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聋校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5教案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聋校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5教案(精选7篇)

聋校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5教案 第1篇

聋校语文第六册14、15课教案

14、小猴子下山 教学内容:4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事要有明确目的,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 3、会用“什么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到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什么也得不到。 教具准备:插图、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个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扫除生字词障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猴子吗?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读题) 二、新授: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 非常   扛着    捧着    追小兔 3、教学拼音。 4、指导书写。 5、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6、理解词语: 非,非常:“很”的意思 扛、捧、追:可指图上相应动作,辅以动作演示。 7、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朗读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 课后分析:本课的生字词较少,教学中通过看图、结合生活经验讲解,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正确观察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做事要有明确目的,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学习用“什么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看(听)话写词语 非常   扛着    捧着    追小兔 二、新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朗读句子,理解句意。 重点指导:它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摘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思考:这句话写的.是谁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 (3)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朗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填写下表。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看到了什么 心情怎样 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玉米地 玉米长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 掰、扛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文内容。 三、巩固 1、有表情地、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分组复述课文 四、作业:熟读课文,思考:小猴子最后是怎么回家去的?原因是什么? 课后分析:  本文是一篇看图学文,文中描写内容大多能在图上看到,形象、直观、易懂,而且课文各个自然段的结构也差不多。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领悟课文内容,弄清课文中语句表达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猴子到过哪些地方?做了写些什么事?最后怎么样?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各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它是怎么做的?到了桃树下,它又怎么做? 3、自读三、四自然段,看看小猴子都做了些什么? 4、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后来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猴子未做完一件事就做另一件事,结果呢? 5、读第5自然段,小猴子最后怎么样?(空着手回家) 6、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7、总结:小儿子见一样爱一样,一件事没做完就扔下了去做另一件事,结果一件事也没有做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你们可不要向小猴子学习,做完了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演示课文内容。 四、作业:背诵课文 课后分析:在讲解、演示中学生懂得了句子的顺序是和事情发展的过程一致的,了解了句子间的联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课文 二、练习1、第2题:读一读,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捧着    玉米                                          掰     兔子    抱着    桃子                                          摘     西瓜    扛着    西瓜                                          追     玉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3)朗读连好后的词语。 2、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 (玉米地里,)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          )桃子结得又大又(  )。 (          )西瓜结得又大又(  )。 (1)读例句。 (2)分析括号里应填什么内容。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朗读填好后的句子。 3、第4题:照样子写句子。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      )看见(                ),就(                  )。 (      )看见(                ),就(                  )。 (1)读例句。 (2)分析例句的句式。 什么(或谁)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 (3)引导学生依照例句说、写句子。 (4)朗读写好的句子。 4、第6题:看课文插图说话。 (1)引导学生看插图。 (2)指名看插图说话。 三、作业:课后习题2、3、4。 课后分析:学生能完成习题情况较好。 15、小铃铛 教学内容:7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会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课文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3、会用“什么怎么样,什么连忙怎么样,把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插图、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7个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扫除生字词障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插图1,指图提问:小狗脖子上戴的是什么?(板书课题:15  小铃铛) 2、教读课题。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关于“小铃铛”的小故事。 二、新授: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 小铃铛    丁零丁零   弄丢   嗨    岸边    难为情    取下 3、教读字音。 4、指导书写。 5、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6、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铃铛:指图理解 丁零丁零:小铃铛发出的声音 弄丢:玩丢 嗨:小花狗发出的声音,结合句子,加上表情理解 岸边:指图 难为情:结合学生生活中例子,并与“低下头”联系起来理解 取下:动作演示,结合句子理解 7、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初步理解其意思。 三、巩固练习: 1、朗读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课文。 课后分析:教学中通过看图、讲解,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目的:正确观察课文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学习用“什么怎么样,什么连忙怎么样,把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看(听)话写词语 小铃铛    丁零丁

 

