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贫血健康教育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贫血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我院儿科门诊的婴幼儿, 共4484人, 其中男2341人, 女2143人。依据卫生部对于婴幼儿的体检要求随机进行血常规检查、骨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化验及X线检查。贫血诊断标准:持续6个月以上血红蛋白低于11g/L;佝偻病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1986) 。

1.2 方法

对全部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知识宣教, 具体如下: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鼓励婴幼儿家长保证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详细讲解对小儿进行辅食添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及添加的年龄、种类和方法等;断奶的方法及断奶后的饮食注意;营养不良性贫血的食疗预防及药物治疗;避免婴幼儿喂养过程的错误行为方式;佝偻病的日常预防和及早治疗, 如平时保证每日光照时间超过2h, 辅食中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 春冬季节进行维生素D400~800U的预防性服药, 足月儿可在出生后15d开始预防性服药, 早产儿和双胞胎婴幼儿应在出生后即开始预防。宣教的方式通过宣传版面、育儿课堂、育儿手册及电话咨询等多种途径开展。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年来4484名儿童中, 患佝偻病157名 (3.50%) , 患贫血1049名 (23.4%) , 其中0~1岁组有佝偻病86名 (54.8%) 、贫血505名 (48.1%) , 1~2岁组有佝偻病61名 (38.8%) 、贫血362名 (34.5%) , 2岁以上组有佝偻病10名 (6.4%) 、贫血182名 (17.3%) , 结果提示佝偻病和贫血的发病率以0~1岁组最高, 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佝偻病和贫血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2007年的发病率分别为4.45%和28.0%, 在2010年的发病率分别为2.55%和16.9%, 该2年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 (P均<0.05) 。佝偻病及贫血各年度发病情况, 见表1。

3讨论

佝偻病和贫血都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时期的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发钙、磷等微量元素代谢失常而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 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婴幼儿在体重增长1倍以后体内贮存的钙、铁元素均用完, 同时由于婴幼儿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且多数小婴儿很少进行户外活动, 接受日光照射不足, 上述原因均导致小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 从而易患佝偻病[2]。佝偻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多汗、易惊等神经兴奋症状, 情况严重者可导致鸡胸、O型腿等骨骼发育畸形。

本次研究显示0~1岁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高峰期, 此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 而此时期其机体的免疫和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容易出现消化不良, 因此, 食物品种单一或辅食添加不及时均易导致贫血的发生[3]。贫血患儿往往皮肤苍白、食欲较差, 同时可伴有消化功能紊乱, 严重者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健康知识宣教等预防措施, 婴幼儿佝偻病和贫血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摘要:目的 探析小儿佝偻病贫血采用健康教育措施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的婴幼儿, 共4484人, 其中男2341人, 女2143人, 对全部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知识宣教。结果 佝偻病和贫血的发病率以0~1岁组最高, 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年来佝偻病和贫血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2007年的发病率分别为4.45%和28.0%, 在2010年的发病率分别为2.55%和16.9%, 该2年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 (P均<0.05) 。结论 经过健康知识宣教等预防措施, 婴幼儿佝偻病和贫血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关键词: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预防

参考文献

[1] 张峰, 谢龙风, 林小军.学龄前儿童家长210名基本保健认识认知程度现状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4, 6 (3) :261~262.

[2] 王亚萍, 李亚玲.小儿缺铁性贫血与佝偻病关系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20 (10) :73.

贫血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1.1 语言苍白, 缺乏文采

现在小学生的作文却往往是这样的情况:通篇大白话, 用语太过随便, 在语言表达方面, 还存在词汇匮乏、病句连篇等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 天总是蓝的, 草总是绿的, 酷热的总是夏天, 寒冷的总是冬天, 除此以外, 再找不出其他的词语来。至于语句不通的现象, 更是普遍, 像“通过我的努力, 使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类句子。而有个同学的一篇短短的两三百字的文章, 竟有十多处语病。

另外, 在他们的作文中, 过分追求另类, 一开口“哇噻”闭口“酷毙”的大量使用生造词, 数字语言、随意组合的词语, 以为堆砌另类的新鲜词语就能得高分, 结果只能弄巧成拙, 陷入了语言怪圈。

