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跆拳道特点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9
1

跆拳道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跆拳道 礼节 素质教育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古老而又新颖的经济体育运动,是一项内外双修的体项目 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这就是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跆拳道的礼仪有内外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是以行礼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种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出人的自身修养 随着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飞速发展,跆拳道运动与会时代的发展也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跆拳道礼仪与我国传统武术道德相似,练习者可以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和智慧形成一种道德思想观念跆拳道礼仪不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具备了内外兼修的作用将跆拳道运动的礼仪教育与我国的传统到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新一代的大学生,在礼仪方面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跆拳道的起源与“礼节”的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期演变过程中,跆拳道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现代运动项目,且具有竞技性和极高的大众普及性两大特点。跆拳道之所以能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接受和欢迎,是因为其“道义”提倡“尊师重道、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尊重对手、恪守信义”,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身体锻炼相统一;其最终目标是让练习者拥有“礼貌待人、忍耐克己、谦虚宽容”的高尚品质。

跆拳道的礼仪是练习者在练习中培养和锻炼内心精神,提倡“以礼始,以礼终”的锻炼原则。其具体表示为尊重师长、友好对人、礼貌待人、谦虚做人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表达方式。跆拳道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能够促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2、跆拳道礼仪常规

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跆拳道运动极其重视礼仪,它是以敬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它要求练习者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跆拳道中的敬礼,是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跆拳道运动像台风一样猛烈的吹向我国的同时,跆拳道礼仪也随之深深吹进了我国众多跆拳道练习者的心中,犹如武德一样促进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

3、跆拳道“礼节”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作用

首先,跆拳道的特点之一就是练习动作和竞技比赛时都伴有大声的喊叫,发出“啊”“呀”“啊且”的声音,这种声音能够帮助练习者振奋精神,在实战比赛中给对手以心理上的威慑力,同时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兴奋点,争取最大可能获得胜利。因此,大学生经常参加跆拳道練习能够提高自信心。其次,跆拳道有着极高攻击性,在实战比赛中遇到失利和困难时,以一种坚忍永不放弃的心态来迎战对手。可见经常练习跆拳道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忍耐力,这些因素都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着深远的教育价值。

4、跆拳道“礼节”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现代跆拳道运动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高校作为代表一个国家最先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教育机构,开展的体育运动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要随着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行协调发展,以上两点缺一不可。现阶段跆拳道在高校中的开展是时代的需要,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跆拳道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它以独特浓郁的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追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跆拳道已成为高校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有着强烈的渗透能力,受到广大学生们的欢迎和追崇。

高校跆拳道运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社会教育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且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跆拳道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育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自身陋习,形成终身体育教育。

5、跆拳道对大学学生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人们常把大学比作是个小社会,而一个小社会包括个人、集体等等。因此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关系。大学生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而跆拳道继承和发扬了讲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礼仪的教育,这种礼仪的教育可使学生能把学习跆拳道的目的并非逞强斗狠,而是懂得做人的道理。跆拳道不仅要求练习者学习跆拳道的技术,而注重对跆拳道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和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还有人的礼仪、忍耐、谦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古语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将你顶在头上“说的就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与跆拳道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要求不谋而合的,跆拳道的理论认为:一个跆拳道练习者,他的言行举止体现着他本人的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性,而跆拳道教育的实质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

跆拳道的精髓,并非竞技技术的强大,而是礼仪、修养的高尚境界,这与我国传统武术倡导的“尚礼崇德”相近。跆拳道要求练习者必须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包括正确的礼仪行为、谦虚得体的言语、忍让友好的态度、虚心好学的作风等等。在训练比赛中“以礼始,以礼终”,练习跆拳道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练习者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许多练习者都表示,练习跆拳道以后,自己的待人接物、人际交往方式都有了很大改善。讲礼貌 重礼仪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 这些同时也是拳道练习者在学习跆拳道礼仪时注重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它随时随刻都督促着我们,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到知礼守礼。

若作为跆拳道练习者要求全面认识跆拳道内外兼修的宗旨,它既是技术,也将处事态度人生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跆拳道礼仪教育,在促进国民健身的同时,更应注意技术学习和礼仪规范的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跆拳道的礼仪教育与公民社会的建设紧密相关,把礼仪的修养赋予在社会道德规范之中,使礼仪教育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的特征和新的生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发挥应有作用 而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融入社会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斌.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内容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

[2]郭鹏举.浅谈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发展[J].新西部(下半月),2009(2).

