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精选7篇)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第1篇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时间:2013年9月2日下午4:30 地点: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刘运涛副校长、卡马力丁主任、李七玲处长、雷雪琴副主任、阿不都外力副处长对山汗副处长、汉语专业科张芸、阿丽亚、数学专业科翟红梅老师 主持:刘运涛副校长

讨论主题:两个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班教学工作安排 首先,卡马力丁主任介绍了即将进校的小学汉语和小学数学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班开班准备情况。这是我校积极争取的培训项目,也是第一次承办两年制的双语教师培训。如何做好培训教学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对学校今后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今天,刘副校长召集我们相关人员开会讨论,请各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意见。

张芸老师认为,双语培训教材不多,且大部分的教材均适应本科层次的教育,偏重理论的多,注重实践的少,项目式的少。为小学双语教师量身定做的教材几乎没有。教材尽可能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选择好用、能用的版本,实在没有的,我们可以搞一些校本教材。

阿丽亚老师认为,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汉语教研室正积极试行、推进项目式教学方法,在近三年的中、短期双语教师培训教学中均采用项目式教学,已经形成了课程标准、学习指南、考核标准、课程课件、案例库、习题库等一系列的课程资源。

李七玲处长认为,双语教师培训应该以项目任务为主线,以学员培训后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岗位任务要求为依据,教学中强调“教、学、做、练一体化”,突出理念变革和口语表达。雷雪琴副主任认为,两年制小学汉语和数学双语教师培训项目,是我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培训项目,比前几年的中短期培训要求更高、更严,因此,希望教务处在教学安排和管理上要格外用心,配好教师队伍,选好教材,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多进行一些探讨和创新,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双语教师培训模式。

刘副校长和卡马力丁主任分别就大家提出的看法进行了总结。

最后,讨论了双语培训班教学管理、常规管理和学员管理的分工,明确了课程设置的思路和教材的选择途径。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第2篇

Chapter one

Nucleotide and Nucleic acids

Propose: 1.Grasp of the nucleotid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component of the nucleotide and the chemical bonds linking the components, and the names and abbreviations of bases, nucleosides and nucleotides.2.Profound grasp of the key knowledge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DNA and RNA.3.Familiarity with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NA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properties and the DNA structure.4.To know the technique of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 and DNA sequencing.Contents: 1.General concepts of nucleic acids.(1)Nucleotide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nucleic acids.(2)Nucleotide is composed of base, pentose, and phosphate.(3)The 3’,5’phosphodiester bond links nucleotides, many nucleotides are linked by the 3’,5’

phosphodiester bond to form nucleic acids.(4)Nucleic acids are divided into DNA and RNA.(5)Other functions of the nucleotides.2.the three dimensioned structure of DNA(1)Double helix structure is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DNA.① The double helix DNA model put forth by Waston and Crick.② The features of double helix DNA.③ A-DNA and Z-DNA.④ Triple strand DNA.(2)Supercoils of DNA ① Prokaryotic circular supercoiled DNA.② Eukaryotic mtDNA and ctDNA.③ Topoisomerases.(3)Eukaryotic chromosome ① Nucleosome.② From chromosome to chromatin and chromosome.(4)DNA is the genetic material ① Avery’s experiment.② The genome.③ Euchromatin and heterochromatin.3.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RNA(1)Four main kinds of RNA(2)mRNA: structure and function.(3)tRNA: structure and function.(4)rRNA: structure and function.(5)Other small RNAs.4.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ucleic acids(1)Hydrolysis.(2)UV absorbance.(3)Denaturation, renaturation, and hybridization.5.Nuclease

(1)Ribonuclease.(2)Dexoyribonuclease.6.Techniques of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 and DNA sequencing.(1)Methods of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nuceic acids.(2)DNA sequencing.Chapter two Nucleotide metabolism Purpose

1.To know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nucleic acids and anabolism pathway of nucleic acids in the human body.2.Profound grasp of the raw material of purine and pyrimidine synthesis, the end products of purine and pyrimidine breakdown.3.Grasp of the formation of deoxynucleotide from ribonucleotide.4.To know the function of antimetabolites.Contents