1.2 材料贫乏, 思想内容空洞

作为文章灵魂的主题, 存在着思想陈旧、缺乏新意的问题。写农村生活, 都是“去亲戚家做客”, 写人, 都是周围的朋友;写景, 总是“校园里的花坛”, 没有新意。

一篇题为《我的好朋友》的日常作文, 几乎用了全文的1/2的笔墨去描写朋友的五官, 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特点来描述, 使文章空洞乏味。

此外, 由于受到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高年级的小学生的思想波动较大, 有些学生的作文价值观、审美情趣、情感品质、思维方式不正常, 表现为生活体验肤浅, 精神状态疲软、格调低沉消极, 作文无病呻吟, 缠缠绵绵, 凄凄惨惨, 卿卿我我。有的则如琼瑶的小说, 总是“魂牵梦萦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花好月圆”、“今生只为你活”等。这样不难发现, 小学生的作文越来越缺乏一种昂扬而又大气的文笔, 缺乏一种飞扬的激情。

1.3 表达方式单一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中, 表达方式单一, 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使之相互补充, 相互穿插。记叙文全是叙述, 没有描写、议论、抒情;议论文就满篇议论, 忽略了叙述和描写;说明文则板起面孔说话, 不知传说、趣闻、适当运用描写、抒情这是毫无遮掩, 直接倾泻, 不知借景抒情, 寓情于理, 寓情于叙。

1.4 结构模式化问题严重

文章的结构模式化问题严重。开头引题,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结尾升华主题或总结。写人的大都是罗列几件事表现人的性格, 缺少必要的描写;记事一叙到底, 没有起伏, 没有曲折, 没有变化, 平铺直叙, 见头知尾。

许多教师把作文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文章内容的构成模式的模仿上, 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许许多多的作文套路、作文模式、程序训练都是如此。经过这样的要求和训练, 学生的写作能力看似得到了很大提高, 结构混乱、东拉西扯的作文少了, 但学生作文程度不同地陷入了程式化、新八股的框框, 囿于僵化的思维模式, 致使作文往往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变得刻板、乏味, 失去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失去了想象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2 病因探究

当然, 这些症状并不是全都集中在一个学生、一篇文章中, 那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2.1 教师方面

(1) 教学上重知识内容轻语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文本的情节分析、形象分析、内容理解、主题概括以及知识点落实, 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的揣摩, 咀嚼和训练。所以说得出一篇文章段落提纲、写作特点的学生比比皆是, 而表达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绝非少数。一节课下来看似很热闹, 但学生到底有哪些语言实践, 进行了哪些有效的语言训练, 值得反思。句式的灵活选择、修辞的正确使用、语体色彩的区别、词语的推敲锤炼等语言应用被内容的肢解掩盖了,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 学生缺失了咬文嚼字的意识和推敲锤炼的能力, 用词造句只求自白, 不求文采;只求大概, 不求具体;只求大意, 不求达意。

当然, 把语文课说成语言训练课也是片面的, 但语言训练肯定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习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2) 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 造成思维禁锢。虽然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 以能力为本, 但在现实中分数仍然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仍然以分论人, 以分数论英雄。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过分强调结构模式、选材范围、文体意识, 甚至把文章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如何拼凑讲得头头是道。若学生的作文中稍有个性的张扬, 形式的不拘, 做教师的就“苦口婆心”地“删其密, 斩其正, 抑其稚枝”, 这种做法导致学生思维简单化, 模式化, 思维被预设在已有的体系中, 于是在他们的写作中, 硬生生将鲜活生动的文章“腌制”成了新八股, 给自己戴上了冷冰冰的假面具。同时, 一些所谓的“宝典”、“诀窍”粉墨登场。像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 只需填料、压模、组装, 最后学生的作文基本成了造假和贩运的过程, 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