聋校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5教案 第2篇

聋校语文第八册第24-基础训练5教案

24爬天都峰 教学内容:10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能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4、能仿照课文,联系实际,说、写一段话。 5、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理解“我”和“老爷爷”对话的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24 爬天都峰 二、授新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2、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3、提出生字新词: 天都峰 暑假 哩 铁链 打颤 向上攀 并用 终于 鲫鱼 4、教学生字。 5、理解词语的意思。 峰――高而尖的山头,可指图理解。 暑假――联系实际理解。 铁链――指力理解。 打颤――发抖。 攀――抓住东西向上爬。 并用――本课指手和脚同时用来向上爬。 鲫鱼――画图理解。 6、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读课文。 课后分析: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学会了本课的词语,了解了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旧 看(听)话写词语:天都峰 暑假 哩 铁链 打颤 向上攀 并用 终于 鲫鱼 二、授新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 什么时候,谁带谁去哪儿干什么?(暑假里,爸爸带我到黄山玩,爬天都峰。) 天都峰在什么地方?(黄山) (3)齐读第一自然段。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思考: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是怎样的感觉? 课文是怎样写天都峰高、陡的?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3)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3、讲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讨论: 这几个自然段是谁和谁的对话?(“我”和一位老爷爷的对话。) 老爷爷年纪大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从“白发苍苍”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老爷爷对“我”说什么?“我”又对老爷爷说什么? (老爷爷说:“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说:“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理解老爷爷和“我”说的话。 (老爷爷的话含有这样的意思: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能爬吗?“我”的话含有这样的意思: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您那么大年纪,怎么也来爬呀?) (3)指导分角色对话。 三、巩固练习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天都峰的“高”而“陡”的? (从“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到的情景及“我”的感受来写的。) 四、作业:朗读第一至五自然段。 课后分析:学生理解了课文一至五自然段内容,知道了天都峰很高很陡,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前的对话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六至十自然段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第六至十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旧:指名说说天都峰是怎样的“高”“陡”? 二、授新 1、讲读第六自然段。 (1) 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我”奋力向顶峰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3)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讲读第七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讲“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3、讲读第八、九、十自然段。 (1)指名读。 (2)思考: 到了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什么?“我”对老爷爷说了什么? (找出“老爷爷”和“我”说的话,读一读) 爸爸是怎么说的?(找出爸爸说的话读一读。) (3)理解“我”、老爷爷和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4)指导学生朗读。 三、巩固练习读课文,思考并回答:“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四、课堂总结:这篇课文讲了“我”和一们老爷爷都去爬天都峰,相互鼓舞才爬上天都峰顶。这是因为他们从别人身上吸取了力量。我们也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五、作业:熟读课文。 课后分析: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知道了从小要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怎样写天都峰的“高”“陡”的? (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顶后,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2、读读讲讲下面的词语。 峰顶 石级 发颤 天都峰 顶峰 铁链 攀着 鲫鱼背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 峰枯那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2)老爷爷拉着我的小辫子 笑呵呵地说 谢谢你啦 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呢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4、听(看)下面一段话,再写下来。 爬上天都峰后,老爷爷说要谢谢我,我说要谢谢老爷爷。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课后分析:学生完成习题较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仿照课文,联系实际,说、写一段话。 1、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是怎样写的。 2、让学生想想学校以前组织过什么活动,或自己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的事。 3、让学生仿照课文,联系实际,说、写一段话。 如: 今年春游,我们去城北公园玩划船。我站在公园的湖边上,啊,好大的湖啊,湖面还起着波浪。我不会划船,也没有人带我到这么大湖上划过船。今天和同学们一场划船,如划不回来怎么办?正在这时,王小明过来问我:“你不会划船吗?来,我和你一起划!”这太好了,我立刻上了他的船。 在船上,王小明还教我怎样划。我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划船的劲头也足了。我终于学会划船了。 二、作业:完成仿写的书面练习课后分析:大部分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组织好语言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5电子娃娃 教学内容: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学习使用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回答课后习题1、2。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回答课后习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扫除生字词障碍,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借助拼音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25 电子娃娃 2、读题,理解题意。 二、授新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2、教师讲解: 大姨――指妈妈的姐姐。 没留意――没有注意,不小心。 不禁――忍不住。 3、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习题1。 (1) 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电子娃娃是什么样的?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4、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我”上了汽车,发生了什么事? (2)“我”当时怎么样? (3)这一段讲什么?讲在车上,娃娃嘴里的奶头给挤掉了,放声大哭。 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四、作业:朗读一、二自然段。 课后分析: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理解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思考练习第一、二题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旧 让学生说说第一、二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二、授新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三自然段讲售票员阿姨以为“我”抱的.是真娃娃,请大家给“我”让座。)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第四自然段讲“我”不好意思地说出“我”抱的是电子娃娃,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3、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第五自然段讲“我”把车上的事告诉大姨,大姨不禁大笑,双手抱着电子娃娃。 三、巩固练习:熟读第三――五自然段。 四、作业:熟读课文 课后分析: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思考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2 1、读课文。 2、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车上的事”,主要意思是什么?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自然段讲“我”的电子娃娃就像真的一样,“我”决定带给大姨看一看。 第二自然段讲在车上,娃娃嘴里的奶头掉了,大哭起来。 第三自然段讲售票员阿姨以为“我”抱的是真娃娃,请大家给“我”让座。 第四自然段讲“我”不好意思地说出“我”抱的是电子娃娃,周围的人哈哈大笑。 第五自然段讲“我”把车上的事告诉大姨,大姨不禁大笑,双手抱着电子娃娃。 (2)再让学生从这五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说说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车上的事”的。 二、作业:课后习题1、2 课后分析:学生能理解题意,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完成习题。 基础训练5 教学内容:基础训练4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读拼音,写句子。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 3、分类写词语。 4、词语搭配。 5、能将“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聋校语文第六册 第3篇

