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及信息范文(精选12篇)
可及信息 第1篇
一、可穿戴设备概念及发展趋势
可穿戴设备主要是指能够直接穿在身上, 或者将用户衣服与配件整合到一起的便携式设备, 其不单纯是硬件设备, 还能够在软件支持、数据、云端交互下实现强大的功能。2003年, 可穿戴设备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不仅整体市场快速增长, 且相关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 据相关预计表明, 未来几年之内, 可穿戴设备电池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0倍, 由此可见, 市场化趋势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另外, 针对技术方面的发展, 人工智能、微型集成、柔性电子技术等都将渗透其中, 使得整个通信系统将可穿戴设备作为基础, 并与手机、电脑及汽车等职能终端连接到一起, 实现信息互联及智能控制, 使得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够在云端实现, 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再者, 可穿戴设备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其可穿戴方面, 在技术影响下, 相关产品也将实现更加轻便、便捷的方向发展, 且在人们需求多样化趋势下, 产品将会满足更加多元化要求, 并兼顾时尚与功能两方面,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现代社会背景下, 功能、社交功能及信息管理将成为应用服务的主要趋势, 除了基础发短信、打电话等功能, 还能够实现个人信息管理, 且受到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应用服务也将实现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及硬件产品将与其相结合, 推动可穿戴设备市场迅速成长, 吸引更多技术人员等参与其中, 从而实现改善系统的目标。
二、可穿戴设备信息安全风险及措施
1、风险分析。
首先, 由于可穿戴计算将互联网作为基础, 且接入网络类型较多, 例如: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等, 对网络依赖度过高, 使得可穿戴设备在接入网络及数据传输过程中, 极易受到外界干扰, 影响其安全度。其次, 可穿戴设备仅仅在外形、输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仍具备更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 涉及个人隐私较多, 信息泄露问题不容忽视, 特别是安卓系统恶意软件数量日益增多, 使得用户对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计算安全性提出了质疑[2]。再次,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出现, 吸引网络罪犯的目光, 可穿戴计算设备离不开云计算给予支持, 埋下了安全隐患, 但是, 就目前来看, 在我国销售的可穿戴设备,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用户可能遇到的潜在的安全风险, 对这方面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最后, 受到谷歌安卓系统漏洞等因素的影响, 将安卓系统作为基础的可穿戴设备为开发者提供了隐私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使得黑客等将对象转移到可穿戴设备上。
2、措施研究。
基于可穿戴设备自身及外界等因素, 其安全系数并不高, 为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加强对其安全风险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数据加密成为首选措施, 通过加密软件对上传到运算的核心数据进行加密, 避免黑客窃取, 即便是窃取也难以使用, 从源头上避免安全风险的出现。另外, 可穿戴设备自身具有BODY性质, 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专门的移动设备管理方案, 例如:禁止员工利用类似设备登陆企业局域网等。随着可穿戴计算时代不断发展, 单纯的依靠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解决安全风险, 只有加强各主体之前的合作, 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共同携手努力, 从多个角度入手, 才能够有效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 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首先, 设备及服务提供商要加强自律, 不要在设备及相关软件上留下安全隐患, 且在用户不允许的情况下, 不要留存用户相关信息, 树立安全意识, 并成立专门安全部门, 与安全厂商合作, 安排高素质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不仅要加强对现存风险的治理, 还要预测未来可能发生风险, 并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风险的发生。相对应的, 用户也要学会自我保护, 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安全防护软件, 避免信息泄露, 并对个人账户信息进行多种访问控制, 避免个人因素造成的数据泄露, 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安全系数[3]。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 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新型技术, 在未来, 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是, 在设备发展过程中, 仍需要加强对其安全风险的管理, 了解安全风险存在的类型, 并实现各主体之间的合作, 采取针对性措施, 对核心进行加密处理, 用户安装防护软件等, 提高设备安全、稳定性, 进而推动可穿戴设备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家慧, 王景阳.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开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10, 18 (03) :259-261.
[2]梁伟, 王建华, 陈建泗.即插即用的个人信息安全设备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仪表, 2012, 20 (05) :12-14.
网站漏洞可泄露信息的分析与趋势 第2篇
2017 年 3 月,多家新闻网站曝出“58同城陷数据泄露:700 元可采集网站全部简历信息”的新闻。2017 年 4 月,黑客“CosmicDark”在网上售卖从优酷窃取约1亿用户账号,售价约2000人民币。关于漏洞,下面这些内容可能会让你汗毛立起来。以下内容由360威胁情报中心提供。
一、网站漏洞可泄露信息的形势
网站存在安全漏洞成为个人信息以及政企机构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2017 年 1 月至 10 月,补天平台共收录可导致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 251 个,较 2016 年的 359 个下降了 30.1%,约占补天平台全年漏洞收录总数(16427个)的 1.5%,涉及网站 150 个,共可能泄露信息 51.2 亿条。
统计显示,251 个可导致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总计可能泄露信息为 51.1 亿条,比 2016 年的 60.5 亿条下降了 15.5%;比 2015 年的 55.3 亿条下降了 7.6%。平均每个漏洞可导致 2035.9 万条个人信息泄露,单个漏洞的危害大大增加。
从危险等级看,2017年可能泄露信息的漏洞中,高危漏洞数量占97.6%,中危占比为2.4%。与高危漏洞相比,中危和低危漏洞的利用难度相对较小。
从漏洞的技术类型看,2017年可能泄露信息的漏洞中,命令执行(占比为63.7%)、代码执行(14.7%)和SQL注入(8.8%)占比最高,三者之和占全部信息泄露漏洞的八成以上。下图给出了相关漏洞的技术类型详细分布情况。
从各月泄露信息规模来看,1月份曝出的可能泄露的信息数量达到最高峰,为 8.0 亿条信息。
统计显示,在 251 个可导致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中,共有 24 个网站漏洞可能泄露的信息在 5000 万条以上,其中还有 11 个漏洞可能泄露的信息数量在 1 亿条以上。下图给出了 2017 年网站漏洞可能泄露信息的规模分析。
二、网站漏洞可泄露信息类型分析
补天平台收录的信息泄露相关漏洞中,有 85.3% 的相关漏洞泄露的属于个人信息,14.7% 相关漏洞泄露的属于机构机密信息。
按照数据的敏感度,可将泄露的个信息数据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1)实名信息:如姓名、电话、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等信息。
2)保单信息:保单号、保险信息、车险信息等。
3)帐号密码:如各类网站登录帐号密码、游戏帐号密码、电子邮箱帐号密码等。
4)行为记录:如聊天记录,购物记录、差旅信息等。
而相关漏洞可能泄露的机构机密信息中,根据潜在风险程度,依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类:
1)财务信息
2)合同信息 3)企业资产
4)公司注册信息
统计显示,在 251 个可能泄露信息的网站漏洞中:约 85.7% 的网站漏洞可能泄露用户的实名信息,可能泄露实名信息数量多达 42.9 亿条;约 10.8% 的网站漏洞可能泄露用户的保单信息,可能泄露保单信息数量多达 4.5 亿条;约 14.7% 的网站漏洞可能泄露机构机密信息,可能泄露机构机密信息数量多达 5.6 亿条,具体如下图所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网站数据形式的多样性,一个网站漏洞可能泄露的信息的类型未必是单一的,约有 1.6% 漏洞会同时泄露上述 3 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约 10.4% 的漏洞会同时泄露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三、可泄露信息网站的行业分析