1.2.3.4.Nucleotide functions.Anabolism and catabolism of purine.Anabolism and catabolism of pyrimidine.From ribonucleotides to deoxynucleotide.5.antimetabolites.Chapter Three DNA biosynthesis and DNA damage repair Purpose 1.Familiarity with the central dogma.2.Grasp DNA replication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3.To know DNA damage repair systems.Contents 1.General feature of DNA replication.(1)Semiconservative.(2)Bidirectional.(3)Replication fork(4)Semidiscontinuous(5)The Ori.(6)The primer(7)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DNA replication.2.Features of DNA polymerase.(1)The substrates.(2)The active center.(3)The enzyme activation.3.DNA replication in E.coli.(1)DNA replication initiation.(2)Chain elongation.(3)Replication termination.4.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1)Eukaryotic DNA polymerase.(2)Process of DNA replication.(3)Telomerase and telomere.5.DNA damage.(1)Causes of DNA damage.(2)Mismatch repair system.(3)Other DNA repair systems.6.Reverse transcription.(1)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dogma put forth by Crick.(2)Retrovirus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Chapter Four RNA biosynthesis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processing

Purpose

1.Grasp of the concept of RNA biosynthesis.2.Grasp the feature of transcription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processing of pre-mRNA pre-tRNA of pre-rRNA.3.Familiarity with ribozyme and self-splicing.4.To know RNA replicase.Contents 1.DNA dependent RNA synthesis.(1)RNA polymerases.① Prokaryotic RNA polymerase.② Eukaryotic RNA polymerase.(2)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① Prokaryotic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② Eukaryotic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3)Transcriptional termination.2.Pre-RNA processing.(1)Eukaryotic pre-mRNA processing.① 5’ end capping.② 3’ end polyadenylation.③ Splicing.(2)Pre-rRNA and pre-tRNA processing.(3)mRNA edition.3.RNA dependent RNA synthesis.Chapter Five Protein biosynthesis, folding and processing Purpose 1.Grasp of the features of the genetic code.2.3.4.5.Familiarity wit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RNA, tRNA, and rRNA.Graspthe process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prokaryotes.Familiarity with the process of protein biosynthesis in eukaryotes.To know protein folding, and clinical relatives in protein synthesis.Contents

1.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system.(1)mRNA, the template.(2)The genetic code.(3)tRNA, the adapter.(4)Ribosome, and rRNAs.2.The five stages of protein biosynthesis.(1)Activation of amino acids.(2)Translation initiation.(3)Translation elongation.(4)Translation termination.(5)Protein folding and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3.Clinical relations in protein synthesis.(1)Antibiotics and protein synthesis.(2)Diphtheria and protein synthesis.(3)Interferon and protein synthesis.Chapter Six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prokaryotes Purpose 1.Grasp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egulation of prokaryotic gene expression.2.Grasp of the concept of operon and familiarity with lac operon.3.To know other important E.coli operons and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phage λ.4.To know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in prokaryotes.Contents

1.Basic principle of regardless of gene expression.(1)The common feature of gene expression is both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2)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 is the key step i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3)Induction and repression are the basic models of prokaryotic gene expression.2.Bacterial operons.(1)Concept of operon.(2)Lac operon.(3)Other important operons.3.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phage λ.(1)The life cycle of phage λ.(2)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lysogen and lysis pathway.4.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in prokaryotes.(1)Attenuation.(2)Regulon.(3)Coordinate synthesis of ribosomal proteins and rRNA.(4)mRNA stability.Chapter Seve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eukaryotes Purpose

1.Familiarity with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 in eukaryotes.2.Grasp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3.To know post-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4.Familiarity with RNAi.5.To know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Contents

1.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1)Eukaryotic promoter.(2)Transcription factors.(3)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2.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1)5’ end capping and 3’ end polyadenylation of mRNA.(2)Splicing.(3)mRNA edition.(4)mRNA transporting from nucleus to cytoplasm.(5)RNAi.3.Translational regulation.(1)eIFs.(2)5’ and 3’ UTR binding protein.(3)Translational initiation sites.Chapter Eight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Purpose

1.Grasp of concepts of recombinant DNA and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2.Familiarity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3.To know the relation between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and medicine.Contents

