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联用治疗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联用治疗范文(精选9篇)

联用治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也有一些特定的适应证, 如心血管方面对心脏的效果ACE比较好, 对肾功能的保护ARB比较好, 而脑血压的保护CCB则较好。所以当正确选择用药并且单药治疗的疗效确定时, 应使用有效足量降压药物, 不必联合用药。相反当疗效不明显或患者疾病需要时, 合理的联合治疗要比增加药物数量更为重要。实际上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联合治疗才能降压达标, 且能避免或尽量减少副作用。

1.2 联用方法

1.2.1 2种药物合用一些原则 (固定联用2种药物可以简化治疗, 提高依从性) (1) 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

(1) 利尿剂加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ⅡRA) :利尿剂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RAS) , 可增强这两类药对RAS的阻断作用。此外, ACEI可防止由于利尿剂或心衰所致电解质丢失如钾、镁等不良反应[1]。而新型的选择性拮抗RAS的AⅡI型受体药物如科素亚 (losartan) 已问世。通过利尿剂对RAS激活从而产生更强的降压作用。此类药物对血尿酸有一过性排出增加, 血钾稍上升, 因此, 与小剂量利尿剂合用是较好的配伍。 (2) 利尿剂与β阻滞剂和 (或) α阻滞剂合用:利尿剂增快心率作用可被β阻滞剂抵消;而β阻滞剂和 (或) α阻滞剂促肾潴钠作用又被噻嗪类利尿剂所抵消。在扩、缩血管作用上, 噻嗪类利尿剂可使β阻滞剂的缩血管作用抵消, 而使α阻滞剂的扩血管作用更强。 (2) 以CCB为基础的联合用药: (1) CCB加ACEI:在扩血管方面, CCB有直接扩张动脉作用, 而ACEI通过阻断RAS降低交感活性, 能扩张动、静脉, 因此有协同降压作用。由于ACEI有扩静脉作用, 尚可抵消双氢吡啶类CCB常见的踝部水肿副作用。此外, 在血管壁局部保护及心、肾保护作用方面, 已证实两种药物在抗增殖, 减少尿白蛋白等方面有协同作用。 (2) CCB加α阻滞剂:2者对外周血管扩张有叠加作用。其中异搏定与特拉唑嗪合用时, 由于前者抑制α阻滞剂肝氧化作用使经肝代谢增加, 血药浓度上升, 从而加强了降压作用, 但应注意可能使α阻滞剂常见的首剂低血压反应更明显。 (3) 双氢吡啶与非双氢吡啶类CCB合用:由于两类药分别作用于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外侧和内侧, 与该通道上的相应的药物受体结合, 使通道失活, 关闭态延长, 从而阻滞钙内流, 产生协同降压作用。 (4) 双氢吡啶类CCB与β阻滞剂合用:β阻滞剂的缩血管作用、降低心输出量CO及心率的作用被双氢吡啶类CCB扩血管及轻度增加CO作用所抵消, 降压作用加强。 (3) 可能不适当的降压组合: (1) 双氢吡啶类CCB和利尿剂:与一般降压药不同, 双氢吡啶类CCB在高钠状态时降压作用更强。当与利尿剂同服时, 尤其在先用CCB的基础上加服利尿剂降压效果无协同。 (2) β阻滞剂和硫氮唑酮:由于两者对心脏收缩及传导有叠加抑制作用, 仅适用于无心衰及无房室传导阻滞的高血压病病人当合并心动过速, 但又不宜大量服用β阻滞剂时。 (3) β阻滞剂和ACEI:可能由于β阻滞剂抑制肾素而ACEI有阻断RAS作用。故两者无明显协同降压作用。

1.2.2 2种以上的药物合用 (若患者在联用2种药物后仍未控制) (1) 经典的“三联”治疗:

70年代提倡的“三联”组合, 其机制为:血管扩张剂 (肼苯哒嗪) 的水钠潴留可被利尿剂所对消, 而利尿剂的加快心率作用可被β阻滞剂 (心得安) 所对消, 副作用小而降压疗效反有协同作用。 (2) ACEI (如卡托普利) +噻嗪类利尿剂+水溶性β阻滞剂 (如Atenolol) 有协有作用, 但加脂溶性的, 如心得安等无协同作用。 (3) CCB+ACEI+利尿剂:CCB (如氢氯地平) +噻嗪类利尿剂虽无协作用但加入ACEI阻断RAS后可使三药起协同作用, 但CCB+ACEI无效时加β阻滞剂则疗效差。 (4) ACEI+CCB+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用药组合之一。

