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精选14篇)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1篇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P1~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3、使学生掌握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与倍数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估算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本,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有上网购物过吗?
师:其实上网购物也有不少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知识吧。
二、出示例1
1、出示课件相关图片。
2、师:王阿姨在购物站订购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茄子老师问:一共有多少根?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3、生:可以用加法。
4、师:除了加法,我们还可以怎样解答?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然后引出本节课的知识: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5、解决“一共有多少根”的问题。
6、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整
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估算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3)。
学生分组回答,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P3)。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找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且说出自己的解题办法,全班一起订正。
四、出示例3
师:看,花坛里的花开的多漂亮啊!三个小朋友正在数呢,我们也一起看一看吧。师: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大家怎么比较这三种花的朵数呢? 生:红花最多,蓝花最少。生:„„
师:大家知道吗,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数的大小,那就是“倍数”。(板书“倍数”)
让学生根据书本上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回答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师:总结今天学到的倍数的知识。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P5)。
自己找出两张不同颜色的带子动手量一量,然后把答案填在书本上。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5)。
让学生先动手连一连,然后把答案填在书本上。老师找同学起来说出他的答案,全班一起订正。
六、总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然后回家分享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P11~1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算法和不进位算法。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不进位、竖式算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本,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大家知道吗?秋天到了,大雁都会集体排成一个队形飞往南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张大雁的图片吧。
二、出示例5
1、出示课件相关图片。
2、师: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一共有多少只?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说可以怎样计算。
3、生1:可以用加法。12+12+12=36。
4、生2:3个10是30,3个2是6,合起来是36。
5、先用乘法,再用加法。
6、师:还可以摆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三、出示例7 师:湖里有48只灰天鹅。(出示课件)野鸭的只数是灰天鹅的4倍。野鸭有多少只? 摆竖式我们可以看出之前学过的知识不能解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的内容。小结:今天学习的是要进位的乘法,在摆竖式的时候,要注意积的各个位数应该写在哪个位置上。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P12)。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P14)。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找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且说出自己的解题办法,全班一起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P18)。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P18)。
五、总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P21~24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算式中有0的乘法算式和乘法竖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本,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新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吧。
二、出示例8
1、出示课件相关图片。
2、师:3只小猫一起去钓鱼,可是它们一条鱼都没有钓到,它们总共钓了多少条鱼?
3、生1:可以用加法。
4、师:除了加法,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5、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22)。学生分组回答,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P24)。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找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并且说出自己的解题办法,全班一起订正。
四、总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填空
20+20+20+20+20=()=()
400+400+400+400+400+400=()()=()
在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估算卖出T恤的件数
出示:欣欣商场5~9月份平均每个月卖82件T恤,帮售货员阿姨算算这5个月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T恤?
学生用825≈400估算出5个月一共大约卖出T恤400件,在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出来的。
2.估算卖出冬衣的件数
教师:看来欣欣商场T恤的销售量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本商场12月份冬衣销售的情况:(出示下表)
种类毛衣大衣羽绒服夹克其他
数量(件)7270687069
你能很快算出大约销售了多少件衣服吗?
怎样才能做到“很快”呢?
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你准备怎样来估算这道题呢?
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把每个加数都看成了哪个整十数?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你是怎样想到用乘法的.呢?
你们的这种方法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现在你能再把这道题和估算卖T恤件数那道题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那后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3.练习巩固
教师:你们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场7月份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服装吗?(出示下表)
短裤西裤休闲裤连衣裙短裙其他
29730030530030030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汇报。汇报时说清楚: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像这样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号?特别要说到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300。
4.小结估算方法
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本节课学习的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几个都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相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小结:到底该怎样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呢?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5,6,7,9,10题,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略)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估算?