1.Introduction to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1)Molecular cloning.(2)DNA manipulation.2.Molecular tools.(1)Tool enzymes.(2)Vectors.(3)Host cells.3.DNA cloning.(1)Process of DNA cloning.(2)Application of DNA cloning.4.Analysis of cloned DNA.(1)RE mapping.(2)DNA sequencing.(3)Bioinformatics in DNA cloning.(4)Molecular hybridization.5.Application of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n biology and medicine.(1)To produce bioactive proteins.(2)To get site-specific mutation.(3)RNAi.(4)Transgenic animals and gene knock out.(5)Gene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Chapter Nine Signal transducer and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Purpose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第3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

近年来, 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 免疫学以其独特优势推动了医学和生物学中各领域的发展。目前, 免疫学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多种难治性疾病与免疫具有相关性, 医学生也日益重视对该学科的学习。

本校免疫学教研室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或专业课教学”的号召, 本教研室在我校率先进行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 从师资培养、教材选择、教学方式选择等方面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研究探讨,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于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现将教学中取得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1 师资队伍的培养

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 这就要求从事双语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最适合进行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人员是在国内取得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 并在英语国家高校留学或从事医学免疫专业研究的人员, 即“海归派”教师[1]。本教研室在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选择上遵循了这一原则保证了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这是开展医学免疫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数量有限, 很难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因此,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质量, 我们积极培养后备力量, 严格要求年轻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 还要熟练掌握本专业外语词汇和外语口语, 组织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免疫学双语教学学习班, 以达到交流共进的目的。

2 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原则上应选用国外的原版教材, 但考虑到原版教材成本过高以及难度是否合适等因素, 本教研室选用高晓明主编的《医学免疫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 作为学生教材, 教研室的英文参考教材主要有《Immunology》 (IVAN ROIIT著, 第6版) ,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ABUL K.ABBAS等著, 第5版) 以及《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免疫学》 (LYDYARD PM等著, 2000年英文影印版) 。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对原版教材进行合理取舍, 将总结归纳的资料发给学生, 以供其课上对照、课下参考。

3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前提下, 使学生掌握专业外语词汇并建立英语思维模式[2]。为此, 本教研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努力探索双语教学课堂模式。

各院校采用的双语课堂授课模式主要包括中文教材、中文课件板书、英文讲解;中文教材、英文课件板书, 中文或英文讲解;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板书, 用英文或中文讲解;中文教材、中文加英文课件板书、中文讲解。通过调查证实, 最后一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3]。本教研室在总结其他学科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免疫学学科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 最初几次课主要采用中文教材、中文加英文课件板书、中文为主的讲解方式授课, 之后逐步过渡到课件以英文为主, 以中英文结合方式进行讲解, 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在免疫教学活动中, 课上“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双语教学活动中, 我校教师多年来坚持开展“教”与“学”相长会, 听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注重课后调研, 达到了加强师生交流的目的[4]。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预习, 争取做到课前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生词, 对教学内容有所把握。

4 改革考试模式

严格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命题, 采用了全英文命题模式, 允许学生使用中文回答, 鼓励学生使用英文答卷, 对于英文答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加分政策。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检查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 更能体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扩大了学生医学外语的词汇量, 对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 双语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5.1 避免走入双语教学的误区

“双语教学”大体分三种形式:第一, 浸入型双语教学, 即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平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第二, 保持型双语教学,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 逐渐过渡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第三, 过渡型双语教学, 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针对我校学生特点, 我室的双语教学选择了“保持型双语教学”。在选择双语教学形式时, 一定要把握双语教学是以外语为教学语言而不是教学生学外语这一基本原则。

在教学模式选择上, 不能盲从, 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把传授知识和提高外语水平有机结合。不能不分主次, 为了追求双语教学而不顾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

5.2 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本教研室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发现, 个别七年制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如果课前没有做预习, 很难跟上老师讲解速度, 而免疫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的学科特点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恶性循环, 没理解的内容在新知识里用到的时候, 又使得新知识无法理解。最终使学生由于双语的使用而对这一学科失去兴趣。这虽是个别现象, 但却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也正在研讨阶段, 即双语教学体系和传统教学体系同时进行, 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5], 这也是我们未来双语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

