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氯乙酸乙酯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氯乙酸乙酯范文(精选12篇)

氯乙酸乙酯 第1篇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溶剂残留是指在物质合成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除去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常会使用一些小分子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酸乙酯以及原甲酸三乙酯等,因此在工业废水中有一定残留。工业废水由于受到生产过程中条件及工艺的影响,其溶剂残留往往具有含量低,残留量差异大,残留组合不确定等特点[1,2],上述特点决定了工业废水中溶剂残留检测的复杂性。分析工业废水中的溶剂残留对废水处理有指导作用,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意义。溶剂残留常用的分析方法为气相色谱法[3,4,5,6,7,8,9,10,11],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可将废水中目标物与干扰物质很好地分离。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制革废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醇、甲酸乙酯等的分析。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及仪器

试剂:乙醇,分析纯,四川西陇化工有限公司;甲酸乙酯,分析纯,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甲酸三乙酯,分析纯,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正丙醇,色谱纯,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超纯水。

仪器:微型涡旋混合仪,XW-80A,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纯水机,Milli-Q RTOS,密理博中国有限公司;气相色谱仪,6890,美国安捷伦。

2.2 溶液配制

2.2.1 内标溶液的配制

取正丙醇0.50 m L于500 m L容量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取乙醇、甲酸乙酯、原甲酸三乙酯各0.1 m L于100 m L容量瓶中,采用内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2.3 样品溶液的配制

经有机相滤膜过滤后的废水样,取0.1 m L采用内标溶液稀释至10 m L,待测。

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DB-WAX色谱柱(30.0 m×250μm×0.25μm);检测器:FID检测器;柱温:70℃保持2.5 min,以20℃/min速率升温至150℃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50∶1;氢气流量:40 m L/min;空气流量:450 m L/min;尾吹氮气流量:45 m L/min;进样量:1μL。

3 结果与讨论

3.1 定性分析

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对2.2.2中的对照品溶液进行测定,所得谱图如图1所示,各组分出峰时间见表1。

3.2 定量分析

3.2.1 线性范围的测定

分别配制体积比为0.001、0.005、0.010、0.025、0.050的乙醇、甲酸乙酯以及原甲酸三乙酯的混合标准溶液,采用2.3中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根据各组分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作图,绘制各组分的工作曲线。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3.2.2 精密度的测定

取体积比为0.010的混标溶液,在上述2.3色谱条件下,连续六次进样,得出各组分峰面积以及与内标的峰面积之比,计算RSD结果如表3所示。

3.2.3 样品分析

对含能材料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三种工业废水(分别记为废水1、废水2、废水3)进行分析,其气相色谱图如图2~图4所示,分析结果见表4。

注:—表示未检出。

3.2.4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对上述三种废水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分别添加体积比为0.005(低浓度)、0.010(中浓度)、0.020(高浓度)的标准样品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其回收率,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数据可以看出,该方法回收率均在98%以上,表明该方法精确可靠,可作为工业废水中小分子溶剂残留的分析方法。

4 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GC能够分析出工业废水中的乙醇、甲酸乙酯以及原甲酸三乙酯等小分子有机物的含量,各组分在所测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回收率高,该方法可作为分析工业废水中小分子残留的有效监测手段。

摘要: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乙醇、甲酸乙酯以及原甲酸三乙酯的残留量。分析方法采用DB-WAX(30.0m×250μm×0.25μ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柱温70℃保持2.5 min,以20℃/min速率升温至150℃保持3min,使用内标法定量,各组分在所测线性范围内相关性好,回收率高。该方法可作为分析工业废水中小分子残留的有效监测手段。

关键词:工业废水,气相色谱,内标法,残留

参考文献

[1]祝波,赵鲁青,陈安珍,等.顶空采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格列美脲原料药中的溶剂残留[J].色谱,2009,27(6):755-756.

[2]许铭.气相色谱法测定唑来膦算原药中乙醇、丙酮、四氢呋喃、氯苯残留量[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2):56-59.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时涛,陈振德.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包衣中乙醇和二氯甲烷残留量[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4):251-253.

[5]朱丽霞.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冷却水中微量甲醇、乙醇、丙酮、醋酸甲酯、醋酸乙烯的含量[J].福建环境,2002,19(4):42-44.

[6]李桂敏,张凌,金邻豫,等.气相色谱法测定强力霉素废水中的甲醇与乙醇[J].化学研究,2006,17(1):95-96.

[7]赵士铎.定量分析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223-234.

[8]汪正范,色谱定性与定量[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57-167.

[9]罗克俊,原甲酸三乙酯的测定[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2,5(4):11-12.

[10]汪连生,郭新章.原甲酸三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J].孝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4):55-56.

关于氯乙酸中毒急救 第2篇

急性氯乙酸中毒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应及时给予综合治疗。救治的重点是抗休克、纠正乳酸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保护心肌和防止心血管损害、控制脑水肿和保护肾脏功能。误服者应予以催吐。

皮肤接触时应首先迅速清除污染,大量清水持续冲洗20~30min后,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然后对症治疗。虽然5%碳酸氢钠溶液清除效果比清水好,但及时彻底冲洗最为重要。皮肤接触氯乙酸溶液超过全身体表面积的1%时,应收入院观察。对灼伤面积>5%或灼伤深度在深Ⅱ度以上的创面,应尽早进行切痂手术,以减少氯乙酸的吸收量,减轻中毒程度。

氯乙酸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除消炎、抗感染治疗外,应给予一般支持疗法,包括输液、利尿、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碱化尿液防止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给与改善心肌收缩力的药物防止心肌功能不全、控制高通气预防和治疗脑水肿。乙醇和甘油醋酸酯作为乙酸供体可考虑使用,但效果尚不肯定。有条件者可考虑早期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实训室乙酸乙酯制备方法的研究 第3篇

