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与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服装艺术美的视觉传达
3、对接地方经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4、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5、面料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6、超现实主义风格在现代服饰文化中的意象特征解析
7、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8、以创业为导向的服装零售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9、浅谈服饰设计中的美术创作
10、北京服装学院时装周 美好生活—生息
11、服装设计与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2、高职中的“行业大咖”院校
13、基于服装数字化技术的尼雅“万世如意”锦袍复原
14、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民俗服饰课程建设
15、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6、项目式教学法在服装配饰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改革
17、用设计诉说“我爱你,祖国”
18、探析街头涂鸦艺术在潮牌服饰包装中的应用
19、基于“工作室模式”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20、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探析
21、服装设计中工艺美术的应用探讨
22、几何艺术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23、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24、2016年美术高考承认联考成绩的院校
25、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分析
26、坚持艺工融合 不断完善和创新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27、论服装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28、地方工科院校一流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策略思考
29、2019北服时装周展示1800余套设计作品
30、湘绣艺术元素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服装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32、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探索
33、论服装表演艺术活动的要素及其价值特征
3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35、论造型在服装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36、克里姆特的服装观解读
37、谈服装设计中面料材质的艺术化再造
38、浅谈服装设计中灵感来源的途径
39、论服装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40、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41、专业“奥运荟”(下)
42、中国设计的未来从这里开始
43、关于高校服装专业教育改革的讨论
44、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45、艺术与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46、李飞跃 黑暗中的舞者
47、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48、音乐艺术在现代服装艺术表演中的应用研究
49、基于我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平面设计与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做”一体情境教学模式初探
3、数字媒体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4、校企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5、论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6、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研究
7、浅谈数字影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8、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分析
9、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地域文化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1、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展示的实践研究
1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14、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改研究
15、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16、地域文化进入高校艺术设计课堂的创新性教学研究
17、基于差异化教学理念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18、当代艺术思潮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19、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研究
20、写实雕塑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设计分析
21、论我国服装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22、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23、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角度探究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教学
24、汽车内饰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融合对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的思考
25、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性探究
26、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平面设计教学浅谈
27、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
28、浅析影视作品《甄嬛传》中安陵容角色背后的艺术设计
29、论“三教”改革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如何推进
30、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慕课教学模式研究
31、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探析
32、基于“工匠精神”融入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33、人性化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4、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5、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
36、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管理对策
37、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
38、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分层聘任管理改革探究
39、传统文化装饰性美学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40、特色小镇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
41、“双高”背景下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方略探析
42、会展专业艺术设计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43、论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44、民族艺术设计语言与现代艺术设计关系探讨
45、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46、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47、浅析染织艺术设计传统纹样与当代表现形式的结合
48、将传统手工艺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49、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平面设计与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机制分析
3、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及优化措施研究
4、江苏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现状比较分析