(3) 思想上缺少理性引导。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有些学生看问题绝对化、夸大化, 缺少客观正确的评价观, 思想偏激, 作文语言中爱用“必然”、“绝对”、“总是”、“十分”等不留余地的词语。有的故意拒绝高尚, 贬抑道德, 反叛主流, 取消美好究其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只要与众不同的理解, 不管是否违背道德伦理, 是否符合生活情理一概加以褒扬。久而久之, 学生的个性是得到了尊重, 但是正确地、理性地看待事物的眼光却不敏锐了, 自以为是、信口开河的不良思想反而滋长了, 所以, 一看见中国马路上的垃圾, 就说中国人的人文素养极差。

2.2 学生方面

(1) 缺乏语言积累。措辞官样化、庸俗化的最大原因是词语贫乏, 一个场景、一个事物、一份心情只有一类词语能够使用, 搜肠刮肚只不过贫乏的几个。可现状是许多学生无视积累, 或者虎头蛇尾, 或者仅停留在“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之中, 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2) 缺少推敲锤炼的意识。语言的使用是千变万化、没有止境的。可有的学生不重视语言的锤炼, 用词马虎, 成句随便, 有的只顾肆意驰骋想象, 有的甚至压根就没有推敲锤炼的意识, 随想随写, 写出来的语句自然就拖泥带水。

(3) 缺乏真情实感。缺少对生活的感悟是情感弱化、缺少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就是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他们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 犹如无源之水, 脑袋空空然也, 写作文时只能苦思冥想, 胡拼乱凑, 瞎弄一篇应付了之。同时他们又受到书刊、影视中不良文化的影响, 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 对生活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 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作文理念。

2.3 社会大环境

(1) 社会对母语的冷落。很多人认为我们每天都在用中文说话, 所以语文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很多学生对汉语却表现出一种严峻的冷漠, 学生只会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自鸣得意, 对母语的错别字连篇无动于衷, 对母语表达上的词不达意毫不在意, 对遣词造句中的粗糙失当不以为耻。

(2) 网络文化、报刊杂志、娱乐文化等媒体语言中某些“另类”表达程式对经典文学作品语言的冲击。当网络肆无忌惮地融入学生们的生活当中时, 美眉、仔仔等网络语言便充斥在作文里面, 让人觉得刺眼。

3 解决对策

找到“贫血”问题的症结, 也分析、了解了病因, 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3.1 从老师入手

(1) 加强文本语言的咀嚼和品位, 培养言语意识。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 更应侧重对语言本身的咀嚼和品位, 培养言语意识。教材中风格迥异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 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位课文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品位凝练含蓄的诗歌语言。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在理解、概括上组织活动, 更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鉴赏、品位好的语言、揣摩各种具有魅力的句子, 让学生在形式灵活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 从而内化、积累和尝试运用语言, 进而更好地培养用语意识。

(2) 摒弃应试教育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的作文教学模式, 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 提倡求异思维, 鼓励创新作文, 引导学生走出程式化的误区。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培养个性, 鼓励求异思维, 拓展学生作文思维, 使他们写出具有创新性的作文。如针对“咬文嚼字”这个老话题, 可以指导学生从做事必须有一个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来立论, 而不必总是从反面立论, 人云亦云。教师要扔掉手中的框框套套, 也要鼓励学生跳出框框套套, 让思想冲破牢笼, 让情感回归本真, 让作文打破程式化的束缚, 放飞思想, 张扬个性、自由表达、展现才情。

(3) 将生活引进课堂。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 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之所在, 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 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 我们可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开设“一周热点纵览”专栏, 把从各渠道收集的热点焦点向学生介绍, 这些“点”很多都是学生视而不见的世事视“点”, 有别于教科书上的知识, 或者是他们视野未及的“风景”。从这些“纵览”中, 学生渐渐地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 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 那里风起云涌, 时刻上演着或喜或悲, 或忧或乐的“乐曲”。学生在接受这样的认知后, 在作文选材时, 就会把触角有意识地投向这个“多元”的大海, 摒弃那些老生长谈的琐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 都有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师还要把学生从课堂解放出来,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素材, 激发灵感、学会写作。虽然眼下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 但只要我们教师指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就不会缺乏写作的内容,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纷繁琐碎的家庭生活, 苦乐半参的学校生活, 都是学生的写作素材。

(4) 上好作文评改训练课, 科学有序地做好练笔指导。批改的学生要完成三份作业: (1) 批语不少于80字; (2) 记下精彩妙语50字以上, 建议灵活纳入自己的作文之中; (3) 润饰一段文字, 使语言富有文采。这样的修改让学生扩大了阅读视野, 找到了与同学的差距, 有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另外, 科学有序地做好练笔指导。有的教师作文教学比较随便, 缺少严格有序的安排计划, 作文的布置、收交、批改、反馈、指导都比较粗糙, 给学生提供了“懒笔”的机会, 教学计划上的作文练习量没能真正落实。没有“量”的积累, 作文的“质”又如何保证呢?

