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修复方法范文(精选9篇)
不同修复方法 第1篇
关键词:TPH,玻璃离子水门汀,磨牙牙缺损,临床修复
随着相关医学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修复磨牙牙缺损的过程中[1],所选用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比较不同方法修复磨牙牙缺损的临床修复实际效果,本文选取了本院2010年1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相关磨牙牙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采用不同材料进行修复后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磨牙牙缺损患者共计158例174颗牙,男82例,88颗牙;女76例,86颗牙。年龄17~66岁,平均(33.13±7.11)岁。全部患者实施修复之前均进行了完善的根管治疗。根据患者修复过程中所采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分别是TPH组(83例患者,93颗牙)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组(75例患者,81颗牙)。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修复方法
根据牙体缺损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根管桩或根管桩与自攻螺纹钉联合使用作为牙体修复的固位支架[2]。
1.2.1 TPH组在行根管治疗基础上, 安放固位装置、清洁干净牙面, 75%酒精消毒、干燥、涂粘结剂、光照10 s, 分层充慎TPH树脂 (登士柏 (天津) 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可见光分层固化40 s, 完全固化后打磨抛光[3]。
1.2.2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在行根管治疗基础上,安放固位装置、清洁、消毒、干燥,直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整成形,涂一层凡士林,24 h后抛光。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用不同材料进行修补后的修复成功率比较
采用不同材料进行修补后的修复成功率比较结果,TPH组93颗牙中,87颗牙临床疗效为优,3颗牙临床疗效为优良,3颗牙临床修复失败,共计成功90颗牙,成功率为96.77%;玻璃离子水门汀组81颗牙中,57颗牙临床疗效为优,4颗牙临床疗效为优良,20颗牙临床修复失败,共计成功61颗牙,成功率为65.59%。两组成功率比较,TPH组显著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P<0.05)。见表1。
2.2 采用不同材料进行修补后的边缘密合满意比较
采用不同材料进行修补后的边缘密合满意比较结果,TPH组93颗牙中,1年后边缘密合满意率为97.85%,2年后边缘密合满意率为96.77%;玻璃离子水门汀组81颗牙中,1年后边缘密合满意率为87.65%,2年后边缘密合满意率为81.48%。两组边缘密合满意度比较,不同时间TPH组均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牙体缺损(Tooth defect)在临床上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和异常。相关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牙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牙体缺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牙齿的正常使用,降低患者的相关生活质量。由此可见,针对牙体缺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4]。
回顾以往针对磨牙牙缺损的修复资料,笔者发现,采用不同的材料均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修复效果,但是采用传统的传统修复材料在临床修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知。比如银汞台金,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虽然表现出较高的硬度以及耐磨损的优点,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依靠的是机械固位,因此修复洞缘微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而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的颜色虽然表现较好,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一定粘结性,但是由于其机械强度受限,其抗张、抗压强度都不好[5,6,7]。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进[8,9,10],新型树脂材料一登士柏TPH在修复磨牙牙缺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好的优势和临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了克服了传统材料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而本文的相关研究比较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采用不同材料进行修补后,在修复成功率方面,TPH组显著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P<0.05);在边缘密合满意度方面,不同时间TPH组均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P<0.05)。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上修复磨牙牙缺损的实践过程中,采用TPH材料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修复磨牙牙缺损的安全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王燕, 赵鹏, 王明臻, 等.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修复磨牙牙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4) :652-653.
[2]汪竹红, 黄达鸿, 李宏鸣, 等.分根术联合铸造桩核冠技术保存修复重度缺损下颌磨牙[J].口腔医学研究, 2010, 26 (4) :578-579, 582.
[3]张衍军, 侯康林.Durfill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磨牙牙体的大面积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38) :7181-7184.
[4]王彩瑜, 徐璐璐, 姜国明.两种方法修复老年患者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2, 10 (1) :33-35.
[5]赵异, 佟英杰, 李英英, 等.短牙冠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嵌体冠修复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0, 32 (15) :2063-2064.
[6]韩仕斌, 潘璐, 朱利平.3M RelyX纤维桩系统修复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 2010, 21 (2) :66-67.
[7]李国强, 朱静, 戴文安.Vitallium2000plus铸造支架分裂基托设计对基牙和缺牙区黏膜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6) :988-990.
[8]罗占雷.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J].医药前沿, 2012, 2 (8) :217-218.
[9]丁建勇, 魏琳, 郭家平.不同类型骨移植材料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16) :3033-3036.
