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教学(精选12篇)
Linux教学 第1篇
关键词:Linux,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0 引言
随着Linux操作系统在桌面系统、嵌入式系统、移动通信、服务器领域等领域的广泛使用,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Linux相关课程。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其理论和技能相关学习内容也非常多。由于高校计算机各专业课程较多, 这就需要对Linux操作系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学到其所学专业相关的重要内容。本文对Linux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和构建课程体系, 并讨论了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不断完善, 计算机专业已经由早期的单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衍生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多个专业, 其中每个专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这些专业都可以设置Linux课程, 但不同专业的Linux教学内容也不应同一化, 而是应该根据其专业特点安排不同的重点内容。
针对人才培养方向, 可以将高校Linux课程分为系统管理类和开发类。系统管理类内容主要有:Linux的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 各类Linux服务器和网络环境下Linux系统配置、维护与管理技术;开发类内容主要有:在Linux环境下系统开发的环境配置和开发方法, Linux内核、嵌入式Linux系统等的设计和开发技术。
专业不同, 培养方向也有很大差别, 以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为例,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建设与维护、系统管理等工作, 根据这些要求, 该专业Linux教学版本可以选择企业常用的Red Hat企业版RHEL5.0, 内容应该包含Linux安装, 使用Apache配置Web服务、配置Samba服务、DNS服务等其它网络服务, Linux系统安全管理, Oracle、DB2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在Linux系统上安装及配置, Linux中各种系统命令。
软件开发相关专业主要将Linux作为开发平台, 可以选择桌面界面比较友好的Linux版本Fedora、Ubuntu、OpenSuse作为教学版本, 教学内容可以应该以Linux环境下软件开发方法为主, 该专业主要内容有Linux安装、各种服务配置、开发环境配置、Linux下软件开发方法和调试等等, 与网络工程专业不同, Linux系统管理相关的很多内容不作为教学内容。
随着近年来IT业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应用方向分得越来越细, 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显得专业化, 这就要求高校也要灵活设置课程, 以满足社会需求。以上讨论的就是根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专业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设置课程体系, 这样一方面可以用较少课时达到专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练习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2 Linux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的不同, 将Linux课程体系也相应分为应用开发和系统管理两类, 这两类要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首先需要学习Linux的基础知识, 所以学习的第一门课程都是《Linux基础》, 使学生掌握Linux的基本知识, 如Linux桌面系统的使用, Linux环境下常用软件的应用。在接下来的课程设置中, Linux系统管理类课程应设置Linux工作原理、Linux服务器配置、Linux系统维护等课程;Linux应用开发类课程应设置Linux环境下软件开发的方法、基于Linux系统的嵌入式开发与技术。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设置Linux相关课程名字分别为:Linux基础与应用、Linux系统管理、Linux程序设计、Linux网络、Linux内核、嵌入式Linux开发。图1描述了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根据培养方向划分教学内容和设置课程, 避免了不同专业学生一刀切的现象,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 教学方法设计
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Linux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所以相关课程最好在机房授课, 运用项目引导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法为主, 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将任务安排给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Linux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它将教学内容转换为“任务”, 由教师给学生安排课堂任务, 并且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 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 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协作, 并在教师一步一步引导下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完成目标任务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色扮演法也是一种适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Linux教学上使用的分解成各个任务的项目都是一些由真实项目精心改编的、成熟的项目, 所以学生上课就好比在完成真实的项目。这时候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教师就转化为类似项目经理的角色, 学生转换为职员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一改传统上课模式, 职员完成工作的压力显然要比学生完成作业压力大, 以此压力转化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动力, 而且这样的模式对学生将来适应工作岗位也有所帮助。
Linux课程在大学中的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应该更像一门技能课程的教学, 所以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方式,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Linux系统知识和技能。
4 结束语
作为一个优秀的开放性操作系统, Linux系统在服务器集群、网络安全、实时系统、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广泛使用, 企业对Linux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高校应根据专业培养方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上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就Linux系统教学内容选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接下来, 如何完善课程体系, 如何评估Linux系统教学效果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唐建清, 穆振海, 邹国霞.Linux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必要性探讨[J].软件导刊, 2009 (7) .
[2]王继魁, 徐巨峰.高校Linux课程改革及教学模式的探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
[3]姒茂新, 秦云涛.《Linux基础》教学方法探析[J].福建电脑, 2009 (11) .
Linux系统编程_教学大纲 第2篇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非学位课 课程学时:66学时(周4学时)课程编号:56952228 课程学分:3学分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嵌入式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从Linux基础学起,先了解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然后了解Shell编程基础、C编程基础、嵌入式开发基础,进一步学习嵌入式系统移植、串口通信、Linux多进程程序设计、Linux多线程程序设计、GUI编程、字符设备驱动、文件系统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掌握Linux程序设计核心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进行Linux核心编程,具体有: 1. 掌握Linux操作系统基本操作,掌握Shell、C语言、嵌入式编程基础。
2. 能够进行嵌入式系统移植。
3. 能够进行Linux多进程、多线程程序设计。
本大纲以讲授为主,重视应用演示实验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习题课和课后练习,讲解分析各种类型的例题,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基本Linux系统编程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本课程共安排66学时,其中讲授34学时,实践32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Linux 基础(6+4学时)
第一节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第二节 Linux文件系统 第三节 Linux常用命令 第四节 Linux启动过程详解
第五节 熟悉Linux服务能够独立安装Linux操作系统 第六节 能够熟练使用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
第七节 认识Linux系统的常用服务安装Linux操作系统 第八节 Linux基本命令实践 第九节 设置Linux环境变量 第十节 定制Linux的服务 第十一节Shell 编程基础 第十二节 使用其他编辑器
第二章 Shell 编程基础(3+3学时)
第一节 Shell简介 第二节 认识后台程序
第三节 Bash编程熟悉Linux系统下的编辑环境 第四节 熟悉Linux下的各种Shell 第五节 熟练进行shell编程熟悉vi基本操作 第六节 比较不同shell的区别
第三章 Linux 下的 C 编程基础(3+3学时)
第一节 Linux C语言环境概述 第二节 Gcc使用方法 第三节Makefile 第四节 Autoconf 第五节Automake 第六节Gdb调试技术
第七节 代码优化 熟悉Linux系统下的开发环境
第四章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3+3学时)
第一节 嵌入式系统概述 第二节 交叉编译 第三节 配置TFTP服务 第四节 配置NFS服务
第五节 下载Bootloader和内核
第五章 嵌入式系统移植(4+4学时)
第一节 Linux内核代码 第二节平台相关代码分析 第三节 ARM平台介绍 第四节平台移植的关键技术
第五节 移植Linux内核到 ARM平台 了解移植的概念 第六节 能够移植Linux内核移植Linux2.6内核到 ARM9开发板
第六章 嵌入式系统中多进程程序设计(4+4学时)
第一节 Linux系统进程概述 第二节 嵌入式系统的进程特点 第三节 进程操作 第四节 守护进程 第五节 进程间通讯 第六节第七节
第八节 系统任务管理,进程同步与通信
第七章 嵌入式系统中多线程程序设计(4+4学时)
第一节 线程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多线程编程方法
第三节 线程应用中的同步问题了解线程的概念 第四节 能够编写简单的多线程程序
第八章 嵌入式 Linux 网络编程(4+4学时)
第一节 网络基础知识
第二节 嵌入式Linux中TCP/IP网络结构 第三节 socket 编程 第四节 常用 API函数 第五节 分析Ping命令的实现 第六节 基本UDP套接口编程 第七节 许可证管理
第九章 GUI 程序开发(3+3学时)
第一节 GUI基础
第二节 嵌入式系统GUI类型 第三节 编译QT 第四节 进行QT开发熟悉嵌入式系统常用的GUI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为百分制。总评成绩为:平时30分+期末考试70分,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来考核。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明军, 曹亚菲 《实战Linux编程精髓.》 中国电力出版社 杨宗源, 黄海涛 武延军 郭松柳
