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离骚屈原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离骚屈原范文(精选6篇)

离骚屈原 第1篇

品读--屈原《离骚》

一、内容层次

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 大致说来,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 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 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 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 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 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 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 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 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 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

前一部分 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 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 篇。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 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 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 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司马迁评论《离骚》说:“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又引刘安《离骚传》说:“《国风》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 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 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 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基本上道出了《离 骚》作为政治抒情诗的精神实质和不朽价值。

二、主要内容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忳”和“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忧闷之深。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然而,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接下来,“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离骚》里也称引了不少诗史或传说材料,可见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这一句既含有让步,又带着倔强。只求洁身自好,这是碰壁之后的让步;“复修”“初服”,全然不顾自己获咎之由正是自己太“好修”了,这是不计功利得失的倔强。以下“制芰荷以为衣兮,芳菲菲其弥章”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作者不惮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读起来,这几句诗给人无限郑重的感觉。最后,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坚信自己,至死不变。

离骚屈原 第2篇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前路漫漫、又长又远啊,(但是)我(就算是)上天入地,也将会对它进行求解探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翻译:(我)常常大声地叹息并流着眼泪(因为我)为人民生活处境的艰难而感到哀伤啊!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翻译:(如果)也是我内心所喜欢并认为好的.,就算是为了它死上许多次,也不会有丝毫的后悔!

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翻译:指着苍天为我作证(对天发誓),(我所有的行为忧虑等)都是因为大王你的缘故啊。(意即为楚王尽忠的缘故))“灵修”指代楚王)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植物意象解读 第3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节录《离骚》

这些长在渚边山野的远古植物, 在楚地的那片土地上, 也许只有这位始终钟情自己的内美和正直高洁气质的屈原才有资格去佩戴吧。我向来就喜欢植物, 尤其是那些定格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化作美丽意象的植物。而两千多年前的那些香草, 在《离骚》的遗韵中应是有着别样的风情吧。

一、江离。

芎藭苗也, 叶有香, 又名蘼芜, 是《离骚》中的最先出现的植物。这种长在江边、生在江边、死在江边、永生在江边的植物, 不止有生命, 还有灵魂。“江”指生命之不息, “离”则是表达着一种生死不弃的信念。它是屈原俊美形象的最早象征, 投江的屈子印证了它的生命的光华。

宋人吴仁杰在《离骚草木疏》里说:“江离, 芎藭也, 四五月间生大叶, 似芹而香, 或种于园庭, 则芬香满庭。”屈原的“江离”自然不止于庭院小径的路旁。年幼浸盈诗书, 当脚步踩碎院落里的碎草, 当心神游历于现实和神灵的边界, 当草木的微香把屈原引向高远诗性的原野, 可能时常会有江离折损在手边和脚下吧?进入王朝之后,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候, 溪水边, 江河畔, 又总会出现江离熟悉的身影吧?所谓“骚体”, 是忧虑、激情和诗性荡漾起来的内心告白, 和看着国家滑向灭亡的深渊而发出的无奈绝望的呼喊!浅读《离骚》, 觉得江离之名很合于《离骚》里那份激荡的忧愤。在《离骚》的风韵中, 从江离开始, 一位俊美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从楚国端庄从容地走来,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高贵的血统, 祥瑞的出生, 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身披香草, 芳洁清峻, 更显器宇不凡, 志趣高洁。

二、辟芷。

又名芷兰, 芷若。芷, 很美丽的一个汉字。芷兰, 即南接洞庭澧水流域的野生兰花, 屈原留下过“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芷兰四季常青, 生命力很旺盛, 叶柄中间盛开一束束小小黄花, 幽香弥漫, 爽心惬意。沈从文先生在《桃源与沅州》中欣然撰写:“小溪谷里生芷草, 到如今还随处可见。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隙间, 或蔓延到松树枝丫上, 长叶飘拂, 花朵下垂成一长串, 风致楚楚。”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该有多美。岸边的香草, 小洲上的兰花, 颜色青葱, 香气浓郁, 令人流连。我想这美丽芬芳的芷兰, 大概只有屈原才能读懂。