根据工信部网站查询结果,一般网站备案的类型分为:军队、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类型。在 251 个补天平台收录的信息泄露漏洞中,其中有备案的网站漏洞有为 236 个,占比 94.0%。在已备案的网站中,被报漏洞的企业网站数量是最多的,占比为 69.7%,其次为政府机构网站,占比为 19.5%,事业单位网站占比为 4.0%。从下图可以看出,企业和政府机构网站存在的信息泄露漏洞的情况明显多于其他。
从可泄露的信息数量来看,不同备案类型网站漏洞可能泄露信息数量的差异较大。从下图可以看出,企业网站漏洞可能泄露的信息数量最多,约为 43.9 亿条,约为全年可能泄露信息总量的 85.8%。另外,未备案,网站的漏洞可能泄露的信息数量也约占全年泄露总量的 6.9%。
统计显示,金融网站(金融行业的相关漏洞主要集中在中小保险机构及中小信贷平台,而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安全性相对较高,问题较少)、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网站、通信运营商(含虚拟运营商)网站被报告的可泄露信息的漏洞最多,占比分别为 28.3%、26.7%、24.7%,三大行业网站的漏洞报告数量约占所有网站被报告漏洞数量的 79.7%。
从可能泄露信息数量来看,金融行业(22.1亿条)、通信运营商(18.9亿条)网站可能泄露的信息数量也是最多的,远高于其他行业。
四、网站信息泄露的原因与趋势
综合过去的监测与分析,可以看到造成重大信息泄露的漏洞数量每年都在大幅下降,但同时,单个漏洞可能造成的信息泄露数量却在大幅增加。
这一方面反应出国内网站在信息保护方面的建设在不断加强,整体形式明显好转;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信息泄露的风险正在逐步向少数领域集中,而且大型民用服务系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往往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实际上,信息泄露问题是政企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数字化转型较早,信息系统网络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和领域,被暴露出来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如金融、通信、新兴互联网等领域。
但随着数字化转型的逐渐深入以及网络安全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行业或领域在度过信息泄露的高峰期后,安全问题会逐渐缓和。
某些数字化转型相对较晚的行业或领域,如某些大型政府机构、制造业,以及某些传统实体经济,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就相对较少,但在未来不可避免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必然会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面临越来越大的信息泄露风险。
信息技术可致9种可怕疾病 第3篇
1.来电幻觉综合征
明明电话铃没有响,但有些人总感觉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在响。之所以产生如此奇怪的感觉,是因为大脑将手机与任何它所接收到的刺激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幻觉症。
2.“脸谱”抑郁症
这种现象与过分痴迷于社交网络直接相关,主要症状为当通过社交网络的互动体验失败时出现挫败感、抑郁表现甚至是焦虑感。这种社交焦虑被人们称之为“错失恐惧症”。
3.无手机恐惧症
主要症状是担心出门时忘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或者在最关键的时候手机没有信号。通常出现这种症状的人会有情绪反复无常,精神无法集中或抑郁的表现。无手机恐惧症患者还有经常掏出手机查看信息的习惯。
4.短信梦游症
最近针对美国维拉诺瓦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1/3的学生承认曾经在睡梦当中发过短信。习惯把手机带上床的人通常都有这种症状,在半梦半醒当中接收并回复短信或其他信息。
5.网络眩晕症
一些人在与某类数字环境发生互动时,出现的失去方向感和眩晕症状称为“网络眩晕症”。
6.网络疑病症
这是一种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疑病症,主要表现为在互联网上查阅了某种疾病的信息后,疑心自己也患了这种疾病。
7.谷歌效应
互联网上著名的搜索引擎为人们查找各类信息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使大脑失去了储存信息的能力。
8.在线游戏依赖症
在线游戏玩家在网上花费了过多时间,最为严重的是,连续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甚至会导致死亡。
9.视觉紧张
这同样是长时间使用各类电子设备产生的副作用。用眼过度导致视觉疲劳和干涩,因为紧盯屏幕会减少眨眼的频率。
可及信息 第4篇
1 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
1.1 概念
可穿戴设备具体指的是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信息化便携式设备, 通过将用户的衣服与便携式信息化配件整合到一起, 使用户能够通过穿戴的方式来实现便携式信息化设备的操控。用户在使用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还能够在云端、数据与软件的交互作用下实现信息互联与智能化的控制操作, 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感官与视觉体验。
1.2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
1.2.1 可穿戴设备发展前景广阔
在2014年年初的全球最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会和移动通讯及智能终端展会上, 几乎行业内所有知名公司都展出了自己的可穿戴设备, 电子通讯行业外的知名公司也参与进来。近一年来的许多会议、论坛、和网站等都新增可穿戴设备板块进行此类产品的宣传和讨论。国内的各大科技公司也陆续推出可穿戴新品。据HI于2013年10月3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 (2013版) 》显示, 201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的营业收入约为8亿美元, 预计到2018年有望达到300亿美元, 如果乐观预计的话, 有望接近500亿美元。这些都表明, 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2.2 可穿戴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
目前, 眼镜、手表、手环是市场上较常见的可穿戴设备, 但智能可穿戴设备今后的发展会更加多样化。可穿戴设备将嵌入到衣服、首饰、鞋子、背包等日常用品中, 甚至有可能直接嵌入人体之中, 而不再作为身体外的附属配件。作为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会越来越精巧、别致, 个性化设计也会更多的融入到产品之中。
2 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风险对策
2.1 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风险分析
2.1.1 用户个人隐私容易泄露
可穿戴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需要与互联网相连接, 在接入网络的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内容的管理与控制, 但在网络环境当中, 用户的个人隐私又会存在泄露的风险。可穿戴设备可以记录使用者的健康指数、地理信息、行为习惯等数据, 而这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遭受拦截, 造成隐私泄露。
2.1.2 黑客远程攻击风险
可穿戴设备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 在网络环境当中, 可穿戴设备受无线网络支持, 很容易遭受网络黑客的远程攻击, 致使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大打折扣。当可穿戴设备接入其他操作平台或接入工作局域网时, 黑客可通过穿戴设备, 对操作平台或网络进行攻击, 盗取用户数据, 修改平台指令、功能, 操纵平台, 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2.1.3 核心数据信息存在被窃取的风险
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和隐蔽性, 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将可穿戴设备带工作场所, 一旦可穿戴设备进入工作区域的局域网, 工作区域的信息将面临威胁。使用者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盗取局域网的数据资料, 导致工作区域核心数据被窃。
2.2 可穿戴设备安全防范的措施
基于可穿戴设备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知,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设计人员理应加强对可穿戴设备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在提升可穿戴设备使用质量的同时, 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安全方案措施有效降低可穿戴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的几率。
2.2.1 重视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但并未出台可穿戴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措施。建议国家重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安全问题, 由国家出台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的管理措施, 使不同的可穿戴设备能够依靠网络环境安全的安全保障措施来实现风险防范, 从多个角度入手, 完善政府各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定期对市场上流通的可穿戴设备进行摸查与质量检验, 并进一步从法律法规层面对设备可采集信息的范围、隐私保护措施等予以明确规定。
