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立地范文(精选4篇)
困难立地 第1篇
1 山体下部缓坡中厚土层类型
1.1 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下部, 立地条件较好, 坡度较为平缓, 平均土层厚度约30 cm, 表层土壤含石量少, 无岩面裸露。该区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 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 增加森林树种的多样性, 补植部分色叶树种, 深浅相间, 错落有致, 营造层次和色彩丰富的混交林分, 以形成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和优良的森林景观。
1.2 树种选择与配置
为了增加森林树种的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本区域选择适宜的乔木树种, 包括香椿、楸树、栾树、樱花、银杏、枫香、柿树、雪松、乌桕等;适宜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 包括红枫、紫薇、金叶女贞、鸡爪槭等;另适当丛状配置部分孝顺竹。栽植树种可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见缝插针, 乔灌搭配, 错落配置。栽植数量视现有植被情况而定[1]。
1.3 苗木规格
乔木树种适宜采用带土球切根苗造林, 并要求苗高为1.5 m以上, 地径2.5 cm以上, 土球25 cm以上, 干形通直, 树冠完整。小乔木和灌木树种最好能采用一至二年生容器苗造林。
1.4 整地方法
要求采用穴状整地, 乔木栽植穴规格为40 cm×40 cm×30 cm, 小乔木和灌木栽植穴规格为30 cm×30 cm×20 cm, 穴面稍向内倾斜, 以保蓄降水。
1.5 造林技术
早春或雨季 (6—7月) 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带土球切根苗尽量保证土球完整, 随起随栽, 并尽可能将浮土踩实;容器苗造林时需及时去除塑料容器。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可采取高效保水剂和地膜覆盖处理。在栽植时将保水剂与土壤混合均匀后施入栽植穴中, 乔木树种的施用量为20 g/株, 小乔木和灌木树种的施用量为10 g/株。栽后灌透水, 以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 并保证保水剂充分吸水[2]。在栽植穴表面采用地膜覆盖, 减少水分损失。
2 山体中上部斜坡薄层土壤类型
2.1 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中上部, 坡度较陡, 立地较差, 平均土层厚度不足20 cm, 土壤瘠薄, 含石量较高, 岩石裸露率约35%。该区存在一定植被, 但林相较单一, 部分树种长势较弱, 乔、灌、草的群落分布不明显。该区在对原有植被适当整理的基础上, 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 同时适当增加乔木层的多样性, 补植部分灌木和色叶树种, 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 改善森林群落的层次性和稳定性, 以获得理想的森林景观。
2.2 树种选择与配置
本区域选择适宜的乔木树种包括楸树、麻栎、花楸、黄连木、苦楝、合欢、火炬树等;适宜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包括绣线菊、黄花槐、崖椒、盐肤木、化香、金丝桃、小蓬竹等。配置时主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乔灌搭配。栽植数量视现有植被情况而定[3]。
2.3 苗木规格
各树种均最好采用一至二年生容器苗造林。
2.4 整地方法
要求采用鱼鳞坑整地。因造林苗木规格较小, 整地前需对栽植地适当清理, 以减少杂草和杂灌的竞争。鱼鳞坑要求长径40 cm, 短径25 cm, 深约20 cm。坑面低于原坡面, 向内倾斜凹入, 外侧修半环状土埂, 高约15 cm。
2.5 造林技术
早春或雨季 (6—7月) 进行人工植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时需及时去除塑料容器, 并踩实浮土。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可采取高效保水剂和地膜覆盖处理。
3 山体中上部陡坡薄层土壤类型
3.1 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中上部, 坡度陡峭, 立地差, 平均土层厚度小于10 cm, 土壤瘠薄、干燥, 土体极不连续, 岩石裸露率70%以上, 植被稀少。该区可采取人工植苗、播种造林和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 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对于大面积裸露的岩体, 可见缝插绿, 选择栽植藤本植物, 采用人工辅助措施促进攀爬, 同时顺岩石边缘栽植球根花卉, 以展现奇石峭壁风采, 丰富羽山自然景观效果。