摘要:乙酸乙酯的制备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化学系各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实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以往实训教材中采用浓硫酸催化酯化技术方法来进行制备,实训过程中极易引起腐蚀及炭化,副产物多,反应时间长,产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本人在有机化学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试验,对乙酸乙酯制备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进行乙酸乙酯制备实训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乙酸乙酯 催化剂 制备装置 加热装置

1 概述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化学系各专业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实训中,为了提高实训技能将乙酸乙酯的制备列为基本实训项目之一。按照传统的实训规程要求浓硫酸试剂用量偏多,操作步骤繁杂,实训时间长,易引起污染及腐蚀炭化等。通过试验,乙酸乙酯制备时使用的浓硫酸可用无水四氯化锡代替,但是操作过程很难控制;另外,浓硫酸也可以用固体酸来催化,但是固体酸的制备程序复杂,时间长。因此,从新型化工生产角度出发,化工生产要本着操作简单,环保,提高产率,节约能源的原则进行生产。因此实训室乙酸乙酯制备也要遵循化工生产的原则,改进实训室制备技术方法,从而让学生将实训室制备和化工生产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将来从事化工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催化剂的使用

按照传统的乙酸乙酯制备实训规程要求使用浓硫酸做为催化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以下现象发生:实训操作中我们一般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因为乙醇和乙酸容易被碳化,然后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危害性的气体,这些气体易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在反应的过程中温度控制不稳定,造成乙醚副产物多。为提高实训室乙酸乙酯产率,同时尽量减少反应中副产物的生成,使反应温度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将乙酸乙酯制备实训操作中使用稀硫酸为催化剂,避免了浓硫酸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同时减少浓硫酸的用量。

3 制备装置的优选

实训室仪器的选择,传统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采用19#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组合装置,装置只是简单的玻璃仪器组合,精度低,试剂用量多,耗损大,通过采用BZ14\23标准磨口半微量有机物制备仪,试剂只需原来的三分之一。这样不但节约试剂,更重要的是实训过程中释放的污染物会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

4 加热装置的更换

乙酸乙酯制备实训一直采用油浴加热,通过采用微波炉加热以后,两种方法加热时得到不同结果如下:

5 操作方法的优化

①粗产品制备规程。将冰醋酸和95%乙醇加入三颈烧瓶中摇匀,再加入适量稀H2SO4后摇动充分混合,放入几粒沸石后装上冷凝管,安装成回流装置。用微波炉加热三颈烧瓶。先停止加热后撤掉回流冷凝管,再改成蒸馏装置,在蒸馏瓶中加几粒沸石,接受器外围用冷水冷却。严格控制馏出物沸点在73.2℃~78.1℃之间,馏出速度为1~2滴/秒。当蒸馏的最后阶段,即73.2℃以下馏份馏出物馏出特别慢甚至停止馏出时,升温直至馏出液沸点达80℃为止。②产品的精制技术。将馏出液放置于烧瓶中,用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多次洗涤,每次加入Na2CO3溶液后要将瓶口塞紧,然后剧烈摇动,使其充分混合接触直至无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为止。静置等待分层后,用精密pH试纸检验酯层呈中性后,洗涤停止。将上述混合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片刻后取上层酯液,先用饱和NaCl溶液充分洗涤,再用CaCl2溶液洗涤几次。将上层酯液倒入锥形瓶中用无水K2CO3干燥。干燥后的粗产品置于干燥的蒸馏瓶中,往蒸馏瓶中加入几粒沸石,用热水浴进行蒸馏,收集73.2℃~78.1℃的馏出液即为乙酸乙酯,称重,计算产率。

6 结论

通过对实训室乙酸乙酯制备方法的研究,采用新技术方法实训后的结论:①催化剂使用稀硫酸,这样一定程度上降低碳化现象及乙醚等副产物及有害物体的产生,以此避免环境污染;②制备装置的优选,使得药品的使用量只有原来的1/3,降低了实训成本;③加热装置换成微波炉加热方式,缩短了操作时间,节约了能源;④操作方法的优化主要采用饱和Na2CO3溶液分批进行洗涤,在洗涤过程中产生的剧烈震摇使两者充分接触,大大促进了洗涤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春杰,陈新华.有机化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12月.

[2]索陇宁.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全国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12月.

[3]赵剑英,孙桂滨.有机化学实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09月.

[4]王俊儒,马伯林,李炳奇.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5]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05月.

[6]刁开盛,邓之舜,韦启锋.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改进[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月.

[7]王永明.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改进[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7月.

[8]郑旭东,胡浩斌,胡怀生.对实验教材中乙酸乙酯合成方法的改进[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7月.

[9]屈永年,高海涛.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方法的改进[J].数理医药学,2004(01).

氯乙酸乙酯 第4篇

目前国内常用的氯乙酸生产方法可由氯气和乙酸在硫磺、醋酐等存在作用下而制得, 也可用三氯乙烯水合法或氯乙醇氧化法制得。硫磺催化法是目前国内主要的生产方法。

氯乙酸生产过程中氯气、氯乙酸为均剧毒化学品, 乙酸、盐酸也同样具有强烈的腐蚀灼伤性, 氯乙酸生产过程中会对作业人员产生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国内曾多次出现因液氯或氯气泄露造成的中毒死亡事件, 也曾报道过因氯乙酸造成的中毒死亡案例。由此, 如何预防和控制氯乙酸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是该行业的重中之重。

二、通过对某氯乙酸生产厂家的生产过程进行调查, 分析, 评价氯乙酸生产厂家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并对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

该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图为:

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用原辅料为:氯气、乙酸和硫磺。产品为:氯乙酸和盐酸。生产设施有液氯汽化罐、反应釜、结晶釜、抽滤器、离心机、盐酸吸收塔等。该公司所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氯、乙酸、氯乙酸、盐酸、其他粉尘 (硫磺粉尘) 、高温、噪声。

根据检测结果判定, 该公司化学有害因素:氯、乙酸、盐酸、氯乙酸测定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物理有害因素:噪声测定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三、针对以上有害因素公司采取了如下防护措施:

