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精选8篇)
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1篇
乌伊岭区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学科组:音体美课题:第四、五单元导学案课时:2 主备教师:高颖审查人:编制时间: 2013.10.02授课时间:2013.10班级:姓名:
【复习目标】理解复习卷子上的内容,背诵题型里的相关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链接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连贯掌握和零碎知识的串联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导学案的知识,当堂学习当堂巩固。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阅读书32页---------39页,完成下列习题。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
1、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2、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3、欣赏《大海啊故乡》的词曲作者是()词()曲。
4、欣赏《海滨音诗》曲作者()演奏形式()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
1、学唱歌曲《红河谷》词作者()译配()
2、《红河谷》是()民歌,演唱形式:()或者()
3、歌唱的伙伴是()岛的()人,如果从别的村子来了客人,村里的人可以和他
结成“歌唱的伙伴”。成为伙伴的二人,各自创作新歌,轮流歌唱。以后两个人就结成了兄弟,在各种情况下互相帮助。
4、《列.布朗底》是()曲。
5、仪式歌,美国印第安人在歌舞竞赛会开始表演的歌舞称为()
6、波底斯拉宾和福拉德福德是:()
写出下列作曲家与国籍、作品、乐派对应起来
国籍
德国奥地利俄国捷克法国波兰挪威
作品
“ 惊愕”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伏尔塔瓦河仲夏夜之梦
雷鸣闪电波尔卡G弦上的咏叹调G大调弦乐小夜曲音乐瞬间天鹅湖 意向集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玛祖卡舞曲蝴蝶梦幻曲
作曲家国籍作品
巴赫
海顿
莫扎特贝多芬
舒伯特
柴可夫斯基
德沃夏克
勃拉姆斯
肖邦
舒曼
门德尔松
约翰施特劳斯
格里格
德彪西
二、小组讨论
三、成果展示。
【达标测试】共同学习合作提高
学(教)后反思:
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2篇
导学案
邮票齿孔的故事
魏家庄小学 刘现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法与学法指导:分步导读。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观察。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通过观察对比,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条件。】
2、谈话。(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练习
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
一台()一台()一张()
一张()
一把()一把()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仍、便”二字可以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小发明的实例,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勇于探究,乐于发现的兴趣。】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此处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要顺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邮票的齿孔: 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早期邮票的齿孔基本可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类。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几种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区别。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线式、梳式、整式三种。根据打孔外观效果,又可以分光齿、毛齿、盲齿三种。
2、目前我国使用的邮票种类: 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五种。
3、我国最早发行的有水印邮票是“小龙”邮票,其水印图案为太极图。阅读在线:
世界最早的宇航员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加加林成了人类飞往宇宙的第一个宇航员。
然而,在加加林登上飞船前四百多年,即公元1500年,我国有一位学者万户,就开始研究利用火箭来实现人类飞向宇宙的理想,并冒着生命危险做了世界上首次航天实验。万户把47枚当时最大的火箭绑在一把椅子的后面,自己坐在椅子上,一手拿一个大风筝,让别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希望借火箭的力量送他上天。但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只见烟雾弥漫,碎片纷飞,再也找不到万户这个勇敢的人了。现代科学家为了纪念这位世界上最早的宇航员万户,把月球背面的一个火山口命名为“万户火山口”。
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邮票——困难
思考——邮票打孔机
反思:
本次教学不足之处,就是课堂时间有限,没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在课堂上
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3篇
1. 主动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巩固单元重点词句。
