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老滑坡复活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老滑坡复活范文(精选3篇)

老滑坡复活 第1篇

该滑坡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关外凤凰山西侧斜坡地带的革命纪念馆后山, 形成时间早, 属于老滑坡。

1.1 老滑坡平面特征及规模

该老滑体由黄土构成, 规模巨大, 滑体结构较复杂。总体地形为西南高, 东北低。滑坡区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约65m, 该滑坡体的横向宽度约210m, 纵向长度约150m, 平均厚度15m左右, 体积大约4.8×105m3, 为一大型黄土老滑坡。主滑方向SE114°。滑坡体被地表流水侵蚀切割, 形成两条侧沟和弧形后缘陡壁, 外观形态呈“簸箕形”, 滑坡周界及后壁清晰。由西向东整体坡度较陡, 约30°, 经人工改造呈台阶状, 局部陡立, 各类建筑坐落于坡体之上, 形成聚居区, 由于大量挖方、切坡使得坡面形态杂乱。但该滑坡坡体较平缓。基坑开挖之前处于稳定状态。如图1所示。

1.2 老滑坡滑体及滑面特征

根据勘探和基坑开挖揭露显示, 该革命纪念馆建设工程地质灾害为多次滑动的老滑坡, 属黄土内滑, 滑面在下部与基岩相接。滑体物质组成主要为上更新统 (Q3) 马兰黄土、中更新统 (Q2) 离石黄土、黄土层下的沙砾石层及侏罗系 (J2) 泥岩, 老滑坡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2所示。滑坡前部滑体地层混乱, 表现为粉质黏土、泥岩及少量沙砾岩相互错动, 甚至有黏土夹于错动的泥岩之中。滑体中后部主要由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组成, 土体经过多次错动, 古土壤层错动凌乱的夹杂于黄土之中, 滑体中古土壤不连续, 滑带附近的土体含水量较大, 在砂岩顶面的泥岩中含水量较高, 经错动的泥岩变成黏土, 黏土层相互错动, 多次滑动和蠕动现象明显。老滑坡滑面为黄土内部圆弧形滑面, 在坡体下部与砂岩或泥岩面交接, 形成黄土-基岩折线滑面。

2 老滑坡形成及复活原因分析

滑坡发生以前, 原地貌属于黄土梁峁斜坡地带。滑坡形成以后, 经历了长期的自然发展变化和人为改造过程, 形成了现今的地貌形态。老滑坡形成和复活是由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包括:

(1) 地形地貌

滑坡发生以前, 原始高差百米以上, 由于南川河流经坡脚, 长期侵蚀, 坡角变陡, 在降雨或极端条件下形成了老滑坡, 老滑坡虽使坡度减缓, 但滑动后的坡体遭到破坏, 在多种应力作用下又会发生多次滑动, 老滑坡多次滑动后, 坡体完整性遭到破坏, 原滑面物理力学强度参数降低, 坡体西部为黄土梁, 在雨季大量的坡面径流汇集, 从而使整个坡体的含水量增加和坡面形成冲刷, 在外力作用下易造成老滑坡复活。

(2) 地质构造

延安市有两组北东向、一组北西向隐伏断裂发育, 因该断裂构造在中更新统以来并未活动, 对滑坡一带地壳活动的影响较小。坡体下伏基岩为侏罗系的泥页岩、砂岩。泥页岩风化较严重, 易破碎;砂岩完整, 强度好, 近水平状产出, 构造变动不大, 覆于泥砂岩之上的黄土原生节理十分发育, 节理间距几十厘米至两米, 将临空的土体切割成菱形或柱状体, 离石黄土中发育有两组构造节理, 走向分别为60°~70°和275°~280°, 破坏了黄土的完整性, 特别是滑动后的坡体, 节理张开, 成为地表水下渗的通道, 导致坡体稳定性降低。

(3) 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引发老滑坡复活的物质基础, 滑坡体上部由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组成, 下部为侏罗系泥页岩和砂岩。黄土发育于近水平的侏罗系泥页岩和砂岩之上, 斜坡表层的马兰黄土和中部的离石黄土垂直裂隙节理发育, 雨季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渗入, 当其含水量较大时, 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土体底部为一层泥页岩, 能起到隔水作用, 容易在泥岩表面形成一层相对饱水带, 大幅度降低滑面的抗剪强度。基岩的古侵蚀面与斜坡坡面倾向一致, 由北西向南东倾斜。在雨季或是外力作用下, 上述两种原因均可导致老滑坡沿基岩面再次滑动。

