等级。英国语言学家Leech参考以上学者的礼貌理论, 从修辞学、语体学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在许多情况下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包括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六准则, 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概括而言, Leech的礼貌原则主要包括“惠”和“损”两方面:使自身受惠最小, 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 他人受损最小。徐盛桓于1992年修正了Leech的礼貌原则, 用“通常倾向于”等字眼替代“最大”、“最小”或“尽量”。顾曰国于1992年从汉文化角度对Leech的礼貌准则进行了补充, 提出了不同于西方学者但适用于中国文化环境的礼貌原则, 包括贬已尊人、称呼、文雅、一致和德、言、行五项次准则。
中外学者对礼貌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 但从本质上看, 不同文化中的礼貌具有共性, 礼貌在任何语言集团内都普遍存在。英语在中国小学至大学中都是必修课, 英语教师课堂用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更有效地教学,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将汉英礼貌理论相结合, 讲究礼貌用语策略。
二、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礼貌策略
1、道歉策略
当教师发现自己出错时应诚挚向学生道歉, 如在知识讲解错误时可说“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在答疑没把握或错误时可说“Sorry, I’m not sure about it, but I’ll look for the exact answer after class.”或“I’m so sorry I was wrong, it’s not...but…”;在自己的言行威胁到学生的面子和自尊心时, 可以道歉说“Sorry, I really don’t mean that…”。当教师损害了学生的面子而真诚地道歉, 表示无意伤害学生时, 就可以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2、谦虚策略
英语教师在课堂用语中要运用恰当的谦虚礼貌策略, 一般有以下情况:在回答学生的称赞语时先表示感谢, 再称赞一下学生的优点, 如学生说“Miss Li, you are so skillful in English!”, 老师可回答“Thank you!Your English is also very good and…!”;在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时, 教师应虚心接受:“Thank you!I’ll correct t.”;在自己不太清楚的问题上当学生提出见解时, 教师可说“Maybe you are right.I’ll check it out later.”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的谦虚表现和语言使自己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 这样会赢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 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3、致谢策略
中国在“致谢”上远远逊于西方。西方人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处在中西文化交汇处的英语教师, 在课堂用语中也应讲究致谢策略。它能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对学生的配合和应答教师应报以一句“Thank you”;在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时不应表示不快甚至批评, 而应表示感谢;学生在某件事情上帮了教师的忙, 教师可微笑看着学生的眼睛, 说声“That’s so kind of you”。
4、同情策略
作为英语教师应对学生抱有同情心。当学生犯错误时, 可以说“I’m so sorry for your…, I know you are not deliberate…”当然, 如果一个学生所犯的错误产生了恶劣的后果并招致惩罚时, 教师也应使惩罚尽快实施, 且时间要短。当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某种原因而回答问题不理想时, 教师不应批评甚至讽刺, 而应关切地说声“You look not very well, are you ok?”英语教师也不应因学生的成绩不好而不予理睬、讽刺甚至批评, 应尽量把学生基础差的原因归到非本人因素之外, 可用语言表达为“Don’t worry, you’ve done well in other subjects.I believe you will catch up if…”英语教师运用恰当的同情策略, 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5、称赞、鼓励、引导策略
对学生来说, 称赞是强有力的激励。教师应适当地运用这一礼貌策略, 在学生遵守纪律、表现积极或回答完问题时要给予积极的反馈或称赞, 可以用“Right”“Good!”“Well done!”“Good job!”“Excellent!”等不同程度的褒义词来表达。看似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在课堂上, 许多学生害怕语言错误怕丢面子, 不愿尝试一些较难甚至是很简单的问题和活动。教师可通过鼓励策略尽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如:“Could you have a try?It doesn’t matter even if you make a mistake.”“Don’t worry.It’s somewhat difficult.”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不要采取“一棒子打死”的评价, 而是要耐心倾听, 并时不时地采用一些手势或语言如“um”“er”“oh”“and”“then”“on yeah”等鼓励学生说下去。教师这种鼓励性的话语能唤起学生的自信, 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表达困难或出现错误时, 老师可以通过言语提示和暗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表达进行下去。如:“I think you may sum up the main meaning this way...”“You have a great idea, but how do you think if…?等。教师通过各种引导来纠正学生各种“不期待”的反应, 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
三、结语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讲究礼貌策略, 使用礼貌用语, 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为学生创造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 从而促进英语的习得。本文只是简单地探讨了几种常用的教师课堂用语的礼貌策略, 还有很多值得深思和研究的细节方面, 以后再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Brown, P.&Levinson, 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In Goody, E.N. (ed.) ,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ambridge:CUP, 1978.