五、拓展延伸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3篇
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为例, 谈谈“整理和复习”课的教学思考。
一、课前盘点, 掌握学情
在“整理和复习”课之前,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做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可让学生看课本目录回忆本单元知识。回忆时, 先粗后细, 让学生充分讨论,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回忆, 并独立或合作完成下表。
在梳理盘点的过程中, 教师应主动参与, 注意观察, 并适时、适当点拨和引导。对整理效果好, 特别是有创意的见解, 教师可及时向学生推荐, 相互启发, 要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复习需求, 让学生在自主整理、自主诊断与自我反思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二、整体梳理, 理清结构
1.主动参与, 自主回顾。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复习, 直接影响复习的成效。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整理和复习”课之前填写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盘点内容, 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个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进行分析。
2.有效整合, 唤醒反思。为进一步提高新知储存的效果及后继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针对“盘点内容”上的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再指名汇报各组的交流情况, 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 提炼整合有效教学资源, 并做精当点拨, 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自主梳理, 形成网络。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 教师应在学生自主梳理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梳理出本单元相关知识点, 并有重点地进行归纳使之形成知识链、知识网。如, 教师可指导学生整理成如下知识网络图:
三、拓展思维, 内化知识
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知识的自主回顾, 整体梳理, 促进学生把知识真正融入知识系统中, 从而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因此, 在单元整理和复习中, 应以问题为“生长点”, 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地把所要复习的知识串联起来, 让学生主动生成具有生长力的知识结构。
1.突出算理和算法, 加强技能训练。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如何口算?如何笔算?如何估算?然后组织练习, 最后引导梳理、总结计算方法。如: (1) 口算43×2=□, 先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40×2=80, 3×2=6, 80+6=86。引导梳理、总结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 (不进位) 口算,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然后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口算乘法的练习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 可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等, 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 为笔算打好基础。 (2) 笔算乘法复习时, 教师不要只强调练习, 要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典型题目复习相关的计算方法。像348个2连加的和是多少?348×2=□, 表面是求和, 实质是求积, 应列式为348×2进行计算, 可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再引导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基础上深化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突出重点:一是乘的顺序, 二是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哪里, 三是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十时怎么办。与此同时, 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加清醒地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可设置一些辨析类、综合性的练习题, 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优化学生初步掌握的算理与算法, 进而真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如:
(1) 辨析类的计算题。
(2) 综合性的计算题。
382×4=□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形式。)
302×4=□ (中间有0的乘法, 需要注意0也要与4相乘得0, 在十位占位。)
408×6=□ (中间虽有0, 但个位满了4个十, 因此十位上应该是4。)
250×3=□ (末尾有0的乘法, 可以用简便算法, 0先不看, 用25乘3得75, 再在75的后面添上一个0。因为25个十乘3是75个十, 所以是750。)
(3) 估算404×6≈□, 先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404≈400, 400×6=2400。再引导梳理、总结估算方法:可以把多位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估算一般是将因数估成离它较近的整十、整百数, 做到既容易计算, 又能离精确值较近。同时估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做到灵活运用。同时可设计如下的纯估算的练习, 进一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估算的一些基本方式、方法。
298×6≈ (只需估298≈300, 因为6离整十数太远。)
410×11≈ (只需估11≈10, 因为两个都往小里估, 离精确值就更远了。)
532×9≈ (两个因数都需估:530≈500, 9≈10, 因为一个往小估, 是整百数, 一个往大估是整十数, 既方便计算, 离精确值又近。)
上述复习教学中, 通过围绕问题互动交流, 让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理得清, 计算难点破得深, 计算方法用得活, 培养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突出数量关系分析, 加强比较和沟通。复习“解决问题”, 可以先分组复习, 如分成“现实生活中估算解决的应用问题”和“归一、归总两步计算应用问题”两组进行复习, 然后组织综合复习, 这样有利于沟通联系和进行对比。复习时, 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但要注意沟通已知信息之间、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理清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再用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或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已知信息与问题, 沟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联系, 突出比较题组的异同, 让学生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 从而掌握其应用问题的结构特征。
(1) 复习现实生活中估算解决的应用问题。出示下面一组题: (1) 某实验小学三年级有200名同学去公园划船, 船费每人4元, 一共需要多少钱? (2) 某实验小学每个年级都是164人, 全校6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 某实验小学四年级有184名同学去公园划船, 船费每人4元, 带700元买船票够吗?带800元呢?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三道题应用问题的异同点。
上述教学中, 以三道题应用问题为依托, 在列式计算的基础上, 通过议一议、用一用等训练, 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解决问题中口算、笔算和估算都是重要的解题策略, 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需要, 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第 (1) 题计算200×4, 可以直接口算出来;第 (2) 题计算全校6个年级的学生数是164×6, 用笔算不容易出错;第 (3) 题可以用估算。184×4≈720 (元) , 把184往小估成180, 结果是720元, 720>700, 实际用的钱数肯定比720元多, 所以不够。184×4≈760 (元) , 把184往大估成190, 结果是760元, 760<800, 实际用的钱数肯定比760元少, 所以够了。
(2) “归一、归总”两步计算应用问题。出示下面一组题:
(1) 学校买4个皮球花了24元。如果买9个这样的皮球, 需要多少钱?