3.2 树种选择与配置
本区域可选择适宜的乔木树种包括麻栎、花楸、黄连木、火炬树等;适宜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包括火棘、绣线菊、黄花槐、盐肤木、化香、金丝桃等;适宜的藤本植物包括葛藤、金银花、野葡萄、木通、紫藤、爬山虎等;适宜的球根花卉包括石蒜、萱草、卷丹等。配置时需要因地制宜, 土层较深厚处适当点状配置乔木树种, 丛状配置灌木树种;顺岩壁见缝插绿配置藤本植物和球根花卉。栽植数量视土壤分布情况而定。
3.3 苗木规格
各乔、灌树种和藤本最好采用一年生容器苗造林;火棘、盐肤木、化香、黄花槐等也可采用直播造林;球根花卉采用饱满的适龄种球栽植。
3.4 整地方法
植苗造林是要求采用鱼鳞坑整地, 整地前需对栽植地适当清理, 以减少杂草和杂灌的竞争。鱼鳞坑要求长径40 cm, 短径25 cm, 深约20 cm。坑面低于原坡面, 向内倾斜凹入, 外侧修半环状土埂, 高约15 cm。播种造林时需适当去除地表杂草后开沟播种, 沟宽3 cm左右, 深2 cm左右[4]。
3.5 造林技术
早春或雨季 (6—7月) 进行人工植苗和播种造林, 容器苗造林时需及时去除塑料容器, 并踩实浮土。直播造林后需适时覆土。乔木树种采用点状配置, 灌木树种采用丛状配置。藤本植物栽植时可顺岩壁牵拉网格, 以促进藤茎的攀爬。球根花卉在岩石边缘选择有土区域或选择天然石坑客土回填, 丛状栽植。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可采取高效保水剂和地膜覆盖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建军, 李永生.太行山北段困难立地造林综合配套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 2012, 41 (3) :21-24.
[2]王秉放.渭北黄土高原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J].防护林科技, 2014 (5) :117-119.
[3]段玉凤, 郭彦, 金钱荣, 等.浅析会泽县特殊困难立地现状及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 37 (5) :50-52.
顶天立地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突出表现人物。合理添画背景,充实画面内容。
能够大胆描画,体现自我肯定,彰显个性特征。重点难点
1、指导画面人物形象的描画。
2、通过绘画,自我肯定,升华情感。4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熟悉的朋友。他本领很大,72变,火眼金睛,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是谁呢?生:孙悟空!师:对,孙悟空还有一件很厉害的兵器,金箍棒!金箍棒可以随心所欲的变长变短,变粗变细,大家还记得孙悟空让金箍棒变长咒语是什么吗? 生:长!师:对,那你们能不能也念念咒语,让金箍棒变长呢?我们一起试试吧?老师说开始,大家念咒语长长长!生:长!长!长!长!(师操作PPT)师:啊,你们太棒了!让金箍棒变这么长这么大了!说一说,此时的金箍棒给你是什么感觉? 生:大!长!师追问:有多长? 生:从地上长到天上去了,顶天立地!师:顶天立地!说的真棒!那么,顶天立地的金箍棒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与周围的高山、树木相比呢? 生:很高大、厉害!师:大家说的真好!顶天立地的金箍棒能帮助孙悟空斩妖除魔,真是威力无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顶天立地,顶天立地不只是一个词语,在我们的美术课上,它更是一种构图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顶天立地的画法。出示课题:顶天立地。讲授新知
1、对比感受
师:老师请来了一个小朋友,他叫友友(PPT展示),我们一边认识友友,一边同桌讨论哪幅画中的友友更强大?为什么? 生同桌讨论并回答:第二幅,因为第二幅画的很大,顶天立地。
师:很对,那顶天立地的画法和我们平时的画法,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生:顶天立地的画法,显得人物更高大,更威风。
师小结:第一幅,人物画的很小,突出表现了友友周围风雨交加的环境,第二幅,顶天立地的画法突出表现的是人物本身,让友友显得更高大。
2、主体、背景
师:那么,当我们画一幅画时,我们要把画面上的哪些内容画的顶天立地呢?欣赏课本P9的图片,一边欣赏,一边小组讨论这两个问题(PPT出示问题): A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 B画家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画面中有小姑娘,房子、树、白云、汽车„„,画面中主要表现的是小姑娘,因为小姑娘画的最大,最详细。
师小结:因为小姑娘在画面中画的最大,并且画的很详细,所以我们认为这幅画主要表现的是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也有一句话要对我们说,我们一起来读出来。生读课本中的提示语:“我是画面的主角,要把我画的大大的哦!”