[2]Grice, H.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Cole, P.&Morgan, J. (eds.) ,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
[3]Lakoff, R.Logic of politeness:or minding your P’s and Q’s.Papers from the Ninth Regional meeting, 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 1973.
[4]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 1983.
[5]顾曰国.礼貌语用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策略 第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文明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 良好的礼仪习惯已成为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无数的研究表明, 幼儿期不仅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 更是塑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文明行为的关键时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人格教育依赖于6岁前的培养”。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让幼儿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是学前教育中社会领域方面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 我园在日常的保教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
一、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结合“我是礼仪小明星”教育, 我园开展了“小小礼仪官”和“从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活动。活动中, 孩子们表演了自编的节目:边唱边跳的《问候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对不起, 没关系》以及生动的故事表演《谢谢您》, 还开展了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故事讲演活动, 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强化了幼儿对礼貌用语的学习和使用。
环境对幼儿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也有重要的作用。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 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以及有规律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环境都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条件。如, 家庭成员之间若能互相体谅, 孩子就能学会体贴他人。因此, 教师、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用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影响幼儿, 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二、在丰富的游戏中巩固幼儿的礼貌行为
游戏是儿童的最爱, 在游戏中幼儿能找到无穷的乐趣, 并乐此不疲。所以, 通过游戏对幼儿实施礼貌教育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笔者发现幼儿每次从户外进教室时都会出现拥挤的现象, 就故意站在走廊里不让学生通过, 并告诉他们每人说一句“魔语”才能过去。孩子们立刻开始动脑筋了, 一个小朋友说:“老师, 请您靠边一点, 我要过去。”笔者立刻表扬他:“魔语’说对了, 老师同意放行!”其他小朋友见状也觉得很有趣, 纷纷跑过来和笔者玩起了“魔语”游戏。有时笔者也会有意地主动给小朋友让道, 使孩子学习如何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 进教室拥挤的现象减少了, 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随机教育
幼儿的意志力薄弱, 行为不稳定, 自制力也较差, 为了使幼儿的礼貌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被巩固下来, 教师一定要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就是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 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的教育方法。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 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里, 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注重家庭教育, 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言行产生深刻的影响。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 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 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语气说:“这孩子精得很, 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 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 不管要什么都会想尽办法拿到手”等, 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 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个性。因此, 家长在待人接物时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 关心他人, 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 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
英语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第9篇
1. 淡化主观态度, 尊重对方立场:
一个高明的谈判者在谈判中, 即使目的是宣扬自己的产品, 也不会口口声声地讲“我”“我们”。而应该采取对方的立场对方的态度变“我 (我们) ”为“你 (你们) ”使对方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受到尊重。这样容易获得对方好感, 促进交易的成功。我们来比较一下下面几组句子:
(1) We can supply you with a very hood selection of Chinese carpets.
(2) You can choose from a very good selection of Chinese carpets.
从上面两组例句可以看出, 每一组中的。 (1) 句与 (2) 句意思相同。但 (2) 句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出发, 在谈话中礼貌得体地指出和强调对方可能获得的利益淡化自己可能获得的“惠”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这种替他人着想的语言策略很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达成一致脚议。
2. 运用疑问句式, 避免生硬刻板:
Leech在举例说明策略准则时, 按照礼貌程度递减的次序排列句子, 分别用了虚拟疑问句、疑问句、祈使句和肯定句来向对方提出要求。如果我们将此策略运用到商务谈判中, 恰到好处地使用疑问句, 避免过多地使用祈使句和肯定句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
(1) We want you to show us the sample first.