(4) 降雨与地表水

该地区雨季持续时间较长, 因雨水的大量渗入使斜坡土层吸水软化, 斜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均增大, 水位浸泡土体, 导致老滑坡下滑力增加而抗滑段土体的抗滑力降低, 将使滑坡体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

(5) 工程开挖活动

延安市为典型的黄土区河谷城市, 土地资源紧张, 人居建窑和修建房屋均紧靠山脚, 斩坡平地使得原有反翘所形成的抗滑段被部分或全部开挖, 破坏山体原有的应力分布状态, 造成老滑坡下滑力不变而坡脚段抗滑力减小, 易导致前缘坡体发生蠕动变形现象, 在降雨等不利天气状况下, 会进一步降低老滑坡稳定性, 极易导致老滑坡变形。此外, 城市建设中人工开挖, 增大了斜坡的临空面, 使老滑坡的整体坡角增大,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滑坡稳定性。

3 开挖引发老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老滑坡位于斜坡地带, 后壁为一狭长的黄土梁峁区, 滑坡形成后, 经过若干次的变形、局部破坏和人为改造后, 目前整体轮廓清晰, 后缘保存有完整的弧形后壁, 前缘部分由于人工改造和工程建设, 相对平缓, 老滑坡滑面前部位于基岩顶面与黄土的交界处, 后部发育在黄土层中。

由于老滑坡前缘地势相对平缓, 是人们居住和工程活动的主要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 延安市决定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建纪念馆。在纪念馆建设工程中, 需在老滑坡抗滑段处开挖基坑, 基坑边界距老滑坡坡脚约7m, 基坑宽度18m, 边坡角度60°, 未开挖时基坑所在平面与下方滑面垂直距离约9.5m。随后发现后缘有变形迹象, 前缘高陡边坡处, 有局部滑塌和变形。虽老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但坡体安全储备不足。

滑坡后壁与侧壁被地表流水侵蚀切割较深, 形成两条双沟同源的侧沟和弧形后缘。基坑开挖至4.6m时, 坡体后缘部分在原有变形的基础上, 又发现基坑上方坡体中部护坡墙墙体开裂错动, 开裂宽度2cm~3cm, 鼓出约6cm~7cm, 滑坡体中部道路北部砌墙下发现一条裂缝, 长3.3m, 宽2cm~4cm;老滑坡周界内东侧民房墙体出现整体开裂;抗滑段基坑开挖过程中老滑坡局部出现新的变形和裂缝, 加剧了老滑坡的蠕动。由此可见, 开挖是老滑坡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 开挖深度的加深务必导致老滑坡稳定性变化, 在开挖增至一定深度时, 剪出口将从基坑剪出, 导致老滑坡的复活, 并给在建工程带来灾害。

4 结论

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极大地改变了老滑坡抗滑段的原始形态, 基坑开挖使原有抗滑段失去阻滑作用, 原有滑面发生改变导致老滑坡复活, 其原因包括:

(1) 老滑坡基坑开挖使坡脚地形发生改变;坡体局部变形, 出现裂缝, 滑坡稳定性减小。

(2) 坡脚岩土体暴露地表, 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 特别是滑动过的土体强度减小, 导致开挖地段土体发生塑性变形引发坡体发生变形, 最终破坏。

(3) 在坡脚基坑开挖过程后, 老滑坡下滑力保持不变, 而抗滑力逐渐减小, 当抗滑力小于下滑力时, 老滑坡极易复活。

(4) 开挖造成坡角变陡, 将形成新的临空面, 坡体内会发生应力重分布, 在坡肩、中上部形成张应力、产生拉张破坏, 形成裂缝, 坡脚处剪应力集中, 将成为新的滑动剪出口。

(5) 开挖到一定深度时, 坡体内部原有滑面不再对老滑坡起到控制作用, 坡体应力重新分布, 形成新的最大剪应变轨迹面, 一旦新轨迹面从基坑某一部位剪出, 原有抗滑段失去阻滑作用并转化为新的下滑力形成新滑坡。

参考文献

[1]陈志新, 等.延安市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建设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勘查报告[R].长安大学, 2013.

[2]雷祥义.陕西关中人为黄土滑坡类型的研究-人类活动的黄土斜坡地质环境负效应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6, 3.

[3]陈祖煜, 等.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4]黄昌乾, 丁恩保.边坡工程常用稳定性分析方法[J].水电站设计, 1999, 1.