疤痕修复的方法 第2篇
把新鲜的生姜切片,用姜片轻擦疤痕,然后把姜片敷在疤痕部位片刻,然后去掉更换一片,反复两三次。每天可以这样操作一两次,坚持下去即可去除疤痕。因为生姜具有抑制肉芽组织生长的功效,从而弱化疤痕形成和生长。
薰衣草祛疤
薰衣草不仅好看,而且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现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美容领域。薰衣草精油能够淡化疤痕已受到广泛认同。薰衣草精油对于形成1-2年的伤疤效果较好,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沾到健康肌肤。
按摩去疤痕
按摩能够活血化瘀,疏通筋骨,对身体的很多方面都有好处,对付疤痕也不例外。对于新产生不久刚刚脱掉血痂的疤痕来说,按摩法是个不错的选择。按摩法简单易行,不用花钱,而且效果不错。
具体操作方法:手掌根部轻揉疤痕,每天3次,每次大约10分钟。
多吃维生素
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美白效果。如果疤痕颜色较深,不妨试着把维生素C药末涂在疤痕上,能有效地减轻疤痕的色素沉淀,促进美白,使之逐渐回复健康肌肤的颜色。维生素E具有润肤作用,能增强皮肤的弹性,而且比较容易渗透皮肤进入皮下,同时它也是去疤痕的良药。
具体用法:维生素E通常是金黄色软胶囊,将胶囊用针刺破,取出里面的药液涂抹于疤痕上,轻揉大约十分钟,每天两次,坚持使用就能有效去疤。
专家提醒,以上几个去除疤痕的简单小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疤痕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到正规医院采取治疗措施,目前激光可以帮您安全快速的去除难看的疤痕,可以让您的肌肤恢复原状。
下面学习啦小编还为大家整理了其他祛痘的方法。
◆用茶叶水(热的)涂在疤痕处.直接涂在疤痕的地方,用手按摩之后洗掉。 尽量好的绿茶,如碧螺春以及西湖龙井等。
◆每天早晨用温水洗脸,里面加一些白醋,加十滴。用瓷器的杯子泡茶,一般200--300毫升的茶水放10滴白醋,用手沾上在脸蛋轻轻按摩至微热。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维生素。
不同修复方法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择期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患儿60例AsAΙ~Ⅱ级, 年龄3~9岁, 体重9~25kg, 无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病史, 其中腭裂修复术31例, 唇腭裂修复术29例。随机分为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禁食6~8h, 无术前用药, 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mg/kg+东莨菪碱0.01mg/kg。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 (BP) 、血氧饱和度 (SPO2) 、心电图 (ECG) 、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体温 (T) 、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开放静脉后给予咪唑安定0.2mg/kg, 氯胺酮1.5mg/kg及乙酰琥珀胆碱2mg/kg作麻醉诱导, 经口明视气管内插有囊气管导管连接小儿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麻醉维持期随机分为两组:A组:氯胺酮25mg/kg、异丙酚2mg/kg手术开始静注, 以后予微泵静脉持续注入氯胺酮2mg/ (kg.h) 与异丙酚5mg/ (kg.h) 维持麻醉, 术中酌情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若麻醉减浅时再追加氯胺酮1mg/kg。B组:氯胺酮2mg/kg手术开始静注, 吸入异氟醚 (OR吸入浓度为1vol%~2vol%) , 微泵静脉持续注入氯胺酮1mg/ (kg.h) 维持麻醉, 术中酌情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毕根据患儿潮气量、自主呼吸频率及吸入空气5min后SPO2>90%。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意识恢复良好后按常规操作拨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后清醒时间及拨管时间, 氯胺酮用量 (mg/kg) 、观察术后并发症呼吸抑制、呕吐、躁动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注:与A组比较, P<0.05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 P<0.05为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各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及拨管时间比较:B组比A组的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及拨管时间均明显减少 (P<0.01)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两组苏醒时间均无喉痉挛, 呼吸抑制 (SPO2<90%需辅助呼吸〉及呕吐发生, A组有4例 (13%) , B组有2例 (7%) 出现拨管后烦躁哭吵。
3 讨论
小儿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唇、腭裂修复手术部位在颜面部, 术前访视患儿时确保无呼吸系统感染, 方可入室麻醉。手术时, 口腔手术头部周围常为术者占据, 麻醉医师远距离操作, 对病人的观察和处理均受限制, 加之口内手术常有血液流至咽喉, 易发生误吸;手术操作及头部移动均可压迫呼吸道, 因此麻醉者对术中患儿呼吸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 我们行气管内插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可行的方法。小儿气管导管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我们选用的是KENDALL牌进口“U”形导管, 便于手术操作及固定。术中口腔填塞紧密, 及时吸痰。