1.3 高血压伴复杂疾病时的联用

(1) 糖尿病或肾病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或ARB+CCB较好。

(2) 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使用ACEI+利尿剂较好。

(3) 冠心病患者使用B受体阻滞剂+CCB较好且必要时应联用ACEI。

2 讨论

合理的联合方案会提高降压疗效, 抵消不良反应。反之则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1) ARB+ACEI+保钾利尿药可使血钾升高。

(2) B受体阻滞剂+ACEI加重患者气管方面的疾病, 哮喘患者需注意。

(3) B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CCB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及已知个别病例有心衰恶化情况。

(4) 吲达帕胺片+ACEI于缺钠的情况下, 存在引起突发低血压和/或急性肾衰的危险性。

总之, 联合用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由于高血压病病人个体差异 (异质性) 及临床上常伴有其他如:血脂、血糖、心衰、肾衰等问题, 对是否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 目前观点不一,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需要和临床特征调整。

3 结语

数据显示,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 高血压患者人群逐步上升, 并日渐年轻化, 降压治疗的研究正向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的方向转移, 怎样合理联用以提高疗效, 值得我们药学工作者的重视和进一步学习探讨。

参考文献

联用治疗 第2篇

1. 1 一般资料。选择 2010年 11 月至 2011 年 5 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 60 ~80 岁的顽固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 35 例其中男17例,女 18 例。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及精神障碍者。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参照 2005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版) 发布的顽固性高血压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包括利尿剂在内的合理搭配的至少 3 种抗高血压药治疗的措施,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 150/90 mm Hg) 。所有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接受常规三种降压药物: 左旋氨氯地平( 施慧达 施慧达药业有限公司) 2. 5 mg,1 次/d,坎地沙坦酯分散片( 昆明源瑞制药有限公司) 4 mg,1 次/d,吲哒帕胺缓释片( 湖北汇瑞药业有限公司) 1. 5 mg,1 次/d,未达到 150/90 mmHg 以下,治疗时间超过 4 周,排除依从性差、外源性物质干扰。

1. 2 用药方法。在上述降压药物基础上另加中药治疗,以甘麦大枣汤为主,肝火亢盛者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阳亢者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痰湿雍盛者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阴阳两虚者合二仙汤加减; 1 剂/d,水煎服,坚持服药 4 周。

1. 3 观察指标。监测血压: 受试者均检测右上臂血压,在治疗前、治疗 4 周后于上午 8: 00 ~10: 00,由固定人员用固定台式水银柱式血压计,量坐位右上臂血压,连续 3 次( 每次间隔2 min) ,取其平均值,作出记录。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 4 周后各进行一次。

1. 4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按 2004 年全国心血管会议修订的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确定: 显效、有效、无效。显效: 舒张压下降≥10 mm 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 有效: 舒张压下降未达到 10 mm Hg 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 10 ~ 19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 30 mm Hg; 无效: 未达到以上两项标准。1. 5 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数据用均值 ± 标准差(x± s) 表示,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统计,使用 F 与 t 检验。P < 0. 05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 治疗后 4 周与治疗前比较,P 均 <0.052 结果显效 10例,有效 21 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88. 6%。治疗后 4 周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 P <0. 05) ; 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善或消失,而且顺应性良好,中药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3 讨论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状态,临床上多伴有不同程度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胸闷以及手足麻木、疲倦乏力、颜面潮红等。单纯降压治疗因不能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和纠正其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降压效果,我们在临床中发现联用中药对老年人顽固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能改善抑郁及焦虑等精神症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老年顽固性高血压血压难以控制的可能原因如下:首先是患者依从性差,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经济负担,认为联合用药后血压如果再升高降压效果不好,因而忽视降压药的选择,甚至自行减量或停药。另外是继发性高血压占有很大一类原因,比如慢性肾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所致高血压其根本始动因素没有去除,故单纯控制血压很难。不良情绪因素可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钠盐摄入过多会加重水钠潴留,使循环血量增加;运动过少及肥胖均与血压呈正相关等。本组35例顽固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联合药物治疗后,31人血压均下降。高血压病中医属眩晕、头痛等范筹,临床一般分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雍盛、阴阳两虚四个症型。而抑郁、焦虑中医则属郁证范筹,郁证的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甘麦大枣汤中甘草甘润缓急,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小麦味甘微寒,补益心气,大枣益脾养血。《金匮要略》中“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脏躁类似现在的癔病,多由情志刺激所致,所以用甘麦大枣汤为主,肝火亢盛者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阴虚阳亢者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痰湿雍盛者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阴阳两虚者合二仙汤加减; 能有效的降低老年顽固性高血压,并能有效改善抑郁及焦虑等精神症状,尤其是降低夜间收缩压,对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恢复血压生理性的昼夜节律,保护靶器官,进一步做好高血压二级预防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取得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钟艳波。 60例老年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2,(6)。[2]韩忠芳,严国胜。 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18)。

