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临床用药分析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临床用药分析范文(精选12篇)

临床用药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处方,规格化,合理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 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 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的正确书写和合理用药, 不仅反映一个医生的诊疗水平, 也是医师的一项基本功.现对我院2009年1~6月西药处方17683张进行处方规格化和合理用药分析, 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查阅的17683张处方中, 不合格处方为286张, 占处方总数的1.62%。

1.1 处方前记不合格的为62张, 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21.

68%。其中患者年龄填写不全的为18张, 未填写患者年龄的为10张, 8张为儿科处方 (婴幼儿) 未写明月 (日) 龄;科室未填写的为22张;临床诊断未填写的为5张;患者性别书写不当的为13张, 其中患者性别空白的为7张, 书写不当的为6张;处方日期未填写的为4张。

1.2 处方正文不合格的为197张, 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68.88%

(1) 药品名称书写不合格的为45张, 主要表现为: (1) 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 如头孢氨苄片写成“先锋Ⅳ”, 非那雄胺片写成“保列治”, 溴米那普鲁卡因写成“爱茂尔”, 复方氯化钠写成“林格”; (2) 任意缩写或用化学分子式代表药名, 如维丁钙片写成“钙片”, 复方降压片写成“Co降压片”, 碳酸氢钠写成“NB”。

(2) 药品规格不合格的为23张, 主要表现为: (1) 对药品的规格不熟悉, 如曲克芦丁片规格为60mg错写成100mg; (2) 药品规格用盒、袋、支代替, 不写明具体规格, 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规格写成1盒, 而该药在临床上通常使用2种规格, 分别为25mg20片及50mg20片, 给计价及调配造成困难;红霉素软膏规格写成1支;酵母片规格写成1袋。

(3) 给药途径次数及应用部位书写不合格的为12张, 主要表现为药品用法不详.如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用法仅注明“外用”, 没写明具体用药部位及用药次数。

(4) 处方涂抹及修改处无医师签名及修改日期的为21张。

(5) 一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的为12张。

(6) 在合理用药方面不合格的处方为84张。主要表现为: (1)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如临床诊断为“糖尿病”, 处方中却出现“头孢氨苄片”等。 (2) 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我院2009年1~6月份统计抗生素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总金额的23.34%。在无明确指征情况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如轻度烫伤、割伤、普外手术无论切口有无感染, 以及病毒引起的上感、腮腺炎也常规地使用青霉素或头孢类静滴。 (3) 对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不甚了解。

例1:维生素C丸+维生素B6片+氨茶碱片, 分析:氨茶碱为碱性药物, 维生素C在碱性情况下易氧化变色失效, 而氨茶碱在维生素C偏酸性情况下离子型比例增多, 而不利于吸收;氨茶碱还能催化维生素C、维生素B6自动氧化或聚合反应, 使其降效。

例2:呋喃妥因片+碳酸氢钠片, 分析:呋喃妥因是弱酸, 在酸性尿中大部分呈非离子型, 排泄较慢, 抗菌作用强, 所以不宜与碱性药物碳酸氢钠同服。

例3:混合静注:葡萄糖液+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 分析:两药配伍产生药理变化导致药效降低。

例4:西咪替丁片+多潘立酮片, 分析:因多潘立酮对胃肠道的药理作用而影响西咪替丁的吸收。

例5:阿莫西林胶囊+双八面体蒙脱石, 分析:因双八面体蒙脱石具吸附性而影响阿莫西林的吸收。

例6:地高辛片+硝苯地平片, 分析:因两药药理作用协同而引起心血管系统毒性增加从而导致降效。

例7: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维拉帕米片, 分析:两药合用虽然降压效果好, 但出现对心律、房室传导及左室功能不利作用, 两者不能合用。根据病情可将维拉帕米片改为硝苯地平片或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

例8:复方降压片+氢氯噻嗪片, 分析:复方降压片中已含有氢氯噻嗪, 导致重复用药。

1.3 处方后记不合格的为27张, 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9.44%

主要表现为: (1) 无医师签名或印章不清。 (2) 无药剂人员签名或盖章。

2 结语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第2篇

对近5 年抗生素处方和医嘱的讲评分析、想得到以下目的:

” 加强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 ” 熟悉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 把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 浅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对策: ” 巩固医生, 药师的基本功:选药与干预 资料来源 ” 门急诊处方: ” 纠纷病例:包括外院 ” 监测医嘱病例: ” 下科讲评的医嘱: ” 官司病例: ” 全国通报的病例: 声明

” 讲评病例对事不对人,也不对科 ” 请不要对号入座 ” 为了学习,共同提高 ” 通过分析,促进用药的合理性 ” 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合理用药基本慨念 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 ” 药物作用的两面性:

” 合理用药的意义: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 合理用药的目的:充分发挥药物作用和疗效、保证安全用药,减少毒性反应,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安全性:

让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 的治疗效果。

即单位效果所承受的风险应尽可能小。(风险/ 效果)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有效性: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定目的: ” 根除致病源治愈疾病 ” 延缓疾病的进程 ” 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 ” 预防疾病的发生 ” 避免ADR的发生 ”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经济性:

” 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应尽可能 低(成本/ 效果)” 即为使用等效低价药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适宜性:

” 适宜的用药对象:病生理状况,经济条件

” 适宜的药物:药理药效药动满足治疗需要,合并用药注意相互作用

” 适宜的时间:药动学参数t 1/2 ” 适宜的剂量:个体化给药

” 适宜的给药途径:风险低的、安全性高的 ” 适宜的治疗目标:医患共识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得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对症,剂量,疗程,相互作用,延误病情,不全愈复发,” ADR,毒性,危及生命等增加费用和疗程

” 医疗纠纷增加: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引起ADR或药源性疾病: ” 因ADR而住院占住院人数的5% ” 住院病人10%~25% 出现ADR ” 10%~20% 住院病人得药源性疾病

” 住院死亡患者中14%死于药源性疾病(美国 27.8%)” 2.4%~2.9%住院患者死于ADR ” 每年因抗生素ADR而死亡的患者有20万以上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 耐药菌株增加:超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 ” 每年死于感染而无药可救者8 万人以上 ” 浪费资源:钱是老百姓的,资源是国家的 ” 第三代头孢霉素一年浪费9 亿多元 ” 抗生素一年浪费约100 亿元 ” 耐药菌向社会传播: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 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抗生素选择不当 ” 不合理配伍 ” 抗生素用量用法不当 ” 溶媒选择不当 ” 接瓶 ” 对策

一、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1、男、14岁、” 诊断:小褪青紫斑块(无骨折等)” R:头孢唑林2g Vd 1/12h 阿米卡星100mg Vd 1/12h 头孢氨苄胶囊0.25g PO 1/8h 年龄 用药指征 小孩禁用 重复用药 分析

” 无开放性伤口,无骨折骨裂 ” 血象正常

” 无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 重服用药: 头孢氨苄与头孢唑林 ” 氨基糖苷类小孩禁用

” 建议:开理疗单冷敷1 天后再热敷 纠纷病例

” 2、女56岁 诊断:胆囊结石 ” R:1、左氧氟沙星0.2g Vd 1/日 ”

2、庆大霉素8 万U Vd 1/日 ”

3、哌拉西林2g Vd 1/日 ”

4、头孢哌酮2g Vd 2/日 ”

5、手术后头孢哌酮2g Vd 2/日 ”

6、头孢哌酮2g Vd 2/日

” 至第14天后改用莫西沙星、阿米卡星、头 孢米诺静滴至第30天出院 分析

” 血象正常,无感染或炎症的指征 ” 入院至手术:每天用抗菌素,不重复 ” 剂量,给药次数,疗程不足 ” 低浓度刺激易出现细菌耐药

” 二类手术,抗菌素使用二代即可,且不超3 天 ” 二类手术,抗菌素不必用到出院

” 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高 ” 胆囊手术头孢哌酮不是首选的 ”

3、男46岁

” 诊断:心肌扩张型心衰,心功能Ⅱ级 ” R:青霉素钠400万U+NS 250ml Vd 1/12h ”(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 使用2~3天后停药 无指征

心衰怕钠:增加血容量和 心脏后负荷 分析

” 血象正常,无感染指征,属预防用药 ” 每日500 毫升NS和钠盐抗菌素摄入,会增 加血容量和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衰加重,也会引起全身性水肿

” 建议:不需预防应用抗生素 ” 有感染指征选用溶媒不含钠为佳 ” 4、女25~45 岁 诊断:支气管哮喘 ” 自服氨茶碱无效就诊(血象不高)” R:阿莫西林胶囊0.5g 1/8h po ” R:

头孢拉定0.25g 1/6h po ” R:

头孢克肟0.2g 1/12h po ” R:

头孢丙烯0.5g 1/12h po ” R:头孢吡肟2g VD 1/12h 哮喘不是细 菌感染所致 许多病例均 选用抗菌药 物进行抗炎 治疗 分析

” 血象正常, 无咳无痰, 无发热, 只有哮喘 ” 支气管哮喘是非特异性炎症, 不是细菌感染 引起, 抗菌药物无直接作用, ” 若有咳有痰有发热WBC或中性粒细胞升高X 片提示阳性等可考虑加用抗生素