氯胺酮易溶于水, 无刺激性, 可以产生有效的体表止痛, 可以进行皮肤、肌肉和骨骼的手术。氯胺酮对各器官的毒性作用小, 可以重复给药, 故广泛用于小儿麻醉。但氯胺酮可使患儿的呕吐反射增强, 增加了呕吐的危险性, 且术后苏醒较晚, 苏醒期并发症多, 故临床常合用其它药物。异丙酚为一种新型静脉全麻药, 具有起效快、清除半衰期短、苏醒完全等优点, 同时异丙酚对交感神经兴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使心率减慢, 血压降低, 小儿用异丙酚恢复快, 麻醉清醒时不易产生瞻妄, 苏醒质量较高、另外, 在麻醉作用的同时, 并表现出止吐作用。提示两者复合用于全麻是合理的。但全静脉麻醉由于多药合用, 缺乏麻醉深度标志, 给药时机与剂量较难掌握, 可控性不如吸入麻醉 (1) , 异氟醚属强效吸人全麻药, 麻醉诱导及苏醒均迅速, 其原因是组织溶解度低, 代谢降解产物仅0.17%, 用于小儿麻醉有一定的优点。
从观察结果看, 氯胺酮合用异氟醚后氯胺酮用量比氯胺酮合用异丙酚后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 苏醒也更快, 有利于小儿术后呼吸道的管理, 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摘要:目的比较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在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 (n=30) :A组氯胺酮+异丙酚;B组氯胺酮+异氟醚。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 (18.40±5.70) min、 (9.81±4.25)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氯胺酮用量比A组少,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胺酮复合异氟醚麻醉是小儿唇腭裂修复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氯胺酮,异氟醚,小儿麻醉
参考文献
烧伤疤痕的修复方法 第4篇
Ⅰ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Ⅱ度烧伤损伤较深。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Ⅲ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
不同修复方法 第5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MACRO-LOCK石英纤维桩( 上端直径1. 85 mm, 下端直径1 mm,长度17. 48 mm) ,FIBERCONE辅桩 ( 上端直径0. 8 mm,下端直径0. 4 mm,长度16 mm) , MACRO-LOCK双重固化桩核树脂水门汀( 法国RTD, 批号1120034 ) 。 FiltekTMZ350纳米树脂 ( 批号0910051) ,AdperTMSingle Bond 2纳米粘接剂 ( 批号N253628,美国3M) 。Variotime Light Flow硅橡胶印模材( 批号390460) ,Variotime Heavy Tray硅橡胶印模材 ( 批号380098 ) ( 德国Heraeus) 。钴铬合金 ( 德国Bego) ,富士 Ⅱ 玻璃离子 ( 批号091203120363,日本而至富士公司) ,游标卡尺( 德国马尔) 。WDW-100电子万能试验机( 济南力美特试验机有限公司) ,DEJG-010冷热循环试验机( 厦门德仪设备有限公司) ,平行研磨仪( 德国Bredent) 。
1.2试样牙选择
选择近期拔除的32颗上颌中切牙为实验对象。 要求牙根发育完全,无龋损、充填体或修复体,10倍放大镜下观察牙根无隐裂或裂纹。
1.3试样牙的保存和分组
牙齿拔除立即去净牙根表面残留的牙周膜及牙龈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保存在0. 9% 的生理盐水中,置于4 ℃ 的环境下。将试样牙随机分为4组。 用游标卡尺测量牙根长度、牙颈部的近远中径和颊舌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确认各组离体牙根长、颊舌径、近远中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
( ± s,mm) ( ± s,mm)
1.4模具的制作
参考刘翠玲等[4]的方法,制作统一标准的树脂核和金属全冠模具。选取1个根径最大的试样牙,采用硅橡胶印模材制取釉质牙骨质界冠方的牙冠阴模,作为金属全冠的模具。持续水冷条件下行冠部牙体预备,预备要求: 平齐釉质牙骨质界作1 mm宽的直角肩台,切缘至肩台高度为6 mm,并有6°的轴向聚合度。 将1 mm厚硬质塑料膜片压模后作为核的模具。
1.5薄弱根管的制备
沿釉质牙骨质界冠方2 mm磨除所有试样牙的牙冠,形成垂直于牙体长轴的平面。常规根管预备、冲洗、充填。根管口用玻璃离子粘固剂暂封,室温下保存于蒸馏水中。用纤维桩配套扩孔钻去除根管内牙胶使深度达到距根断面10 mm处,再用金刚砂车针将根管向四周扩大成喇叭形,用内冠测量尺测量桩道颈1 /3、 中1 /3和末端1 /3的4个轴面角及唇、舌、近中和远中面中点的根管壁厚度,使完成后的预备体自牙根截面向根尖方向10 mm内的根管壁厚度接近1 mm。
1.6桩核和冠的制备
A、B、C组为实验组,按照1. 4方法预备成漏斗形薄弱根管。A组 ( 单根纤维桩组,根管充填材料为MACRO-LOCK双重固化桩核树脂水门汀) : 选择一根末端直径为1. 0 mm的纤维桩,插入到预备长度; B组 ( 复合树脂重塑根管组,根管充填材料为复合树脂) : 预先制作出直径为1. 0 mm的表面光滑的金属桩,将桩表面涂以凡士林后置于漏斗状根管内,周围空隙处采用全酸蚀技术进行复合树脂充填,将预成桩去除后, 常规桩道预备; C组( 纤维桩主桩辅桩联合组,根管充填材料为MACRO-LOCK双重固化桩核树脂水门汀及纤维桩辅桩) : 选择末端直径为1. 0 mm纤维桩作为主桩,插入到预备长度,然后在桩壁间隙处插入4根辅桩,将间隙填满; D组为对照组,根管为正常形态,选择一根末端直径为1. 0 mm的纤维桩,插入到预备长度。 各组按照MACRO-LOCK双重固化桩核树脂水门汀的操作要求,按步骤完成桩的粘接。A组、C组和D组将桩核树脂水门汀置入树脂核模具中制作树脂核,B组将复合树脂置入树脂核模具中制作树脂核( 图1) 。使用平行研磨仪进一步修整树脂核。使用冠模具制作4组试样牙的金属全冠蜡型,在各组全冠蜡型的舌侧近远中向中点距切缘3 mm处制备出一凹槽,作为负荷加载的位点。钴铬合金铸造全冠,用玻璃离子粘固剂粘固。
1.7试样牙的包埋