(2) Will you please show us the sample first?
显然,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向对方提出要求时, 以上两组句子中的疑问句 (2) 句比肯定句 (1) 更礼貌客气。在礼貌原则的策略准则中, 疑问句属于间接指令, 肯定句属于直接指令。指令越间接, 说话人留给听话人余地越大, 说话人受损 (的可能性) 越大, 听话人受惠 (的可能性) 越大。礼貌的程度和语言的间接程度一致。
3. 使用虚拟语气, 表达客气委婉:
Leech (1983) 在策略准则中曾指出, 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做某事时, 虚拟疑问句是最礼貌的句式。例如:
(1) We want to increase our supply by one shipload.
(2) We would you say if we increased our supply by one shipload?
上面两组例句中, 尽管句子 (1) 和句子 (2) 意义相同, 但是 (2) 句使用了虚拟语气, 表示出了说话人的礼貌和客气, 使得听话人更容易接受其要求。
4. 采用被动语态, 委婉指出错误。
当发现对方出现错误时, 如何婉转指出而又不伤和气呢?我们来比较一下下面的几组例句:
(1) Obviously.you made a very careless mistake here.
(2) A very careless mistake was made here.
在礼貌原则中, L e e c h钟经指出, 要使自己的语言礼貌得体, 要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以上两例中, 由于每组 (2) 句采用了“被动语态”, 避免了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 显得比句子 (1) 更加客气。
5. 利用复合句型, 表达不同意见。
在礼貌原则的赞同准则中, Leech提到, 要尽力缩小对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 尽力夸大对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以达到礼貌的效果。怎样才能既表达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又不刺激对方让对方觉得没面子呢?首先可以采用I’m sorry.I’m afraid.it seems to me等句型来缓和语气。例如:
(1) I disagree with you there.
(2) I’m afraid.I have to disagree there.
两组句子都表达了说话人不赞同的态度, 由于 (2) 句采用了“很遗憾”、“恐怕”来缓和语气取得了比较温和委婉的表达效果, 使听话人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其次, 可以采用“I understand your position.but...”.“I see what you mcau.but...”“You may be right.but...”等句型尽力在语言上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 体现出自己对他人的尊重。例如:
(1) It’s impossible to accept the price.
(2) I understand your position.but it’s impossible to accept the price.
(3) It’s too expensive to have all these technical data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4) You may be right, but it’s too expensive to have all these technical data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对比 (1) 句和 (2) 句, 用句型 (2) 回答对方, 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又避免了直截了当地说“我不同意”。采用这种温和的方式, 有助于谈判的成功。
因此, 如果我们在掌握了礼貌原则的同时, 注意一下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并钻研一下文化差异, 那么在商务谈判中, 就可以避免许多迷惑和困窘。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C.Pragmatics[ M].Cambridge:CambridgeU niversityP ress, 1983
礼貌策略分析 第10篇
一、独二代存在的成长问题
要找到对独二代进行礼貌教育的有效策略, 除了要研究作为父母的独一代的教育方法外, 还要研究独二代的成长环境。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对比, 发现独二代的成长环境离不开一个“独”字, 他们的这种“独”和独一代的“独”有相似之处, 却又不完全相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孤独成长, 缺乏玩伴
独二代成长环境非常孤独, 极其缺乏同龄玩伴。其一, 相对于独一代, 独二代的亲属关系非常单一。他们不仅没有兄弟姐妹, 甚至连舅舅叔叔小姨姑姑也没有。他们的亲人中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 在他们的童年缺乏平辈的伙伴相伴, 也没有太多的亲戚可以走动, 使他们的成长分外孤独。其二, 在独二代生长的年代, 人们的生活已逐渐富裕, 大家都住进了公寓和高楼之中, 全是单门独户, 邻里之间因为缺乏交流和交往, 不如独一代住在平房和父母单位宿舍时那么亲密, 因此也就不那么容易找到伙伴, 这是他们的成长更加孤独的另一个原因。
