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精选10篇)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4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男19例, 女17例, 年龄60~89岁, 平均年龄 (73.24±2.98) 岁, ASA分级:Ⅱ级21例、Ⅲ级13例, 合并症:糖尿病 (2型) 13例、高血压 (原发性) 23例、冠心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

1.2 方法

34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术前常规禁饮禁食, 手术前30 min给予0.1 g苯巴比妥钠+0.3 mg东莨菪碱 (或0.5 mg阿托品) 肌肉注射。开放2条或以上有效静脉通路, 给予400 m 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给予常规监测。指导患者取侧卧位, 于L2~3或L3~4椎间隙经16 G穿刺针给予有效穿刺 (直达硬膜外腔) , 经硬膜外腔利用26 G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 待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5%、1.5~2.0 m L布比卡因推注给药, 之后将26 G穿刺针退出并置入硬膜外导管 (3.5 cm) 。麻醉阻滞平面下调至T9或以下, 患者体位保持头高脚低位, 对麻醉平面进行随时监测, 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给予药物追加, 常用1.5%利多卡因, 每次追加4~5 ml。记录34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 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 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率 (%) 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4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股骨头置换手术, 麻醉起效时间 (1.22±0.78) min、麻醉阻滞完善时间 (7.18±1.76) min、硬膜外用药量 (3.49±2.41) m L。术中5例患者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发生率14.71%, 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 (85.29%) 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2例血压降低伴缓脉、1例血压降低伴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 、1例心动过速、1例房颤, 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痊愈, 无死亡等严重后果发生。

3 讨论

研究表明, 随着年龄增长, 机体各项功能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 且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显著提高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麻醉风险[2]。近年来,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如何为此类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麻醉处理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以往临床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常采用全身麻醉, 但有研究显示经全身麻醉后虽可获得满意术中麻醉效果, 经诱导及拔管时却易产生严重应激反应, 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且不利于术后获得满意镇痛效果[3]。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已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又称为腰硬联合麻醉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esthesia, CSEA) , 其特点为起效快、麻醉效果显著、有效延长麻醉时间提高术后镇痛效果等, 可在获得全身麻醉相同效果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满意。本文研究可知, 34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4.71%, 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4]。

综上, 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可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有利于保障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处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 记录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34例老年患者麻醉起效时间 (1.22±0.78) min、麻醉阻滞完善时间 (7.18±1.76) min、硬膜外用药量 (3.49±2.41) m L。术中7例患者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发生率14.71%, 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 (85.29%) 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可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有利于保障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老年,股骨头置换术,麻醉

参考文献

[1]陈百康.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4 (4) :552-554.

[2]王洪.23例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0) :31.

[3]刘清海, 郎宇, 王天龙.老年室壁瘤患者半髋置换术麻醉管理1例报告[J].北京医学, 2014 (8) :709-710.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第2篇

(辽宁省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阜新123002)【摘要】近几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股骨颈骨折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股骨颈骨折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很高,而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更不易愈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需要,尤其是适应于高龄伴有内科疾病病人的首选方法之一。因此如何使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中的重要问题。【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31-01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抽取32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患者年龄在65至93岁之间,平均年龄68岁;其中包括12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1.2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抽样中的32例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具体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2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通过我们对其进行的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引流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功能锻炼等护理,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期的恢复情况均比较理想,均在预计的时间内康复出院。3 护理 3.1体位 患肢用薄枕垫高,并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每2小时给予足跟、膝部、小腿按摩1次,每次10-20分钟。在放置便盆时应保护患侧的髋关节。一旦发生脱位,立即制动,告知医生处理。  3.2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对治疗失去信心,同时对人工关节易产生怀疑态度,因此,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对于本病治疗的新进展,加强与患者主动交流,生活上注重关心体贴,尊重病人,减少患者孤独感,积极配合治疗。 3.3引流的护理 使引流保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对引流产生影响。注意引流管负压引流袋的位置不能够比患者的插管口平面高,搬动患者时,应先将引流管夹住,在引流液超过负压引流袋的一半的时候,应对其进行倾倒。注意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或粘膜接触部位保持洁净,以防出现感染现象。