师小结:对,我们画面中主要要表现的内容是画面的主角,在我们美术中,也叫画面的主体(板书:主体),主体要画大,画详细,就像这个小姑娘一样,头顶白云,脚踩大地,画的顶天立地。
师:刚才我们说在画面中除了主角小姑娘以外,还画了房子、树、白云、汽车„„,这些叫做画面的背景(板书:背景),在这里,背景就是主体周围的环境,背景起衬托主体的作用。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小组观察讨论,画家把这些背景画的大还是小呢?画家为什么要这么表现? 生小组讨论并观察:小。这样会显得主体更高大。
师小结:对,楼房大树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高大的事物,画家把这些原本高大背景画矮小,就更能突出主体的高大。小姑娘的腿上又能跑汽车又能盖楼房,可见这个小姑娘真的很大很大。
3、对比尝试
师:刚好前两天老师画了两幅大耳朵图图的画(出示两幅画),我们一来看一下,老师画的主体大吗? 生:大!师:可老师觉得还不够,还想让主体显得更大一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添画背景。
师追问:背景画大还是画小呢? 生:把背景画的小一些。
师再追问:把什么背景画小一些呢?画些小花小草行吗?铅笔橡皮行吗? 生:不行,因为它们本身就很小,不足以显出图图的高大。师:那我们可以添画什么?谁愿意来尝试一下? 抽两名学生上台尝试添画背景,其余的同学把背景画在自己的美术本上。
师:他们添画了大树,房屋,有没有将主体图图衬托的更高大更神气?非常棒!那这两位同学相比,你认为谁的更能突显主体的高大呢?为什么? 生:第二个同学,因为他添加的背景更小,更能显出主体的高大。
师:其他同学添画了什么背景来衬托主体的高大?有没有和她们不一样的?如果和她们的一样,那再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添加什么背景? 生:大象、高山、长城、飞机„„
师:你们真棒!那老师给他添上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东方明珠塔可以吗?世界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可以吗? 对,把这些高大的物体背景画矮小,都能衬托主体的高大。作品欣赏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顶天立地的人物的,这些顶天立地的人在干什么(PPT展示)。
1、夸父追日
画家用顶天立地的画法来表现夸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
2、灰姑娘中的魔法师
画家用顶天立地的画法来表现魔法师的法力高强。思维拓展 师:我们欣赏了顶天立地的作品,他们有的在追逐太阳,有的在施展魔法,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起立,闭上眼睛,深呼吸,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画面中这个顶天立地的人,天地中间,你最大,并且拥有无穷的力量,你最希望自己做什么? 生闭眼睛,进行冥想。
师轻声引导:想象一下,此时的你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伸手就可以触碰白云,充满了力量的你,最想实现什么愿望?(2分钟后)师:好,慢慢睁开眼睛,你感受到了吗?顶天立地的你最想做什么? 生:打篮球、拯救世界„„ 学生作业
师:好,大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都很特别,现在,拿出作业纸,画出你心目中顶天立地的人物形象,画一画,他们在干什么。作业要求:
1、画一个撑满整个画面的人物,他在干什么。
2、适当的添加背景。生大胆创作。师提示:
1、我们横着画能显出主体的高大,还是竖着画能显出主体高大?