Linux教学 第3篇
关键词:Linux;操作系统;多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6-6142-02
1 概述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inux作为一种可以在服务器、个人电脑乃至PDA、手机、打印机等各类设备上执行的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功能非常强大。[1]具有很强的网络功能,能很方便的搭建各种网络服务;shell编程用户可以方便的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具有很好的开发工具可以用于开发优秀的图形化界面,并有免费的中文套件。开源的Linux无论从稳定性、安全性及价格因素来考虑都具有了明显的优势。[2]目前许多大型商业、金融企业以及政务部门开始使用该系统。因此,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开展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并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2 Linux操作系统教学现状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以适应社会对Linux操作与管理人员的需求。
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已经占据了这个世界大部分电脑的屏幕——从PC到服务器,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Windows图像界面的操作,点动鼠标就可以实现自己的需求,不需要记忆命令。在Windows先入为主的情况下,传统的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命令多,难记忆,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不高。[3]因而本文探讨在Linux操作系统教学中调整教学方式,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多元教学法的引入与应用
教学法主要体现有两大类,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对教法的关注和学习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中心,教法的灵活选择和应用更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力。针对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引入多元教学法灵活应用于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本文在Linux操作系统教学中主要探索应用了LBL(Lecture-BasedLearning,LBL)、CBL(Case-BasedLearning,C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RBL(Resource-BasedLearning,RBL)四中教学法,即基于讲义、案例、问题、资源的多元教学法,灵活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3.1 理论教学中多元教学法的应用
Linux操作系统理论的讲解首先应用LBL教学法构建出Linux操作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全景图,让学生对本课程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的设置有清晰的了解,沟通课程的前设课程和后续课程的知识链结,同时搭建本课程的逻辑框架图,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整体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Linux操作系统中命令繁多,分类分别有系统管理、系统设置、文本编辑、文件传输、文件管理、备份压缩、网络通信、磁盘管理、磁盘维护、程序编译、打印作业、电子邮件新闻组、格式转换、系统软件工具等命令[4],在讲解每类命令时,单纯的就命令来讲命令比较枯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费力,应用CBL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CBL教学法,选用具体的案例将所讲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案例的演示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于单纯的命令讲解会有更好的实践效果。引入案例在当前系统中创建目录/var/www/fileshare,在当前系统中创建用户manager、stu1、stu2、stu3、stu4,实现用户manager对/var/www/fileshare的读写操作,用户stu1、stu2、stu3、stu4的读操作,同时manager在创建文件和目录时,用户stu1、stu2、stu3、stu4能自动获得新创建目录和文件的读权限。在这个案例的实现过程中贯穿用户管理的知识点讲解,学生接受起来比较系统直观。
基于PBL教学法,选择与所讲内容契合的问题,采用问题引导式教法,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点。引入问题Linux操作系统中需要创建大量用户的时候该怎么做,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和应用用户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做中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实验教学中多元教学法的应用
Linux操作系统课程理论内容的讲解都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应用,由于Windows的先入为主,由图形界面的鼠标操作向命令操作转变,学生接触Linux操作系统的时候都会有些畏难情绪,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应用Linux操作系统,让学生在熟练应用Linux操作系统过程中树立起自信,最终发现并享受Linux操作系统更为个性、专业的服务。
在Linux操作系统实验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为主的分组讨论法,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4人一组,根据实验进度分配不同的实验项目,如用户管理、Shell编程实现计划任务、Lamp的安装部署等主题,让组内同学自己协调分配任务,在每个主题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提供指导,主题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审核后,选出完成情况好的实验小组进行经验交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提升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比学好帮的氛围下,每个成员都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Linux操作系统本身具有开源的特性,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为了更深更专业的探讨相关技术,能够很好的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渠道去寻求帮助,教师可推荐学生进入相关论坛和网站,在海量信息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束语
多元教学法应用于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中,即结合多种教学法灵活变换教师和学生的主导角色,改变了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理论学习更加条理简明,使实践操作更加通俗实际,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忆智.Linux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朱雷. 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6):65-66.
[3] 周美玲,李俊州.案例教学在 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2):9002-9006.
《Linux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第4篇
关键词:Linux基础,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
"Linux基础"是一门介绍操作系统原理和在Linux操作系统上进行应用及开发, 并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的课程。从操作系统原理来讲, 理论较深, 只能作简单介绍, 让学生知道这个强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如何进行管理控制的基本思想。从应用角度上讲, 它的应用性很强, 在许多公司和政府机关的服务器上都装有Linux, 要求学生能够在其上完成一定的基础操作和配置, 还要能够在其上进行简单的开发能力。目前高等院校已将其列为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由于学生的思维基础是微软文化的图形用户界面, 而Linux操作系统强项是以字符界面为主的命令操作, 具有操作命令繁多且每条命令都有一些参数, 掌握比较困难的特点, 我们把操作命令按用途和功能分为Linux基本命令、文件系统管理命令、磁盘管理命令、进程和变量管理命令、网络管理命令、文件系统的压缩与备份命令的顺序进行授课, 这样可使学生对Linux操作系统的命令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基于Linux平台字符环境下的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传统授课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要师生互动, 快乐教学;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的, 以此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 围绕企业、社会应用及专业岗位的需求,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成为了这门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围绕Linux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我们持续开展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法以有利于教学目的为宗旨, 体现以学生为本。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尝试应用"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适当讲解或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实践→交流或归纳→记录完成该任务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及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 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培养目标, 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项目任务, 设置原则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同时也使学生经历过一个具体任务的解决过程。由于学生学过的计算机知识一般是基于Windows系统的思维, 初次接触Linux操作系统, 很多同学觉得不适应, 所以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上我们要始终围绕三个方面来设计。首先, 提高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 首先从图形界面上把相应的命令的图形界面下操作, 并且讲清楚每一个单选钮和复选框的含义, 之后再讲在字符界面下这些命令哪些参加被设置成单选钮, 哪些又被设置成复选框, 以及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讲解思考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以后, 具备基本思维了, 给学生一些有趣的任务, 让学生去实验, 并给予讲解参数对应图形界面的那些选项。其次, 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思考, 给一些作业是探索性的, 让学生通过帮助和网络搜索, 得到一些启示, 看懂Linux操作系统给出的错误信息的英文描述, 再由部分同学分别摸索实践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布置层次多样且与实际应用问题紧密结合的实验小课题。希望通过这一尝试, 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
