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童年铸就坚强人生作文(精选3篇)
苦难童年铸就坚强人生作文 第1篇
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Michigan)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愚钝糊涂”被要求退学
1878年9月爱迪生31岁时开始研究电灯。那时煤气灯已代替煤油灯,但火焰闪烁不定,而且在熄灭时产生有害气体;弧光灯也已发明,并在公共场所使用,但由于燃烧时发出嘶嘶声而且光亮过于耀眼,不宜用于室内。当时许多欧美科学家已在探求制造一种新的稳定的发光体。
爱迪生研究了弧光灯后宣布他能发明一种使人满意的光,但需要钱。那时他已是一个有了170项发明专利权的人,他的发明给资本家带来很大利润,因此一个财团愿意向他提供资助。经过几千次失败,1879年4月他改进了前人的棒状、管状灯,做出了一个玻璃球状物;1879年10月21日他把一个经过碳处理的棉线固定在玻璃泡内,抽出了空气、封上口、通上电流,它发光了,一种新的照明物出现了。
爱迪生的一生告诉我们:巨大的成就,出于艰巨的劳动,也源于苦难。
苦难童年铸就坚强人生作文 第2篇
苦难铸就人生读《童年》有感怎样的童年,才算是真正的童年?我原以为,只要有人疼有人爱又可以自由自在地玩闹,才算是真正的童年。可读完了《童年》之后,我又改变了想法。《童年》是前苏联著名作家、民主斗士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记录的是自他父亲去世到他开始走向社会的一段真实经历他幼年丧父,被迫搬到外祖父家中,无奈外祖父脾气古怪,母亲又改嫁,终日生活于不见天日的世界,同伴们遭遇悲惨,家道败落以至于不得不自力更生。可以看得出来,高尔基的童年的确是不幸的。
他几乎处于一个没有人关心的家庭,人情的冷漠使得他更多地珍惜生活。当他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便格外惦念外祖母的温柔与风趣;当他看见母亲又要改嫁,便学会了自立。他在风雨中行走,更在风雨中成长;他就像一块绷得紧紧的.弹簧,生活给他多少苦难,他就蹦得有多高。合上书,我感慨万千。高尔基这样一位伟人,居然拥有这样悲惨的童年,可也正因为这样悲惨的童年,才铸就了高尔基这样一位伟人。反观我们的生活,我们拥有疼爱自己的父亲母亲,拥有不错的生活条件,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还须渴求什么呢?没有了。高尔基没有的我们都有,高尔基向往的我们都有,我们什么都不缺,但我们却无法像高尔基那样勇敢坚强,为什么?因为我们什么都有。正因为我们毫无所缺,所以我们缺少困难,缺少磨难,所以我们总不是在能力上被对手打垮,而是在精神上。
坚强相伴人生,风雨铸就传奇 第3篇
放弃音乐自学法律
赵国平出生在湖南湘江边上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
他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法制的黑暗时代,在没有法制的“文化大革命”中,他亲眼目睹了曾是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父亲与各级领导干部胸挂铁牌,被作为“牛鬼蛇神”,跪在万人大会的批斗台上被拳打脚踢的情景。
他亦曾目睹血色黄昏的江边,毫无人性的“造反派”用土地改革中农民运动曾经使用过的“红缨枪”,将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分子,从背后反剪双手,活活捅死在沙难上并推入江中随波而去的景像。
恐怖与震撼,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着太多的无奈。
因受父辈历史问题的牵连,赵国平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为了生活,他15岁就加入了工地的建筑队伍,从事繁重的体力活。多年的严寒酷暑,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艰辛劳作,磨砺出他坚强的性格。
在建筑工地,赵国平认识了从省城下放来小镇改造的一位老音乐家。老音乐家以其优美动听的器乐演奏为他打开了人生另一扇美妙的窗口。劳作之余,繁星点点的夜空下,一老一少完全沉浸在音乐世界里。老音乐家恨不得将自己的全套本领传授给这位年轻好学的小伙子。
人生的旅程中常常会有灿烂的转折点。
恢复高考,给赵国平带来了希望。在朋友的鼓励下,赵国平报考了湖南师院艺术系的音乐专业,以娴熟的演奏技巧,凭一曲高难度的单簧管独奏曲“红太阳照亮了草原”,震惊了考官,顺利进入复试。