” 建议:无细菌感染的支气管哮喘,不需应 用抗生素。可用糖皮质激素抗炎解痉

” 5、男、女、18~68 岁、诊断:(Ⅰ类手术)腰椎压缩性骨折,左腰软组织损伤

” R:头孢哌酮(头孢米诺,头孢地嗪,头孢曲 松,哌拉西林及含酶抑制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等)静滴,2/日,2~58天 分析

” 无开放性伤口,无细菌感染或Ⅰ类切口 ” 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选择抗菌药物挡次过高 ” 疗程过长

” Ⅰ类手术切口预防用药只有1~2 天,且用二 代抗菌药物 ” Ⅰ类手术切口预防用药越长感染几率越高 ” 6、男3~5 岁 因发热2 天,皮肤出水痘就 诊

” 诊断:水痘

” R:头孢克洛片0.125g 1/8h po(希刻劳颗粒)是病毒不是细菌 分析

”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是病毒 性疾病,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素对病毒无效 ” 建议:可改用板蓝根颗粒,适当加利巴韦林。

二、抗生素选择不当

” 1、女,15岁,因发热,T38.3 摄氏度,检 查双侧扁桃体炎Ⅱ度肿大,表面可见脓苔。WBC为12*10 9 /L,粒细胞百分比为89% ” R:5%GS 100ml 头孢噻肟钠2g Vd 1/12h 有用药指征,以G+球菌 对G+菌的作用,第三代头孢不如 第二代和青霉素类 分析

” 急性急性扁桃体炎的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 球菌。首选为青霉素,红霉素或头孢唑林。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第三代头孢的疗 效不如第一第二代头孢和青霉素钠。” 建议:不用头孢噻肟钠,” 2、男46岁 因咳嗽咳痰5 天就诊检查,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 R:NS 100ml 头孢地嗪2g Vd 1/d 左氧氟沙星0.4g Vd 1/d 病原菌未查明 无维持量,T1/26h,1/12h 联合用药指 征不明,抗 菌谱有重叠 抗菌药物应单瓶溶解 使用,不应二种混合 分析

要有明确的联合用药指征:

” 病原菌未查明:包括免疫缺陷的严重感染 ” 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的 混合感染

” 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 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 长期治疗产生耐药的深部感染:结核等 分析

” 无头孢地秦的维持量: 头孢地秦t 1/2 为6 小时,一天应二次给药。

” 二者抗菌谱相当,故为重复用药

” 二者抗菌素不能在同一容器中混合,要单独 溶媒静滴,且相隔4 小时 ” 联合使用三代药的指征不足。” 建议:单用左氧氟沙星,” 3、男59岁 因发热咳嗽2 天就诊 检查:T38 度 胸正位片:右肺中叶实变影。WBC13.2*10 9 /L,粒细胞90% 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 ” R:NS 200ml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 Vd 1/12h 诊断明确 选药不当 分析

”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 ” 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唑林和红霉素 ” 第三代头孢疗效不及前者 ” 建议:不宜使用第三代头孢类 ” 4、女29岁 因尿急尿频2 天就诊,未做尿的病原学检查,诊断:急性膀胱炎

” R:罗红霉素胶囊0.15g 2/d PO 诊断依据不足 选药不当 分析

”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70%以上,” 在无药敏试验结果时,应选用对革兰氏阴性 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罗红霉素是抑菌剂,是抗G+菌为主 ” 建议:改用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或复方磺 胺甲恶唑

” 5、王**

女28岁 ” 诊断:肺炎、尿毒症、心衰 ” R:1.头孢噻肟钠舒巴坦2.25g NS 50ml Vd 1/12h 2.胸腺五肽20mg+5%GS50ml Vd 1/ 3.地高辛250ug 1/晚 4.呋塞米20mg 1/8h 5.螺内酯20mg 1/12h 选药不当:对肾脏毒性 对肺炎用药不如二代头 孢和青霉素类 溶媒量不足,滴速要慢 与抗菌 药不能 直接接 瓶,要 隔瓶

剂量偏大:与速尿合 用会提高血浓,要注

日意监测和观察

利尿药会降低抗菌药血浓 分析

” 头孢噻肟对肾的毒性最大, 尿毒症不是首选的 ” 头孢噻肟对肺炎有效, 但尿毒症患者要减量.” 溶媒量不足(心衰足量), 高浓度滴速要慢 ” 第三代头孢抗G + 球菌效果不如二代和青霉素

” 呋塞米增加地高辛的血浓度, 要监测 ” 利尿剂会降低抗菌药物的血浓度 ” 6、女53岁 诊断:乳腺肿瘤 ” R:头孢米诺2g 5%GS 200ml Vd 1/12h 选药不当 分析

” 乳腺手术Ⅰ、Ⅱ类切口,用头孢米诺预防 感染,挡次太高,不符合《指导原则》和 38号文件要求。

7、纠纷案例 术前WBC为7.6*10 9 /L、入院后每天静滴脂肪乳、氨基酸等 ” 1,11:30

左氧氟沙星0.2g Vd ” 2,8 :30

头孢哌酮舒巴坦2g Vd ” 3,8 :30

阿米卡星0.2g Vd ” 4,9 :10

谷氨酸诺氟沙星0.2g Vd ” 5,手术:头孢哌酮舒巴坦2g Vd 2/12h ” 6,9 :1

5头孢哌酮舒巴坦2g Vd 2/12h ” 14,16:30

滴完 出院 滥用抗菌药,违反《规定》 分析

” 术前每天用一种抗菌药物,不符合规定 ” 病人无感染指征,术前半小时使用即可 ” Ⅱ类手术,无需用到出院,2~3天即可 ” 头孢哌酮不是首选药,以肾排为主,” 本例术前术后均用脂肪乳和氨基酸与复合 维生素等也是无指征的 8、纠纷病例

” 韦某 男60岁,肝植后发热、咳黄痰 ” T37.6, ” 血象: 白细胞计数7.1*109/L, 粒细胞:71.7%.淋巴细胞:19% ” 胸透及胸部CT:大叶性肺炎(双肺)长期服免疫抑制剂

G+球菌感染 免疫抑制剂所致 免疫抑制剂引起低下 诊断是明确的 分析

” 白细胞 粒细胞

” 1 ­ 30:7.1*109/L 71.7% ” 2 ­ 03:14.24 81.3 ” 2 ­ 04: 22.62 93.74 ” 2 ­ 07: 22.87 96.0 ” 2.08: 13.47 98.0 ” 2 ­ 10: 10.29 76.3 ” 2 ­ 22: 9.74 75.41 ” 2 ­ 25: 7.65 74.1 ” 1 ­ 30~2­ 04:奥硝唑,氨曲南,恩替卡韦,更昔洛韦,赖氨匹林,” 2 ­ 05~2­ 08:亚胺培南西他丁,更昔洛韦,伏立康唑,替考拉宁,甲强龙

” 2 ­ 09~2­ 24:替考拉宁(2 ­ 17),复方磺 胺甲恶唑片,阿米卡星,” 2 ­ 29:出院 0 7 14 21 28 0 5 10 15 20 25 30 天数 *10^9 WBC 氨曲南 奥硝唑 恩替卡韦 莫西沙星 更昔洛韦 病危 气管切开吸痰 亚胺培南西他丁 替考拉宁 伏立康唑 甲强龙 替考拉宁 复方新诺明 阿米卡星 复方新诺明 阿米卡星 出院 合格医嘱

” 1、胆管取石术:

头孢哌酮钠2 克VD

术前与术中 ” 2、肝血管瘤切除术: 头孢曲松钠2 克VD

术前30分钟 ” 3、兰尾炎切除术: 头孢唑林2 克VD 3/日 庆大霉素16万U VD 2/日 甲硝唑500 毫克VD 1/日 合格医嘱

” 4、股骨闭合性骨折: 头孢唑林2 克VD 2/日2 天 ” 5、大叶性肺炎(黄痰): 头孢地嗪钠2 克VD 3/日12天 左氧氟沙星300 毫克VD 2/日7 天 氟康唑注射液200 毫克VD 1/日(首剂400 毫克)后5 天

三、不合理配伍

” 1、青霉素类十氨基糖苷类: ” 头孢类十氨基糖苷类: ” 头孢类十大环内酯类: ” 氟喹诺酮类十氨基糖苷类: ” 氟喹诺酮类十大环内酯类: 分析

” 杀菌剂与抑菌剂:同时用,一种无效,成 为浪费,反而刺激细菌产生耐药。

” 正常用法:杀菌剂用2 天后再用抑菌剂,且 要相隔1 小时以上可有增效作用。

” 两种抗生素不能混合滴注, 混合后生成新物 质、无疗效或增加毒性.” 2、女、59岁、咳嗽咳痰8 年加重6 天就诊 ” 诊断:慢支急性发作 ” R:NS 250ml 青霉素钠800 万U