5.3 双语教学师资不足

教师是提高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因素,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很多双语教师反映随着招生量的扩大, 40人的小班授课改为200多人大班授课, 出现了部分学生较难适应、授课知识量下降以及学时明显不足的情况[6]。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 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效果。

6 展望

将免疫学理论和技术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是免疫学双语教学的责任。在人们普遍探索新形势下创新教学模式有利条件下[7], 本教研室根据双语教学的目标, 结合本校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素质较高等特点, 在教材选择、双语教师的培养, 教学模式完善等方面, 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但仍存在问题, 需要双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摸索适合现代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新方法, 并形成科学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 达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畅.浅谈高校双语师资的培训[J].科教文汇, 2008 (3) :61.

[2]丛敏, 尤红, 马红等.《临床免疫学》双语教学研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9;23 (3) 277-280.

[3]吴梅, 李玲.《组织学》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探索[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 42 (6) :180-183.

[4]孙静, 胡晓松, 刘馨莲等.病理学双语教学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9;8 (7) :783-785.

[5]崔国辉, 袁汉尧, 周克元.关于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 2010;23 (8) :2810-2811.

[6]李一, 于春雷, 杨巍.“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23 (2) :172-173.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第4篇

一、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不可动摇的基石。医学名词中约有1/3来源于解剖学,解剖学课程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对于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来说,首先应培养其对医学课程的兴趣,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循序渐进,若直接变为英语教学,则学生会觉得接受知识比较困难,而人体解剖学及相关或者派生的英语专业词汇占医学词汇的七成以上,掌握和熟悉解剖学词汇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从而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七年制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观测点之一,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上要端正态度,在思想上要重视双语教学。七年制医学生是现代医学走向世界的关键力量,能够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为今后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年制学生是每个医学院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其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外语的驾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医学院校的水平。若学生能掌握解剖学大部分专业词汇,那么就可以为以后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及英语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解剖学双语教学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双语教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双语教学的核心是引入国外先进的学科思想、新颖的课程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提高参与双语教学教师的素质是贯彻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重要是的应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英语讲座等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水平。当然,学校可以尝试从以英语和汉语为主的双语国家或多语地区聘请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或具有相关海外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也可以通过一定程序的选拔,选派优秀教师到外语学校或国外培训,以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四、双语教学教材的编撰

编撰合适的七年制医学生教材是推行高效双语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在编撰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谨慎,要尽可能采用英语原版教材的表达方式,又要注意突出重点,一定要适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同时也要编撰配套的英语版习题集,作为学生课后的复习资料。该学科合适的教材若能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开阔专业视野,就可以为以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模式的培养任重道远,还需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探索,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只有坚持不懈、反复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医学校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出具有高综合素质、适应2l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等医学人才,使我国的医学事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刘妍妍,王然,宋英莉,等.医学生理学双语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748-749.

[2]宋金鑫,许明璋.对医学七年制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399-401.

[3]张静.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9(24):567.

[4]王华民,林英姿,彭江龙,等.利用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6):791-794.

[5]杨媛华,王辰.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320-321.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第5篇

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篇一

这段时间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也使我对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合所学理论与这六天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数学双语教学有了以下三点新的认识:

一、数学双语教学应以数学学科目标为首要目标

由于数学双语教学的本质仍是数学教学,所以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学科目标应与使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数学教学的学科目标完全一致,即相同的教学内容,不论采用双语还是单语进行教学,都应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学学科目标应是数学双语教学必须首先达成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要同时教授数学知识与专业英语知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在规定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一定不可因此降低教学要求或减少教学内容,造成人为的“学科损伤”。严格遵循“数学学科目标优先”原则,尽量在双语课堂上毫无保留的达成数学学科目标,是对数学双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应侧重英语的工具性 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交流,“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显然违背了我国开展英语教学的初衷。与新加坡“全民皆英”,家庭成员之间同时使用英语与母语两种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情况不同,我国的小学生很难在下课后找到一个适合听说能力培养的非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很好的弥补了英语课时有限的缺陷,延长了学生在校内学习英语的时间。我认为双语教师应该教学中应侧重英语的工具性,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三、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英语在课堂语言中的使用比例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考虑,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最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然而,我国的社会语言环境是单语,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语言环境也为单语,完全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淹没式双语教学模式不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我认为,在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开展的初期,教学语言应以母语为主,教师多在组织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秩序时使用英语。所使用的英文语句应当语法简洁、词汇简单,清晰、洪亮地用比较慢的语速发音,必要时,可以使用夸张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在学生逐渐熟悉双语教学模式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英语的使用比例。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回答,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随着学生英语知识水平与课堂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策划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用英语交流数学知识,讨论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的能力。当学生的词汇量足够大,阅读能力也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英语短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国外数学知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这一阶段达成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发展,属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在具体的一节双语课中,教师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调节英语的使用比例。若教学内容难度颇大,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吃力时,教师应将汉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减少学生的语言理解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相反,若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就应该在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多安排合作与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

