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精选9篇)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阑尾炎患者68例, 男41例, 女27例, 年龄16~62岁, 平均 (44.3±7.9) 岁, 病理分型包括单纯性阑尾炎12例, 化脓性阑尾炎39例, 坏疽性阑尾炎17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 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 各3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方法:腹腔镜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 连续硬膜外麻醉, 在脐上缘做弧形切口插入气腹针, 建立气腹, 维持压力10~15 mm Hg, 之后插入10 mm套管, 进行腹腔内探查, 从右上方逆时针旋转探查腹腔情况, 了解阑尾炎病变位置及类型, 明确诊断后患者取截石位在右下腹麦氏点附近靠阑尾根部的位置做10 mm Trocar穿刺, 之后在左下腹对侧位置做3.5 mm Trocar孔, 分别置入阑尾钳和超声刀, 提起阑尾将盲部显露, 将阑尾系膜全部展开, 超声刀贴近阑尾全层, 钳夹系膜, 切断并用套扎器将阑尾套扎, 在阑尾根部扎紧, 切断阑尾, 无需固定缝合。开腹组患者同意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 右下腹麦氏点位置做切口进行剖腹探查和切除。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对比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 P<0.05视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腹腔镜组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来看,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止痛药使用均显著优于开腹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阑尾切除术在临床应用已有百余年历史, 是一种经典和成熟的术式。开腹阑尾切除术本身就属于小切口手术, 因此有学者认为无需行腹腔镜手术, 但临床研究表明, 部分肥胖患者和女性患者在发生阑尾炎后单从诊断方面看就存在一定困难, 肥胖患者由于腹壁过厚, 小切口开腹探查阑尾情况十分困难, 而如果探查发现阑尾正常, 需要进一步进行腹腔探查时, 又会因为切口较小而无法进行[2]。而腹腔镜手术则能够在镜下全面地探查腹腔, 且与监视器相连, 术野清晰, 能够对一些可疑部位进行重点探查, 且全程只需做一次小切口, 这是常规开腹探查所不具备的优势。

从治疗方面而言, 史文献等人的研究显示[3], 腹腔镜下手术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的阑尾病变情况, 而即使是一些化脓严重的病例, 也能够完成观察和切除, 可用于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的治疗, 中转开腹手术的概率低。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 3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 并无中转开腹情况发生。

从各项手术指标对比情况来看,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止痛药使用均显著优于开腹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更小, 对胃肠道的影响轻微, 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胃肠功能, 且从止痛药应用情况来看,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仅2例需应用止痛药, 而开腹组患者中24例术后需应用止痛药镇痛, 说明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轻微, 给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 手术体验好。这个结论与邹汉琴等人的研究相一致[4,5]。

尽管腹腔镜手术具有上述优点, 但由于腹腔镜技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尚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例如以下几种情况即不适合腹腔镜手术: (1) 患者发病时间>72 h, 阑尾周围脓肿严重或已形成炎性包块, 与周围脏器广泛粘连, 根部不能清晰显露, 解剖位置不清; (2) 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凝血功能异常等一些妨碍腹腔镜实施的情况; (3) 妊娠期阑尾炎患者。因此阑尾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的特点,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很具优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426-482.

[2]纪春才.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9) :48-49.

[3]史文献, 韩殿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炎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 (3) :92-93.

[4]邹汉琴, 于丽, 王可.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与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 (12) :1103-1105.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2篇