2.2.2 加强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对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安全技术关注较少, 缺少配套的防护产品。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可穿戴设备的生产厂商应该积极与专业的信息安全厂商合作, 加大对设备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 增强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相关服务提供商应加强与设备相关的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防护工作, 提高设备相关服务中的数据保护能力。可穿戴设备开发者应提高软件开发水平, 避免安全漏洞, 给用户带来信息安全隐患。
2.2.3 引导用户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我们应当引导用户学会自我保护,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要使用可靠安全来源的应用程序, 定期检查与可穿戴设备相关的应用程序是否非法读取数据, 及时更新设备固件系统, 避免将重要信息与可穿戴设备相连, 从源头上杜绝数据的泄露。同时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 要注意对核心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降低数据泄露的可能性。最后, 要使用值得信赖的安全的网络环境, 避免将设备接入公共场所的开放网络。
结语
综上所述, 可穿戴设备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 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广泛受到了人们所关注与重视, 从本质上来说, 可穿戴设备有效改变了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认知与使用, 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革新, 对于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在明确可穿戴设备发展趋势的前提条件下, 如何提升可穿戴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的质量, 已经逐渐成为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内容。
摘要:本文着手于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我国可穿戴设备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 总结出可穿戴设备信息安全风险研究的具体对策, 为我国今后的可穿戴设备实际运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发展趋势,信息安全风险研究
参考文献
[1]洪家慧, 王景阳.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开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 2013, 12 (09) :23-24.
一体化管理软件可破解企业信息孤岛 第5篇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各个管理领域都是分工进行,各不相干,长此以往,无形中就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这对企业持续发展负面影响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软件商城厂商们想到将各种管理软件融汇贯通,组成一体化管理软件。企业应用一体化管理软件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软件操作应用以及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办公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前国内企业的信息现状是:企业内部常常存在很多套系统运行,包括:进销存系统、ERP、财务系统、CRM、OA、供应链、呼叫中心等,而且多套系统还是从多个厂商购买的,多套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和互通,系统维护和升级投入庞大,企业内部存在众多信息孤岛;员工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完成不同工作,管理者需要通过不同系统处理不同工作流程,使员工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工作流程经常出现断裂;另外,多套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管理者无法在一个系统中了解企业的全貌,从而给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管理和决策造成了诸多不便和困惑。
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信息是互相联系,并需在严谨的工作流程中流动,例如:在OA中递交的费用报销单,管理者往往需要知道其来自哪个客户、哪个项目;在CRM中产生的销售订单,管理者也需要知道其对应的采购单有哪些;呼叫中心中产生的通话记录,需要关联CRM中的客户或售后服务单;销售人员在CRM中创建了销售订单,经常需要从ERP中获取该订单的当前生产进度情况。所以,从企业工作和管理的方便性,信息获取的完整性及便利性的角度,企业确实希望一套一体化的协同管理软件,能够涵盖CRM、进销存、财务、生产、OA、呼叫中心等功能,贯穿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使信息能够在多个工作模块之间流通,能够从一个管理对象查询其关联的管理对象,能够在企业各部门间形成严谨的工作流程,从而使管理者通过一套软件,便能方便获取各种信息,并能统揽全局、快速决策。
大型企业,由于其企业业务逻辑复杂、数据量特别庞大,如果刻意追求一体化协同管理软件可能过于理想化,所以,大型企业往往通过中间件集成技术,将企业内部多套系统连接在一起,可间接实现一体化,但投入非常昂贵。但对国内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一体化协同管理软件是完全可行的,并给其信息化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一体化协同管理软件让企业的信息化真正实现了融会贯通,员工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全部在一套软件内实现;同时,给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也带来了便利,可以让管理者从任何不同的角度获取对象的全面信息及各类全面报表,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盲区的存在。
业内专家也指出,中小企业在软件选型时,可能需要考虑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能只关注当前急需的功能模块,在选择软件厂商时,更需要考虑其软件方案的扩展性和整合性。一体化的整合能力应该成为企业选择合作厂商的首要考虑因素。管理软件是黏性很强的产品和服务,一旦使用了某一个厂商的产品,推翻重来会成本很高,所以企业在选择时必须慎重。企业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价格等因素,还应权衡选择的软件厂商有没有发展前景,产品和技术是不是能够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行业应用是否有深刻地理解,在一体化的趋势下是否能够很好、很快地提供解决方案。
细菌DNA序列可作信息“存储器” 第6篇
据阿根廷媒体报道,主持该项研究的阿根廷信息生物学家费德里克·普拉达介绍说,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即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和鸟嘌呤,分别用字母A、T、C、G表示。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组合对四种核苷酸进行编码,使之对应不同的音符,然后将音符按照阿根廷国歌的旋律排列,并植入某种细菌的染色体中。
据介绍,被植入细菌染色体的基因片段以一条DNA链形式存在,这条DNA链虽然经过人为修改,但是在细菌繁殖过程中也会被精确复制。由于这条修改过的DNA链存在于细胞质粒而非细胞核中,也不会影响细菌正常的生理活动。
普拉达说,这是一种有巨大应用潜力的信息存储方式。首先细菌繁殖能力很强,一般20分钟就可以复制一次,如同一个“生物复印机”。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带来强大的存储能力,一个拥有6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如果以人工基因编码形式存放在细菌染色体中,将只有0.01克,存储的信息还可以随时提取。
刍议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 第7篇