中药联用艾灸治疗乳腺增生临床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乳腺增生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经红外线扫描或乳腺超声检查, 诊断为乳腺增生。对照组:年龄40~67岁, 患病时间为15 d~7个月, 单纯给予西药治疗, 常规护理。观察组:年龄41~65岁, 患病时间为20 d~7个月, 中药结合艾灸治疗, 并给予中医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年龄, 患病时间等)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西药治疗, 常规护理。患者口服三苯氧胺 (国药准字H32021472, 10 mg×60片) , 10~20 mg/次, 2次/d。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时查房, 给予常规服药及注意事项指导。定期组织宣教工作, 为患者普及乳房自查方法。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 20min/次, 2次/d。

观察组:中药结合艾灸治疗, 并行中医护理。具体方案如下:丝瓜络10 g、香附10 g、白芍10 g、当归10 g、生牡蛎30 g、柴胡10 g、漏芦30 g、枳壳10 g、路路通10 g、郁金10 g、皂刺10 g、红花10 g、王不留行25 g、甘草7 g。倦怠无力者加服黄芪、党参各30 g, 经期寒热者加服黄芩15 g, 纳差者加服内金10 g。1剂/d, 分两次温服, 1个月为1个疗程。联合艾灸治疗:取期门、尺泽、肩井、足三里穴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配合艾条灸, 取清艾条段, 长约2 cm, 中间插孔, 下端点燃。距离皮肤2~3 cm, 为防止烫伤, 取一张硬纸片放在针下, 待艾条燃尽, 同样方法实施两次, 将针取出。1次/d, 10 d为1个疗程。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 方案如下:主要采取中医移情疗法对患者情志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 早期筛查出现不良心理的患者;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进行特殊的心理辅导, 如主动了解患者所需, 亲切与患者沟通, 陶冶患者性情, 锻炼患者意志, 抵制消极、紧张等不良情绪。通过“移情”的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 使患者尽早走出烦恼、苦闷、悲伤的状态。运用“五行相生原理”, 引导患者有意识的控制负面情绪, 更好的治疗疾病。

1.3 疗效评价

痊愈:乳房肿块完全消失, 超声显示乳腺增生物消失, 3个月内未见复发;有效:乳房肿块体积减少>1/2, 疼痛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无效:肿块无变化, 疼痛状况无任何改善或加剧。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3]。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 明显优于对照组 (87.5%) 。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乳腺增生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增高, 内分泌失衡所致。艾灸可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分泌功能的紊乱状态, 使患者乳房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降低, 进而抑制增生细胞增殖, 逐渐减轻乳腺增生症状直至消失。同时给予我院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可起到气血兼顾, 肝脾并治之功效, 其中当归活血化瘀, 调经通行;桃仁补肾;红花散瘀止痛;王不留行、浙贝母疏肝通气, 行气宽胸。诸药合用, 消除瘀滞, 疏通乳络。

乳腺增生临床治疗具有直接意义, 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康复效用。在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中医护理, 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给予早期中医护理干预, 利用“移情”疗法, 转移患者情志, 并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不良情绪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帮助患者解除顾虑, 改善不良情绪, 使患者身心均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提高了患者遵医嘱行为, 护患之间建立互信, 患者也更乐于配合治疗, 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苏立平[4]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同时在孙小慧等[5,6,7]人的文献综述中也印证了中药联用艾炙治疗乳腺增生的突出效果。在中医治疗的同时给与患者中医护理, 与单纯西药治疗结合常规相比, 临床疗效更显著[8]。

综上所述, 在该院采用中药口服结合艾灸, 并给予中医护理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9]。

参考文献

[1]叶美华.隔物灸配合电针治疗痰瘀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2]周丽晶, 朱英.近年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概况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 2014, 21 (6) :50-52.