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篇二

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苗(东部方言)汉双语师资培训,为期虽然不长,但我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我深深地悟到了这渊源已久的苗族语言在社会里的社会性,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开展苗汉双语教学、构建和谐的苗汉语言环境,维护社会语言多样性,因地(因族)制宜,苗汉结合,促进当地苗汉民族和谐发展,进而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传承苗 族语言的书面表达至关重要,就本次培训,我的收获如下: 一、苗族东部方言区语言与文字的历史了解。

通过学习,在龙智先、龙秀海二位教授的精心讲授下,我知晓了我们苗族(东部方言)在清代、民国期间、抗日战争时期等都有过不同的创造,如清代的板塘苗文,民国期间美国传教士郑哲克和他的信徒石清泉在松桃传教期间用拉丁文创造的《苗文读本》,解放后花垣县麻梨乡石成鉴所创造的老寨苗文等,它们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和推广,直至当前,东部方言才得以真正的统一,(以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腊乙坪口音为标准音)。可见,苗语(东部方言)在创造上也是几经总结和锤炼,才得以真正的规范。

二、苗语文字书面表达的完善和魅力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族,都要不同的语言,语言不统一,是很难推动该族、该地区的发展和进步的,语言的统一至关重要,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也不例外,因为在那苗族里他们就共同创下了自己的语言,并得到了真正的统一,并能用于交流、沟通、人人会道、大小能语,而完善后的苗(东部方言)语培训中,在龙智先、滕继承二位教授的精心教诲下,从教20余年来的我方才恍然,它的书面表达是由deb shob(声母)48个,ned shob(韵母)33个,shob xinb(声调)6个制成,它们在写法上与英语26个字母一样,但在拼读时却完全不同,如:

“青蛙,”苗文为deb gud;“白马,”苗文为 mel ghueub(读法不能用英语、汉语拼音的读法来读)。

“你”苗文为myl(在读法上“y”要读成汉语拼音里的后鼻韵母“eng”)等。

虽然我们东部方言的书面表达载不上史册,但也可谓为绝伦,独具一格,掌握了这些拼读方法后,为我今后的“双语”教学垫下了基础,在教学上可采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

三、意义深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该次“双语”教学培训能得以顺利开展,充分体现了省民委、省教育厅、省民院、松桃县教育局对“双语”教学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在我们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进行“双语”教学极为重要,为此,作为该次培训中的一员,一定要把所学得的苗(东部方言)语知识传播给我们那山区里的苗族子弟,让他们能把汉语方面的诗歌译成苗语,使苗汉双语相互渗透,把日常生活中苗族的苗歌、谚语、日常生活用语等进行书面记载,以让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升华,让苗汉语言更进一步的和谐!

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篇三

为了不断提高我县从事双语的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动苗族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办好让苗乡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日,松桃自治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从事双语教学的小学共100名双语教师,赴贵州民族学院“充电”。

本期培训班面向松桃边远少数民族乡镇从事双语教学的100名一线民族教师。此次培训主要以苗话(东部方言)听、说能力强化训练为主,苗话发音理论知识为辅,用苗话语音理论指导教师口语发音练习。旨在通过培训,使学员苗话水平、通用苗文字和苗族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及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有一定提高。所有教师在认真听取了龙智先老师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后,全体学员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我在这次深有感触: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教师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苗文知识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授课教师全面系统。