围绕Linux操作系统基础的教学目的, 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提高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在生产实际应用的认识。教师首先与企业合作, 引入在企业中应用Linux解决生产中问题的案例, 由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活动。讲解如何寻找企业问题的经历、提出课题及完成课题的方法, 再让学生参观企业, 由学生看到企业生产过程, 了解企业的需求, 设计课题或将一个完成的课题进行剖析, 进行课题分解, 形成可以应用本课程技术解决企业问题的小模块, 分配给学生小团队来完成。这种成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形成一个个教学案例。同时, 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申报, 让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团队来独立完成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会引来更多的学生参与, 逐渐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团队, 也可以看到市场的需求, 也可能激发学生创业办公司的想法。
1. 注重讨论式、互动式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
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练习操作过程中反映课程中知识点多, 内容难度偏大、思维习惯不一致的情况, 同时又有学时数的限制,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避简就难, 突出解决重点、难点。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和授课时, 注重对各知识点进行重组和精炼。注重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在一些知识点上的思维出现的亮点, 融入到授课内容中。
在保持课程学术性同时, 兼顾趣味性。在互动式教学环节中, 将现代Linux操作系统应用的新颖、人性化的人机环境及强大的功能等新奇的感受带给同学们, 并将这一授课风格贯彻始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课堂提问, 或进行课堂辩论, 应用中的趣闻, 活跃课堂气氛, 更好地达到师生间的互动。
2. 结合Linux的实验, 强化实践
为了强化实践, 开展了结合linux的操作系统实验。我们设计了Linux基础课程中12个主题实验, 内容包括:Linux安装、Linux环境、Linux启动中GRUB选项参数的设定、系统调用、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访问权限管理、网络管理等, 其中4个是必做题, 其余8个主题要求学生选择其中至少5个主题进行实验, 或至少选择其中的4个主题, 然后再自行确定1个主题。实验时,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 每个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 实验后要求学生按组提交实验报告及相应的代码和验证。同时, 有选择性地安排部分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经验交流。
3. 多方位开展网络化教学, 为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采用的网络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网上在线Linux内核源码分析、Internet、电子邮件、网上作业、网上答疑、BBS论坛、操作系统资源网站等。利用网上作业系统,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 学生在这套系统中完成作业。作业系统具有题库管理、作业统计、作业批改等功能, 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实践证明, 学生利用作业系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远大于传统的作业本的形式, 从而巩固、加深对Linux基础、概念、方法的理解。
4. 对考试方式进行改变, 建立多样化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试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试卷笔试方法不能完全地适应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 更无法产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作用。以前的考试方法, 大多数要求学生对课本内容死记硬背, 所以高分低能的学生时有发生。鉴于"Linux基础"课程的特点, 以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为主要目标, 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笔试内容集中在一些基本常识和概念, 同时增加一部分常用命令及出错信息的理解。实际操作测试主要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的项目, 在上机实验课上根据其完成的情况考查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平时成绩是由每一章相应系统都有一个作业系统, 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对每一章的练习至少做两套题库中的试题在课后两个星期内完成, 由系统判出成绩并记录在数据库中, 最后将两项考核内容按一定比例给学生考试成绩再加上平时成绩, 确定出最终成绩。这个结果教师在下次上课之前要看一下学生作业情况。
5.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要求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Linux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以"Linux基础B"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 对课程教学改革。Linux基础B中,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只有计算机专业学时数的一半。为了使学生对Linux基础课的命令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教学方法上, 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能够在课后抓时间来练习课上内容, 传统授课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课堂上师生互动, 快乐教学。结合学生自己专业的一些应用, 设计一些包含教学内容的项目, 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后或上机实验给学生多个应用型的项目任务, 让学生或小组选择一个作业任务完成。频繁的应用某一些命令, 能够较好的把握和使用, 从而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计上以应用型的内容为主。由于学生在计算机上的思维一般是基于windows系统, 平时很少接触Linux, 从目的上讲只要能够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上我们要始终围绕三个方面来设计。首先, 提高学习爱好。在课后给学生一些有趣的任务, 让学生按一种方法去实验, 实验中的一些困难给予提示。其次, 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思考, 并多给予表扬。第三,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精神, 布置层次多样且与实际应用问题紧密结合的实验课题, 由学生自主安排实验内容和进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提倡研究性学习。通过较少的学时教学让学生对Linux基础有基本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培养其在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驱动实验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Linux基础的教学, 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适当讲解或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实践→交流或归纳。首先要确定好任务, 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 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培养目标, 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项目任务, 设置原则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把握知识的目的, 选取的项目任务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更好地把握Linux基础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姒茂新等Linux中文版应用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 (12)
Linux服务器配置课程教学大纲 第5篇
一、课程的任务及性质
Linux是高性能,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具有广泛的网络应用领域。本课程目的是讲授Linux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的应用、配置与管理技术,使学生掌握基于Linux系统的网络组建,调试和网络服务器配置的技能和方法。通过对Linux网络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对网络组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能够进行Linux局域网、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和远程管理,并对网络资源与通信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网络性能,旨在培养面向计算机行业的Linux网络技术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理解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②了解Linux在网络中的应用与前景;
③理解网络服务器概念,理解Linux网络资源与通讯,了解Linux的多媒体技术; ④理解交换空间的概念,以及计划任务和硬件驱动安装; ⑤理解Linux网络资源的备份,提高Linux网络的安全性能; ⑥进一步认识Shell,以及Shell的应用和Shell编程; ⑦Linux网络基础,理解远程管理与控制Linux网络的作用;
⑧深入理解网络配置命令与文件,以及Linux与其它操作系统系统的网络共享;
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SAMBA服务器 NFS服务器,VPN网络技术,WEB服务器(APACHE技术),SQUID代理服务器,FIREWALL技术等的配置、管理与应用; ⑩Linux网络接入技术,Linux局域网组建与无盘Linux系统的网络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 ①掌握Shell技术,以及Shell的应用和Shell驱动程序开发;
②掌握Linux网络基础知识,远程管理与控制Linux网络的方法与技术; ④掌握网络配置命令与文件的编辑,Linux与其它系统系统的网络共享技术;
⑤掌握DHCP,DNS,FTP,SAMBA,NFS,VPN网络,WEB(APACHE),SQUID代理等服务器的配置、管理与应用;
⑥掌握Linux FIREWALL等安全技术与方法,及使用Linux下的多媒体技术。
3、思想教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正确科学态度; ②树立使用开源软件关乎国家与民族IT产业发展与未来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支持国产开源软件产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理论教学安排 1.Linux网络应用概述 Linux的网络应用现状Linux在网络应用中的特点 Linux的网络领域的发展前景 说明:1)了解Linux的在网络应用中的现状。2)了解Linux在网络应用中的特点与发展。
2.Linux交换空间(swap)与计划任务 1)Linux交换空间概念与技术= 2)Linux swap的使用 3)计划任务的设置与启动 4)Linux计划任务的运行
说明:1)介绍Linux交换空间、计划任务的基本概念、作用。
2.Linux交换空间(swap)与计划任务 1)Linux交换空间概念与技术= 2)Linux swap的使用 3)计划任务的设置与启动 4)Linux计划任务的运行
说明:1)介绍Linux交换空间、计划任务的基本概念、作用。
2)演示Linux交换空间、计划任务使用方法。3)掌握Linux交换空间的设置、启动与运行控制。
3.Linux 硬件驱动的安装使用与SHELL编程