[3]魏冉梅.自拟疏肝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

[4]苏立平.艾灸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及护理方法[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9) :2175-2176.

[5]孙小慧, 刘胜.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 2014, 21 (3) :37-39.

[6]幸海滨, 赵玮, 李建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志, 2013, 16 (2) :25-27.

[7]王万铁, 陈寿权, 王卫, 等.醒脑静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 1999 (12) :3-5.

[8]李江茹, 潘陈为, 林巍.醒脑静注射液在神经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2) :171-173.

联用治疗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0例均为本院门诊确诊的盆腔炎患者, 年龄18~65岁, 平均41.5岁。临床表现均有白带增多、发黄或脓性, 下腹坠胀疼痛、腰痛、性交时腹痛、劳累时加重。妇科检查:宫颈口脱出黄色白带, 子宫压痛 (+) , 双附件区有不同程度增厚, 输卵管增粗且呈索状。有些病例长期用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金鸡冲剂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或多次复发。

1.2 治疗方法

妇炎康复颗粒口服或用开水冲服, 每次5g, 每日3次;罗红霉素150mg, 每日2次。20d为1个疗程。如果临床症状消失, 但妇科检查子宫或双附件区有压痛, 则停药1周后再进行1个疗程的冶疗。

2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消失, 妇科检查时, 子宫或双附件区有压痛;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存在。

3 结果

1个疗程后治愈1331例 (88.7%) , 有效169 (11.3) , 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妇炎康复颗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组成, 有较强的消炎、镇痛、清热、抑菌和免疫等生理活性, 能改变血小板表面活性, 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和血浆比粘度等。罗红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作用强。故这两种药物对临床控制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的急性发作及后期组织增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摘要:中西医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妇炎康复颗粒和罗红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联用治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年龄:本组40例,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40~75岁, 平均56.5岁。 (2) 诊断标准: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其中阵发性房颤30例, 持续性房颤10例。有反复房颤发作 (发作次数>2次/周) , 每次发作时间0.5~24h, 病程<半年。有孤立性房颤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合并高血压15例, 冠心病10例, 风湿性心脏病5例, 其他10例。 (3) 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W P W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或双束支阻滞,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严重的肝、肾疾病。所有病例用药前查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肺功能正常。

1.2 治疗方法

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 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给予胺碘酮150mg, 10min注入, 10~15min后重复1次, 以1.0~1.5mg/min静滴6h, 继以0.5mg/min持续24h。同时口服胺碘酮片0.2g, 3次/d, 连用2周, 改为0.2g, 2次/d, 连用2周。维持量0.2g, 1次/d;复方丹参注射液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qd, 7d后改为复方丹参片 (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生产) 常规量口服 (每次3片, 每日3次) 。

1.3 疗效标准

显效:阵发性房颤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 持续性房颤转为窦性心律;有效: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60%以上 (时间和次数) , 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复发:指显效有效患者在减量过程中房颤增加至≥2次/周。

2 结果

40例8h内全部转复, 随访观察显效19例, 有效15例, 总有效率85%, 无效6例, 复发4例, 40例心电图显示Q-T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 2例有恶心、便秘、失眠, 4例出现心动过缓。

3 讨论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会增加血栓栓塞 (主要是脑卒中) 、心力衰竭及其他一些并发症, 从而加速病情进展及增加病死率。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脏节律, 药物是目前处理大多数房颤的主要措施。房颤的确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认为快速的心房率会导致心房“电重构”, 使心房肌不应期缩短, 也使得房颤的发作变得更频繁, 持续时间也更长[1]。胺碘酮通过抑制一个或多个外向钾离子流, 使动作电位延长, 导致不应期变长, 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2]。

由于房颤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左心房或左心耳部因血流淤滞, 流动缓慢, 心房失去收缩力, 易导致心房内血栓的形成。复方丹参由丹参降香组成, 具有活血化淤, 降低血浆黏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血栓形成, 有效改善微循环。还具有增强肌体耐氧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 抑制心律失常, 减慢心律的作用[3]。说明本组病例两药合用能使房颤的转复率提高到8 5%, 而且对改善心肌微循环和血液供应, 预防心房内血栓形成有一定帮助。

本研究表明, 胺碘酮、复方丹参对于治疗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 预防房颤复发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姚焰, 杨跃进.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3) :165.