1. 公司生产过程及物料运输均为密闭式, 氯气、乙酸、盐酸管道运输, 减少了原料泄漏,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作业人员接害机率;

2. 液氯汽化区、盐酸吸收塔、乙酸和盐酸储罐均布置在室外, 便于有毒有害气体的发散;

3. 乙酸和盐酸储罐区设有围堰以及备用储罐。

4. 生产车间侧墙设有防爆轴流风机12台, 离心机岗位设置抽风筒, 将有毒有害气体中和处理后高空排放, 液氯钢瓶库设有防爆轴流风机2台, 氯乙酸成品库设有防爆轴流风机2台;化验室设有排风扇1个。

5. 公司在液氯气化区设有毒气体声光探测器1个;液氯瓶库设有毒气体声光探测器4个;生产车间设有有毒气体探测器8个;储罐区设有有毒气体声光探测器2个。并在现场设有声光报警器, 气体报警仪的安装能够对作业人员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

6. 液氯钢瓶与反应器之间设有逆止阀和缓冲罐, 防止物料倒灌;液氯钢瓶设专库储存, 另设有液碱池作为事故处理池。

7. 液氯气化区、生产车间等均设有应急设备、药品与急救电话。

8. 该公司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配备了防毒口罩、耐酸碱手套、耐酸工作服、防护眼镜等。

四、该公司公司成立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配备了应急救援设施。

应急设施设置情况如下:

1. 在罐区、生产车间、仓库等场所中可能存在有毒气体 (氯气、氨气) 泄漏的部位设置有毒气体检测器/并在现场设置电笛提醒现场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2. 液氯瓶库设有手提式氯气捕消器, 为液氯泄漏时现场抢救设施。

3. 生产车间设置了救急药品:生理盐水、清水、及解毒水等急救药品一套。医务室设置医疗救护器材:“ASI30”自动苏生器2台;担架2具、医务箱2个、“AHGZ”型氧气呼吸器2部。

4. 在液氯汽化区、生产车间、罐区设置带淋浴的洗眼器。

5. 在办公室内设置固定应急报警电话, 作业人员配备防爆对讲机两对, 以方便抢险时使用。

五、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公司设置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定期对接害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培训。

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定期对公司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病危害评价, 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并归档保存。

建立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

在作业场所和醒目位置设置了职业卫生公告栏、警示标示和职业危害告知卡, 提醒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护。

结论

氯乙酸酯的微波绿色合成 第5篇

氯乙酸酯的微波绿色合成

在微波辐射功率为250 W反应10 min的条件下,氯乙酸分别与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叔丁醇在NaHSO4・H2O催化下顺利发生酯化反应,以76%~91%产率得到了相应的.氯乙酸酯化合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反应时间短,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产物结构经1H-NMR和元素分析确认.

作 者:张志广 夏然 渠桂荣 ZHANG Zhi-guang XIA Ran QU Gui-rong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刊 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7 35(4) 分类号:O625.75 关键词:微波辐射   氯乙酸酯   绿色合成  

氯乙酸乙酯 第6篇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乙基膦酸铵

前言

三乙膦酸铝是一种有机磷内吸收性农药杀菌剂,基合成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酯化反应:三氯化磷与乙酯反应生产亚磷酸二乙酯;第二步,氨化反应:亚磷酸二乙酯与氨水反应生产亚磷酸单乙酯铵盐;第三步,复分解反应:亚磷酸单乙酯铵盐与硫酸铝反应生产三乙膦酸铝[1]],其中氨化反应控制终点的方法是利用pH值来控制的,其中的有效成份亚磷酸单乙酯铵盐是无法得知的,在最后一步反应投料时,按第一步反应产物的量来计算硫酸铝的投料量,经常出现多投或少投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三乙膦酸铝原药的产品质量。虽然亚磷酸单乙酯铵盐可以用化学分析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但是耗时很长,需要三小时左右,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经过查阅文献,只有三乙膦酸铝的全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方法[2,3],亚磷酸单乙酯铵盐的分析方法未见报导。本文用离子色谱建立了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来检测亚磷酸单乙酯铵盐的含量,对三乙膦酸铝原药的合成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ICS-600(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色谱柱类型尺寸:IonpacAS23 250*4mm

IonpacAG23 50*4mm

检测方式:ASES 300-4mm,30mA

淋洗液组成及流速:淋洗液组成:4.5mMNa2CO3/0.8NaHCO3

等度淋洗:1.0mL/min

进样体积及进样方式:手动进样,5.0μL

1.2样品前处理方法

精密称量样品0.1g(精确到0.1mg)于100ml容量瓶中,用超纯水定容到刻度,将容量瓶放入超声波水浴中30min充分混匀,冷却到室温,过滤膜后直接进样分析。样品溶于水后,形成乙膦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通过测定乙膦酸根离子的含量来确定亚磷酸单乙酯铵盐的含量。

1.3典型的离子色谱图

2.结果与讨论

2.1色谱条件的选择

2.1.1淋洗液浓度的优化

在固定流速的情况下,改变淋洗液浓度,观察色谱峰分离的情况,参差碳酸钠浓度的增加,出峰时间也随着提前,但亚磷酸根和磷酸根分离度下降,甚至重叠,但淋洗液浓度过低,会造成亚磷酸根和磷酸根出峰时间延长,影响正常生产。综合分离度和分离时间,最终选择碳酸钠的浓度为4.5mM。另外,碳酸钠溶液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从而使淋洗液中碳酸钠浓度降低,对出峰时间造成影响,为了抑制碳酸钠反应,向淋洗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形成缓冲溶液。

2.1.2流速的优化

流速降低对色谱分离有利,但会增加分析时间,流速增加,会增大柱前压,降低仪器的寿命,综合考虑分析时间与各组分分离度的因素选择1.0mL/min作为流。

2.2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对亚磷酸单乙酯铵盐试样分别用离子色谱法进行了6次测定,测得亚磷酸单乙酯铵盐的标准偏差(S)为0.047,变异系数为0.134%,结果见表1。

2.3方法的回收率测定

在上述方法测得的已知含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样,测定并计算回收率,测得亚磷酸单乙酯铵盐的平均回收率为99.63%,结果见表2。

2.4方法的线性范围

离子色谱法的线性范围见表3,图2。

由图2可见,称样量在0~0.2g范围内線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2=0.999,是呈线性的。

3.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亚磷酸单乙酯铵盐的方法是有效的,分析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以内,准确度、精密度均能达到仪器分析的要求,给三乙膦酸铝原药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素珍.三乙膦酸铝原药的工艺条件改进与优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2).