皮试后 氯霉素 1g Vd 1/ 日 诊断明确,选青霉素正常 选氯霉素不正确,抑 菌剂对慢支无效,应 与杀菌剂联合。脂溶性药与水溶性不应 在同一瓶种。分析

” 氯霉素为快速抑菌剂,可抑制细菌蛋白质 的合成,是细菌生长受抑制,不利于青霉 素的杀菌作用。联用有拮抗效应。

” 流行性脑脊髓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可联用。” 呼吸道感染不宜联用,可与头孢,氟喹诺 酮类联用。(药敏提示)” 二者不能在同一瓶混合使用

” 3、男、1 岁、因发热咳嗽1 天就诊,既往有 维生素D缺乏性2 个月 ”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 R:NS 50ml 头孢曲松钠0.5g Vd 1/ 日 5%GS 50ml 10%葡萄糖酸钙5ml Vd 1/ 日 选药有效但不如青霉素类 和头孢二代

与葡萄糖酸钙有配伍禁忌 不能直接接瓶,会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

” 临床上成人患者也可见本组处方 ” 头孢曲松与钙剂发生严重ADR,可形成胆 小管结石,可致死

” 若确需联用,也不能直接接瓶,会有白色 沉淀物,应隔瓶45分钟以上。

” 使用头孢曲松期间最好不用钙剂,确需可 口服钙剂。

” 4、男、62岁、因水肿1 个月,发热1 天就诊 ” 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支气管炎 ” R:5%GS 100ml 头孢噻肟2g Vd 1/12h 呋塞米40mg 静脉注射1/日 甲硝唑注射液500 mg Vd 1/8h 选药不当,对肾毒性大.甲硝 唑增加头孢噻肟的肾毒性,选 青霉素类和头孢二代为佳 用药指征不明 有养宠物可用 分析

” 头孢噻肟对肾的毒性较大,不是首选 ” 呋塞米可延长头孢噻肟的半衰期25%以上,二者是配伍禁忌的。

” 甲硝唑的用药指征不明:若有养宠物 ” 甲硝唑增加头孢噻肟对肾脏的毒性 ” 建议:用氨苄西林等替换头孢噻肟

” 5、女、52岁、因发热、右上腹痛3 天就诊 ” 诊断:急性胆囊炎 ” R:10% GS 200ml ” 庆大霉素24万U Vd 1/日 ” 5%GS 200ml ” 阿米卡星0.4g Vd 1/日 ” NS 200ml ” 头孢地嗪钠2g Vd 1/12h 庆大与阿米卡星为同一 类,不能合用,增加毒性 不是首选,胆汁 排泄很少, 分析

” 庆大霉素与阿米卡星同属氨基糖苷类,作 用机制及毒副作用相似,反而ADR相加: 耳毒性和肾毒性增强,” 任何二种M ­ 受体阻断剂均不能联合用药 ” 头孢地嗪对急性胆囊炎治疗不是首选药,因65%以上是肾排泄,胆汁排泄很少 ” 头孢地嗪会使白细胞粒细胞减少,防误诊 官司病例

” 6、男、25岁、因发热2 天就诊 ”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 R:5%GNS 500ml 庆大霉素24万U 林可霉素1.8g Vd 1/日 抗菌药要单一瓶使用,二种不能在同一溶媒中 二药均为神经肌肉阻滞剂,不能联合用药 分析

” 静滴5 分钟后病人死亡

” 二种均为M ­ 受体阻断剂,会引起呼吸肌麻 痹和呼吸抑制

” 二者不能合用,更不能合瓶混合使用,只 能单一使用,也不能上下午分别使用。” 二者合用也会引起肾衰竭

” 氨基糖苷类也不能与克林霉素合用,后果 与前者相当。纠纷病例

” 7、女、35岁、发作性喘息就诊 诊断:支气管喘息发作 R:5%GS 200ml 庆大霉素24万U Vd 1/ 日 异丙嗪25mg PO 1/8h 二者有配伍禁忌: 庆大的ADR被异丙嗪掩盖 分析

” 氨基糖苷类的耳毒性初期表现:眩晕,恶 心,呕吐。而异丙嗪会缓解上述症状,掩 盖庆大霉素的耳毒性,不易发觉 ” 氨基糖苷类不能与H 1 受体阻断剂合用,均 可能有耳毒性不被发觉

” 二者有配伍禁忌,若病情需要,则选扑尔 敏或特非那定,相互作用的毒性较轻些 ” 8、女、32岁、因发热咽疼2 天就诊 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 R:10%GS 500ml ” 林可霉素1.8g Vd 1/ 日 ” 罗红霉素胶囊0.15g 1/12h PO 二者作用同一部位:细菌核 糖体50S 亚基,影响细胞壁 合成,形成拮抗 二者合用增加伪膜 性肠炎的发生率 神经肌 肉阻滞 剂不能 作为门 诊用药 分析

” 二者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 亚基,阻碍细 菌的蛋白质合成,联用可有作用部位竞争,相互拮抗,减弱抗菌作用。

” 二者合用会增加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 ” 不能联合用药,只能各自单用

”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均有作用部位竞争,相互拮抗,减弱抗菌作用。

9、女、41岁、肿瘤化疗放疗后、” 诊断:尿路感染

” R:帕珠沙星0.3g 1/日早 静滴 左氧氟沙星 0.4g 1/日中午 静滴 依诺沙星0.2g 1/日下午 静滴(司帕沙星)

加替沙星0.2g 1/日晚 静滴 重复用药,ADR加倍,严重肾毒性反应 分析

” 肿瘤化疗放疗后病人白细胞低下,免疫抵 抗力低,特别化疗药对肾功能有损害的 ” 尿路感染是女同志的常见病,大多数是大 肠埃希菌所致

” 首选药呋喃妥因,次选左氧氟沙星,均可 加维生素B 6,多饮水,睡前服比白天好

” 本处方严重重复用药,造成肾功衰竭 ”

10、抗菌药物的溶媒中不能加第二种药物,更不能加激素,生物制剂,免疫提高剂,也不能直接接瓶,要隔瓶或相隔1~2 小时后 才可使用。

” 抗菌药物不能加或与中成药注射液接瓶。要 隔瓶或冲管

四、抗生素用量用法不当

” 1、男、38岁、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 胃镜:十二指肠溃疡。复诊开方。” R1:克拉霉素片0.25g PO 2/日 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 PO 2/日 R2:阿莫西林胶囊0.5g PO 3/日 胶态果胶铋胶囊0.1g PO 3/日 剂量不足,饭后服药剂量加倍 分析

” 克拉霉素剂量不足,应为0.5g,2/日, 饭后服 ” 阿莫西林胶囊剂量不足, 应为1g,3/日, 饭后 服

” 胶态果胶铋胶囊应为4/日

” 常规治疗HP应为二~ 三联用药, 抗菌药物剂 量不足, 细菌容易耐药.”

2、女、29岁、因发热腰痛、尿频2 天就诊。” 诊疗:急性肾盂肾炎 ” R:NS 100ml ” 头孢曲松钠3g Vd 1/12h ” 加替沙星氯化钠针100ml(0.2g)Vd 1/ 日 选药不当,剂量过大。头孢曲松肾排只占25% 有效,但对肾毒性 大于左克 分析

” 头孢曲松钠剂量过大,应为2g,2/日。且 不是首选,其70%是肝排,肾排只有25% ” 加替沙星首剂量为400mg.维持量为200mg ” 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加替沙星有效,但其对肾毒性大于左克,疗效也不如左克 ” 3、男、58岁、因咳嗽咳痰3 年,加重3 天 ”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 R:罗红霉素胶囊0.15g PO 1/8h 选药不当,首选杀菌剂 维持量应为1/12h 分析

” 急性发作,首选杀菌剂好于抑菌剂(快速)” 本例与杀菌剂联合用药为佳 ” 罗红霉素口服吸收好,排泄慢,t 1/2 为12小时,每日2 次给药即可,3 次给药血浓过高,增 加ADR,若病人长期服ASP,可能出现耳鸣耳 聋等毒性。若有长期服阿托伐他汀钙,可能 会出现中枢神经毒性。

” 4、女、35岁(38 岁)、甲状腺肿物,Ⅰ类切口,均用药7天 ” R1:NS 100ml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 Vd 1/12h ” 左氧氟沙星0.3g Vd 1/12h ” R2: NS 100ml ” 头孢米诺钠2g Vd 1/12h ” 加替沙星氯化钠0.2g Vd 1/日 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档次过 高,联合用药更违反《规定》 预防用药剂量应为 1 克,1/12h 二种抗菌药不应在同一溶媒中, 分析

” 均为Ⅰ类切口,预防用药挡次过高.” Ⅰ类切口在38号文件规定:用二代药1~2天 ” 本例用三,四代药,且用7天 ” 联合用药的抗菌谱相当,属重复用药 ” 若为重大手术,可用三代加抗G-或抗厌氧 ” 预防用药:头孢米诺1克即可;左克1/日即可 ” 二种抗菌药不能在同一溶媒中 纠纷病例

