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阻燃改性技术(精选4篇)
沥青阻燃改性技术 第1篇
1 阻燃型防水卷材的性能指标
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在满足GB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开发的,燃烧性能等级达到或超过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厂房、仓库、民用一级耐火等级建筑防水层的防火设计要求,能够做到离火自熄,保证在保存、运输、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性。该产品的物理性能见表1,燃烧性能等级划分见表2。
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可以达到GB 86241997《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中铺地材料B1级和铺地材料B2级。
2 阻燃型防水卷材的性能特点1)防水性能好
注:1)铝箔表面的卷材不测此项;2)仅适用于矿物粒料表面的卷材
具备普通SBS卷材的所有性能,且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GB 182422008《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要求。
2)阻燃性能好
(1)选用复合阻燃体系作为阻燃剂,利用多种阻燃机理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最优的阻燃效果。不仅有形成隔离膜、热交换等物理阻燃机理,还有捕捉自由基、中断燃烧过程自由基链式反应等化学阻燃机理。
(2)选用欧盟认可的环境友好型阻燃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阻燃效果试验
大多数火灾的发生都是由于短时间内火源(如焊渣、烟头、爆竹等)引燃了易燃物品,使火势蔓延扩大最终形成火灾。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超过5 min的焊渣轰击试验中不会被引燃,优于普通SBS卷材和阻燃高分子卷材,见图2。
经过明火持续烘烤,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明火撤离后,迅速离火自熄(图3),这就保证了火灾发生时,卷材不会被引燃,不会导致火势扩大,提高了贮存与运输的安全性。
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施工4个月后,经明火烘烤后依然能够迅速离火自熄(图4),这说明该卷材作为可外露使用的防水材料,经过日晒雨淋,阻燃剂不会发生迁移和渗出,阻燃性能不受影响。
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到火焰烘烤时,滴落物不会引燃纸张、棉花等易燃物品,防止了火灾中由于沥青熔融、流淌导致的火势蔓延,见图5。
3)施工性能好
(1)热熔法施工,对基层条件适应性强,与各种材料均能粘结;(2)对气候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施工;(3)施工方便快捷,机械化程度高,质量可靠。
3 阻燃型防水卷材的适用范围
B2级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满足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厂房、仓库、民用一级耐火等级建筑防水层的防火设计要求,可广泛用于各种工业与民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水工程。
B1级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属于难燃材料,阻燃性能更加优越,可用于对消防安全有特殊需求的各种建筑的防水工程,例如加油站、油库、地下商城、学校、化工厂等。
4 结论
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实现了将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一易燃材料制成可燃甚至难燃材料;通过工业化试生产、产品性能检测和工程试点应用证明,该卷材的生产配方及工艺路线是合理的,产品性能完全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能够满足现代建筑越来越高的消防安全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防水材料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格局,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摘要:介绍了阻燃型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构造、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并通过与其他卷材的阻燃试验对比,阐明了其良好的阻燃效果。该阻燃型卷材以复合阻燃体系为阻燃剂,赋予卷材离火自熄的阻燃特性,保证了卷材在保存、运输、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消防安全。
沥青阻燃改性技术 第2篇
1.1 施工注意事项 加强对SBS防水卷材的进场检验。首先检查SBS防水卷材外观质量,检查其断裂、皱折、孔洞、剥离、边缘整齐情况及是否涂盖均匀等项目。在外观质量检验合格后,再取样送指定试验室进行物理性能试验,检查拉伸性能、耐热度、柔性及不透水性等项目,合格后方可使用。SBS防水卷材粘结用的胶粘剂也应作物理性能的检验,重点检验其粘结剥离强度、浸水后粘结剥离强度保持率。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檐沟、屋面转角处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本屋面采用冷粘贴施工。SBS防水卷材铺贴时,宜平行于屋脊,并按照“先远后近”的原则铺贴。铺贴时上下层SBS防水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其搭接缝应注意上下层及相邻两幅SBS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在檐沟与屋面的连接处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接缝留在屋面侧面,不宜留在沟底。SBS防水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是屋面防水的薄弱环节之一,最易开缝而导致屋面渗漏,所以SBS防水卷材搭接缝宽度是确保防水层质量的关键。SBS防水卷材接缝的搭接宽度为100mm,在接头部位每隔1m左右处,涂刷少许粘剂,待其基本干燥后,再将接头部位的SBS防水卷材翻开临时粘结固定。将SBS防水卷材接缝的专用胶粘剂,用油漆刷均匀涂刷在翻开的SBS防水卷材接头的两个粘结面上,涂胶20秒左右,以指触基本不粘手后,用手一边压合一边驱除空气,粘合后再用压辊滚压一遍。