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的设计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自顶向下, 将可管可扩、安全可信、融合异构、服务质量保证等功能内嵌到网络体系结构之中, 最终使新的信息通信网络能有效解决质量、互联、可信、可管、泛在等方面的问题, 能够天然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一般而言, 业务的需求与特征是多变与多样的。相对来说, 网络服务能力则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对这种差异性进行有效弥补的一条可行途径就是依据网络虚拟化的相关思想, 将网络承载服务与业务特征需求二者抽象为一种相对特殊的“业务-元服务-元能力”模型, 也就是所谓的将直接承载业务的网络服务进一步分解为更加细致的基本网络服务原色, 称之为“元服务”。所有业务相对应的网络服务元素的总和在一起就组成了网络的“元服务层”。[1]由于每一个元服务都需要一组基本的网络功能元素进行支撑, 我们称之为“元能力”, 而支撑一个元服务的所有元能力集合是封闭的, 并且其中的元素也是相对有限的, 所以所有的原服务对应的基本网络功能元素的总和就组成了网络的“元能力层”。这种“业务-元服务-元能力”模型就组成了网络元能力理论的核心内容。业务层利用认知机制对网络业务的要求与特性进行抽象与聚类, 从而提炼出各类业务组成的基本网络服务元素。而元服务层则通过网络元能力功能层提供的基本承载能力, 来认知适配基本承载功能组件, 针对多样业务具备的公共承载要求与特征进行聚类, 最终形成元服务。元能力层体现着网络本身的元能力, 其通过网络资源、节点资源与动态感知业务的行为特征, 对网络提供的基础传输能力进行组配与聚类, 从而在全局网络范围之内调节与协调资源与能力, 最终为元服务层提供多种基础承载能力。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的设计应用的是以满足业务要求为目标、可重构基础网络为核心、网络元能力为基础的新型模型。可重构多态网络层属于增强型的互联网络传输层, 其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进一步强化基础网络的互联传输功能, 基本的功能主要有OSI七层网络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与网络层的功能, 同时新增了支持业务需求的新功能。[2]通常而言, 可重构多态网络层主要由多态与基态两个子层组成, 基态子层能够实现了交换、路由与基本寻址等功能。
可重构新型网络体系功能参考模型中的认知功能主要是位于管理面之中的全新网络管理功能, 其主要为管理面中的业务承载管理工作提供对网络与业务的认知服务。作为建立在认知机理基础上的管理功能, 认知功能主要包含服务承载切面、网络重构切面以及资源虚拟切面, 其不仅为业务承载提供直接的基础性的认知功能组件, 还完成对网络资源与节点资源的汇聚与抽象, 最终满足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二、网络重构的结构形态及关键机制
2.1基于元能力表述的网络重构结构形态
从全网重构的角度来说, 网络元能力提出的功能模型在元能力、元服务与业务方面对网络资源进行了划分与抽象, 然而并没有对元能力的结构形态进行明确。笔者从节点支撑全网重构的视角出发, 提出了从“面元能力”到“点元能力”的元能力层次划分, 自下而上地从元服务、面元能力、点元能力等层面多尺度描述网络资源。面元能力能够从全网的角度出发, 对业务进行感知, 同时对数据面网络资源特征与行为进行组配与聚类;[3]点元能力是对网络节点中异构异质资源进行抽象与重构而形成的逻辑实体, 利用对节点具备的网络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与调节, 其能够对全网重构提供全面的基础网络承载。
2.2基于层次化的网络重构机理
从元服务角度来看, 其能够利用对多样化的业务的要求与公共特性进行抽象及聚类,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业务与网络资源之间的耦合性。元服务通过面元能力提供的全网范围中的基本网络承载能力, 利用重构重新适配业务。面元能力对元服务具有全方位的支持, 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映射关系, 所以用于支撑面元能力的节点都需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共享及彼此协调等问题。就全网角度而言, 面元能力能感染业务特征, 还可以重新组配与聚类面网络资源, 以此来支持元服务的重构。通过对节点具备的网络资源规划与优化, 从而为部署点元能力提供最为合理科学的节点资源配置方案。
三、结语
本文笔者创造性提出“可重构网络”的理论思想, 并且尝试构建出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 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元能力表述的网络重构结构形态与基于层次化的网络重构机理, 从而尝试构建出一个支持当前与未来业务的满足不同服务需求并且功能灵活的新型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兰巨龙, 程东年, 胡宇翔.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研究[J].通信学报, 2014, 01:128-139.
[2]陈杰, 刘建伟, 王蒙蒙, 何双羽, 毛剑.基于安全基片的可重构网络安全管控机制[J].电信科学, 2014, 07:19-25.
可及信息 第8篇
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转变发展方式。信息技术具有高度融合性, 能与所有产业融合, 是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和原材料、提高效益的科学手段。信息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运用信息技术, 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进行改造, 提高工艺、生产、装备水平, 淘汰落后工艺设备, 压缩过剩的低端产能, 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 通常具有严格且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工艺程序, 运用信息技术对这些工业化流水线加以改造, 可以实现智能化集约经营, 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素质的同时, 还应注意信息技术对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可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产生重大的变化, 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技术产业, 提高它们在经济结构中比重, 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级阶段演进, 特别是信息服务业、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 可提高非物质产业、产品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 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性, 从根本上解决能耗高、污染重的问题。
以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能源资源浪费。经济活动的效率决定于人、财、物的动态配置效率, 而制约配置效率的是信息。在信息化要素中, 信息资源作为核心要素, 既是经济资源, 也是生产要素, 又是社会资源。能源、信息、材料作为三大基础资源, 在经济发展中彼此之间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弥补:信息不足, 能源、材料的消耗就会增加;而社会信息充分开发运用, 就可以大量节约能源、材料和其它社会成本。由于能源与材料都是稀缺资源, 大多难以再生, 而信息资源可以无限挖潜和共享, 所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以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更短的时间和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是现代市场经济配置资源必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持, 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有力手段。以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可通过两个方面实现节能降耗减排:一是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 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依靠信息技术进步, 改变生产要素的传统组合方式, 不断突破“增长极限”,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
以信息技术创新沟通方式, 提高管理效能。管理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经营模式和协作方式, 创新了管理方式, 优化了管理流程, 使其协调性和反映速度空前提高, 可以明显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省支出、增加效益。视频会议、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监控等信息化形式就是典型的例子。以信息应用系统为依托, 企业可实现扁平化管理, 企业的办公系统、生产监控系统、决策系统等实现内部联动, 可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供应链体系, 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量, 提高产品的适销率, 降低库存和保管成本。特别是对资金流、物流等要素进行信息化综合管理, 可以提高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益, 大大降低了管理和运行成本。建立在适时监控基础上的科学决策, 可以综合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提升综合效益。
值得强调的是, 信息技术在促进其它行业节能减排的同时, 还应注意信息产业自身的能耗问题。物质资源的浪费容易看到, 而信息化的浪费往往于无形之中。信息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重复建设, 比如同一个地方建几个类似的网站, 各自为政, 资源不共享;网站作为摆设, 内容基本不更新, 或名片式上网, 这本身就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信息技术产品本身的能耗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电子炉窑通常是信息产业的主要耗能设备, 加快该领域的能耗标准制定, 是信息行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推动生产工艺节能改造, 推广节能环保型信息信息产品, 是信息技术产业自身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而发展节能、环保、高效的绿色信息产品, 将成为信息技术、产品和产业创新的方向。
可及信息 第9篇