制作底面内径为25 mm、上表面倾斜角度为45° 的斜四方体金属模具备用。按照Brosh等[5]的方法模拟牙周膜: 将牙根在100 ℃ 熔化的牙科蜡中蘸一下, 这样牙根表面会附着相对均匀厚度的蜡。然后在金属模具内注满自凝树脂,达到面团期后将牙根釉质牙骨质界下2 mm包埋其中,使牙长轴与模具上表面垂直。 自凝树脂硬固后,用硅橡胶记录试样牙的位置,取出牙根,使用热水将残余的蜡冲干净,然后将高流动性加成型硅橡胶Variotime Light Flow ( 批号390460,德国Heraeus) 注入到牙根在自凝树脂中形成的窝洞中,将牙根复位,用事先制取的硅橡胶记录调整牙根位置,确保与有蜡包裹时一致。等硅橡胶完全凝固后,即在牙根周围均匀的包裹了一层弹性的硅橡胶,以模拟天然牙周韧带的缓冲作用。
1.8冷热循环实验
完成的标本于37 ℃水中保持24 h后,浸泡在冷热循环机5 ℃的恒温水槽中30 s,转移5 s,再放入55 ℃ 的恒温水槽中30 s,转移5 s,总计循环10 000次[6]。 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至于37 ℃蒸馏水中待测。
1.9力学测试
标本用特制夹具固定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加载点位于全冠舌侧切缘下3 mm,加载方向与牙体长轴呈135°,加载速度1 mm / min,持续加载至试样牙发生折裂( 图2) 。记录折裂时的加载载荷和折裂模式。折裂模式分为可修复性和不可修复性,将桩脱位、桩核折裂或根折裂位于包埋树脂平面以上定为可修复性,根折裂位于包埋树脂平面以下为不可修复性。
1.10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的断裂载荷的平均值,S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牙折模式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 α = 0. 05。
2结果
2.1力学测试结果
A、B、C、D组的断裂载荷( N) 分别为295. 94 ± 69. 11、450. 51 ± 54. 68、479. 37 ± 77. 81、618. 51 ± 87. 4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18. 127,P < 0. 05) ,SNK-q检验结果显示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2折裂模式
4组折裂模式见表2,A、B、C、D组可修复性折裂模式分别为6、6、6、7个,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表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讨论
漏斗状根管如果使用最大型号的纤维桩插入桩道后根管上端仍然余留较大的桩壁间隙,形成纤维桩与桩道不吻合、适合性较差的现象。适合性较好的桩能显著提高修复牙的抗折能力。如果桩和根管之间的适合性较差时,就会在桩和根之间产生杠杆效应,导致牙根更易发生折断。过大的桩 - 壁间隙可导致根管内纤维桩比例减少,树脂水门汀增厚,气泡有可能产生,导致粘接剂强度下降,桩易于松脱。树脂水门汀机械强度较小,在桩核冠长期行使咀嚼功能时可导致桩壁-粘接剂 - 纤维桩界面间形成应力集中。同时在纤维桩修复时,粘接剂和核树脂均会发生聚合收缩,导致桩-水门汀和水门汀 - 牙本质界面间形成缝隙,产生微渗漏,使纤维桩脱落或折断,从而影响纤维桩的使用寿命。但这种聚合收缩在相对薄的水门汀层中的发展是微乎其微的。本项研究结果表明A组虽然试样牙的折裂模式与其他各组相似,但抗折性能显著低于其余各组。提示不宜使用单根纤维桩直接修复薄弱根管。
有人建议利用修复材料对薄弱根管进行重塑,从而达到保留此类根管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病例观察,认为薄弱根管的重塑对于薄弱根管的保存治疗有很大意义[1,7]。牙本质的弹性模量为18. 3 GPa,复合树脂为16. 6 GPa,二者相近, 因此受力时可具有较一致的形变和应力分布。利用复合树脂将漏斗状根管恢复至正常形态,薄弱的根管壁得以加厚,近似于增加了剩余牙体量,使之形成物理性能相近似的整体单位,从而增强薄弱根管的抗力和桩核的固位力,减少了颈部的应力集中,提高此类残根修复的成功率[8,9]。
另一种修复漏斗状根管的方法是采用纤维桩主桩辅桩联合使用,主桩的直径范围一般为0. 8 ~ 2 mm,辅桩直径约为0. 5 mm,辅桩的应用可使纤维桩与根管壁间隙尽可能达到最小,从而使树脂水门汀用量和厚度减少,提高了纤维桩与根管的适合性,使得水门汀和核树脂的用量更少,其聚合收缩也相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避免形成缝隙和微渗漏,降低了树脂水门汀的聚合收缩,使得纤维桩脱落的风险得到降低[2]。Moosavi[2]和Silva[10]研究都表明,使用纤维桩修复漏斗形根管时, 采用主桩和辅桩联合应用的方法可降低牙根折裂的风险。同时,多个辅桩联合应用使牙齿具有良好的抗折性。在使用辅桩后,辅桩会在冠部树脂核内形成散在的网状框架,从而使树脂核的固位大大增强。
本研究的4组纤维桩修复患牙后的抗折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D组、C组、B组、A组。其中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Moosavi[2]和Bonfante[3]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采用复合树脂重塑薄弱根管和纤维桩主桩辅桩联合能显著提高薄弱根管的抗折性能,但仍然低于纤维桩修复正常根管的抗折性能,说明牙齿的抗折能力和围绕在桩周围的剩余牙本质量有直接联系,根部牙本质减少, 应力也会增加,降低了抗折性能。提示我们临床操作中应尽可能保留根部牙本质。本项研究的离体牙采用统一标准制备,均具有2 mm高、1 mm厚的牙本质肩领。A组、B组和C组可修复性折裂模式为6个,少于D组的7个,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无论使用纤维桩哪种方法修复薄弱根管,都具有较高的再修复率。
