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体会(精选10篇)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乳腺外科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的110例7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癌, 年龄范围70~91岁, 中位年龄78岁。TMN分期I期12例, II期53例, III期36例, IV期9例。110例患者中有65例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和帕金森症等慢性疾病。
1.2 治疗与随访
我院收治的I~III期的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均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为改良根治术 (Auchincloss法) 、单纯乳腺切除术, 术后行CMF方案化疗 (CTX600mg, MXT30mg, 5-FU500mg) 第1、8天用药为1个疗程, 共行6个疗程的化疗。化疗完成后ER/PR阳性的患者口服三苯氧胺片 (20mg, qd) , 口服5年。本组患者行乳癌改良根治术81例, 单纯乳腺切除术20例, 有9例VI期患者未行手术。术后有78例患者完成6个疗程CMF方案化疗, 23例患者未行化疗。化疗完成后ER/PR阳性患者86例行内分泌治疗 (口服三苯氧胺片) , ER/PR阴性患者15例未行内分泌治疗。
全部患者均从确诊时开始计算生存时间, 随访截止时间为2008年2月。随访率100%, 随访时间10~122个月。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或穿刺细胞学证实。研究内容包括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是否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及总生存时间。
1.4 统计方法
将全部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 Log rank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与病理特点
110例患者中, 首发症状以发现乳房肿块为主的86例 (78.18%) , 乳头溢液为主的13例 (11.82%) , 腋下肿块为主的11例 (10%) 。浸润性导管癌92例, 浸润性小叶癌3例, 黏液癌6例, 腺样囊性3例, 乳头状腺癌3例。ER/PR (+) 86例 (85.15%) 。
2.2 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存活至今, 54例患者死亡, 其中9例患者死于原发病, 38例患者死于乳腺癌转移, 7例患者死于非肿瘤疾病。3例患者出现健侧乳腺癌, 1例死亡, 2例健在。5年总生存率75.27%, 10年总生存率60.22%。
2.3 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2.3.1 肿瘤的分期
12例I期患者5年、10年生存率为100%, 9例Ⅳ期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1年内死于原发病, Ⅱ期患者 (53例) 的5年、10年生存率高于Ⅲ期患者 (36例) (P=0.0029) (表1) 。
2.3.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中未手术9例, 均为Ⅳ期无手术指征的患者, 其5年生存率0, 行改良根治术81例, 单纯乳腺切除术20例, 前者的5年、10年生存率高于后者 (P=0.0000) ;行CMF方案化疗78例, 未行化疗20例, 进行化疗患者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进行化疗的患者 (P=0.0000) ;口服三苯氧胺片5年, 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86例, 未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15例, 前者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后者 (P=0.0003) (表1) 。
2.3.3 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
乳腺癌是一种与女性激素有关的全身性疾病, 大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本组进行改良根治术+CMF化疗+三苯氧胺综合治疗方法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高于单纯乳房切除术+三苯氧胺综合治疗方法患者 (P=0.0000) (表2) 。
3 讨论
作为恶性肿瘤,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最好方法。近年来, 随着乳腺普查的推广, 年轻人群的乳腺癌可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病死率有所下降, 而老年乳腺癌的病死率保持不变[2], 其原因是许多老年人缺乏定期普查和自查的意识, 往往就诊时病期偏晚[3]。上海已步入老龄化的城市, 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较快, 但因老年乳腺癌有着其独特的生物学特点, 老年患者[4]对较大手术、麻醉、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较差, 治疗风险大, 并发症多。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临床治疗规范[5]。
本组将我院10年期间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治疗做回顾性的分析, 获得一些治疗上的体会。
3.1 老年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
如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应以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手术方法, 其生存率较行单纯乳腺切除患者高。本组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相比, 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 (P=0.0000) , 改良根治术和单纯乳腺切除相比, 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 (P=0.0000) 。与Odendaal[6]等研究认为, 对于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 肿块切除或单纯乳腺切除加他莫昔芬是足够的, 不需淋巴结清扫术。笔者认为, 70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尽管常伴有慢性疾病, 但多数患者仍能耐受改良根治术。李亚芬教授[4]也认为在腋下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肿瘤较大、临床检查淋巴结有转移及ER/PR阴性, 不能接受全身治疗的高龄患者仍属必要。未行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 有3例有患者在术后1年内即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 直接影响其长期生存。
3.2 化疗在老年乳腺癌的作用及安全性历来争议较大, 目前尚无大规模随机分组临床实验证明化疗在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中的作用[5]。
本组研究认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仍能耐受中小剂量的化疗, CMF方案是一个老年患者可耐受的方案。本组化疗和未化疗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0.0000) , 中小剂量的化疗可以提到提高长期生存时间。
3.3 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中应根据患者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情况及患者其他慢性疾病的情况, 按照个体化的原则来决定具体治疗方法。
笔者认为激素受体阳性的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中小剂量的化疗+内分泌治疗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实行此种综合治疗方法, 患者的长期生存时间比行单纯乳房切除术+三苯氧胺治疗方法的患者长 (P=0.0000) 。
3.4 许多资料证实老年乳腺癌的激素受体的阳性率较高, 三苯氧胺的内分泌治疗对于ER/PR (+) 老年患者是主要治疗手段。
本组患者ER/PR (+) , 占行手术治疗患者的85.15% (86/101) , 均口服三苯氧胺治疗5年。笔者认为对伴随疾病较严重, 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根据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对治疗的耐受力, 通过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对老年乳腺癌仍有较好的疗效。应加强对老年妇女的定期普查,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这是提高老年乳腺癌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梅, 孙冠宇, 王启堂.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1, 6 (2) :126-128.
[2]Wyld L, Garg DK, Kumar ID, et al.Stage and treatment variation with guidelines[J].BR J Cancer, 2004, 90:1486-1491.