关键词:教务领域,可重构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垄断从来都是矛盾的焦点, 竞争甚至是斗争抑或战争, 昭示着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的残酷性。因此, 固步自封绝对是作茧自缚, 无异于自杀, 而走出发展瓶颈的根本方法只能是实现信息的深入挖潜、研究其再生理论。本论文试图对高校教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开发及其可重构性进行一定的研究或作有益的探讨。
首先, 综述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当今社会中, 信息系统在企业领域所处的业务环境里呈现着不断变化的客观性。一方面, 要求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并有效地支持这些变化;另一方面, 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 由于面对客户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以往的信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突飞猛进的客观环境变化, 因此, 企业为了赢得竞争力并保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跟上形势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服务以及基于这些之上的业务流程和信息内容, 从而适应不断变幻着的崭新的业务环境。
其次, 信息系统技术本身的飞速发展客观规律也要求信息系统能够及时适应这些新变化。因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各IT厂商总是在不断推出新的软硬件平台、新的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框架和体系结构等, 同时也推出了一些针对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 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例如, 在软件工程领域, 新的方法学、技术、标准、开发工具 (CASE工具) 、开发平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Web技术、Internet和Intranet的迅速普及为企业间的信息集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那么, 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发展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所高校之间全方位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求生存和发展, 各高校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务管理模式的同时, 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 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要求的教务管理新模式, 例如不少学校采取了学分制, 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等等。然而, 新的教务管理模式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因此, 对于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各高校普遍非常重视, 将之视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但是, 由于各高校的教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特别是领导高层的水平参差不齐, 良莠混杂, 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而且创新管理的理念植入不深, 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式还占有一定的市场,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务领域的改革创新发展步伐。
第三, 关于可重构信息系统的领域现状研究分析。 (1) 系统集成与系统重构:系统集成与系统重构是可重构信息系统涉及的基本概念。系统集成与系统重构是密不可分的, 即集成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系统重构, 而系统重构的实现又需要集成环境来支撑;集成是支撑重构的主体技术, 而重构是集成应用的深化和更高层次的整体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 (2) 系统集成层次:一是信息集成。这是基础、是系统集成的核心。内核包括解决异构数据源互操作等问题。二是过程集成。比之信息集成的层次要高。主要是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 进行过程间的协调, 以消除过程中各种冗余和非增值的子过程 (或活动) 以及一切影响过程效率的障碍, 从而使企业过程达到总体最优。三是企业集成。以过程集成为基础, 是最高层次的集成, 包括企业内集成和企业间的集成。企业内集成指企业内各部门的纵向集成;企业间的集成, 即横向集成, 如不同类型企业沿着供应链的集成, 以及同种类型企业组成虚拟企业而实现的集成。 (3) 系统重构的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 即软件重构和企业重构。所谓软件重构, 根据其内涵不同, 又可可分为狭义软件重构和广义软件重构。
企业重构包括:资源重构、流程重构和组织重构, 分别对应于系统集成的三个层次, 即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集成。资源重构, 指在最短时间内对企业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逻辑上的重新构建, 企业资源一般包括人力、物质、资金、信息和知识五种资源。流程重构 (也称业务过程重构, 英文缩写“BPR”) , 则倡导对现有业务规则和过程进行再分析和再设计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持续地改进业务过程, 去除非增值过程, 以取得业务流程的最优化。“BPR”的基本思想是面对新的业务要求, 打破传统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模式, 它是以企业运作的业务过程为中心, 来重新设计企业流程。组织重构实质上是要实现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层的活跃性, 其显著特征是用以支撑企业组织的动态重组和信息交换。这需要建设相应的信息支持平台, 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连接在地理上散开分布的协作团队, 以建立虚拟而务实的工作环境, 共同完成信息共享的快捷渠道 (见图1) 。
那么, 可谓重构信息系统呢?就IT行业发展和实践情况来看, 由于并行工程、企业重构乃至敏捷制造等概念的出现, 提高了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上等级的要求, 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使信息系统的构造从原来的复杂、不可变中发生革命性的颠覆, 即给系统增加可重构性、集成性、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协同性等特征。目前, 系统集成与重构一方面促进了构件化方法的发展。另一方面, 构件化方法, 不仅是软件体系结构可重组以及软件成份可重用的系统开发方法, 而且也是当前软件开发领域发展的大势趋, 代表了软件工程的的最新发展动向。构件 (亦称组件) 是一些独立的可重用的代码的封装体。通常来讲, 构架 (构件化的软件体系结构) 与框架的概念经常容易混淆, 其特点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混用, 但它们的性质是有差别的:构架一般指解决问题的软件结构本身, 而框架则主要用于描述各种系统结构、侧重于研究构架的建模机制。框架=体系结构+实现+文档, 这是产品线的具体实现模式。
第四, 关于高校教务领域建模的开发应用与研究。EDORIS的领域建模, 是构件化开发三步曲 (建模、构造与组装) 的起点, 也是领域工程三阶段 (领域分析、设计与实现) 的起点, 是业务域向技术域过渡及有效地减少B一T隔阂的关键。因此, 应以USCTAMIS系统为背景, 在EDORIS的开发过程模型、开发策略以及基于UML的业务建模方法的指导下, 进行领域分析, 从而建立起高校EDORIS的领域模型 (见图2) :
在上图所显示的情况不难看出, 领域分析阶段已经建立起来的类框架模型及初始BCSM, 只是一种概念模型, 还应参照构件模型标准对其进行领域设计, 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包括框架级和部件级的设计模型。然而这种构件在框架上的即插即用的设计, 却体现了框架结构与部件结构基于标准接口的良好结合。所以说, 体系结构与框架在概念上并不抵触:体系结构是系统的宏观描述, 体现了系统的早期设计, 并为构件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上下文;而框架侧重于研究体系结构的建模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可看成是体系结构的具体实现;它们从不同程度上共同解决了可重构信息系统之间的应用需求与软件实现的联系问题。
第五, 对设计模式的开发方法的一般性探讨。人类文明的进步, 与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反思以及正确运用这些知识与经验的智慧显然十分不开的。当代软件模式开发正是这些知识与经验的反馈与验证。软件模式的类型, 通常包括:设计模式、分析模式、组织模式和过程模式等。此外, 递交到PloP (Pattern Language Programs编程模式语言) 的软件模式还包括了项目规划、需求工程和软件配置管理方面的模式。