(祁阳县中医院湖南祁阳4261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分别比较2组的各项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48.6±14.7 ml,21.3±16.2 ml)、手术时间(72.1±14.5 min,51.3±11.3 min)、术后排气时间(2.1±1.0d,1.4±0.8d)、术后住院时间(9.3±1.7d,5.9±1.2d)、术后镇痛药使用(7/40,1/43)、术后妊娠(5/40,14/43)和术后并发症(6/40,1/43)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妊娠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卵巢良性肿瘤【中国分类号】R73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55-01 目前,隨着围手术期治疗的完善,腹腔镜器械改进和技术水平提高,显示了其明显的优越性,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案[1]。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病情明显优于其他手术[2]。为了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我们选取本院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3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3例,年龄为21~42岁,平均年龄为28.4±7.8岁,随机分为2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以前均未行过腹部手术。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统一的常规治疗方法,术中都采用全麻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组采用标准的三孔操作方法,行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囊肿剥除术[3]。开腹手术治疗组采用取下腹正中切口行卵巢良性肿瘤囊肿剥除术。1.3仪器和设备: 主要的仪器设备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奥林巴斯腹腔镜,奥林巴斯30°型摄像头,UHI型二氧化碳充气气腹机,单机电凝器。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见表1),2组患者在年龄和肿瘤直径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表1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2所有患者临床指标比较:所有患者临床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见表2),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2.3所有患者术后情况比较:所有患者术后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见表3),2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使用、术后妊娠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所有患者术后情况比较3.讨论

本次研究中卵巢良性肿瘤直径均小于8cm,因而无论是行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均可以治疗。如果大于8cm,行开腹手术是较安全的,因腹腔镜手术受到空间限制不易操作。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费用低的优点,很多来自农村的患者更乐于选择。虽然开腹手术的切口比较大且不美观,但视野比腹腔镜手术好很多,手术过程中操作较方便。开腹手术术后对患者的身体创伤较大,恢复比较慢,且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行腹部手术,如果操作不当,将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腹部持续疼痛并全身发热[4]。因而术后要严密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妊娠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费用较高,大部分患者来自城市。与开服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大幅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较小[5]。腹腔镜手术的难点在于镜下要仔细观察囊肿的形状、囊实性、表面性状、血管走位、周围组织的状况等,不能直接触摸到囊肿,给医务工作者进行诊断带来了很大不便。腹腔镜手术也有一定的弊端,有些患者术后可能会复发,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⑴肉眼很难发现一些早期的微小病灶。⑵个别患者骨盆较深,对异位病灶的灼伤有困难,手术不彻底造成残留。⑶术后患者认为已经治愈,未能坚持用药[6]。对患者术后要进行随访,随时关注患者用药情况。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最佳目的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腹腔镜手术作为一个新型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伤口美观,能更好的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被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所认可。为了确保腹腔镜手术的成功,医务工作者要严格把握该手术的适应症、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对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来说,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取得满意的疗效结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 39(5):289.[2]孙录仙.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14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 8(4):452-453.[3]程忠平,胡丽萍,陈小残等. 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手术112例临床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 4(2):112.[4]Mendilcioglu I,Zorlu CG,Trak B,et al.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adnexalmasses:safety and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Report Med.2002,47(1):36-40.[5]陶冶,冯导,沈慈慧.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 26(11):863-866.[6]韦成厚,姚书忠,许玉芳等.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 12(10):617-620.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3篇

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阑尾炎患者98例, 男51例, 女47例, 年龄37~58岁。按患者意愿分为开腹手术组40例和腹腔镜组58例。入选标准:患者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腹部炎性包块, 均无心、肝、肾脏等器官严重功能不全。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组间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开腹手术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右下腹麦氏点切口或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 切口长度4~6cm, 分离皮下及肌肉组织, 沿结肠带找到阑尾并暴露根部, 用4号线结扎阑尾动脉, 结扎阑尾根部, 留下阑尾近端0.3cm切断阑尾, 用1号线荷包包埋, 清理腹腔内渗出液, 对穿孔及腹腔内污染严重的患者应进行腹腔冲洗, 缝合切口。②腹腔镜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于脐下弧形切开1 cm皮肤, 自切口处注入CO2, 建立CO2气腹, 压力12~15mm Hg, 在穿刺孔部位将10 mm Trocar植入腹内, 探查腹腔。于左下腹植入10 mm Trocar, 而后根据阑尾位置植入5 mm Trocar, 以超声刀将阑尾系膜分离, 游离阑尾根部, 丝线双重结扎, 切断和凝闭阑尾根部, 消除气腹, 拔出Trocar, 冲洗腹腔, 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5 d。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标准:①无疼痛:0分;②轻度疼痛:1~3分;③中度疼痛:4~6分;④重度疼痛:7~10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本文的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符合正态分布时用t检验, 非正态分布时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较, 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手术切口小, 术后疼痛评分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开腹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 (17.14%) , 其中切口感染3例, 肠粘连2例, 肠梗阻1例;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肠梗阻和切口感染各1例 (4.88%) , 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①P<0.05。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 近年来, 其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具有以下优势:①手术切口较小, 患者术后不产生明显的瘢痕, 不影响术后皮肤的美观, 并且术中不易造成软组织的损伤, 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②腹腔镜手术术野清晰, 可将病灶清晰、充分地显现出来, 且不受患者阑尾移位及肥胖的影响, 能全面进行盆腔、腹腔探查, 及时发现其他器官的疾病, 从而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