1.2 特殊部位施工要点 1 檐口
将铺贴到檐口端头的SBS防水卷材裁齐后压入凹槽内,然后将凹槽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用压条固定时,钉子应嵌入凹槽内,钉帽及SBS防水卷材端头用密封材料封严。檐沟及水落口
檐沟SBS防水卷材铺贴前,应先对水落口进行密封处理。在水落口杯埋设时,水落口杯与竖管承插口的连接处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防止该部位在暴雨时产生倒水现象,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用密封材料涂封作为附加层,厚度不少于2mm。水落口杯与基础接触处留出宽20mm、深2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由于檐沟部位流水量较大,防水层经常受雨水冲刷或浸泡,因此在檐沟转角处先用密封材料涂封,每边宽度不少于30mm,干燥后再增铺一层SBS防水卷材作为附加层。
檐沟铺贴SBS防水卷材应从沟底开始,顺檐沟从水落口向分水岭方向铺贴,边铺边用刮板从沟底中心向两侧刮压,赶出气泡使SBS防水卷材铺贴平整,粘贴密实。铺至水落口的各层SBS防水卷材和附加层,均应粘贴在杯口上,用雨水罩的底盘将其压紧,底盘与SBS防水卷材间应满涂胶结材料予以粘贴,底盘周围用密封材料填封。水落口处SBS防水卷材裁剪方法见图1。泛水与SBS防水卷材收头
泛水由于处于屋面转角与立墙部位,结构变形大,容易受太阳曝晒,因此为了增强接头部位防水层的耐久性,应在该部位加铺SBS防水卷材。泛水部位SBS防水卷材铺贴前,应先进行试铺,将立面SBS防水卷材长度留足,先铺贴平面SBS防水卷材至转角处,然后从下向上铺贴立面SBS防水卷材。如先铺立面SBS防水卷材,由于SBS防水卷材自重作用,立面SBS防水卷材张拉过紧,使用过程易产生翘边、空鼓、脱落等现象。
酚醛树脂防火阻燃改性技术 第3篇
关键词:酚醛树脂,阻燃性能,APP,Al(OH)3
酚醛树脂的阻燃性能较好,作为阻燃材料的基体,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氢氧化铝因低价、无毒和良好的阻燃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阻燃改性的研究。由于酚醛树脂只有经固化后才能发挥其综合性能,必须选择一种固化剂,这种固化剂既能对酚醛树脂起到固化作用,又能增强酚醛树脂的力学性能。用环氧树脂作为固化剂固化酚醛树脂就能满足这种要求,但环氧树脂的加入会影响酚醛树脂的阻燃性能,而相关的研究报道还较少。笔者对环氧树脂固化酚醛树脂的改性体系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及规格
双酚A型环氧树脂、2123 酚醛树脂、多聚磷酸铵(APP),工业级;Al(OH)3,纳米级;无水乙醇、磷酸三乙酯,分析纯;玻璃纤维布,电子级(184.4g/m2);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化学纯。
1.2 复合材料的制备
采用溶液法预浸渍工艺,在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中加入无水乙醇,在60~80 ℃温度下搅拌至两种树脂完全溶解,加入适量消泡剂、阻燃剂等,得到树脂溶液。
玻璃纤维布(10cm×10cm)在100 ℃下干燥1h后浸入树脂溶液中,将充分浸泡后的玻璃纤维布在常温下晾干12h,再放置于-0.1 MPa、40 ℃的环境下烘2h。
压机预热至100 ℃,并设定一定的升温速率,根据不同的配方适当改变起始加压时间和成型压力,起始加压时间约10s,成型压力约7.0 MPa,在133 ℃下保持1h,将得到的复合材料板放入烘箱在150 ℃下后处理0.5h。
1.3 实验测试方法
1.3.1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水平燃烧法
实验设备:UL 94水平垂直燃烧试验箱。
试样准备:制作5根130.0mm×13.0mm×3.5mm的样条,测试前从试样末端开始,沿其长度分别在25.0、100.0mm处标上刻度线,再把试样水平夹在铁架台上。
测试方法:点燃燃烧器,产生25mm高的蓝色火焰,从试样的边缘到6.4mm处受火焰燃烧30s,燃烧时不改变燃烧器位置,然后把试样从燃烧器处移开,记录火焰熄灭时间。若不到30s试样就燃烧到25.0mm标记处,撤去火焰。若撤走火焰后试样仍继续燃烧,则测定火焰前沿到25.0mm标记处(从试样自由端算起)所需时间,并计算燃烧速率。将5个同种样条第1次有焰燃烧总时间作为评价标准。
1.3.2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垂直燃烧法
实验设备:UL94水平垂直燃烧试验箱。
试样准备:制作5根127.0mm×12.7mm×3.0mm的样条,并进行打磨、干燥等预处理。
测试方法:调节火焰高度至2.0cm,把样条一端垂直于火焰上点燃10s,移开火焰,记录样条续燃至自熄的时间。每个样条点燃两次,共记录10次续燃时间,最大续燃时间不超过10s,10次平均续燃时间不超过5s,并且无滴落物引燃棉球的现象,为V-0级;最大续燃时间不超过30s,10次平均续燃时间不超过25s,并且无滴落物引燃棉球的现象,为V-1级;最大续燃时间不超过30s,10次平均续燃时间不超过25s,而有滴落物引燃棉球的现象,为V-2级。
1.3.3 复合材料弯曲强度
测试仪器:采用SANS/CMT4204 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试条件:25 ℃,采用简支梁中心加载。
测试标准:GB/T 9341-2000《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加载速度:10.0mm/min。