” 5、女3.5岁T39 摄氏度 上呼吸道感染,” 胸透紊理增粗,咽喉发红。

” 血象:WBC为10.65*109/L,N 为92%。” R:头孢克肟颗粒50毫克 2/日 小儿感冒冲剂1 包3/日 美林1 瓶 必要时6~8 毫升 3 天后病情加重,昏迷抢救 分析

” 诊断:正确 ” 处方:无过错 ” 用药注意事项:无交待

” 用药剂量和时间:有误而延误病情 ” 用序贯疗法为佳: ” 小儿的依从性决定疗效: 小儿使用抗菌药

” 剂量计算以体重为主:年龄、身高为参考 ” 计算量的上限:如150~200 毫克 ” 首剂量加倍:口服或静滴

” 选药以青霉素类和头孢二代为主:尽量采 用毒性较低的药

” 尽量以完整剂型服用:分散片,颗粒剂注 意药物的溶解

五、溶媒选择不当

” 1、男、21岁、阴囊外伤 ” R :哌拉西林2g ” NS 200ml Vd 1/12h * 10天 青霉素类的溶媒一般为NS, 但哌拉西林和磺苄西林 的溶媒应为5%GS.分析

” 给药第二天病人出现红色斑疹。用赛庚定 对症处理未见好转,第四天会诊,给予仙 特敏,炉甘石洗剂,也未见好转,且进一 步加重:全身布满红斑性皮炎(部分有抓 痒痕迹),增服强的松仍未见效。第7 天药 学会诊,建议:更换溶媒为5%GS,并静推 10%葡萄糖酸钙10ml,1/日,连推二天后 好转。

” 2、哌拉西林/ 舒巴坦5g十NS 200ml Vd 1/12h ” 使用3 天后出现过敏性皮疹

” 本品首选溶媒为5%GS,用NS溶解后须在1 小 时内输入完毕,” 青霉素类用NS作溶媒(除哌拉和磺苄西林用 5%GS),否则会加速青霉素的分解和分子重 排,引起过敏性休克

” 3、肌苷氯化钠十头孢地尼

” 肌苷氯化钠十头孢地嗪(头孢泊肟酯)” 肌苷氯化钠十头孢米诺 ” 肌苷氯化钠十氟罗沙星(左克)

” 以上由于溶媒选择错误,造成抗菌药物分解,均引起严重ADR:剥脱性皮炎,中毒性休克,低血压性休克,精神症状,神经头痛,抽筋,肌纤维溶解,关节疼痛,胸闷心慌心悸等 ” 4、转化糖十头孢地嗪

” 溶解备用2 小时以上,滴注不足5 分钟,出 现过敏性休克

” 溶媒选择错误,头孢地嗪分解的产物引起 的过敏性休克

” 5、10%GS100ml十头孢地嗪2g十RI 4U ” 头孢地嗪的溶媒应为5%GS 或NS,用 10%GS作为溶媒只有在危重需补糖时用 ” 若是糖尿病人,不应用10%GS,若不是糖 尿病人,不应加RI,” 抗菌药物单独使用,不能加第二种药物

六、接瓶

”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VD接甘露聚糖肽:5 分 钟后呼吸骤停,休克

” 克林霉素磷酸酯VD接清开灵:过敏性休克 甚至死亡

” 头孢孟多酯VD接鹿瓜多肽:25分钟后出现 低血压性休克

” 谷氨酸诺氟沙星VD接丹参川芎嗪:5 分钟 后出现过敏性休克

七、对策

” 医务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个体化给药的 现代医疗思路

” 推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减少药源性疾病 ” 重视药物经济学的开展与推广 ” 加强ADR的监测,保证安全用药 ” 加强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 规范合理用药制度和必要的约束 ” 加强处方(医嘱)的审查力度

”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防范不合理用药中的 作用

” 参与查房, 开方, 监督规范执行, 检查疗效与 ADR,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执行医药分开,药品与利益脱钩 ” 医药代表不准直接进临床科:由药学部(科)统一组织学习,” 必要的奖惩与资格: ” 规范医疗活动的各项操作: ” 开方规范:指南和说明书 ” 操作规范:无菌(换药和输液),检查(效期和裂瓶松口),及时(用前溶解),配伍,滴速,接瓶,” 抗菌药和中草药注射液溶解后不能加其他 药物,且二者不能直接接瓶,要隔瓶静滴 ” 其他:裸药,碰撞,见光,保存 合理用药原则 ” 正确的病人 ” 正确的药品 ” 正确的剂量 ” 正确的给药途径 ” 正确的操作 谢谢

68例哮喘患者临床用药效果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哮喘,药物治疗,激素

【中图分类号】R47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30-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共同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临床症状为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在全球约有一亿人患有哮喘病,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院对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哮喘患者的用药进行分析,运用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给哮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在1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65岁。在68例哮喘患者之中,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28例,有荨麻疹的患者13例,有家庭哮喘史的19例,对药物过敏的7例。

1.2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选取的68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分组2003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哮喘诊断标准。以2003年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分度标准为依据,根据患者的身体特征和病情来看,68例患者中轻度的4例,中度的41例,重度的21例,危重度的2例。

1.3治疗方法

在进行药物治疗前要清除能引起哮喘发作的各种诱发因素,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给患者进行持续供氧。在以上条件都成立的基础上,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除了危重患者,对其他所有患者都使用储物罐将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溴化异丙托品进行雾化吸入,并放开静脉通道,以4-6mg/kg的负荷剂量和0.6-0.8mg/(kg?h)的维持剂量输入氨茶碱静滴。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且没有西地兰禁忌症的患者可以给予其西地兰进行治疗,每次0.4mg,每6小时一次。对于同时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患者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保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正常,及时补充液体。

对于危重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要太高床头,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防止患者误吸。在注入氨茶碱静滴的同时开辟另外一条静脉通道,给患者注入静点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有心电监护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随时把握患者的身体特征变化,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立即停止治疗。

2.结果

在68例患者之中,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在24小时以内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衰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症状逐步改善,患者的病情逐步平稳。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反复性的呼吸道疾病,其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的呼吸疾病,全世界大概有一亿哮喘患者,而我国也有一千多万的哮喘患者。对于哮喘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现代医学已经充分认识到,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并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在治疗哮喘的时候,医生不能只考虑如何扩张患者的支气管,也应该注意到重视抗炎和降低气道反应性的治疗。伴随着新型的治疗观点的出现,哮喘治疗的重点也有所变化。在本次研究中,运用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给哮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支气管扩张剂就是止喘药,其作用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剂的起效快,作用明显,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是患者不能过度依赖这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主要有三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即治疗方法中的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其作用在于通过兴奋肥大细胞的表面,舒张气道的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一直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但是β2受体激动剂有兴奋作用,在扩张支气管的同时,很有可能引起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副作用;茶碱类,氨茶碱是其中之一,其作用在于扩张支气管,减轻支气管炎症,并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中枢神经系统吗,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但也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属于此类,其可以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道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舒张支气管,减少痰液分泌。

支气管扩张剂的抗炎作用并不明显,在对患者使用这种药物的同时,还需要将皮质激素同时吸入,双管齐下,取得良好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患者的哮喘病情越重,越要提早使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一般有吸入、口服和静脉滴注三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采用吸入的方法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所以在患者的病情趋向平稳的时候要尽量减少用药。

4.结论

哮喘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治疗稍微不及时,就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笔者根据长期临床治疗经验,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给哮喘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中婧.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李馨,余莉,魏为利,吕寒静,邱忠民.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和无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比较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1:95-100.

[3]郭岩斐,孙铁英. 支气管扩张剂对老年阻塞性气道疾病的治疗现状[J]. 中国新药杂志,2010,20:1859-1865.