3.2 让学生自己“活”起来

(1) 博览群书, 吸纳人文精华。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 这些名著名篇中融汇了世态百相, 凝聚了人间真情, 沉淀了历史精华, 囊括了大地沧桑, 是人文教育极好教材, 除了课堂的教材外, 还要广闻博记, 感受语文本色。从众多文学作品中了解自由、乐观豁达的情感富有人生哲理。学习古典诗词, 能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教育, 道德的教化, 自我品位和内涵会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中, 也要援引当代文学的例子, 如余秋雨、贾平凹、余杰等, 他们的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要加以吸收和鉴赏。或许有人认为小学生的积累要求不需要这么多, 但是至于从现在抓起, 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广泛积累, 才能让他们日后有更为扎实的写作水平。

(2) 加强个性语言的训练。

一个人的言语能力理应随着生命的成熟而逐渐呈现出与个体生命一样的色彩。但是, 是什么让孩子叽叽喳喳地言说自己的喜怒哀乐时, 放弃用文字书写自己的心情和阵地呢?这一切背后的原因也许很复杂, 但学生缺少个性化语言的训练, 是无庸置疑的。

那么, 用词生动, 句式灵活, 多样引用等如何生成? (1) 用词生动, 可以通过一个场景、一次对话、一个动作展开训练, 也可以把课文上运用得绝妙传神的词归纳整理出来点评鉴赏, 比如, 古诗词炼字比较, 课文中的动作描写,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等, 以此锻炼“推敲”之功。 (2) 多样引用, 除了课外的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 还可以引课文中的名句, 语句, 典故等明入作文, 借课文中的人物, 事物, 景物等暗入作文, 仿课文中的语流、语势、语形等进入作文。 (3) 学校活动, 学校可开展“模拟生活场景个性语言展示”、“戏剧个性化台词朗读”、“品广告, 写广告”、“新年寄语”、“创编歌词”等比赛活动, 让学生作文语言成为浸渍学生主体鲜明生命色彩的个性化语言。

(3) 文章要有“我”的思想。

“我思故我在”, 小学生虽有幼稚的一面, 但对社会人生未来也有他们自己的看法理解, 有时甚至是真知灼见。一次小学作文比赛, 出题者让学生以“财富”为话题, 给出了健康、知识、家庭和金钱四个选项, 让学生去立意。大部分参赛者都用前三个来立意, 只有一家境贫寒者把金钱作为自己第一位的财富, 言人说不敢言。

3.3 营造良好的教育、社会环境

(1) 重视母语。这些年来, 各级各类学校中“外语热, 母语冷”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中外交流越来越频繁, 多掌握一两门外语是有必要的。这是大势所趋, 但与此同时, 母语绝对不丢掉, 打好母语根基是学好外语的前提, 这是勿庸质疑的。

(2) 弘扬传统文化。当网络语言日益成了年轻一代的口头禅时, 语文老师们却在为中国的语言文化和语言教学问题而担忧。在他们眼中, 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语言文化。不能否认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 媒体的多元化开放, 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冲击和整合是猛烈而不可思议的。面对这种现实, 我们决不能做网络怪异文化的迎合者和追捧者, 也不能做无所用心的旁观者, 而要做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和弘扬者。

摘要:多年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是不尽人意的, 小学生的作文更是不尽人意。作文“贫血”、“缺氧”等等, 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 作文充满了“假、太、空、废”一类的话, 我将其形象地称为小学生作文“贫血症”。“贫血症”虽是顽症, 但并非不治之症, 找到问题的症结, 便可分析症理, 对“症”下药, 研究该课题, 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作文“贫血”现状的高度重视。同时, 有助于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改革, 有助于学生作文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我将从“贫血”现状, 找出症结, 从教师、学生、社会大环境等三方面分析病因, 并对“症”下药。

关键词:小学作文,分析病因,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60.