与此同时,赵国平结识了报考其他专业的同学,在得知相关院校设置有法律专业时,童年时代对法制的憧憬与向往,瞬间转化为理想的追求:报考法律专业,放弃音乐专业的复试,转攻法律。然而,他过早辍学,没有数、理、化课程基础。考试的结果,粉碎了他进入高等院校系统学习法律课程进而登上法律殿堂的美梦。
为了生存,赵国平只得找一份工作,到公路养护部门做一名非正式国家编制的养路工人,在湘江上做一名轮渡水手。为了梦想,艰难的自学法律的道路开始了。菲薄收入被大部分用于购买法律书籍,业余时间则全部被用来读书与写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国各级报刊杂志逐渐发表了赵国平的诗歌、散文及各类文章,作品得到好评。多年笔耕的历练也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偶然的机会,衡阳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到基层检查工作,了解到这一情况,集体研究后将赵国平“破格”调至某区公路局机关并相继担任办公室主任、公路路政大队长。获此“破格”使用,在当时拥有两三千国家干部职工的衡阳市公路局没有先例。
1988年秋季,司法部首届面向全国的统一律师资格考试铺开,国家全新不拘一格选拔法律人才的机会到了!已经经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大学法律专业文凭的赵国平,以高分一次通过了全国首届律师资格统一考试。1989年7月1日,被司法部授予律师资格。
据悉,全国交通系统在全国首届律师资格统一考试中通过考试的法律人才寥寥无几。《中国交通报》、《成才之路》杂志社等新闻单位闻讯专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在多次为公路部门与交通部门的案件出庭办案后,一位资深法官以欣赏的语气建议他:从事专职律师。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也为了让少年时代辍学的记忆不再成为人生的遗憾,他选择了攻读经济法硕士,成为研究生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
梦想终于成真!
从建筑工地打工仔到著名律师,一案成名
2001年怀着新的憧憬,赵国平从湖南来到广东珠三角地区,选择佛山执业并创办了广东邦南律师事务所,在佛山最繁华的南海大道千灯湖金融区买下了自己的写字楼。“百年树木,十年树人”!十年过去了,律师事务所的业务蒸蒸日上,荣誉称号纷至沓来。广东邦南律师事务所已经成为广东珠三角地区颇具实力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赵国平也被业内尊称为专家型律师。
在律师界强手如林的珠三角,广东邦南律师事务所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与良好的口碑,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赵国平律师娓娓道来:
改革开放以前,佛山就是制造业的重镇。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在佛山更是有了飞速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律师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法律服务。2008年颁布并施行的《劳动合同法》被企业界俗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金融危机重压下,面对《劳动合同法》,民营企业备感焦虑。然而,新的《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却为律师切入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令劳资双方的博弈事件层出不穷。民营企业因劳动人事管理不规范不到位,屡遭劳动者起诉,人民法院的受案数量与日俱增。因遭遇集体诉讼而倒闭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民营企业家们“谈法色变”!
2009年10月,佛山一知名灯饰照明有限公司数百名员工因劳资纠纷罢工,企业在一个月之内直接损失七百多万元。赵国平律师介入后很快平息了罢工风波,赢得了企业的信任,被聘请担任该照明有限公司的长期法律顾问;
2010年11月,南海老字号粤式酒店数十名厨师向劳动部门提起仲裁,巨额索赔。酒店老板在委托律师时坦言:如果此案败诉,经营的老字号酒店只能关门。
接受案件、查阅资料、调查取证。赵国平分析后向南海仲裁委提出抗辩并指出,根据劳资双方签订的合同与协议等事实证明,数十名厨师及工作人员与酒店并未形成劳动关系,而是平等主体间的承揽关系,仲裁委员会审理时不应适用《劳动合同法》,厨师们索赔没有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