[3]郭思危,周球.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可行性的探究[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跆拳道特点范文第2篇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体会到的是它对韧带的要求是以前没意识到的。第一堂课的时候踢腿踢不高,有了样子却没速度和力量。一堂课下来只留下连续好几天的腿部肌肉酸痛。但是在这期间我并没有间断压腿踢腿。也许正是因为肌肉的酸痛让我感到兴奋,好久没有过这种感觉了,以前的腿部是那么松软,而现在正是因为疼痛让我感受到每走一步都有力量的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也油然而生,它激励我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

再者是对跆拳道中的前踢和横踢的学习,它们是跆拳道中的基本动作,显然这是一种机械的动作,抬脚及弹腿等,但也可以理解它和中国武术一样每个动作都有着它的道理。我注意到要做好身体的协调平衡与力量的分配,我就是有几次一位踢起的脚带动立脚的滑动而摔倒在地。同时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动作在有经验的眼里地的确如老师所讲的不堪一击。然而我要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我就得站稳脚跟,才能更好地去摸索腿部肌肉的协调和如何去爆发出速度和力量。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跆拳道事一项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综合发展的格斗项目,,而且跆拳道的力量素质与其他素质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去其他素质的发展。力量素质可以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在跆拳道训练中,

三种素质在训练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快速力量是主要的练习内容,进行力量训练,能使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机能得到改善,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增强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有克服外部阻力和浪费自身重量的练习。跆拳道运动中的大部分动作均要求快速反应、爆发式完成,还要求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更多的是采用动力性练习方式。

跆拳道的学习还要学习它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腿法为主,拳脚并用;二是以刚制刚,直来直往;三是功力检验,方法独特;四是强调气势,发扬声威;五是礼始和以礼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其作用有

一、改善和增强体质,

二、提高防身和自卫能力,

三、磨砺意志,培养品质的修养。

通过对上述的学习,是对以前的一个补充。在跟随老师学习的十个星期中我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动作及基本的练习方法,但是我不能因为课程的停止而停止对一项运动的学习。上述的内容虽然只是学习到的一个部分,而且并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在以后的练习当中可以有自己一步一步深入的理解。它同时是给了我一个训练的纲领,让我有训练的目的和方法的指示。

对于国外引进的一种击技运动,我们往往会拿它与自己国家的武术相比较。就我个人的一点小体会来看,它是与我们国家的武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在有差别的同时,也有作为东方文化的共同之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跆拳道是在朝鲜的生存需要中萌

芽产生的。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的本能的自卫活动逐渐演化为有意识的击技活动,形成最早的跆拳道。接着是在封建时期的国家体育运动和武术的发展,同时作为国家的军队的一种实战击技训练手段而发展。现代的跆拳道经过一定的包装,使之有更加具有观赏性的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成为了如奥运会等国际化的的比赛项目,在我国也有传播。我国的武术也是在长期的击技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但我国有更加博大的民族文化和哲学思想,给武术添加了更加深刻的内在文化。同时跆拳道讲求的礼仪与我国的礼是相通的,在国际化的比赛中充分展示了东方国度的礼仪文化。