光固化型复合树脂是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薄弱根管的重塑材料,其弹性模量大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及桩核树脂水门汀,而与牙本质接近,其固化程度受光照强度、距离、时间等居多因素的影响。Felix[11]等实验表明当投照距离为6 mm时大多数光固化灯照射到树脂表面的能量下降超过50% 。对于需要根管重塑的薄弱根管,其重塑部分深度通常大于6 mm,这将导致光固化灯光到达树脂表面的能量大幅下降,影响树脂的固化程度。有实验表明,增加光照时间可以弥补距光源较远处减弱的光强,促使树脂聚合[12]。但延长光照时间是非正比例地增加固化深度,并且有极值,超过120 s后,固化程度不再提高。这显然增加了临床操作时间。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临床操作复杂,技术敏感性高,效率较低,并不推荐这种方法。利用纤维桩主桩辅桩联合修复薄弱根管,其临床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工具,只需在主桩的周围插满辅桩,然后用桩核树脂水门汀粘接、堆核即可,口内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得到了提高,同时其抗折强度仅次于纤维桩修复正常根管的抗折强度,折裂模式多为可修复性的,是笔者推荐使用的一种修复薄弱根管的方法。
临床上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多为长期使用致修复体疲劳所致,这与本实验采用的静态载荷至折裂的加载模式存在差异。虽然Hayashi等[13]证明,桩核静态载荷的抗折结果可以预测循环载荷结果。但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桩不同修复方法对薄弱根管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2颗离体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A、B、C、D4组(n=8)。将A、B、C组牙预备成漏斗状薄弱根管,采用纤维桩3种不同的修复方法修复;D组为对照组,采用正常根管预备,用单根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桩核修复后,4组均行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持续加载至试样牙发生折裂。记录折裂时的加载载荷和折裂模式。结果:A、B、C、D组的断裂载荷(N)分别为295.94±69.11、450.51±54.68、479.37±77.81、618.51±87.42(F=118.127,P=0.000),B组与C组比较,P>0.05,其余组间比较,P<0.05。各组间可修复性折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树脂核和纤维桩主桩加辅桩复合树脂核能显著提高薄弱根管的抗折性能,折裂模式有利于二次修复。
不同修复方法 第6篇
关键词:排龈线,前牙固定修复,应用价值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术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牙齿修复体, 具有无不良反应、耐磨损、强度大等优势, 能够有效修复破损的牙体组织, 能够为牙齿的修复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治疗环境, 减少修复损伤问题, 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医学研究就对不同排龈线方法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术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性与女性比33:27, 年龄61.2±10.6岁, 共有基牙154颗, 其中, 后牙86颗, 前牙68颗。按照患者不同的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线排龈法排龈治疗, 选择排龈线时需对匹配龈沟粗细加以观察, 顺时针用排龈器压入游离龈和基牙之间, 排龈过程约为15min, 去除排龈线后取下印模。观察组观采用双线排龈法排龈治疗, 首先选择较细的排龈线, 将其用排龈器压入龈沟内固定, 将多余牙龈线减去, 后使用相同的方法将较粗的牙龈线留置在细牙龈线上, 在龈沟外留一线头。治疗过程中采取止血措施, 降低感染发生率。10min后取出粗线等线头, 排龈完成后取出印模。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两组观察对象的的模具清晰度、牙龈出血情况、游离牙龈界限清晰度以及基牙肩台等情况, 对其口腔固定修复效果加以评定, 其中, 优指患者治疗后模具边缘清晰, 牙龈未发生出血, 肉眼可见游离牙龈和基牙肩台清晰的界限;良指患者治疗后模具边缘比较清晰, 牙龈少量出血但止血效果理想, 肉眼可见游离牙龈和基牙肩台清晰的界限;差指患者治疗后模具边缘不清晰, 牙龈出血严重, 肉眼无法分辨游离牙龈和基牙肩台的界限。同时,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牙龈发黑、牙龈炎和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观察组牙固定修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对照组牙固定修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 两组牙固定修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牙固定修复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90%, 对照组牙固定修复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为80%, 两组牙固定修复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术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牙齿修复体, 具有无不良反应、耐磨损、强度大等优势, 能够有效修复破损的牙体组织。排龈概念最早由Thompson提出, 这一治疗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上皮损伤, 保护附着上皮, 龈沟底部的压制牙龈线, 从而保证修复过程中良好的视野和环境, 减少修复损伤[1,2]。同时, 牙齿修复过程容易受到操作和视野的影响, 进而发生牙龈出血现象, 利用牙龈线技术能够做好止血治疗的准备, 进而降低牙龈出血发生率, 排龈过程对于修复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3,4,5]。
综上所述, 在前牙固定修复中应用双线排龈法排龈治疗, 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艳军.编制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25) :4721-4722.