固原市特教中心:崔 哲

教材分析:

1、本文写了丁丁看彩虹和造彩虹的时,课文有五个自然段,共是一个句子。课文按“雷雨后出现彩虹,丁丁看见了,叫爸爸看彩虹,爸爸给丁丁造彩虹,丁丁学习造彩虹”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丁丁和爸爸造彩虹的事。

2.课文告诉了学生形成彩虹的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想端正。由于听觉障碍,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较难,从而影响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还没养成,课前预习习惯较差。小组学习力有提升,一帮一学习效果较好。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2)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观察力。(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造彩虹环节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现在 等 已经 消失 喝 含 喷 雾 试 橙

二、揭题引入

大家看过彩虹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彩虹的图片。(欣赏图片)说说彩虹的样子。

过渡:彩虹很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会不会创造彩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相信学完课文,你们一定会创造出一条美丽的彩虹。

三、新课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彩虹在什么时候可以看见?(1)什么时候出现了彩虹?回忆雷雨后天气怎样?(雷雨过后。天气有阳光、很潮湿、空气清新)

过渡:彩虹是美丽的,它会一直挂在天空吗?(不会)它会消失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问:丁丁看见了彩虹说什么?重点分析“啊!”什么语气(兴奋、高兴、激动)指导朗读,有表情。

(2)爸爸看见彩虹了吗?从哪儿看出?(彩虹已经消失了)理解“消失”:没有了,不见了。

过渡:这么美丽的彩虹,爸爸却没有看见,真可惜,真遗憾啊!让我们读丁丁说的话。(3)丁丁心情由先前的高兴变为现在的失望、遗憾,让我们再读第二段,让老师从你的语气和表情的变化中体会到丁丁心情的变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爸爸没看见彩虹,丁丁很失望,爸爸是怎么做的呢?(1)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爸爸怎么做的?找出句子。

“爸爸„„喷去。”

(2)齐读句子,找出写爸爸动作的词语(喝、含、背、喷、拿)板书:背向太阳、喷水)

(3)面对太阳行不行?在不同地方贴太阳图片理解“背向”的意思。(4)表演读,一人读,一人表演。

(5)总结造彩虹的条件:我们背对太阳喷水,喷出的细雾中就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6)为什么爸爸会造彩虹呢?(课件出示知识窗)

过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让我们来造彩虹,先看丁丁是怎样学爸爸做的。

4、学习第四段。

(1)看图:丁丁在做什么?细雾中出现了什么?

丁丁一手拿着杯子,嘴里含着水,背向太阳喷水,细雾中出现了一道彩虹。谁来读读第四段?

过渡:看,丁丁造的彩虹多美呀!真是太神奇了,太令人惊喜了,带着这种惊喜齐读最后一段。

(2)“啊!”心情怎样?(惊喜、高兴)(3)彩虹有什么颜色?彩虹有五颜六色的真美丽。

四、总结:

大自然很神奇,能造出美丽的彩虹,但是,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肯动脑,收集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也能造出像丁丁爸爸一样造出彩虹。孩子们我们喷出的是水,为什么会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虹?希望大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课外书籍,一定会从中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 彩虹

背向太阳

出现 看 造

聋校语文第六册 13螳螂 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3、会用“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三、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看图。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它的名字叫“螳螂”(板书)螳螂是种昆虫,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它。

3、读题,教学“螳螂”。

(二)、教学生字词

1、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字。

2、提出生字

触角

3、教读字音。

4、再读课文,勾画不理解的词。

5、理解词义。

6、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1、读字词,讲词义。

2、写字词。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螳螂》的生字词,下课后认真读和写。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3螳螂

触角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们班学生都很认真的听课,能很好的回答问题。在教组词时好的学生都知道词语都在课文里,不认真的学生就不会,尤其是程建东和严笑远。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2、会用“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三、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新授

1、读课文,读出停顿。

2、边读句子边对照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3、边读句子边思考下列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1)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螳螂?(2)螳螂的身子、头、触角、腿、翅膀各是什么样子?(3)螳螂爱吃什么?