2 实验数据的分析
2.1 改性酚醛树脂体系固化条件制定
实验采用逐步升温工艺进行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从110 ℃左右开始,125~135 ℃为最佳反应温度区间。
在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中,是环氧基和酚羟基的反应。所以,只要跟踪这两个官能团在固化过程中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固化进行的程度。通过红外光谱法跟踪体系在133 ℃下固化时官能团的变化。图1为改性酚醛树脂固化过程中的红外光谱。
由图1可知,随着固化时间的增长,改性酚醛树脂在红外光谱图中的显著变化是3 400cm-1(酚羟基)和914cm-1(环氧基)处的吸收强度逐渐降低,尤其是固化60、70min的红外光谱图上这两个峰都基本消失,表明固化反应60min时体系已经基本固化完全。为验证133℃固化60min的条件是否能使体系固化完全,笔者测试了不同固化条件的固化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改性树脂体系在133℃固化1h已经基本固化完全,增加固化时间不能明显提高体系的固化度。确定体系固化条件为133 ℃/60min、150 ℃/30min。
2.2 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阻燃性能
2.2.1 Al(OH)3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表2为Al(OH)3质量分数对阻燃性能的影响数据。
由表2可知,随着Al(OH)3添加配比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燃烧等级越来越高,燃烧时发烟量越来越少,甚至达到无烟状态。一是由于Al(OH)3含量增加后,化学冷却作用及释放出的蒸气对燃烧区反应物的稀释作用加强,从而使阻燃效果增强;二是Al(OH)3脱水后在可燃物表面形成Al2O3保护膜,隔绝氧气,阻止了继续燃烧。
2.2.2 磷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图2为磷质量分数对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曲线。
由图2可知,样条有焰燃烧总时间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递减后递增,当磷的质量分数为4.8%时,燃烧时间最短,阻燃效果最好。这是因为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磷酸酯,磷酸酯促使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分解,降低了材料在可燃温度范围(220~350 ℃)内热降解产物的量,使吸热量增大,放热量减少,可燃气体温度降低,从而起到阻燃作用。另外,适量的磷可以促使体系形成大量的焦磷酸与偏磷酸,使被保护的有机物脱水发生焦化形成焦化炭薄层;焦磷酸还可以和氨气、水蒸气、氮气等不燃性气体通过发泡作用形成泡沫隔热层,使材料变成膨胀体,大大降低热传导。但如果磷含量过多,就会生成聚磷酸酯或双链、三链磷酸物质,这些物质发生交联,减少了焦磷酸与偏磷酸的生成,从而不能形成泡沫隔热层,P-N协同阻燃效应难以发挥,影响阻燃效果。
2.2.3 氮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图3为氮质量分数对材料阻燃性能影响曲线。
由图3可知,有焰燃烧总时间随氮质量分数的增加也是先降后升,氮的质量分数为1.7%时,阻燃效果最好。这是因为随着氮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中的氨基和羟基也相应增多。而氨基和羟基极易和磷酸酯反应生成磷酸胺和磷酰胺。受热时,磷酸胺与磷酰胺首先分解脱出大量的氨气和胺类小分子,形成泡沫状炭隔热层,并以P-N-P、P-O-P等形式留在碳层中。但是,氮的质量分数超过1.7%时,有焰燃烧总时间增加。
2.3 改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不同改性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如表3所示。
实验发现,当Al(OH)3质量分数达到20%时,火焰基本表现为离火就熄,即使在燃烧过程中,也基本没有火焰,只是发红。其原因:一是Al(OH)3达到一定用量时,分解吸热作用充分,促进了炭化层的生成,这样不仅可以阻挡热量和氧气的进入,又可以阻挡热解产生的可燃性小分子气体进入气相;二是较佳的氮和磷配比,使N-P协同阻燃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很好的阻燃效果。从表3可以看出,当Al(OH)3、磷、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2%、4.8%、1.7% 时,复合材料仍具有较好的弯曲强度,达301 MPa,阻燃性能达到V-0级,且燃烧时无烟,是综合性能较好的配比。
2.4 改性酚醛树脂高温裂解过程
实验采用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实验温度为500 ℃,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两种体系的裂解产物中大部分是毒性较小的酚类物质,并有少量的苯和甲苯,都没有毒性较大的氰化物和卤化物。可见,其毒性很低。添加Al(OH)3的酚醛树脂裂解产物中苯酚、酚类物质、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都较未加氢氧化铝酚醛树脂体系低,毒性更小。
3 结论
用Al(OH)3、磷酸三乙酯和APP改性酚醛树脂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树脂体系中,Al(OH)3、磷、氮三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2%、4.8%和1.7%时,体系的弯曲强度仍能达到301 MPa,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并达到无烟效果。