(二) 独享资源, 缺乏分享
独二代的家庭模式属于“四二一”的模式, 六个大人都期盼着这一个人的诞生, 所以还未出生就承载了一家人的期望, 让他们在胎儿时期就备受关注和期待。怀孕期间, 父母大多会查阅科学育儿的资料, 对孩子进行胎教;出生之后, 家里所有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都由他一人优先享用或独享。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成长氛围导致独二代缺乏与他人分享与交流的意识, 如果家庭教育再疏于教导, 那么这种全家人围着一个人转的生活环境会成为对他们进行礼貌习惯培养的一个不利因素。
(三) 唯我独尊, 缺乏礼让
四二一家庭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其通病就是溺爱。久而久之, 就容易养成独二代自私与任性的个性。这样的个性让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因不懂得礼让而极易产生矛盾。为了避免家里人独宠的宝贝在外面受委屈或被人欺负, 有些家长会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 对别人“要狠一点”。家长的溺爱和不当引导也成为了我们礼貌教育的极大阻力。
二、独二代礼貌教育的群体活动策略
分析了独二代的成长环境, 我们觉得, 对他们进行礼貌教育决不能仅以简单说教来引导。既然独二代在礼貌待人方面的缺失与他们的“独”密切相关, 那么想要培养出有礼貌的独二代, 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个“独”字。“独”的反义词是“群”, 想要治“独”就必须通过伙伴交流活动、小组活动和全体活动三种“群体”活动形式来帮助独二代加强群体意识, 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逐渐养成礼貌、礼让、团结、协作的良好文明习惯。
(一) 伙伴交往中的礼貌教育策略
小班孩子以及中班交往能力很弱的孩子都非常缺乏伙伴。他们玩游戏或玩具时不喜欢也不懂得怎样和别人一起玩, 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 让他们学会发现伙伴、寻找伙伴, 进而与伙伴快乐游戏和友好交往。
策略一, 找相同
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就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例如在《认识红黄蓝》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让孩子们去寻找和自己穿一样颜色衣服的人做朋友, 并和找到的朋友友好地抱一抱或者握握手。同样的, 在开展《认识数字》的活动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 可以让他们去寻找和自己卡片数字一样的人做朋友, 然后对朋友说:“嗨!你好!”这样不仅能帮孩子理解伙伴和朋友的含义, 也能让他们学会如何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
策略二, 找不同
“找不同”游戏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发现人与人之间有相同之处, 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但即使有不同, 我们还是可以求同存异, 而且可以友好地一起相处或游戏。当孩子们建立了这样的意识之后, 我们可以让他们将手上拿的不同的材料、书籍或者玩具相互交换或者一起玩, 教他们学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我们换着玩一下好吗?”这样的“找不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进一步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二) 小组活动中的礼貌教育策略
幼儿的小组活动是群体活动中最自由的一种形式, 也是生生互动最充分的一种形式。幼儿在这种形式中, 不会觉得有什么约束, 所以状态非常放松。在这种状态下, 老师如果适当加以引导, 幼儿就可以非常有序地进行游戏, 也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小组活动形式可以说是对独二代进行礼貌教育的最佳形式。
小组活动中, 老师的适度非常有学问, 也非常重要。如果完全不管不问, 小组活动容易爆发矛盾、引起争论争抢;如果老师管得过多过细, 又会扼杀孩子的潜能以及自由交往的乐趣。那怎么样才能做到适度指导呢?我认为适度指导应把握一个原则, 就是尽量实行隐性指导, 化直接指导为间接指导。
策略一,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 以形象的图标进行引导
我们以区角游戏这种最常见的小组自由活动为例来谈谈如何用图标进行指导。
在开展区角活动前, 教师可把每个区角中孩子们应该做到的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罗列出来, 然后与全班孩子进行探讨, 并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些形象的、他们看得懂的图标。例如:“排队进入”, 图标就是一个跟着一个的一排小人, “安静看书”的图标就是在一本书上画一个紧闭的嘴巴, “谢谢”的图标是一个小人在向另一个小人鞠躬等等。这些图标都是和孩子约定设计而成, 并不需要多么精致美观, 只要形象具体, 孩子们都明白就行。例如中班有一个表演区, 小朋友在戴帽子头饰的时候需要请别人帮忙才能戴好。礼貌用语“请你帮帮我好吗?”这样一句话如何用图标来表示呢?孩子们的设计就是一个小人拿着一个圆形 (圆形代表帽子) 去拉另一个小人的手。这样形象有趣的图标孩子们一看就明白:哦, 这图标就是要有礼貌地请求别人帮助。图标引导一般出现在活动的初期, 当孩子们已经可以文明有礼地进行游戏时, 教师就可以不用图标了。当然, 如果游戏过程中有需要, 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孩子们共同讨论, 及时设计并更换新的图标。