3.4并发症的观察 肺栓塞是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不安、颈胸部皮肤和粘膜瘀斑及出血,水肿等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告知医生迅速处理。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压疮、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 等并发症。 3.5术后功能锻炼指导:(1)被动训练:因患者高龄体弱,术后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动作轻柔缓慢,根据病人耐受情况而定。髋关节屈曲<90°,禁止内收内旋。术后第一天开始行患肢股四头肌、臀大肌的等长舒缩练习,患肢踝关节背屈旋转活动。双下肢保持外展位,避免患肢内收内旋。术后第二天练习坐位,保持髋关节屈曲<90°,足背放置500g左右的沙包练习小腿肌力。术后第三天平卧练习直腿抬高;收缩大腿股四头肌,把下肢抬高几公分高维持数秒,重复多次锻炼。(2)机械训练:患肢做CPM锻炼,开始20°~30°,每日一次,每次30~60min,第二周增加次数加大功能锻炼,但不能超过90°。(3)行走训练:因患者高龄体弱,行走训练应有护理人员陪同。术后第四天练习站立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逐步适应后练习行走,可运用助行器或扶双拐使身体保持平衡避免摔倒。掌握上楼时先迈健肢,下楼时先迈患肢这个原则。4.出院指导 知告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异常情况及有时复诊。出院后尽可能少步行,多采用交通工具以延缓人工关髋节的摩损,避免患髋下蹲,尽量不单独活动,避免一切关节受压活动,如肥胖者减。出院后不宜坐矮凳,应用坐便,使用蹲便器避免使髋关节过度屈曲,不应<90°,防止身体前倾。坐位时避免交叉双腿、盘腿坐位或者单髋负重。指导病人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时伸髋屈膝进行,最好穿防滑鞋以免跌倒。出院后三个月内禁止性生活。5.体会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特点:①合并癥、并发症多。②老年骨质条件比较差。③老年骨折通常伴有骨质缺损,且自身植骨骨量不足,异体骨愈合稍差。④骨折移位明显。⑤老年骨折愈合时间长,极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过人工髂关置换术治疗既解决了长期卧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不存在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问题,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从本组资料显示,我们对高龄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这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股骨颈骨折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到损伤前水平,减少卧床时间,避免了髋内翻畸形、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长期卧床致肺、泌尿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通过对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加强术后础护理外,更注重病人围手术期的康复指导,通过细致的,渐进性,遵循个性化,并用临床专业知识,护理经验和病人需求相结合,使病人掌握围手术期的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病人均末发生护理并发症,同时缩短疗程,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636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49-850.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70~87岁,平均75.3岁。致伤原因:35例为生活伤,3例为车祸伤。按Evans分型,Ⅲ型32例,Ⅳ型6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年龄≥70岁;骨折前髋关节能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骨折有明显移位,属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在Ⅲ型及Ⅲ型以上;X线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1.3 结果

38例均于术后20~33 d出院,经过2~12个月随访,17例术后14~16 d扶助行器行走,11例术后13~15 d扶助行器行走,均无其他并发症。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措施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患者及家属顾虑较多,所以术前应充分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手术方法、效果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介绍该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及成功例子;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是减少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必须手段,让患者参与各项术前准备,知道术后可以达到的目标,则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2.1.2 明确观察,确定护理方案

由于高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衰退,大多数患有慢性疾病,骨折后既可使原有疾病加重也可诱发新的并发症出现,因此术前应对患者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生命能力做出综合判断[2],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术前及术后的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学会掌握自己肌肉的收缩和放松,通过术前训练,可以了解患者的配合程度和哪些方面还需要帮助;此外,术前训练深呼吸、咳嗽及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及肢体制动;术前插尿管,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严格按骨科常规备皮法进行备皮。

2.2 术后护理措施

2.2.1 术后卧位

术后采用平卧位,患足穿钉子鞋,保持中立位。2.2.2引流手术后放置引流管24~72 h,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保持有效引流;定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伤口加压包扎,如渗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3 早期锻炼

对更好地恢复功能极为重要,患者麻醉清醒后应及时鼓励患者行患肢肌肉收缩及踝关节活动,指导患者借助牵引床上的拉手,主动练习抬臀,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有助于刀口愈合。另外也利于臀部皮肤护理,避免被动抬臀引起疼痛。第2天即可坐起,酌情开始康复锻炼,2周后扶拐下床不负重行走,6~8周后逐渐负重活动。10~12周后练习完全负重。