加Al(OH)3的阻燃树脂裂解产物中不含氰化物和卤化物这两种毒性较大的物质,毒性较小物质的含量也较低;固化促进剂DMP30的存在和N-P的协同效果使体系的阻燃效果很好;Al(OH)3含量越多,裂解产物中的多环物质就越多,从而更好地促进了隔热层的生成,体系的阻燃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全国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信息总站.2003-2004年国外塑料工业进展[J].塑料工业,2005,33(3):15-16.
[2]贾修伟.纳米阻燃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Espinosa M A,Vcadiz,Mgalia.Development of novel flame-tardant thermosets based on benzoxazine phenolic resins and a glyciclyl phosphinate[J].Polym Sci Part A:Polym Chem,2004,42:279-289.
[4]Espinosa M A,M Galia,V Cadia.Novel flame-retardant thermosets:Phosphine oxide-containing diglycidylether as curing agent of phenolic novolac resins[J].Polym Sci Part A:Polymm Chem,2004,42:3516-3526.
[5]吴朝亮,刘海燕,罗鹏,等.不同固化体系对酚醛树脂耐热性能的影响[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34(5):614-616.
[6]佟锐,李晓峰,周云,等.酚醛建筑保温阻燃材料的研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83-85.
沥青阻燃改性技术 第4篇
摘要: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过程中,由于基质沥青性能受原油属性制约,其技术性能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要。沥青改性剂种类多,寻找优异的改性材料和改性方法,是提高沥青路面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其他传统沥青路面和其他改性沥青路面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目前已得到了公路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其具有耐高温、抗低温和抗车辙能力,在国内高等级公路、城市干道和机场跑道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文章就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材料要求;施工技术
通过把聚合物掺入道路沥青中改善SBS改性沥青使用性能,能显著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噪声、延长路面寿命。SBS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使用的道路沥青改性剂,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的自恢复性及裂缝的自愈性)。在良好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条件下,通过精心组织施工,SBS沥青能使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明显提高,本文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从配合比设计、材料要求、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提出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1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要求
1.1 原材料要求。(1)集料: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所用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破碎砾石,并至少应有两个以上破碎面。应对粗集料与改性沥青的粘附性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抗剥离措施。此外,粗细集料必须满足粒径规格、压碎值、含泥量等相应指标要求。(2)填料:填料必须采用强基性岩石(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矿粉,矿粉中不应含有泥土,矿粉也必须满足粒径要求。(3)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所采用沥青应为基质沥青,且为道路石油沥青,SBS改性沥青的改性剂为热塑性橡胶类(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外购的成品改性沥青,使用前应取样融化检验是否有明显的离析、凝聚现象,并对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粘度、闪点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测,达到要求方可使用。
1.2 配合比要求。(1)目标配合比为0~3mm石屑:3~5mm碎石:5~10mm碎石:10~18mm碎石:石灰岩矿粉:SBS沥青=21:8:30:36:5:4.6。(2)生产配合比为12~22mm碎石(4#仓):7~12mm碎石(3#仓):4~7mm碎石(2#仓):0~4mm石屑(1#仓):矿粉=26:30:12:27:5,集料合成级配符合设计要求;沥青面层混合料最佳油石比为4.6%,标准密度为2.418g/cm3。
2 沥青拌合场储存的技术要求
对于SBS沥青储存的合理温度来说则是应该控制在150℃左右的,一旦温度低于所要求的储存温度就会产生沥青罐的油管路堵塞,这样就会使SBS 沥青的`黏度过大最终只能是停产修理。沥青热拌厂要基本做到不用时少存用时多存,尽可能少储存SBS沥青随进随用储存时间是最好不超过2小时。在完成一天的施工任务之后把剩余的少量沥青抽到其它储存罐内或给沥青罐加满沥青或者要尽可能用完罐中的沥青,用这种方法避免沥青老化来减少沥青和空气的接触表面积,原因是沥青拌合厂储存罐大部分都是卧式的。用贮存罐中自带搅拌器每3个小时用搅拌器搅拌一次同时还要在贮存罐顶部安装搅拌器搅拌时间每次20min这样做则是为确保SBS改性沥青的均匀性。