5、“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6、高水平行业性大学学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7、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8、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成因与机制重构
9、民办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10、山东民办本科高校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1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部适应性研究
12、2008年《职业教育研究》总目录
13、推进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育改革
14、广州时尚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顺利举行
15、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16、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17、双高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
18、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坐标交出“双一流”建设合格答卷
19、甘肃省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中观失衡探析
20、2007年《职业教育研究》总目录
21、浅谈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22、在未来理想化艺术教育观念下思考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发展
23、国家骨干院校导入CIS理论策略刍议
24、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5、探究当前广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
26、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现状及策略构建研究
27、市属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实践研究
28、科技与文化产业高端融合发展的趋势与政策推进策略
29、2014—2015(第十二届)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 品牌榜海选名单
30、经济全球化视域下山西文化旅游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31、“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体系建构研究
32、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判(上)
33、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方法研究
3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人力资源供给能力研究
35、从“趋同现象”审视我国高校的发展
36、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建议
37、艺术类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
38、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
39、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
40、关于重庆市高职高专专业结构的调查研究
41、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场与当代创新*
42、职业本科发展定位和特色发展的哲学思考
43、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
44、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研究
45、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46、产教融合趋势下重庆市高职教育专业对接支柱产业优化探究
47、国内外语类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48、高职艺术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49、高职骨干院校理念识别(MI)的设计策略
平面设计与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
3、从卡罗尔艺术恐怖哲学的三个论题重观卡西尔符号学
4、从《人间词话》手稿与刊本比较看“境界”说的发生及内涵
5、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音乐美学三阶段
6、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问题
7、试论迟子建城市书写的“地方路径”
8、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9、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的边界研究
10、建筑学·新陈代谢派:日本美学的再出发
11、旅游: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12、艺术歌曲歌词创作的音乐性特征
13、设计与艺术的边际问题初探
14、从盖恩斯《刑前一课》看小说视点与叙事 层面的建构
15、陶渊明乡村发现的美学意义
16、诗、画、乐的同构联觉
17、海外中国左翼电影研究述评
18、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解析
19、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20、持续狂欢·伦理震荡·中产趣味
21、何工 当代艺术与乌托邦
22、钩沉与还原:中国现当代
23、“危机”亦或“转机”:杜威的“经验”观念对当前艺术史研究困境的启示
24、未知之域的书写与新世纪文学观念的转型
25、中国当代生态美学需要解决的三对关系
26、我对诗性教育的理解与追求
27、小提琴艺术与音乐美学的联系研究
28、纪实与虚构的双重交织
29、现代性:跨世纪中国文学展望的一个文化视角
30、习近平文化视野中的中华美学精神
31、艺术史的交错与边界扩展(一)
32、文学话语书写与相对性的认同
33、卢施福,流变中的追寻
34、略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生产
35、《北上》:大运河秘史里的古今与世界
36、“审美、理论与历史:新文科时代的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1]
37、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
38、“互动”中的艺术与设计
39、以整全实践视阈探询生态意识深化与生态教育开展之内涵
40、论“美感”:历史演绎与构成分析
41、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路径
42、影像时代艺术学的分类与交叉
43、田世光花鸟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44、逃逸与背离:语言与图像关系的再审视
45、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中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
46、伦理文化与文学“中国性”的生成
47、藏戏与汉族戏曲的比较研究
48、朱载堉乐律学研究指导思想辨析
49、沉浸式互动体验展融入儿童校外教育的思考与启示
平面设计与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浙西弄堂民俗文化探析
3、中国艺术设计中的禅宗文化体现
4、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分析
5、江西民间工艺品包装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6、林学明:设计的最高层级是艺术
7、解读平面设计中水墨元素的审美意象
8、如何把握中国艺术设计中当代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9、探析明式椅子的设计文化
10、多元互动的北朝设计艺术
11、玻璃设计的本土化研究
12、现代美学视域下中国气韵文化的应用与探索
13、宗教信仰与紫砂雕塑艺术的交融
14、浅析地方土特产包装设计
15、瑰丽图画数千年 传统艺术出名贤
16、禅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下)
17、扬品牌之帆 驶艺术之船
18、河南省白龟山水库管理局水文化建设初探
19、佛教图形语言在禅茶包装中的运用与创新
20、试论禅宗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21、探析新明式“仙作”家具设计的艺术风格
22、镇江传统古建筑遗产及其雕饰之艺术特点与生存状况调查
23、论传统服饰图案的视觉符号象征
24、论在陶艺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5、论黄庭坚建造宜宾“流杯池”的意境图式
26、当代家具设计对宋式美学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7、中国传统美学在家饰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8、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软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9、浅析禅宗美学与现代婚纱设计的运用研究
30、河北佛教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研究
31、具有郑州文化特色的城市礼品设计研究
32、浅析宗白华的意境与海报设计中意境的运用
33、唐飞天形象的形成与演绎探索
34、吉祥文化在泰州景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5、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兴起的历史渊源探析