贫血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正常体检病人30名。IDA门诊检查患者10例。

1.2 方法

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同一样本严格按照操作要求重复测定血液各项参数求均值。用血细胞计数板重复3次在显微镜下计数血小板, 求均值。

1.3 材料

国产迈瑞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稀释液、溶血素、冲洗液均为迈瑞原装试剂。直接计数为草酸铵稀释液,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2版) 》[1]配制, 经校正过的血细胞计数板。

2 结果

2.1 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对所有健康人和IDA患者样本进行测定, 结果正常组和IDA组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比较表, 见表1。

2.2 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直接计数法对所有健康人和I D A患者血小板分别进行重复计数, 求均值, 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直接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结果基本相同, 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均属正常。IDA组治疗前的血小板直接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而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的血小板值偏高, 为直接显微镜计数的1.43倍左右, 二者间有显著差异 (P<0.01) 。红细胞直方图降低位置明显左移, 且均不能下降。

3 讨论

IDA全球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约占10%~30%, 其中男性约为10%, 女性>20%, 而儿童高达50%[2]。所以血小板计数作为血细胞计数的一个重要参数, 其准确性也是很重要的。近年来血液分析仪迅速普及, 而且越来越完善, 正常情况下血液分析仪对各项血细胞体积的识别有明显的界限, 从而使测定结果能够准确可靠, 但由于不同的血细胞体积也会有交叉重叠, 所以在红细胞和血小板体积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给仪器自身识别造成困难, 从而造成结果与真值的偏差。三分群血液分析仪中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检测是在同一通道内进行的, 是根据体积大小通过检测小孔产生的脉冲来区别和计数的[3]。BC-3000血细胞分析仪也是根据细胞体积大小分辨细胞进行计数的, 故只能识别细胞大小, 不能区别细胞的性质。因此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 其结果易受小体积红细胞的影响, 小细胞数量越多, 血小板数值越高, 大血小板越多, 则混入的小红细胞也越多。但如果血小板体积大小相差悬殊, 也可被误认为红细胞, 从而使血小板计数偏低。

为了避免红细胞对血小板的影响, 就要及时进行手工计数来校正。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 (52±2) fL, 血小板降波的基底。如果红细胞直方图起点在25fL, 甚至更小, MCV明显减少, 血小板直方图降波不能降至基底, 且在中部向右上翘起而出现红细胞和MPV无法计算, 提示小红细胞多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高。MPV增大时则提示大血小板增多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及时进行显微镜血小板直接计数,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分析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缺铁性贫血 (IDA) 患者血小板计数的改变。方法 同时应用BC-3000血液分析仪和WHO推荐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检测10例IDA患者和30名健康人的血小板, 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对于缺铁性贫血 (IDA) 患者, 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偏高。结论 缺铁性贫血 (IDA) 患者应使用显微镜计数法对血小板予以校正。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缺铁性贫血,血细胞分析仪,直接计数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2] 丛玉隆.血液分析仪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4, 6 (2) :325~326.

贫血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 我院共收治例苯中毒再障病人12例均符合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0例, 女性2例, 年龄33~47岁, 平均年龄41岁, 均为慢性苯中毒。

2 整体护理

2.1 心理护理

苯中毒再障病人均为工人, 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加上贫血、乏力等症状明显, 病人多表现为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如入院后实行首诊负责制, 分配专业护士耐心讲解苯中毒再障不同于内科再障, 其出血倾向小危险性小, 预后好等, 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详细讲解注意事项, 了解治疗步骤,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2]。

2.2 抗感染护理

再障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是感染, 故抗感染护理尤为重要。

2.2.1 生命体征监护

对再障病人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监护,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以便能及时正确采取处理方法尤为重要。如及时调整抗生素, 出现高热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及时调整衣着, 做好病房清洁、消毒以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较重患者安排单人房间, 限制探视。

