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全球酒店行业分析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9
1

全球酒店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伊万·格林伯格将赌注押在了并购战略上,他能重现他的父亲、保险行业传奇人物莫里斯·格林伯格在AIG的辉煌吗?

2015年夏天,保险行业新贵安达公司(ACE)发起了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公司称将以超过2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业内知名的丘博保险公司(Chubb Corp.)。消息发布数个星期后,原安达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主席伊万·格林伯格(Evan Greenberg)站在新泽西州沃伦市丘博公司总部四层的中庭大厅,向所有人员公布了此项交易。丘博公司员工们的脸色严肃而庄重,他们刚从自己的新老板口中正式得知了这个对他们来说突如其来的爆炸性新闻。

现年60岁的首席执行官身材魁梧,脸上的胡须刮得很干净。他告诉自己的这些听众们说:“在这里讲话真有些身在罗马大剧场的感觉。不过,我可希望这里千万不要有狮子猛兽这类的东西出现,而且你们也千万别朝我扔东西。”紧张的氛围当中爆发出阵阵笑声。格林伯格详细描述了他对这家企业未来的期望和发展蓝图。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指出了一点,合并后的企业将继续沿用丘博的名称,而非安达。这位保险领域的实力派大亨补充说道:“我不知道应当如何向那些今后的同事们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不过,在我看来,继续使用丘博的公司名称或许是表示尊重的最佳方式。”

几个月后,踌躇满志的格林伯格在曼哈顿市中心45层的总部办公楼接受了《机构投资者》的采访,他的高傲、激情和前卫式幽默在两个小时的专访中显露无疑。“我们还是过去那个安达保险公司。不过,今后我们将在丘博外衣的庇护下继续发展。”他打趣地说道。

或许,这对于保险行业传奇人物莫里斯·汉克·格林伯格(Maurice Hank Greenberg)之子来说是一段非凡的旅程。他曾在美国国际集团(AIG)为自己的父亲工作了二十五年之久,原满以为能够接手这家全球知名的保险集团,然而,他的这个如意算盘未能实现,愤怒之下的伊万·格林伯格于2000年离开了美国国际集团,在市场上蛰伏了一年多。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他再次投身保险行业,加盟百慕大中型再保险机构安达保险公司。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安达保险公司在伊万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包括丘博公司在内的16项并购交易,成功跻身于全美第六大财产意外险公司。从保险收入总额来看,排在这家保险行业新贵前面的只有州立农业保险公司(State Farm Insurance)、利宝互助保险集团(Liberty Mutual Group)、奥尔斯泰特保险公司(Allstate Corp.)、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和旅行者保险公司(Travelers Cos.)。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场对丘博的收购狂潮发生在全球金融危机刚刚结束不久。而此时,大多数保险公司更乐于将资本返还给股东,而不是用于并购交易。在谈到那些小心翼翼的竞争对手时,格林伯格说:“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决不能缩手缩脚。”

事实上,这项关于丘博的收购交易很可能加速整个行业的重组。过去一年来,兼并收购交易层出不穷,尤其是再保险领域,尽管从规模上看其他收购都比不上丘博公司的收购交易。在此过程中,安达保险公司的一些竞争对手纷纷失手。比如,苏黎世保险集团(Zurich Insurance Group)对英国RSA保险集团的收购最后就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美国国际集团也面临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Carl Icahn)掀起的股东倒戈事件,后者要求压缩企业规模和成本。

由于格林伯格不仅成功扩大了安达保险公司的规模,更给公司带来丰厚的经营利润,投资者自然对其给予了充分的信任。贝莱德公司是安达保险公司最大的股东之一,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主席劳伦斯·芬克(Laurence Fink)说:“虽然伊万十分熟悉保险行业,但是他却从不按常理出牌;不仅如此,他还对安达保险公司风险战略决策拿捏得恰到好处。”

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安达保险公司对丘博公司发起的收购交易时,格林伯格指出,自己公司三分之二的增长源自组织内部的运作经营,对丘博的收购交易将极大地弥补公司原有交易的不足,收购这家墨西哥保险企业将会加速安达保险公司在南部边境的商业财产与意外险、事故与健康险业务;而且通过收购这家含有多元风险的农作物保险机构,安达保险公司还可以趁机巩固其在美国境内的农业客户市场。

高风险扩张的背后显现安达已沉迷于保险承销业务(underwriting)。过去12年间,该公司的平均综合成本率(用于衡量财产意外险保费与成本之间的比率)比全球任何主要保险机构平均低7%左右。

在上述并购交易的同时,安达开始实施另一项关键战略——进军新兴市场。与相对成熟、低收益的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新兴市场不仅充满活力,而且积极活跃的社会更能创造较高的投资收益。“毫无疑问,伊万已经意识到了泰国、墨西哥和巴西等新兴市场中产阶级崛起的事实。作为未来的增长引擎,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芬克说。但是根据2015年7月1日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一前期收购交易总额目前还只是丘博收购交易额的一小部分。

安达保险公司的经营保费总额一下子由234亿美元增至370亿美元,原因在于被收购企业的业务与安达此前的业务都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安达保险公司在美国主要致力于大型企业账户和高净值群体业务,丘博保险公司也是以庞大的客户群体而得名,但在中等市场企业和个体客户方面明显要强于安达公司。两大保险公司都坚持相对保守的投资组合业务,综合成本率在整个行业中都位于前列。2015年前三个季度,安达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为87.2%,丘博保险公司为87.5%。格林伯格说:“我们都是以保险承销业务见长的企业。”相比之下,美国国际集团2015年前九个月的综合成本率达到了99.6%。

就总体而言,此项收购交易仍旧风险重重。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纽约保险分析师约书亚·斯特林(Joshua Stirling)说:“最终完成这项收购交易还需要做很多艰巨的工作。这两家大企业必须克服彼此迥异的文化、组织结构以及双重的业务运作和人事制度。”交易公布后的数月内,丘博保险公司的高管跳槽案例发生了不止一起,这些高层管理者选择离开,而不是去接受和适应合并后企业的新职位。

时至今日,许多分析师依然清晰地记得1998年花旗集团与旅行者保险公司之间70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四年后,它们再次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实体。

格林伯格没有回避风险的存在。他说:“收购丘博公司和让安达与丘博融为一体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它们不可相提并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我的企业准备好了吗?我们的管理团队能够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吗?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好这一切。”

自信是伊万·格林伯格与生俱来的特质。与他的父亲汉克和哥哥杰弗瑞一样,伊万似乎是命中注定要与保险行业休戚相关的。他的父亲莫里斯·汉克·格林伯格是保险领域炙手可热的人物。年少时的伊万走了很多弯路。他在十七岁时就结束了高中的学业,转而开始了自己三年的美国旅行生活。在此期间,伊万曾打过许多短期工,其中最长的一段是在科罗拉多一家疗养院当厨师。他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尽管也曾参加过纽约大学和保险学院的短期学习。