1)硬件驱动的安装与配置:显卡、网卡、声卡、打印机、扫描仪等 2)Linux SHELL编程基础
说明:1)掌握Linux硬件驱动的安装配置。2)掌握的Linux的SHELL编程。4.远程管理与配置Linux系统
1)ssh、服务管理 2)telnet服务管理 3)vnc,putty,webmin软件 说明:1)认识ssh,telnet,putty与vnc。
2)掌握vnc,webmin远程管理与控制软件的应用。5.Linux网络基础
1)Linux网络网络概述 2)Linux常用网络配置命令 3)Linux常用网络配置文件
说明:掌握网络配置命令的使用与编辑网络配置文件,修改网络配置参数。6.Linux 与其它系统的共享
1)samba协议与技术,nfs共享 2)samba,nfs服务的安装、启动与应用 3)打印共享,cups打印服务与打印机配置 说明:1)掌握LINUX samba、nfs协议与应用。2)理解打印共享的服务应用。
3)掌握Linux cups打印服务的配置,远程打印的使用。7.Linux DHCP服务器配置
1)Linux DHCP服务配置文件。2)Linux DHCP客户端的配置。
说明:认识和掌握DHCP服务的配置、测试与应用。8.Linux DNS服务器配置
1)Linux DNS服务配置文件。2)Linux DNS客户端的配置。说明:理解DNS的配置,安装与启动方法。
9.Linux WEB(APACHE)服务器配置
1)Linux WEB服务配置文件。2)Linux WEB客户端的配置。3)APECHE虚拟主配置与应用
说明:理解WEB的配置,安装与启动方法。10.Linux FTP(VSFTP,PROFTP)服务器配置
1)Linux FTP服务配置文件。2)Linux FTP客户端的配置。说明:理解FTP的配置,安装与启动方法。
11.Linux 邮件服务器(sendmail)、代理服务器(squid)配置
1)Linux sendmail与squid服务配置文件。2)Linux sendmail与squid客户端的配置。说明:理解FTP的配置,安装与启动方法。12.Linux的ppp、vpn与网络接入
1)ppp服务,拨号入网 2)vpn技术的配置与应用 3)Linux网络接入技术 说明:掌握ppp、vpn与网络接入基本操作。13.Linux的firewall技术 1)firewall技术原理 2)iptables的安装与配置
2)说明:掌握firewall的基本配置与策略计划。
二、课程实践环节教学安排
3)Linux系统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掌握z如下技能的实训教学为主:
4)实训1.远程管理与控制Linux操作系统。实训2.samba服务器设置与应用。实训3.利用shell脚本语言编程实训。实训4.DHCP服务器设置与应用。实训5.DNS服务器设置与应用。实训6.FTP服务器设置与应用。
5)实训7.WEB(APACHE)服务器设置与应用。实训8.NFS服务器设置与应用。实训9.sendmail服务器设置与应用 实训10.Squid服务器设置与应用。实训11.Linux防火墙配置与应用。
四、说明
1、本课程为 3 学分
2、本课程为考试科目
3、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网络专业必修课 6)
4、参考教材:
《Linux网络应用教程》 作者:罗晓广 曾钟健
3、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网络专业必修课
Linux教学 第6篇
关键词:Linux;教学方法;教改投递到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1
Teaching Reform of Linux Server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Ke Hui
(Chongq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Wanzhou404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with Chongq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tional School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Linux Server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course status,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course analyzes the problems,explained the need for reform of teaching and measures.
Keywords:Linux;Teaching methods;Reform deliver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CD-ROM
一、引言
随着开源软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Linux在服务器、桌面、行业定制等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在服务器领域,Linux的性价比优势则更加明显,市场占有率有较大的提高。国外政府和组织越来越多的采用Unix和Linux系统软件,在我国由于Linux的发展起步较晚,Linux的应用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Linux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所以目前Linux的人才缺口较大。2004年12月教育部和科技部发出关于组建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的通知,随后,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Linux的相关课程,由于Linux对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我院开设《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较晚,于2008年开设本门课程,3年来曾采用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和《Red Hat Linux用户基础》等教材,本课程的开出学期为第4学期,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与《Window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分别于第2和第3学期开设。
(二)存在的问题。1.教材问题:本课程采用的冯昊编著《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教材,服务配置案例较多,Linux的基础命令与桌面介绍较少,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采用的红帽学院官方指定教程《Red Hat Linux用户基础》,对命令的讲解非常细致,方便学生自学,但该教材中未涉及到Linux中相关服务的配置与管理。2.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该问题表现较突出,首先,虽然目前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较大,但是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操作演示的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其次,由于多数教师没有工程经验,只能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学习作用和目标不明确,产生厌学情绪。3.考核问题:《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目前采用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开考试的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三、拟采用的方法及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拟采用如下的具体措施进行改革。
(一)针对教材的不足的之处,可寻找合适的教材或自编教材进行解决。所选教材应具备如下特点:1.内容全面,易于自学。2.项目式教学,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案例中。3.紧跟新技术,融入实际的工程案例。
(二)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采用如下措施:1.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取消理论课教学,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结合,所有的内容都在实验室完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2.采用分组、任务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监督和实践操作过程的检验机制。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选1名组长。每一次课程的实践操作内容,以任务的方式下达给各小组,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实践任务,组长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应负责监督,任务完成后,组长填写相应任务完成情况记录表,教师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并对每一位的学生完成情况做记录。
(三)考核问题:当教材问题与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解决后,那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具体措施如下:1.取消传统的理论与实验考试,由过去只注重结果的考试变为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考核方法。2.经过改革后,学生的课程成绩将由3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项目成绩与答辩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由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与平时表现进行打分;项目成绩占50%,由组长对组员的每次任务完成情况,按要求打分,所有任务完成的平均分,即为项目成绩;答辩成绩占30%,该部分成绩在期末以项目答辩和个人总结的方式完成。
3.设计专门的学生成绩考核表,如表2所示:
表2学生成绩考核表
班级姓名项目任务综述总成绩:
次
数任务
名称完成
情况成
绩平时成绩
20%项目总成绩
50%答
辩
成
绩
30%
2009级1班王维1
2
3
4
评
语
四、预期效果
通过课程的改革,将达到的预期效果如下:
(一)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发表若干教改与科研论文。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学习监督与过程检验机制,使学生每一节课目标明确,学有所获。
(三)先把该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再争取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冯昊.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Red Hat Linux用户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红帽学院官方指定教程,2008
[3]黄东,蒲玲.高校Linux课程建设研究[J].福建电脑,2010(4)178-179
Linux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 第7篇
Linux作为日渐流行的多用户、多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 有着开放、稳定、安全、费用低廉等许多其它操作系统无可比拟的优势, 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Linux操作系统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不统一等问题, 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无法及时沟通, 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Linux辅助教学系统, 立足于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沟通和学习平台, 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1]。
2 开发工具的选择
2.1 B/S体系结构
在B/S体系结构的系统中, 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 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B/S结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 客户机上只需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服务器将负担更多的工作, 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鉴于B/S结构模式在可扩展性、平台无关性等优势, 此次设计系统采用B/S结构模式进行开发。
2.2 JSP技术简介