[2]陈国伟.心房颤动的治疗目标及措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3) :169.

联用治疗 第6篇

关键词: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 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 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因素, 当症状非常严重时, 病人生活无法自理。大部分病人对手术治疗心存疑虑, 担心会对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造成影响, 因此倾向于非手术治疗。本研究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应用针灸与推拿联用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 其中男53例, 女27例, 年龄21~68岁, 平均 (45.2±3.2) 岁, 病程2天至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 有受过寒湿或者是腰部慢性损伤史; (2) 腰痛的同时坐骨神经区也感到疼痛; (3) 脊柱表现为侧弯势, 没有腰生理弓, 病人具有腰部活动受阻这一鲜明特征; (4) 当患者直腿抬高高时时, , 相相比比于于正正常常人人减减少少了了大大约约一一半半, , 弓弓弦弦试试验验结结果果显显示示为为阳性; (5) 运动乏力或者是肌肉萎缩; (6) 通过MRI或者是CT扫描, 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如患者的腰腰椎椎功功能能、、体体温温等等。。对对照照组组患患者者采采用用针针灸灸治治疗疗, , 实实验验组组患患者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推拿进行治疗。

1.3.1 针灸疗法

取穴:主要包括如下穴位:秩边、肾俞、承山、环跳、腰阳关、承扶、阳陵泉、委中、昆仑以及足三里等。具体操作过程:让病人于治疗床上仰卧, 将针灸处完全暴露出来, 并对针灸处进行消毒, 然后垂直刺针, 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强刺激方式以及有区分度刺激方式, 在施该法的过程中需要密切注视病人的变化, 每次根据需要选择3~5个穴, 留针20~30min。1次/天, 10次为1个疗程, 病人休息2~4天后开始下一个疗程。

1.3.2 推拿疗法

(1) 放松法:病人于治疗床上俯卧, 全身放松, 医生则要站于病人一侧, 通过掌根部从上到下对患者腰背部进行推或者揉, 开始要轻缓, 然后逐渐加重力度, 这样反复6~7次即可;通过拇指指腹以及肘尖对患侧相关穴位比如承扶、肾俞、承山、环跳以及委中等进行点按;选择扌衮法作用于患侧下肢部分的坐骨神经线; (2) 腰椎斜扳方式:病人选择侧卧势, 让患侧处于上部, 距离床面较近的健侧下肢保持伸直状, 另一肢保持屈曲状, 医生选择病人腹侧位置站立, 一肘对病人肩前部进行扶按, 另一肘对其臀部进行扶按, 两肘一起反向用力, 结合病人突出部位的不同, 不断改变双肘力度, 以使着力点正好处于相关椎间盘部分, 这样反复进行4~5次, 再让病人换健侧在上, 医生也同时改变位置, 通过以上办法重复操作。1次/天, 10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腰腿痛完全消失, 腰背部功能正常;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 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好转:腰腿痛减轻, 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 (±s)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2。

[n (%) ]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复发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住院时间为 (2.6±0.4) 天,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 (5.0±1.2) 天,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5.0%, 低于对照组的2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3。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 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壮年 (劳动强度大或者是长时间坐立不动) 。这种疾病还会导致腰腿根性的坐骨神经痛, 病人腰或下肢通常会感到麻木或者是放射性疼痛, 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1]。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患者椎间盘出现退变, 纤维环发生破裂, 造成髓核组织从破裂部分突出, 对神经根产生一定的压迫以及刺激作用, 引发其附近组织出现水肿, 最终导致病人腰腿疼痛、并产生麻木感, 出现功能障碍等。