[2] 丁宁,范志先,葛海英.三乙膦酸铝的纯化与离子色谱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200-203.

[3] 张培敏,张婷婷,叶明立.离子色谱法测定三(乙基膦酸)铝和磷酸二乙酯的含量[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2(21).

作者简介:

徐俊平(1977.5—),男,浙江兰溪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专业:工业分析。

胡 菁(1984.11—),男,浙江兰溪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专业:生物工程。

对合成乙酸乙酯实验的改进 第7篇

由于浓硫酸作催化剂有以上缺点, 我们对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进行了改进.选用固体催化剂制备乙酸乙酯, 它的优点有对实验设备要求低、副反应少、对环境污染轻、用量少、安全性高、催化剂经处理可以重复使用.为此我们选择固体催化剂 (路易斯酸) 合成乙酸乙酯, 并讨论固体催化剂所使用的条件.

一、实验部分

1.主要仪器:

圆底烧瓶 (50 mL) 、蒸馏及冷凝装置一套、酒精灯、温度计、水浴锅.

2.主要试剂和原料:

冰醋酸、95%乙醇、固体催化剂 (AlCl3、CaCl2、MnCl2) , 均为分析纯.

3.操作:

在5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固体催化剂、9.5 mL无水乙醇、6 mL冰醋酸混匀装上冷凝管采用蒸馏装置.加热 (水浴加热回流0.5 h) , 冷却, 改为蒸馏装置, 蒸出乙酸乙酯 (直到流出液体积约为反应物体积的1/2为止) , 洗涤, 干燥, 精馏, 称量.

二、结果与讨论

1.用AlCl3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分别取相同量的无水乙醇和冰醋酸的混合液, 加入不同质量的无水CaCl2进行乙酸乙酯合成.

由图1看出在使用无水AlCl3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无水AlCl3的用量为3 g时, 在同等条件下合成的乙酸乙酯的产量为最高.

用固体AlCl3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优点是: (1) AlCl3是较好的路易斯酸, 容易形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 (2) 在合成中不与乙醇形成结晶醇, 原料利用率高.

用固体AlCl3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缺点是: (1) AlCl3易水解, 降低其催化活性, 影响乙酸乙酯的产率; (2) AlCl3要求原料纯度较高.

2.用无水CaCl2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无水CaCl2为白色固体 (粒状、块状或粉末) , 比重2.15, 味微苦, 易溶于水,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在空气中易潮解.

分别取相同量的无水乙醇和冰醋酸的混合液, 加入不同质量的无水CaCl2进行乙酸乙酯合成.

由图2看出在使用无水CaCl2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无水CaCl2的用量为5 g时, 在同等条件下对合成的乙酸乙酯的产量为最高.

用固体CaCl2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优点: (1) 对原料纯度要求低; (2) 加入过量可除去部分水, 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用固体CaCl2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缺点是:CaCl2固体易与乙醇形成结晶醇.

3.用无水MnCl2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无水MnCl2是粉色晶体, 易潮解, 易溶于水和醇, 但不溶于醚, 在某些反应中可用作催化剂.分别取相同量的无水乙醇和冰醋酸的混合液, 加入不同质量的无水MnCl2进行乙酸乙酯合成.

用固体MnCl2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优点是:对原料的纯度要求不高, MnCl2用量少, 能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不易形成结晶醇.固体催化剂用量少合成产物产率高.

三、结论

乙酰乙酸乙酯法合成脱氢乙酸 第8篇

脱氢乙酸的工业生产常用的制法主要有两种: (1) 由双乙烯酮在催化剂存在下的惰性溶剂中发生二聚反应制得。 (2) 由乙酰乙酸乙酯在碳酸氢钠作用下制得[2]。

乙酰乙酸乙酯在碳酸氢钠作用下反应的方程式为:

在乙酰乙酸乙酯法中, 在碱性条件下, 乙酰乙酸乙酯发生双分子缩合反应, 为了避免氧化反应, 提高产率, 反应需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催化剂选用Na HCO3+Na2CO3 (质量比为1:1) [3]。碱性太强不利于脱氢乙酸的合成。

反应温度的高低和催化剂用量的多少等都会对产率产生重大的影响, 该课题组整个反应过程在纯化过的氮气的保护下, 催化剂分别用不同量的Na HCO3进行反应,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外温为194—212℃, 内温168—179℃, 顶温65—76℃, 反应4-8h, 脱氢乙酸收率48.8—58.9%[2]。

1 脱氢乙酸的合成

1.1 主要试剂和主要仪器

乙酰乙酸乙酯 (天津市津宇精细化工厂) ;碳酸氢钠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乙醇 (天津市华东试剂厂) ;脱氢乙酸 (北京国华化学试剂厂) 。其中, 乙醇和脱氢乙酸为分析纯。

主要仪器:ZNHW电加热套 (河南豫年仪器有限公司) ;D—7401型定时电动搅拌器 (武汉精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四刺刺形分馏柱 (郑州市玻璃厂) ;250ml四口瓶 (郑州市玻璃厂) ;温度计 (郑州博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回流装置 (郑州市玻璃厂)