1975年,年仅20岁的伊万·格林伯格在新汉普郡保险公司(New Hampshire Insurance Co.,该公司后来被美国国际集团收购)获得了一份年薪为7800美元的工作,其职责是评估汽车政策。数月后,他以意外与健康险业务员的身份加入了美国国际集团。在此后的二十五年,伊万一步步晋升到了集团总裁、首席运营官的职位,而且接下来很可能成为父亲的接班人。

“我是美国国际集团制造的产品,分销保险业务就是全部的工作。任何一家保险企业都是如此。”格林伯格说。

伊万曾经的同事仍然记得那些尘封的往事。威达信公司(Marsh & Mclennan Cos.)首席执行官丹尼尔·格拉泽(Daniel Glaser)曾是美国国际集团高管,他说:“如果你适应不了高绩效、高预期和高竞争的氛围,那么你根本不可能为伊万工作。你永远也无法超过他。”

但是当汉克·格林伯格宣布自己短期内无意退休时,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伊万对此异常愤怒,索性辞职离开了美国国际集团,开启了自己长达15个月的旅行。其他保险公司都在犹豫是否向这位保险行业的资深专家发出加盟邀请,它们担心自己无法提供伊万此前曾经工作过的岗位和职务。然而,安达保险公司却是个例外,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杜珀罗特(Brian Duperreault)曾任职于美国国际集团。他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来邀请伊万·格林伯格加盟安达保险公司。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让格林伯格最终决定接受杜珀罗特的邀请,正式加入安达保险公司,并担任公司副主席。恐怖袭击导致全球很多保险机构的承保能力大打折扣。然而,安达保险公司却对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的总部机构进行了整合重组,并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用于市场运作。如今已是百慕大汉密尔顿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的杜珀罗特回忆说:“所以当‘9·11’事件发生后,我再次拨打了伊万的电话,告诉他‘我们现在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可不想让你错过它。’”

格林伯格迅速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外界的质疑,因为此前很多人都以为离开美国国际集团的他加入安达保险公司是在走下坡路。杜珀罗特说:“他的所作所为一点都不像曾是全球最大保险机构的二号人物。他埋头苦干,而这正是我所期望的。因为我希望安达保险公司能够在他的领导下更上一层楼。”

这家始建于1985年的保险和再保险企业由34家公司组成,拥有众多董事及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一直致力于市场承保能力的扩张。当格林伯格2001年来到公司时,安达保险公司仍在努力消化两年前以34.5亿美元的价格从信诺集团(Cigna Corp.)手中收购的财产与意外险业务,这项并购交易涉及5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同时也使安达保险公司突破了再保险业务的传统界限。杜珀罗特和格林伯格对于公司构建全球保险业务体系的可能性感到非常兴奋。在谈及“9·11”之后的发展状况时,格林伯格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愈发艰难的保险市场,此前很少见到这种情况。幸运的是,我们躲过一劫。目前,我们正积极构建新业务,分担个体风险,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此举意义重大。”

格林伯格的到来使安达保险公司进入了大举并购扩张的时代。当然,一些收购交易也引起了法律争议。2004年,伊万成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同年,安达保险公司因涉嫌与包括经纪商威达信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在内的其他保险机构共同参与操纵竞标、价格垄断而遭到纽约州总检察官艾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的调查。该案之所以引起法律上的争议,是因为威达信公司当时的首席执行官正是伊万的哥哥杰弗瑞,而美国国际集团也处于汉克·格林伯格的掌控之下。

2006年,另一项总额高达8000万美元的清算交易也面临检察机关的调查。安达保险公司承认此交易是其优先决策的事项,并同意改变以往的业务运作模式。尽管安达公司一位曾经参与此项交易的基层职员承认了犯罪指控,但是伊万·格林伯格却否认检方的诈骗罪指控。就在斯皮策的调查刚刚启动不久,威达信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瑞·格林伯格于2004年宣布辞职。一年之后,美国国际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汉克·格林伯格正式退休,离开了他曾经工作了27年的岗位。紧接着,关于美国国际集团夸大保费总额和会计虚化等丑闻亦随之而来。

斯皮策对于伊万·格林伯格的调查表明,上述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在收购丘博保险公司之前的十二年内,安达保险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15项并购交易。这些交易在业务模式和地域分布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既包括亚洲财产意外保险企业,也有拉美汽车保险和美国高净值个人保险业务。

安达保险公司海外市场的税收地位加快了其扩张步伐。由于经常在海外市场从事业务重组,安达保险公司比美国本土保险企业有着更为明显的税收优势,所以它在海外市场开始投入更多资本。但不久后,这家企业就发现自己摊子实在铺得太大,以至于没有能力再继续整合开曼群岛的保险业务。格林伯格对此解释说:“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保险公司,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绩效、合理性与稳定性问题,开曼群岛在这些方面并不突出。”

因此,在2008年,安达保险公司开始重组苏黎世市场业务,同时保留纽约总部机构。苏黎世不仅是全球保险业中心,而且企业税率远远低于美国,只有7.83%,而美国名义税率高达35%;由于其收益核算需要采用不同税率区间的界分,所以实际的营业税额可能还更低。

无论是否有税收优势,这位首席执行官都决定开始打造全新的国际市场业务,进而使企业成为全球性的保险公司。金融危机期间,当其他保险公司纷纷削减资产负债表或寻求政府债务援助时,安达保险公司依然采取收购策略继续进行市场扩张。而格林伯格此前的老东家美国国际集团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因其得到了创纪录的1825亿美元的纳税人援助资金才得以幸存。(这些债务援助资金最终是要偿还的,预计将耗费超过200亿美元的利润收入,美国国际集团需要因此出售数十亿美元的资产才能补上这个窟窿。)

当时即便是像旅行者和丘博这类保险企业也在努力控制收购交易规模,更倾向于把多余的资本返还给投资者。2009年以来,这两家保险公司回购了超过30%的股份,而安达保险公司股份回购比例只有5%。伯恩斯坦公司的斯特林说:“2008年以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在过度补偿股东。”

2013年和2014年,安达保险公司总共回购了30亿美元的股份,这只相当于前十年收购支出总额的四分之一。而且,公司还专门拿出了60亿美元的现金用于收购丘博保险公司。KBW公司(Keefe, Bruyette & Woods)巴尔迪莫分析师迈耶·希尔兹(Meyer Shields)说:“格林伯格在确保收购交易资本问题上与股东们进行了坦率地交流。”

新兴市场一直是伊万海外扩张的重心。1991年至1994年,伊万曾担任美国国际集团远东公司首席执行官。加入安达保险公司以后,他分别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综合性保险企业哲纳保险公司(Jerneh Insurance)、纽约人寿保险公司(New York Life Insurance Co.)韩国和香港事业部以及印尼保险机构AJP公司(Asuransi Jaya Proteksi)80%的股份。

约翰·基奥盖尔(John Keogh)将在新丘博保险公司内继续担任全球财产与意外险主管、首席运营官。他说:“我们在美国市场以外的所有收购交易都有着明确的历史增长战略,每一次收购交易都能发现提升组织运作能力的机遇。”