策略二, 针对幼儿心理特点, 以朋友角色进行引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 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因此, 教师和幼儿应平等相处, 不要凌驾于幼儿之上, 而要和幼儿交朋友。对独二代进行教育, 更要注意这个角色的定位问题。对于在家里唯我独尊的独二代, 要摸准他们的心理特点。如果不注意与他们交往的方式, 高高在上对他进行指导, 告诉他应该这样, 不应该那样, 可能他会完全听不进去, 甚至会心存不满或是口服心不服;可是如果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他平等地对话, 他就会转变态度, 重视你的意见。毕竟在幼儿的内心还是需要一个能给他帮助和建议的知心朋友。因此, 在分组游戏时, 教师可以彬彬有礼地询问:“请问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教师的询问会让幼儿感到自己得到重视和尊重, 一般都会同意老师的加入。得到幼儿的许可后, 教师以小组成员之一的身份参与小组活动, 对活动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以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以榜样示范。当发现其他组有不礼貌的行为或语言时, 教师可以示意他们:“我们组是这么做的。”让幼儿模仿有老师的这一组处理矛盾的方式, 学会文明有礼地开展游戏。
(三) 集体活动中的礼貌教育策略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大多都是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时, 如果发现幼儿有不礼貌的行为, 最好不要当众批评。当众批评, 极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教育策略, 做到既教育了孩子, 又不影响整个集体活动的进行。
策略一, 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集体活动中, 教师应无时无刻地树立榜样。当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时, 老师要及时鼓励:“我听他说了一个‘请’字, 这个字说得可真好听。”当孩子有礼貌行为时, 老师要及时引导大家学习和模仿:“看, 我们是不是应该像×××一样去排队拿体操圈呢?”在幼儿生活中以及故事、动画、儿歌当中都有很多文明礼貌的榜样, 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些契机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
策略二, 游戏熏陶
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 我们可以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 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适合进行礼貌教育的主要游戏有角色游戏、音乐游戏和语言游戏。开展语言游戏时, 教师可将各种文明礼貌用语教给孩子们, 让他们在熟记文明礼貌用语的基础上逐渐应用于生活、学习或游戏。开展音乐游戏时, 教师可通过节奏优美的音乐将孩子带入学习的氛围, 然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练习礼貌用语, 同时还可以配上敬礼、鞠躬等动作。相对于其他教育形式, 代入感最强的角色游戏进行礼貌教育的效果是最显著的。角色游戏适用于伙伴、小组和集体三种群体活动的形式, 并且更容易反映现实生活。比如小班的“娃娃家”游戏, 爸爸妈妈和娃娃都是由幼儿扮演, 在游戏中, 娃娃尊敬自己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细心地照顾着娃娃;在中大班的“餐厅”“商店”“理发店”等角色游戏中, 工作人员和顾客有礼貌地进行交流。孩子们在这样的角色游戏活动中逐步学会了礼貌地询问以及对别人的付出表示感谢等礼貌行为。
对比分析中西方礼貌原则 第11篇
关键词:礼貌原则;语用学;对比分析
一、Leech礼貌原则概述
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基本框架,细分为如下几类:
1.策略原则, 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加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原则,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加自己付出的代价。当发出提供动作时,直接比不直接更为合适和显得礼貌。当发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礼貌。
3.称赞原则,即对于听者,尽量少批评,尽量多赞扬。该原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否定式称赞,即,不直接的批评别人。二是夸大式称赞,这一般适用于正式场合。
4.谦虚原则,即对自己的赞扬要尽量减小,对自己的贬低要尽量增大。谦虚原则也分为否定式和夸大式两类。如: ---You look gorgeous today !--Yes, do I ? 或well, I think I look not bad(不直接说漂亮)。
5.同意原则,即对听者的不赞同要尽量减小,而对听者的赞同要尽量增加。