2. 通过自主整理、相互推荐、擂台挑战、自选练习的合作交流, 辨析并应用举事例、列数据、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 在教师的引领下运用“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的阅读方法, 整理自己的阅读经验。
【教学设计】
一、课前复习
1. 为学生提供出题指向和分值建议, 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整理, 并形成一份练习卷 (实例附后) 。内容和分值建议如下表。
2. 课前由学生自主选择同伴交换练习题。
3. 要求学生拿到同伴出的练习题后, 仔细读一读, 有疑问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单元测试分析发现, 学生大多能理解主题但缺少联系自我的深入思考, 能辨别说明方法但应用不够熟练主动, 对“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很多学生都还停留在“教师指哪里, 我就想哪里”的非自主式思维水平。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 本课的复习设计以“单元整理我出卷”的实践活动为载体, 利用出卷形式进行知识整理能大大激发高年级学生语文复习的兴趣, 明确的出题建议为他们的自主整理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根据书写情况来决定选择顺序的做法能强化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
这样的课前准备使学生提前进入复习的兴奋状态, 也奠定了复习课堂“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基础。在此环节, 教师事先浏览学生出的练习卷, 发现问题和亮点是掌握学情、推动课堂讨论的关键。)
二、课堂讨论
教学组织:今天这堂复习课, 同学们是绝对的主角。首先要请各小组快速确定角色任务, 分别是优秀推荐手、擂台挑战手、学习评点手、汇报小助手。
接下来, 我们要对第四单元的学习整理进行汇报评点, 看看哪个小组能获得优胜。出示五线谱小组评价表:
(一) 优秀推荐纠错词
教学组织:标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在字词巩固时也十分有效。下面, 我们请各组优秀推荐手来向大家汇报同伴对字词的整理成果。当然, 我们也可以介绍自己的经验, 或者对前一组的汇报作出补充和提醒。你们的发言会为小组竞赛赢取宝贵的第一分。
1. 各组优秀推荐手针对单元词语的整理标注进行汇报, 可以向大家汇报同伴字词整理的经验,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大家补充要注意的读音或容易写错的字词。
2. 汇报小助手根据同伴发言在实物投影中进行展示, 学习评点手负责为发言的小组加分。
3. 教师随机进行讨论的调控和点评, 如有必要, 可以根据课前发现的问题采用追问或补充的方式强调一下需巩固的字词。在以下的范例中, 表示易错字, 表示同偏旁字组成的词语, “表示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点评:六年级学生对于字词的复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往往忽略经验和方法的提炼。通过标注的方法可以实现形近字的对比、构词分析、字谜创作、同音字比较等纠错方式的整理, 清晰直观。优秀推荐的方式能促进交流表达, 还能强化记忆。
采用小组合作分工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己分配优秀推荐手、擂台挑战手、学习评点手, 汇报小助手的角色任务,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活动中各取所需、各展所能, 保证了交流与学习的实效。借鉴电视节目“星光大道”的五线谱评价方式, 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复习状态的兴奋度。)
(二) 试题擂台会评点
教学组织:通过优秀推荐手的介绍, 我们对本单元的字词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单元主题, 大家都有不同的思考, 也设计了不同的练习题。老师收集了你们设计的几道试题, 考一考各小组的擂台挑战手, 答对一题将为你们组加2分。当然, 小组成员都是他的援兵。
1. 教师出示事先收集的练习题 (如下例) 。
小明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标注很正确。 ( )
(拟人)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 白桦为裙, 还穿着绣花鞋。
(夸张)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天山南北, 传到白山黑水之间, 传到大河长江之南, 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设问) 这种汽车是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轮子的呢?也是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压缩空气。
(比喻) 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 各组擂台挑战手快速应答, 出题同学作点评。
3. 各组学习评点手负责记分, 答题正确得1分, 答题错误扣1分。
(点评:对六年级学生来说, 语文复习首先要做到分层对待, 让不同的学生都在课堂中获得提高;其次, 语文复习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 从能力培养着手, 以自主式的整理、合作式的发现促使学生复习习惯的养成、复习经验的交流和复习能力的提升。
《单元整理我出卷》的模板设计题型明确、指向清晰, 既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复习整理, 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复习的需要。打擂台的学习交流形式极富挑战性, 再加上计分翻倍的奖励机制, 让人印象深刻, 能有效强化复习重点。)
(三) 小试身手争优胜
教学组织:通过前面两个环节的竞赛, 第×小组已经领先了。接下来的10分钟,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同伴所出的习题来做练习, 你所得的分值都可以为小组加分。
1. 学生在10分钟内自选同伴出题的内容完成练习, 交由出题人批改后得到相应的分数。
2. 教师对挑战题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右图为××同学对本单元阅读方法的整理结果。
3. 小组评优与课堂总结。