4、对照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5、指导朗读,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指图讲讲句子的意思。

2、指图讲讲课文内容。

五、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13 螳螂(1)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螳螂?(2)螳螂的身子、头、触角、腿、翅膀各是什么样子?(3)螳螂爱吃什么?

教学反思: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还存在好多问题,曹高淋上课总是喜欢聊天讲话,严重影响上课的氛围,不过这节课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还是可以的。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2、会用“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三、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图画,提高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图讲讲句子的意思。

(二)、新授

1、读课文,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小结:从大处到小处,从头到胸部的腿,到背上的翅膀。这和我们观察螳螂的顺序是一样的。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1)引导学生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①螳螂生活的季节、地方。

②螳螂的样子。③螳螂是庄稼的好朋友。

(2)理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试背课文。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六、板书设计:13 螳螂

①螳螂生活的季节、地方。②螳螂的样子。③螳螂是庄稼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通过对第二段的学习,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螳螂是什么样子的:在逐步的引导学生自己讲述出螳螂的样子。这节课上课学生都很认真,表现都很好。对于螳螂都很有兴趣。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了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2、3题

三、教学难点:

4、5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评价。

(二)、练习

1、第1题:

(1)读拼音,打指语。(2)写句子。(3)评价,读一读。

2、第2题:

(1)读词语,想想应填什么词。(2)学生填空。(3)评价。

3、第3题:(1)读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写。(3)评价。(4)读一读。

4、第4题:(1)读例句。(2)分析句式:

什么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样。(3)引导学生仿照句式说、写句子。(4)评价。

五、课后作业: 1、2、3、4、5题。教学反思:

聋校语文第六册 9 我选我 第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有热心,有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3、练习用“谁要像谁一样,怎么样,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看课文插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挂图、词卡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

2、能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

三、教学难点:

能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我选我》(板书,读题),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板书生字词:

李永勤

劳动

委员 愣

亲切

集体

3、教读字音。

4、指名读,指导学生发音。

5、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6、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劳动委员:联系班集体理解。

转学:到别的学校去学习,举例。

愣住:演示。

亲切:演示兵结合经验理解。

为什么:询问原因或目的的意思。

集体:举例说明。

7、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字、词,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导书写。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9我选我 选

李永勤

劳动

委员 愣

亲切

集体

教学反思:在教生字词时,“愣”字学生很容易写错,里面的两横是分开的不是连着的,“乖和剩”相近,“厨和橱”也比较相近,容易写错.生字掌握还不是很好,课后应该多加练习。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有热心,有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2、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有热心,有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听)写词语。

李永勤

劳动

委员 愣

亲切

集体

2、讲讲词语的意思。

(二)新授

1、读课文。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并标出来。

3、边读句子边对照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

4、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林老师为什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

(因为劳动委员李永勤前几天转学到别的学校去了,所以,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

(2)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因为王宁和李永勤是好朋友,王宁要像李永勤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所以,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3)大家选了谁当劳动委员?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大家选了王宁当劳动委员。从“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可以看出。)

5、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讲讲句子的意思。

2、边看图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教育学生要有热心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五、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9、我选我

(1)林老师为什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

(因为劳动委员李永勤前几天转学到别的学校去了,所以,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

(2)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因为王宁和李永勤是好朋友,王宁要像李永勤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所以,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3)大家选了谁当劳动委员?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大家选了王宁当劳动委员。从“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可以看出。)

教学反思:第一自然段相对简单,学生对于我上课提出来的问题都能回答出来,尤其是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樊豪杰都能很好的回答各个问题,只有严笑远怎么都不理解。花费时间比较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练习用“谁要像谁一样,怎么样,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2、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3、能看课文插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练习用“谁要像谁一样,怎么样,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

能看课文插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读课文,思考:

(1)林老师为什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

(2)王宁为什么选自己?

(二)具体讲解课文

1、读课文,注意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2、课文有几句话?

3、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

4、帮助学生弄懂句子之间的联系:

(1)为什么要补选劳动委员?

(2)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选自己?

(4)大家为什么鼓掌?