例如,虽然,安达保险公司在马来西亚众多大型商业企业中构建了自己的保险业务,但却无法快速全面地延伸到中产阶层客户和小型商业企业,而他们正是马来西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逐渐走出贫困以后,马来西亚人期望通过财产和健康保险来保护自己的财富和家人。而进入这个中产市场需要庞大的代理与营销网络,安达为此可能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构建销售体系。所以,当收购哲纳保险公司的机会出现时,安达保险公司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抓住了机会。现年50岁的基奥盖尔曾与伊万在美国国际集团共事,后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开工作二十年之久的美国国际集团后,基奥盖尔于2006年加入了安达保险公司,随后在2010年升任公司副主席,一年后担任安达首席运营官。他是目前新丘博保险公司的二号人物。“我们需要一家在马来西亚国内拥有完整的营销网络和代理体系的保险机构。而我们自己组建这些运营网络可能需要花数十年的心血。”他说。

尽管安达保险公司常常被认为是一家国际保险企业,但是其北美市场2015年的保费收益却占其保费总额的一半还多。安达公司在美国市场主要经营事故险和健康保险产品,而财产与意外险产品涉及较少。伯恩斯坦公司的斯特林说:“在收购丘博公司之前,伊万一直在寻找通过中小型业务机构进入高收益多元市场的机遇。长期以来,他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安达保险公司的运作平台。”

2008年,安达以25.6亿美元的价格从怡安保险集团手中收购了美国联合保险公司(Combined Insurance Co. Of America),此举使它的意外与健康险业务几乎扩大了一倍,其客户群体涵盖了独立的个体经营户和小型餐饮服务机构等。这些群体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情况,否则,他们的生计就会受到影响。2008年,安达将大西洋公司(Atlantic Cos.)的高净值个险业务纳入旗下,不过并未透露收购价格。两年后,安达保险公司投入1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农作物保险承销商雷海公司(Rain & Hail)80%的股份。

安达公司在规避或削减那些低利润业务方面很有建树。在新丘博公司内负责北美市场业务的副主席约翰·鲁皮卡(John Lupica)说:“一旦我们发现市场出现利润下滑迹象时,我们肯定会马上采取措施。”如今,他在合并后的新丘博保险公司依然保留了北美市场专业保险账户副主席的职位。

在这方面,安达保险公司韦斯特切斯特分公司的尾端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2年,该公司尾端业务的市值曾高达5亿美元,经过一段时间的柔性调整后,这家企业将其压缩到了5000万美元。与此相似的还有职工赔偿保险。2009年时,其市值最高曾达到3亿美元,如今已跌至大约1500万美元左右。对此,鲁皮卡说:“我们从不会完全退出某一类业务,因为我们必须(耐心地)留在这个市场上继续等待新机会的到来。”

他们最大的机会出现在2015年中期。当时,伊万·格林伯格已经觊觎丘博保险公司数年之久。早在2009年,他就已经与对方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过一定的接触。但真正意义上的谈判是在2015年春末正式启动的。“这个时间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合适的。”伊万表示。

两家企业的互补性显而易见,它们在业务和地域分布上并没有太多的重叠。根据此前的规划,66岁的丘博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芬尼根(John Finnegan)已计划于2016年年底退休。这也为此项收购交易的成功增添了砝码。

经过为期两个礼拜的谈判,双方的董事会最终达成一致。安达保险公司以2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丘博保险公司,其中51%是现金,另外49%是股份。此项收购交易获得了所有监管机构的审批许可,并于2016年1月14日顺利完成。根据当日安达保险公司股票的收盘价来看,这项收购交易总价已增至295亿美元。合并重组后的企业市值将达到512亿美元,总共拥有1500亿美元的现金、投资和其他资产。安达保险公司的股东们将持有合并后企业70%的股份,而原先的丘博公司将获得另外30%。伊万·格林伯格出任新丘博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芬尼根将在业务整合过程中担任执行副主席。

前摩根斯坦利财富管理总裁格雷高利·弗莱明(Gregory Fleming)曾是伊万收购丘博保险公司的顾问。他说:“伊万明白,他必须获得双方董事会的支持和授权。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能够得到董事会的认可,那么接下来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也会站到自己一边。”

2016年1月初离开摩根斯坦利公司的弗莱明解释说,安达保险公司的2A信用评级以及此前收购的良好记录是促成此次交易的重要推动力。格林伯格决定让合并重组后的企业继续沿用丘博的企业名称,而这是此次收购交易顺利实现的关键。伊万·格林伯格说:“企业之间难免有各种生意往来,所以公司称谓十分重要。”

分析师们指出,创建于1882年的丘博保险公司历史悠久,其称谓明显要比安达更具文化和历史价值。对此,米勒-塔巴克公司的米切尔说道:“与安达相比,丘博的称谓总是能够在行业内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伊万当然希望合并后的企业能够继续大踏步前进。”

丘博保险公司的快速理赔服务在行业内赫赫有名,所以它总是能够从客户手中获得相对较高的保费价格,这一点是安达保险公司难以企及的。KBW公司的希尔兹说:“如果从服务的角度看,丘博保险公司比安达在内的绝大多数保险机构做得更好。”

为了打造高质量的客户服务,丘博保险公司组建了庞大的分销网络,拥有3500家商业保险代理机构,有超过2700家的个体保险机构,同时还在全美市场经营着48家区域性保险企业。相比之下,安达保险公司只有9家区域性分支机构、1200家个体保险机构和不到500家的国内商业保险代理机构。鲁皮卡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与丘博公司的较量从未停止过。丘博分支结构代理平台规模是现象级的,在整个行业都十分罕见。”对于合并后的新丘博公司而言,这是一笔重要资产。

2015年7月份,伊万·格林伯格向原丘博保险公司雇员承诺说:“我们将保留丘博的代理分销体系和分支机构。”这就打消了原丘博保险公司投保客户的顾虑。

安达的商业保险业务占美国国内市场业务总额的四分之三,其中80%的业务主要面向财富500强企业,但它们的利润产出却远低于那些小型企业。富达选择性保险组合投资公司(该公司在丘博和安达公司拥有4.39亿美元的投资)波士顿基金经理人皮特·杜什(Peter Deutsch)说:“安达保险公司把商业保险都卖给了那些专业风险机构,他们这些精明的买家能够拿到最优的价格。”通过收购丘博保险公司,安达可以直接面向中小企业客户,他们购买的保险产品通常并不复杂,而且利润空间相对较高。

尽管两家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业务整合优化,但并非所有的业务板块都具有耦合性。标准普尔保险分析师特雷西·多林(Tracy Dolin)说:“此项交易涉及的两家企业在业务上虽然存在互补性,但是也引发了比较大的整合风险。”其中,担保业务和运输保险业务的重叠最为明显。KBW公司的希尔兹说:“我认为运输保险业务会造成一定的亏损,因为两家企业的分销代理机构都非常担心经营体系的过度集中和承销商的撤出。它们对于安达和丘博有着重要意义。”考虑到安达和丘博部分保险业务的重叠,标准普尔于七月份将安达保险公司的前景评估由稳健调整为两年的负面评级。