(2) 学校买4个皮球花了24元。42元可以买多少个这样的皮球呢?
(3) 小华的钱买2元一本的本子, 正好可以买9本。如果这些钱买3元一本的本子, 可以买几本?
(4) 小华的钱买2元一本的本子, 正好可以买9本。如果这些钱买6本本子, 可以买几元一本的?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乘、除 (“归一、归总”)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异同点, 沟通联系和区别。
上述复习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几何直观, 帮助学生建立“归一、归总”问题的数学模型。可以借助图示语言, 特别是线段图来实施复习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图不仅能够有效帮助理清数量关系, 沟通“归一、归总”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在观察、比较和思考中直观地领悟到“归一、归总”问题的本质所在, 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策略性、方法性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问题解决模型,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上述的复习过程, 学生对“归一、归总”问题的理解得到强化, 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这时,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精心设计一定的综合性练习,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如下两道综合练习:
(1) 北京路实验小学三年级同学在韵律操比赛中, 学生们站成4排, 每排12人。变换队形后, 学生们站成了___, ____? (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 编成一道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再解答。)
(2) 根据下面提供的图示, 编成一道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再解答。
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 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时, 才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体现, 才是决定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关键。
相同数乘一位数的速算 第4篇
我喜欢速算,在一次计算中,我发现了相同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用这个规律进行速算,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方法还要从下面的计算说起:
一、9的相同数乘9的计算
9?=81
99?=891
999?=8991
9999?=89991
99999?=899991
… … …
999…999?=8999… 99 1
N个9 (N-1)个9
观察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结论一:先用口诀求出积,口诀积的十位上的数和所求积首位上的数相同,口诀积个位上的数和所求积末尾上的数相同;口诀积十位上的数加上口诀积个位上的数等于所求积中间部分的相同数,因此得出:N个9乘9,积的首位数是8,积的个位数是1,积的中间部分是9(因为口诀积的首位加口诀积的末位等于9,也就是8+1=9);所求积中间部分的9的位数总要比因数中9的位数少一位。
二、9的相同数乘其它一位数的计算
9?=72
99?=792
999?=7992
9999?=79992
99999?=799992
… … …
999…999?=7999…9992
N个9 ( N-1)个9
9?=63
99?=693
999?=6993
9999?=69993
99999?=699993
… … …
999…999?=6999… 9993
N个9 (N-1)个9
9?=27
99?=297
999?=2997
9999?=29997
99999?=299997
… … …
999…999?=2999… 9997
N个9 ( N-1)9
从上面的计算进一步得出结论:
结论二:N个9乘一位数,所求积的首位数和口诀积的首位数相同,所求积的末尾数和口诀积的末尾数相同;所求积的首位数加上所求积的末尾数等于所求积的中间数;所求积的中间数的位数总要比因数中相同数的位数少一位。
三、8的相同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8?=64
88?=704
888?=7104
8888?=71104
88888?=711104
… … …
888…888?=7111…11104
N个8 (N-2)个1
8?=56
88?=616
888?=6216
8888?=62216
88888?=622216
… … …
888…888?=6222… 2216
N个8 (N-2)个2
8?=48
88?=528
888?=5328
8888?=53328
88888?=533328
… … …
888…888?=5333… 33328
N个8 (N-2)个3
8?=40
88?=440
888?=4440
8888?=44440
88888?=444440
… … …
888…888?=444…4440
N个8 N个4
8?=32
88?=352
888?=3552
8888?=35552
88888?=355552
… … …
888…888?=3555…5552
N个8 (N-1)个5
8?=24
88?=264
888?=2664
8888?=26664
88888?=266664
… … …
888…888?=2666…6664
N个8 (N-1)个6
8?=16
88?=176
888?=1776
8888?=17776
88888?=177776
… … …
888…888?=1777… 7776
N个8 (N-1)个7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看出:8的相同数乘一位数,除了8的相同数乘8,8的相同数乘7,8的相同数乘6三道题不适用结论二外,其它的题都适用。但他们也有他们的速算方法。
四、用7、6、5、4、3、2的相同数分别乘7、6、5、4、3、2各一位数,除了7的多位数,乘4,(或4的多位数乘7)和7的多位数乘7不适用结论二外,其它的题都适用
通过对45句口诀的验算,共有五句口诀(四七二十八、七七四十九、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不适用结论二的方法,其它的题都适用。由此得出结论三:
任意相同数乘一位数(四七二十八、七七四十九、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除外),所求积的首位数和口诀积的首位数相同,所求积的末尾数和口诀积的末尾数相同;所求积中间部分的相同数等于所求积的首位数加所求积个位上的数;所求积中间部分的相同数的数位总要比因数中的相同数的数位少一位。
五、五道特殊题的速算方法
1.四七二十八的计算
4?=28
44?=308
444?=3108
4444?=31108
44444?=311108
… … …
444…444?=3111…11108
N个4 (N-2)个1
2.七七四十九的计算
7?=49
77?=439
777?=5439
7777?=54439
77777?=544439
… … …
777…777?=5444… 44439
N个7 (N-2)个4
3.六八四十八的计算
6?=48
66?=528
666?=5328
6666?=53328
66666?=533328
… … …
666…666?=5333… 33328
N个6 (N-2)个3
4.七八五十六的计算
7?=56
77?=616
777?=6216
7777?=62216
77777?=622216
… … …
777…777?=6222…22216
N个7 (N-2)个2
5.八八六十四
8?=64
88?=704
888?=7104
8888?=71104
88888?=711104
… … …
888…888?=7111…11104
N个8 (N-2)个1
观察上面五道题的计算,可以发现,它们也有一个规律性的计算方法,那就是:
结论四:先用口诀求出积,口诀积十位上的数加一是所求积首位上的数,口诀积个位上的数和所求积末尾数相同;口诀积的十位上的数,加上口诀积的个位上的数,得到的积的个位上的数,就是所求积十位上的数;所求积十位上的数加1就是所求积中间其它数位上的相同数;所求积中间部分相同数的数位总要比因数中相同数的位数少两位。
掌握了上面的结论三和结论四的计算规律,就可以进行任意一个相同数乘一位数的速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5篇