5、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劳动委员转学了→补选劳动委员→大家都在想选谁→王宁站起来说选她自己→大家愣住了→老师让王宁说为什么选自己→王宁说了原因→大家鼓掌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读出停顿。

2、试背课文。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五题。

六、板书设计:9我选我

(1)为什么要补选劳动委员?

(2)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选自己?

(4)大家为什么鼓掌?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所写的内容学生生活实际都有发生,贴合实际穆萱萱转学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的很快。接着在教学中在进行充分结合图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懂得句子的顺序是和事情发展顺序一样的。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了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2、3题

三、教学难点:

4、5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课文。

2、评价。

(二)综合练习

1、第一题:

(1)让学生读题,想想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上适当的词语。

(3)评价。

2、第二题:

(1)读题,理解题目的要求。

(2)搭配词语。

(3)引导学生用词组说、写句子。

(4)评价,提醒学生给句子加上标点。

3、第三题:

(1)出示例句。

我要像李永勤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2)读例句,分析句式。

谁要像谁一样,怎么样,怎么样。(3)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仿照句式说、写句子。

(4)评价。

4、第四题:

(1)出示挂图。

(2)指导学生正确地、有序地观察,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3)用本课新学的语句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4)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育学生要勇敢面对一些事情,课后认真读课文。

五、课后作业

1、第1、2、3、4、题。

2、看课文插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教学反思:

聋校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5教案 第6篇

4老师领进门

教材简析:

《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文中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作者曾是我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清新朴实。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语文课所特有的体会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的特点。抓住课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段,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考,读中习得语感,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让学生的学习走向充分的个性化。.教学目标: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正确读写并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写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句的方法。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步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悟老师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感受作者尊重老师,爱老师的感情。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刘绍棠,学生搜集赞美老师的语句。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一、谈话揭题:

1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2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读课题)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3刘绍棠简介: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有社会主义‚田园牧歌‛之美誉。后遭波折,益增其华,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余部,就是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像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过渡:他是不是就是你们想象中的老师呢?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大门呢?请同学们来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提醒读好儿化音。

三、再读课文、边思边读

1.默读思考: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2.交流: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的;善讲故事的;谦虚的;很有教学方法。(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板书:文学创作之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

四、课堂作业。完成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感悟体验田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崇高的境界以及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2.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的内涵.3.培养学生精读深思的习惯,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愉悦。

4.通过‚读写拓展‛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他不仅口才好,而且文笔也好,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

1默读3-7节,思考:文章用一件什么事例来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板书:小诗编成故事

2齐读小诗

听老师讲故事(老师范读故事)

3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交流后小结: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过渡:这么动听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4书上哪些句子写出‚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1)齐读第6节(出示句子)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2)理解第六节句子

句子中围绕哪个词来写:‘入迷’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入迷?

在文中找出与它相联系的句子、词语、(娓娓动听)还有哪些词语描写我入迷的样字?(3)展开想象

出示句子: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我好象看见……又好像听见……还好像……

5、还有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用曲线划出(1)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2)理解句子:我在……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启发解决:会从上千个故事中学到些什么?是老师刻意教的吗?)

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那么多。正如杜甫诗《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情朗读(高兴、感激之情)

二、学习8,9节

1过渡: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田老师影响培育了我,使我开了窍,使我受益四十年,‚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过渡:老师虽然不认为学生成才是自己的功劳,可作为学生怎么会忘记老师恩情呢?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 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3.请齐读8、9节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小结:

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难怪一位知名作家在阔别老师40年以后,还能像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行礼。让我们满怀感念师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拓展训练(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题试一试)

1、同学们,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吗?你想对深深地关心着你,帮助过你的老师说说你的心里话。

2、从幼儿园到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老师,带着感激之情写一写你与老师之间的一段往事.、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可以读一读。鲁迅《藤野先生》 ***《我的老师徐特立》

贾志敏《全在不经意之中》

5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珍惜时间,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师生共同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顺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一 导入

板书课题,猜猜文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二交流预习情况。

1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2指名读课文,疏通语句。

3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4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困惑。二学习书写本课生字。

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较窄长。

‚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些。学生练习书写。

三课后作业。读课文,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将收集的关于惜时的格言警句、谚语诗词等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相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一研读课文

1教师和学生交流,导入新课的学习。2师生读课文,老师读(1——4)自然段,指名3位同学接着读完。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

3请同学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4课文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5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

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学生在此基础上,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语气练习读,反馈。

6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

7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

指名读第8段,体会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

指导朗读:A有的——有的——有的—— 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样读?