JSP是一种基于Java的脚本语言。JSP文件中可嵌入HTML、Java程序代码与XML标记, 首次执行JSP程序时, 服务器应用程序将JSP文件转换为Servlet程序代码, 然后编译成为可执行的Servlet, 若没有任何变动, 以后就会直接执行Servlet程序, 减少在服务器端处理的时间, 提高了开发的效率[2]。
2.3 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2000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具有易于安装和使用等优点。JSP可以通过Sun公司自行研发的JDBC驱动程序与数据库连接, 建立可用于在线学习的教学网站[3]。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用户需求分析
本系统可作为教学环节的指导和补充,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系统内容主要包括Linux操作系统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内容, 如Linux各种操作指令、shell脚本和编程等。
3.2 系统设计目标分析
本设计是一套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设置3种不同用户权限, 教师可以方便的上传课件、发布学习资料、添加习题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下载学习资源、提交作业、参加练习测试、进行相互讨论交流等, 系统管理员主要进行系统维护、管理。
4 系统的模块实现
本设计的主要用户分为教师和学生、管理员, 教师的操作包括教学内容和资料的管理。学生的操作包括下载相关教学资料, 提交作业, 在线练习及测试等[4]。
4.1 新闻及公告
教师可以发布教学相关的公告信息, 对公告或教学新闻的内容进行管理。学生能够浏览新闻, 并可以看到最新的公告信息。
4.2 课程介绍
课程所学内容的相关介绍, 有助于学生对Linux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可以对介绍的课程信息内容进行添加、修改及删除操作。
4.3 教学文档资料
电子课件存放课程教学的相关信息, 教师通过网络将电子课件发布到网上, 在课堂上没能够及时准确理解相关内容的学生, 可以下载课件, 进一步加强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机实验是Linux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上传实验内容并做详细说明, 学生下载并理解实验内容、步骤及方法,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教学内容, 能够加快上机实验的速度和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布置并发布作业, 可以针对不同班级的布置相应作业信息, 学生可以下载查看, 完成作业后提交。教师可查看学生完成情况。
4.4 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模块主要解答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学生留言请教的难题、多数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 教师提供习题答案供学生参考学习, 方便众多学生查看。
4.5 练习与测试
为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成果, 加强学习上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添加练习试题, 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在数据库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试题库, 即将题目和答案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 学生进行答题, 可随时查看答题结果的正确性。学生通过自我测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并努力加以改善。
4.6 答疑与讨论
答疑与讨论模块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将发表疑问, 等待其它用户答复或由教师给予解答。问题和答案的内容都是公开的, 大家可以互相浏览或讨论。
5 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Linux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linux课程的学习和辅导, 实现了新闻及公告、教学文档下载、习题练习与自测、答疑与讨论等功能。为学生的课下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环境和途径, 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为一些自学者解决了求学难, 解惑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晓军.linux系统及编程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跃平, 耿祥义.JSP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苗雪兰, 刘瑞新, 宋歌.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 (第3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Linux教学 第8篇
1 教材选择
对于Linux的初学者,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让学生快速领悟Linux系统安装方法,操作方式,系统的基本使用等等。同时Linux版本的选择也是要比较符合市场要求,教材的内容不易过深。课本中除了理论知识外,最好有具体的实践练习项目,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加深。总之,一本好的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2 学生课程设计
由于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与Windows操作系统有很大的区别,初学者不太习惯这种风格,刚开始学习有一定有难度,加上Linux的命令和服务内容比较多,所以对基础一般的高职学生,Linux的学习开二个学期比较合适。
3 教学心得
3.1 提高热情
首先要使学生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使其对Linux的功能和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Linux是一个完全遵POSLX标准性;真正的多任务、多用户系统,能与NetWare、Windows NT、Unix等无缝连接,同时支持FAT32、NTFS、ExtFS、ISO9600等多种文件系统;有广泛的应用程序支持,包括大型数据库软件,编程软件等;完全免费但其性能相当非常不错。因其在性能和价格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大中型企业网络管理中得心应手。
3.2 改变Windows操作方式
思想的转变能帮助学生加快学习Linux的速度,很多学生在学习Linux时使用Windows的思想,这样很难领悟Linux的优越性。举个例子:Windows下的硬件设备是开机自动加载的。如硬盘、光盘等,开机可直接使用。但在Linux系统下外部设备是要使用moun命令进行挂载,使用完后还要使用umount卸载,如果学生只从操作的简易来考虑的话,就会觉得Windows会更好些。另外老师还应该告诫学生Linux的X Windows环境不是Linux系统,它只是在Linux下面运行的应用程序。为了更好的学习Linux的网络功能,最好使用命令方式来操作、控制Linux系统。
3.3 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理解。例如,要想学生掌握好Linux安装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提供的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利用虚拟机(如vmware;VPC)真实安装Linux,从而使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虚拟机的优点还可以任意的增加和删除各种外部设备,如硬盘、光驱等,这对于做为消费群体的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3.4 讲解、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Linux操作系统的学习倾向于系统管理与应用,且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把枯燥的计算机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图像、交互和视听媒体,把教学内容直观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在每次教完新内容后,要趁热打铁,在老师的指导下到机房进行练习。因Linux命令的参数多而复杂,各种服务的配置和管理难度较大,学生在对新内容进行练习时,教师能够帮其发现问题并能帮其巩固新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5 以Linux服务的配置和管理做为教学重点
Linux学习主要包括二部分:常用命令的学习和网络服务的配置及管理,而后者的学习应该是整个Linux学习的重点,在讲授Linux网络服务前最好先将此服务在Internet等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讲授Linux网络服务的时候,可以对那些用到的相关命令进行巩固和复习。
3.6 互动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授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以改过去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局。针对大多数学生对实际应用(如系统安全、网络服务)知识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列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例分析过程中,以启发的方式进行,先设置一些如多用户、访问权限、文件相互传输等问题,促使学生大胆猜想,踊跃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路;之后再解答实际工作中是怎样处理类似问题的。一般要遵循“设疑思考提示解答”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学互动,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3.7 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
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环境应该提供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学习工具。比如:在Linux操作系统中,Mozilla浏览器用来收集搜索信息,Openoffice.Writer用来记录学生的思想,Openoffice.Impress用来给学生作演示,Openoffice.Draw记录网络配置的流程等等。
3.8 循环式教学
在教学中采取循环学习的方式。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的多次重复,有助力于他们对知识的充分消化,并且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以循环向上的方式达到更高的程度。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在实验中得到感性认识、定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上长到理性认识、定量认识。使学生基本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通过课程后的具体典型应用实例,使学生多次重复地练习。最后使学生能比较自如地使用此操作系统来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管理。这种方法对提高Linux教学质量有非常好的效果。
本文根据本人的一些经验,对Linux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重点讲述了在Linux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
摘要:在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中,要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基础、选一本合适的教材,注意学生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激情,以“讲解-演示-练习”为基本主线,达到提高Linux操作系统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Linux操作系统,教材,教学心得
参考文献
[1]林晓飞,金博,周峻松.RHEL 4.0网络服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言海燕,潘玫玫,李蓓蓓.基于网络环境的Linux教学设计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3).