课 时 第 3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设计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进行估算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针对各类信息提出乘法问题,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猜一猜够不够。
探究得出估算方法: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进行估算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自由发言。
完成课堂作业。
板
书
设
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829≈240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练习课 设 计 者 陈晓宏
课 时 第 4 课时(总 11 课时)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使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中,体会到乘法来自于生活,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题,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举例吗? 学生回答并举例。 回顾刚学过的新知识。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 1、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案。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用多种方法解决。
4、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使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中,体会到乘法来自于生活,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发言。
四、作业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板
书
设
计 练习课 教
学
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6篇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8课时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2.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3.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难点:
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
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板书:48×2=
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③竖式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4 8
×
6----------8×2
---------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6---------(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8
× 2
6(进位的表示什么?)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2 8 4 3 × 2 3 × 3
4 1 2 9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案学案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48×2=96(只)
一般这样写:
答:白天鹅有96只.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上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教学反思:
1.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乘法,而且刚刚学习过不进位乘法,所以学生在这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算出结果,但大部分学生都很难说清楚算理.2.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计算、组织交流、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达成共识,提高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案学案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7篇
首先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而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很好,因此我充分的利用教材,在课堂开始就从书店销售情况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索。
接着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感知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识经验去计算去练习巩固。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再由此引出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相同与不同点,从而概括总结出计算法则。
另外,我还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对比发现三位数乘一位数,所得的积是几位数,并要求学生在不计算的情况下能判断出积的大致范围,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8篇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算起。
3、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后,前一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9篇
教学反思: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习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习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习,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在操作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个别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跃起来。
注意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节课上,我在课前与学生交流劳动话题,引出帮渔民叔叔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利用小棒动手操作,经历探究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出发,操作探索和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计算方法,学生在探究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10篇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 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 3 4 30 500 4
40 2 60 6 300 5
选一题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数学问题
一个娃娃12元,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
师:3个娃娃一共多少元怎么列式?