1.2合成方法

在附有搅拌器、温度计、刺形分馏柱的250ml四口烧瓶中, 加入乙酰乙酸乙酯37.5ml, 再加入催化剂适量, 采用加热套加热。逐渐升温, 调节并控制反应在指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需不断通入氮气加以保护, 乙醇收集到约25ml左右的时候结束反应。然后对产物进行分离, 用乙醇重结晶法对粗品进行精制, 烘干后分析。用紫外法测产物产率, 需注意事项:

a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在开始升温之前开始搅拌, 使反应物与催化剂均匀混合。

b温度高会加快反应速度但也会导致发生多聚反应, 生成棕色物质, 影响产品产率和纯度。所以反应温度对合成脱氢乙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控温系统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

c催化剂的多少也是影响脱氢乙酸制备的主要因素。催化剂用量少, 碱性弱则反应速度慢, 反应不完全;当碱性太强或碱的用量较大时, 会发生一些副反应, 使脱氢乙酸的产率降低[4]。

1.3 反应装置

1.4 结果讨论

1.4.1 反应时间的影响

反应温度选定180℃, 乙酰乙酸乙酯:37.5ml, 催化剂为Na HCO3用量为0.0400g, 设定反应时间为4h、5h、6h、7h、8h, 不同时间下所得收率如图4-1所示:

由图表可知, 反应时间对收率有很大的影响, 7h为反应最佳时长。

1.4.2 反应温度的影响

反应时间设定为7h, 乙酰乙酸乙酯:37.5ml, 催化剂为Na HCO3用量为0.0400g, 设定反应温度为150℃、160℃、170℃、175℃、180℃、200℃, 所得收率如图4-2所示:

由图表可知,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较大, 温度低反应速度较慢, 温度太高, 加剧了多聚物的生成, 反应温度以175℃为最佳。

1.4.3 反应催化剂用量多少的影响

反应温度选定175℃, 乙酰乙酸乙酯:37.5ml, 反应时间为7h, 催化剂量为0.0030、0.0060、0.0100、0.0200、0.0400、不同配比下所得收率如图4-3所示。

由表可知, 催化剂用量对产率影响较大, 催化剂用量为0.0060g时, 产率最高。

2 结语

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 选用Na HCO3为催化剂, 反应的最佳条件是每100ml反应物催化剂用量为0.016g, 反应温度为175℃, 反应时间为7h, 产率为70.2%。

摘要:本文采用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对脱氢乙酸的合成进行研究探讨, 确定本实验的反应方案, 研究讨论了影响反应产率的主要因素, 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催化剂选用Na HCO3, 最佳用量为0.0016g/100ml乙酸乙酰乙酯, 最佳反应温度为175℃, 最佳反应时间为7h, 产品产率可达51.2%

关键词:脱氢乙酸,合成,乙酰乙酸乙酯

参考文献

[1]李星.脱氢乙酸合成条件的优化及提纯方法的改进.[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4, 5.

[2]郑京.脱氢乙酸合成条件的优化.盐城技师学院生化系.2007, 12.

[3]彭武后.化学世界, 1983, 24 (5) :137—13.

工业废液中提取乙醛合成乙酸乙酯 第9篇

本文基于环境保护、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进行从废液中提取乙醛通过Tishchko反应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并试验用废铝制作乙醇铝催化剂以降低成本。

1 实验部分

1.1 反应原理

1.2 原料及试剂

工业废液(含乙醛12.5%,用精馏法提浓乙醛)、铝丝(Al含量≥99.6%,ϕ0.76 mm)、废铝电线(ϕ1.6 mm)、废铝片(厚0.1 mm)、无水乙醇(分析纯)、氯化汞(分析纯)、氯化锌(分析纯)、4A型分子筛(条状,ϕ3~4 mm,吸水量>210 mgg-1)。

2.3 原料及产品的分析测试方法

102G型气相色谱仪,热导检测,载气为氢气,采用校正的峰面积归一法定量。

1.4 乙醇铝的制备[5]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及无水氯化钙干燥管和搅拌器的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5 g铝丝,0.01 g氯化汞和160 mL用分子筛干燥过的无水乙醇,加热搅拌回流,直到没有氢气放出为止,加入1 g无水氯化锌并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过量的无水乙醇蒸馏出来(可再使用),固体部分干燥后密封保存,留待作催化剂使用。

1.5 乙醛缩合制备乙酸乙酯

在装有冰水回流冷凝管及无水氯化钙干燥管、磁力搅拌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先加入磨细了的催化剂,再从冷凝管顶加入用分子筛干燥过的乙醛。反应结束后取上层清液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蒸馏蒸出液体部分得到粗产品,再经初步精馏得到纯度为98.2%的乙酸乙酯。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乙醛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30 g不同浓度的乙醛和3.0 g乙醇铝在30 ℃下反应3 h,结果见表1。

表1结果表明,在乙醛浓度较低的溶液中,乙醛在乙醇铝的催化作用下还是能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醛浓度对反应的进行有较大的影响,乙醛的浓度越高,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乙醛的浓度就越低,而乙酸乙酯的含量就越高,同时乙醛的转化率也随着增大,但反应的选择性有所降低。

2.2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从上面的实验看,高浓度的乙醛对缩合反应更有利,因此选择浓度为96.2%的乙醛进行实验。乙醛的用量为30 g,反应温度为30 ℃,时间为3 h,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见表2。

表2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颇大,当乙醇铝的用量为1.50 g时,虽然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但未反应的乙醛浓度高达56.4%;随着乙醇铝用量的增加,反应后溶液中乙酸乙酯的浓度也随之升高,当乙醇铝的用量达到2.25 g后,乙酸乙酯的浓度随乙醇铝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不多,当乙醇铝的用量达到3.00 g时,乙酸乙酯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再增加乙醇铝的用量只能使副反应增多,而不会得到更多的乙酸乙酯。

2.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依据上面的实验结果,用30 g乙醛(96.2%)和3.0 g的乙醇铝在30 ℃下考察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其实验结果见表3。