跆拳道特点范文第3篇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林安和麦子两个中学生,因为经常被校外的坏孩子欺负,所以他们很想学会一门功夫来保护自己。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接触了跆拳道,立刻就被那简单有力的招数动作所吸引,于是他们决定学习跆拳道。最终,他们能将跆拳道学好吗?他们在学习跆拳道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怀着各种疑问的我,就认真的读起了这本书。 书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仿佛已经融入到故事中。我就是书中一员,我就是林安和麦子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学跆拳道,参加各种武术比赛,为保护小同学与坏孩子做斗争,为社会伸张正义当林安遇到挫折想放弃,而最终重新走进跆拳道馆的时候,崔教练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因为跆拳道最重要的含义就是对意志的考验,它讲究的是百折不饶的精神。任何一个跆拳道选手,都是通过刻苦的磨练,才逐渐成为高手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也不放弃,这才是跆拳道的精神。跆拳道人天天都会进步崔教练的话说的多好,他同时好像也是在告诫我们。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有时我们会选择逃避,但是逃避往往会使我们处于更大的不足之中。如果我们像崔教练说的那样,用跆拳道百折不饶的精神迎接他们,就会发现一切挫折、困难,都不过是小小的绊脚石而已。只要我们不怕艰辛、挫折,勇往直前,必定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丽。

当他们再次遇到劫匪时,那帮劫匪,甚至劫匪的老大,都怕他们三分,因为他们已经荣获了黑带。

在获得黑带不久后,林安的跆拳道馆里举行了一场比赛,馆长师弟的学生特地从海外来到这里切磋武艺。因为他们听说这是一支很有名的队伍。

林安是和一个小个子切磋的。别看他长的小,技术却非同小可。他冷酷的眼神,仿佛不管对手是谁,都要狠狠的下手,没有半点同情。因为林安的技术不如这位师弟好,所以一开始林安就被压制住了,但是,林安突然明白了,这只是一场比赛,赢与输都无所谓,所以,林安开始放松的打。结果,放松了以后比绷紧神经的效果要好得多。反而,那位师弟却被激怒了,开始猛烈的打击。而林安却一点也不紧张,按照平时学的迎接,出招。不一会儿,那位就被打败了。结果一打听,林安的对手是他那座城市的五届冠军,也是道馆的王牌!林安怎么也没有想到!

林安冷静这点做的很好,但我不行。我打羽毛球的时候也动过气。

那一次,我和爸爸切磋球技,因为我学打球的方法比爸爸多,所以我暂胜一筹。但是爸爸的动作,技巧都比我高。就这样,一场激烈的球赛展开了。

不一会儿,我累的满头大汗,所以动作变形,爸爸趁机抓住我的弱点,光拉我的后场,我一个个球都回不到位,所以很生气。爸爸似乎知道了,便有时候故意送到我手里几个球,然后我也抓住机会,一下子扣杀。但是,我的脑子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对手杀死,所以没管动作如何,狠狠的杀了下去。所以每一次都没成功。爸爸明白了,我的确动了气,所以把我叫过去,告诉我这样不对

这两次比赛虽然只有一次是我亲身体验,但是以自己为旁观者的那一次比赛也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动气,要冷静下来,正确面对。这样才能发挥出真正好的效果。

跆拳道特点范文第4篇

施姓来源有三:

一 、 以国为氏。夏代诸侯国有「施氏」之国,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其後有「施」氏。

二 、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

三 、 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支孙以王父 ( 祖父 ) 之字为氏。

家族名人

施之常 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

西施 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後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亦称为西子、先施。

施耐庵(1296~1371)

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施琅 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後,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朱然(公元182-249年),字义封,丹扬故鄣人。本名施然。乃孙权手下猛将,史书中记载的朱然,终其一生,战功赫赫,官职越来越高。

地望分布

浙江湖州

施姓起源参考之二

施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九大姓,但是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始于夏代。夏代有一个诸侯国名施国,位于今天湖北恩施一带,国亡后,施国公族后代,世代以施为姓。发展与演变。

有一支施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施”姓,据说是制造旗帜的工匠。

另一支施姓来源于春秋时,鲁惠公的儿子子尾,字施父,后代即以先辈的字中的“施”为姓。这一支施姓是鲁国王族后裔,起源于鲁国王族之姓姬姓。施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南迁移,其中一支迁到浙江一带,并且在吴兴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施姓郡望吴兴。

施世伦 施琅之子清朝一大清官 施公案就是在说他的

施姓来源

施姓来源有三:

一 、 以国为氏。夏代诸侯国有「施氏」之国,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其後有「施」氏。

二 、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

三 、 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支孙以王父 ( 祖父 ) 之字为氏。

家族名人

施之常 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

西施 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後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亦称为西子、先施。