2.2.4 预防并发症

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减少,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因此应每2~3小时按摩骶尾部及足跟一次,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床单的平整、干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形成。同时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呼吸机能往往下降,皮肤及皮下组织萎缩,周身抵抗力低,加上术后长时间卧床,极易出现肺部感染及压疮。所以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术后每2小时协助翻身、叩背一次,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雾化吸入。

2.2.5 出院指导

向患者说明关节置换后的特殊要求,以确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延长人工关节使用的年限。嘱患者循序渐进进行患肢功能锻炼,3个月内屈髋不宜大于90°,不坐低软沙发、低矮板凳,不弯腰拾物,不交叉盘腿,必须遵医嘱定期复诊,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

3 总结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是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原发病和并发症的预防。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特殊体位的护理、饮食护理,采取有效止痛措施,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和下地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3],重视并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结护理经验,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 均给予认真细致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临床效果满意,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

参考文献

[1]彭国栋, 林勇, 历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12) :1001.

[2]索鹏, 石亚萍, 梅汉尧, 等.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3, 9 (3) :194.

[3]丰景斌, 谷贵山, 方秀统, 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运动功能恢复状态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27) :5907-5909.

[4]肖永霞, 陈英, 缪盖雄, 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5) :135.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第4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外侧切口;股骨头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274.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09-02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的基底部所发生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骨质的流失,出现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更高,轻微的外力就会导致股骨颈骨折。由于股骨头的血供来源于股骨颈部血管的逆向供应[1],股骨颈发生骨折后破坏了股骨头的血供,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甚至出现股骨头坏死。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更为重要,常规治疗骨折的方法效果一般,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外侧切口股骨头置换术联合中医药进行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75~90岁,平均(83.5±5.5)岁;左侧45例,右侧15例;头下型28例,经颈型21例,基底型11例;病程4 h~7 d,平均(4.1±0.5)d。

1.2?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皮套牵引,减轻患肢疼痛,完善术前准备,并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请相关科室会诊,治疗后排除手术禁忌。备用人工股骨头,直径38~54 mm。

1.2.1?手术治疗?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患者健侧卧位,取解剖关系较为简单的髋外侧切口,在患肢伸直状态下,平行与股骨纵轴,在股骨粗隆隆起最高点处作直切口,长度约为7 cm,切开阔筋膜,与臀中肌粗隆止点中线处切开,近端顺着肌纤维的走形分开;于臀中肌止点处将臀小肌近端切断,并绕向前下方劈开小段股外侧肌,将关节囊纵行切开,剥离粗隆处的关节囊附着;于髋臼缘处“T”字切开关节囊后,充分显露股骨头,于股骨颈处截骨后取出股骨头,测量取出股骨头大小,按照宁小勿大的原则选择合适股骨头;用髓腔锉扩髓后,正确安装股骨柄及股骨头假体(骨质疏松明显者使用骨水泥柄);被动活动患肢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度良好后逐层缝合切口;放置负压管引流48 h后拔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根据恢复情况在术后3~5 d开始行患髋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拆除缝线,2~4周后可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动,逐渐恢复负重。

1.2.2?中医治疗?术后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分期治疗。术后早期为活血期,主要以止痛活血治疗为主,处方:桃仁、赤芍、田七(先煎)红花、元胡各12 g,栀子18 g,丹参20 g,生地15 g,防风10 g;术后患肢肿胀明显者加泽泻1 g,茯苓20 g,车前子15 g,以利水消肿;中后期为恢复期,应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治疗为主;中期处方:当归12 g,续断12 g,生薏苡仁30 g,骨碎补12 g,芍药10 g,威灵仙12 g,桑寄生30 g,五加皮12 g;后期处方:当归12 g,续断10 g,威灵仙12 g,天花粉10 g,熟地黄15 g,土鳖虫10 g,白芍10 g,骨碎补12 g,川木香10 g,黄芪15 g,自然铜10 g,每期疗程为15 d。中后期配合通经活络的中药外敷,并局部针灸理疗促进恢复。

1.3?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1.4?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2],总分100分,疼痛占44分,畸形占4分,临近关节活动占5分,功能占47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为差。