板书:123
2、估算
师:123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并说说怎么估算的。
3、学生尝试计算
师:123到底是多少呢?
师:请同学先想一想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并写出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4、汇报交流。
(1)展示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说想法。
(2)展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3)展示竖式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怎么算的。
5、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到了摆小棒、口算和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师边课件演示边讲解:我们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先用3乘个位上的.2,等于6个1,把6写在个位上,也就是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再用3乘十位上的1,是30,也就是把成捆的小棒合起来,最后再算30+6=36。
师指着竖式:这个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列竖式时一般我们不这样写。
师板书简化竖式,并让学生说怎么算的。
师:6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指生说,同位互说。
6、师完善板书。(横式的得数、单位名称和答案。)
7、练习:用竖式计算。
214 323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
1、出示:213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132和我们前面学过的123有什么不同?
师:这样的题会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为什么4写在百位上?
师: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指生说,同位互说。
2、练习:3242 4312
集体订正,选一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师: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师小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42 2133 1124 323
2、火眼金睛辨对错。
3 2 2 1 4 4 2 2 3
3422
9 5 4 4 8 8 4 4 6
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错的原因。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11篇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苏盟
西午村完小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算法多样化”。本堂课从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着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集体交流、探讨、总结出最简便合理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层次训练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应用。整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同时教师充分鼓励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独立思维方式。
二、教材分析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不仅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以后多位数乘法计算和较复杂的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与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以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应该已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在本知识点的教学中,学生仍可能出现对“满十进一”和“满几十进几”乘法进位的不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计算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知识的迁移探索算法,着重解决相乘有进位的问题,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满十进一” 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和主动学习新知识的习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难点:笔算乘法中进位的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时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知识的迁移探索算法,着重解决相乘有进位的问题,将数学融入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背熟表内乘法
教师准备:情境图和相应例题、练习题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思考
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富饶的大海中出海归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大海中的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课件示海水养殖的相关信息,最后定格在教材第二个信息窗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能说说这副图描绘的是一个什么场景?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a、渔民养海带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苗,已经夹好了3条绳子。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b、渔民叔叔养虾投放虾饲料一次投放4袋,每袋41千克,一次投放多少千克?
c、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只螃蟹,共112笼。一共养螃蟹多少只? d、渔民叔叔用3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3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
(设计意图:情景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海水养殖繁忙的景象使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引导学生要热爱劳动者,热爱劳动。另外,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课堂再现了生动的生活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红点问题
● 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师:我们先来解决红点问题。课件示: a、渔民养海带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苗,已经夹好了3条绳子。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1)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9×3
(2)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会,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能讨论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探讨与交流,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估算: × 3 ≈ 90(根)(29≈30)
②29×3 看成2个10和3相乘,(20×3=60),再加上9个1和3相乘(9×3=27):最后 60+27=87 所以29×3=87(其实这是根据各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来计算的)
③用加法:29 × 3表示3个29是多少:29+29+29=87(根)④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师:请同学来当小老师讲解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教师适时提问引导 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演示竖式。A: 2 9
×
7----------9×3-----------20×3(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7 B:也有可能个别同学通过预习或者家长指导用下面的方法:
× 2
8
师:你为什么这么列竖式,这个 2 表示什么意思?
知识优化:刚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29 × 3=,比较以上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既准确、是书写又简便?(在肯定学生不同做法的同时,优化出最后一种竖式写法是我们今后做题中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给学生创造了广泛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2、解决绿点问题
● 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 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算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板书:
125×3=375(只)2 5 × 1 3 3 7 5 ③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本节课所做题目与上节课所做题目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笔算乘法,上节课学的是不进位的,今天学的是进位的。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3、总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
师:仔细观察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要说的?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有什么规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①乘的顺序:从个位乘起,用一个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②积的位置及进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③ 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教师提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有时是个位需要进位,有时是十位需要进位,不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步骤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自练反馈 巩固新知
◆解决本课中提出的其它问题:(课件)
b、渔民叔叔养虾投放虾饲料一次投放4袋,每袋41千克,一次投放多少千克?
c、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只螃蟹,共112笼。一共养螃蟹多少只?(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订正时,让学生说出算理和算的过程。)◆ 自主练习第一题(课件)
师: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算一算,算完后同桌互相交流算法。◆ 完成自主练习第二题(课件)
师:我们学校的同学非常有爱心,听说有的地区受灾了,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下面是三年级一班的救灾捐款情况,同学们能把它完成吗?(设计意图:练习这样设计加强了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笔算训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和意识,进一步感受了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了学科整合,把思想品德教育适时的渗透到了数学课堂中。)
(四)课堂总结
1、谈收获: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自评:请同学们自评一下在本节课上的表现如何?