香港 老建筑复活年 第2篇

但这座酒店的改造其实颇费周章。根据香港的相关法律规定,古迹建筑的正面不得进行任何改动,所以整修的时候,所有的建筑细节都要保留下来,只能重新粉刷上色,并将内部改造得更适合现代生活标准。

而整个酒店范围内能见到的包括射灯、迫击跑、守护塔、储物室、地堡等,无一例外是1902年初建成时留下来的产物,甚至平开窗上的无数枪眼现在也依然如故。就算是在酒店的运营上,也竭力地还原这座建筑与当地历史文化的渊源。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绘声绘色地为入住的客人描述英军大战海盗的故事,如果你去餐厅用餐,还能有幸看到独此一家的大澳特色西式点心——紫背天葵奶酪蛋糕和虾酱猪扒包。

文物酒店是一个由香港政府与私人机构共同参与的非营利项目,而又因为是历史文物,每年都要投入不菲的资金进行维护。酒店运营方面,在扣除成本之后,所有的收入都将用于大澳渔村的本土文化保育工作。除此之外,这个项目还有商业价值——不仅立志于推广香港大澳渔村的旅游,而且也尽可能地聘请本地员工,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推动保存、修复及活化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最终实现自给自足、持续发展。因此,大澳文物酒店与当地社区推出了不少特色活动和导赏团,包括旧大澳警署文物古迹游、地道美食展及晚间捕鱼游和中华白海豚游等。

这种方式得到了不少历史文物保育专家的肯定。Bob Dickensheets所在的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SCAD)拿到北九龙裁判法院活化计划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严格来说,在建筑史上北九龙裁判法院算不上举足轻重或贡献良多,可是它有它的文化价值,就是跟香港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建筑有了存在发展的价值。

老建筑集体复活,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从来都是喜讯。这些隐藏在香港现代化大小街道里的历史建筑,不管历史长短,不管曾经的功用,在经过活化之后,它们又与当下生活发生了连接,激发的是市民的爱与归属感。

城市的建设并不一定要通过大拆大建才能体现新经济的蓬勃汹涌。回望多数在日新月异的经济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大陆新城市,长得都如同从一个模子中刻出一般,现代化成了统一标签,历史早就模糊了面目。

老滑坡复活 第3篇

本文所研究的滑坡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属陕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地形总趋势南高北低,最大地形高差135m。区内沟谷纵横,因河流冲蚀,水土流失严重,场地东西两侧地质灾害严重。本文在已有资料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对该滑坡的复活机制进行分析,并采用二维有限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滑坡体在天然及工程开挖条件下应力-应变特征,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为滑坡整治工程设计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1古滑坡地质环境特征[1]

(1)地层岩性。

根据勘探资料,工业场地东侧滑坡区发育的地层岩性由新到老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填土(Q4ml)、滑坡堆积物(Q4del)及冲、洪积层(Q4al+pl),新近系静乐组(N2j)和中侏罗统延安组(J2y)。古滑坡地层剖面见图1。

(2)地质构造。

古滑坡所在区构造形态总体为向NW向缓倾的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有宽缓的波状起伏。区内主要为近于水平的平缓单斜地层,倾向NNW,倾角1°~3°,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

2古滑坡基本特征及现今变形现象

2.1 古滑坡空间形态特征

古滑坡位于近南北走向的黄土梁西坡,最大地形高差约85m,斜坡地面坡度约30°,倾向西。滑坡平面形态呈圈椅状,周界明显,东西长约170 m,南北宽约370 m,面积约54 400 m2,滑坡厚约45 m,体积约144.3105m3。

2.2 古滑坡类型

根据现场调查,滑体原为中上更新统的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构成,沿黄土层与新近系粘土(N2j)接触面发生滑动的顺层滑坡,部分滑坡体下切较深,不但切穿新近系粘土,还切穿部分基岩,在滑坡体前缘形成明显的基岩反倾,为深层的切层滑坡(图1中滑面3)。场地平场开挖前,该古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2.3 古滑坡现今变形特征