[4]林航.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咽部菌群分布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

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第4篇

1 合理用药的含义

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是指执业医师根据患者所患疾病, 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地用药, 最大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达到使用药物正确无误, 用药指征适应, 剂量、用药、疗效妥当, 不良反应小, 患者依从性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 造福于人类。

2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2.1 不合理使用药物现象的主要表现是用药方法不当, 很多患者盲目

追求新药、特效药, 对药物禁忌症, 慎用症不了解, 用药指征不适应, 患者求医心切, 剂量、用法、疗程不妥, 病急乱投医或超量服用造成药物滥用。

2.2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临床后果: (1) 不合理用药可延误疾病的治疗, 影响药物的有效性, 降低疗效, 使治疗失败。 (2) 常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疾病, 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害。 (3) 用药不良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会造成医疗事故, 出现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损害, 使患者致残或致死。社会后果:可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医疗机构和医生信誉受损, 患者投诉纠纷不断;社会资源浪费和患者费用无意义增加;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阻碍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

3 合理使用药物

3.1 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

了解用药目的, 掌握药物的浓度、剂量及给药时间, 如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有些抗生素稀释后半衰竭很短, 液体量不宜过多, 应快速静滴进入体内, 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3.2 掌握药物的特性和配伍禁忌

在临床工作中医师不仅要了解药物的作用, 还要掌握其种类、特性、药效学、药动学及不良反应, 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导致股骨头坏死,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二重感染等。克林霉素与氨茶碱、硫酸镁有配伍禁忌, 参麦、香丹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 在静脉使用这些药物时, 一定要避开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另建立静脉通道, 输液器专用, 这些应引起每个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

3.3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

临床中首先应考虑的是病情该不该用药, 能用口服药, 尽量不用静点药, 如果有必要用药, 你想用的药物能否达到使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用药意图, 应该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 使药物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部位达到合适的度, 维持合适的时间, 还要掌握药物还有哪些其他效应, 这些效应是否有害, 权衡利弊, 将疗效和安全性结合起来。杜绝用药不对症, 用药不对症多数情况下属于选用药物不适当, 开错、配错、发错、服错药物造成。没有用药适应证而保险或安慰性用药, 或者有用药适应证而得不到药物治疗, 也属于用药不对症。

3.4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随着新药的研究、开发, 大量新药涌入市场, 合并用药被广泛应用,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为此国家出台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对上市药品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收集工作。在学术界“药源性疾病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已发展为新的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的学科。

3.5 加强医生理论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在患者对医疗需求不断增高的今天, 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术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不断更新药学知识,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 严防药物滥用。加强患者自身保护意识, 熟悉药物的应用原则, 通过咨询、广告宣传、自身学习等方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防止药物滥用。同时, 政府应加强管理, 社会进行有效监督。

4 总结

药品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重要而特殊的商品。药品调剂人员要有比较全面的药学知识, 能监督临床医师用药的情况, 及时反馈药品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监测临床药品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严格按照药物的药理、适应证及药代动力学使用药物, 做到药品配伍规范合理, 安全合理用药至上。对此, 只有卫生行政部门将此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 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临床用药分析 第5篇

2014年药剂科成立临床药学室,安排专职的临床药师对医院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现对干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临床药学室,每月对处方进行点评、对病历进行点评、对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点评,对用药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汇总,点评结果及时上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并在药讯上公布点评结果。经过层层干预之后,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开始减少,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

门诊药局加强对处方的核对;对于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没有标明皮试结果的,必须要求标示皮试结果。对于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坚决不予以发药,并将处方进行汇总上报医务科。经过整改后,门诊不存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现象,且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2%-5%。

实施病历点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联用现象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缩短,抗菌药物使用的用法用量开始合理化。

在2015年,药剂科会继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加大处方审核,以减少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临床用药分析 第6篇

【关键词】PIVAS;处方分析;临床合理用药;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11-0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药学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输液成品和药学服务的机构。PIVAS将原来分散在病区治疗室开放环境下进行配置的静脉用药,集中由专职的技术人员在万级洁净、密闭环境下,局部百级洁净的操作台上进行配置,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大大减少了细胞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的毒害。PIVAS审方药师对临床医嘱进行审核,使不合理处方得到有效拦截,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使处方的合格率和不合理处方的纠正率逐年升高,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静配中心2013年5月~2015年4月住院部静脉配置处方611042例,其中:肠外营养液(TPN)处方139508例,审方药师审核出不合理处方1445例。肿瘤化疗药物处方66967例,审核出不合理处方597例。其余为抗生素和普通药物处方404567例,审核出不合理处方897例。

1.2 方法

利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传入静配中心的医嘱进行监测,依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最新配伍禁忌表、临床注射剂使用常规指南等文献对处方进行分析,对不合理医嘱数量、类型、涉及的药品、相关临床科室进行统计分析与调查,计算不合理处方占比,分析PIVAS审方药师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

2 结果

2.1 不合理处方

通过对2013年5月~2015年4月共611042例静脉配置处方进行审核,发现2939例不合理处方涉及所开展的所有临床科室。计算不合理处方的占比及更正率。如表1所示,不合理处方的占比逐渐下降,处方更正率逐渐上升。

表格1不合理处方统计

时间TPN处方(例)肿瘤化疗

药(例)抗生素普

通药(例)不合理处方(例)更正

处方

(例)不合理处

方占比(%)处方更正率(%)

TPN化疗其他

2013.5~2013.1031623161821004465532273729610.7883.42

2013.11~2014.435340165541023783981612357060.5188.92

2014.5~2014.1039061167401026052911161985830.3896.36

2014.11~2015.433484174919913820393923880.26100.00

合计13950866967404567144559789726380.4889.76

2.2 不合理处方类型

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给药途径错误、溶媒剂量错误、给药剂量不当、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药品使用方法错误、重复用药、录入操作失误、应避光输注的未避光。其中居首位的是溶媒选择不当,占不合理处方40.59 %,医嘱更正率较高。

表2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

不合理处方类型不合理处方(例)不合理处方占比(%)更正处方(例)处方更正率(%)

溶媒选择不当119340.591193100.00

溶媒剂量错误38913.2438197.94

给药剂量不当34211.6430789.76

给药途径错误70.247100.00

配伍禁忌2769.39276100.00

药品使用错误30210.2827290.06

重复用药1013.44101100.00

给药频次和剂量单位错误2869.73286100.00

未避光输注431.4643100.00

3 分析与讨论

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指出错误原因并提出正确修改建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1 给药途径不合理

注射用盐酸伊达比星20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伊达比星规定的给药途径是仅用于静脉注射,临床使用时在检查针头确实在静脉内后,用注射用水溶解后经过滴注生理盐水的通畅的输注管与生理盐水一起在5~10分钟内注入静脉内。

3.2 溶媒剂量错误

多西他赛注射液1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多西他赛注射液规定用对应的溶剂溶解,注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均匀,最终浓度不超过0.9mg/ml,应在室温及正常光线下于4小时内使用,无菌静脉滴注1小时。该医嘱药物浓度为1mg/ml已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高浓度0.9mg/ml,建议溶媒剂量改为500ml。依托泊苷注射液25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依托泊苷注射液规定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浓度每毫升不超过0.25mg,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该医嘱药物浓度为1mg/ml已远远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最大浓度0.25mg/ml,建议临床改为依托泊苷注射液125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两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3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说明书规定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应加入500ml盐水中,匀速静脉点滴,滴注时间3~4小时,建议临床溶媒劑量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

3.3 给药剂量不合理

TPN处方: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2支+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8ml+胰岛素注射液8u :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主要用于完全胃肠外营养疗法中作为磷的补充剂,亦可用于某些疾病所致低磷血症,严禁直接注射,必须稀释200倍以上,经静脉点滴输注并注意控制滴注速度。该处方中复合磷酸氢钾8ml经稀释200倍后的最少液体量为1600ml, 而该处方的总液体量为1008ml,复合磷酸氢钾的浓度过大,建议临床将复合磷酸氢钾剂量8ml改为4ml后使用。对某些高危药品的用量提高警惕:比如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等出现超剂量超浓度时,立即与相关科室医生取得联系修改医嘱。

3.4 违反药物配伍禁忌

处方中硫酸镁注射液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维生素C注射液和维生素K1配伍,这些都违反了说明书规定的药物配伍禁忌。

3.5 溶媒选择错误

卡铂注射液5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卡铂注射液必须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建议该医嘱溶媒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洛铂5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注射用洛铂配伍禁忌中明确规定不能用氯化钠溶液溶解,这样可增加洛铂的降解,建议医嘱溶媒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奈达铂12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注射用奈达铂规定用生理盐水溶解后,再稀释至5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滴完后需继续点滴输液1000ml以上。因该药主要由肾脏排泄,应用时须确保充分的尿量以减少药物对肾小管的毒性损伤,不可用PH5以下的酸性输液配伍,建议该医嘱溶媒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注射用奥沙利铂12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注射用奥沙利铂要求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达到0.2mg/ml及以上的浓度,持续静脉滴注2~6小时,严禁用盐溶液配置或稀释,建议该医嘱溶媒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说明书规定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1支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每次的滴注时间不少于90分钟,建议该医嘱溶媒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肝病,使用时不可与其他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静脉输注时严禁用电解质溶液如生理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稀释,配置静脉输液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由于含有苯甲醇,禁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于儿童肌肉注射,建议该医嘱溶媒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6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要求静脉给药时用注射用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用水稀释,使其终浓度不超过2mg/ml,建议该医嘱溶媒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5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应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10ml溶解,可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膀胱灌注。建议该医嘱溶媒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4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只能用于静脉注射或滴注,静脉滴注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溶解后,1小时内滴完。建议该医嘱溶媒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3.6 药品使用方法错误

全靜脉肠外营养液(TPN)处方中有丙氨酰谷氨酰胺没有氨基酸。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适用于肠外营养,为接受肠外营养的病人提供谷氨酰胺。溶解后再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溶解后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应与至少五体积的载体溶液混合,混合液中丙氨酰谷氨酰胺的最大浓度不应超过3.5%。建议临床在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意需与氨基酸配伍,与载体混合的比例为1:5。