8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

9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是感慨颇多,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10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揽镜 流沙河

偶然揽镜瞧一瞧,啊,我怎么老了!

我也知道人会变老的,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

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

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我心里觉得好笑。

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他们也会笑我唠叨。

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生命的烛光别无谓消耗。

11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

二 小练笔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基础训练1 第7篇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基础训练1

基础训练1 教学内容:基础训练1中的习题 教学目的: 1、巩固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名词。 2、能把句子写具体;体会“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3、训练学生看(听)话的能力、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阅读短文,理解段中各层次的意思。 教学准备:看图说、写一段话的图。 教学方法:练习法、讲解法、观察法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习题一、二 教学目的:巩固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名词。 教学过程: 一、练习习题一 1、让学生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读题,理解题目的要求。 3、按顺序排字母。排完后检查、订正。 4、齐读排列好的字母表。 二、练习习题二 1、出示题目中的词语。 2、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示的是什么。 3、告诉学生像这些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叫名词。 4、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十个名词。如:蛐蛐、小沟、小羊羔、月亮、云彩、汽车、座位、裤子、上衣、胡子、服务员,等等。 5、齐读以上名词语。 三、作业: 1、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 2、比一比:看谁写的名词多? 课后分析:字母表学生都很熟悉,所以第一题对学生来说显得非常简单。第二题是初次接触,但在通过举例讲解后,学生兴趣很高,都能较熟练地完成这一类题目了。当然,对于词性的教学贵在平时在教学中坚持不断渗透,方能真正让学生熟练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题三、四 教学目的:能把句子写具体;体会“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教学过程: 一、练习习题三 1、出示题目。讲解例题,理解题目的要求。 2、读题中的句子及括号里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 3、想想怎样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 4、学生练习后,让学生再读读句子,并和原句比较一下,看看哪句写得具体。 二、练习习题四 1、读每组中的两个句子。 2、理解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看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3、小结:这两组中的句子句式不同,一个是“把”字句,一个是“被”字句,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三、作业:让学生根据第四题,说出句式不同、意思相同的句子。 课后分析:“把词语加到句子中去”这样的题目,同学们以前已经接触过,理解题意、知道解题方法,但由于表达能力的局限性,孩子们还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通过举例讲解,学生已经理解了“把”字句与“被”字句只是句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题五;听(看)话、说话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看(听)话的能力、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习题五 1、出示题目。 2、讲读例句,理解句意,让学生理解题目的要求。 3、读句子,看左边的.句子应和右边的哪一个句子想连。 4、让学生练习,加标点。 5、师生评议后,集体读句子。 二、看(听)话・说话 1、提出要求:听得要专心,看得要仔细、正确,并要记住内容。 2、看(听)写题中的一段话:    我们村里种了许多果树。春天,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秋天,桃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3、指导学生读懂这一段话,明白这段话讲的是果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的知识。 4、指名说说这一段话。 三、作业:抄写看(听)话・说话中的一段话。 课后分析:学生学习兴致较高,掌握情况较好,但看话能力还有待培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训练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阅读训练: 说说下面这段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星期六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园里平整一块地,准备在那儿种菜。大家一齐动手,有的拨草,有的翻土,有的捡砖头。不到一小时,就把这块地平整好了。同学们说:“咱们干得真快。要是一个人干,一天也干不完。大家一齐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老师说:“对!人多力量大,做起事来又快又好。” 1、师领读短文。 2、生自由读全文。 3、说说这段话有几句话?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5、想想哪几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6、指导学生给这段话分层次。 7、指名说说这段短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8、小结:短文先讲老师带同学们平整一块地;再讲大家一齐动手,分工合作,一会儿就把地平整好了;最后讲通过这件事,大家体会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9、集体齐读全文。 二、作业:熟读短文 课后分析:阅读训练主要让学生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基本领悟了短文的意思,但是给短文分层、归纳层意对学生来说还是很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阅读、分析、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叙述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图画。 2、让学生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进行观察 (1)图上画的是谁? (2)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为什么要送礼物给老师? 二、组织语句口述、笔述 1、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句子。 2、观察图画,看图说、写一段话。 三、作业  看图说、写一段语句通顺、意思连贯的话。 课后分析: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顺序地观察,并能用零星的词语说出图画的主要内容,但要用完整、通顺的句子表达出图意和自己的想法,还是显得很困难。指导看图、指导说话,依然是现今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