6.同情原则,即积极的感情要尽量多地传递,消极的感情要尽量少地传递。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祝贺,哀悔等场合。
7.考虑原则,即尽量减少听者的不快乐,尽量增加听者的快乐。该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委婉语的应用。其次,为了给听者更多的愉悦,谈及快乐的话题时要尽量具体。再次,为了减少听者的痛苦,谈及消极不悦的话题时,要尽量模糊。
8.讽刺与戏谑原则,有时本意要表示讽刺和不满,但因为顾及到双方的面子和尊严,只有以礼貌的话语来表达不满的情感。如:Well, nice work(孩子把牛奶撒了一地,妈妈很无奈)。对朋友的戏谑和讽刺,一般来说都是没有恶意的,这种情况下,表面上看言语是粗鲁的,然而实际上是礼貌的。
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和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在吸收和借鉴Leech的礼貌准则,并追溯了现代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顾曰国总结了与汉语言文化有关的五条礼貌准则:
(一)贬己尊人准则
贬己尊人准则即涉及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 要”谦”;而涉及到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要“抬”,要“尊”。汉民族以谦虚为荣,对于夸奖往往会自贬一番,加以谢绝,以表谦虚。“贬已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西方文化也认为谦虚是礼貌的,但是西方人“尊人”但不“贬已”,对于表扬和赞赏往往会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例如,有人对孩子的父母说:“你的女儿好可爱呀! ” 中国父母往往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一般吧”,而西方的父母则自豪地回答:“是的,她是我们的骄傲!”。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双方不了解谦虚原则方面的差异,就会产生误解。中国人认为西方人抬自以为是、不懂谦虚,而西方人则认为中国人心口不一,虚伪。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渗透,我们的礼貌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着。更多的中国人在“尊人”的同时也强调“自我表现”,而不是一味地“贬已”。
(二)称呼准则
称呼准则指由于礼貌,人们在称呼时仍沿用“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中国传统的家庭是家长式的模式,强调辈份、贵贱、尊卑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称呼上即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传统,由此可见,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这表现出了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例如:孩子不能直呼长辈、父母、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接称呼领导的名字,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而在西方则不尽然,由于西方文化中强调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他们在称呼上比较随意,基本没有长幼尊卑之分。
(三)文雅准则
文雅准则即要出言高雅,做到有教养,有礼貌。文雅准则的重要内容为“多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英汉语中都有不雅之词,要尽量避免不雅之词,运用委婉语。例如,在英美社会里,对于某些地位不高的工作和蓝领的工作,往往用委婉语美化这些职业,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以维护其面子。如称babysitter 为mother s helper ;hairdresser 为beautifician。在中国我们称按摩脚的称为足疗师;打扫卫生的为保洁员等。
(四)求同准则
求同准则即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例如,在中国,发出邀请通常要反复几次以示真诚,而受邀者会婉言谢绝几次才接受。这与西方的习俗截然不同。
(五)德、言、行准则
德、言、行准则即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别人给自己的好处要尽量夸大,自己付出的代价要尽量缩小。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提倡谦虚,强调“贬己尊人”,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和人生而平等的思想的影响,提倡实事求是、自信、隐私和独立,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
三、结语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增进中西方文化交融。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我们必须注意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掌握礼貌用语,避免语用失误, 从而达到得体、成功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04).