在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提高患者的疗效:①应尽量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或静脉全身麻醉, 以使患者腹肌处于松弛状态, 利于手术的操作。②对于患者阑尾有严重粘连、阑尾动脉出血难以控制的情况, 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2]。③手术操作人员应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 并熟悉腹部解剖流程。④术中应轻柔操作, 避免粗暴而引起误伤。⑤对于存在严重腹腔感染的患者, 需进行术腔冲洗和清理, 并放置引流管。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降低切口感染率, 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阑尾炎患者98例, 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40例和腹腔镜组58例, 开腹手术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 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手术切口小, 术后疼痛评分低 (P<0.05) ;腹腔镜组术后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P<0.05) 。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少等优势, 疗效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洪峰, 谢峰.14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 2014, 35 (11) :1576-1577.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4篇

【关键词】急诊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对比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为丰富的饮食变化,人们对高脂肪、高蛋白物资摄入量逐年增大,导致胆囊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目前,胆囊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术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等[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被评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2],较之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其具有显著微创优势,可显著加快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3]。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胆囊炎患者进行了相关治疗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8:42,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7.2±1.8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7:43,年龄为34~70岁,平均年龄为48.6±1.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诊断[4]: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症状,早期患者无黄疸,如患者肝门淋巴结肿大可出现黄疸。患者深吸气、咳嗽时可触摸右肋下肿大胆囊,患者突然中止吸气时,出现压痛、反跳痛。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全麻,设置引流管,气腹压设置为10~15mmHg,行常规四孔穿刺操作。通过腹腔镜查探腹部,明确患者胆囊病变部位,明确其他脏器情况,分析患者脏器关系,暴露手术视野。选胆囊颈部打开胆囊三角浆膜前叶或后叶,选用电凝钩分离胆囊三角,需注意胆总管、肝总管以及胆囊管位置。选用2枚可吸收夹封闭胆囊管,同时选用胆囊壁钳夹胆囊动脉,动脉远端行电凝止血。顺逆方向缓慢剥离病变胆囊,取出病变胆囊,常规标本处理,对胆囊床行电凝止血。如出现胆汁溢出情况,需应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渗出过多时通过引流管导出,4~5d后拔出引流管。术后3~5d行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置,全麻,设置引流管,行传统右肋缘下斜切口,或行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根据患者胆囊病变位置而选用顺逆、顺行、逆行胆囊切除,给予胆囊动脉端以及胆囊管缝扎,电凝止血胆囊床,如依旧存在渗血情况,行明胶海绵止血,分层缝合腹壁,包扎创口。统计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胆管损伤情况;术后出血量、再手术情况、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通过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显著(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腹腔出血情况,腹腔镜再次检测显示为肝韧带血管穿刺损伤引发,经过处理后恢复正常。2例患者出现胆管损伤,1例选用钳夹闭合后恢复正常,1例为 Mirizzi综合征,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胆囊炎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方法,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为抗菌、解痉、镇痛以及驱虫治疗,主要适用于慢性胆囊炎以及辅助急性胆囊炎治疗。手术治疗主要为胆囊切除术,有开腹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类。