临床实践表明, 对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病人采取正确的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推拿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其推、揉以及扌衮等方式能显著缓解疼痛, 改善脊柱两侧以及下肢部位的肌肉痉挛情况, 促进损伤组织附近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维持腰部的平衡及稳定;腰椎斜扳方式有利于对腰椎后关节部分的力学平衡关系进行调整, 确保神经根免受关节的压迫, 消除附近软组织水肿, 不仅具有镇痛作用, 而且还可以解痉, 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针灸能加速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局部血液循环并改善神经营养状况以及局部代谢。临床将针灸、推拿这两种疗法结合起来, 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 能起到止痛、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的作用[3]。本次实验中, 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外, 在治疗时, 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禁止弯腰负重, 确保局部保暖, 下床过程中要注意侧身并尽可能使动作缓慢, 以防椎管压力上升, 平时多卧床休息;尽量少坐, 多步行, 以对疗效进行巩固。最后, 还要积极向患者宣传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的预防保健知识, 嘱咐其使用正确合理的劳动姿势以及搬重物方式, 避免弯腰时间过长, 避免坐矮凳, 在生活中针对腰背肌多做相关动作。

综上所述, 针灸结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 安全经济, 病人痛苦小, 复发率低, 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琴明, 房敏, 陆元明, 等.推拿三步改良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2 (1) :27-28.

[2]崔树平, 张明华, 任立军.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报告[J].中医正骨, 2008, 20 (2) :49-50.

联用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不育患者70例, 年龄23~45岁, 中位年龄30.2岁;不育2~3年30例, 3~6年33例, ≥7年7例。诊断标准: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不孕不育治疗学》[1]拟定:已婚男女同居2年以上, 性生活正常, 未避孕而不育, 经妇科检查排除女方因素, 经检查属男方因素者诊断为男性不育症。 (2) 男性精液异常诊断标准参照《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2]拟定。少精子症:精子密度<20×106/ml。弱精子症:a级精子<25%或a级+b级精子<50%。排除标准:排除睾丸发育不良、无精症、生殖系统畸形、生殖系统严重炎症、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 西医治疗:克罗米酚50mg, 每晚1次口服;维生素E 100mg, 每天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 (2) 中医治疗:中药选用十子衍宗汤加味, 基本方:菟丝子15g, 桑椹子15g, 五味子10g, 枸杞子10g, 金樱子15g, 补骨脂10g, 车前子10g, 女贞子10g, 蛇床子10g, 覆盆子10g。随证加减:精子活力低者加仙茅、仙灵脾;精子量少者加何首乌、龟版胶;精子不液化者加黄柏、知母;白细胞多者加蒲公英、苦参。每天1剂, 水煎2次, 取汁300ml, 分2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烟酒,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注意休息。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 (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有关标准拟定。治愈:配偶受孕;显效:配偶虽未怀孕, 但治疗2个疗程后精子活动力检查正常;有效:精子活动力检查改善, 并相应向上提高1级;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治愈26例, 显效24例, 有效1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4.29%。

2.2 不良反应

2组在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未发现血、尿常规异常,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损害表现。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 男性不育的原因很多, 有性功能障碍、先天发育不足、精液异常、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炎等, 导致不育的精液异常又分为无精、少精、死精过多、精子活动低下、精液不液化等。克罗米酚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治疗少精子症不育的药物, 但据报道其妊娠率也不甚理想, 且长期使用有面红、头晕、乏力、乳胀、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中医学认为, 精气决定人的生殖机能。肾精属阴, 肾气属阳。睾丸产生精子必须依赖肾阴、肾阳的濡润温养, 精子才能旺盛。因此对男性不育的治疗常从补益肝肾着手。十子衍宗汤是以传统的“五子衍宗汤”加味而成, 加强了原方滋阴壮阳、生精补肾的功效, 又能增加精子的活力, 改善精子质量, 有生精补髓、健脾益肾的作用, 不燥不腻, 有助于提高生育力。方中菟丝子、蛇床子、补骨脂、仙茅、仙灵脾补益肝肾, 温肾壮阳, 激发生精;桑椹子、五味子、枸杞子、金樱子、覆盆子、女贞子固肾填精;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龟版胶滋阴潜阳, 益肾养血;车前子既可清肾中虚火, 又能防滋腻碍胃;黄柏清热燥湿;知母滋阴降火;蒲公英、苦参清热解毒燥湿。诸药合用, 共奏滋肾温阳、益气养血之功, 使之气血旺盛, 肾精充足, 生殖机能旺盛。

中西药联用治疗男性不育的优势在于治疗着眼于整体, 不良反应小, 疗效持久而显著。总之, 男性不育症病因复杂, 中西药联用治疗能取长补短, 提高疗效, 故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经.实用中西医药结合不孕不育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946-951.