组合投资业务是另一个潜在的冲突源头。安达和丘博在投资方面都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运作方式。在这两家企业中,定息收入证券都占到了其组合投资业务的90%以上,由于其绝大多数业务都在美国市场,所以丘博的投资严重依赖市政债券。然而,无论是丘博还是安达保险公司,虽然其政府和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平均为2A水平,但其持有期仅为四年左右。

两家保险企业在投资执行方面也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丘博保险公司将组合投资业务完全交由组织内部人员来经营运作;安达保险公司把证券选择外包给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安达保险公司首席财务官菲利普·班克劳福特(Philip Bancroft)说:“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有着丰富的资源,它们在证券选择方面的专业能力远远超过我们,而且其组合投资业务更加庞大,甚至可以通过杠杆撬动高达数万亿美元的资本,因此,我们认为业务外包给它们更加划算。”根据班克劳福特的说法,在合并后的新丘博公司中,原安达保险公司的外包模式仍将继续沿用,而丘博此前的内部投资人员将被大幅削减。(在合并后的新丘博公司中,班克劳福特仍会担任首席财务官。)

对于那些因这次收购交易而失业的雇员,格林伯格似乎一点也不伤心。“整合的目的在于根除低效和业务的重叠。只有这样,你才能变得更有竞争力,最终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他说。

毫无疑问,安达保险公司正处于并购重组的转型过程中。格林伯格说:“这仿佛就像军事操练一样。”就在丘博保险公司收购交易公布两天后,为期90天的整合重组随即开始。它涵盖了所有经营职能、产品分类和地区市场分布。安达与丘博公司团队每两个星期就要汇报一次整合进度。

尽管整合重组有着清晰严谨的规划,可事情还是出现了偏差。2015年7月末,当并购交易刚刚公布几个星期,伊万·格林伯格宣布将由安达保险公司的鲁皮卡和丘博保险公司的迪诺·罗布斯托(Dino Robusto)出任北美保险市场联合总裁。但在11月份时,罗布斯托却决定接受大型商业财产意外险机构CNA金融公司的邀请,担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主席。

罗布斯托的食言迫使格林伯格不得不迅速调整人事任命,取消联合总裁对新成立的北美保险事业部的管理权,同时任命原丘博公司个人保险与理赔服务主管保罗·克伦普(Paul Krump)担任北美商业与个人保险业务总裁。克伦普将负责中产市场财产意外险和富裕的高净值客户群体,原丘博公司在该市场的表现十分强劲,而鲁皮卡则同意担任北美市场大型客户与专业保险业务总裁。

自从丘博公司于2015年7月被安达保险公司收购,原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芬尼根的失望情绪便渐渐显露出来。由于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所以丘博公司于2013年决定为芬尼根破例,并将他的工作合同延长至67岁。正因为如此,芬尼根曾打算选择罗布斯托和克伦普作为自己未来的接班人。

虽然丘博公司股东们对于芬尼根争取到的收购交易价格非常满意,但是他们却拒绝了他所提出的“金色降落伞”条款(golden parachute)。2015年10月份,丘博公司股东们削减了芬尼根的薪酬总额,根据此前的约定,丘博公司将为芬尼根提供2300万美元的税收补偿、2400万美元的现金和3300万美元的股票。

格林伯格预计,两家公司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与此同时,它们还不得不努力规避以往相互竞争的业务,并让客户相信绝不会因此而降低服务质量。

安达与丘博的并购交易很可能掀起一阵新的收购浪潮。就在此项交易公布的上一年,收购与合并交易的数量迅速上升,其他保险公司发起的重大收购交易由平均每年的3项增至11项。尽管它们的规模都无法和安达-丘博的并购交易额相比,但是仍然不乏亮点。例如,俄亥俄州梅菲尔德村(Mayfield Village,Ohio)汽车保险企业前进公司(Progressive)于2014年12月以8.75亿美元取得了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财产保险企业ARX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控制权;蒙彼利埃再保险控股有限公司(Montpelier Re Holdings)于2015年3月以18亿美元被百慕大另一家再保险机构恩施控股公司(Endurance Specialty Holdings)收购;都柏林XL集团于2015年5月以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百慕大凯琳集团(Catlin Group),后者也成为覆盖艺术品、航空和政治风险的最大卖家。

分析师们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并购交易出现,因为目前财产与意外险价格正处于下行态势。KBW公司的希尔兹说:“许多曾经认为自身规模巨大足以应付未来几年价格压力的企业必须重新反思一个现实性问题:竞争动力是否还允许他们继续保持现在的规模?”

这对于那些大名鼎鼎的保险企业来说非常艰难。由于苏黎世保险集团在2015年9月份以56亿英镑(约合84亿美元)收购RSA失败,其首席执行官马森(Martin Senn)于三个月后突然辞职,无奈之下,主席汤姆·德斯旺(Tom de Swann)不得不担任过渡时期首席执行官,同时宣布将从公司外部招聘一名新的首席执行官。9月中旬,苏黎世保险集团同意向富国集团(Wells Fargo & Co.)支付10.5亿美元收购美国农业保险企业农村社区保险服务公司(Rural Community Insurance Services),以此与新丘博公司下属的雷海公司相抗衡。

美国国际集团站在了这场保险行业并购浪潮的对立面,许多对并购持有异议的股东主张将整个集团一分为三,可以说,公司现在完全笼罩在分拆的氛围之中。首席执行官皮特·汉克拒绝了这个提议,但是他承诺削减四分之一的管理岗位,降低成本,简化运作流程。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美国国际集团保险承销业务的表现十分出众,如今,这家大型保险公司正在努力降低综合成本率,希望以此渡过难关。

合并后的新丘博保险公司目前处在非常有利的位置,其规模足以和全球任何一家保险企业相抗衡。那些没有因规模问题而停滞不前的保险机构也都受到监管部门严格的资本准入限制,在众多保险企业中,只有美国国际集团、都市人寿保险公司(MetLife)和保德信金融公司(Prudential Financial)被联邦政府认定为重要的系统性金融机构。从2016年开始,欧洲将按照偿付能力II方案推行更加严格的资本准入标准和其它改革措施,这无形当中增加了保险行业的负担,尤其是对像德国安联集团(Allianz)、法国安盛集团(AXA)和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等这样的市场巨头。

格林伯格期望能够登上整个行业的最高峰,规避其他保险机构因规模过大而停滞不前的风险。他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一旦2017年底所有的整合重组工作完成,那么新丘博将步入正轨。正如十年前他所承诺的那样,“丘博会更大、更具盈利能力、更加积极活跃,它将成为他人羡慕和无法忽视的力量。”

伊万还打算再工作几十年。毕竟,他的父亲——现年90岁的汉克·格林伯格现在仍担任全球保险企业史带财产保险公司(C.V. Starr & Co.)主席、首席执行官。“我的基因很好。”伊万说。或许果真如此,他的基因足以让他有一天能够获得如他父亲一样的在业内的传奇地位。

(本文版权来自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

全球酒店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2006年排名第10位,自2005年接手AmeriSuites后,全球凯悦集团又整合了一些新品牌,如