2?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1~3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其中优20例,良34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手术时间(45±6)min,出血量(206±48)mL,所有患者人工股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脱位,其中3例出现骶部压疮,经换药后痊愈,5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不易愈合及股骨头易出现坏死是其最为主要的特点。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3]。所以寻找一种适当的治疗方法,能够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尽量恢复其自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只要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是必要的,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手术方法的一种,其避免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的发生[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入路有许多种,而采用髋外侧切口,有着独到的优势,因为此切口解剖简单,没有重要的血管及神经,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其到达关节及关闭切口的时间较短,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非常有利于术后恢复。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相当于骨折已经复位,在此基础之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5],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恢复,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使患者保有自理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骨折早期因为脉络筋骨受损,血离经脉,气血凝滞,因此早期尤其是在术后两周内,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为主;骨折中期,肿胀消退,故而疼痛减轻,但置入的假体与股骨尚未连接牢靠,故治疗应以接骨续筋为宜;骨折后期,假体与股骨干已连接紧密,此期治疗应壮筋骨,养气血,滋补肝肾[6]。

本组患者中均采用外侧切口股骨头置换术联合中医药进行治疗,术后恢复时间早,行功能锻炼好,优良率更是达到了90%,并发症少,其治疗效果肯定。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外侧切口股骨头置换术联合中医药进行治疗进,有着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沙连生,石青岩,杨录魁,等.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173-175.

[2] 吴小海,陶军,廖学勤,等.改良外侧切口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实用临床医学,2007,8(3):145-146.

[3] 马灿泽.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63-64.

[4] 王福权.关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4):202-204.

[5] 杨玉辉,高忠礼,王金成,等.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2):153-154.

[6] 李海波,刘文全,陈运庆,等.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7(3):186-187.

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分析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股骨头坏死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50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82例, 女性68例, 患者的年龄为62~85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2岁;对照组男性79例, 女性71例, 患者年龄61~86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68.9岁。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有多种, 其中观察组饮酒过度19例, 激素的副作用47例, 外伤59例, 原因不明25例。观察组饮酒过度21例, 激素的副作用48例, 外伤58例, 原因不明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具体操作流程按照本院标准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不了解术后注意事项、疼痛、功能障碍, 担心生活质量下降及术后并发症, 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易产生悲观、焦虑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 以热情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多向患者介绍手术优点及成功案例, 使患者树立战胜病困的信心, 克服消极情绪, 解除患者思想负担, 积极的配合治疗, 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2]; (2) 皮肤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血液循环较慢、抵抗力较差, 长时间保持卧位易造成皮肤红肿、压疮及术后伤口不易愈合甚至感染, 因此要给予患者使用气垫并加强伤口的护理工作; (3) 排尿护理:要劝导患者多饮水, 冲洗膀胱减少毒副作用, 同时注意患者尿的物理变化, 例如尿量、颜色、沉渣等, 并做好卫生清理工作, 按时排尿以锻炼膀胱括约肌的调节能力。 (4) 便秘护理:由于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 饮食习惯及排便时间发生很大的变化, 进而使患者食欲下降、肠胃蠕动比较缓慢, 会使患者发生便秘的几率大大增加, 因此医护人员要劝导患者多吃蔬菜, 少吃甚至不吃难消化的食物, 即使没有排便的欲望也要按时排便, 如有必要可以使用缓泻剂; (5) 肺部护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较低、呼吸减弱易引起肺部感染, 预防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 (6) 体位护理:术后要使患者卧床休息, 并使其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导致呼吸道感染。抬高患者患足使其高于胸部, 使静脉血液及时返回心脏, 预防患者水肿的发生。对患者患足加以固定, 并禁止大幅度活动, 以防止人工股骨头脱出[3]。