本次研究中选取患者均为发病72h内行手术治疗,该时段患者胆囊炎症最为严重,胆囊充血以及水肿情况较为明显,患者胆囊组织与周围组织和脏器黏结情况严重,因此,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病发后立即送往我院,患者胆囊组织尚未与周围组织黏结,也无瘢痕病变,其手术时间较短,甚至1例患者手术时间仅为38min。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患者手术损伤小,其术后胃电活动恢复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患者恢复越快,其饮食后的神经和内分泌反应机制作用于胃动力强度就越高,这加快了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

综上所述,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少,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平,陈生贵,张福鑫,李金龙.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50例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17(7):748.

[2] 汪涛,沈志勇.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4): 317-318.

[3] 李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负压抽吸取石术的应用 [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22(8):1087-1089.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入院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 , 其中男性44例, 女性36例, 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 (41.8±13.6) 岁, 病理学报告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43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29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8例。随机分成2组, 实验组42例, 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8例, 行传统开腹手术。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手术, 严重者置放胶管引流。实验组:在全麻下开3个洞, 直视下脐上切开入10cm Trocar注气后入镜。在相当于麦氏点处的双下腹分别置入一个5mm Trocar。手术步骤:用阑尾抓钳经右侧操作孔提起阑尾体部, 经左侧操作孔分离周围粘连组织以显露阑尾系膜及其根部, 紧贴阑尾用电凝勾电凝阑尾系膜直至根部, 同一平面用套扎线圈结扎2次后距结扎线上0.5cm处切断, 不烧灼残端, 用取物袋将切除残留物由脐孔取出。腹腔用盐水冲洗, 若处理阑尾根部不满意则放置引流管。

1.3 疗效判定方法

随访3个月, 采用定期到医院复查的方式, 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综合费用等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2]。临床疗效分为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 检验水准定为P0.05。

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2 结果

2组间相比, 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为 (15.75±3.24) d、切口感染率为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16.76±4.13) h、住院时间 (5.87±1.23) d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 (45.76±8.74) d, 1 0.5%, (25.76±4.5 6) h, (9.5 4±2.2 5)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时间为 (58.65±8.43) min、综合费用为 (4100±432) 元均高于对照组的 (45.76±8.74) min、 (2600±325) 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期间2组间相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 为97.6%, 高于对照组的8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 见表1。

3 讨论

LA以其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正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开来, 但至今仍不如OA那样得到普及。究其原因, 主要是开腹阑尾切除术作为经典和成熟的手术, 一直被认为具有本身切口小, 损伤轻, 而无必要行腹腔镜手术。据Wang等研究发现[3], LA手术难度大, 时间长且手术费用高。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综合费用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但在治疗中, LA手术仍具有如下优点: (1) 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功能。即通过腹腔镜行腹腔广泛探查, 早期发现腹腔内多种合并病变, 排除假阳性诊断[4]。 (2)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LA术切口小, 手不进入腹腔, 肠管所受刺激较轻, 胃肠功能术后恢复快。作为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和肠梗阻特别是前者发生率较高。而本研究中腹腔镜视野宽广, 冲洗彻底, 可以吸净脓液, 使术后肠粘连和残余脓肿的形成机会减少,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P<0.05) 。

参考文献

[1]李恒, 金俊哲, 林飞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急性阑尾炎64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0, 13 (10) :826~828.

[2]厉建田, 孙少杰, 薛伟山.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08, 30 (3) :342.