SummerfieldSuites和MicrotelInns,紧随卡尔森酒店集团之后,排名第10位。酒店738座,房间144671间。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凯悦(美)有酒店818座、房间147157间,列第9位;2003年列第11位,酒店208座、房间89602万间。品牌为凯悦、君悦、柏悦。以特许经营为主。在中国内地酒店4座,委托管理。

凯悦饭店及度假区饭店集团包括两个独立的集团公司凯悦饭店集团和凯悦国际饭店集团,分区域管理全球的215家凯悦酒店。凯悦酒店集团分管 美国、加拿大市场;凯悦国际酒店集团管理亚太区。凯悦饭店集团属于芝加哥的普里茨科(Pritzker)家族;凯悦国际饭店集团是普里茨科家族的另一家独 立的公司。凯悦的发展是从第一家设立在洛杉机国际机场的饭店开始的。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9.卡尔森

2006年排名第9位,卡尔森酒店集团表现仍然稳定,尽管其主要的经销商Rezidor在EMEA地区十分活跃,但就整体而言,依然没有太大变化。酒店922座,房间147129间。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有酒店890座、房间147093间,列第10位;2003年列第9位,酒店881座、房间147624间。

卡尔森环球酒店公司在82个国家拥有逾1700家酒店、度假村、餐厅及游轮业务,为美国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该公司麾下拥有丽晶、丽笙、 ParkPlaza、CountryInns&Suites和ParkInn品牌。丽晶是卡尔森环球酒店公司的顶级品牌,在香港的一家因为 2001年香港新世界集团与英国巴斯集团的收购而撤出。餐饮品牌为星期五餐厅。

卡尔森集团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占了亚太地区的25%,尽管其业务量在印度地区更大,而利润却显然是中国更高。未来10年,另外代表卡尔森旗 下高端酒店品牌的7家丽晶酒店和5家丽笙酒店也将在中国建成。丽笙酒店及度假村是定位五星级的品牌,其在63个国家有着超过413家酒店。

卡尔森进入中国五年来,三大品牌已经进入中国,已发展到

八、九家。2006年开始,卡尔森集团将在亚太区加速发展,中国则是集团打响MICE 战役的主力市场。借助集团2006年4月全新启动的会议管理工具MB3(MeetingBroker3)平台,全面推广中国的旗下酒店力促会奖旅游业务出 现显著增长。MB3(MeetingBroker3)是一个针对10间夜以上客房预定的酒店MICE管理工具,该工具将帮助酒店根据客户要求快速作出反 应,客户可以在四个小时以内获得酒店的回复。丽晶和丽笙的酒店品牌更适于接待国际和国内会奖团,丽亭则主要针对国内MICE市场。上海有两个丽笙品牌酒店 项目正在洽谈中。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8.喜达屋

2006年排名第8位的喜达屋集团是另一个通过兼并获得增长的成功案例,其旗下喜达屋酒店暨度假村的增长(11.8%)就得益于其新接管的LeMeridien品牌。酒店845座,房间257889间。

2006中国饭店业国际品牌10强之5.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集团。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喜达屋(美)(纽约股市代号:HOT)有酒店733座、房间230667 间,列第8位;2003年列第8位,酒店738座、房间229247间。品牌为威斯汀、喜来登、圣-瑞吉斯、福朋、寰鼎、至尊精选、W饭店。特许经营 41.8%,委托管理28.5%,带资管理及其它29.7%。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有19家酒店,在建17家。在华酒店为委托管理、特许经营及 有选择的带资管理。

喜达屋从资金管理公司通过并购成为大集团,后来以小吃大并购喜来登。喜来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一家饭店起家,其股票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 ITT(美国北方电讯公司)购买,ITT的资金加上喜来登专业饭店管理技能结合使喜来登成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晚期喜来登从ITT分离。喜来登在母国的资 产只占总资产的30%,70%的资产分布在世界各地。喜达屋下的艾美从一家法国航空公司下属的饭店公司起家。

喜来登是集团旗下最大的一个品牌,在全球70多个国家拥有400多家酒店。喜来登酒店是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国际饭店管理集团,于1985年开始管理北京的长城饭店。

1990年,喜达屋在西安开设了一家酒店。

圣-瑞吉斯是最高档饭店的标志,代表着绝对私人的高水准服务,历史久远。第一家圣-瑞吉斯饭店是1904年阿斯托上校在纽约开办的,阿斯托上 校采用了全欧洲化的服务来款待自己的朋友和商务伙伴。这种服务在业内独树一帜,使圣-瑞吉斯饭店成为全球饭店业的经典。2000年3月1日,坐落于北京建 国门外大街的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正式将其英文名改为St.RegisBeijing(圣瑞吉斯北京,原中文名不变),这标志着该饭店将完全按照圣-瑞吉 斯饭店的模式和标准动作,成为它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家饭店。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7.最佳西方

2006年最佳西方以房间增长2.5%的成绩连续几年保持着第7名的位置。酒店4195座,房间315875间。

2006中国饭店业国际品牌10强之8.美国最佳西方国际集团。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最佳西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有酒店4114座,房间309236间,列第7位;2003年列7位,酒店4110座,房间310245间。

美国最佳西方国际集团(BestWesternInternational,Inc.)是全球单一品牌最大的酒店连锁集团,拥有4100多家 成员酒店,酒店分布在88个国家和地区,4200间酒店,33万间客房。是全球单一品牌最大的酒店连锁集团。全世界每天有超过25万人下榻其旗下的酒店。

最佳西方酒店管理集团1946年在美国创立,2002年起进入中国,目前已有18家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通过系统的预订以10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达到100间酒店。

2005年4月18日,最佳西方网站推出8个语种服务。最佳西方网站()正式推

出非英语预订网页,语种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日语、韩语,可以预订最佳西方在亚洲、澳大利亚、夏威夷、孟加拉、印度、新西兰和巴基斯坦的所有成员酒店。

最佳西方的网上预订量已达到总预订的44%。在过去的5年里,最佳西方的网上预订量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6.精选

2005年底客房增长了3.4%,但是仍然从第5位下滑了一位。酒店5132座,房间417631间。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精选酒店集团2004年有酒店4977座,房间403806间,列第5位;2003年列5位,酒店4810座,房间388618间。

精品国际饭店公司ChoiceHotelsInternational又译选择国际饭店公司,成立于1939年,在世界上48个国家连锁经营 5132家酒店并发展了一系列国际知名酒店名牌。总部位于美国的马里兰州(SilverSpring),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NYSE代 码:CHH)。

起源于品质客栈(QualityInn)连锁集团,这是一家以中等价格一贯的高质量服务的饭店业先驱。1981年,随着舒适客栈 (comfortInns)的开设和发展,精品开始快速发展。在相继收购了Clarion、RodewayInn和EconoLodge之后,精品又对 SleepInn和MainStaySuites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使自身的业务范围得到全面拓展,从经济型消费到高消费,从基本服务到高档次的娱乐享 受,各种服务无所不包,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需求。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5.希尔顿