3.7 重复用药

无正当理由对同一药理作用的药物重复使用,既是不合理用药也不符合药物经济学。

3.8 医嘱录入操作失误

医嘱剂量单位错误:有些医生将医嘱录入电脑时,药物剂量单位应该为毫克(mg)的误开成克(g),应该为毫升(ml)的误开成毫克(mg);给药频次错误:比如有些医嘱给药频次为1次/日,误执行为2次/日,这些人为的失误极易引起极大的危害性。

3.9 需要避光输注的药品使用时没有采取避光措施

比如注射用顺铂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使用时对静滴瓶应予以遮盖以避光,需要避光静脉滴注,以保持其化学稳定性。

PIVAS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药师定期安排临床合理用药讲课,提高医护人员合理使用药物的知识水平。发现不合理医嘱进行登记,每月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制定不合理处方分析反馈表,由临床科室签字盖章一式两份备存。药师下临床科室与医生面对面沟通交流,分析各相关科室医嘱错误的类型和原因,针对该科频繁出错的环节重点分析,将出错原因和解决方案以书面通知书的形式发放到各病区,要求临床科室填写错误医嘱修正单并上报医教部,纳入医护质量管理千分制考核中。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不合理医嘱逐渐减少,不合理医嘱由原来的0.78%下降至0.26%。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第7篇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医院管理,临床药学

合理用药是指在用药时, 做到药物选择正确, 剂量得当, 给药途径适宜, 合并用药合理, 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从而迅速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 使机体恢复健康, 并考虑到经济因素。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 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 因而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在各级医院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在基层医院存在的概率更高。不合理用药, 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又使其不良反应增加,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造成医院的资源浪费, 严重的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某医院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在于了解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特点, 同时分析造成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真正使药物的应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天津市某医院门急诊处方共计1 000张, 以书面资料为依据, 如药品说明书、文献和书籍等[1,2]对处方中存在的给药方案、用法用量、重复用药、药物配伍联用等方面不合理用药问题,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抽取的1 000张处方中, 不合理用药处方54张, 占5.4%。见表1。

2.1 药物选择不当

如克拉霉素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该药对胚胎及胎儿有毒性, 同时其代谢物可进入母乳中, 因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存在中成药用药不辨证治疗的问题。临床上治疗伤风感冒的中成药有许多种。对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四肢酸痛等的风寒感冒, 可选用正柴胡饮;而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的风热感冒应选用银翘解毒片等辛凉解表药。而在实际应用上, 存在不分风寒、风热, 甚至把辛凉、辛温药一起使用。

有毒性成分的中药使用不当, 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治疗有高血压病史的骨刺患者选用骨刺片, 其中含有的马钱子碱, 能收缩血管, 使血压升高。

2.2 配伍禁忌

处方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配伍不合理情况, 如药理作用相互拮抗、协同作用、重复用药等问题。四环素类抗生素避免与抗酸药合用, 合用可影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收。雷尼替丁与乳酶生同时使用。雷尼替丁降低酸度, 乳酶生增高酸度, 两者作用互相拮抗。氧氟沙星与钙尔奇D同时服用。氧氟沙星可与钙离子形成一种不溶性络合物, 两者合用可使钙片失去作用, 同时也降低了氧氟沙星的抗菌效力。

普罗帕酮与美托洛尔合用。普罗帕酮作用于心肌细胞, 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断作用;美托洛尔是一种对心脏有高度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 二者合用易产生协同作用, 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地西泮与盐酸氯丙嗪合用。地西泮具有安定、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 大剂量易导致共济失调、肌无力, 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氯丙嗪为强安定药, 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二者合用容易发生中枢抑制及呼吸循环意外。

青霉素钠与头孢曲松同时使用。二者均为β-内酰胺类药, 作用机制相同, 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位而产生拮抗, 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 不但其治疗效果起不到相加作用, 而且增加了毒性。

维拉帕米与尼莫地平同时使用。二者均为钙离子拮抗剂, 同服后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

甲氧氯普安与多潘立酮合用。二者同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即胃动力药, 两药同时服用更容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

2.3 用法用量不合理

处方中存在用量过大、偏低, 配药不合理等问题, 约占不合理处方的3.5%。

剂量过大。如一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应用的抗感染药物为头孢地嗪钠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一次性静脉输液, 而此药剂量用法中指出静脉滴注一次最多不得超过2 g, 头孢类药物对肾脏有影响, 并且本类药物为时间依赖型药物, 那么4 g的过剂量使用就更加不合理了。

计量偏低。如普鲁帕酮50 mg, 3次/d, 而最佳剂量为400~800 mg/d。阿莫西林0.25 g, 3次/d, 应为1~4 g/d, 分3~4次服用。

此外还存在不按个体差异给药问题。如头孢拉定主要由肾排泄, 老年人的肾清除机能衰退而半衰期延长, 应按老年人的肾功能调整其剂量或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 老年人一般给予成人常用量的3/4。

配药不合理。青霉素G用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青霉素水溶液最佳pH值为6~6.8, 在稀酸中不稳定, 容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 导致β-内酰胺环破坏而失去抗菌活性。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 所以青霉素不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

3 讨论

调查中除以上情况外, 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还较多的存在。书写不规范处方为520张, 占抽取处方总数的52%。如处方前记项目不全, 科别未写, 未写临床诊断, 处方书写潦草, 药物未注明含量, 未写剂型等问题。

调查中表现出的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较高, 一方面说明部分临床医生对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指证掌握不够全面, 合理用药意识不强, 有的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规滥用药物;另一方面说明药房调剂人员对不合格处方的判断能力有限, 未能严把处方审查关。

综上所述,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建议医院完善医院处方管理制度, 强化医师处方书写质量意识, 加强药师对处方的监督作用, 结合职业道德教育, 对开具不合理用药处方者与医疗质量考评挂钩, 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引进合理用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实现药品自动化信息服务;加强临床医师的继续教育, 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素质及合理用药的能力;做好对公众用药知识的宣传, 让患者熟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和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普及日常生活中合理用药常识, 树立正确的用药观。

参考文献

[1]刘松青。实用药物手册[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10。

临床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 第8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上半年每月的某一天处方, 共2786张处方进行分析。

1.2 方法

采用随机抽取方法, 以书面资料为依据, 如药品说明书、文献和书籍等, 明确用药不合理的问题, 并对其进行汇总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合格处方类型, 见表1。

2.2 处方不合格的主要表现

2.2.1 处方前记错误

常见的为收费处在录入患者资料时, 误写患者的姓名及年龄, 医师在输入临床诊断时未有明确诊断, 如体检、待查等。

2.2.2 药物的给药途径、用量、频次错误或含糊, 未具体注明

如参柏舒阴为外用洗剂而医师所写为口服;儿科用于做雾化的针剂用作口服;布洛芬口腔崩解片未注明含服;规格为50mg的喜炎平针儿科用药仅为1mg, 剂量过小;维生素AD滴剂软胶囊用药频次仅需1次/d而医师给药频次为3次/d;要求做皮试的药物未注明皮试。处方上应具体注明, 以便药师正确交代患者。

2.2.3 处方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如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 盲目使用抗菌药不仅达不到疗效, 还可引起菌群失调。 (2) 药物的不合理联用:a.重复用药: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医师给予患者复方氨基比林针、维C银翘片, 此种联合给药不当。因复方氨基比林针为强效解热镇痛药, 而维C银翘片含有扑热息痛, 二者均为退热药, 合用作用过强, 属重复用药。有些患者多科就诊, 而医师各开了一种机制相同名称不同的抗菌药, 如头孢克肟和头孢地尼, 属重复用药, 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2]。b.联用药效减弱:抗生素与蒙脱石散或妈咪爱联用。蒙脱石散为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除对病毒、细菌有很强固定、抑制作用外, 对抗生素也有吸附作用, 二者联用药效降低。妈咪爱为活菌制剂, 而抗生素对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二者联用, 活菌制剂的活性会被破坏, 药效降低, 若需合用, 应间隔2h左右。有张处方医师将无味红霉素与头孢氨苄合用, 无味红霉素是快效抑菌剂, 头孢类是繁殖期杀菌剂, 快效抑菌剂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c.联用药理拮抗:多潘立酮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可加快胃肠蠕动, 促进胃排空, 而654-2为M胆碱受体阻断药, 可松弛胃肠平滑肌, 解除胃肠痉挛, 使胃排空减慢, 二者作用不同受体却相互拮抗。 (3) 液体配伍选择与浓度不当:如青霉素与5%葡萄糖、碳酸氢钠、氨茶碱等合用, 因为β内酰胺类与酸性药物、碱性药物合用, 均可加速分解。且青霉素不能与维生素C混合静脉滴注, 因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 维生素C注射液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青霉素的稳定性, 使其降解失效。病毒唑针是用液体稀释成每1m 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 而医师所开溶度为1.6mg/m L甚至更高, 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 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 (4) 诊断与用药不符或未写出辅助诊断,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患, 除开了降压药、降糖药外还另外开些感冒药、外用药等, 却没有写出辅助诊断。