《离骚》里的兰草, 代表着人性向善的亲和, 显现出如玉一般的光芒, 以及对美的企慕而滋生出来的醇美安静的微香, 也就是所谓兰心慧质的气韵。屈原便是从香草香木中浸润出来的君子, 他不仅结兰而生, 结兰而行, 更是在青青芷兰的陪伴下赴流殉国。只要一屈从, 一俯就, 屈原本可以滋滋润润地过活。即使不如此, 要是保持鸵鸟一般低头的沉默, 也可以做到不丢官弃爵, 免遭放逐, 也就不必去过颠簸流离的生活。虽千万人止, 但独吾往矣, 这和特立独行无关, 只关乎存在的尊严和心里坚守的价值。屈原不是一个屈从于命运的弱者, 他坚持正义, 洁身自好, 不断寻求探索, 想要扭转楚国江河日下的局面。他发现了真理, 看到了光明, 但既得不到君主的信任, 也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 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 但他不愿屈心抑志, 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九死而未悔, 那样高洁, 那样出众, 正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世事怎样污浊, 众人怎样随波浊流, 我都保持自己独立不迁的高洁人格, 在黑夜的缝隙里, 永远飘荡着一缕缕兰草的幽香。

三、秋兰。

又名泽兰, 属菊科类植物, 朴素淡雅。没有美丽神奇的传说, 也很少受其他文人骚客的青睐, 它只是长在陆地上的一种普通植物, 却也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发挥着实实在在的药用价值。它像一位善良温柔的母亲, 用母性的温情温暖着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这种植物的品性, 在屈原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

屈原生活的时期, 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导夫先路。”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群小的诬陷, 屈原最终被怀王疏远、放逐。顷襄王二十二年, 楚国灭亡, 流放在外的屈原眼看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复国无望, 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 殉国长眠。“长太息以掩涕死,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用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品德, 用非凡的治国才干, 爱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众, 他最终的一投, 体现了一名政治家对国家的政治理想的最终坚持。

解读《离骚》,凭吊屈原 第4篇

关键词:《离骚》;冰冷而决绝;一唱三叹;以死铭志;不肯皈依

一曲《离骚》,奏不尽的几怀心殇。

汨罗江畔,寒风萧瑟。一位峨冠博带的老者静静屹立,颜色憔悴,形如枯槁,遥望天空,他怅然,任江风肆意吹乱发丝,衣袂飘飞,国破人亡,满目疮痍,沉冤未雪,他苦笑,泪轻划过他的脸颊,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他毅然纵身一跃,抱石沉江,冰冷而决绝,只抛下一句振聋发聩的千古遗言响彻云霄:“举世浑浊惟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在那个“信而疑见,忠而被谤”的年代,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本着一心报效祖国的热血豪情,纵使“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也依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求上下而求索”。然而昏君无道,听信小人,上下求索,求而不得,蒙冤流放,千夫所指……曾经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失先路也”皆化作“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满腔丹心又怎样?济世之才又如何?终难敌奸佞的一手遮天,好恨!好恨!秦军狼虎之势,咄咄逼人,楚軍落败已成定局,回天乏力。“长太息一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万念俱灰时,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百姓啊!一唱三叹,心如刀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写下绝笔《怀沙》后,悲愤掷笔而去,以死铭志,誓与楚国共浮沉。从此湘江潭边那个郁郁独行的背影被永久定格,镌刻在那个时代的历史丰碑上。

伴着亘古的风,《九歌》《天问》《离骚》久久回荡在江畔,试问汨罗江深处是否藏匿着他执拗不肯皈依的灵魂?那个诗一样的传奇?梦,早已被揉碎在浮藻间,痛彻心扉,“屯抑郁于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一缕幽魂无断绝,倔强而又无奈的叹息,绵延着。愁苦重昏在这片江河扩散,幽幽荡荡,延绵远方。无处话凄凉,徒留哀辞在江面惆怅。平芜尽处,浮雕沉鱼,别来几度心殇。

目极千里,一片苍茫。捧着鲜花却不知道何处吊唁。

参考文献:

于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读屈原《离骚》有感 第5篇

历史的长河,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古老的苍茫。在那满腔热血的文字背后,我看见屈平的眼泪,在汨罗江水的浪尖咆哮。以为眼泪,就可以洗尽内心的忧愁!