(点评:10分钟内自选同伴出题完成练习可以为小组获得相应分值, 其中整理阅读经验可以获得加20分的奖励机制很好地调控了复习课堂的学习氛围, 再次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 促使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分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轨迹出发点评阅读要点, 尤其要注意与课文学习的对应性。)
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主整理
出题人:____ 答题人:________
一、抄写本单元词语, 并用符号标注 (5%)
二、看拼音写词语 (难词、易错字、有特点的词语) (10%)
三、选择题 (阅读说明文片段, 辨别说明方法)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题 (考查词句理解和本组课文主要内容)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检查课文积累、联系生活思考单元主题) (1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题: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者运用说明方法来写几句话。 (加分20%)
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4篇
一、前置之“实”
近年来,全国习作检测中非常关注实用性文体,而建议书就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对于高段习作的目标描述非常清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尤其是对于建议书的讲评,前期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把综合实践前置,通过调查积累素材。学生可分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保存下来,把素材积累得殷实。
为了便于在评改课时可以聚焦内容的修改,而不必关注文体格式上的修改,我通过微课教学把建议书格式前置,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明确格式写法,并自主完成习作,根据学生实际反馈制定评改要求。
二、评改之“用”
在习作讲评时,结合综合实践积累的资料,引导学生用“说明方法”将“现象”部分描写得更加清楚、具体;用“三维法”引导学生将“建议”部分修改,体现它的价值。最终使学生会用建议书,提升习作能力。
【目标定位】
依据教材目标:新课标中对于高段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学写建议书等常见应用文,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而建议书的内容,主要是写清楚调查的现象,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另外,《新课标》也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依据前置反馈:通过前置性习作的批改发现,全班学生普遍没有把调查得到的污染现象写具体、清楚;另外,之后提出的建议部分,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的建议没有切合实际,价值无从体现。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转换,产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乐于修改习作。
2.通过前置素材对比,会利用说明方法将“调查现象”写清楚、具体。
3.通过范文引导,学会按“三维”法将建议修改得切合实际。
【案例描述】
一、实践调查,框定格式——“综·式”前置
1.明确主题,实践前置——收集资料
为了便于聚焦评改目标,我把本次主题确定为写一则“污染环境”的建议书。
师:在我们确定了主题之后,再来看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在写建议书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1:需要进行关于“污染环境”的现象的调查,然后才能把调查到的现象写清楚。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分工的讨论,最后完成分工表格,明确各自的分工。
学生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明确分工,并在双休日进行实地调查,并最终积累相关的文字、图像资料。
2.微课导学,格式前置——明确格式
教师制作微课,让学生明白前置学习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的写法。
(1)建议书的内容
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2)建议书的步骤
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建议书的格式
标题;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3.习作前置,一稿批改——了解学情
教师关注学生的习作内容,反馈得出:调查现象部分,学生普遍没有写清楚、具体;而学生提出的建议,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治理的途径也没有明晰。
生1:近期以来,某地的大气污染很严重,这是因为大量的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才造成现在的大气污染,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我们呼吸困难,导致人们中毒死亡。(评:现象简单)
生2:近期,某地正在进行污水管道的改造,很多挖掘机在路上穿行,使得道路破裂,黄沙漫天,道路旁的树木枯死,甚至许多沙石倒进河流,污染了整条河。(评:整个现象描写清晰)
生3:最根本的一点是普及环保意识,只有人类具备环保意识,上述的建议才能顺利实施,地球才能转危为安。(评:怎么普及没有写出来。)
二、聚焦要点,方法领航——评改“依法”
1.基于素材,说明具体——聚焦“现象”
(1)角色转换,阅读习作——发现要点
师:既然建议书是写给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的,只有采纳了你的建议,才能体现出你的建议书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来角色转换一下,假如你来做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看这两份建议书,你会采纳哪一份?