浅谈礼貌策略在《红楼梦》中的表现 第12篇
一、负面礼貌策略
为了保证听话人的负面面子不受威胁, 说话人就要有负面的礼貌策略。比如说话人通过道歉、贬己、含糊其辞等方法, 满足对方面子上的反面要求。这些都是维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 尽量使其不受到干扰和阻碍。说话人为了维护对方的负面面子而发出的言语行为, 可能同时威胁到自己的正面面子。但是为了言语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 说话人通常会忽略这一点。
负面礼貌策略分为三种:第一是不强求, 给听话人自主权, 他可以接受或不接受说话人的观点。
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 刘姥姥请周瑞家的引见, 却说:“原是特地来瞧瞧嫂子你, 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 若不能, 便借众嫂子转致意罢了。”刘姥姥本是特意领了板儿来荣府走动, 希望能得点好处, 却如此对周瑞家的说, 为的是不强求, 维护其正面面子。
第二是向听话人道歉, 表示无意在感情或行动上伤害听话人。
如在“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中, 贾琏在众人面前向凤姐和平儿认错后回到屋里, 凤姐自愧头日酒吃多了, 无故给平儿没脸, 拉着平儿笑道:“我昨儿灌丧了酒了, 你别忿怨, 打了那里, 让我瞧瞧。”好强的凤姐说这话, 便是道歉之意。头一句就说是“昨儿灌丧了酒”, 告诉平儿自己并非有意打她, 只因酒喝多了, 又被贾琏和鲍二家的话气糊涂了。然后又说“打了那里, 让我瞧瞧”, 显出极关切之意, 抚平了自己心腹丫头的不满。凤姐的主动示好, 维护了平儿的负面面子, 所以平儿说道:“也没打重。”这句话避免了凤姐的尴尬, 同样维护了她的正面面子。
第三是寻找借口, 避免对方因欠情而产生尴尬, 维护对方负面面子不受伤害。
如“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中, 凤姐交代平儿打点收拾给刘姥姥的东西, 刘姥姥说:“不敢多破费了。已经遭扰了几日, 又拿着走, 心里越发不安起来。”凤姐儿道:“也没有什么, 不过随常的东西。好也罢, 歹也罢, 带了去, 你们街坊邻舍看着也热闹些, 也是上城一次。”短短几句, 滴水不漏地保全了刘姥姥的负面面子。
二、正面礼貌策略
为了保证听话人的正面面子不受威胁, 说话人要使用正面礼貌策略。这个时候你千方百计让听话人的正面面子得到尊重, 也就是迎合听话人的心意, 取悦听话人, 让他感到自己被尊重, 得到赞许。同时, 通常情况下, 为了保证交谈顺利进行, 说话人会忽略自己负面面子受到的威胁。
正面礼貌策略也分为三种。第一表示共识。包括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赞赏、兴趣和观点方面的认同。
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 晴雯说她最喜欢撕扇子, 宝玉就把扇子递与她, 撕完之后宝玉还说:“响得好, 再撕响些!”这极大地满足和保全了晴雯的正面面子, 也不再和宝玉赌气了。
第二是表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合作。
第三是使听话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如在“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 刘姥姥夸大观园“比那画儿还要强十倍, 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 她好“带了家去, 给他们见见, 死了也有好处”。贾母听了边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孙女儿, 他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刘姥姥夸大观园好, 使得贾母的正面面子得到维护, 所以贾母心情很好, 便立即表示要满足她的需求, 表现出言语交际的合作态度, 也给了刘姥姥正面的面子, 令她喜出望外。拉着惜春便开始夸:“我的姑娘, 你这么大年纪儿, 又这个好模样, 还有这么能干, 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这番夸奖也使贾母心里非常受用, 维护了她的正面面子, 所以这番交谈可以说是宾主尽欢的。
三、结语
正是为了维护交际中的面子, 人们才常常违反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的要求而使用礼貌语言, 即使用礼貌策略。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