2、大胆自信一些,直接用彩笔油画棒进行表现。
3、先画主体,再添加背景。
4、主体是我们画面中主要表现的内容,大家尽可能多的添画细节,比如发型,服装上的花纹、口袋、拉链。作品评价
1、自评,你对自己的画,最满意的地方在哪?
2、互评,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你想给哪幅画提提建议?
3、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哪幅画吗? 小结下课
困难立地 第3篇
关键词:爆破,整地,造林
神池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 春季干旱且多风。年平均气温4.6℃, 1月平均气温-13℃, 7月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水量481.3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16.70 h。年平均无霜期110天。境内常年多刮偏西风, 年均风速4.10 m/s。由于多年的水蚀、风蚀作用, 使县城东面的界东山和西面的西海子山成为岩石裸露、寸草不生的极端困难立地类型。两山多年来一直是在自然状态下任凭风吹雨打、日晒畜啃, 使原本荒凉的石质山地貌更是雪上加霜, 这成为神池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局心头之痛。特别是在短暂的夏天过后, 伴随着阵阵狂风把采石和风化形成的白色灰尘吹浮到县城上空, 形成了遮天蔽日的凄凉景象。然而, 就是在这样的立地条件下, 神池人通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将这两座石山绿化了。2008年春, 神池县在西海子和界东山两处困难立地栽植了近334 hm2油松, 苗木高度分别为2 m、1.50 m和1 m, 到7月份成活率达到95%以上。那么是什么帮助神池人克服了困难, 完成了这空前的壮举呢?除了绝好的生态建设机遇、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多方筹集生态建设资金以外, 一项造林技术———爆破整地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
1 爆破整地技术推广应用背景
爆破整地就是将爆破技术应用于造林整地的技术。上世纪90年代, 北京、河北等地曾尝试爆破整地, 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科研人员对爆破整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由山西省林科院主持, 山西、河南、河北三省共同完成的“太行山生态林业工程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也对爆破整地技术进行了尝试。试验是在花岗岩、片麻岩、沙岩、闪长岩等易风化的母岩为主的山坡地, 通过爆破整地改良土壤, 栽植经济林。真正大面积、成功地把爆破整地技术应用于生态造林的首推北京市, 该市爆破整地始于1990年, 到目前已应用爆破整地完成造林1.34万hm2, 树种涉及侧柏、油松、黄栌、元宝枫等。经过多年的摸索, 爆破整地在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如尝试了压缩药包爆破法, 既增强了操作的安全性, 又有利于树木根部的生长和水源的补给;应用“风镐”整地, 减少了资金投入, 也使得操作更加安全;把小管出流式或多点出流式节水灌溉系统应用到爆破造林工程中, 使得林木得到生长所需水分、养分的同时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山西省在爆破整地方面尝试不多, 仅在个别地方进行过小规模试验, 像神池县一次爆破整地近134 hm2尚属首次。神池县爆破整地的成功经验, 为在山西推广应用爆破整地技术奠定了基础。
2 爆破整地的优点和缺点分析
爆破整地在困难立地造林上有一定的优点, 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缺点。
2.1 优点
1) 可以在困难立地, 尤其是难以整地的地方造林;
2) 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3) 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4) 见效快。
2.2 缺点
1) 成本高;
2) 安全程序要求高;
3) 技术难度大;
4) 局限性大。
3 神池县爆破整地造林经验
神池县造林分为两大片, 一片是县城西部环西海子西部、北部的浅山, 坡度20°左右, 岩石裸露, 个别有土的地方土层厚度约为5 cm左右, 岩石为石灰岩, 面积约180 hm2;另一片位于县城东部的界东山, 也属于浅山, 立地条件与西海子造林地相似, 面积为153 hm2。