1.3 评价指标

患者的恢复情况以下述指标: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以及患者的行走距离进行评价与护理效果的评定, 每1项分为优、良、中、差4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0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 患者的身体情况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其中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6.7%, 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6.7%,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证实, 股骨头置换术是能够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功能的一种治疗方式, 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与护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积极、正确、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由于老年患者面对着病痛及活动受限, 在心理、情绪上承受着多重压力, 因此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要细致、耐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多给予患者帮助与关怀, 坚定其战胜病痛的决心, 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5]。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以免发生感染、压疮, 增加对水的摄入量并观察尿液的物理变化, 合理饮食预防便秘, 预防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 正确体位以防呕吐、吸入。本次研究中, 对300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了分组, 分别对其开展传统的护理措施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现, 观察组术后护理效果优良率为86.7%, 对照组术后护理效果优良率为56.7%,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对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对老年患者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对促进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以300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50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效果并做出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护理效果优良率为86.7%, 对照组术后护理效果优良率为56.7%,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股骨头置换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 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对促进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股骨头坏死,护理

参考文献

[1]黄琳俐, 苏秀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2) :81-82.

[2]张应梅, 刘燕媚, 罗敏,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8) :46.

[3]沈花, 尤春芳.系统性整体护理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7) :1601.

[4]辛慧菊.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2) :22-22.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第6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6月以来行股骨头置换术80例, 男27例, 女53例, ASA为Ⅰ~Ⅱ级, 年龄70岁~93岁, 体重45~63 kg。其中房颤1例, 糖尿病2例, 轻中度高血压3例, 均行内科治疗, 使其达到手术容许范围内, 择期手术。

1.2 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食、禁水, 入室前不给术前药。进入手术室后先建立1组静脉通道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或贺斯, 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吸氧, 有高血压和房颤患者均行桡动脉穿刺, 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取头稍高脚低位, 患者摆侧卧位, 患肢在下方, 选择L2~3间隙进行穿刺, 用直入法, 若有困难则行侧入法。到达硬膜外腔后用25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 见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75%布比卡因1.3~1.8 ml原液 (注射器接腰穿针后回吸脑脊液至2.5 ml) , 同时硬膜外腔置管, 然后立即改平卧位。随时监测麻醉平面并通过体位变化调节麻醉平面, 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T8, 待麻醉平面平稳后即可消毒进行手术。

2 结果

大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 但一般在20%以内只要加快输入羟乙基淀粉或贺斯, 必要时给予麻黄素8~10 mg即可。只有2例血压下降达30%左右, 同时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感, 立即加快输注速度, 同时静注多巴胺2 mg, 经过上述处理各项生命体征尚平稳。1例房颤患者术中根据有创动脉压用0.9%生理盐水100 ml加多巴胺20 mg静脉点滴维持。需要用骨水泥的患者在使用前常规静注地塞米松10 mg, 同时血压要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在注入后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大部分只需加快输羟乙基淀粉、贺斯、浓缩红细胞即可。有3例血压下降20%以下, 心率降至60次/min以下时给予多巴胺2 mg、阿托品0.3~0.5 mg等处理, 生命体征尚平稳。手术都在2 h内完成, 硬膜外腔一般不需要注入局麻药,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 手术无痛、肌肉松弛, 无明显不适, 术后行电子静脉泵自控镇痛, 术后2 d随访无恶心、呕吐、头痛等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平均寿命的延长, 慢慢步入老年社会, 而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又比较常见, 其中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年来老年人麻醉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麻醉医师的重视, 由于老年患者合并的复杂病较多, 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同时他们的肝肾等全身性功能降低, 对麻醉的承受能力降低, 麻醉一向棘手且风险高。麻醉方法一般有硬膜外麻醉、腰麻、CSEA、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

3.1 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

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尤其对全身情况差、心肺功能受损严重及合并症多的老年患者有一定的优点, 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但它对老年患者循环呼吸系统干扰大, 由于老年人心血管对麻醉药物影响的承受能力降低, 易发生心血管抑制和血压下降等循环功能的改变, 尤其在麻醉诱导插管时易引起循环系统剧烈波动。而且麻醉苏醒期时, 因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 术毕苏醒延迟或呼吸恢复不满意, 并且术后呼吸抑制、肺不张、肺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增多, 因此在临床使用时有所顾及。

3.2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有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少、生理影响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但应用于老年人起效时间缩短, 阻滞平面宽, 所需局麻药减少, 容易引起循环呼吸抑制。如采用小剂量分次注入同时加强管理也不失为一种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但是存在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完善, 尤其多次硬膜外阻滞致硬膜外间隙出现粘连、局麻药扩散受阻等;硬膜外导管进入椎间孔, 致阻滞范围局限[1];并且还有可能出现单侧麻醉。阻滞不全时辅助静脉全麻药时对循环呼吸干扰大, 增加麻醉风险和管理难度。