2006年排名第5位。美国希尔顿集团斥资4.75亿欧元接管英国希尔顿国际。通过本次并购,希尔顿品牌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实体。其世界排名也由第六名上升到了第五名。酒店2747座,房间472720间。

2006中国饭店业国际品牌10强之9.希尔顿国际亚太有限公司。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希尔顿集团(美国)2004年有酒店2259座,房间358408间,列第11位;2003年列10位,酒店2173座,房间348483间。

根据企业之间的协议,希尔顿国际(HiltonInternational)和希尔顿酒店公司(HiltonHotelsCorp.) (HLT)分享对Conrad品牌的运营权,其中包括在13个国家中的17家宾馆。希尔顿国际拥有在全球除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希尔顿品牌名称的权利,旗下有 Hilton、Scandic和Conrad等品牌,运营有403家酒店,其中261家的品牌名为希尔顿,另外142家则是针对中档市场的Scandic 品牌。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是总部设于英国的希尔顿集团公司旗下分支,拥有除北美洲外全球范围内希尔顿商标使用权,管理405家酒店,包括263家希尔顿酒 店、142家斯堪的克酒店,在全球的78个国家拥有超过7万名雇员,有10多个不同层次的酒店品牌。希尔顿国际集团在全球的发展以谨慎著称。

希尔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一个饭店起家。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4.雅高

2006年雅高集团房间增长2.6%,排名第4。酒店4065座,房间475433间。

2006中国饭店业国际品牌10强之6.法国雅高国际酒店集团。

2006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先锋之6.天津雅高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雅高(法)有酒店3973座、房间463427间,列第4位;2003年 列第4位,酒店3894座、房间453403间。品牌为诺富特、宜必思、美居、索菲特、佛缪勒第

1、汽车旅馆第6。带资管理46.5%,租赁饭店 21.8%,委托管理15.4%,特许经营16.3%;索菲特尔和诺富特以委托管理为主。雅高名下五大品牌为索菲特(豪华型)、诺富特(高级)、美居酒店 (多层中级市场品牌)、宜必思酒店(经济型)、Formule1(大众化)。ibis(宜必思)是一只水鸟的名字。

雅高集团于20世纪60年代成立,总部设在巴黎,是欧洲最大的旅游和酒店管理服务集团,现有员工15万,旗下经营的旅馆分布在92个国家和地 区,合资经营的项目更分布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自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管理的酒店已超过35家,其中索菲特(Sofitel)21 家、诺富特(Novotel)12家、宜必思(Ibis)2家。2006年1月中旬,雅高透露,2006年将在中国开11家新酒店;未来3至4年购买20 多块地皮,投资18亿元人民币。

雅高计划将相当于四星级酒店品牌的世纪翻牌为美居,世纪是雅高收购品牌,亚太区共有10多家世纪品牌酒店。在中国的有2家世纪,因此其中在上海的上海海湾世纪阁可能将是上海第一家美居酒店。2005年,中国区第一家美居酒店在西安开业。

雅高计划2007年起每年有12家以上宜必思开业,到2009年,预计该品牌达到50家。长江三角洲地区每个重点城市投资2至3家、共安排20至30家。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3.万豪国际集团

2006年排名第3,增加了15,000间客房,增长3.6%。酒店2672座,房间485979间。

2006中国饭店业国际品牌10强之4.万豪国际集团。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万豪国际(美)有酒店2632座、房间482186间,列第3 位;2003年列第3位,酒店2718座、房间490564间。万豪国际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代号:MAR)在美国和其它66个国家及地区拥有2,600 多个业务单位。集团以经营及特许经营的方式管理万豪、JW万豪、丽思-卡尔顿(Ritz-Carlton)、万丽(Renaissance)、 ResidenceInn、万怡(Courtyard)、TownePlaceSuites、FairfieldInn、 SpringHillSuites以及Bulgari酒店品牌;通过

MarriottVacationClubInternational、 Horizons、丽思-卡尔顿俱乐部(TheRitz-CarltonClub)及

MarriottGrandResidenceClub等品牌发展和 管理产权经营度假式酒店;特许经营占53.1%,委托管理42.3%,带资管理及其它4.6%;华美达完全实行特许经营。此外经营万豪行政公寓,通过万豪 ExecuStay

业务部提供设备一应俱全的企业用户住宿服务,同时经营会议中心业务。万豪国际集团的总部设于美国首都华盛顿,雇用约133,000名员 工,万豪酒店管理集团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为100家员工最喜欢的公司之一。万豪在员工总数为10万以上的大公司中排名第三,并且是总部在美国的酒店 管理公司中惟一中选的。《财富杂志》总共挑选了1000个公司中的4万名员工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管理层的信任度,及对公司、工作和同事的自豪感。

万豪国际集团2005财年的营业额达到116亿美元。

在全球有61家丽嘉酒店。丽嘉将于3年内在华增加约6家丽嘉豪华酒店,其中包括北京地区2家、广州1家、深圳1家、香港1家、三亚1家。计划 2006年夏天在香港设立该集团亚太区总部,然后在沪设立国际销售办公室。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中心地带世纪大道旁建造上海第二家丽嘉酒店的意向书已签 署,预计2010年开业,业主是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2.胜腾

2006年排名第2,接管了温德姆(Wyndham)后使集团的房间供应能力增加了2.2%.这种微弱的增长(30000间客房)确保了该集团排名保持稳定。酒店6344座,房间532284间。

2006中国饭店业国际品牌10强之3.上海豪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2006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先锋之4.速伯艾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胜腾(美)有酒店6396座、房间520860间,列第2位;2003年 列第2位,酒店6402座、房间518747间。品牌为戴斯(天天)、豪生、速8等,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特许经营酒店集团,特许经营饭店数占100%。 2005年10月初,胜腾酒店集团成为全球范围内华美达品牌新主人。

胜腾集团(NYSE:CD)在纽约市,是一家集全球旅游和房地产服务的集团公司,在2005年《财富》500强中以营业额200亿美元排名第 107。胜腾酒店集团是胜腾集团的子公司,其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帕西帕尼,是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之一,在全球五大洲拥有十大著名品牌为:速 8(Super8®、戴斯(DaysInn®)、华美达(Ramada®)、BaymontInn®、Travelodge®、豪生 (HowardJohnson®)、KnightsInn®、WingateInn®、AmeriHostInn®以及Wyndham®Hotels。全 球雇员超过25000并支持着它旗下6460多家加盟酒店、540000多个房间。所有酒店都拥有胜腾集团的特许及管理协议并独自经营运作。

圣腾是HFS通过分阶段收购拉马达(Ramada)、霍华得约翰逊(HowardJohnson)、天天客栈(DaysInns)、超级汽车 饭店8(Super8motels)、Redcarpet/MasterHostInns、PassportandScottishInns、 Travelodge、Knight’sInn、ParkInn、CUC等成为大集团的,如1992年收购天天客栈,1993年收购超级汽车饭店。

Super8®Motels,Inc.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型酒店运营商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运营近2100家酒店。第一家速8酒店于1974年在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阿伯丁市开业,收费标准为每晚8.88美元。速8酒店一直致力于向所有的住客提供干净的房间和友好的服务。速8酒店于2004年4月进入 中国市场并于同年6月8日在北京王府井开业了其第一家酒店。目前,在中国的31座城市里已经有54家开业或即将开业的速8酒店。