[3]BOBO JK, Lawson HW, Lee NC.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to detect a cancer during 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 (United States) [J].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3, 14:461-468.
[4]李亚芬.老年人乳腺癌的处理原则[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1 (2) :100-101.
[5]DeMichele A, Putt M, Zhang Y, et al.Old age predicts a decline in adjuvant chemotherapy recommendations for chemotherapyeligible patients[J].Cancer, 2003, 97:2150-2159.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第2篇
【关键词】泽菲;单药姑息治疗;胰腺癌;晚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03-02
近些年来,胰腺癌临床病人呈现逐年增加现象,使胰腺癌跃升为国内癌症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病之一[1]。然而,此癌症的恶化进程较快、医疗预后困难,给肿瘤病学研讨工作带来很大难题[2]。为探索出疗效佳、预后好的姑息疗法,本文抽选2014年5月-2016年2月间因患有晚期胰腺癌入本院施行姑息治疗的老年病人43例,对其予以单药泽菲实施化疗,经探究胰腺癌病情归转状况,进一步评估泽菲单药姑息疗法的医疗成效,现将本调研内容作以下陈述: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2月间因患有晚期胰腺癌入本院施行姑息治疗的老年病人43例,入选老年病例都经细胞学(病理学)方面试验证实患有晚期胰腺癌,且其TNM分期都超出Ⅲ期,在Ⅲ期-Ⅳ期之间,将其纳入研究组,含有22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间于59-87岁,平均是(73±7.54)岁;行治疗之前,上述病例卡氏评估分值超出50分,全血常规、肾脏功能、肝脏功能都在正常范围以内。抽选同期未接受姑息化疗的20例胰腺癌晚期老年病人为比照组,有12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间于57-86岁,平均是(72±7.08)岁,行治疗之前卡氏评估分值超出50分。对两组病人一般性资料展开比较,未见突出差异(P>0.05),可进行同期对照研讨。
1.2方法
研究组以国产泽菲向病人展开单药化疗,取1000mg/m2(年龄大于65岁的取800mg/m2)泽菲于病人静脉处穿刺注入,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间,1周期20-28天,持续化疗2周期或以上;施行化疗之前,向病人予以常用型止吐药;待白细胞显著减少时,实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的治疗,期间注重机体营养补给。
比照组则以免疫性制剂及中药等向病人施行治疗,期间注重机体营养补给,不予以抗肿瘤毒性细胞的有关药物。
1.3疗效鉴别
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内容,将此次调研活动中的具体疗效分成彻底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四个等级。总有效率=(彻底缓解病例+部分缓解病例)/组内例数×100.00%。并以WHO毒性反应的分级评价内容为根据,用药毒性在0-Ⅳ级间,间隔2周期开展1次疗效与毒性状况评估。
1.4统计学数据研究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总疗效情况评价比对
研究组43例中,有1例彻底缓解、11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4例进展,总有效12例,占27.91%;比照组20例中,没有彻底缓解、部分缓解病例,有5例稳定、15例进展,总有效0例,占0.00%。两组总有效评价数据比对,研究组显然超出比照组,差异较大(P<0.05)。
2.2研究组病人治疗后毒性作用评价比对
研究组43例经治疗后的毒性反应评价情况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得知,出现毒性反应的病例以Ⅰ级、Ⅱ级居多,Ⅲ级、Ⅳ级毒性病例相对较少。
3.讨论
泽菲属20世纪研制问世的抗胰腺癌化疗性药物,其具备很强代谢性,在抗癌细胞方面体现出优越疗效[3]。施药条件下,泽菲能阻碍癌细胞DNA由G1期转成S期,其在机体内逐步转化成双氟脱氧二磷(三磷)酸胞苷,进而溶解到癌细胞DNA内部,使DNA反应链断开,再减小核苷酸还原酶运动活跃性,以降低肿瘤毒细胞生成率[4]。据有关试验材料指证,泽菲和传统抗癌药的运用情况比对,其延长病人生存期限、提升CBR等多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5]。鉴于此,泽菲用于胰腺癌晚期姑息化疗当中,具备很高的推荐运用价值。
此研讨活动所得结论为:研究组43例中,有1例彻底缓解、11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4例进展,总有效12例,占27.91%;比照组20例中,没有彻底缓解、部分缓解病例,有5例稳定、15例进展,总有效0例,占0.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然超出比照组(P<0.05)。研究组病例经治疗后出现毒性反应的病例以Ⅰ级、Ⅱ级居多,Ⅲ级、Ⅳ级毒性病例相对较少。
综合以上阐述,将泽菲单药用在胰腺癌晚期老年病人的化疗治疗当中,能提升病人总体疗效,并且毒性反应较轻,医疗用药成效较佳。
参考文献:
[1]周雪峰,潘骥群,季祥,等.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28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3-84.
[2]陈菊香,周红轩,马兰,等.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替吉奥对比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5,(2):359-362.
[3]梅魁敏,刘秀峰,龚新,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吉西他滨一线化疗失败后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10):913-917.
[4]陈菊香,周红轩,殷咏梅,等.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合并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4,(12):1622-1624.