3.1 爆破整地造林做法
3.1.1 区划布点
根据地形和位置的不同, 分别以株行距2 m×3 m、3 m×4 m和6 m×6 m进行了布点。
3.1.2 办理爆破手续
爆破手续分别在县公安局民爆大队、民爆公司等负责民爆用品管理的部门办理。
3.1.3 打眼
利用空压机在区划好的点位打眼。初开始打眼的深度为60 cm, 结果爆破后, 只形成一个簸箕形, 达不到整地深度要求。之后, 把打眼的深度改为1.20 m, 这样爆破后可以形成80cm深的坑。
3.1.4 装药
根据民爆物品管理办法规定, 所用炸药必须由专车拉运, 专人负责, 且由具有从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装药。根据爆破深度、石质结构和地理位置等掌握炸药用量, 一般每炕用量在400 g~600 g之间。
3.1.5 爆破
采用煤矿用瞬发电雷管, 以串联方式接线, 一次爆破50处左右, 最多一次能爆破110处。爆破的关键是安全问题, 要求施工现场设立明显标志, 爆破前要仔细查看四周情况, 确保万无一失。
3.1.6 整坑
人工将炸出周围的石块捡回并将坑内松动石头取出垒石整坑。根据所栽苗木大小, 分别按100 cm×100cm×100 cm和70 cm×70 cm×70cm的规格整成鱼鳞坑, 坑壁厚30 cm~50 cm。
3.1.7 防漏水措施
整好的坑底和坑壁主要是石块, 极易漏水, 所以要在坑底和内坑壁适当铺垫草袋。草袋在回填土后形成具有通透性和保水性的防漏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也尝试过其他的防漏材料, 如塑料薄膜, 但事实证明利用草袋效果最佳, 而且草袋还可以腐烂成为有机质, 还能够改良土壤。
3.1.8 客土回填
山上没有土只能用客土, 将客土拉至可以到达的地方, 然后采用人工或塑料管顺坡将土填到坑内。
3.1.9 栽植
苗木选择2 m、1 m和1.50 m高的带土球油松苗。栽植时, 还适量使用了保水剂、生根粉。栽植后, 灌足水, 再将栽植坑表面用石片覆盖, 之后根据降水情况, 适时浇水两次。
3.2 爆破整地造林单株成本核算
按照神池县2008年春季造林工序, 每栽1株树的成本核算 (见下表) 。
4 建议
4.1 开拓性地应用爆破整地技术
生态环境差一直是山西的劣势,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注重生态建设, 通过造林措施不断改变着山西的环境, 尤其是近几年全省大搞生态建设, 形成了全社会建设生态的好氛围, 造林面积越来越大, 同时也突显出一个问题, 那就是目前所剩的造林地绝大多数属于困难立地。如何使全省的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4%提高到规划的20%, 就必须从现有的立地条件出发, 面对那些土层极薄的石质山地, 甚至裸岩山地。这时爆破整地技术会发挥其作用, 爆破整地在山西的应用前景比较广阔。但是, 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调整技术, 开拓性地应用爆破整地技术
4.2 尽量降低爆破整地成本
按照神池县的成本核算, 利用爆破整地技术造林, 栽1 m或2 m高的油松, 每栽1株树需要100元~200元的投入, 每公顷按450株算, 就需要4.50万~9万元的造林投入, 这样高的成本对于荒山造林来说太高了, 必须想办法降低成本。
4.3 配合应用其他抗旱造林技术
需要采用爆破整地的地方往往也是缺水的地方, 爆破整地后应配合应用其他抗旱造林技术, 如滴灌、覆盖、抗旱保墒材料应用等。
4.4 在适当立地应用爆破整地技术
爆破整地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决定了使用该技术的范围, 在一些确实需要绿化的地方, 如环城绿化、公园建设、公路沿线石质山绿化等特殊地段。如果目的是为了改良土壤、发展经济林, 只能在花岗岩、片麻岩、砂岩、闪长岩等易风化的母岩为主的山坡地上进行爆破。坡度<15°的可以实行密度稍大一点的爆破, 15°~25°的可以实行稀疏的隔坡爆破整地, 以增加坡面的稳定性, >25°的坡地禁止大规模爆破整地。
3.5注意安全
教案《顶天立地》——黎丽 第4篇
《顶天立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突出表现主体人物。2.能力目标:合理添画背景,充实画面内容。
3.情感目标:能够大胆描画,体现自我肯定,增强学生自信的精神面貌。教学重点
画出顶天立地的构图。教学难点
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活力。教学准备