教师出示学生的两份建议书。
学生评选——全部都选第一篇。
师:为什么大家都会选择第一篇?
生1:它的污染现象描写很具体,第二篇很简单。
生2:它的现象的描写很清楚,不是很笼统的。
生3:它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生4:它的建议很切合实际。
……
师归纳:对比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篇建议书要被相关部门采纳,体现出价值,就必须把这两块的内容写好才行。
(2)聚焦“现象”,对比阅读——领悟“说明”
教师出示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
师:我们来聚焦这份关于水污染的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你觉得好在哪里?请画一画相关的句子,或者圈一圈词语,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阅读,并批注。
生1: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河水污染的范围写具体了。
生2: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把河水污染的后果写清楚了。
师:以小见大,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呈现出来,更能带给人震撼,直刺人心!
生3: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污染程度形象写出来了。
师:打了比方,更加形象地写出了污染的严重。
生4:小作者做了一个假设,把后果写清楚了,更使人体会到了后果的严重性。
师:这样一个假设,把可怕的后果揭露了出来,怎么能不发人深省,不采纳你的建议呢?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何才能把这一现象写得震撼人心,体现出价值?
师归纳:可以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做假设等说明方法来具体、形象地描写调查得出的现象。
(3)结合素材,修改“现象”——运用“说明”
师:我们再来看这则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老师把与之相关的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图片,都在课间上呈现了,请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这份建议书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清楚、具体些。
学生进行修改——教师结合范例中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说明“实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前期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自己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加清楚、具体。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2.范文引领,“三维”思考——聚焦“建议”
(1)研读分析,明确要点——切实可行
教师出示下水文。
师:我们来自习研读,看看老师的建议部分,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生1:提的建议很具体。
生2:提的建议很切实际,没有异想天开。
师归纳:是的!要想被相关部门采纳你的建议,那么你的建议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交流体会,引出方法——体悟“三维”
教师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发现提建议的方法。
师:老师的建议提得好,好在哪里?
生1:针对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来提的。
生2:针对实际的生活需要来提的。
生3:建议的实施过程很清楚。
师归纳:原来建议的有效与否,我们可以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三个维度去衡量。
(3)范例交流,修改“建议”——试用“三维”
教师出示一份建议提得不切实际的建议书。
师:同学们,这份建议书提的建议不是很好,请大家根据“三维”法,从实际去思考,帮助修改一些建议。
学生交流修改的建议——教师根据“三维”法,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运用“三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修改自己的建议部分,以使自己提出的建议更有价值,也能让相关部分予以采纳。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教学反思】
一、前置之“实”
1.调查前置,积累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习作的素材,学生的习作将毫无深意。建议书更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实践调查,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基于此,我才把调查现象前置,积累了习作素材,文字或图像,有图有真相,使之后的评改不是空对空,而是有针对性地修改。
2.格式前置,聚焦写法
新课标指出:“习作,其实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因此,不应该框定学生的思维和习作的内容等。而前置性习作能真正体现这一理念。但是,建议书却有自己的文体要求,如:调查主题、书写格式等。只有在学生明确格式写法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写出一份自己的建议书。把格式的教学前置,教师在讲评时,就可以节省时间,对建议书的内容集中进行针对性地讲评,引导学生用适用的写作手法来写这两块内容,提升建议书整体的质量。
二、评改之“用”
习作评改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要点是否突出,有没有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抓要点,进行重点攻坚,把讲评落到实处,达成评改目标,而不是泛泛之谈。通过学生前置习作的反馈,我发现本班学生写建议书的难点其实就在于两点:调查现象描写得具体、清楚和提的建议切实有效。因此,我在讲评时就紧紧抓住这两大难点去突破。结合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我梳理出突破这两大难点的方法:把现象描写得清楚、具体,可以运用说明方法,使之具体生动;把建议提得有效,主要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几个方面去思考。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前置收集的资料紧密结合,根据实际,把这些方法渗透在学生的交流评改之中,达到讲评的实效,学生习得了习作方法,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课后之“思”
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5篇
一、学习目标:
1) Important words: mad, anymore, message, suppose, hard-working
2) Important phrases: watch soap operas, be supposed to do, first of all, pass on, sth. happen on
3) Important Sentences
① She said she was mad at Marcia.