2.2.4 处方超品种

一张处方超出5种药品, 主要表现在处方输液组加口服药物, 以及一些专科处方口服药加外用药。

2.2.5 特殊病种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购药量超出1个月。

3 讨论

3.1 造成处方不合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有些新药处方医师临床使用不多, 因此对其合并用药的毒副作用观察了解不够。 (2) 患者多科就诊, 医师未及时看病历记录, 造成重复用药。 (3) 跨科用药, 有些医师对于不属于自己专科的药物不太熟悉, 以致药品规格、剂量、用法写错。 (4) 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医德和法制意识淡薄, 在长期工作中未能养成对处方的书写给予足够重视[3], 部分医师对药理知识掌握不熟, 不熟悉药品通用名、规格及包装量。 (5) 药师在调剂处方室未能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审方不严, 发生漏审现象, 同时药剂科未能将新购药品的相关信息及时发布给临床科室, 致使医师对药品名称、规格、包装不熟。

3.2 改进措施

(1) 建议《处方管理办法》就处方评价表方面增设一栏“不合格处方原因”, 更能显出处方点评的价值, 有利于医师改进。 (2) 制定奖惩制度, 抽查处方中发现不合理用药, 处方医师及调剂人员应适当给予处罚, 以求逐步提高处方质量。 (3) 注重药品信息质量, 充分发挥药讯价值, 药剂科及时介绍新药, 使医师尽快了解掌握新药的药理、正确药名、规格、剂型、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也可利用院内局域网, 发布最新药品信息, 在全院共享。 (4)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 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 加强医务人员医学再教育和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定期进行“三基”考试。 (6) 药师把好处方质量关, 调配处方时坚持做到“四查十对”, 发现问题一定要积极与医师交流并及时纠正, 严格把好医疗流程中的最后一关[4]。 (7) 改变工作模式, 现在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已由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 由被动式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5,6]。 (8) 药师要逐步向临床药师转化, 走进临床, 参与查房, 与临床医师进行用药讨论, 参与指导临床用药, 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处方管理办法[EB/OL].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3/13/content_549406.htm, 2007-03-13/2009-06-28.

[2]汪复, 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1.

[3]林岱, 杨辉.不合格处方分析与对策[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5, 5 (1) :94.

[4]叶良君, 黄帮华.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药事, 2006, 20 (10) :607.

[5]吴国明, 熊华清, 史芳.论调剂工作中的审方与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 2002, 13 (1) :19.

临床用药分析 第9篇

临床治疗中, 药物因素对合理用药水平影响复杂。在欧洲约15%的住院患者因药物不良事件而人院, 在美国约6.7%的住院患者发生过严重药物不良反应[2], 我国住院患者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或促成死亡者占住院死亡人数的比例介于5%~17%[3], 因此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对医嘱用药合理性进行监控成为发展趋势。我院于2009年11月引进应用PASS系统, 将其嵌入HIS系统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门急诊医师工作站, 住院医师工作站、药房工作站、临床药学工作站等[4]。在医师开具处方后PASS系统将实时进行动态监测, 根据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用药时应该给予的关注程度, 以不同颜色的警示灯标识方式突出显示在每一条医嘱的前端用以提示医务人员。警示灯分别为: (1) 黑色灯:绝对禁忌、错误或致死性危害, 严重关注; (2) 红色灯:不推荐或较严重危害, 高度关注; (3) 橙色灯:慎用或有一定危害, 较高度关注; (4) 黄色灯:危害较低或尚不明确, 适度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嵌入医院HIS系统, 分别抽取2009年8月门急诊处方61338例, 2010年5月门急诊处方65276例, 2011年1月门急诊处方65522例, 分别对应的是未安装PASS系统前、安装PASS系统后、对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5]的三个不同阶段。

1.2 方法

利用PASS系统对上述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以红色灯 (较严重危害) 和黑色灯 (绝对禁忌) 提示为不合理用药依据, 用SPSS13.0对不合理用药率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对抽取的2009年8月未使用PASS系统前的门急诊处方61338例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357例, 红色灯警示889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03%;对抽取的2010年5月使用PASS系统后的65276例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242例, 红色灯警示591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28%;对抽取的2011年1月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65522例门急诊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查分析, 共监测到黑色灯警示0例, 红色灯警示235例,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0.35%, 结果见表1。

注:*与未安装PASS组比, P<0.001;△与安装PASS组比, P<0.001

3 讨论

通过使用PASS系统对我院门急诊患者处方用药分析, 发现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大多数是合理的, 在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间等方面均符合患者的病情需求。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 监测发现, 在未使用PASS系统前,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为2.03%,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占不合理用药的28.7%。在使用PASS系统后, 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率降至1.28%,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占不合理用药的29.1%。通过对安装PASS系统的HIS系统医师工作站设置了干预功能后 (即对PASS系统审查出“黑灯警示”的处方, 系统限制其提交, 并自动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医师:“绝对禁忌、错误或致死性危害, 请修改后再提交”;对“红灯警示”的处方则弹出对话框提示医师:“不推荐或较严重危害, 确认是否需要修改”) , 不合理用药率降至0.35%, 其中配伍禁忌用药则完全杜绝。本研究通过对未安装PASS系统前、安装PASS系统后、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三个不同阶段的门急诊处方回顾性分析比较, 发现与未安装PASS组比应用PASS系统可以降低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χ2=111.686;P=0.000) , 特别是结合设置HIS系统的干预功能后, 可以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χ2=339.865;P=0.000) 。

临床上药物治疗大多数需要联合用药, 其目的是获得药物的相加或协同作用, 以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机体的耐受性, 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但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临床医师、药师有时未能完全记住和掌握上述知识, 且难以做到随时查阅文献, 而利用PASS系统可以有效地发现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潜在的用药不合理, 从而减少医疗不合理用药的发生[6]。如果结合HIS系统对监测到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强制或提醒临床医师对处方进行修改, 则可以达到显著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的目的。

总之, PASS系统能极大的帮助临床医师、药师等临床专业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即时、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医药知识, 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实现合理用药的目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评估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PASS) 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方法 对PASS系统安装前、安装后以及安装PASS系统的医师工作站设置干预功能后的三个不同阶段的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取, 数量分别为61338张、65276张及65522张, 通过PASS系统的监测、审查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红色 (较严重危害) 和黑色 (绝对禁忌) 提示为不合理用药依据, 并对不合理用药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与未安装PASS组比应用PASS系统可明显降低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χ2=111.686;P=0.000) , 设置干预功能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更低 (χ2=339.865;P=0.000) 。结论 应用PASS系统并对PASS系统设置干预功能后可显著提高门急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PASS系统,门急诊处方,合理用药,干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喜荣, 郝晓菁, 曹瑞丽.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4) :308-309.

[2]唐镜波, 颜敏, 兰奋, 等.药物警戒是ADR监测发展的大趋势[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5, 14 (1) :1-3.

[3]唐镜波.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儿科杂志, 2002, 40 (8) :449-450.

[4]郑斌, 刘茂柏, 曾晓芳.我院利用合理用药监测软件PASS对用药医嘱进行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医学, 2010, 22 (4) :200-202.

[5]王书杰, 张新春, 王丽萍, 等.以PASS系统为依托全面搞好临床合理用药[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6, 22 (3) :240-241.

临床用药分析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 年4 月至2013 年4 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 例,女性55 例,患者年龄范围40-79 岁,平均年龄为(59.4±2.9)岁。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所有患者无精神疾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42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类型、病情状况、临床用药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方式等资料进行调查。分析42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存在用药问题的例数及构成比情况。对存在的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并分析应采取的相应合理用药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42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用药问题的例数及比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

42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6 例存在用药问题,占总人数的6.2%。具体情况为:配伍用药不合理9 例,占总人数的2.1%;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6 例,占总人数的1.4%;用法用量不合理5 例,占总人数的1.3%;用药与诊断不对应3 例,占总人数的0.7%;忽略用药禁忌症3 例,占总人数的0.7%。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的42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6 例存在用药问题,占患者总数的6.2%。由此可见,心血管内科的用药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不容忽视。本研究的具体用药问题主要为:配伍用药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忽略用药禁忌症。现将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作如下分析。

3.1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析

3.1.1 配伍用药不合理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并非患有单一的疾病,而是伴有其他疾病,所以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还要治疗其他疾病。合理配伍用药对保证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非常重要。临床上某些药物若联用,则会导致一些强烈的毒副作用。如胺碘酮与辛伐他汀联用会导致患者横纹肌发生溶解,产生肌肉疼痛;如卡托普利与布比卡因联用,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如利多卡因和阿替洛尔联用,会增加阿替洛尔所导致的毒副反应;如硝酸异山梨酯与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配伍使用会加重不良反应。

3.1.2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一些医生对抗菌药物的适用性、联合用药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一些医生对感染患者没哟普做药敏实验的意识,全凭临床治疗经验开药,导致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