3.3 腰麻

腰麻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大, 麻醉起效快, 短时间内即固定麻醉平面, 一旦麻醉平面达不到要求只有追加静脉全麻药完成手术, 增加管理难度并且有时间限制, 如果手术时间过长即很难满足要求。并且腰麻可能出现术后头痛, 这是腰麻后患者最感痛苦的问题, 使麻醉及手术医师对腰麻产生顾虑。

3.4 CSEA

CSEA正好吸取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 采用小剂量局麻药只要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对循环呼吸干扰小, 麻醉效果好, 手术基本上在2 h内完成, 一般不需要追加局麻药即可完成手术, 从而避免了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 同时所需局麻药剂量很少, 也减少了局麻药毒副反应的发生, 并且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由于CSEA的腰穿针比传统的腰麻针细, 术后随访均无头痛并发症, 这主要是25G笔尖式SA针为分离的方式刺入硬脊膜, 破口为相对较小的圆点状, 脑脊液外流较少[2]。并且CSEA不受时间限制, 可根据手术需要任意延长麻醉时间。

综上所述, CSEA应用于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采用小剂量局麻药具有麻醉效果好, 只要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时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并且无传统腰麻术后头痛的缺点, 同时具有硬膜外麻醉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 是一种比较适宜于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641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其中24例男性患者, 18例女性患者, 年龄为65~94岁, 平均体质量为 (57±10) kg, ASAⅠ~Ⅲ级。在该42例换种有23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和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10例合并糖尿病, 9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1.2 麻醉与监测

该42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首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后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 穿刺部位为L1~L2椎间隙, 向头侧置管后改体位为平卧位, 回吸无血无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3~4mL的试验剂量, 5min后测平面, 确定未进入蛛网膜下腔, 而后分1~2次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5~10mL, 阻滞平面上界为T10~T11。给予1/4~1/3氟芬合剂或咪达唑仑0.2~0.5mg/kg在手术开始后。术中对心电图、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常规监测。

2 结果

大多数患者在术中出现过血压下降, 但是通过在加快液体输入, 必要时给予6~12mg的麻黄素, 血压下降20%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本组42例患者中只有3例患者血压下降在30%左右, 并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症状, 给予患者快速输液输血, 同时静脉注射2mg多巴胺, 经处理, 该3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术中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有3例, 静注或静滴50mg利多卡因维持处理, 2~3mg/min;1例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 给予其甲氧乙心安;给予术中血糖>13.9mmol/L的10例糖尿病患者8U的胰岛素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本组42例患者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并且能够顺利的将手术完成。在手术当中, 给予常规的面罩吸氧, 其中并无1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以及麻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

3 讨论

由于高龄患者全身器官的使用功能都在不断的衰退, 而且其心血管的的储备功能也越来越差, 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导致明显低下的麻醉承受能力, 使麻醉风险进一步增高。为此术前必须对患者自身素质进行重视:对全身营养状态进行改善, 对于低白蛋白血症及严重贫血进行纠正;若患者具有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以及心功能代偿不全, 积极对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对于血压在160/100mm 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 可不做特殊处理, 但若患者血压在160/100mm Hg以上的患者应当合理使用降压药对其血压进行控制, 同时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给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 使其血糖控制在11mmol/L以下;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现象[1,2]。

由于硬膜外阻滞能够很好的镇痛和肌松, 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对呼吸、循环和意识所造成的影响是比较轻的, 非常适用与对高龄患者手术。在高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存在的问题:由于老年患者的脊椎韧带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以及骨质增生, 由此造成在穿刺中操作困难, 对于麻醉技术具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将老龄组的患者与其他年龄组的患者相比, 前者的具有更高的血管硬化以及硬膜外腔出血的发生率, 因此, 有可能会引发局部性的麻醉中毒亦或是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而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等;由于硬膜外腔的纤维组织出现了增生, 使得其容积逐渐缩小, 而椎间孔较为狭窄, 从而诱发麻醉平面的淡化, 所以在麻醉药的使用上应当适量。