② She said she was having a party for Lana.
③ What happened on “Young Lives” last night?
④ You are supposed to meet at the bus stop to return it.
4) Grammar: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二、重点难点:
1.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之间的转化;
2.区分bring/take;
三、学习过程:
Step1单元语法讲解:(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一)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含义:
引述别人的话时,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引用别人的原话,两边用
引号标出,称为直接引语;二是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别人的话,称为间
接引语。间接引语在句中实际上就是宾语从句。
(二) 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方法:
1. 从句人称的变化:
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从句的主语人称要遵循一主、二宾、三不变的原则。
1) 直接引语的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和主句的主语保持一致。eg:① They said,“We will go there by bus”
他们说“我们将乘公共汽车去那儿”。
They said they would go there by bus.
他们说他们将乘公共汽车去那儿。
② He said,“I am visiting my aunt next week.”
He said that he was visiting his aunt next week.
2)如果直接引语的主语是第二人称,变为间接引语时要与主句的宾语保持一致。eg:
① She said to me,“Are you interested in science?”
她对我说:“你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吗?”
She asked me if /whether I was interested in science.
她问我是否对自然科学感兴趣。
② He said to me,“You are hard-working.”
He told me that I was hard-working.
3)如果直接引语的主语是第三人称时,变为间接引语时人称保持不变。
eg: His mother said to me,“ He can’t go to school.”
他的妈妈对我说:“他不能去上学”。
His mother told me that he couldn’t go to school.
他妈妈告诉我他不能去上学了。
2. 从句时态的变化:
1) 如果主句是一般现在时或一般将来时,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从局的时态保持不变。
eg: He says,“I am visiting my aunt next week.”
他说:“我下周要去看望我的姑姑”。
He says that he is visiting his aunt next week.
2)如果主句的时态为一般过去时,从句的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
① 一般现在时改为一般过去时;
② 现在进行时改为过去进行时;
③ 一般将来时改为过去将来时。
注意:如果直接引语为客观真理、客观事实、自然现象时,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做变化。
eg: The teacher said to us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老师告诉我们:“光传播的速度要比声音传播的速度要快”。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3. 句型的变化:
1)如果直接引语是陈述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用that来引导,that可省略。 eg: He said,“I like watching TV.”他说:“我喜欢看电视”。
He said that he liked watching TV.
2)如果直接引语是一般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需用if或whether来引导,且用陈述句语序。eg: He asked me,“ Will you buy the red coat?”
他问我:“你要买那件红外套吗?”
He asked me if/whether I would buy the red coat.
3)如果直接引语是特殊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引导词就是特殊疑问词,且用陈述句语序。 eg: She asked me,“Where are you from?”
她问:“你从哪里来的?” She asked me where I was from.
4)如果直接引语是祈使句,变间接引语时,要将祈使句的动词变为不定
如:tell( ask , order ,) sb. (not) to do sth.
eg: “Open the door.” The teacher said to me.
The teacher told me to open the door.
“Don’t open the door.” The teacher said to me.