老师的课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三位授课教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龙老师的课从苗文的neb shob deb shob shob xinb三个方面详细地搜课,学员们个个认真地听和做好笔记,在课堂里激烈地交流讨论。接下来的培训,我想会更有趣、更专业,所以我会更认真听,滕老师的课更精彩,他从苗族人的生活方式来讲课,例如:每节课都用苗歌来开头,让老师们学得开心。

三、突出重点。

在教学时,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避免按顺序一字一字教。笔画多、难写的字要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笔笔教好,重视范写,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特别强调。笔画简单好写的可让学生观察后自己写。如果每个字都平均使用力气,都讲两分钟,写两分钟,并且统一规定写的遍数,则一堂课完不成一课的生字,而且还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降低学习兴趣,使学生一股脑地只图快快抄完了事。因此,写字课堂上,要“因‘字’施教”,只对重点、难点作指导,其余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写。

这次暑期培训,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紧贴实际,很实在,真正指导了我们在今后双语教学中,让我们更好地把苗文走进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短短的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作为一位苗族教师的责任

看了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的读者还看了:

1.参加双语培训的心得体会3篇

2.学习心得交流

3.幼儿园培训课心得体会3篇

4.教师讲座心得体会精选3篇范文

5.服务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范文3篇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第6篇

1 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认识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另一种语言作为课堂的主要用语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该语言的运用能力, 就目前情况看, 主要是英语[1]。但学生到大二才开设病理课, 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还不高, 英语词汇量不够丰富, 尤其缺乏专业英语词汇, 双语教学只有考虑到医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我们首先在外语基础较好的班级 (七年制班) 中进行推广, 以达到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语言学习、研究和交流专业知识, 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对专业课的综合掌握能力的最终目的。

2 自主开发研制双语教学课件, 编制适合校情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教材

我校由于双语教学还处于尝试阶段, 应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 以加强教师的口语授课能力。针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功底不是很厚, 所以在教学中仍以母语为主, 首先重点突破专业英语词汇及专业英语术语,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词汇;在讲授重要概念和病理改变时用英语讲述, 使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医学英语词汇;或者交替使用中英文讲授, 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文内容;再则, 选择个别容易理解的章节尝试进行全英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专业英语词汇, 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英语表达出来;重点或难以理解的部分, 根据学生的反应循序渐进, 随时调整中英文的使用比例, 换不同的方式表达并放慢速度重新复述, 以期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课前要求学生预习, 然后在课堂上用英语提问, 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或复述, 不懂的或难以表达的就用汉语, 既调动积极性又不背思想包袱, 尽可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2]。

采用“病理引导式”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准备一些英文病例讨论, 课后学生通过上网和图书馆的信息查找有关资料, 认真准备, 学生在实习课上进行讨论, 老师通过提问式, 启发式引导学生从临床症状推断病理变化, 讨论结束后, 老师再对相关内容归纳和总结。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开阔视野, 活跃思维, 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更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因此, 在中医院校七年制病理学双语教学中应自主开发研制双语教学课件, 编制适合校情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教材。根据需要编写适合中医药院校现状的双语教学教材, 或者选用相对适用的外语原版教材, 或者在参考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讲义后在教学过程中, 再根据病理学科的发展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 适当补充新内容, 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在阐述病理学理论知识时, 可配以适当的实物图片, 或利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的特点, 直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地展示病变特点, 集中英文于一体, 并选用制作较好的英文原版教学片插入多媒体课件中, 穿插于讲课之中播放, 这样既学到原汁原味的医学英语,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3 开展七年制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有关专家指出,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获"最直接的收获是外文水平的提高, 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最深层次的收获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技巧[4]。开展双语教学, 要求教师主动阅读英文原版教材, 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生用双语学习专业课程, 既能增加学习外语的环境和机会, 也可深化专业课学习。总之, 中医院校七年制医学生病理学采用双语教学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对病理学的专业英语词汇有了初步的掌握, 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为以后医学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 而且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精益求精, 及时了解了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促进了科研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双语教学,病理学,中医院校,七年制

参考文献

[1]刘京丽.中医药院校如何开展双语教学[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0 (2) :47-48.

[2]杨明山, 顾璜.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3) :8-9.