早期老年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老年,乳腺癌,特点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77.37岁[1]。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人数也逐年增多。对于老年乳腺癌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将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2]。本研究分析我院4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探讨其治疗策略,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并随访完整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45例, 术后均经病理证实。TNM分期:Ⅰ、Ⅱ期;肿瘤单发, 距乳头2 cm以上, 无乳头溢液, 术前未经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患者年龄65~83岁, 平均71.3岁。18例行保乳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 肿瘤切缘≥1 cm。27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高血压, 其所占比例为55.6%;有15例患有冠心病, 其所占比例为33.3%;有20例患有糖尿病, 其所占比例为44.4%。
1.2 治疗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保乳根治术联合放疗组:行乳腺癌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术中切缘距肿瘤≥1cm。手术标本各个切缘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均无肿瘤残留。术后进行局部放射治疗。改良根治术组:行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冷冻切片诊断为原位癌者, 无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1.3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即时疗效, 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皮瓣坏死情况。术后随访3年观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 定性资料以χ2检验行组间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保乳根治术联合放疗组与改良根治术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3年生存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2保乳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皮瓣坏死均明显低于改良根治术组患者, 具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我国现6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约占1/3。手术切除仍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多项研究亦证实, 拒绝手术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 前者死于乳腺癌的风险是后者的2.1倍[3]。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 多为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增加了术中和术后风险。但经术前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适当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 术中术后严密监护, 加强护理, 可大大降低风险, 在根治乳腺癌的同时, 保证了患者安全。
延长寿命, 提高生存质量是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原则。本研究显示保乳根治术联合放疗与改良根治术在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但保乳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皮瓣坏死均明显低于改良根治术组患者。多项研究亦提示, 保乳手术可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不增加病死率和复发率[4,5,6]。
综上所述, 在严格掌握保乳手术指证及规范化综合治疗的前提下, 保乳手术治疗老年早期乳腺癌能取得同改良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同时保乳手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少、愈合快、满足美学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因此, 保乳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可在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1号) [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10428__402722253.htm, 2012-09-20.
[2]马祥敏, 崔文静, 张娇, 等.老年人乳腺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 (5) :442-444.
[3]Spazzapan S, Crivellari D, Bedard P, et al.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elderly[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1, 12 (6) :945-960.
[4]金哲龙, 肖光雄, 董家寿, 等.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0, 25 (12) :1012-1013.
[5]李戎.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19 (6) :22-23.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体会 第4篇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应尽早给予临床干预,选用降压药物应具有效降压、耐受性良好、使用方便且对代谢无明显影响等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达到延长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
1.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 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舒张压降低或稳定不变,脉压差明显增大。
1.2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多受运动、情绪、季节影响,运动及情绪激动时血压增高明显,安静时血压下降,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一年之内冬季偏高,夏季偏低。
1.3 假性高血压发病率高 由于老年人的肱动脉过度硬化,难以被气囊压迫,常规肱动脉间接测得的血压数值明显高于实际值[1]。在此基础上给予药物降压治疗,易发生低血压、晕厥、跌倒等不良反应。
1.4 常伴代谢异常 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在降压的同时需监测血糖、血脂等其他检查,给予尽早干预。
1.5 伴随的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史长,重要脏器功能减弱,外周血管硬化,多伴有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老年痴呆、肾功能不全等。
2 老年高血压非药物性干预
2.1 控制体重 在影响血压的诸多因素中,老年高血压超重和肥胖是最重要的因素,降低体重是肥胖和超重老年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措施,可给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减重目标,坚持缓慢减重,以达到最佳理想体重。
2.2 合理饮食 饮食中摄入过多的盐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初发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适时限盐饮食,可使血压恢复正常。特别是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病人,摄盐量更要严格限制,提倡戒烟限酒。
2.3 适量运动 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保持动脉弹性,促进血管舒张并可以降低血压,但必须在运动之前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和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步行则是最安全并容易做到的运动。
2.4 保持心理平衡 精神紧張、情绪变化,不仅可以引起血压增高,而且还会扰乱日常生活习惯;尤其是愤怒、焦虑、仇恨与血压关系更为密切;提倡保持乐观情绪,心胸豁达,学会倾诉,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减少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3 药物治疗
3.1 老年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1)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药动学特点,降压治疗方案要简单化、个体化、有效化。(2)老年高血压病主张联合用药,即发挥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单药剂量增加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应对老年患者因并发症带来的多种治疗矛盾。(3)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降压,密切观察降压幅度和不良反应,避免降压过快过猛。(4)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利于平稳降压,提高治疗顺应性。(5)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慢性疾病种类多,选用降压药物需注意与治疗其他疾病药物之间的反应。
3.2 老年高血压药物选择 (1)利尿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应用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发生,逆转左室肥厚[2]。但避免使用大剂量和强效利尿剂,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及低血压,建议高血压伴痛风者禁服利尿剂,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慎用。合并帕金森病或抑郁病者应避免使用利尿剂。(2)钙拮抗剂: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传统用药,具有明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扩冠作用,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保护血管内膜。其优点是降压过程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对血糖、血脂等代谢无不良影响[2],特别是长效制剂能与其他降压药物广泛联合使用,使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肾病等。对合并心率偏快的心绞痛患者可选用非二氢吡啶的钙拮抗剂。(3)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有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高血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对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血管疾病、心脏传导阻滞应避免使用。长期应用需终止用药时应遵医嘱缓慢停药。(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安全有效降低血压,尤其能有效降低心衰的残病率和死亡率,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的首选药物,不良反应为刺激性干咳。(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具有与ACEI相同的降压效果,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保护肾脏功能。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很少,不引起刺激性干咳,持续治疗的依从性高。但起效慢,不利于急救。(6)α1-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α1受体,舒张小动脉及静脉,降低外周阻力,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体位性低血压。但由于该类药物有改善血脂质代谢,对糖代谢无影响且能减轻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脂质代谢障碍或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有一定疗效,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慎重选择。
4 老年高血压新药展望
4.1 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的高血压治疗新药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控制血压,而且还应该保护患者的靶器官,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发展具有器官保护作用的药物是降压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
4.2 基因治疗 近来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目前的降压药,高血压基因治疗具备长效(几周、几月甚至更长)、高效、具有靶器官保护等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虽然有关研究目前还不很成熟,但无疑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3]。
参考文献
[1] 赵鑫,曲毅,方宇.高龄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50-53.