联用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老年高血压44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75~86岁,平均80.5岁,诊断标准:符合2004年我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分级标准,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179mmHg或舒张压100mmHg~109mmHg,有严重脏器衰竭及继发性高血压者除外。

1.2 治疗方法:所有治疗患者治疗前予动态血压、心超检查,治疗组予络活喜(辉瑞制药公司)5mg,每晨1次,安博维(赛诺菲一安万特制药公司)150mg,每晚1次。对照组悦宁定(默沙东制药公司)10mg,每晨1次,安博维(赛诺菲-安万特)150mg,每晚1次。治疗期间不用其它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3月后复查动态血压、心超。

2 老年高血压有以下特点

(1)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离现象 即DBP正常或轻度升高,而SBP明显升高,约5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使SBP增高,但血管壁回缩力变小,致使DBP下降。脉压差(PP)越大,动脉硬化程度可能越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合并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从而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3)假性高血压:表现为用普通袖带式血壓计所测血压值明显高于动脉内血压直接测量数值。其原因可能与肱动脉硬化有关。其血压计所测值可高于动脉内实测值10mmHg。对此类患者诊断高血压要慎重,必要时可直接测量动脉内压。(4) 高血压症状不典型: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压值高低不成比例,患者血压很高,有的甚至SBP>200mmHg,而自己毫无觉察,但这并不表明患者不合并靶器官损害。(5)高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在一日之内血压波动很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晨起后血压急剧升高,夜间血压明显下降,这是夜间脑缺血或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有关。偶测血压很难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变做出准确评估,故有必要对老年人高血压进行动态血压观察和评估。

3 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要点

3.1 治疗老年高血压,尤其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时,宜选用作用平和、缓慢的制剂,如利尿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及ACEI等,在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后,常规给予抗凝剂治疗,定期测量血压并随时予以调整剂量。

3.2 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剂量,逐步降压,多观察药物的治疗反应,特别是体质较弱的患者更是如此。有些老年人SBP降至120一130mmHg时即处于半嗜睡状态,而降至150一160mmHg时却可以自理。因此,对这类患者不易将其血压降得过快、过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是否并存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除非为轻度高血压,一般均应联合用药,以更好地降压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3 降压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观察降压的治疗反应,还要注意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反应。治疗合并脑供血不足的高血压病患者,宜选用ACEI、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合并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宜选用ACEI和钙拮抗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时,应先合理降压、利尿后,再用强心剂,常规应用ACEI,以血压降至140/90mmHg为宜,过低可能影响脑和冠状动脉供血。使用ACEI时宜选用依那普利或雷米普利,不宜选用卡托普利,以预防肾功能减退。该类患者不宜使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异搏定),可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不宜使用短效二氢毗锭类钙拮抗剂,若必须使用时则应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3.4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血症、肥胖症、高尿酸血症,应一并予以治疗,减肥本身就有降压作用。同时要注意降压药对这些疾病的不良影响。由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动脉硬化,血管壁回缩力差,故DBP偏低,PP大,降压治疗时应特别注意DBP不能低于60mmHg,否则会影响脑和冠状动脉供血。

4 讨论

钙离子拮抗剂其降压作用主要是由于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所致。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主要是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达到降压目的。络活喜(氨氯地平),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半衰期长达35~45小时,全天血压水平缓和有效,对老年患者收缩期高血压属强适应症。安博维(厄贝沙坦),终未清除半衰期为11~15小时,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而且能预防房颤,改善糖耐量。悦宁定(依那普利)能改善慢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但降压作用明显弱于络活喜,低于安博维。

综上所述,络活喜和安博维联用治疗老年性中度高血压,降压作用明显增加,能逆转左室肥厚,且持久温和,血压波动小,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减少,减少心血管病终点事件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好,适用于老年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实用心脏病学[M].第四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94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1.