2.2.2 严密隔离, 预防感染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衣帽整洁、戴口罩。每日用紫外线灯进行病房空气照射消毒, 地面用含录消毒剂消毒, 每周行病房空气微生物监测1次。

2.2.3 口腔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再障病人一般有不同程度的三系减少, 出现牙龈出血、咽部感染等表现。我们要协助病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清洁, 饭前、饭后要用淡盐水漱口早晚用软毛刷刷牙, 动作轻柔, 防止牙龈出血。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更换衣物, 剪短指趾甲以免抓伤皮肤造成感染,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发现污物及时更换。

2.3 出血的防护

经常观察并指导病人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及便血等。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 勤剪指、趾甲, 用软毛刷刷牙, 不可用牙签剔牙。肌肉或静脉注射时动作要轻柔, 注射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至无渗血。

2.4 饮食护理

各种红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再生, 都需要依赖蛋白质做基础, 所以再障病人在饮食方面更需要供给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另外, 再障病人由于反复出血, 可出现慢性出现性贫血, 从而加重贫血程度, 因此, 食物中应常补充含铁质、叶酸、卫生素C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2.5 健康教育

反复向病人宣传职业卫生知识, 增强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 提高病人及家属对高危作业的认识,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

2.6 出院指导

(1) 指导病人学会自我照顾。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感冒, 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外伤, 以及防治出血的简单方法等。

(2) 避免再次接触苯, 警惕家用染发剂、杀虫剂对人体损害。定期检查血象, 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不可随便滥用药物, 特别是对血液系统有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

(3) 注意家庭及个人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3]。

(4) 适当锻炼, 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稳定病情。

3 结果

本组资料12例苯中毒再障病人,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 均好转出院, 无死亡病例。

4 讨论

苯中毒晚期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急剧衰竭, 全血细胞极度减少, 皮下及黏膜有出血倾向。病情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死亡原因主要是出血和感染[4]。本组12例苯中毒再障病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 均好转出院, 无死亡病例。由此可见, 周密的整体护理对苯中毒再障病人十分重要, 使病人度过出血和感染关, 消除病人的恐惧及焦虑, 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通过对12例苯中毒致再障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研究, 总结苯中毒致再障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今年来收治的12例苯中毒再障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资料中, 12例苯中毒再障病人,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 均获得好转出院。结论 整体护理是降低苯中毒再障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 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2] 王振馥.7例重度苯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08, 29 (24) :2364.

[3] 孔凌珍, 陈生, 夏丽华, 等.27例慢性重度苯中毒临床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02, 29 (5) :31.

贫血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的孕妇142例随机分成2组, 观察组71例进行个体营养指导, 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27.5岁;对照组71例, 只进行常规健康检查, 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27岁。所有孕妇均为初产妇。2组在年龄、孕早期血红蛋白检查等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个体化营养指导

1.2.1 对照组检查及指导方法

对本组71例孕妇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 20~28周每4周常规产前检查1次, 28~36周每2周检查1次, 36周后每周检查1次。

1.2.2 观察组检查及指导方法

本组71例孕妇产前常规检查时间与周期同对照组;除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外, 根据妊娠早、中、晚期胎儿发育的营养需求特点, 从妊娠建立健康档案起开始对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 20周以前每月指导1次;20~36周每2周指导1次;36~40周每周指导1次。具体方法为: (1) 早期根据早孕期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分化活跃的特点, 对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多, 因此, 这一时期指导孕妇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蔬菜、水果、豆类等, 针对部份早孕反应较大的孕妇, 指导其少食多餐, 吐后再餐。对反应特别严重的, 可制成半流汁食用, 以减少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 使孕妇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满足胚胎发育的营养需求。为中后期妊娠奠定必要的营养基础; (2) 中期, 胎儿体重、身长快速增长, 20周以后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迅速增加, 因此, 在这阶段指导孕妇多食鸡蛋, 鱼, 瘦肉等, 并且食用不低于1kg的富含植物蛋白的豆制, 以保证蛋白质的平稳, 每日牛奶量为400~500mL, 主餐保证2种新鲜蔬菜, 水果作为辅餐, 并保证每周食用2次动物内脏以摄入所需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3) 晚期, 妊娠28~40周为妊娠晚期, 此期胎儿体重增加很快, 发育日趋成熟, 向母体索取的营养素更多, 蛋白质仍然是首要供给的营养素, 其次是维生素D、钙和磷。这一时期对铁的进一步增大, 因此, 这一时期孕妇除延续中期食谱外, 加大牛奶的食用量, 每天需保证600mL以上, 而且本组所有孕妇均补充铁剂, 防缺铁性贫血[3]。