[2]王红,李力,王汉斌.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国医刊,2009,44(1):67-78.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第5篇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来曲唑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老年乳腺癌病例也逐年增多, 60岁以上老年人为绝经后乳腺癌, 体内的激素主要有雄激素在芳香化酶调节下而来,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断绝经后雌激素的主要途径。内分泌治疗疗效稳定, 副作用轻, 下面报告4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 共42例。年龄60~85岁, 中位年龄67岁, 其中1人为老年男性, 其余为绝经期老年女性。全部经BARD空芯针穿刺活检, 病理确诊。按乳腺癌TNM国际分期:ⅡA期5例, ⅡB期8例, ⅢA期16例, ⅢB期12例, ⅢC期1例。浸润性导管癌32例, 浸润性癌8例, 浸润性小叶癌2例。免疫组化报告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就诊时合并1种及多种内科疾病, 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 1男性乳腺癌患者合并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心病。
1.2 方法
患者诊断明确和家属沟通后, 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接受内分泌治疗, 签署知情同意书。每天口服来曲唑 (江苏恒瑞制药) 2.5mg, 每天1次。用药时间为3~8个月。然后行手术治疗。42例患者手术后大标本免疫组化同样表现为激素受体阳性, 并继续口服来曲唑至5年。
1.3 临床疗效判断
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完全缓解 (CR) :可见的肿瘤病变完全消失, 维持4周;部分缓解 (PR) :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的垂直横径的乘积缩小50%, 维持4周;3.稳定 (SD)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 或增大不超过25%。进展 (PD)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25%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CR+PR为有效。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42例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 其中CR1例 (2.4%) , PR29例 (69.1%) , SD12例 (28.6%) , 无进展病例。无p CR病例。42例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均进行手术。其中行乳腺改良根治术29例, 乳房切除术9例, 姑息性肿物切除术4例.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获得部分缓解, 在局部麻醉下行乳房切除术。
2.2 不良反应
全组42患者中有8例出现轻中度的恶心、头痛、骨关节疼痛及体重增加, 2例出现轻度腹泻, 给予口服钙剂对症处理后, 症状缓解。全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比例也在增加。本组患者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 自己及监护人乳腺癌知识匮乏, 加之老年人就诊意识不强, 就诊时往往已是局部晚期乳腺癌。同时多数伴有心, 脑、肺等重要器官的合并症。给予麻醉及手术造成很大的风险。尚有一部分老年人不能接受耐受化疗。但老年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多为阳性, 化疗对这些患者的疗效差[1]。新辅助内分泌疗效高, 副反应轻, 但往往要在服药数个月后才见效, 因此易被忽略。随着近年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上市, 给予老年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组患者CR 1例, PR 29例, SD 12例, 无进展病例。用药3~8个月, 后续接受乳腺改良根治术29例, 乳房切除术9例, 姑息性肿物切除术4例。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71.4%。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证实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能使乳腺癌病灶缩小, 缩小手术切除的范围。其中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合并严重COPD, 麻醉风险高, 局部病灶明显缩小后实施局麻下乳腺切除术, 术后继续口服来曲唑3年, 目前随访无复发转移, 结果令人满意, 和国内何跃君等人报告的一致[2]。
绝经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由传统的三苯氧胺转变为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提高了疗效, 已被多数文献所证实[3]。本组患者应用国产来曲唑获得和进口来曲唑一样的疗效, 且副反应轻, 为经济困难的老年患者节约了治疗成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持续时间没有形成共识[4], 本组患者经过3~8个月的治疗, 大多数病例病灶缩小, 使乳腺癌病灶不可切除变为可切除。延长术前内分泌治疗时间可能出现耐药导致肿瘤进展而失去手术最佳时机,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时限有待进一步观察。
总之,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老年乳腺癌患者,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疗效高, 副反应轻, 为老年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吴颖猛, 梁毅, 姜海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院.2010.10 (6) 72-73
[2]何跃君, 刘自力, 王建.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2011.09 (25) 49
[3]陈伟财, 何劲松, 王敏.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2011.21 (5) 361
老年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进展 第6篇
1 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
老年乳腺癌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表现为卵巢功能减退, 肿瘤生长缓慢, 较少侵袭性, 淋巴转移晚, 雌激素敏感性高, 雌激素受体 (ER) 阳性率高, 组织学分级和细胞周期中S时相细胞比值较低,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 /neu表达下降, 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中, 黏液腺癌、乳头状癌的比例相对较高。同时老年乳腺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1) 机体各器官功能都处在逐渐衰退状态, 绝大多数病人伴有其他老年性疾病, 常见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肺肾功能不全, 给麻醉和手术带来一定的危险。 (2) 老年乳腺癌通常病程较长, 与老年人本身肿瘤的生长相对较慢和老年患者的就诊意识不强有关;老年病人反应性低, 实际情况往往比表现出来的严重, 在就诊时往往已出现局部晚期表现。 (3) 老年女性乳腺正常组织明显退化, 乳腺的肿瘤性包块检出率高, 如能早期就诊则治疗效果更好。 (4) 老年人心肺功能及内环境稳定性均较差, 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 术后组织愈合能力差, 术后并发症处理困难。 (5) 骨转移发生率较高。概括地说, 从TNM分期看, 老年乳腺癌属于局部性或局部晚期的多;从生物学行为角度看, 肿瘤属惰性 (indolent) 的多。
2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应体现个体化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 由于绝大多数病人伴有其他老年性疾病, 所以老年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不仅取决于临床肿瘤分期, 更取决于老年患者的机体耐受情况。
2.1 老年乳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进展