施耐庵(1296~1371)

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施琅 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後,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朱然(公元182-249年),字义封,丹扬故鄣人。本名施然。乃孙权手下猛将,史书中记载的朱然,终其一生,战功赫赫,官职越来越高。

地望分布

浙江湖州

施姓起源参考之二

施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九大姓,但是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始于夏代。夏代有一个诸侯国名施国,位于今天湖北恩施一带,国亡后,施国公族后代,世代以施为姓。发展与演变。

有一支施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施”姓,据说是制造旗帜的工匠。

另一支施姓来源于春秋时,鲁惠公的儿子子尾,字施父,后代即以先辈的字中的“施”为姓。这一支施姓是鲁国王族后裔,起源于鲁国王族之姓姬姓。施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南迁移,其中一支迁到浙江一带,并且在吴兴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施姓郡望吴兴。

施世伦 施琅之子清朝一大清官 施公案就是在说他的

施姓来源

施姓来源有三:

一 、 以国为氏。夏代诸侯国有「施氏」之国,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其後有「施」氏。

二 、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

三 、 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支孙以王父 ( 祖父 ) 之字为氏。

家族名人

施之常 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

西施 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後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亦称为西子、先施。

施耐庵(1296~1371)

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施琅 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後,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朱然(公元182-249年),字义封,丹扬故鄣人。本名施然。乃孙权手下猛将,史书中记载的朱然,终其一生,战功赫赫,官职越来越高。

地望分布

浙江湖州

施姓起源参考之二

施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九大姓,但是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始于夏代。夏代有一个诸侯国名施国,位于今天湖北恩施一带,国亡后,施国公族后代,世代以施为姓。发展与演变。

有一支施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施”姓,据说是制造旗帜的工匠。

另一支施姓来源于春秋时,鲁惠公的儿子子尾,字施父,后代即以先辈的字中的“施”为姓。这一支施姓是鲁国王族后裔,起源于鲁国王族之姓姬姓。施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南迁移,其中一支迁到浙江一带,并且在吴兴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施姓郡望吴兴。

跆拳道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跆拳道 礼节 素质教育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古老而又新颖的经济体育运动,是一项内外双修的体项目 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这就是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跆拳道的礼仪有内外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是以行礼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种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出人的自身修养 随着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飞速发展,跆拳道运动与会时代的发展也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跆拳道礼仪与我国传统武术道德相似,练习者可以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和智慧形成一种道德思想观念跆拳道礼仪不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具备了内外兼修的作用将跆拳道运动的礼仪教育与我国的传统到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新一代的大学生,在礼仪方面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跆拳道的起源与“礼节”的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期演变过程中,跆拳道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现代运动项目,且具有竞技性和极高的大众普及性两大特点。跆拳道之所以能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接受和欢迎,是因为其“道义”提倡“尊师重道、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尊重对手、恪守信义”,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身体锻炼相统一;其最终目标是让练习者拥有“礼貌待人、忍耐克己、谦虚宽容”的高尚品质。

跆拳道的礼仪是练习者在练习中培养和锻炼内心精神,提倡“以礼始,以礼终”的锻炼原则。其具体表示为尊重师长、友好对人、礼貌待人、谦虚做人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表达方式。跆拳道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能够促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2、跆拳道礼仪常规

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跆拳道运动极其重视礼仪,它是以敬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它要求练习者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跆拳道中的敬礼,是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跆拳道运动像台风一样猛烈的吹向我国的同时,跆拳道礼仪也随之深深吹进了我国众多跆拳道练习者的心中,犹如武德一样促进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

3、跆拳道“礼节”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作用

首先,跆拳道的特点之一就是练习动作和竞技比赛时都伴有大声的喊叫,发出“啊”“呀”“啊且”的声音,这种声音能够帮助练习者振奋精神,在实战比赛中给对手以心理上的威慑力,同时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兴奋点,争取最大可能获得胜利。因此,大学生经常参加跆拳道練习能够提高自信心。其次,跆拳道有着极高攻击性,在实战比赛中遇到失利和困难时,以一种坚忍永不放弃的心态来迎战对手。可见经常练习跆拳道能够提高观察能力和忍耐力,这些因素都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着深远的教育价值。