全球最新酒店排名1.洲际酒店集团

2006年连续第3年排名世界酒店集团第1位,房间增长了0.9%。酒店3606座,房间537533间。

2006中国饭店业国际品牌10强之1.洲际酒店集团

根据2005年7月美国《HOTELS》杂志公布2004年的统计,洲际集团(英)在100多个国家有酒店3540座、房间534202间, 列第1位;2003年列第1位,酒店3520座、房间536318间。英国洲际酒店集团PLC(伦敦股票交易所:IHG,纽约股票交易 所:IHG(ADRs)),拥有多个酒店品牌,包括洲际(R)酒店、皇冠假日(R)酒店、假日(R)酒店、假日快捷(R)酒店、 StaybridgeSuites(R)、CandlewoodSuites(R)和HotelIndigo(TM)。特许经营约占88.9%、委托管理 约占6%、带资管理及其它5.1%。此外,集团还拥有英国第二大软性饮料生产商Britvic公司47.5%的控股权。洲际酒店集团亚太地区酒店数量位居 国际酒店公司之首。在中国均委托管理,投资极少。

集团同时管理着全球最大的酒店忠实客户计划优悦会(R),该计划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万名会员。洲际酒店集团的忠实客户奖励计划优悦会 在由顾客自行投票选举的2004FREDDIE奖盛典中荣获6项冠军,8项亚军,揽得了16个奖项中的14项大奖。FREDDIE奖从1989年开始 在旅游业内评选最佳旅游忠实奖励计划,该奖由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77000常旅客投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最佳酒店及航空公司忠实奖励计划,可以 称是旅游业内的奥斯卡奖,优悦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并且最全球化的酒店忠实奖励计划,通过该计划,优悦会会员可在全球100个国家的3500家酒店享有会员特 权。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300000新会员加入这项奖励计划,优悦会也成为酒店业内发展最迅速的忠实奖励计划,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内,其会员增长近一倍,目 前全球会员已超过1900万。优悦会会员可以在洲际酒店和度假酒店、皇冠假日酒店和度假酒店,假日酒店和度假酒店、快捷假日酒店、 STAYBRIDGESUITES及

CANDLEWOODSUITES等酒店件享有各项优惠特权。该奖励计划与其他酒店提供的优惠相比,更有备受欢迎的优 惠措施如:积分转换,积分购买,以及以最快的方法成为精英会员,该计划的核心魅力为奖励住宿不设禁止兑换日期以及积分永远有效。该计划也是业内主要酒店中 唯一提供个人购物计划的,会员可以用积分兑换任何奖品。广州文化假日酒店作为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属下的最受客人欢迎的假日酒店品牌之一的酒店,积极参与优悦 会的各项推广活动,无论是用餐还是住宿,都致力于让每位客人感觉与众不同。

洲际酒店集团出售了英国第二大的软饮料Britvic业务,回笼资金3.71亿英镑,该笔资金将用于洲际全球市场投资。

中国将成为继美国、英国后洲际全球第三大市场。4000万在华建立中文预订中心,2005年投入2000万美元用于员工培训。

全球酒店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摘要】各国金融市场存在的差异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文章首先对两者的概念及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当前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具体状况以及有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这一经济环境下中国发展战略的调整方向,目的在于使我国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金融市场地位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金融市场差异 全球经济失衡 战略

一、前言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金融市场差异的出现归根结底由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以及体制所决定。在金融市场差异条件下,各国对资本的吸引力会有所差别,久而久之则会导致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出现。对金融市场差异以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分析能够为使有关部门及人员认识到当前国内经济的发展状态,这对于发展策略的调整能够起到导向作用。

二、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简介

(一)金融市场差异

金融市场主要指以办理有价证券以及处理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买卖的市场。根据不同国家经济体制以及整体实力的不同,金融市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的国家而言,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各项金融业务的办理以及衍生品的买卖的过程中会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而上述目的的达成又能够反过来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1]。相对而言,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则恰恰相反。由此可见,金融市场差异的状况一旦出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其状况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二)全球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指的是世界各国由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失衡状态,同时也指受长期的金融市场差异影响而导致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出现往往源于长期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各国都必须提出一项长期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国家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增长提供保证[2]。

三、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全球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种种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其中金融市场差异的出现便属于非常严重的一项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由此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也已经影响到了很多国家。

(一)金融市场差异现状

从全球的角度看,金融市场差异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世界各国的金融资产总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地区之间的差异却十分明显。根据对近些年来全球金融资产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全球金融资产分布状况十分不平衡,作为全球经济的中心,美国金融资产分布情况占全球金融资产总数的31.9%,其总量较亚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多出1.8%。相对于美国而言,日本的金融资产总量占全球各国的第二位,其比例为11.7%,但较美国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中国的金融资产总量占实际金融资产总量的7.6%,在各国的排名中较为靠前,但与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发达经济体之间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不同收入的国家金融市场差异较大。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国家的收入也会存在差别,鉴于此,国家之间金融市场的差异也就会不断的扩大。

最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较为明显。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向主要为发达国家,深入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收益相对较高,且在风险防范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金融市场差异。

(二)全球经济失衡现状

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并非从未发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属于全球经济出现的第一次失衡。就目前的情况看,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其中美国为主要代表。自20世纪后,美国经济出现逆差的状况便一直存在,并在2006年达到了巅峰。受美国经济逆差的影响,很多与美国存在经济往来的国家均受到了波及,在这一情况下,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开始变得更加明显[4]。

四、全球经济失衡状况下中国发展战略的调整

在全球经济失衡状况下,为避免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战略,要使其能够有效的防范各种金融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更加稳定。

(一)转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在过去,我国采取的一直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即在进出口贸易中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的发展战略,同时,为了鼓励出口,国家还提出了大量的鼓励措施,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国家的出口商品数量急剧增长,在增加了出口总额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这对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转变出口导向型战略能够有效的拉动内需,从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5]。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进出口的相对平衡非常必要,这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内需不足是当前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居民对于储蓄的需求量过高方面,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导致居民储蓄量过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居民往往会出于养老以及医疗等目的进行储蓄。为拉动内需,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加强设备保障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要从医疗卫生以及养老失业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建设,从而使居民能够在失业以及疾病等问题发生时得到国家及时的补助。在这一环境下,居民的储蓄量必定明显减少,同时也会促使其更加热衷于消费行为,在促进资本流动的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必定能够被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五、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下,受各国经济体制等方面问题的影响,金融市场差异的问题正在逐渐深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金融市场差异会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状况的发生。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下,为避免自身受到过多影响,转变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要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的,从进出口战略的转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两个角度出发使国家经济能够得到更加快速、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争.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12,07:10-15+35+87.

[2]张嫄.论美元本位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特征及可持续性[D].吉林大学,2011.

[3]姚晓磊.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D].吉林大学,2014.

[4]李宏,陆建明,杨珍增,施炳展.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一个文献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10,04:3-20.