对于有良好的耐受力, 且临床分期相对较早的老年乳腺癌患者, 外科手术是可手术乳腺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我国目前仍多采用改良根治术。一般≥65岁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9%, 并不再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 大部分并发症为局部问题, 如皮下积液、血肿、上肢淋巴水肿或感染。严重并发症, 如胸腔感染、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Kesseler等报道发生率可达11%。近年老年乳腺癌手术范围有缩小的趋势, 其远期疗效与根治性手术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目前早期患者行保乳手术+放射治疗象限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 等病例不断增多, 与传统的改良根治或根治手术比较, 手术创伤小是保乳手术的明显优势。每个病例的手术出血量仅约50ml, 术后恢复快, 一般只需住院5~7d, 不但手术痛苦小, 医疗费用也大为降低。在Milan试验Ⅲ, 只采用乳腺象限切除而不放疗的患者中, 同侧乳腺癌的复发率在<45岁者是17.5%, 而>55岁患者是3.8%[3]。这种随年龄增长局部复发率降低的现象也支持对于有伴随疾病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可选用创伤小、时间短、危险性小的手术方式来降低手术风险。Rayan等[4]对>70岁T1N0M0、ER和 (或) 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单纯肿块切除+他莫昔芬 (TAM) 治疗, 后随机分为乳房放疗组和不放疗组, 中位随访5年。结果接受放疗者200例, 无复发;204例未放疗组复发2例 (1%) 。资料表明, 老年人早期乳腺癌ER阳性者, 肿瘤的生物学恶性程度低、预后好, 采用适当的微创手术, 辅以全身治疗, 就可达到很好的控制肿瘤效果;另一方面也提示, 对早期病例不一定常规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应用SLNB, 对前哨淋巴结阴性者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微创外科治疗对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会更有意义。但对于肿瘤较大, 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及ER/PR阴性者, 腋窝淋巴结的处理仍属必要。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手术方式能适合于各种乳腺癌的不同情况, 术式的选择应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病灶位置、范围及皮肤、胸壁受侵情况及各种辅助治疗的条件而定, 选择相应的术式 (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术、区段及象限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乳癌改良根治术, 同时行SLNB或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 , 以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 而对病人身体影响小为原则
2.2 老年乳腺癌个体化辅助化疗进展
对于有良好的耐受力, 但临床分期相对较晚、激素受体阴性的老年患者可考虑适当的放化疗。老年乳腺癌的辅助化疗, 迄今缺乏专题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 如何实施, 既无统一标准, 也无达到共识的意见。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 (EBCTCG) 荟萃分析不同年龄乳腺癌化疗效果显示, 60~69岁患者采用辅助化疗可使患者病死率下降10%[5]。多数临床医生都不太主张老年乳腺癌患者实施辅助化疗, 认为化疗不良反应较大, 且化疗效果随年龄增大而下降[6,7]。NCCN (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 建议对于>70岁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应当首先考虑内分泌辅助治疗, 如果有必要使用辅助化疗, 应当综合考虑化疗所能带来的生存获益和毒性损害, 如对心脏的细胞毒性, 慎重选择适当的方案。<70岁的术后病人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阳性, 高危复发以及HER-2过度表达的病人, 应当偏向选择蒽环类方案, 如较小剂量的CEF (C:环磷酰胺, E:表阿霉素, F:5-氟脲嘧啶) 方案, 低复发风险或心功能障碍的病人可以选择非蒽环类方案如CMF (C:环磷酰胺, M:甲氨喋呤, F:5-氟脲嘧啶) [8]。虽然老年乳腺癌患者和年轻患者一样能够耐受放疗, 但放疗后的近、远期并发症在老年患者尤为突出, 因此对老年乳腺癌辅助放疗的适应证应严格掌握。对已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病例再加腋窝及锁骨区照射, 势必会明显增加上肢肿胀的发生, 应当尽量避免。
2.3 老年乳腺癌辅助内分泌个体化治疗进展
对于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及放化疗的老年乳腺癌, 可选择切除肿块后单独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生物学浸润性较低,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约60%~70%癌细胞膜表面有ER或者PR表达, 化疗对这些患者的疗效并不高, 在减少机体的肿瘤负荷的同时也给机体造成一定的急慢性损伤, 而内分泌治疗则相对安全得多, 对绝经后ER阳性老年女性患者有良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小, 机体伤害轻微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老年乳腺癌受体阳性者给予三苯氧胺 (TAM) 治疗已被广泛采用, 研究表明应用TAM进行中位期1.5~9月的治疗后, 临床有效率可达到37%~81%。目前的研究表明,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aromatasinhibitors, AI) 在治疗绝经后ER和 (或) PR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明显高于TAM。2007年第30届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 (SABCS) 报道:ATAC (阿那曲唑对比TAM) 和BIG-198 (来曲唑对比TAM) 两项临床试验共入组9856例患者, 比较了5年AI和5年TAM的疗效。结果显示, TAM组和AI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5.3%和11.8% (P<0.001) , 病死率分别为7.4%和6.5% (P=0.12) 。Forbes在会议上报告了ATAC研究中位随访100月的结果, 阿那曲唑组的疾病复发时间 (TTR) 、对侧乳腺癌发生率和无病生存率 (DFS) 均显著高于TAM组, 2组骨折发生率无差异, 未见新的不良反应, 表明对于绝经后激素敏感性乳腺癌, 阿那曲唑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优于TAM。在2010年12月第33届SABCS会议上, PaulGoss博士报道了MA 27试验随访4.1年后, 阿那曲唑无事件生存率 (EFS) 为90.9%。
对于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及放化疗的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 (locallyadvanced breastcancer, LABC) , 可选择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新概念, 它是指对非转移性乳腺癌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的系统性内分泌治疗, 其目的是使那些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乳腺癌达到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肿瘤缩小降期, 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 从而提高乳腺癌的局控率并为可能需要行乳腺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保留乳房的机会。其适应证是绝经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化疗的老年患者和一般情况较差且伴有较多合并症的患者。另外, 临床研究发现, 新辅助化疗后达到病理缓解的90%患者ER呈阴性, 而受体阳性者疗效相对较差,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能是提高这部分患者疗效的必要措施和补充。近年来, 第三代AI的开发运用使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成为更科学合理地对老年乳腺癌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P-024试验是一项至今为止样本数最多的国际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该研究首次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照研究, 主要针对绝经后ER和 (或) 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比较来曲唑和TAM的疗效[9]。结果显示, 共337例绝经后ER阳性和 (或) PR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进入来曲唑组和TAM组, 新辅助治疗4月后, 来曲唑和TAM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5%和36%, 保乳手术成功率分别为45%和35%, 来曲唑的疗效明显高于TAM。运用第三代AI进行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另一个较大样本的多中心、双盲随机试验是IMPACT (immediatepreoperative arimidexaloneorincombinationwith tamoxifen) [10], 330例绝经后ER阳性和 (或) PR阳性乳腺癌患者入组, 3月后评价疗效, 3组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但阿那曲唑组手术的保乳率 (46%) 高于TAM组 (22%) (P=0.03) 。阿那曲唑与TAM对照研究的另一项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PROACT[preoperative arimidex (anastrozole) compared withtamoxifen]试验[11], 451例绝经后ER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术前随机进入阿那曲唑组和TAM组, 用药3月后手术。疗效评估用超声测量肿瘤的最大径, 缩小>30%者为有效, 阿那曲唑和TAM组有效率分别为39.5%和35.4%, 2组无显著性差异。江苏省肿瘤医院近年对23例绝经后ER阳性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开展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分组采用letrozole (弗隆) 2.5mg/d, exemestane (阿诺新) 25mg/d口服, 平均用药3月, 1月为1周期, 每周期复查全部目标病灶, 作好体表皮肤标记, 作出疗效评估。治疗结果:临床触诊评价疗效OR为77%, B超评价疗效OR为61%, 保乳手术率为16%, 与现有文献的报道相似。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毒性反应轻, 患者生活质量高, 与化疗、放疗相比, 内分泌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