[3]于赫, 于英君, 韩学忠.多媒体课件在双语教学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 2004, 2 (9) :8-9.

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第7篇

[关键词]五年制双专业 操作系统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112-02

一、五年制双专业教学体制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培养既懂传统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辽宁软件大省的需要。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适应时代的需要,于2002年9月开始对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专业进行探索,实施“传统专业+软件工程”的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某一传统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实践之初,学校将13个传统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复合,由于复合专业知识使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领域宽和工作能力强,五年制双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二、五年制体制中现代操作系统双语教学的优势与特点

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之一是更新周期短,且前沿知识总是以英文文献的形式出现,所以能够读懂英文文献是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为达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学生对英文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在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应采用主要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理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操作系统自20世纪50年代的最简单的批处理系统到Windows、Unix等现代操作系统及随处可见的各类嵌入式系统,其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样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新的英文文献的能力。所以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对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基础知识和原理都首先掌握了英文的解释,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够较快接受并迅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在近十年的操作系统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同时总结了五年制双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三、五年制体制中现代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时压缩后内容的完整性问题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为64学时,而双专业体制中的学时为48学时,除去8学时的实验学时,理论课学时为40学时。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整个学科的体系完整地介绍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完整知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问题

理论与时间的结合是操作系统教学中一直在探讨和改进的问题。在五年制体制双语教学中也同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操作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多数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比如进程、线程、虚拟存储等的概念,在理论教学中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对概念有逻辑上的理解,只有把这些概念具体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理论,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如何安排实验学时的内容,高效地利用它帮助学生的理论学习同样是重要的问题。

(三)英文教材阅读困难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是重要的部分,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映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英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在学生的阅读中主要有两大障碍,一是专业词汇的翻译,二是关键概念的翻译和理解。对于一些使用抽象语言的程序算法描述,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是主要的困难。

(四)授课中用于单词和语句翻译的精力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问题

在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需要老师将重要的名词、概念和语句翻译给学生,这样,就必须拿出部分本来就较少的理论教学时间来进行翻译和解释。据初步统计,在一堂课中,教师平均需要5~10分钟的时间去翻译重要的概念和知识,对教学的进度有一定的影响。

四、相应的解决方法探讨

(一)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主要内容

针对学时压缩后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问题,我们采用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主要内容的办法,将原来的非重点知识列为选读内容,供学生课后阅读,作为训练提高的材料,但涉及体系完整的主要的内容和知识点则进行重点和详细的讲解,务必使学生建立完整的体系概念。具体的学时分配中进程与线程占12学时,存储管理占8学时,其他各部分内容均占4学时。

调整后的内容将主要的知识作为重点介绍,其他知识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这样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又保证了学生能学到必要的知识。

(二)精选实验题目,理解重要概念

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我们精选实验题目,以使学生理解重要概念。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是本课程中两个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为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实验中,我们选取模拟进程调度和页面置换作为实验的内容,使用C语言或JAVA语言实现算法。通过设计进程调度程序模拟两种以上调度算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进程调度的功能和实现原理;通过模拟操作系统中进行页面管理的各种页面替换算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内存管理中的相关知识。

(三)制作中英对照课件,课后参考

针对教材阅读的问题,首先我们选取经典的英文教材,其次制作中英文对照的课件给学生作为参考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我们选取Andrew S. Tanenbaum所著的《Modern Operating Systems》作为教材,该教材是最为经典的原版书库入选教材之一,对知识的讲解全面,深入浅出,使读者不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依据教材的课件,给出中英文对照的版本,在学期之初发给学生,对学生的阅读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

(四)提前给出下次词汇,提前预习

最后,在每堂课之后给出下次课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建议学生课后掌握,这样在课堂中可以减少翻译所消耗的时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五年制双专业教学体制下的操作系统双语教学是新形势下必要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同时也促进我们积极思考找到解决方法,今后我们依然会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 参 考 文 献 ]

[1] 景新幸,郭庆,魏银霞.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1):33-34.

[2] 眭依凡. 以素质教育撬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07(1):3.

[3] 毕永竹.大学双语教学有效性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6(1):63-64.

[4] 罗来成,王建红.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59-61.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