平场过程中,在场地的东侧形成高8~60 m的挖方卸荷边坡。对该滑坡进行现状工程地质调查,确定滑坡周界,滑坡后缘裂缝倾向320°,倾角52°~60°,滑坡主滑方向320°左右。滑坡上部土体含水量较低,在标高1 187 m以下的(削坡处)土层含水量较高,为湿-饱和状态。坡体可见两组节理裂隙,一组倾向318°~323°,倾角59°~87°;另一组倾向113°~135°,倾角70°~72°。在已开挖的一级边坡中下部可见厚约20 cm的滑带,可见明显的剪切错动,倾向288°,倾角16°,即古滑坡复活的剪出口位于开挖边坡坡脚处。根据钻探揭露,滑坡的滑床和滑面的物质结构组成及形态亦受古滑坡形成机制的严格控制。滑坡堆积体具有纵向上部薄向下逐渐变厚,横向中间厚向两侧逐渐变薄的特征。古滑坡的滑面存在明显擦痕和镜面;滑坡体上部滑面切层滑动,滑坡下部滑面为顺层滑动。滑坡上部土体含水量较低,为稍密-中密,稍湿-湿,在坡脚处含水量较高,呈饱和状态。滑床为新近系粉质粘土,局部切穿新近系粉质粘土层,并夹带厚约4 m的基岩沿层间滑动,滑带土为红褐色粉质粘土,呈饱和软塑状态。古滑坡滑体中存在两层饱和粉土层,为新的或潜在滑动面。

3滑坡复活机制分析

3.1 地层岩性

滑坡区的地层岩性表层为粉土,结构松散、性状软弱,有利于降雨入渗,遇水软化时,抗剪强度降低;特别是其下的基岩表面及新近系粉质粘土,遇水饱和后呈软塑状,容易形成潜在软弱滑动面,因此具有发生滑坡的物质条件。

3.2 工程因素

通过现场调查,斜坡现今发生的变形,始自开挖坡脚后,而在开挖坡脚前并无明显变形迹象。因此,斜坡现今所发生变形应属于古滑坡的复活变形,主要诱发因素是开挖坡脚。实际上,在开挖坡脚前,区内老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由于开挖坡脚后,使古滑坡下部失去支撑,打破了古滑体的原来平衡状态,导致部分滑体复活,并牵动南北两侧部分稳定土体一起滑动。

3.3 地质结构

坡体可见两组节理裂隙,节理J1:倾向318°~323°,倾角59°~87°;节理J2:倾向113°~135°,倾角70°~72°;以及在一级削方边坡中下部的剪切错动,节理J3:倾向288°,倾角16°。节理J1和J3与人工开挖边坡走向、倾向相同,且三组节理裂隙交点均落于人工开挖边坡投影弧一侧,说明各节理裂隙对边坡均有不利影响。由于节理J1倾向与滑坡的主滑方向(320°)基本一致,因此该节理对古滑坡体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同时,人工开挖使坡脚卸荷,且缓倾节理J3在坡脚出露,由于应力集中作用,古滑坡体易沿节理J3发生滑动变形,造成坡体潜在滑移面的贯通,进而导致坡体的失稳。

3.4 自然因素

同时,同年7~9月份为雨季,雨水顺着坡面渗入坡体,导致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粉土和粉质粘土吸水饱和后呈可塑状,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随着水的下渗,坡体内的含水量激增,基质吸力大幅下降,降低了土体及滑带土抗剪强度,也增加古滑坡的不稳定性[2]。

3.5 新滑坡的类型

根据变形的后缘边界与古滑坡后缘基本一致这一事实,这种“复活”应是上述古滑坡的一种整体复活,从过程上看,是从前缘向中后部发展的。滑动初期由于开挖坡脚,破坏了坡体平衡状态,导致较大临空的边坡失稳,斜坡变形是由下向上逐渐发展的,最终导致边坡产生滑动。当边坡失稳后,上部土体又推动下部土体整体滑动,该滑坡存在多个软弱面,因此,该滑坡为多级顺层推动式滑坡。

综合分析,开挖坡脚是导致古滑坡部分复活的主要诱因,大气降雨起着使滑坡活动加速发展的作用。

4天然及工程场地坡体应力-应变特征分析

4.1 离散单元法模型及介质参数

(1)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根据现场地质勘察确定的天然及工程开挖条件下的地质剖面,概化建立计算模型,对滑坡应力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设定模型符合线弹性及弹塑性基本假定,模型在左、右边界采用X方向面约束、下边界采用Y方向面约束,约束边界上位移为零,边坡线为自由边界,应力场只考虑重力作用。