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6篇
印卷数量
第周第 课时
上课时间:
****年**月**日
编制人: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我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复习重难点】:
我能用不同的方法,主动去感知课文内容。【回顾课文 】
1.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2.《钓鱼的启示》(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
(2)理解句子: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3.《落花生》(1)《落花生》是一篇(),作者是(),采用()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其中,()是课文的重点部分。(3)理解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А理解“爱慕之心”:
В这句话运用了()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本文主要内容是:父亲告诉“我”()这个启示。在“我”成长的路途中,父亲告诉“我”的这个启示使“我”一生受用不尽。(2)写作特点: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文章只举了两个例子,前一个例子()写,后一个例子()写。
(3)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
------
(4)改写成双重否定句:我的时装展只好推迟了。
(5)课题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另一句话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珍珠鸟》(冯骥才)
(1)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到()的变化过程。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之情。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之间,还是()之间,都需要真诚的()。(),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6.背诵日积月累(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知识积累】 1.读读下列词语。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印卷数量
第周第 课时
上课时间:
****年**月**日
编制人: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鲈(lú)鱼 鱼饵(ěr)鱼鳃(sāi)操纵(zòng)挣(zhēng)扎(zhá)
翕(xī)动 划(huá)着(zháo)一转(zhuǎn)眼 依依不舍(shě)
嘴唇(chún)告诫(jiâ)抉(juã)择 空(kòng)地 买种(zhǒng)播种(zhǒng)便(pián)宜 茅(máo)亭 午宴(yàn)维黛(dài)安 缝纫(rân)络绎(yì)不绝
挑(tiǎo)拔 垂蔓(màn)葱茏(lóng)雏(chú)儿(er)画框(kuàng)嚓嚓(cā)
涂蜡(là)细腻(nì)瞅(chǒu)我 眼睑(jiǎn)流泻(xiâ)眸(móu)子 咂咂(zā)【巩固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énɡsōnɡ ɡào jiè máo tínɡ yàn huì bān bó shí jiàn yòu ěr cāo zònɡ zuǐ chún xì nì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稚()蜡()腮()笼()
雏()腊()鳃()茏()
三、同音荟萃。
mù()色 坟()仰()屏()
jù()集()烈()体()怕
四、沙里淘金(选择正确字义,填序号)。
(1)怪可惜()1很 2埋 3妖 4令人捉摸不透5惊奇
(2)生怕()1很 2没有成熟 3不熟悉 4长出
(3)不容置辩()1盛装2外貌 3允许,准许 4对人大量
(4)睡的好熟()1精通2了解得透彻 3程度深 4果实长成五、在括号内用上本单元学到的词语。
(1)我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绣花、打毛衣、编中国结什么都会。
(2)他刚刚受过老师的批评,看上去______________,一点精神也没有。
(3)一个下午,又干这又干那的,累得我是______________ 的,全身骨头都快散架了。
(4)发现他在下面搞小动作,老师______________走到他跟前,当场抓
了个正着。
六、按要求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急切()收获()告别()选择()
反义词:亲近()熟悉()推迟()沮丧()
七、在括号里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具体。(4分)
()的教育()的丛林()的目光()的回忆
()地闪动()地呼唤()地操纵()地欣赏
八、按要求写词语。
(1)用来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人物意外惊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突然 猛然
(1)平时也没见他怎么用功,这次考试人家()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
(2)在放学的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来,同学们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
(3)老师说要和我们一块行动,这不,他()来了。
(4)刚要出发,我()间想起电视忘记关了,赶紧又一溜小跑返回家里。
浮现 呈现 展现 出现
(1)我的眼前不时又()出当年那一原文地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
(2)一个奇特的想法突然在我的脑海里(),我顿时又有了信心。
(3)你的作业中()这么多的错误,简直是不能原谅的。
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7篇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1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学习导航
一、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三、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小组合作
1、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如从句式上找,每段结尾都用了反问句)
3、反复品读,读出感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交流展示
细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学习检测
一、我会写
è
hào
yǒu
yi
gē
yáo
dà
sǎo
zàn
shí
fēng
suǒ
()
()
()
()()
()
Xiāo
yān
zhàn
yi
lán
zi
()
()
()
二、我会改:
例: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我概括:
从课文的那些事例中可以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谊,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我阅读:
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的深情。
2、再见了,——-——!再见了———————!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让————————————————————————————。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1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从哪可以看出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认真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把你的体会和感受写在旁边。
学习导航
一、自主、合作、探究
二、全班汇报交流,深入理解文章
三、积累拓展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既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亲人”当志愿军回国的时候,为什么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
小组合作
1.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
3.共同品析
交流展示
全班汇报交流,深入理解文章
学习检测
阅读文中段落,回答问题
(一)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着全村妇女,()着打糕,()着炮火,()过硝烟,()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_____________啊!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思。