对于转移性老年乳腺癌的治疗:转移性乳腺癌难以治愈, 治疗方案着重于控制症状的同时维持患者高质量的生活。内分泌治疗首选, 效果不好时给予化疗, 采用每周小剂量蒽环类药物化疗。曲妥珠是人源化多克隆抗体, 用于HER-2/neu表达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可单独应用或与紫杉类药物联用。有骨转移, 辅助治疗包括双磷酸盐治疗, 氯化锶89治疗及放疗。
总之, 对于老年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是系统化、规范化的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意愿、全身情况和肿瘤特性等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坚持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充分认识内分泌治疗对老年乳腺癌的重要性和独特地位, 以达到提高老年乳腺癌的疗效, 延长患者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ennari R, Curigliano G, RotmenszN, et al.Breast carcinoma in elderlywomen:features of disease presenta-tion, choice of local and systemic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youngerpostmenopausal patients[J].Can-cer, 2004, 101 (6) :1302-1310.
[2]李亚芬.老年人乳腺癌的处理原则[J].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6, 11 (2) :100-101.
[3]Veronesi U, Luini A, Del VecchioM, et al.Radiotherapy after breast-preserviny surgery in women with lo-calized cancer of the breast[J].NEngl J Med, 1993, 328 (22) :1587-1591.
[4]Rayan G, Dawson LA, Bezjak A, etal.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breastpain in patients participating in arandomized trial of breast-conservingsurgery and tamoxifen with or withoutradio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Biol Phys, 2003, 55 (1) :154-161.
[5]王东民.乳癌治疗进展与评价[J].医学研究杂志, 2007, 36 (2) :14-16.
[6]Pierga JY, Girre V, Laurence V, et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1755 operable breast cancers inwomen over 70 years of age[J].Breast, 2004, 13 (5) :369-375.
[7]张斌.老年人乳腺癌[J].中国癌症杂志, 2005, 15 (5) :422-425.
[8]江泽飞, 姚开泰, 宋三泰.乳腺癌治疗的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J].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 (43) :3025-3027.
[9]Eiermann W, Paepke S, Appfels-taedt L, et al.Preoperative treatmentof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letrozole:a randomizeddouble-blind multicenter study[J].Ann Oncol, 2001, 12 (11) :1527-1532.
[10]Smith I, Dowsett M.Comparison ofanastrozole vs tamoxifen alone and incombination as neoadjuvant treatmentof o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ER+) operable breast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the impact trial[J].Breast Cancer Res, 2003, 82 (Suppl 1) :45-52.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保乳组和改良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2];其中保乳组:患者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7.34±2.12)岁;TNM分期:28例为Ⅰ期,14例为Ⅱ期;改良组:患者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6.42±2.29)岁;TNM分期:28例为Ⅰ期,14例为Ⅱ期;两组患者在年龄、分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改良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手术取梭形切口,并在距离肿瘤3cm处将皮肤切开;再行皮瓣游离,解剖锁骨下血管后将乳腺以及乳房间隙脂肪层紧贴胸大肌膜切除并清扫淋巴结。
保乳组患者给予保乳术治疗。肿瘤位于乳房上半部选择平行四边形或弧形切口(20例),在乳房下半部则采用放射状切口(9例)、垂直切口(5例)、“J”形切口(1例)、“L”形切口(1例)、倒“T”形(1例)及双环缩乳成形切口(3例),位于上半部乳晕周围者采用蝙蝠翼状切口(1例)。位于下象限者乳房下皱襞切口(1例)。切除肿瘤外围1.0~2.0cm乳腺组织,于切缘的上、下、内、外缘及基底和表面部位进行标记并明确是否有肿瘤残存,适当扩大切除范围或改施传统治疗术。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活检,对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腋窝淋巴清扫。给予乳房整形技术进行修复,具体方法包括腺蒂瓣转位法、局部皮瓣或脂肪筋膜瓣转移法,垂直切口、“J”形、“L”形、倒“T”形、双环缩乳成形法、蝙蝠翼状切口乳房缩小成形法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和住院时间、并发症、乳房美容度评分以及3年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乳房美容评分[3]:2分: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cm,外型与对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正常,无瘢痕所致的乳腺上提和变形,手感与对侧无差别,皮肤正常。2分: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 cm且≤3 cm,外形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对侧,手感略差,皮肤颜色变浅或发亮。1分.:双乳明显不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外观变形,较对侧明显缩小,手感差,皮肤厚,呈橡皮样,粗糙。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保乳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跟改良组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度评分明显高于改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改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3年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相似(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保乳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跟改良组相比有明显优势,且保乳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度评分明显高于改良组。说明保乳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乳房美容度,目前,保乳手术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术式,保乳手术对乳房外形的破坏小,疗效却与切除乳腺的手术相似。
另外,保乳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改良组,但两组患者3年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相似。很多文献报道,保乳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案,术后导致的乳房缺失对患者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压力,而保乳术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手术方式,使得乳腺外形有所恢复,使女性患者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减少了患者所承受的压力,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家庭幸福度[4]。
综上所述,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均有一定效果,其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相似,但保乳术手术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乳房美容度。
参考文献
[1]赵文生,黄安中,彭上清,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7(11):3005-3006.