在使用麻醉剂的时候, 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对麻醉剂的用量上需要把握准确, 使得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得到降低并且能够及时的预防呼吸抑制的发生, 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麻药首次注射时分2次, 以便于对于合适的麻醉剂剂量的摸索;为改善血浓度需要输入代血浆或平衡盐, 尽量杜绝麻黄碱等升压药的单纯使用, 若患者发生严重出血, 要进行全血输入;由于高龄患者对于镇痛药和镇静药敏感性增加, 所以虽然在本组资料中没有出现由于辅助药而引发患者呼吸循环抑制的发生, 但在临床治疗中应当慎重使用辅助药, 避免发生低氧血症。老年患者Sa O2通常较低, 在术中为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应当保障其氧气吸入, 而使用面罩吸氧可达到97%~98%, 使低氧血症的发生得到避免。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麻醉方式。方法 该42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对心电图、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常规监测。结果 本组42例患者麻醉效果良好, 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给予常规面罩吸氧, 无1例发生呼吸抑制的患者, 手术也无1例麻醉并发症。结论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征及股骨头置换术的特点, 通过硬膜外麻醉, 取得的麻醉效果良好, 对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十分有利。

关键词: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麻醉体会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2-53.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第8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6例, 其中:男22例, 女34例;年龄58岁~92岁;伤前伴高血压10例, 心脏病1例, 脑梗死3例。

术后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护理, 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出院后随访, 自理能力好。

2 术后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每10 mim~15 min测脉搏、呼吸、血压1次, 4次平稳后每30 min测1次。若术后出现头痛、头晕、腹部不适、呕血等, 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2.2 加强基础护理

2.2.1 皮肤护理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后, 由于疼痛, 活动受限, 血液循环减慢, 骶尾、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 使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 要使用气垫床, 避免局部受压;正确使用大小便器, 避免擦伤, 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水疱等。

2.2.2 肺部护理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低下, 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要鼓励患者做扩胸、咳嗽、深呼吸等运动, 定时叩背, 预防肺部感染。

2.2.3 排尿护理

因患者长期卧床, 代谢降低, 易造成骨骼缺钙, 发生泌尿系结石。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并注意观察小便量、色、质的变化, 保持会阴清洁。

2.2.4 体位护理[2]

人工股骨头置换后, 患肢要取外展中立位, 防止外旋和内收, 可穿“丁”字鞋;凡能引起外旋和内收的体位都应避免, 以防脱位。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 尤应注意此类患者的特殊体位。

2.2.5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老年人血黏度高, 血流减慢, 呈高凝状态, 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指导患者主动做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尽量避免在患肢静脉穿刺及静脉点滴, 逆肢体方向按摩, 促进肢体静脉回流。

2.2.6 重视便秘的护理[3]

便秘可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周身不适、头晕、头痛、烦躁、失眠、纳差等症状。长期便秘还可引起营养失调, 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营养饮食调配要合理, 做到每日三餐都有新鲜蔬菜, 多饮水。教会患者每天练习腹部按摩, 必要时用缓泻剂。

2.3 积极治疗原发病[4]

老年人多合并各种慢性病, 如:高血压、心脏病、脑梗死等, 手术创伤可能诱发加重原发病, 所以, 在观察病情的基础上, 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2.4 功能康复护理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后, 肢体功能的恢复亦有赖于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作用。因此, 护理人员应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肢体肿胀、肌肉萎缩, 防止关节粘连, 促进愈合和修复,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功能锻炼应严格遵守个体性、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 不可做过急、过量的活动。早期活动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活力, 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做足背、足指屈伸的自主活动及患肢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鼓励患者做踝关节伸、屈动作, 防止踝关节僵硬。后期做膝关节屈伸活动。刚下床时, 患肢尽量不负重, 以后随时间推移, 对患肢逐渐加大负重量。向患者讲述手术初期避免任何增加股骨头负荷的运动, 如:跑步、长时间站或坐, 大腿不要过分交叉及向内转。

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康复期长, 护理问题多,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肢体残障。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 定期复查, 根据肌力的恢复和患肢愈合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负重时间。出院后仍要注意合理的饮食, 保证丰富的营养以促进骨的愈合。注意心理健康, 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必要的卫生知识, 增加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防止脱位和再损伤。

3 体会

成功的手术还需要精心的护理,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只有护理得当和到位, 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静波, 刘秋琳, 张成松.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 2008, 16 (3) :99.