Linux教学 第9篇
“Linux操作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普及。该门课已经被列入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三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本人在教授该门课程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 教学内容导入
Linux和Windows都是操作系统, 但学生自学习使用计算机以来接触的都是Windows系统, 对使用Windows已经非常熟悉和习惯。Linux有它独特的优势, 但操作该系统经常要使用许多命令且每条命令都有一些选项, 学生记忆比较困难而且很不习惯, 为了减少学生对Linux系统的不习惯和排斥, 在第一堂课除了讲解这门课在求职中的重要性外, 还安排一次上机课, 专门让学生在Linux系统下玩游戏, 以消除对Linux系统的畏惧心理, 增加亲和力, 初步感受到系统的强大作用, 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2 上机环节回顾策略
一般上机后就有理论课, 在课堂上会让学生到上面来演示, 这样一方面对学习认真的学生提供一个在全班面前表现的机会, 满足表现欲, 更加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学习不是太认真的学生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避免在课堂上做不出来;第三个方面对上机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3 量化管理法
(a) 出勤情况:旷课一次扣5分, 迟到 (10分钟以内) 一次扣1分, 迟到 (10分钟以上) 一次扣2分, 早退一次扣2分。通过这项细则的实施, 能够有效控制学生的到课率。这项细则理论上讲迟到11分钟和迟到49分钟都要被扣2分, 好像不怎么公平, 其实我发现这种情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 学生迟到时间绝大部分集中在10分钟以内。
(b) 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完全正确加2分, 回答基本正确加1分, 回答不正确不加分也不扣分。对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可以促进学生课堂听课率和参与度, 有效解决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 同时避免学生“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发生。该细则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采取不扣分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因为学生是在课堂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回答问题的, 扣分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不利影响, 很有可能导致大家抵制细则的实施;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学习的特点不同, 有的学生接收知识比较快, 但较难精通, 而有的学生接收知识稍慢, 但一旦掌握则很牢靠, 上课回答问题不正确有可能是后一种类型的学生。
(c) 课堂纪律情况:上课手机响一次扣2分。课堂纪律还包括上课随意讲话、看小说、看报纸、睡觉等其他方面, 但在细则中没有提及。这是因为考虑到细则的可操作性, 上课讲话的内容教师很难界定, 即使制定了也会流于形式;上课看小说、看报纸和睡觉等违反课堂纪律行为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手机响造成的影响很坏, 所以扣分比较多, 响一次就扣2分。
(d) 作业完成情况:缺交一次扣2分, 迟交一次扣1分。
4 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 会休息才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课间活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 一般在课间时学生就坐在自己位置上看报纸或杂志, 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 这样势必影响的到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间充分休息和放松, 学生上课时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中。本人就组织一些学生, 让他们提前准备些搞笑的视频, 在课间时播放给大家观看, 学生在课间时身心得到很好放松休息, 上课时精神也比较投入。
5 实施双证教学
与江苏省Linux专家委员会积极合作, 在学院设立Linux专业认证考试考点, 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教学内容, 将鉴定内容渗透于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之中, 把鉴定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 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6 小结
Linux教学 第10篇
1 Linux系统管理教学现状
作为一款免费且强大的系统软件,学生在一开始接触Linux的时候往往还有比较高的热情。但是,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对Linux系统的不断了解和认识,由于Linux的桌面环境没有Windows系统那么直观、在系统的管理上需要利用命令和配置文件进行等诸多原因,再加上Windows操作系统对当今计算机使用造成的大环境,学生们大部分都已适应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由于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就觉得Linux系统并不容易掌握。而Linux本身也由于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产生排斥、厌烦心理。而且对于一般的高职院校来说,其为学生提供的实践环境也比较有限,这也对Linux系统管理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教学方面,虽然一直采用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还是存在理论大于实践的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点依然还是在理论知识上,而不是知识的应用。在教学当中也缺乏真实完整的教学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差距,导致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出现问题之后不知道如何解决,教学效果的检验也不完善,使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不及时、不真实。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结合市场需求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作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学情景设计
情景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处在实际问题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提高学生在Linux系统管理课程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有很大作用。在Linux系统管理的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学习让学生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安装与维护技能,以及熟练掌握Linux系统管理技巧,我们可以将Linux系统管理的课程大致分为八个步骤,再结合这八个步骤设定八个学习情景,下面对这八个情景进行逐一的介绍。
2.1界面熟悉情景
这个步骤是学习Linux系统管理的基础,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系统界面的认识以及Linux系统常用组件的基本操作。该情景的学习内容为:某公司新购进了一批电脑,并且希望在这批新电脑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让学生作为安装系统的工程师进行安装;系统安装好后,要对系统的界面有一个充分认识,了解该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让学生进行系统的登录和退出过程并对系统进行简单的调试操作。
2.2管理用户组情景
此步骤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用户和用户组的建立以及如何管理设置用户和用户组。该学习情景的学习内容:首先是进行文件和目录的创建与管理。背景设计为某网络公司一个从事Linux系统管理的新手,对于Linux了解还不够深,他想全面了解Linux系统的字符操作界面,以及如何通过命令进行文件和目录的创建与管理操作。其次是用户和用户组的创建与管理。背景设计为在公司安装有Linux系统的一台计算机上有多个人员一起使用。其中ST02为普通用户,创建与用户同名的宿主目录并享有该目录的全部权限以及support的读写权限。ST01是新来的主管,要求对support和manager两个目录具有读写权限。由于个人原因,STO1主管辞去公司职务,因此需要删除该用户。
2.3文本编辑
此步骤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鼠标点击来打开、编辑文本,体验Linux图形界面的应用,熟悉VI三种模式。情景设计为某公司进行招聘考试,内容为从Windows下的处理程序到Linux的全屏幕编辑变化以及VI三种模式的使用,在不同的模式下完成不同的操作以及编辑技巧的展示。
2.4脚本的编程
此步骤的目的在于,学习基本的脚本编程。情景设计为老师先运行一个简单有趣的编程实例,并且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这个实例的程序编写出来,随后由浅到深进行讲解,最后让同学们亲自动手编写程序脚本。
2.5用系统工具完成对RPM包的安装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对照,先在Windows上添加和删除程序,然后再运用图形的方式在Linux当中添加和删除程序。情景设计为某公司进行Linux系统的维护与管理,需要对装有Linux系统的计算机里面的程序进行更新,问题牵涉到在Linux系统应用的安装与删除等问题。
2.6 Linux系统的管理
此步骤的目标在于,管理Linux系统,学习系统的制定与管理。情景设计可套用上一个模板,其着重点为Linux系统的运行级别上,需要学生们根据设定的要求,对应用程序在Linux系统上运行时间进行把握。
2.7设置网络参数。
此步骤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系统工具的使用,掌握水平为,能够利用系统工具配置网络参数,并且学习网卡的激活与配置。情景设计为:要求对公司新安装的一批装有Linux系统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并建立公司局域网。参数设置: IP: 172.16.31.2; NETMASK:255.255.255.126; GETWAY:172.16.31.1 DNS:172.16.31.124。按照以上所设立的参数建立局域网,并且进行调试。
2.8 Linux下NFS文件的共享
此步骤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实现Linux下对NFS文件的共享访问。情景设计为在一台装有Linux系统的计算机上,老师事先放好了Linux的系统安装文件(为Linux系统的NFS网络安装提供支持),在实现文件共享前需要建立一个目录/share ,并将该目录用户和用户组都设置为user,其后就让学生自行通过NFS服务把/ share这个文件夹进行共享设置。
3教学实施