[2]杨晓彤, 杨永进.排印技术在固定修复中的进展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5, 16 (4) :253-254.
[3]刘洪亮, 李景荣.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 (2) :232-233.
[4]黄辉, 程毅成, 张琳, 等.排龈线联合止血剂对前牙美容修复龈下肩台清晰度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 2016, 18 (1) :35-36.
不同修复方法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牙颈部楔形缺损牙体部破坏达牙本质层,患者首次就诊,无牙周病,牙髓活力正常,口内至少有两个象限有楔形缺损患牙,均为双尖牙。
1.2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门诊患者160例,400颗患牙,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6例,年龄最小的为36岁,最大的为60岁。
1.3 材料与设备
CL光固化机(德国古沙)卡瑞斯玛树脂及配套的酸蚀剂、NT粘结剂(古沙产品),玻璃离子粉液(上海齿科医械厂),Dyzad复合充填材料(美国)。
1.4 分组与修复方法
将400颗牙随机分成4组,一组用玻璃离子修复,一组用单纯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一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夹层技术修复,一组用Dyzad复合充填材料修复。
1.4.1
Dyzad组与复合树脂组的修复方法相同,清除病变牙石、色素,酸蚀缺损区域釉质边缘部分,冲洗,隔湿,干燥,缺损处不需备洞,自然光下比色,用小毛刷将底胶粘结剂涂布窝洞内,滞留30S,光照10S,再涂布薄层,将Dyzad复合材料光固化或光固化树脂直接压入洞内,分层分次固化40S,修整,打磨,抛光。
1.4.2 玻璃离子组与夹层技术组:
清除病区牙石、色素,将楔缺的V字形备成凹槽形,隔湿,干燥,将调拌好的玻璃离子粘固剂压入准备好的洞内,用酒精棉球压出外形。夹层技术组是用玻璃离子修复本质部分,待其固化后对表面及缺损釉质部分进行酸蚀、冲洗、干燥,用小毛刷涂粘结剂,光照10S,再涂一次粘结剂,吹至薄层,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分层分次光固修复,每次光照40S,整形抛光。
2 结果
2.1
对牙体充填写后2-2.5年修复物的外形, 与牙齿间的密合度,牙髓活力,有无继发龋进行观察,结果见表。
2.2 修复成功评定标准
成功:修复物外形完整,表面光滑,边缘密合,无染色,牙髓活力正常,无继发龋。败:修复物外形不完整或全部脱落,边缘有缝隙,染色沿边缘渗入(不密合),出现牙髓病变:牙髓活力消失;自发痛;继发龋形成,其中出现任何一项指标均视为失败。
2.3 疗效结果
复查时牙出现不良结果表明,离子组与复合树脂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夹层技术组和Dyzad组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2%,与黄辉等的报告接近。
3 讨论
玻璃离子虽然长期效果不佳,是因为其耐磨性差。但是它与牙本质是以氢键和离子键的形式相结合[3],热膨胀系数接近于牙体硬组织,与牙体组织形成化学性粘接,边缘刻封性好,对牙髓组织刺激性小,成本低,充填方便。适应牙齿基础条件差及低消费层的患者。
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楔形缺,对牙髓组织产生刺激易于引起牙髓病变。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发生聚合收缩,与洞底密合度较差,易形成微渗漏现象。但是,具有形态、颜色、光洁度的随意性,以及高耐性,易被患者接受。随着高粘结强度且具有脱敏性能的粘接剂的出现,会克服其不足。
光固化夹层技术,利用了树脂与离子的优点,克服其不足。要求操作技术要规范。充填的树脂至少应超出楔形缺损的边缘外1mm以上,使树脂与牙釉质有尽可能多的粘接面积。
Dyzad复合充填材料与树脂同样具有逼真、耐磨、形态、颜色、光洁度好等优点[4],同时有聚合收缩、易染色之不足,充填时应薄层分次充填写固化,以减少聚合收缩形成的微渗漏现象。
本文资料结果表明,经2-2.5年疗效观察,四组修复楔形缺损,虽未作比较性研究,但根据临床实践观察认为,夹层技术、Dyzad复合材料均是修复楔形缺损的较好材料(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修复楔形缺损较好的材料 (方法) ;方法在同一个体和不同个体上, 选择条件相同的楔形缺损患牙, 分别用玻璃离子、单纯复合树脂、夹层技术[1]Dyzad复合充填材料充填修复, 共160例400颗患牙, 随访2-2.5年。结果充填物不完整率离子组31%, 复合树脂组1%, 夹层技术组2%, Dyzad组1%。密合度欠佳率:离子组与夹层技术组密合度较好, 复合树脂组与夹层技术组均为2%。牙髓病变率:离子组与夹层技术组未发生病变, 复合树脂组为18%, Dyzad组为1%。结论Dyzad组夹层技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树脂组和离子组, 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楔形缺损的材料 (方法) 。
关键词:玻璃离子,复合树脂,Dyzad复合材料,夹层技术,楔形缺损
参考文献
[1]侯本祥.综述复合树脂修复术中的夹层技术.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320 (3) 156.