[2]周绍梅.股骨头人工置换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3月上旬版) :598.

[3]陈芳, 邱美宁.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家庭护士, 2007, 5 (6) :22.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第9篇

【摘要】目的研究心功能分级在椎管内麻醉中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70岁,心功能分级Ⅰ至Ⅲ级。分为三组:A组为心功能Ⅰ级患者,B组为心功能Ⅱ级患者,C組为心功能Ⅲ级患者,每组20例。椎管内麻醉取L3~4为穿刺点,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5 ml,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至T8以下,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 ml。分别于麻醉前24 h、术后24 h和72 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肘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结果三组共有14例患者在术后24 h时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中A组发生率为10%(2/20),B组发生率为25%(5/20),C组发生率为35%(7/20)。三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和C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或0.01),C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三组患者手术后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24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和C组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C组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后72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随心功能评级的增高而逐渐严重,在围手术期改善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很可能有益于降低POCD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功能;麻醉;脊椎;老年人;认知障碍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6-0841-03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A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 第10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年龄>60岁) 1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性44例, 女性56例;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7.4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50例。入组患者股骨颈骨折按照Garden进行分类:Ⅲ型52例, Ⅳ型48例。两组老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如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 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 手术治疗前应稳定患者病情, 便于手术的正常实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患者平卧于牵引床, 通过X线机监测施行复位操作, 应用不锈钢空心螺钉经皮穿入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切口后进行相应处理, 于患者髓腔内放置骨栓, 用骨水泥枪注入髓腔, 置入人工股骨头假体后维持加压至骨水泥完全固化。复位并进行负压引流, 缝合切口。术后可进行小幅度的功能训练, 防止大幅度活动, 注意功能训练强度的渐进性。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下地时间、总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其中总优良率按Harris评分判定, 优90~100分, 良80~89分, 中70~79分, 差<70分, 总优良率=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 组间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优良率为82.0%, 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 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数量逐年上升, 已引起广泛重视。传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式为内固定方式, 该治疗方式具有一些明显的缺点, 如需患者长时间的卧床, 康复速度较慢, 进而可能造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等, 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3]。目前采用的双极人工股骨头是一种由内外关节共同承担关节活动的人造假体, 具有优良的旋转和外展功能, 灵活方便, 其中, 内关节负责小范围关节活动, 外关节负责大范围运动, 这样也可以避免髋臼软骨的过度磨损[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一般无需长时间卧床, 下床活动早, 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采用常规内固定术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与传统内固定术相比,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临床疗效更优, 且并发症少,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年龄>60岁) 10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均为采用传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 观察组为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优良率评分)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优良率为82.0%, 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传统内固定术相比,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具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 且并发症少,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曾秋荣.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比较[J].当代医学, 2012, 18 (1) :92-93.

[2]杨轩, 白朝晖, 曾光, 等.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4) :465.

[3]夏炳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8例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6) :78.

[4]李学阳.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24) :8-10.

相关文章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精选7篇)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第1篇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很是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能够阅读我的求职信,我从报纸上看...

1
2025-09-22
汉语比较句练习

汉语比较句练习

汉语比较句练习(精选8篇)汉语比较句练习 第1篇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对外汉语课堂练习:学习比较句我:汉语教师安娅:中德混血小美女 南宫俊...

1
2025-09-22
化学课评语范文

化学课评语范文

化学课评语范文(精选8篇)化学课评语 第1篇对化学优质课的评语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评语都不陌生吧,评语能激励被评价对象向更高...

1
2025-09-22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精选16篇)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第1篇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我和妈妈一起去看参观南宁人民公...

1
2025-09-22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精选6篇)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第1篇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控制度构建有这样一则案例.上海某超市的经营者从2005年3月...

1
2025-09-22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精选6篇)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第1篇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第一节 卫生监督协管职能定位卫生监...

1
2025-09-22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精选6篇)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第1篇让我们节约用电用水——让我们行动起来电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生活...

1
2025-09-22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精选8篇)淮南案例分享 第1篇经典销售案例时间: 2014.2.19 地点:中国银行淮南体育场支行人物:华夏人寿淮南银保营...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