表3结果表明,虽然反应刚开始时比较激烈,乙酸乙酯的浓度上升得很快,反应时间到1 h,乙酸乙酯的浓度达到64.1%,当反应时间到3 h时乙酸乙酯的浓度达到最高的76.3%,再延长反应时间乙酸乙酯的浓度也没有升高,转化率增加及选择性降低表明副产物增加。

2.4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0 g乙醛和3.0 g乙醇铝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反应3 h的结果见表4。

表4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0 ℃时得到的乙酸乙酯的浓度最大,当升高温度到40 ℃时,虽然乙醛的转化率增加,但是反应的选择性明显下降,而且乙酸乙酯的浓度也下降。

2.5 不同的铝材料制成的乙醇铝对反应的影响

分别用试剂铝丝、废电线中的铝线和废铝片制成的乙醇铝作为催化剂,30 g乙醛和3.0 g乙醇铝在反应温度为30 ℃下反应3 h,其结果见表5。

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铝丝制成的乙醇铝作为催化剂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废电线中的铝线,而废铝片较差,这应该是和它们的实际含铝量有关,但它们的选择性相差不大。

3 结论

(1)乙醛在较低浓度下也能发生Tishchenko反应,但乙醛的浓度越高,转化为乙酸乙酯的转化率就越高。

(2)浓度为96.2%的乙醛合成乙酸乙酯的最佳条件是:乙醇铝与乙醛的质量比为1∶10,反应温度为30 ℃,反应时间为3 h,乙醛的转化率为91.2%,反应的选择性为86.6%,得到乙酸乙酯的浓度为76.3%。

(3)在相同的条件下,试剂铝丝和废铝分别制成的乙醇铝作为催化剂的效果有一定差值。能否用铝来制备乙醇铝以降低成本,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旷志刚.醋酸工业生产现状及新技术发展动态[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32(4):10-11.

[2]韦启美.浅谈聚乙烯醇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J].维纶通讯,1993,13(3):42-46.

[3]张仁文,余徽,梁斌.探索醋酸乙烯生产工艺优化提高副产品乙醛收率[J].天燃气化工,2007,32(4):32-36.

[4]赵继芳.乙醛缩合法制乙酸乙酯的研究[J].上海化工,2004,(08):10-11.

乙酸乙酯水解条件的选择实验改进 第10篇

一、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在加热时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酸或碱的存在会促进酯的水解, 尤其是碱可与生成的羧酸发生反应, 使酯的水解进行得比较彻底。

二、实验试剂

乙酸乙酯、2 mol/L硫酸、2 mol/L氢氧化钠溶液、甲基橙指示剂、饱和食盐水。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

1. 实验仪器

250 (或500) mL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及其附件。

2. 实验装置制作

(1) 如图1所示, 在约为900mm×400 mm×2~5 mm塑料板 (或其他材质的板) 上钻三个圆孔, 在板右端粘一个手柄, 制成烧杯口架板。

(2) 将三支5 mL塑料注射器的橡胶活塞拉到注射器管口部位, 割去塑料推杆的主杆, 推杆头仍嵌在空心橡胶活塞中 (保持橡胶活塞与注射器管口部的紧密度并便于装卸操作) , 塑料注射器前端的安针嘴用输液导管上的小胶帽套封。

(3) 如图2所示, 将两端堵口的三支5 mL塑料注射器管插入烧杯口架板的三个圆孔并架到250 (或500) mL烧杯口部。

四、实验步骤

(1) 在三支5 mL塑料注射器中分别加入3 mL2 mol/L硫酸、3mL饱和食盐水、3 mL 2 mol/L氢氧化钠溶液, 由左至右插入的烧杯口架板的三个圆孔内并依次标号为1、2、3。

(2) 给三支5 mL塑料注射器管内各滴2~3滴甲基橙指示剂后, 再各加入1 mL乙酸乙酯, 塞上内嵌推杆头的橡胶活塞密封管口 (如图2所示) 。

(3) 向250 (或500) mL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进行水浴加热, 用温度计控制水温在40~50℃之间。加热过程中为保证反应条件的一致性, 应手持烧杯口架板手柄不断边转边摇动, 尽量使三个反应容器在同时、同温下振荡 (水浴加热温度较低, 内嵌推杆头的橡胶活塞又将管口塞得较紧, 振荡不会使橡胶活塞冲出注射器管口) 。

(4) 约5秒钟后停止振荡, 稍待片刻即可看到注射器管1中的酯层无色, 水层为红色;注射器管2中的酯层显浅黄色, 水层为浅红色;注射器管3中的酯层显浅黄色, 水层为黄色。注射器管2中酯层最高, 注射器管3中酯层最低。

五、实验特点

1. 本实验突出创新点

(1) 反应容器管口密封措施安全可靠, 避免了实验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挥发, 保护了环境, 实现了绿色化。

(2) 设计制作了一套能使三个反应容器在水浴加热过程中同时振荡的简易装置, 增大了酯水解速率, 更增强了实验说服力。

2. 该实验其他特点

(1) 用甲基橙指示剂对溶液染色, 便于观察酯层的高度;通过观察水解后酯层的高度来确定酯水解的程度, 比传统闻酯的气味更加明显直观, 更为科学。

(2)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可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

(3) 适当降低了水解的温度, 消除了密闭容器内加热反应的不安全隐患。

3. 探索课程融合教学法

把通用技术理念用于化学实验装置创新的设计中, 是对技术课程实践与科学课程实验融合教学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六、注意事项

(1) 注意塞好注射器管口的橡胶活塞, 以防乙酸乙酯挥发和橡胶活塞冲出注射器管口。 (2) 注射器管2中进行的是一个空白实验, 主要用于提供对照比较, 使结果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高中化学 (试验修订本) :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氯乙酸乙酯 第11篇