[2]郝晓妍,李炳军,任光辉,等.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7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02-403.
[3]沈国双,窦拉加,张双元,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347-6349.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年龄62~79 (72±2.41) 岁;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6例。研究组年龄29~59 (43±2.23) 岁;Ⅰ期14例、Ⅱ期13例、Ⅲ期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拟定的相关乳腺癌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 且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所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无腋淋巴结肿大者, 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及其他的治疗。本次所选患者的乳腺肿瘤直径低于3cm;肿瘤均为单发, 且边缘到乳晕的边缘在2cm及其以上;所选患者均属浸润性乳腺癌。
1.3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保留胸大小肌改良根治术, 切除乳房后进行同侧全腋窝淋巴结清扫, 并根据Berg腋窝淋巴结分级标准, 确定清扫的范围, 沿背阔肌歉意至胸小肌内侧缘进行全部淋巴结清扫。研究组则行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 首先进行肿瘤切除, 在患者前哨淋巴结及肿瘤切口前做两个切口, 若肿瘤位于乳房乳头水平线上时, 切口为弧形;若肿瘤位于乳房乳头水平线下时, 则以乳头为中心, 做放射性的切口。切除肿瘤及其周边1cm范围内肉眼能看到的正常组织并迅速冰冻;然后在原肿瘤上、下、内、外、基底及皮下等不同方位切去≥0.5cm的组织迅速冰冻;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 在其右乳外上象限乳晕旁皮下及其中州周围皮下, 注射1%亚甲蓝2~4m L, 并对其进行5~10min的按摩, 促进亚甲蓝的吸收;然后再在其乳房和腋窝皱襞上方约2cm处行一切口, 切开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后游离腋窝处, 分离皮瓣, 并炎胸大肌外平行肌束方向寻找蓝染淋巴管, 找到蓝染过的淋巴结时, 则为前哨淋巴结, 将其切除后迅速冰冻;但若前哨淋巴结为阴性时, 需将切口封闭;若为阳性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
1.4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引流管拔管时间、总引流液量等;同时,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随访过程中, 并采用联合放射治疗中心标准 (JCRT) 评定两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 优:双乳基本对称且水平之间的差异低于2cm, 外观基本正常;良:双乳基本对称且水平之间的差异低于3cm, 外观略小于对侧, 手感稍差;差:双乳不对侧且水平间的差异超过3cm, 外形明显缩小;其中, 优与良之和为满意[3]。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X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总引流量等,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1.75%;对照组皮瓣坏死3例、患侧上肢水肿3例、皮下积液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术后美容效果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美容效果的满意度为94.12%, 对照组美容效果的满意度70.59%, 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当前, 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 而由于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机体功能减弱、合并症多, 传统手术治疗该病的难度及风险较大[4]。因此, 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改善其预后效果尤为关键。近年来,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完善, 保乳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上得到较大发展。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 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而后者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两者联合应用, 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的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5,6]。本次研究中, 采用联合治疗的研究组, 其治疗后的平均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美容效果满意度等,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鲁培荣等[7]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见, 给予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对于改善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保留胸大小肌改良根治术, 研究组行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 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后, 研究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美容效果满意度等,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应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老年乳腺癌的效果较好, 并发症及复发率低,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老年,乳腺癌
参考文献
[1]覃俊仕, 罗汉传, 吴瑞正, 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8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13, 35 (4) :455-457.
[2]朱林超, 谷元廷, 赵松.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2) :2504-506.
[3]彭歆, 徐贵颖, 王长青, 等.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50例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11 (35) :5935-5936.
[4]郭磊, 杨超, 袁媛.保乳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 21 (3) :302-303.
[5]杨波.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3) :77-78.