②黄辉等.三种不同方法修复楔形缺损临床疗效比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913 (2) 1333.
③岳玲等.玻璃离子水门订修复牙颈部磨损和楔形缺损疗效,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19955 (4) 288.
不同修复方法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 我院接受口腔修复的初诊患者69例, 共115颗患牙, 患牙均存在大面积缺损, 除外牙周及牙根增宽或松动患者。其中, 男39例, 女30例, 年龄20~65岁, 平均 (36.82±7.41) 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金属修复 (金属组23例36颗牙) 、树脂修复 (树脂组23例39牙) 合陶瓷修复 (陶瓷组23例40牙) , 各23例, 三组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金属组采用上海毅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钴铬合金进行修复治疗, 树脂组采用香港欧洲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合成树脂进行修复, 陶瓷组采用德国Dentaurun J.P.Winkelsrroter KG公司生产的陶瓷材料进行修复, 均严格按照临床操作规程, 由同一组医生完成修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接受为期12个月的随访, 统计两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修复成功率, 并统计两组修复失败的原因 (修复体破裂、松动、牙根裂以及畸形等) 。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以率 (%) 表示计数资料, 比较经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牙齿修复成功率比较
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 金属组合陶瓷组的修复成功率略高于树脂组, 但三组的修复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 (P> 0.05) , 见表1。
2.2 三组失败情况比较
三组均未发生牙根裂, 修复体破裂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次为畸形, 三组的失败因素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 见表2。
3 讨论
口腔修复对于牙齿磨损、龋坏及缺失等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修复过程中常存在磨料磨损、腐蚀磨损、黏着磨损以及疲劳磨损等问题, 以磨料磨损最为常见。磨料磨损不仅可能导致修复失败, 还将造成牙齿损伤, 严重影响临床预后[2]。因此, 合理选择修复材料, 最大限度地降低磨料磨损非常必要。
目前, 临床常用口腔修复材料有金属类、陶瓷类以及复合树脂类材料, 三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其临床应用效果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一定程度的弊端。金属材料是既往口腔修复的常用修复材料, 具有较好的摩擦性能, 常用于后牙的修复, 但由于在咀嚼使用过程中, 合金材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酸碱腐蚀, 加之食物颗粒可与修复体表面摩擦而导致材料磨损[3]。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硬度, 但其摩擦性能不及金属材料, 且经陶瓷修复体修复以后的牙体表明经过抛光, 其磨损消失, 但会加重牙齿磨损, 可能引起牙龈出血 [1]。近年来, 随着口腔修复材料的不断开发, 复合树脂材料逐渐应用于口腔修复, 但由于其受技术条件、树脂基质填料含量、聚化转化率以及颗粒形状等的影响, 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本研究对比了上述三种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 三组修复后6个月的修复成功率均在92%以上, 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治疗12个月后, 三组均新增1例修复失败病例, 未见组间修复成功率亦无明显差异。提示三种修复材料的修复效果相当。修复失败原因比较显示, 修复体破裂是造成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次为畸形, 但三组间比较并未见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 陶瓷材料的硬度及摩擦性能适中, 但可能引发牙龈出血;金属材料摩擦性能较好, 但容易发生牙齿破裂;合成树脂硬度及摩擦性能一般, 但并发症相对较少。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结合不同修复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合理选择修复材料。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口腔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 我院接受口腔修复的初诊患者69例, 随机分为金属修复 (金属组) 、树脂修复 (树脂组) 合陶瓷修复 (陶瓷组) , 比较三组的修复效果。结果:金属组、树脂组及陶瓷组治疗后6个月的修复成功率依次为94.44%、92.31%、95.00%,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12个月依次为91.67%、89.74%、92.50%,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体破裂和畸形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金属、树脂及陶瓷三种修复材料具有相似的摩擦性能, 各具应用优势,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修复材料。
关键词:修复材料,口腔修复,摩擦性能
参考文献
[1]施存山, 刘建, 刘延峰.口腔修复中不同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z4) :168-168.
[2]王艳芳.3种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抗摩擦性能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5) :1159-1160.
[3]苏侃.口腔修复中不同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J].吉林医学, 2012, 33 (30) :6529-6529.