4、跆拳道“礼节”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现代跆拳道运动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高校作为代表一个国家最先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教育机构,开展的体育运动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要随着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行协调发展,以上两点缺一不可。现阶段跆拳道在高校中的开展是时代的需要,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跆拳道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它以独特浓郁的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追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跆拳道已成为高校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有着强烈的渗透能力,受到广大学生们的欢迎和追崇。

高校跆拳道运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社会教育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

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且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跆拳道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育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自身陋习,形成终身体育教育。

5、跆拳道对大学学生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人们常把大学比作是个小社会,而一个小社会包括个人、集体等等。因此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关系。大学生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而跆拳道继承和发扬了讲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礼仪的教育,这种礼仪的教育可使学生能把学习跆拳道的目的并非逞强斗狠,而是懂得做人的道理。跆拳道不仅要求练习者学习跆拳道的技术,而注重对跆拳道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和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还有人的礼仪、忍耐、谦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古语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将你顶在头上“说的就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与跆拳道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要求不谋而合的,跆拳道的理论认为:一个跆拳道练习者,他的言行举止体现着他本人的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性,而跆拳道教育的实质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

跆拳道的精髓,并非竞技技术的强大,而是礼仪、修养的高尚境界,这与我国传统武术倡导的“尚礼崇德”相近。跆拳道要求练习者必须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包括正确的礼仪行为、谦虚得体的言语、忍让友好的态度、虚心好学的作风等等。在训练比赛中“以礼始,以礼终”,练习跆拳道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练习者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许多练习者都表示,练习跆拳道以后,自己的待人接物、人际交往方式都有了很大改善。讲礼貌 重礼仪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 这些同时也是拳道练习者在学习跆拳道礼仪时注重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它随时随刻都督促着我们,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到知礼守礼。

若作为跆拳道练习者要求全面认识跆拳道内外兼修的宗旨,它既是技术,也将处事态度人生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跆拳道礼仪教育,在促进国民健身的同时,更应注意技术学习和礼仪规范的并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跆拳道的礼仪教育与公民社会的建设紧密相关,把礼仪的修养赋予在社会道德规范之中,使礼仪教育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的特征和新的生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发挥应有作用 而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融入社会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斌.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内容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

[2]郭鹏举.浅谈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发展[J].新西部(下半月),2009(2).

[3]郭思危,周球.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可行性的探究[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跆拳道特点范文第6篇

1、救护小组工作职责

场所危害健康应急处理小组:

现场应急处理管理员:1人

现场应急处理救护员:2人

2、应急处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当培训场所发生危害身体突发事故后,管理人员应立即到达现场进行处理,相关应急救护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安排,协助管理人员及时疏散学员从安全通道离开。做好紧急避险措施,控制现场局势及时拨打紧急电话救护。

3、事故处理

相关文章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

管道加固方案方案范文第1篇吊顶、内隔墙、地砖、门窗、外墙砖、墙板、预制顶板、水电管线和设备、室外附属建筑。二、拆除顺序先清理完办公...

1
2025-09-22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

古代诗歌五首赏析范文第1篇sǒngzhì()()jié()石澹澹()()萧瑟()()没马蹄()白沙堤()二、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

1
2025-09-22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范文第1篇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友如作...

1
2025-09-22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

供电所表态发言稿范文第1篇二、认真履职,不断创造一流业绩 走上了领导岗位,真切地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同时也担负起了反腐倡廉建...

1
2025-09-22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

感动于心感恩于行范文第1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面对过往的青春岁月,绚丽的梦在心中沉淀。七彩...

1
2025-09-22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

古典园林景观手法范文第1篇不过, 从这时开始的写意画, 其定义又不仅是局限在笔墨技法与传统画法的区别上。这是因为苏轼、文同、米芾等人...

1
2025-09-22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

古代的战争与征服范文第1篇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4.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

1
2025-09-2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范文第1篇一、占优补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国土资源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