满江咸!尽是他那簌簌的泪花。

“离骚”,学者曰:“遭遇忧愁”。于我而言,更是寄托了作诗以“远离忧愁”的夙愿!

“恐美人之迟暮!”涛涛的江水依旧澎湃,潺潺的眼泪依旧婆娑。屈原可曾知,纵然泪流不止,怀王依旧寻不见他滴在浪尖的眼泪呀!

泪水,浪花。注定了的孪生兄弟!

江水依旧涛涛,似乎在向他召唤:喂!忧愁的人啊,还是过来让我来帮你洗涤忧愁吧!

从离骚看屈原 第6篇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悲剧性作品,集中体现了屈原的悲剧精神。屈原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可能,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得以发挥,无私崇高的人格正是在这种冲突和失衡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和体现。“人的悲剧,是在追求一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更崇高的目标中表现出来的。”“悲剧的喜感,不属于美感,而属于崇高感,甚至是最高级的崇高感。”

屈原旺盛的生命热情和昂扬的实践活力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

但是,更进一步看《离骚》,我们会发现,屈原把对自我的确认与楚国关联在一起,“我”被异化为楚国,“我”即楚国,生命本质自由的一面,与楚国相混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屈原的自我便消失了。“我”隐没在楚国的兴衰存亡的历史变革中,“我”是以楚国兴衰存亡为根基的,自我存在的根基被偷换。所以,在屈原在自我确认的过程中,已经把自我抹杀了。

屈原的精神与楚国的任何变化联系在一起,其终极的目的是楚国的兴盛,任何与此相反的现实,对他而言,都无比的痛苦。但在现实世界中,楚国的变幻莫测并不以他的意志为改变。屈原对楚国的关注,注定与这种变化莫测关联一起。因此造成的是内在心理与外在现实表象的重合,任何现实的变化,都会在诗人心上留下痕迹。他有时间的紧迫感,这种紧迫的时间意识也是与楚国相连: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月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欲少留此灵均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当已经被异化的屈原的自我只能是在楚国政治上展示时,当时楚国的实际情况却与屈原被异化的自我相矛盾。于是诗人由对外在的思索进入到对自我的思索,反思当初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在楚国政治现实面前的失败,使他不断怀疑其志向,但最终还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他开始怀疑被异化的自我是不是真正的自我,但是最终是被异化的自我将自我进一步埋没在现实的表象变幻中。诗人在进一步确认被异化的自我的同时,也进一步沉浸在现实中,无法超越。现实政治的无由实现,只能走向现实世界的变幻,将自我任意投射到现实中,在现实中寻求超越之路,而这在根本上还是对楚国的(被异化的那个自我)的确认,因为现实世界的一切无不与楚国关联在一起。

诗人“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期冀在历史的寻觅中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将我投放在历史,寻找与自我相应合的历史精神。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历史在一种循环往复中,让诗人难以得到心灵的慰藉,更无法看清现实的路。因此,诗人只能进一步回复到自我,因为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冲突,必然造成人对我的回归。诗人走到了人最私有的.情感,在情感中寻觅解脱之路。于是,求“宓妃之所在”、有 之佚女、有虞之二姚。但是,诗人对自我的回归,并没有走到“我”,他反而走向了外在对我的规定。情感本身是自我规定的,但屈原的情感并不是自我规定的,而是由他所爱慕的对象规定的。这就使最后自杀成了必然。与人本质自由最密切的关联在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自由,没有回归,反而与外在世界的变幻更密切地关联在一起,所以,这里的超越之路又是失败的。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情感世界,屈原都与变幻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由偶然性规定的人进一步追寻偶然性的事件、偶然性世界。诗人占卜于灵氛,占卜于巫咸,占卜的偶然性结果同样造成人的偶然性结果,它无法让人通达到必然性世界中。诗人通过占卜而游走四方,但这个没有“我”的精神世界,必定是空无的,诗人只能在现实中寻找实有,于是,诗人又回到了那个被异化的自我――楚国这里。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2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