(二)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亲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的情谊?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阅读文中段落,回答问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再见了,()!再见了,亲爱的()!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一眼朝鲜的(),让我们在这曾经()的土地上再()片刻。再见了,()!我们的()永远跟你们()。
(二)1.是您()着全村妇女,()着打糕,()着炮火,()过硝烟,()到阵地来给我们吃。这真是()哪!
2.从这段话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课文记叙了的情景,表达了,赞颂了。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15金色的鱼钩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19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重点、难点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一.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颧骨()
鬓发()
青稞()
搪瓷()
熬夜()
收敛()
疙瘩()
抽噎()
生锈()
奄奄一息()
我认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的有:
我认为课文中的字还需要注意的有:
二
写出写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1.喜出望外:
2.目不转睛:
3.三长两短:
4.奄奄一息:
通过查字典我还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
通过预习课文,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
三.课文讲述了在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加强合作指导i
小组合作
1.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读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2.“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3.“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当我看到此情此景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嚼,皱紧,硬咽”说明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从中看出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5..读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交流展示
班内交流合作的问题
学习检测
一.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颧骨()
鬓发()
青稞()
搪瓷()
熬夜()
收敛()
疙瘩()
抽噎()
生锈()
奄奄一息()
二.“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当我看到此情此景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嚼,皱紧,硬咽”说明了什么?
3.说明了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假如有一天我们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看到了这枚金色的鱼钩,你会对周围来参观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桥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20
学习目标
1.会读“揪、豹、瞪、呻、淌、膛、搀、祭奠”等生字,学习并理解
“咆哮、呻吟、狞笑、放肆”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雨和洪水的句子。
重点、难点
自学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1、快速读课文,看一看你刚才的想法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有没有吻合或者相似之处?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4、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5、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对存在问题予以指导。
学习导航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验证猜测
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小组合作
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交流展示
组织全班交流:
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学习检测
抄写生字新词,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说说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桥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23
学习目标
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运用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等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2.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重点、难点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运用设置悬念、环境烘托等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一、听写词语
二、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小组合作
1、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小组内交流。
交流展示
全班交流:
先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组织学生共同评议。
学习检测
《学习与检测》中的题目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写一篇读后感。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17梦想的力量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新知探究
年
级
五
时
间
4.24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学会关爱和帮助别人,感受浓厚的人性美。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1、明确学习目标。
2、初读课题,理解“梦想”。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做写作指导。
2、点评学生的自由创作,不合适的地方及时
小组合作
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3、这个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交流展示
1、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你有怎样的感受?
2、在课文中找出瑞恩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从瑞恩身上学到了什么?
4、结合我国“西南大旱”的现状,想想你应该做些什么?
学习检测
1、听写词语,集体订正,个别强调。
2.归纳积累知识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学习与检测》中的题目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四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展示交流
年
级
五
时
间
4.25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重点、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多鼓励学生的表现
小组合作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你为什么而感动?