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混合料的摊铺采用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并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砼摊铺机进行摊铺。在铺筑混合料之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不准摊铺。在摊铺前应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摊铺前保证熨平板具有足够的预热时间,还要大于或等于100℃,则是为了防止摊铺机熨平板温度不够。调整好夯锤和熨平板初始压实装置,从而来达到适宜的振幅和振动频率,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要大于或等于160℃。摊铺机应均匀行驶,行走速度和拌和站产量相匹配,以确保所摊铺路面的均匀不间断地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不准随意变换速度,尽量避免中途停顿。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并作好记录。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质量,出现离析、边角缺料等现象时人工及时补洒料,换补料。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并及时通知操作手。应尽量采用全幅路面摊铺,以避免纵向施工接缝。如单机摊铺宽度不够而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时,应以梯形交错排列方式连续进行摊铺,前后两台摊铺机的轨道应重叠3~5cm。在雨天表面存有积水及气温低于10℃时,都不得摊铺混合料。
4 碾压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最后的平整度和密实度都是通过压路机的碾压来实现的,因此,碾压工艺的好坏对平整度的高低和密实度的大小起着重大作用。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4.1 初压。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面层初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50℃。本标段沥青混合料压实选用钢筒式压路机,压路机的数量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压路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
4.2 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面层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30℃拟采用13T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和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组合,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一起进行碾压。
4.3 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拟采用静态双轮压路机并紧接在复压后进行。上面层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90℃,沥青混合料碾压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5 接缝处理
两条相邻的摊铺带,其接缝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它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的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处理有冷接缝处理与热接缝处理两种。
冷接缝处理:是指新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拼接,搭接宽度应为3~5cm,过宽会使接缝处压实不足,产生热裂纹。第二条摊铺带的厚度必须与前一摊铺带未压实前同厚。对于新铺层的碾压,第一次只碾压到离前一条摊铺带边缘约20~30cm处。搭接处的大粒径碎石在碾压前要拣出,以增加接缝强度,防止裂纹。在摊铺新铺层时,对已铺的摊铺带接缝外边缘应铲修垂直。碾压新摊铺带时,也应事先将其接缝边缘铲齐。
热接缝处理:在碾压第一条摊铺带时,距接缝边缘约30cm处暂不碾压,留待碾压第二条摊铺带时一起碾压,以使接缝更紧密地连接而不致产生裂缝。
纵向接缝应该采用一种自动控制接缝机装置,以控制相邻行程间的标高,并做到相邻行程间可靠的结合。纵向接缝应该是热接缝,并应是连续和平行的,缝边应垂直并形成直线。
6 结语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一定要建立质量岗位责任制,科学化的施工机械,成熟的施工工艺、高素质的人员对于保证质量是必要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开始,进行对工艺上的沥青混合料摊铺、运输、拌和、压实等层层把关,要尽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这样才可铺筑出极佳的路面工程。所以说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范围比较大的一个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温俊涛,罗文涛.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J].西部交通科技,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