(2)模型介质参数。

根据地质资料及试验结果,综合选定本次计算所用参数(见表1)。

4.2 计算结果分析

(1)主应力状态。

数值计算成果显示,天然场地与工程场地岩体主应力状态的基本特征为:①最大主应力矢量总体上呈垂向-陡倾作用;岩土体应力状态主要受重力场控制;②斜坡浅表层最大主应力σ1方向明显偏转为与坡面近于平行;沿潜在滑移控制面附近主应力方向的偏转受结构面控制;陡倾段附近主应力方向沿倾向偏转变缓;缓倾段附近的主应力方向基本保持重力场特征不变[3];斜坡底部最大主应力呈水平方向展布。斜坡开挖所产生的卸荷效应,使得坡体浅表层的受力状态有所改善(见图2~3)。

(2)主应力分布特征。

1)最大主应力σ1:

天然边坡与开挖边坡最大主应力σ1的分布分别见图4(a)和(b)。可见,两种状态下坡体均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坡体下部最大主应力σ1量值相对较高于上部。工程开挖使应力分布范围有所调整,坡体下部应力值约有增大,这主要是由于人工开挖所产生的卸荷效应所致。

2)最小主应力σ3:

天然边坡与开挖边坡最小主应力σ3的分布分别见图5(a)和(b)。可见,天然状态下坡体内σ3总体上仍受重力场控制,呈均布状态,未出现急剧变化现象。斜坡浅表层σ3量值明显降低,处于应力松弛状态,但未出现拉应力。工程开挖所产生的卸荷效应,对坡体产生应力松弛现象,在开挖坡脚及后缘出现拉应力,量值分别为-0.004 MPa和-0.007 MPa。

上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古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由于工程开挖,使开挖坡脚应力增加,并在坡脚及后缘产生拉应力,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与现场调查结论相一致。

(b)开挖工况/MPa

(3)最大剪应力τmax分布特征。

最大剪应力τmax 天然边坡与开挖边坡最大剪应力τmax的分布分别见图6(a)和(b)。可见,坡体浅表层最大剪应力τmax呈低值分布状态,但开挖后坡脚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剪应力集中现象。

通过有限元数值的分析,古滑坡初始地应力场总体上分布较为规律。以自重应力为主的应力场,受应力分异、开挖卸荷、滑移变形而形成的二次应力场。从整体上说,斜坡坡脚处应力有所集中,在边坡浅表层岩体应力量值处于低值分布状态。受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及地形临空条件控制,在不同部位产生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与分异现象。应注意的是,开挖时,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在开挖坡脚处有所增加,坡脚和后缘出现拉应力,说明斜坡变形是由前缘向后缘逐渐发展的,变形机制带“牵引”的特点。

5结论及建议

(1)处于特定地质环境条件的西北黄土地区历史上形成的滑坡较多。在工程建设中,对地质工作的忽视,极易导致古滑坡复活并产生新地质灾害。本文所研究的滑坡即是这样一个典型。

(2)由于工程开挖,形成的挖方卸荷边坡,降低了坡体的抗滑能力,同时也为坡体的变形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连续降雨的诱发下,边坡由前部向后“牵引”形成滑动,并在坡脚处形成剪切错动,坡体后缘出现裂缝。这种滑坡的形成或古滑坡的复活特点在西北地区较为常见,对于类似的滑坡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具有借鉴意义[4]。

(3)工程开挖将导致滑坡失稳,对该滑坡进行治理非常必要,治理方案以“消坡压脚”为主,排水措施为辅。即采用在滑坡体前缘压载,后缘削坡,能有效的控制其进一步的变形破坏。同时水影响滑坡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在滑坡体后缘修筑截水沟,将其汇水沿两侧自然冲沟排出,并辅助裂缝填封,以减小水因对滑坡稳定的影响[5]。

摘要:以某煤矿工业场地东侧古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为基础,在分析斜坡变形破坏的形成机制及模式的前提下,探讨古滑坡的复活机制,并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分别分析了天然及工程开挖状况下滑坡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工程开挖将导致边坡失稳,对该滑坡进行治理非常必要,治理方案以“消坡压脚”为主,排水措施为辅。

关键词:工程开挖,滑坡复活,变形机制,应力-应变场,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煤矿工业场地建筑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SK1501)[R].西安: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0.

[2]周星志,许宏武,张可能.土体开挖对老滑坡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其防治[J].采矿技术,2010,(2):53-54.

[3]李玉倩,杨晓芳,李渝生,等.大杠变电站场地古滑坡体应力-应变特征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7,(3):57-61.

[4]杨晓松,王友成,张斌.工程施工导致的古滑坡复活实例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3):43-46.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