2.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交流展示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学习检测
评价每个学生的表现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习作四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综合年
级
五
时
间
4.25—4.28
学习目标
我要把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可以给文章加个有趣、新颖、恰当的标题。写完后,再对照讲述故事的具体要求,认真改一改。
重点、难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1.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巡视指导。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多鼓励学生的表现
小组合作
1.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按方法、小组评改。
3.分享精彩语段。
交流展示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倾听并思考。
(同学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人感动、难忘在什么地方?哪几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2.倾听评析。
(1)你觉得这篇文章所选的事感人或难忘吗?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件感人或难忘的事?
(3)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3.小结优点。
学习检测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重点放在个人感动、难忘的精彩章节)
2.小组修改片段,再次交流分享。
3.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或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挑战自我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生本课堂
语文导学案
教学内容
回顾拓展四
课
时
学校审核
课
型
展示交流
年
级
五
时
间
5.2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学
案
导
案
随
笔
自主探究
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学习导航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要求
学后疑惑
疑惑1:
疑惑2:
解难释疑
适时点拨
多鼓励学生的表现
小组合作
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交流展示
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学习检测
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总结激励
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
六年级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8篇
一、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中, 教师制定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要求, 如要掌握什么, 明确什么, 如何质疑等。并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做好笔记, 标出不懂的疑难问题。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 在小组内进行相应的有效的合作交流, 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 组内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 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
3.精彩展示。展示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通过进行全班交流, 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学生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解题思路和受到的启示。经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教师给予点拨或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4.巩固练习。通过练习, 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的盘点, 教师或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巩固拓展提高阶段, 也是实践运用阶段, 更是教师掌握学情阶段。
5.自我测评。针对教学内容, 当堂测试, 并由学生互批互改, 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 做到堂堂清。练习题要求涵盖本堂课所学全部知识点, 分层设置, 当堂反馈。
6.评价反思。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过程的自我反思, 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定;也是教师对学生课业的评价, 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 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拨。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中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 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 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1.合理地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把握一个原则, 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 相互支持, 共同合作, 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2.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 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 使每个人都有事干, 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 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 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 安排发言顺序, 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三、“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 Unit 3 JOURNEY DOWM THE MEKONG为例谈谈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1.自主学习。在授新课之前, 我先布置了自习任务。制订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基本知识目标为掌握dream, finally, persuade, insist, although, give in和强调句的用法。基本技能目标为培养略读、记录要点、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图表等阅读能力。情感态度目标为了解湄公河沿岸的地理风情知识, 认识旅游日记。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 通过五个活动开展自主学习。
活动一:略读, 并回答问题。
(1) Find out the countries the Mekong River flows through.
(2) What can you see when you travel along the Mekong River?
(3) Is it a difficult journey along the Mekong River?
活动二:细读文章, 寻找细节信息, 把内容转化为表格。
活动三:查字典, 预习知识目标中所列出的新单词。
活动四:听录音, 边听边划出词组和句型。
活动五:列出本次自学的困惑疑难处。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 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组内成员轮流发言, 组长督促并记录组内讨论内容, 以便在组际交流时提供各自的看法。教师巡视每个小组讨论情况, 给予必要的帮助, 同时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 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3.精彩展示。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Make a sentence with the new words竞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合作学习, 还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的竞赛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巩固练习。在此环节设计了二个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
Imagine that you are Wang kun and Wang Wei.Choose a paragraph from the passage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to help you make up a dialogue.
活动二:完成相关单词练习。
1.Was it___that I saw last night at the concert?
A.you B.not you C.that yourself
2.It was because of bad weather___the football match had to be put off.
A.so B.so that C.why D.that…….
5.自我测评。根据括号内所给的提示翻译下列句子。
1.最后我们来到了山顶。 (finally)
2.然后她动员我也买了一辆. (persuade)
3.汤姆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insist)
4.最后, 我只好让步。 (give in)
5.她虽然小, 但是知道怎么做。 (although)
6.评价反思:
What did I read?
How long did it tak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