3.1.3用法用量不合理心血管药物的用法用量对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尤为重要。一些医生未明确嘱咐患者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或患者未严格按照医嘱要求严格服用药物,导致药物的法用量不合理,如将静脉滴注药物开成肌内注射等。一些药物使用剂量与治疗情况密切相关,如异酸山梨酯具有降血压、扩血管、缓解心绞痛的作用,若高血压患者服用剂量过大,则会导致舒张压下降过多,心肌出现供氧不足,导致心绞痛加重。

3.1.4 用药与诊断不对应一些患者出现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疾病不相符合的现象。此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患者自行购买药物并服用,或患者将医嘱弄混淆,导致服用错误。

3.1.5 忽略用药禁忌症一些医生由于医疗专业知识不扎实或临床经验缺乏,对各种临床药物的用药禁忌情况掌握不牢,引起有用药禁忌症的患者服用禁忌药物的现象。如给予贫血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给予高血压患者服用盐酸伪麻黄碱等。

3.2 合理用药分析

3.2.1 提高医生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医生与患者的合理用药直接相关。科室应组织医生进行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知识学习,并组织年轻医生跟随高年资医生学习,掌握相关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配伍用药、安全性等信息,做到能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开药,并给予准确医嘱。

3.2.2 患者合理用药健康教育科室组织患者参加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讲座,邀请资深医师给患者讲解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常用药物情况,并告知患者不合理用药可能会造成的毒副作用、身体损伤等,使患者认识到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对疾病治疗及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

3.2.3 加强用药指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巡视,询问其用药情况,指出不合理的用药并纠正。对于年龄较大,认知能力较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嘱咐其家属用药方案、注意事项等,并要求其严格按照医嘱给患者服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为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合理用药分析,本研究选取了2012 年4 月至2013 年4 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发现;42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6 例存在用药问题,占6.2%。其中,配伍用药不合理、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与诊断不对应、忽略用药禁忌症为常见的用药问题。本研究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临床合理用药措施,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项志敏.心血管病合理用药常见问题解答[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52-55.

[2]朱雅静.心血管病的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2010,25(4):356-361.

临床用药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乡镇医院;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腺与消化管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食管、胃部、小肠、以及结肠等。大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脏等,而小的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内[1]。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治疗该类病的药物也在不断增加[2]。儿童因其生理特点的不同,用药不能完全等同于成人[3]。

为了对乡镇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用药进行探讨分析,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药库的儿科消化系统药物的采购、日均费用、DDDs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了解儿童消化系统用药趋势,为儿科的用药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药库的儿科消化系统药物的出库数据为研究资料,药物共8种,金额为45.2万元。

1.2研究方法

以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0例儿科消化系统患者为参照对象,年龄为0-12岁,平均年龄为(6.3±3.1)岁。根据《实用儿科药物手册》[4]与临床常规用量,对各药限定日剂量(DDD,Defined daily dose),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

DDDs=药物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日均费用=药物的总要费/该药的DDDs值。以购药总额、DDD值、年消耗量计算各药的日均药费与DDs值,然后再计算购药金额序号以及DDDs值。

2结果

儿科消化系统常用药DDDs的前四位分别是:双歧杆菌活菌、多维乳酸菌散、庆大霉素片以及双八面体蒙脱石;日均费用最少的前四位药物分别是:乳酶生、矽碳银、乳酸菌素、以及双歧杆菌活菌。

3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与医学的迅速发展,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用药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5]。儿童临床的主流用药水平显著提高,对进一步加强儿童的用药水平以及用药教育,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从上述表格看出,DDDs排名前四位的药物分别是:双歧杆菌活菌、多维乳酸菌散、庆大霉素片以及双八面体蒙脱石,为我院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药物。排名前两位的药物为双歧杆菌活菌,表明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占的比例比较大。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够重建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以达到治疗腹泻的目标。临床上以往治疗腹泻所采用的抗生素的效果不够理想,且不良反应严重,使得药物产生毒性、过敏性以及耐药性反应,从而对微生态平衡造成破坏[6]。DDDs中排序第四位的双八面体蒙脱石能够显著减少腹泻次数,缩短腹泻时间,减低粪便的含水量,且安全性高,没有毒副作用,为婴幼儿腹泻治疗的理想药物。而在临床上使用很久的乳酶生已经逐渐被新型微生态制剂所取代。

对一种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不仅要进行DDDs分析,还要进行金额与疗效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对该药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映。从上表可以看出,最低日均费用为0.09元,最高日均费用为8.18元,最高金额比最低金额高约8.2元。使用频率最高的双歧杆菌活菌能够纠正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内的毒素水平,不改善人体的微生态,且日均费用仅有3.61元,容易被患者所接收,深受我院广大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长的喜爱。

以DDD为计量标准的计算结果虽然没有处方统计精确,但是应用起来比较简便,可以满足部分研究需要。除此之外,WHO中规定的DDD值是根据欧美人的标准制定的,剂量一般多于中国人,所以通过WHO制定的DDD值对中国人进行计算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应进行一定修改。

参考文献:

[1]陈清.浅谈常见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检验[J].临床医药实践.2010.9(20):2024-2025

[2]刘宏坤,彭立军,廖曼玉.消化系统常见病种实行DRGS可行性研究[J].现代医院.2010.8(15): 3195-3196

[3]Barret J.P, Jeschke M. G, Herndon D. N. Selcetiv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n severely burned prediatric patients[J]. Burns.2001.27 (5):439-450

[4]Lu’ukia Ruidas, M D. Case based pediatrics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residents[J]. The publish of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2002.4:310-354

[5]周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特点[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15-18

[6]周京辉,曾志涛,何柳君.门诊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处方分析.临床医学工程[J].2011.2(15):501-502

临床用药分析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645例临床资料, 其中男346例, 女299例, 年龄61~75 (65.8±3.2) 岁。

1.2 方法

对患者64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整理出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将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不良反应评定标准为: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不正常反应, 符合不良反应的基本种类, 出现不正常反应后患者停药, 停药后不正常症状消失。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

所有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45例 (7.0%) , 其中抗菌药物类引起26例 (57.8%) , 中药制剂引起者14例 (31.1%) , 其他5例 (11.1%) 。轻度不良反应21例, 中度不良反应17例, 重度不良反应7例。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间均在用药后2h内, 其中出现在静脉注射30~45min内者23例 (51.1%) , 主要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药疹、休克、呕吐等;出现在肌内注射3~38min者13例 (28.9%) , 主要临床表现为荨麻疹、恶心、心悸;出现在口服1~2h者9例 (20.0%) , 主要临床表现为胃部不适、呕吐、恶心。

2.3 重度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情况

重度不良反应种类为脑梗死、肺源性心脏病和肺炎, 其中用药主要为头孢曲松、丹参注射液、血塞通和青霉素类等。其中肺心病3例, 用药为头孢曲松, 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和呼吸困难;脑梗死2例, 用药为丹参注射液和血塞通, 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畏寒和心悸。肺炎2例, 用药主要为青霉素类药物,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皮疹瘙痒。

3 讨论

药物作用广泛, 其正面作用是有效改善机体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负面作用即药物不良反应, 机体生理生化容易出现紊乱, 对机体产生一定损害[2]。因此用药治疗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用药安全性, 采用正确的用药方式,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总体治疗效果[3]。临床上不同用药方式治疗疾病效果有所差别, 同时对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影响。本组资料中, 出现不良反应者用药方式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一般情况下临床中运用抗菌药物类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静脉输注方式, 与其他用药方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如可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 且操作简便[4]。用药过程中注意输液速度和药物配伍, 其对治疗效果均有一定影响, 输液速度和药物配伍设置不当会增加不良反应[5];另外静脉输液对环境要求较高, 如病房环境清洁, 为患者做好消毒工作, 避免交叉感染等[6]。本组资料中, 不良反应发生在静脉注射30~45min内者23例 (51.1%) , 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荨麻疹和休克等, 充分说明静脉输注对不良反应发生的显著影响。4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由抗菌药物引起者26例 (57.8%) , 中药制剂引起者14例 (31.1%) , 其他5例 (11.1%) , 提示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占较大比重。中药制剂在老年患者中使用较为广泛, 一般情况下, 中药制剂相比西药制剂, 不良反应较少, 但由于中药制剂成分相对复杂, 加上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 应用中药制剂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7]。

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对机体有较大影响, 尤其是老年患者, 各脏器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出现进行性减退, 肝脏和肾脏机能下降, 血流量减少, 血浆蛋白浓度降低, 使药物的代谢速度和清除速度减慢, 药物在体内不断蓄积, 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加重药物对器官的损伤。为有效降低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临床用药中采用先进的药学监护理念来管理药物, 老年患者用药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剂量,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全面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老年人,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陆伟.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用药安全探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5, 21 (z1) :225.

[2]卢萍.内科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 (6) :812-813.

[3]王晓燕, 胡焱, 李岩.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3, 7 (10) :57-58.

[4]赵丽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中药的合理使用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30) :12-13.

[5]陈建新, 薛春香.某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中药的合理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6 (16) :698-699.

[6]李艳娜.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西药的合理使用调查分析[J].药物与人, 2014, 27 (9) :336.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