【关键词】硬膜外粘;水凝胶膜;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001-01

目前进入国内医疗市场的几种隔离材料,大多存在着疗效欠佳以及理化性能方面的欠缺,在材料和工艺方面尚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要求。我们拟研究开发出一种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隔离材料,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主要成分的水凝胶膜,除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外,还要求具備适宜的机械和物理性能,现将其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pHEMA膜由Prof. LOU XIA(Curtin大学,澳大利亚)提供,加工成20mm×10mm×1mm大小,灭菌后分装备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2只,体重2.5kg-3.0kg,雌雄不拘,自身对照,随机分为pHEMA膜组,pHEMA+DEXA组和空白对照组,三组新西兰兔的重量、雌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性,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72只,体重2.5kg-3.0kg,雌雄不拘,自身对照,随机分为pHEMA膜组(24只),pHEMA+DEXA组(24只)和空白对照组(24只),戊巴比妥钠(30mg/kg)耳静脉麻醉,取背正中切口,入路, 显露L2-L5 棘突和椎板, 使用微型电动磨钻沿棘突和两侧小关节突内缘磨削椎板,然后仔细撬拨分离,分别咬除L3、、L5的椎板,暴露椎管。清理干净硬膜外脂肪组织,形成3个间隔开的10mm×5mm缺损, 按随机原则一处缺损无任何覆盖,作为自身空白对照;另两处缺损分别置入不同材料,术后分笼饲养,自由活动。

1.3疗效分析

对三组实验动物在手术后3、6、12周各处死8只,并对瘢痕产生,硬膜粘连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三组动物取标本后进行TGF-β1、CTGF和a-SMA的检测,相关检测按照其说明书进行。取同一放大率下手术区域图像(×400倍), 直接输入计算机,利用图像分析,对成纤维细胞进行计数,半定量分析。为了减少误差,每个标本计数3个不同视野。并参考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级标准进行评估。

1.4结果判断

TGF-β1着色强度分级:其阳性表达为棕黄色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浆。每例标本选取10个高倍镜视野计数,采用双人双盲法,综合考虑切片中阳性细胞所占同类观察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和阳性细胞的着色强度等两项指标的差异。将观察材料分成4组:染色细胞数少于细胞总数的10%为(-);细胞胞浆着色为浅黄色,染色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 10%-30% 为(+);细胞胞浆着色为棕黄色,染色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30%-60% 为(++);细胞胞浆着色为深棕色,染色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60% 以上为(+++)。采用920图像分析软件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切片结果进行分析。TGF-β1和CTGF定量分析法:用切片阳性面积所占测量面积的百分比表示,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视野取平均值;B1定量分析法:切片视野选择同上,每个视野计数200个细胞中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计算百分率,取平均数,以公式表示:阳性细胞数(%)=(阳性表达细胞数/所测细胞总数) ×100%

1.5统计学分析

SPSS12统计软件作统计处理,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行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及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对三组新西兰兔的TGF-β1、CTGF和a-SMA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提示,pHEMA膜组,pHEMA+DEXA组的表达情况明显低于空白组,而pHEMA+DEXA组表达情况低于pHEMA膜组

3讨论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水凝胶是其中被广泛研究应用的一种,它的含水量在 20%~70%,对电解质、气体和葡萄糖有一定的渗透性,聚合物水凝胶网络中充斥大量的水分,在结构上与机体组织相似。它湿态下具有极佳的弹性和柔软性,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理环境下不降解。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控释载体、人工角膜、神经和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烧伤创面敷料的合成制造[1]。在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领域所涉及到的各种材料中,有学者[2-3]认为联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Dacron),硅胶膜,聚乳酸膜,骨蜡,各种可降解的膜性材料都不能减少硬膜的粘连,也许在最早的研究中被认为效果很好一些材料,但在此后的研究中未发现有明显效果。特别是一些含有微孔的材料如明胶海绵、聚乳酸膜/海绵在最早的研究中被认为效果较好,但其孔状结构被认为是提供一个成纤维细胞长入的空间支架, 从而促进了瘢痕的生成引起粘连。另外有些材料如硅胶,聚四氟乙烯,ADCON-L等还会引起异物排斥反应,可引起神经纤维轻度水肿和脱髓鞘改变,神经外周呈重度炎症,纤维和血管增生反应,并有巨细胞吞噬现象;有些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瘢痕的侵入,但是降解太快,难以持续发挥有效作用,如纤维蛋白胶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pHEMA+DEXA膜对新西兰兔进行处理,结果提示,其TGF-β1、CTGF和a-SMA表达情况明显低于空白组以及pHEMA膜组。故我们认为采用pHEMA+DEXA膜具有降低瘢痕的出现,是对脊柱外科、神经外科医生而言,开发一种理想的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材料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尧传.腰椎术后硬膜外粘连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293-1296

[2] Dracopoulos, A., D. G. Dixon, et al.In vitro assessment of medical device toxicity: interactions of benzalkonium chloride with silicone-containing and p-hema-containing hydrogel contact lens materials[J]. Eye Contact Lens 2007.33(1): 26-37.

氯乙酸中二氯乙酸含量的测定 第12篇

关键词:气相色谱,氯乙酸,二氯乙酸

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合成树脂及其他有机合成材料的中间体等领域。工业氯乙酸是由乙酸经氯化制得,含有乙酸、二氯乙酸、游离氯等主要杂质[1]。在日化领域,氯乙酸是生产表面活性剂甜菜碱的重要原料[2],其中二氯乙酸作为氯乙酸的一种副产物,由于空间位阻大二氯乙酸较难与脂肪叔胺发生取代反应,从而成为残留存在于表面活性剂中[3]。众所周知,氯乙酸及其盐类对皮肤有刺激性[3],因此,氯乙酸的纯度和二氯乙酸杂质的含量直接决定成品的质量。

目前,氯乙酸中二氯乙酸常规的检测采用碱化后用高猛酸钾滴定的方法,此方法检测误差较大,尤其对于二氯乙酸含量较低时已不能准确测量。邓长元等人也曾研究气相色谱检测氯乙酸[4],但主要针对一氯乙酸含量的检测,且当时仪器条件受限,对于现有的高精确性和低含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吴永康等人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二氯乙酸含量[5 - 6],但检测设备昂贵,普及率较低,使用范围受限。