[5]曹金涛.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到均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作者简介:孙郅博(1995-),男,汉族,山西临汾人,现本科在读。

全球酒店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煤炭贸易行业贸易格局与市场前瞻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继赣州打击“黑稀土”、包钢稀土下属稀选厂将停产半年之后,工信部等八部委又联合发布发布打击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方案(8月15日至11月15日实施),再加上近期流传的稀土收储传闻,8月份(截至8月23日)稀土产品价格特别是重稀土价格继续上涨,如果从6月中旬稀土价格反弹开始算起,镨钕氧化物已经上涨54%,氧化铕上涨49%,氧化铽上涨79%,氧化镝上涨108%。一方面是中国政府打击黑稀土导致供给大幅下降,一方面是海外稀土矿山因为环保和成本压力迟迟不能达产,在经济下滑、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供给端的收缩是导致稀土价格特别是中国具备资源优势的重稀土价格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从现在的情况看,进入9月份很多欧洲国家将结束夏休,磁性材料将进入出口和产需旺季,稀土下游需求有望获得支撑。而且从年初至今的政策来看,政府正一步步落实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所采取的措施也十分有力,随着行业整合的持续和国内稀土走私与私挖滥采的大幅减少,稀土供给端的故事还有望延续一段时间,起码在反弹至国外稀土矿山成本线之前,稀土价格都可能延续强势。

但从长期看,稀土价格很难出现类似于2011上半年的那种疯狂上涨。因为稀土价格暴涨不仅透支了未来几年上涨的空间,而且还严重冲击了下游需求,很多非必须的行业已开始采用替代品或者减少稀土用量,加之现在经济低迷,旺季时高端品的开工率也才8成左右,低端品开工率依旧很低,疲软的需求难以支撑稀土价格再度出现类似于2011上半年的那种暴涨,而且现在稀土供给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价格一旦涨至国外矿山成本线之上,稀土供给就会增多。此外,近期市场有传闻称WTO稀土诉讼或将于年底有结果,中国很可能会败诉,这样的话政府可能要被迫取消出口、冶炼配额、降低出口关税等保护性措施,这无疑将使稀土价格面临降价的压力。所以此轮上涨要出现类似于2011上半年那种疯狂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随着稀土价格上涨、行业景气度回升、国家收储重启和欧洲即将结束夏休季节,我们认为上游稀土特别是重稀土行业进行大集团企业整合受益者以及下游获得日立金属钕铁硼专利授权的烧结钕铁硼企业将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图表

1、碳酸稀土价格走势

图表

2、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铕价格走势

图表

3、氧化镧、氧化铈价格走势

图表

4、镨钕氧化物价格走势

图表

5、毛坯烧结钕铁硼价格走势(N35)

图表

6、毛坯烧结钕铁硼价格走势(H35)

截至9月6日欧洲ARA港动力煤价值指数为76.79美元/吨,理查德RB动力煤价格指数为71.71美元/吨,截至9月5日澳大利亚BJ指数为77美元/吨,随着高温逐步褪去,BJ和RB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经出现回落,但欧洲经济的复苏继续推动ARA指数维持强势。从国内情况看,随着经济数据回暖和高温天气的持续,重点电厂煤炭库存持续下降,重点电厂存煤可用天数降至15天,随着需求的好转下游客户拉煤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秦皇岛港锚地船舶数已经从8月初的20多艘攀升至9月初的100艘以上,沿海煤炭运价全线大幅上涨,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

续降低,煤价虽未反弹,但截至9月10日秦港5800大卡和5500大卡煤价分别仅较8月底下跌了5元/吨,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也仅较月底下跌了6元/吨。

全球酒店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全球及我国铝型材行业现状

全球铝型材产销情况。从产能分布来看,2009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个,生产企业约2200余家,其中我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年约869万t增长至2009年约1550万t,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约1669万t。

从地区来看,2001~2009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我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2009年,我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我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

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截至2009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

全球酒店行业分析范文第6篇

摘  要: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我国企业在这一背景下,应该积极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坚持独立资助、自力更生,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维护经济安全等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我国经济和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这些策略和论述对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经济全球化;策略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不管哪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世界经济的参与,我国企业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方面应该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风险。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策略,本文试作论述。

1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面临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必须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企业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我国要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为了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正式的席位,更好地参与全球的经济分工,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可以更方便的参与世界经济分工,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国际贸易,更有利于利用国际规则应对反倾销等问题。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范围更大,领驭更宽,层次更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要充分利用,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在开放中促进改革和发展。

2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仍坚持建国以来毛泽东主席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为主方针。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我国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了对外开放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要把引进和开发,和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结合自己的创新,形成自己的优势。在利用国外资金的同时,要重视积累,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既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不能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关起门搞建设,要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决定了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践证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一原则是必须是要坚持的。否则,我们的经济建设就会碰壁,就会因为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而失败。

3  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技术落后,通过引进外资在华投资不但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矛盾,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但仅仅依靠“引进来”的政策,还是无法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一旦外部环境有所变化,发生大规模的撤资,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中国的产品有了开拓新市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些产品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具备了开拓国外市场的条件。

中国的企业应该借助全球化的东风,不失时机的积极“走出去”,到国际舞台上施展身手,争取更大的发展。“走出去”的战略搞好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就会增强,国家经济得以长远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一定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引进来”的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要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走出去”的实质是以投资换资源、换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主动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规避其负面效应。在我国经济和企业积极“引进来”的战略后,又制定了“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努力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并让其具有国际竞争力,使境外投资上一个新台阶。

“走出去”归根到底是企业走出去,政府只能起到牵线搭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的作用,所以,培育我国自己的跨国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赋予有条件的企业和相关科技单位以外贸自营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努力扩大我国企业在参与世界经济中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我们要积极引导,积极组织国内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鼓励他们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充分利用当地的市场和资源。企业视野要放开,看的全面一些,在看到欧美市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我们要加快步伐,努力培育我们国家自己的跨国公司,让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赢得先机。

4  积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生产方式的全球化,有二重性,一方面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各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在中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中,要重视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积极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抗拒,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但一定要有风险防范意识。

①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改革,提高我国政府的质量和办事效率。要提高我国共产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政府改革一直没有间断过,转变工作作风,严厉惩治腐败。这些建设和改革奠定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基础和稳定局面。

②加强全球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要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设,积极参与多边活动。积极参加区域性世界性的组织会议,参与这些组织规则的制定,积极推动构建与大国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政治上推进多极化,在经济上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而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③积极构建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确保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从宏观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从微观上要在国家内部打造国家经济安全体系,即通过对内部经济关系的适时调整和制度创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安全因素的冲击,包括构建一系列的制度安全网,如金融安全制度、贸易安全制度、产业安全制度、环境安全制度、信息安全制度等;构建监督与执行防御体系,对制度安全网进行监督和执行;构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地消解经济安全的隐患。

④加大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确保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无论经济的竞争到什么地步,最后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几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不断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进行体制创新,进行科技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才能让我们沉着应对国际的风云变幻,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朱久兵(1976-),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