从应用实践看, 模式对应于软件开发、体系结构、框架到构件或对象之间的交互影响, 反映出此种模式的建立, 至少减少了研发成, 并提供可靠的效率和软件质量。随着软件模式、UML技术、框架和构件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软件开发方法领域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 可以说, 基于软件模式的开发方法, 己经在世界上的大型软件企业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实际运用, 其主要形式及操作为:在领域工程的指导下, 建立领域模型, 构造领域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 根据领域模型, 使用分析模式来分析和设计领域构件, 然后根据领域体系结构, 使用体系结构模式和设计模式再来设计框架, 而成熟的框架的标志之一, 即在于能否在其中组入多个设计模式, 因此, 在框架和构件的实现中, 应尽量使用成熟的业务构件。通过对一个领域中的若干应用系统进行分析, 识别其共同特征和可变特征, 进行抽象, 形成领域模型, 依据领域模型产生出领域中一类应用系统共同具有的体系结构, 即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 并以此为基础识别、开发和组织可复用构件。当遇到同一领域中的相似需求而需要开发一个新的应用系统时, 可根据领域模型, 确定新应用软件系统的需求规约, 根据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形成新的应用软件系统设计, 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可复用构件进行组装, 从而形成新的应用软件系统。在这个新的领域工程内包括了领域分析、领域设计、领域实现三个主要阶段。
领域分析主要目标是获得领域模型。领域模型描述领域中系统之间的共同的需求。主要活动包括确定领域边界, 识别信息源, 分析领域中系统需求的共性和变化性, 建立领域模型;领域设计目标则是获得特定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对领域模型中表示的需求给出解决方案, 它不是单个系统的表示, 而是能够适应领域中多个系统需求的一个高层次的设计;领域实现主要目标是根据领域模型和DSSA开发和组织可复用构件制品。三者关系即相互独立, 又相互支持, 构成了软件系统的基本内涵。
在熟练掌握这些可重构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及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之后, 针对高校管理局域网的开拓要求属性, 大力发展和研究应用可重构信息系统, 不仅会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 尤其会在动态宏观制约性高端层面上把握主动权, 使高校教务领域可重构信息系统发挥出应有的高科技力量, 彻底颠覆旧有的管理模式以及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绪荣.面向业务构件的可重构信息系统的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2, 11, 03期P23-24
[2]陈禹六, 李清, 张锋著.经营过程重构 (BPR) 与系统集成[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6) :100
可及信息 第10篇
组合拍卖是一种允许竞标者对不同的商品组合进行投标的多物品拍卖机制。商品的组合形式及其复杂的协同价值结构使得组合拍卖比其他形式的拍卖要复杂得多。组合拍卖竞胜者确定问题(WDP)被证明是一个NP完全问题[1],所以计算复杂性和拍卖效率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组合拍卖得到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Rothkopf根据商品的经济特性,提出构建标的一些典型的限制结构如树型结构、集合的势结构和嵌套几何结构等,使组合拍卖的WDP问题可计算[1]。Gottlob G等也提出可以通过分析商品结构来降低组合拍卖WDP的复杂性,并证明了即使商品所构成的树的宽度是3,所构成的WDP也是很难处理的,因此,他们提出了在投标者之间构建限制宽度的超树结构,然后采用根据实例的特点对超树进行分解的方法来解决WDP问题[2]。这些研究在理论上虽然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文基于可拓学的基本理论,充分表达出商品的特有属性,根据商品本身固有性质以及投标者可能进行的投标组合为分析基础,描述商品属性间与投标人投标组合偏好的依赖关系,确定可行的商品组合空间。这样,不但可以降低WDP算法的搜索空间,还可以满足分配过程的激励相容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这种对实际中的组合拍卖商品进行形式化表示,并以商品固有知识的内在联系为基础,对逻辑上关联的商品探索其结构,充分表达出组合拍卖的优势,体现商品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同时也兼顾考虑投标者的偏好,缩小竞胜标算法的搜索空间,缩短组合拍卖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更有利于解决实际应用中拍卖商品的投标组合问题。
1 组合拍卖问题与可拓理论
1.1 组合拍卖问题描述
组合拍卖是能充分表达出商品的协同价值的一种机制。假设一个拍卖商有n件不同的商品G={g1,g2,gn}待拍卖,若干个人竞标,每个投标人可以对其中的任意商品组合进行投标,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拍卖商将得到2n-1个不同投标。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拍卖商品的属性特点,不同商品间具有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以及投标人的偏好等,现假设得到m个投标组合方案B={b1,b2,bm},,每个投标组合方案的竞标价格pm。单个投标者的投标组合不能被拆分,要么全部接受,要么拒绝接受。而任何一个商品至少属于一个投标组合。
1.2 可拓学的基本理论
在可拓学中,采用以物元、事元和关系元为基本元的形式化描述体系来表示客观世界的万物以及它们间的关系。这种表示模型即可以描述事物的数量关系,也可以描述事物本身的固有特性。
定义1:物元是描述事物的基本单元,由物N,n个特征c1,c2,cn及N关于ci(i=1,2n)的量值vi(i=1,2n)构成的有序三元组,表示阵列如下:
定义2:事元用来描述事物间的相互作用,由动词d、动词的n个特征b1,b2,bn及d关于bi(i=1,2n)所取得的量值ui(i=1,2n)构成的有序三元组,表示阵列如下:
定义3:关系元始描述物元、事元之间的各种各样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变化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关系词或称关系符s、n个特征a1,a2,an及N个相应量值wi(i=1,2n)构成的有序三元组,表示阵列如下:
这些基元都具有可拓性质,包括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蕴含性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可拓分析,分别形成发散树、分合链、相关网和蕴含系等。而且,由于客观世界存在事物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些事物,也可以使用物元、事元以及关系元的复合形式来表示事物及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即可以使用复合元以及相应运算来描述复杂的客观事物。
2 基于可拓信息组合拍卖问题知识表示设计
基元可以对拍卖商品的很多自然信息进行描述,基元的可拓性质可以表达出商品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能更好地应用优化技术来解决组合拍卖的实际应用问题。
拍卖商品G={g1,g2,gn}中的每个商品用物元来表示它的基本属性。如:
其中gi(i=1,2n)表示待拍卖的任意一个商品;其特征属性c除了价格和数量以外,其余都是根据不同商品所表达的对应的属性,比如服装类商品,其它特征可以为颜色、尺码、款式等属性,对于电器类商品,其它特征可以为功能、功率、型号等属性;而vi(i=1,2n)分别表示这些属性ci(i=1,2n)所对应的取值范围,也成为c的量域。根据物元的发散规则,可以对这些所表示的商品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分组归类。即
这种分类即能表达不同类商品的各自属性特征,也可以表达同类商品的同种属性的不同程度特征。根据组合拍卖的要求,设价格p为物元的评价特征,量值p(R)=v,以商品特性范围设定相应的论域v(p),P为正域,p v(p),作静态可拓集合,关联函数为K(R)=k(p(R))=k(v)。若对商品的要求不仅涉及价格,还涉及到其他属性如颜色(c)、数量(s)等,则这些属性也可以作为评价特征,则相应关联函数发散为
事元可以表示投标人的投标行为,如:
其中hi(i=1,2j)表示j个投标人中任意一人对所要拍卖的任意商品gi(i=1,2n)进行投标。根据事元的可组合性质,式(8)可以分解成一个投标人对若干个商品进行投标,也可以分解成一件商品被若干个投标人进行竞标。
关系元表示商品间的协同价值关系及商品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分别表示如下:
其中式(9)表示前项gi和后项gj是替代关系,而其他项表示的是这些具有替代关系的商品的其他特征,如替代程度特征的描述,wi表示的是这些其他特征的具体量值大小,如描述替代的程度大小、可替代的范围等。对于商品的互补或者组合关系也类似进行表示。这些关系元也可以表示拍卖商和投标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商品的分配关系。根据关系元的蕴含性质,建立需求规则,也能确定各商品间的组合顺序等需求。同理,事元和关系元也可以根据发散规则以及需求目标分别建立相应的静态集合,确定评价特征,建立各自的关联函数。对于以上基元所表示的组合拍卖的命题集,建立基元的可拓集合,若以价格(p)为评价特征,则可以通过所建立相应的关联函数式(10),考查商品的可行组合情况是否为满意解。
3 结论
我们对组合拍卖中各种要素的这种基于可拓信息的知识表示方法,能够充分表达组合商品的内在固有性质,充分体现组合拍卖的优势。由于许多学者提出根据商品结构解决组合拍卖竞胜标问题,那么以商品实际属性来确定它们的组合结构,则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如下:
1)根据所表达商品属性,充分运用逻辑关系进行优化,并将那些在数学框架下传统意义上的无效信息进行提取,然后采用相应的投标语言进行抽象化描述和表示,使其模型化。
2)结合组合拍卖的实际应用案例,确定商品表达的实际可操作性,并分析确定主要的评价特征,验证所建立的关联函数评价结果的优劣性。
3)根据消费需求性质和消费者的选择约束,以商品表达属性为基础,确定商品组的可分离性及可加性。
4)建立商品的合理及可行性结构,降低组合拍卖竞胜标问题的复杂性,缩小可行解的搜索空间,并实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Rothkopf M H,Aleksandar Pekec,Ronald M.Harstard.Com-putationally manageable combinational auctions[J].Management Science.1998,44(8):1131-1147.