在实际教学内容的实施上,我们的教师首先需要对Linux系统的常用命令进行分类整理,实行分类教学。在应用于Linux初学者的课程当中,在介绍每个类别的命令时,一般介绍其中最为常用的几条。同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对Linux系统命令进行介绍和演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每一条命令只要介绍2至3种用法即可,以免学生因为命令太多而产生厌烦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阶段的教学方法,实际的教学实施方面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3.1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的第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所学的“Linux系统管理”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学到哪些知识与技能,以及在日后的工作过程当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引入相关职业介绍,行业发展状况,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更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2建立感性认识
对于大部分刚刚接触到“Linux系统管理”这门课程的同学来说,大部分学生有着明显的不适应感,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信心塑造。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的感知认识,让学生熟悉起来,消除陌生感。淡化理论,以示范和学生模仿为主,将这门课程的门槛降低,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融入。
3.3理性升华
在做好前两个阶段的精神铺垫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将其注意力转到专业的方向来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引领,给出命题,让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3.4知识深化
这一步主要在于提升学生对自己学习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不断对重点知识的加强训练,难易合理安排,教师勤于指导等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教师给出目标任务、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分析问题、学生改善任务结果、教师对结果进行最终评定的“五步法”,使得学生对其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同时也能够训练同学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提升技能的目的。课程每半个月可安排一次答疑。答疑的部分可分为课堂知识答疑以及知识进阶答疑。课堂知识答疑就是解答在前半个月的课程教学当中,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或者认识不清晰等问题。而知识进阶方面的答疑,则是对课堂知识的扩展,更深入的对“Linux系统管理”这门课程的认识。比如VMware的各种功能、虚拟网络环境架设等深入式的学习。这样既照顾了学习落后的学生, 又对学的较好的学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训练。
3.5做好总结与提高
教师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应带领学生一起对本门课程进行回顾。对于这个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课程当中的各大重点再次进行回顾与讲解。并且让学生自己提问,老师结合实际给予回答,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4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以职业要求为导向而设立相应课程和目标已经达成共识。就用人单位来说,他们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能够进行系统管理和熟悉一到两种开发语言的软件工程师这两个方面。在Linux系统管理的课程评估上也应该着重于在这个方面。
而且,根据高职学生的普遍情况来说,他们一般不太擅长考试。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懂、不会。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教学评估的时候,除了单一的考试成绩应该还设立其他的考察项目。结合Linux操作系统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学习效果评估方面至少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估。
所谓三方面,就是从教师、学生、小队组员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效果鉴定。第一步先从学生层面开始,由学生自己本人给自己做评估;随后教师在根据学生在平时表现及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教师评估;最后结合其所存在小组的成员根据其在队伍当中的表现给出教师评估。第二,教师将这三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如果这三方面的评估都是在一个层面上,或者三者的评估结果相差不大,则此成绩就可以作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第三,如果得到的三方面评估差别比较大,教师应该集齐这三方所有的成员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如果有必要,可以再一次的进行评估,最终还是要以教师评估作为主导,以此来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这种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即符合了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也能够督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觉性,还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一举三得。
5结论
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底子差,在教学方面难度也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很多。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对于当下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使用Windows系统而言,Linux系统由于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Linux系统管理上会选择退缩,这样严重影响了职业岗位Linux系统管
理能力掌握。所以,教师作为Linux系统管理课程的指导者和实施者,对于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制定好一系列的手段,合理的组织其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Linux系统管理教学会变得更加有效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冯燕.高职院校《Linux系统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实现[J].才智,2015(26):366.
[2]郑俊生,张盈谦,腾英岩,高志君.“Linux系统管理”课程教学经验[J].计算机教育,2008(16):129-130.
[3]安婧.高职院校Linux操作系统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2(27):276.
Linux内核将出新版本 第11篇
Linux内核2.6版很快将会正式发布,按照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它将比以前的版本更加稳定。直接管理2.6版内核的Andrew Morton表示,Linux内核现在最新的版本是2.6.0-test10,“如果不出严重的意外”,它将会是2.6.0内核正式推出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版本。
Linux内核2.6版和2.4版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2.6版的一个重要改进是可以充分发挥多处理器的性能,而这个市场中Unix一直占主导地位,微软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份额。Morton说:“2.4版对于4个或者8个CPU来说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2.6版将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为它可以支持多达32个CPU。”同时,Morton还认为2.6.0内核的测试性能将会远远好于2.4.0,“我认为2.6.0-test10在成熟程度上和2.4.17相类似,我们在2.4的基础上又进了一大步。”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赞成这种观点,SuSE的首席技术官Juergen Geck在2003年10月份表示,他认为2.6版在架构上做出的重大调整可能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2.6版内核包括了多项改进:
在安装多个处理器的大型系统上,2.6版内核可以更好地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了非一致内存访问(NUMA)设计的系统,这种系统在处理器读写内存数据时的时间延误可能参差不齐。
2.6版内核可以更好地支持“嵌入式”设备,比如蜂窝电话、网络路由器或者录像设备。
2.6版内核对用户的操作(比如移动鼠标或者敲击键盘)将会有更快的反应。
2.6版内核中“块设备”驱动程序进行了较大的修整,这些软件模块用来和硬盘、光驱这样的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避免版本林立
一个新内核从出现到成为正式产品通常有一个时间间隔,最大的Linux销售商Red Hat直到2.4.2推出的时候才推出使用新内核的产品。Morton承认,保持产品版本和开发版本同步是“一件我们在2.4版内核上处理得不太好的问题”。Red Hat在其Fedora Core中测试了2.6版,Fedora Core 2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将2.6版内核引入企业级Linux发行版之前对其进行测试,其企业级Linux发行版通常升级比较慢,可能2005年之前都不会使用2.6版。
Red Hat和SuSE从2.6版内核中借用了很多功能加入到2.4版内核中。另外,商业版本的Linux内核打了一些补丁,从而导致其和Torvalds在Kernel.org上发布的标准版本有所不同。由于2.6版内核借用了很多Linux发行商对内核的修改,因此这个版本的发布将意味着来自Kernel.org的Linux内核标准版和发行商的版本之间的区别将会减小。显而易见,Linux开发者正在试图避免Linux陷入版本林立、互不兼容的局面,就如同Unix目前所遭遇的那样。
Morton认为,如果真的出现Linux内核版本林立的局面,则只会加重维护众多补丁需要进行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如果SuSE内核和Red Hat内核互不兼容,他们就失败了。
OSDL(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的首席执行官Stuart Cohen表示,“包括Oracle、PeopleSoft、DB2在内的众多用户都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他们不希望Linux出现分裂。在业界,保持系统稳定单一的压力很大”。
Morton补充说,减少分歧也是2.6版以及即将到来的2.7版内核在开发时所考虑的问题之一。有时候这样做意味着要在2.6版开发中使用2.7版的内容,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必须保证2.7版内核能够继承2.6版的改进,以免一个问题我们要解决两次。
虽然开源软件的开发过程和Unix以及Windows完全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延误是难免的。Linus Torvalds在2002年时本指望2.6版可以于2003年6月份问世。2.4版内核(这个版本于2001年1月发布)的开发时间上也曾发生类似的延误。
Linux教学 第12篇