联用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1月至200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41例,女20例,年龄26~75岁,平均49.2岁;甲型10例,乙型42例,甲乙重叠型2例,未分化型4例,酒精性肝炎3例;急性28例,亚急性13例,慢性20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45.7岁;甲型9例,乙型15例,甲乙重叠型1例,未分化型3例,酒精性肝炎2例;急性15例,亚急性2例,慢性3例。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 mg,加入250 ml 10%葡萄糖溶液中,静点每日1次,15 d为一个疗程。自拟公英茵陈汤,其组成为:蒲公英、茵陈、柴胡、制大黄、土茯苓、板蓝根、猪苓、苦参,每日1剂,水煎服,15 d为一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合并胃肠虚寒者慎用。对照组联用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d,15 d为一个疗程。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治疗2个疗程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二氧化碳结合物(CO2CP)、尿素氮(BUN)、肌酐(Cr)、甲型肝炎(甲肝)抗体(HAV-Ab)丙型肝炎(丙肝)抗体(HCV-Ab)、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乙肝三系和血清电解质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检测正常,HBsAg转阴;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ALT、TBIL正常,ALB上升,PT缩短,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有阴转项目;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ALT、TBIL下降,ALB有所上升,PT有所缩短;无效:症状和体征如故或加重,ALT、TBIL继续上升,ALB继续下降,PT更加延长甚至死亡。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对重型肝炎患者疗效特别显著,总有效率为93.4%;无效死亡的4例患者中,2例急性重型乙肝肝昏迷Ⅳ度,患者住院2 d,抢救无效死亡;1例住院治疗36 d无效自动出院后在省级医院治疗20余日死亡;1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后8 d死亡。57例有效病例中,ALT下降速度最快,平均每日下降85.63 U/L;TBIL下降速度次之,平均每日下降6.62μmol/L;ALB、PT好转速度较慢。共监测了20例患者的AFP,120例阳性,阳性率52.8%。表2结果显示,对照组对重型肝炎患者疗效较差,总有效率67.7%(20/30),无效死亡的10例患者中,5例急性乙肝肝昏迷Ⅳ度,患者住院3 d,抢救无效死亡;4例住院32 d无效,自动出院25余日死亡;1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后10 d死亡。20例有效病例中,ALT下降速度最快,平均每日下降75.32 U/L;TBIL下降速度次之,平均每日下降5.41μmol/L;ALB、PT好转速度较慢。共监测了20例患者的AFP,12例阳性,阳性率60%。

3 讨论

中医认为重型肝炎的病机为热毒内陷,湿热蕴结肝胆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补阴,故本研究中采用自拟公英茵陈汤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有效率93.4%,病死率6.6%;对照组有效率67.7%,病死率33.3%。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而且病死率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重型肝炎的病理基础是肝细胞大量坏死,故首先要用促肝细胞再生的药物,使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再生;其次要寻找确实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促肝细胞生长素可刺激肝细胞增殖和DNA合成而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细胞修复,恢复肝功能;同时提高肝脏Kupffer细胞吞噬功能,防止来自肠道的毒素对肝细胞进一步损害;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Na+-K+-ATP酶活性,从而阻断肝细胞坏死及减轻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并增强肝细胞线粒体功能,促进肝坏死后的修复,具有降低转氨酶、血清TBIL和缩短PT的疗用[2]。笔者使用中药公英茵陈汤,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尿除湿,归君药;柴胡和解少阳、柔肝舒肝,茵陈蒿清湿热、退黄疽,为臣药;大黄凉血解毒,利胆退黄,酒制偏于清上而活血,为佐药;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利尿,为使药;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猪苓利水渗湿,板蓝根有降低转氨酶作用。阿德福韦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阿德福韦可以诱导内生性干扰素α(IFN-α),从而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并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但该药有抗病毒起效慢、效价不高之不足。中医观点认为:公英茵陈汤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凉血补阴,利尿除湿,利胆退黄。现代医学认为:苦参碱、猪苓多糖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抑制病毒、降低转氨酶作用。本方增加苦参、猪苓、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抑制病毒作用。

笔者认为,促肝细胞生长素结合自拟公英茵陈汤治疗重型肝炎不仅对病毒性重型肝炎有效,而且对其他重型肝炎也有效,对合并其他疾病的重型肝炎,同样疗效显著,能降低病死率,较对照组治疗有明显优势,在基层医疗单位很有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