[2]Gottlob G,Greco G,On The Complexity of CombinatorialAuctions:Structured Item Graphs and HypertreeDecompositions,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annual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2007.
[3]Leyton-Brown,K.,Shoham,Y.,&Tennenholz,M.An algorithmfor multi-unit combinatorial auctions.In Proceedingsof the seven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intelligence 2000,56–61.
[4]Andersson,Arne,Mathias Tenhunen and Fredrik Ygge,Inte-ger programming for combinatorial auction winnerdetermination,"in Proc.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ulti-Agent Systems,2000,39-46.
[5]刘巍,张秀芳.基于可拓信息的知识表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104-107.
可及信息 第11篇
2009年9月15日,一项由41个国家500多个医疗中心参与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在北京公布。这项抗高血压药物对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评估研究(ACTIVE-I)显示,早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厄贝沙坦强化降低血压,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住院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指出,我国约有房颤患者400万~500万。但房颤患者日益频繁发生心力衰竭却很少有人关注,而且始终没有一项干预措施显示能有效降低该并发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介绍,房颤患者中50%以上都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增加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该研究在41个国家随机入组了9 000多名房颤患者,在为期4年多的随访中,这些患者分别接受药物或安慰剂治疗。该研究首次证实,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心力衰竭的风险(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住院率降低了14%),同时提示早期强化降压能给房颤患者带来更多益处,使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事件和短暂性脑缺血复合事件发生的风险下降13%。
直肠癌转移热灌注治疗
近日,北京肿瘤医院成功为一例结直肠癌腹腔多发转移患者实施了全腹膜联合右半肝切除术,并成功辅以腹腔热灌注化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复查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均已降至正常范围,拟于近日开始进一步治疗。
这位65岁的女患者一年前发现结肠癌肝转移,接受了姑息性结肠切除手术,术后行全身化疗。一个月前复查出现腹腔多发转移,多家医院认为不能手术。患者来到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求治,该院肝胆外二科郝纯毅主任经过仔细诊察后,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将患者发生肝转移癌的右半肝完整切除,并完整切除了腹腔内数个转移性肿物,同时行全腹膜切除、大网膜切除、脾切除及其他出现转移瘤器官的切除,最大限度清除腹腔内微小转移灶。手术时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一步达到消灭肿瘤、改善生存的目的。
据郝纯毅主任介绍,经过欧美等国医生近20年的探索,应用腹膜切除辅以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多发转移,已经证实可将患者治愈率提高至50%左右。但由于此种治疗手术时间长、难度大、风险高,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医疗中心开展。
膀胱全切除用回肠再造
60多岁的老周几年前患了膀胱癌,手术后由于病情经常反复,不得不切除整个膀胱。江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泌尿外科的专家们利用老周的一截回肠在原来的膀胱位置为其重新造了一个“膀胱”,恢复了他的排尿功能。
中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明教授说,老周接受的回肠原位新膀胱再造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尿流改道方式,目前已逐渐被泌尿外科作为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式。这种手术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腹壁造口,使患者摆脱了长期带集尿袋的痛苦,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控制小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新膀胱在形态和功能方面都接近正常膀胱,不过没有正常膀胱的感觉,即装满尿液时没有想排尿的感觉,只有膨胀的感觉。患者排尿时要通过腹部的肌肉群用力,通过增加腹压来排出尿液。因此,手术后需进行训练,建立新的排尿反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几个月内就能获得良好的控尿及排尿功能。
尿流改道类手术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可以说是泌尿外科中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医生的经验及技术也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
镶嵌式手术救先心病患儿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推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一站式诊疗新模式,并成功为一名11个月大(体重只有5千克),患有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形成、卵圆孔未闭等多种先心病的男婴进行了镶嵌式治疗。
镶嵌式治疗技术是一项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新技术,即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运用心血管介入与外科手术的复合技术,充分发挥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优势,治疗复杂心血管疾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专家表示,只有打破内外专科的壁垒,在外科手术的同时运用介入方式,对患儿侧支血管进行分离和结扎,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时,该院为内外科医师同时施行镶嵌式手术特别设置了手术台,心内科医师采用导管介入疗法,对患儿侧支血管进行封堵;心外科医师则在血管封堵之时行外科手术,开放其闭锁的肺动脉,使复杂心脏病同时获得纠正。手术历时2个小时。
可及信息 第12篇
关键词:精准广告投放,互动电视技术,交互电视,机顶盒