九、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29×3=87(根)A: 2 9
×
7----------9×3-----------20×3(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7 B:
× 2
8
● 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
125×3=375(只)2 5 × 1 3 3 7 5
十、作业设计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5×3= 28×2= 63×3= 54×2=
2、森林医院 3 1 7 1 3 8 × 4 × 4 × 2 8 2 4 2 8 2 6 6
3、解决问题
每箱苹果26元,买三箱苹果100元够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12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5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进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如果需要可出示例5的情境图,然后再画出下图。)
□□□□□□□□□□ □□
□□□□□□□□□□ □□
□□□□□□□□□□ □□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让学生经历口算的过程,逐步使学生明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
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反馈练习: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4、反馈练习: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3、4题。
3、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计算什么。)
三、全课小结。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
四、作业:想想做做第3、4题,第5题。
《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13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积极参与自主尝试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获得积极的体验。
教学重点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情况。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400×2
300×6 400× 6
300× 2 600 ×2
600 ×6 2.笔算。
52× 4
×4 指名说说笔算步骤。
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题: 出示场景图
(1)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用了4分钟,大生从家骑车到体育场也用了4分钟。(2)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
(1)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问题并板书: 他们俩谁家离体育场远?
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152×4= 248×4= 你会计算吗?试试看。学生尝试进行计算。指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①利用图形分析题意:
②列竖式为:
(3)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相乘,就对着那一位的下面写积,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一头大象的体重是 多少千克? 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669×5 你会计算吗?试试看。学生尝试进行计算。指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①利用图形分析题意:
②列竖式为:
(5)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个位满几百就想百位进几……计算每一位时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三、结论总结
我们来说说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 题。2.练一练第2题。3.练一练第3题。
五、作业布置 本节同步测练
六、板书设计
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案 第14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乘法估算的必要性,会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2.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掌握新知。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抓住新旧知识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发现规律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计算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乘法中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发现规律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单说明估算的意义。
1.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计算只要大概估计一下它的得数是多少就够了,不必算出准确数。比如妈妈要买5袋饼干,带多少钱合适呢?妈妈想:“每袋饼干1元8角,将近2元,买5袋带10元就够。”像这样不算出准确数,只计算出大约的数,就是估算。今天我们要和大家一起研究有关估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 2.课件出示口算题目:
×6= 90 ×6= 800×3= 200×9= 300×5= 70 ×8=
×2= 40 ×5= 200×5= 50 ×6= 80 ×5= 30 ×9=
组织学生进行抢答、开火车答等多种答题形式。
引导学生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之上回顾口算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
1.课件展示: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买7箱,3000元钱够吗”只需要回答够还是不够就可以了,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就可以了,因此用约等号连接。
2.学习估算方法。
(1)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请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引导学生分析
一箱带鱼398元,这里的398元比400元少一点,接近400,我们就把398看作400。400×7=2800 2800小于3000,因此3000元钱够。
(3)规范板书: 398≈400 400×7=2800(元)2800元<3000元
答:3000元钱够。3.引导学生归纳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一般方法:把被乘数看成整百的数,乘数不变,用口算乘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来教学新课,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独立 思考和尝试—小组交流和分享—集体讨论和反思—小结和内化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建构乘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同时结合实际问题有机渗透估算意识。
三、结论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一般方法:把被乘数看成整百的数,乘数不变,用口算乘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体会估算值与准确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在实际应用中要灵活运用。强调在估算钱够不够是应尽量估大不估小。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估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3.这道题是运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又是有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其意义。4.
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几倍多几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5、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乘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的设计基本都是选择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从而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能。
五、作业布置
1、做自主练习p32页第8、9题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
2、指导综合练习第4题、第6题,独立完成,合作订正,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
398≈400 400×7=2800(元)2800元<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