[6]崔勇.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10 (11) :56-57.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8-01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退化,储备力下降,心脏顺应性差,心搏出量少,加上常合并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1,2】。我科对两年来救治的老年急性心衰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急诊室接诊的4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56-85岁,平均72岁。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6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合并糖尿病20例,肺部感染22例,快速心房纤颤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常规处理:端坐或半坐卧位,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药物治疗:(1)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以快速利尿;(2)血管擴张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5-lOmin调整剂量,至症状好转或基础血压下降30%(休克患者不用或与多联合用);(3)吗啡5-lOmg皮下注射或3-5mg静脉注射;(4)强心甙类:主要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或经上述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心肌梗死24h内慎用);(5)糖皮质激素10-20m也静脉注射;(6)氨茶碱静脉滴注,尤其是肺心病者和支气管在孪者;(7)对症处理:抗感染、应用膜岛素控制血糖、重症呼吸衰竭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2 结果
死亡4例(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2例,心源性猝死1例,顽固性心力衰竭l例),41例抢救成功(其中5例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开始抢救至症状缓解时间为0.5-3h。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逐年增加,尤其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往往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因而早期诊断,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4]。
3.1早期诊断诊断是治疗的基石。
典型病例较易诊断,即患者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伴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对称性布满湿罗音及哮鸣音等。但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叙述不清,可表现为肺部感染、急腹症,应注意鉴别。尤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更应注意,其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时少数患者有左心室肥大,甚至导致左心衰竭。
3.2 快速利尿抢救成功的关键。
呋塞米不仅可以利尿,而且在发挥利尿作用之前即可通过扩张周围静脉增加静脉床容量,迅速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和左室充盈压并改善症状。但应注意过度利尿可能导致的低血容量、低血例。
3.3 血管扩张剂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多主张静脉应用硝普钠,但长期用药可引起氧化物中毒和硫氨酸盐中毒,因而近年已渐被硝酸甘油取代问。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起效迅速,主要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大剂量时也可同时降低后负荷,且使用安全。急性左心衰竭病因中冠心病最多见(占58%),应用硝酸甘泊可同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3.4 吗啡的应用可抑制中枢交感神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扩张静脉而减少回心血量;可减轻患者焦虑、烦躁情绪。但老年患者,尤其有肺部疾患者,应注意呼吸抑制,权衡利弊,建议小剂量应用,密切观察。本组有35例患者早期静脉注射吗啡,临床效果较好。
3.5 保证通气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毛细血管静水压急剧升高,浆液渗出至肺泡,引起肺通气换气功能下降,发生低氧血症,同时机体通过一系列神经体液机制代偿反应,呼吸加快,全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无用做功增加,氧耗增加,使心力衰竭加重。多主张高流量吸氧。笔者认为,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本组有5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取得较好疗效[5]。
3.6 洋地黄制剂主要应用于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因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多处于衰弱状态,易导致中毒,故不建议首选,本组有26例患者应用,主要用于心室率较快及症状缓解不理想者。
3.7 糖皮质激素有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利尿作用,有助于肺水肿的控制,临床效果较好,本组患者均常规应用。
3.8 个体化治疗 因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病因不同,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肾衰竭患者,应以利尿及扩血管为主。
参考文献
[1] 王 琴,邓官泽,肺部感染与心衰的48 例观察报道,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3):239
[2] 张贵陈,老年人肺部感染诱发早期心力衰竭98 例临床分析,南通医学院 学报,2000;20(4):400-401
[3] 宋琼,老年人心衰伴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12;1(2):117-118
[4] 高 萌,卢丽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23-624
[4] 何丽娟,何静江,老年肺部感染并隐性心力衰竭83 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6;21(14):1027-1028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体会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中选取60~69岁30例患者作为老年组, 选择70岁以上30例患者作为高龄组, 两组患者均为女性, 病变均为单侧, 其中老年组患者平均年龄为 (65.23±3.21) 岁, 左侧乳腺癌17例, 右侧乳腺癌13例, 临床分期Ⅰ期10例, Ⅱ期14例, Ⅲ期6例。而高龄组患者平均年龄为 (73.24±2.24) 岁;左侧乳腺癌16例, 右侧乳腺癌14例, 临床分期:Ⅰ期8例, Ⅱ期14例, Ⅲ期8例。
1.2 方法
临床对两组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后辅助放疗、化疗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 其中两组患者手术标准的孕激素 (PR) 和雌激素受体 (ER) 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检查主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法, 首先将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然后在36 h内进行取材, 石蜡包埋的标准制作成大约为2~3μm厚的切片, 并制作成为HE染色标本, 其中免疫组化根据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标本判断标准为[2]:显微镜下观察标本, 如果核内着色为棕黄色为阳性, 孕激素PR和雌激素受体ER胞核着色, 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浆以及包膜着色。另外,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电话两年, 观察患者复发转移等情况的发生, 并计算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 (其中无病生存期主要是指患者手术后至乳腺癌复发或由于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 用±s表示计量资料, 用t检验,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临床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可以得知, 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受累淋巴结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详见附表) 。
同时老年组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率60.0%, 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3.33%, 表皮生长受体2过表达率为13.33%, 而高龄组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率63.33%, 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73.33%, 表皮生长受体2过表达率为13.33%, 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以及表皮生长受体2过表达率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方法及无病生存率比较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 其中老年组患者全部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而有16例患者进行辅助化疗, 高龄组患者有10例行肿物扩大切除术, 有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有7例患者进行辅助化疗, 两组治疗方式比较P=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2年后可以得知, 老年组患者2年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33%, 而高龄组患者为90.0%, 两组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已受到广大以学者的重视。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原因与中青年患者发病原因相似, 均是由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但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老年患者年龄较高, 其免疫监视功能逐渐下降, 机体防御机制受损[3]。本研究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病理特点可以得知, 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受累淋巴结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以及表皮生长受体2过表达率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老年乳腺癌治疗中, 常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辅以综合治疗, 其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由于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且对疾病认识较缺乏, 老年和高龄乳癌患者就诊时机常偏晚, 易延误最佳手术时机, 手术风险较大, 治疗上更需要注意个性化的手术和治疗方案。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加上老年乳腺癌患者自身具有的特殊性, 对其治疗时所采取的手术方式有所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 老年组患者全部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6例实施辅助化疗, 高龄组10例行肿物扩大切除术, 7例辅助化疗, 两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临床对老年乳腺癌治疗中, 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年龄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黄虹.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12) :2658-2659.
[2]应红艳, 白春梅, 管梅.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影响因素[D].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4) :398-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