磨牙不同类型桩核修复后的牙周比较 第9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选取上海市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室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间磨牙大部缺损需修复患者40例,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26例, 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2.6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单桩核修复治疗和组合桩修复。所有病例均完成完善的根管治疗。常规完成备牙、取模及技工室制作。完成治疗后评价其治疗效果, 并在3个月后对照之。
1.2 单桩核修复即, 以主要根管 (上颌以腭根为主, 下颌以相对粗大根管为主) 单独支撑冠修复。组合桩核修复 (主副插入式桩核修复) , 即两根管分别插入桩核, 以相对粗大根管为主, 副根管为辅共同受力支撑冠修复。
1.3 临床评价
1.3.1 边缘适应性
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方法来衡量边缘适应性, 本文采用常用的改良式边缘适应性标准 (REGY标准) [2]。在修复完成时以及完成后3个月进行评价。A级:边缘完整, 探针不能探到缝隙;B级:边缘有微笑缝隙, 探针可以探入;C级:探针可以探入缝隙, 能触及牙本质或牙齿基底暴露;D级:修复体移动, 破裂或脱落。
1.3.2 探诊出血
既为出血指标 (BOP) , 在修复完成以及完成3个月进行评价。用牙周探针探入龈沟底, 取出探针后观察10~15s, 有无出血。
2 结果 (表1)
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3.1 修复磨牙大部缺损时, 以往多采用螺纹钉树脂或者银汞合金桩核修复。多因为后牙力大, 易发生折断或者脱落, 就是勉强可以使用者也大多微漏现象严重, 此类修复后期效果往往不佳[3]。而此类现象的发生往往也容易导致患牙的牙周情况不佳[4]。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牙龈炎症、出血。单桩核修复术即指利用最粗壮的一根管单独支持桩核, 达到修复目的。在单桩核桩冠修复术出现后临床多采用铸造单桩核修复。但是在有些病例中磨牙的根管无法取得一致的就位道, 使用单桩核修复术就可能无法充分利用磨牙的根管, 有可能会影响固位。为此衍生出组合桩核修复术。组合桩核修复即指以最粗壮一根为主, 以相对弱小根管为辅, 分别制作桩, 二者铸造核相互支撑, 黏固后共同支撑修复体, 以充分利用根管固位。但这里有个问题:组合桩核修复术往往过程较复杂, 多利用了一个根管是否就比单桩核修复效果理想?在修复体中多加入的一桩核, 修复后患者的使用过程中是否能一如既往的密合, 是否会产生微漏, 进而影响修复后的情况?最直接的就是会不会影响到牙周的健康?这也就是本课题主要想要探讨的问题。本课题研究中可以看到铸造修复的两种方法修复后牙周比较, 两种方法基本上效果一致, 不具差异。
3.2 这个结果提示我们, 理论上两种方法都可以为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在临床冠高度条件较好的前提下, 建议修复中应该使用单桩核修复, 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和成本, 如实在需要充分使用到两个根管或者以上者可以考虑采用组合桩核修复。
3.3 临床冠的高度在磨牙牙体大部缺损修复治疗中有很大影响。临床冠的高度在修复治疗中是指修复体厚度和牙体残存高度的总和。根据测定, 磨牙的平均高度为7.0~7.6mm[5]。在实践中却往往由于磨耗或者对体的伸长导致空间不足, 特别是对余留空间不足2.0mm的患者很可能影响修复体的固位。此类病例如采用单桩修复很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空间导致修复失败。组合桩核修复治疗方法相对提供的黏固面积较大。在治疗效果基本没有差异的提示下, 治疗中如果遇到残留牙体条件较好而余留的空间较小的大部缺损磨牙, 倾向于使用此方法。在需要使用组合桩核修复的病例中一般是副桩核被主桩核所被覆, 副桩核起到支持作用, 主桩核起到主要支持和固位作用。使用此方法修复中需谨慎, 主副桩核之间需密合, 以避免空间的产生, 防止修复的失败。在研究中发现, 在固定桥修复中尽量不要使用残根牙作为基牙, 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的也应该尽量使用单桩核, 以避免完成后桥基牙后修复体的不稳定现象。
3.4 上磨牙虽然腭、颊根之间有较大角度, 但腭根较颊根远为健壮发达, 一般使用单桩核修复。对于下磨牙, 由于近远中根管变异较大[6], 牙根, 尤其是根管间一般有一定角度, 且牙根不够粗大。利用单桩核修复不能达到固位要求的时候可以采用组合桩核修复。以充分利用根管间夹角。
3.5 本文采用两次采样对比, 分别比较两实验组在完成时以及完成后3个月同组之间的差异变化, 以期最大程度减少操作中的人为因素, 结果基本满意。
摘要:目的通过磨牙残冠单桩核与组合桩核修复后牙周效果比较, 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磨牙分为单桩核与组合桩核两组修复后立刻以及3个月后比较其牙周效果。结果两组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考虑制作周期以及工艺成本, 建议临床应该以单桩核修复为主。
关键词:铸造桩核,单桩核,组合桩核,磨牙残冠
参考文献
[1]朱智敏, 谭宁一, 赵鹃.烤瓷冠桥修复体边缘对牙龈健康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3, 21 (3) :213-216.
[2]Kihn PW, Barnes DM.The clinical longevity of porcelain veneers:A48-month clinical evaluation[J].J Am Dent Assoc, 1998, 129 (6) :747-752.
[3]沈新妹, 张保卫.桩核冠修复残根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 2001, 21 (4) :199.
[4]孙默予, 张振庭, 曹文, 等.铸造桩核单根管固定修复磨牙大部缺损[J].北京口腔医学, 2004, 12 (4) :214-216.
[5]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