白纸、勾线笔、水彩笔、蜡笔。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董存瑞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我们中国的大英雄,他叫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中国还在打仗,在准备冲锋的时候,董存瑞所在的连队受到敌人的袭击,这时候,董存瑞抱着一个炸药包,就冲到离敌人最近的一座桥下,由于桥很高,炸药包没有地方放,危急关头,董存瑞用左手举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线,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的碉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那个时候他年仅19岁。提问:1.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英雄呢?(伟大的、勇敢的……)2.为什么作者要把董存瑞画的这么大,而不是画的这么小?图片顶天立地的构图突出,图中的董存瑞形象高大,气势豪迈。
2.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顶天立地,揭示课题《顶天立地》。
(二)对比欣赏
1.同学们,你觉得这幅画画的怎么样?跟我们平时画的画像相比有什么区别?
2.学生总结:这几幅画人物都很大,比我们平时画的都要大。身体比房子还要大,头像天那样高。3.出示插画《友友的世界》,这幅画画了什么?(下雨了,一个红头发的小女孩在草原上行走)
4.出示图片,观察这三幅画,画中的主角友友有什么变化?图一只画了友友的头和上半身,手里拿了一根魔法棒,(人物画大,画面构图有外扩的感觉,突出人物友友强烈的想当魔法师的愿望),图二友友在画面中的面积缩小,加上环境,要表达主人翁友友在雷雨交加的场景中内心的变化,图三:画了友友的全身,构图以人物为主,忽略环境,凸显画面中又有的存在。
3.总结:远处的人,画的小一些,主要突出人物所处的环境,近处的人,画得大些,主要突出人物的动态和外貌特征。
(三)探究方法
1.出示图片提问,上面这两幅图中的主角,你觉得哪个显得更高大,为什么?四人一组讨论,然后请一个代表来回答。(把高大的背景画的小一些,可以衬托主体物的高大)
3.出示图片提问:这幅图是怎样画出顶天立地的效果的?四人一组讨论,(画中物手摸得到空中的白云,房子和车子是她身上的花纹。作者使用对比夸张的方法画出了顶天立地的效果。)
(四)教师示范
(五)欣赏作品
我们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画。
(六)作业要求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画一幅画,要求画面夸张画出顶天立地的效果,主体物大,背景小。
(七)学生创作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很来劲,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画的人物都有顶天立地的特点,画的很巨大,完成了教学目标,有一个缺陷就是学生在添画背景的时候内容有点单一,普遍就是白云、小树、房子等这些常见的事物,第二课时需要教学生怎样装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根据画面中的主体合适的添画背景。2.能力目标:合理添画背景,充实画面内容。3.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出。教学重点
装饰画面,让自己的画变得有个性。教学难点
装饰的内容和主体物的联系要紧密。教学准备
上节课的作品、勾线笔、水彩笔、蜡笔。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巩固新知识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画了顶天立地,怎样让我们的画画出顶天立地的效果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呢?(用画小背景和夸张的方法就可以画出顶天立地)
(二)装饰画面
1.同学们,你觉得这幅画怎样画可以让它变得更加的漂亮呢?生:略。
2.总结:通过装饰背景和涂颜色就可以让我们的画变得好看。
(三)学生创作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你们的画装饰的更漂亮一些。
(五)欣赏作品
1.请5—6个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画。2.让同桌之间互相欣赏画。
3.请一个同学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