本试验通过将氯乙酸样品中的氯乙酸、二氯乙酸在硫酸催化下与乙醇反应转化为氯乙酸乙酯、二氯乙酸乙酯,然后用气相色谱检测,采用丙酸乙酯做内标物,用内标法定量分析。其优点在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灵敏度高,可以达到更低的检出限。

1实验部分

1. 1主要仪器和试剂

捷岛GC1620气相色谱,FID检测器,Chem Lab色谱工作站,杭州捷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色谱柱: SE - 54石英毛细管柱,30 m × 0. 33 mm × 0. 33 μm,兰州中科凯迪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

二氯乙酸标准品,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质量分数w( C2H2Cl2O2) ≥99. 0% ; 硫酸( AR)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乙醇,AR,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氯甲烷( AR)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丙酸乙酯( 分析标准品) ,≥99. 7% ( GC) , 阿拉丁; 二氯乙酸乙酯,≥99. 0% ( GC) ,SIGMA - ALDRICH; 氯乙酸,阿克苏诺贝尔。

1. 2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二氯乙酸乙酯0. 25 g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1. 3内标溶液

准确称取0. 25 g ( 精确至0. 0001 g) 丙酸乙酯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稀释刻度,摇匀。

1. 4供试品的制备

准确称取1. 5 g( 精确至0. 0001 g) 氯乙酸样品于25 m L具塞试管中,加入3 m L乙醇,1 m L硫酸,放入沸水中酯化反应35 min,拿出冷却至室温,移入2 m L内标溶液,然后加6 m L去离子水,塞上塞子剧烈振荡30 s( 注意泄压) ,转移到125 m L梨形分液漏斗中,充分静置分层后将下层油相放入第二个125 m L分液漏斗中,再加入6 m L去离子水,塞上塞子剧烈振荡30 s( 注意泄压) ,充分静置分层,取下层油相进行GC分析。

1. 5标准溶液

2. 5 mg / m L二氯乙酸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二氯乙酸0. 2500 g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 二氯乙酸标准工作溶液: 依次移取25 mg/m L的标准溶液0. 20 m L、0. 40 m L、1. 0 m L、 2. 0 m L、3. 0 m L、4. 0 m L、5. 0 m L于7个具塞试管中,配制成溶液内含有0. 5 mg、1 mg、2. 5 mg,5 mg、7. 5 mg、10 mg、 12. 5 mg二氯乙酸标准溶液,然后在试管内加入3 m L乙醇, 1 m L硫酸,放入沸水中酯化反应35 min,拿出冷却至室温,移入2 m L内标溶液,然后加6 m L去离子水,塞上塞子剧烈振荡30 s( 注意泄压) ,转移到125 m L梨形分液漏斗中,充分静置分层后将下层油相放入第二个125 m L分液漏斗中,再加入6 m L去离子水,塞上塞子剧烈振荡30 s( 注意泄压) ,充分静置分层,取下层油相进行GC分析。

1. 6色谱分析条件

柱温采用程序升温: 起始温度60 ℃ ,保持3 min,以20 ℃ / min升至130 ℃ ,保持3 min; 进样口温度200 ℃ ; 检测器温度( FID) 250 ℃ ,燃气流量; 载气N2,柱流量1. 5 m L/min, 总流量48 m L/min; 氢气流量40 m L/min; 空气流量400 m L/min; 尾吹气流量( N2) 30 m L/min; 采用分流进样方式,分流比为30∶1; 进样量1 μL。

2结果与讨论

2. 1色谱峰的确认

将对照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得出图1色谱图,从图中可以得出二氯乙酸乙酯的保留时间为6. 42 min。

将内标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得出图2色谱图,可以确认丙酸乙酯的保留时间为3. 90 min。

然后在同样的条件下,取供试品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发现其中两小峰的保留时间与对照品、内标溶液的一致,可判定此峰为二氯乙酸乙酯、丙酸乙酯的色谱峰。如图3所示。

通过对照品及内标溶液定性确认目标峰二氯乙酸乙酯及内标物丙酸乙酯的出峰位置,为后续的定量分析做准备。

2. 2方法线性相关性

取系列标准工作液进行气相色谱测定,将其所得的二氯乙酸乙酯峰面积/丙酸乙酯峰面积( Ai/ As) 与所对应的标液溶液二氯乙酸质量/丙酸乙酯质量( Wi/ Ws) 进直线回归分析,拟合曲线见图4。

结果表明,在0. 5 ~ 12. 5 mg范围内二氯乙酸乙酯峰面积/ 丙酸乙酯峰面积与二氯乙酸质量/丙酸乙酯质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 = 0. 5904x - 0. 0042,相关系数R2= 0. 9994。

2. 3重现性试验

按照1. 4的实验方法和1. 6色谱条件对不同氯乙酸样品( 样品1、样品2、样品3) 进行平行测试,结果如表1。

从表1得出,在三种不同浓度下的二氯乙酸含量样品中, 平行测试6次,用此方法测氯乙酸中的残留二氯乙酸含量, 最大RSD为2. 63% ,可见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及精密度。

2. 4加标回收率

为验证该方法应用于氯乙酸中二氯乙酸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在二氯乙酸样品中准确加入质量浓度为3. 5 mg和1. 0 mg的二氯乙酸,按照1. 4中的实验方法进行样品处理,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结果及计算出的回收率见表2,并由表2得出,二氯乙酸的加标回收率在97. 0% ~ 103. 0% 之间,可以满足检测要求,能准确定量二氯乙含量。

2. 5检出限及定量限

实验测定氯乙酸中二氯乙酸在信噪比( S/N) 为3时所对应的二氯乙酸质量浓度的检出限为10 mg/kg; 在信噪比为10时二氯乙酸的定量限为30 mg/kg。

3结论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