1.3 贫血诊断标准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110g/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90g/L为,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贫血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各个阶段, 胎儿所需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 到孕中晚期, 孕妇至少要有300mg铁贮备[4], 才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胎儿利用铁制造自身的肌肉组织和血液, 同时还要有适量地贮备, 如果母体贮备不足, 不仅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影响新生儿铁储备量, 还会使孕妇产生缺铁性贫血, 本研究对我院2组孕妇的对比显示, 采用个体化营养指导可有效防止孕期贫血。

摘要:目的 分析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孕期贫血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的孕妇142例随机分成2组, 观察组71例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 对照组71例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检查。38周后对2组孕妇的血红蛋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轻度贫血6例, 中度贫血1例, 贫血发生率9.86%, 对照组为39.44%, 2组均无重度贫血;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指导可有效防止孕期贫血。

关键词:个体化营养指导,孕期贫血,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瑞华.铁营养干预对妊娠期贫血的防治效果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 11 (7) :665.

[2] 李雪芬, 余清, 王文蔚, 等.孕期膳食状况及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18 (11) :42~43.

[3] 吴向华, 于珊, 段明英.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4) :454~455.

贫血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4岁,平均2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3个月,平均2个月;Hb80~110g/L,排除有严重心肺疾病、其他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治疗前1个月内应用过铁剂的患儿。

1.2 研究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治疗组患儿用琥珀酸亚铁治疗,对照组用硫酸亚铁治疗,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均衡,可以相互比较。

1.3 治疗方法

2组患儿铁元素剂量计算以4mg/(kg周)的标准进行,每隔6d服药1次,每次服药分2~3次于餐后1h口服,服药期间不应用维生素制剂,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所用琥珀酸亚铁为100mg/片,每片含35mg铁元素,对照组所用硫酸亚铁为300mg/片,每片含54mg铁元素。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和四格表资料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血液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测定2组患儿的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含量,并于疗程结束后重新测定,比较2组Hb和SF变化情况,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2组患儿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值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上升幅度更大,治疗后两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患儿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口腔异味,对照组患儿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的胃肠道反应、上腹痛以及口腔异味,其中1例患儿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见表2。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性的营养缺乏疾病,我国学龄前儿童的患者率约为23%[1],主要原因在于小儿快速的生长发育带来膳食铁需要量的增加,但婴幼儿食品以人乳或者牛乳为主,难以满足对铁的需求,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除引起血液学变化外,缺铁性贫血还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应及时发现与治疗。

琥珀酸亚铁为有机铁盐,而硫酸亚铁为无机铁盐,前者的相对生物利用率要高于后者,琥珀酸亚铁的吸收率要比硫酸亚铁高约30%[2],而且铁离子在胃肠道内的释放较缓慢,刺激性小,琥珀酸亚铁治疗贫血的关键在于在胃酸环境中解离出的琥珠可以参与合成血红蛋白,提高对亚铁离子的吸收[3],也可以快速地升高血红蛋白,琥珀酸亚铁用于成人及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研究的肯定[4],但在小儿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并不多见,本文在这方面作了尝试,通过与硫酸亚铁的比较,并以Hb和SF作为贫血得到纠正和机体铁储存以及铁营养状况改善的判断指标,结果表明琥珀酸亚铁在纠正贫血和增加机体铁储备上比硫酸亚铁更为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易于被患儿接受,可以说琥珀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琥珀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琥珀酸亚铁治疗,对照组用硫酸亚铁治疗,比较2组血清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值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上升幅度更大,治疗后两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 琥珀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琥珀酸亚铁,缺铁性贫血,小儿,硫酸亚铁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

[2] 王红胜,钟春兰,刘春红,等.饮食干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32.

[3] 史壮丽.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全血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80.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