36、禅的自然观与现代艺术设计
37、意境营造视角下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38、奥登伯格公共艺术的文化语义
39、从龟兹石窟寺探索西域佛教艺术的发展道路(中)
40、禅学与当代设计的关系
41、中国传统艺术语汇在当代家纺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42、竹工艺品在常德旅游工艺设计开发中的应用
43、黄天厚土 塑造辉煌等
44、浅谈少林文化在郑州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45、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语言特点研究
46、“飞天”形象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
47、我的城市·我的大学
48、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探究
49、中国传统文化在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平面设计与艺术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水墨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特色早已自成一体,并极大地融合了美术设计师的美学原创思维。怎样使水墨元素更好地融汇到平面设计中去,是需要艺术工作者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议题。本文主要分析论述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时的技巧手法,以期为平面设计的构思和创新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平面设计;水墨元素;意境;艺术效果
水墨在我国是历史相对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亦是在历代美术大家传承和发展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辉煌悠久的美术创作史上,其已产生了风格迥异、样式多元的表现手法,以墨为主、水为辅,经由水的稀释作用将形式各异的浓淡效果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宣纸上。它表现为自然写意的风格,在色彩、肌理的表现上大做文章,强调节奏、神韵、虚实相生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传统水墨元素有着极为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精神感染力,在平面设计中值得大力应用、大力创新。
一、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应用于标志设计
众所周知,标志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象征,亦成为很多企业传递批量信息的载体。在标志设计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将水墨元素应用于标志设计中已成为大势所趋。事实上,如今的标志设计者热衷于体现标志浓重的民族味、深厚的文化性以及鲜明的时代气息。基于此,标志设计需在大量吸纳本土艺术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深入拓宽艺术表达形式,以丰富标志的文化内涵,使标志成为弘扬企业优秀文化、推广先进运营理念的指明灯。
例如,中国移动4G手机的标志是一个以水墨艺术手法所书写出的“G”字,右上角是以印章所描绘的“4”字。这个标志从整体上有着浓郁的中国味道,从美术造型和视觉上呈现出美观大气、爽朗和谐之态,尤其是颜色搭配亦可圈可点,有着极强烈的民族视觉感。
(二)应用于房地产楼书设计
2000年以来,我国全面取消了福利分房,住房商品化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房地产业亦成为十余年来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企业呈现出疯长态势。为全力扩大营销规模、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房地产企业所制作的宣传广告铺天盖地。在这些广告中,房地产楼书作为一类重要的宣传形式,为更多的房产开发商所认可并信赖。为了扩大宣传、加快销售进程、凸显楼盘文化、积攒楼盘人气,设计师们往往千方百计改进楼书的设计样式,并巧妙融入水墨元素的精华,进而为水墨元素的传承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渠道,同时亦为当代楼书设计增添了无限的艺术韵律。
例如,著名楼盘作品“水木清华”即是把水墨元素应用于楼书设计中的成功范例。将浓墨同淡墨相交融,使画面变得简易而又不失丰满,大面积干湿度不同、浓淡程度不一的黑色勾画出不可多得的灵动之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笔墨的灵性,既为世人传递了和谐光彩居家生活的本真,亦散发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特质。
(三)应用于当代海报设计
提到“海报设计”,人们会想起“影视海报”。无可否认,海报设计属视觉传导的艺术表现范畴,亦成为大众眼中的宣传利器,有着极有力的艺术感召力。水墨元素中虚实交替变换、惟妙惟肖的美术风格早已为业内设计师所推崇。
例如,靳棣强的《汉字》系列就成功地借助水墨元素凸显自然、不拘一格、讲求写意的特征,将墨色的浓淡愈发层次化,时刻注重增强水墨的流动性,富含浓情又不失水墨的灵性。当受众观赏作品后,会置身于天人合一的艺术天地中,同时定会对水墨元素的精巧应用赞不绝口。
二、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分析
(一)充分发挥水墨元素的意境美
水墨艺术并不采用绚丽的色彩,而是善于利用黑白双色将个人的心理感悟一五一十地呈现给世人,试图建立一个“与世相隔”的艺术新天地,使创作人摆脱掉来自现实中的约束,自主地开展抽象化的艺术宣泄,亦给欣赏人带来精彩纷呈的联想空间,进而用心体会独特的墨韵,由此形成了水墨创作的最佳“墨地”。除此以外,我国的水墨元素正如传统文化矜持、典雅、内敛一般,大都简约而又含蓄,譬如说寥寥数笔即可完成水墨作品,它并不追求过分的形似,却崇尚生动的气韵。如今,平面设计尽管倡导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实时性,但却时刻关注设计作品的艺术质素和美学价值,换言之,对于回报受众这个环节,平面设计作品最为看重能否给其提供独到的审美体验与超凡的艺术感受。基于此,利用水墨元素为平面设计作品创设出鲜活的“意境美”便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亦是当前平面设计师所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就要求平面设计师要将功利性的观念置之度外,转而以一种幽远宁静的境界作为“意境美”的主旋律,极大地为欣赏人传递一种回归艺术本真,还原美术真实的主旨内涵。
诚然,今天的平面设计商业化色彩极为浓郁,特别是在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推动下,信息传播趋向于共享、共通、共融,“意境美”概念的体现由此而来。事实上,水墨元素的“意境美”是可以“信手拈来”的,传统水墨美术文化为自身创设意境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素材,所以,必须要善于培育和激活水墨元素的文化新动能,加强艺术领域的创新引领。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同设计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甚至两者完全可以互鉴共进。我国香港平面设计师靳棣强曾表示,平面设计中“美”的理念无外乎三条:第一是立意,简言之,要明确作品所要传递给受众的艺术主题,进而通过意念的设计达到作品的形神兼具;第二是追求创意,创意要在革故鼎新、传承创新的前提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三是灵用,即适时地将传统艺术技法加以改造,使之合乎艺术表现的总体需求,让作品更加灵动。实际上,这同水墨元素在应用和创作时所追求的“意境美”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无论是艺术设计初衷还是对美学的独到见地均大同小异。
(二)灵活运用水墨元素的笔墨技法
在创作水墨画时,要善于深度挖掘“笔”和“墨”的用笔技巧,力求做到不做作、不改动、不重复,切实发挥创作手法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在平面设计时,要丰富笔法,用笔时要依据题材的差異来选用相应的笔法。例如,若要表现虫鱼鸟花等物,则用笔要讲求画干、勾花、写藤、拓叶等手法;若要彰显栩栩逼真的人物特点,就要运用铁线描或行云流水描手法。与此同时,运笔的速度和力度及其实际效果亦是同样关键的,譬如创作者往往会区别按、顿、提之间的差异以及轻、重、缓、急的区别等。用墨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有泼墨法、浓墨法、积墨法等。通常情形下,创作时必须科学调和水与墨的比例,由此产生了淡、浓、重、焦等墨色,以浓墨为主,淡墨可有衬托之用。水墨效果极大地避免了细微处的干扰与影响,使平面设计作品在简约和美观的同时,更能彰显传统艺术元素的高超技法与表现内涵。
结语
传统的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可派上极大的用场,必须深度推进两者融合,使水墨元素的应用向纵深推进,让平面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元素熠熠光辉,从而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丽.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7).
[2]黄爱民.我国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文艺评论,2013(5).
[3]李金.水墨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7).
[4]何军.浅谈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
[5]胡娅静.论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创新[J].戏剧之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