一直以来, 广告收入都是电视运营商的主要收入之一, 随着互动电视的推广与普及, 菜单广告成为了电视网络运营商的一项新的收入来源。互动电视的选单广告资源主要分布在开机画面、EPG导视页面、多级菜单页面、频道切换页面和音量切换页面等。这些广告资源的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的电视媒介广告, 它是一种新型的广告渠道表现形式, 其是在用户开启机顶盒、操作遥控器的过程中播放广告, 具有受众最广、精准投放、目标到达率高和不可回避的特性。现有信息投递方法存在着策略变更不灵活和用户并发导致网络带宽增加的问题。因此, 在机顶盒上投放广告时, 如何减少带宽占用并可及时更新广告信息策略成为有线数字电视技术领域研究的方向[1,2,3]。
1 现有信息投放方式
第1种方式:在机顶盒内置信息接收软件, 实时接收前端下发的信息文件, 机顶盒实时接收信息文件, 并在软件预定的显示位置上呈现信息图片。其缺点是在需要改变信息的显示策略时, 必须升级机顶盒软件才能完成。同时实时接收信息图片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 传输信息图片的大小受到带宽限制。
第2种方式:机顶盒内置信息接收软件, 信息文件通过前端系统下发, 保存到机顶盒本地的存储器中, 机顶盒显示信息图片时直接从机顶盒的存储器中调用。其避免了实时接收信息图片导致的网络资源占用, 能够快速实现信息图片的显示, 节省了网络资源, 提高了显示效率。然而, 其信息图片显示策略的更新同样不灵活, 同样需要升级机顶盒软件才能实现更新。另外, 信息图片变更慢, 图片需要提前下载才能显示, 不能支持短时间的变更, 更不能实现即时更新。
第3种方式:IP双向回传的方式, 其信息显示策略和信息文件均设置在前端, 机顶盒和前端系统利用双向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当机顶盒要显示信息文件时, 需向前端服务器获取相应信息文件, 并按前端的策略进行显示。其信息文件和信息显示策略均由前端通过双向网络传给机顶盒, 显示策略变更时, 不需要升级机顶盒软件, 就可即时按变更后的策略显示信息文件。然其信息文件需要实时接收, 同样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 当用户访问量多时, 对带宽要求会很高, 给网络造成压力。
目前这3种常用的方法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局面, 不是满足信息投放的灵活性但网络带宽拥塞, 就是解决了网络问题但信息投放的策略比较呆板。
2 灵活可配置的投放方式
本方案的机顶盒信息投放方法, 由前端广告系统定制广告信息策略, 以及相应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组成, 前端可快速自由地更新广告信息策略、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 如图1所示。机顶盒接收并存储前端广告系统播发的当前广告界面策路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当广告信息策略发生变化时, 机顶盒能够及时对与广告信息策略相应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进行更新。其通过前端广告系统更新广告信息策略, 机顶盒更新相应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 实现了机顶盒广告信息显示的策略变化, 不需要对机顶盒软件进行升级更新, 提高了广告信息策略变换的灵活性, 提高了更新效率, 避免了机顶盒软件升级过程中及升级后出现故障的弊端。而且, 广告信息策略变化时, 机顶盒只需要下载更新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即可, 而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又是由前端广告系统广播, 在发生变化时, 机顶盒可直接接收广播的内容并存储, 其不存在用户并发产生的带宽占用的问题, 更新速度快, 不会带来带宽压力。
上述机顶盒信息投放方法中, 在机顶盒广告信息策略版本信息与前端广告系统的广告信息策略版本信息不一致时, 机顶盒先将接收前端广告系统广播的广告信息策略版本信息及相应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 存储到机顶盒的存储器中后, 再将原有的广告信息策略版本信息、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删除。
每一次发布新的广告信息策略版本相应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信息文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端。上述方法避免了机顶盒在没有接收到新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文件时, 前端广告策略服务器就要求机顶盒执行新的版本策略, 而机顶盒却还没有收到广告文件所导致的无法显示广告的问题, 有效地改善了新版和旧版本变更时的终端用户体验。
3 实例分析与应用实践
以下列举广州珠江数码互动电视平台中的广告系统使用实例。
3.1 实例一
实例一主要处理机顶盒上线时, 处理策略版本的状态。如图2所示, 用户打开机顶盒收看节目, 机顶盒上线, 向前端广告系统询问当前所使用的广告界面策略版本信息, 若机顶盒与前端广告系统当前的版本一致, 则向前端广告系统发送当前机顶盒的状态信息 (开机状态信息) , 前端广告系统接收机顶盒的开机状态信息, 并根据当前广告信息策略向机顶盒返回调用信息。若版本不一致, 则机顶盒先下载新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对应的广告信息文件。调用信息包含如下要求:显示广告信息文件 (开机广告图片A1) 、显示位置 (开机界面左上角) 。机顶盒接收返回的调用信息, 从机顶盒的存储器中调用开机广告图片A1, 并在广告界面策略模板 (开机界面) 的左上角位置显示开机广告图片A1。
3.2 实例二
实例二主要处理用户在收看电视时, 对机顶盒的操作状态。如图3所示, 用户进入收看电视节目状态时, 用户按遥控器上的“导视”、“音量+/-”或“频道+/-”键, 机顶盒响应用户的触发操作, 将机顶盒的当前状态信息 (机顶盒号、当前操作时间、当前界面位置、当前频道信息等) 发至前端广告系统。前端广告系统接收机顶盒的状态信息, 并根据当前广告信息策略向机顶盒返回调用信息, 包括版本号 (版本2) 、显示位置 (界面右侧) 、显示广告信息文件 (图片A3) 。机顶盒接收返回的调用信息, 从机顶盒的存储器中调用版本2的图片A3, 并按调用信息的要求在电视界面的右侧显示图片A3。若机顶盒从存储器中未能调用版本2的图片A3, 则显示缺省图片或不显示图片。
3.3 实例三
若某个用户关闭电视机后机顶盒处于长期不关闭电源或正常收看状态。如图4所示, 对于该情况的在线机顶盒状态用户, 其在更新广告信息策略版本时不需要用户的参与, 具体更新方法如下:当前前端广告系统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版本号为2, 机顶盒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版本号为1, 前端广告系统发送广播信息给在线机顶盒, 要求更新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广播信息包含当前广告界面策略版本号 (版本2) 、使用时间 (7月22日) 、旧版本号 (版本1) 、删除时间 (7月22日) ;机顶盒接收广播信息, 向前端广告系统下载当前广告信息策略版本2中的广告界面模板策略和广告信息文件。机顶盒校验当前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已下载到机顶盒的存储器中;若用户于7月21日收看电视节目, 其使用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版本仍为版本1, 当该用户于7月22日收看电视节目时, 其使用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的版本为版本2, 同时于当天删除版本1的广告界面策略模板。
4 小结
通过本方案, 广告内容与广告显示信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发送到终端, 当设计的广告信息策略发生变化、广告界面策略模板和广告内容发生变化时, 只需要先下载广告信息文件中的开机广告信息文件即可观看电视节目, 而不需等待整个广告信息文件均下载完毕, 其将广告信息文件的下载过程与观看节目同步, 极大地缩短了单独下载广告信息文件的时间, 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吴颂涛.互动电视短信平台的建设[J].电视技术, 2011, 35 (18) :55-57.
[2]陈新华.实现数字电视机顶盒选单广告功能的研究[J].电视技术, 2011, 35 (2)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