随着Internet、云计算、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 IT行业亟需具备操作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其中, 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 它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平台。Linux操作系统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系列核心课程, 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中, “Linux用户基础”为入门级课程, 学生对其理论学习的深浅、技能掌握的熟练与否, 直接关系着系列后续课程的学习,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Linux用户基础”面向高职高专学生开设, 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学时1:1, 课程特点是命令繁多且附带若干选项、命令之间关联性不强,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教学时间内达到融会贯通具有一定的难度。“linux用户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Linux操作系统桌面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法, 使其具备职业Linux系统维护员和桌面系统维护员管理、维护和定制企业终端系统的能力。
结合职业教学特点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本文采用“以项目为载体, 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融入系统管理员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项目为载体, 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从项目需求分析开始,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其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师生一同探讨解决方案, 随着“项目展开、任务递阶”的深入而理解知识点, 不断掌握实战技能, 从而不断完善Linux用户基础的系统知识体系。
“Linux用户基础”采用迭代项目教学法进行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根据Linux基础应用职业岗位的调研, 设计、开发并实施“Linux研发项目小组日常管理系统”和“教师Linux办公平台构建”两个教学项目, 按照迭代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 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实战应用能力, 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与设计
1.教学项目的选取
教学项目“Linux研发项目小组日常管理系统”的目的是让项目组帮助新加入小组的同学安装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集娱乐和学习一体的操作系统平台, 设定项目组权责划分、项目组成员定期提交工作报告、项目组资料共享, 内部考核、网络信息搜索, 项目组资料日常备份, 软件研发等任务。教学项目“教师Linux办公平台构建”是响应学院无纸化办公的号召, 需要给教辅人员安装操作系统, 实现全员统一免费的管理操作系统平台, 并向教师提供Live CD光盘系统, 免去了教师在硬盘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麻烦。
2.教学环节设计
本文以教学项目“Linux研发项目小组日常管理系统”为例, 对应迭代项目教学法进行项目分解, 对应重组后序化的课程知识点。
“Linux研发项目小组日常管理系统”借鉴迭代项目教学法将项目分解为八个情境任务, 对应的八个教学单元基本上涵盖了“Linux用户基础”的大部分核心知识点。教学实践表明, 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项目角色, 能够亲身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系列环节, 在有限教学学时内, 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 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此外, 学生反馈对于类似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仿真项目, 其易学易入手的特点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
授课理念规避了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和积累的老套路, 而是以完成一个又一个紧密相衔接的情境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角色扮演, 切身感受真实任务。若想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不同单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 “情境任务5-项目组定期考核”要求每个研发人员必须知道项目组内共享的每个文件夹的功能, 映射为要求学生了解Linux系统中多个目录的用途。像这个任务, 适合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 拿大家熟悉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对比来讲课, 具体对比如上表所示。
在表中, 对Linu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共同点进行对比分析来教学, 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从而掌握在Linux系统中所有的输入和输出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 都被当作文件来对待。
在项目角色扮演中,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通过不断地完成阶段任务获得满足感, 进一步激发起求知欲望, 有利于培养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例如, 任务2-“项目组权责分配”中就要求项目经理和研发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 映射为了解和掌握用户和组的概念、用户如何添加到组中、如何从组中删除一个用户等知识点, 完全符合学生分组的实际情况, 无形中消除了学生抵触心理, 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的顺利展开。此外, 如下页图2所示精心设计的教学单元, 在项目分解任务过程中遵循了“循环式”教学思维, 任务3-“项目组成员定期报告”要求项目组成员每周都要提交工作总结, 映射为必须能够使用vi编辑器进行文件的创建、文件内容的追加、修改、删除和查找指定内容等技能。而且, 在任务5-“项目组定期考核”中查阅、编辑Linux系统配置文件, 任务7-“项目组备份调度”中编辑系统自动定期完成的任务, 任务8-“项目组软件研发”中的Shell编程都蕴含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vi编辑器的要求。对vi编辑器的多次重复使用,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充分消化, 并且在不经意间通过多次重复练习, 以循环螺旋上升的方式达到纯熟掌握的程度。
●情境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
教学单元环环相扣, 结合情境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 能够进一步发挥“以项目为载体, 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 有效的驱动整个教学进程。情境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融合了PBL教学法 (如图2) 。
如图2所示, 教师主导的环节为“任务目标—任务分析—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教学单元的任务目标, 通过分析了解完成任务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点和掌握哪些技能, 从而形成解决方案。师生互动的环节为“方案实施—结果检测”, 其目的是模仿教师演示进行实践, 并掌握结果检测的方法。最后在学生独立环节“强化与拓展”, 通过同类任务强化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通过拓展考核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潜力。
情境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 涵盖了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多个环节,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 也映射了企业中专业人士的职业成长规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个性特点突出, 建议采用分组教学, 教师可以提前对组长或技术骨干提前指导, 使其成为教师小帮手, 具备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从而顺利带动班级学生实验动手全动员。
●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
1.独立实践环节
“以项目为载体, 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Linux用户基础”中大量零散、繁杂命令的学习变得明确有针对性, 但必须通过独立实践环节来强化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建议独立实践环节与讲授环节同步, 难易度相同, 任务工作量适中, 这样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情境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适用于课程的讲授, 在独立实践环节可采用“明确情境任务—团队讨论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启—团队动手实践—教师点评—共性问题示范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指导”的教学思路进行实践教学。教学实践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考核评价环节
“Linux用户基础”的实践多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建议采用“过程考核—团队汇报—个别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任务, 注重过程考核中与学生的交流, 针对学生疑问的启发引导和对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最终成绩由任务分析报告 (15%) 、方案实施过程的熟练程序 (50%) 、任务结果的检测演示 (15%) 和实验报告 (20%) 四部分组成。
●结束语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 结果表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项目为载体, 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使得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效果良好。
摘要:“Linux用户基础”的特点是知识点琐碎且关联性不强, 独立分散、简单不实用的案例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 效果甚微。本文提出以项目为载体, 情境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践, 采用情境任务驱动“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 结合科学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Linux用户基础,情境任务,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法,过程考核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5) :74-75.
[2]陈战胜, 王廷梅, 李明.项目教学中应用迭代开发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7) :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