[3]Wang X, Zhang W, Yang X, et a1.Complicated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is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appropfiate?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open appendectomy our experience[J].J Pediatr Surg, 2009, 44 (10) :1924~1927.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6篇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老年,结石性胆囊炎

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对于该病, 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大, 且有诱发胰腺炎及癌变等可能, 手术切除胆囊是治疗的最理想手段[1]。以往因为结石合并胆囊炎急性发作时, 炎性充血水肿明显, 粘连较重, 因此外科首选开腹手术, 腹腔镜曾被列为禁忌证[2]。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 结石性胆囊炎已从原来的相对禁忌症放宽为适应症, 加之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规术式, 为了探讨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 现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来该院采用2种手术方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60例患者的疗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经B超和CT检查确诊, 排除胆总管结石、胰腺及胃肠疾病, 多数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右上腹绞痛、腹胀, 嗳气伴恶心呕吐, 其中男21例, 女39例;年龄32~70岁, 平均48.8岁;病程为3 d~14年。手术适应症状:右中上腹痛38例, 典型胆绞痛19例, 肩背部疼痛3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 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麻醉成功后取右上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 切口长5~12 cm, 切开腹壁各层进腹, 暴露术野, 采用顺切法、逆切法或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脐下缘1 cm为切口, 于脐上或脐下缘作1 cm切口, 注入CO2气体建立人工气腹, 充气压设定12~15 mm Hg, 常规“四孔法”行胆囊切除术。先在腹腔镜下探查腹腔情况, 暴露胆囊全貌, 腹腔镜下经腹壁胆囊穿刺减压, 试行解剖Calot三角, 明确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的位置关系, 依照具体情况采用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方式完成手术, 放置硅胶管于右肝下, 接负压球引流管。

1.3 观察内容

观察对比两组住手术时间、肠鸣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例数, 观察术后感染、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肠鸣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例数亦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发生胆道损伤1例, 大出血1例,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发生胆道损伤2例, 胆道损伤1例, 大出血1例, 切口感染2例,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结石性胆囊胆囊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 由于胆囊炎症导致的胆囊体积缩小、胆囊床间隙消失、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内无胆汁或积液, 是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理特点[3]。目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础卫生状况的改善, 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4]。

对于炎症轻微的患者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病情, 待病查明后进行胆囊切除术,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为传统术式, 曾在结石性胆囊炎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其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并发症多, 所以开腹手术的风险很高[5]。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切口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 其治疗的优越性也已得到普遍肯定。但对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来说, 因其胆囊壁充血水肿, 周围粘连严重, 特别是胆囊三角区充血水肿, 解剖关系不清, 因此采用腹腔镜手术难度大, 并发症多, 中转开腹率高, 该技术一度被视为结石性胆囊炎的禁忌证[6]。目前, 随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技术不断的成熟, 腹腔镜手术医师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 结石性胆囊炎也开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并逐步取代经典的剖腹术, 成为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外科方式。

该研究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 腹腔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病变部位, 手术切口小、创伤轻, 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通过对比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肠鸣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例数亦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 低于对照组的20.0%, 提示对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有外科手术指证的应及早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部分患者粘连、充血水肿严重, 腹腔镜手术有可能会造成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甚至会出现大出血, 该组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发生胆管损伤1例, 大出血1例, 发生胆管损伤的客观原因是患者三角区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楚, 且术前急性发作时间超过7 d, 主观原因为医师手术中判断失误, 把胆总管结扎所致, 大出血则是因术中胆囊床的出血点没有处理好所致。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较之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比较, 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止痛药使用少、并发症少和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因此, 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及早进行腹腔镜手术, 如果术中出现解剖不清、分离困难等应及时转行开腹手术, 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7]。

参考文献

[1]陈训如.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学[M].5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

[2]吴金术, 彭创, 毛金海, 等.胆囊切除至胆管损伤210例诊治经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7, 22 (6) :416-418.

[3]陈建尧, 蔡秀军.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9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 l (1) :69.

[4]丁生财, 粱平, 李靖.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内镜治疗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9 (3) :94.

[5]任恒宽.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3 (6) :524-525.

[6]王虎, 胡娟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7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 2008 (12) :322-323.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84例, 其中男352例, 女432例, 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 (35.64±9.58) 岁。本次临床研究病例均按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 术前经B超和MRI等系统性影像学检查后严格排除肝胆内外结石患者。并随机将临床研究病例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 每组患者392例, 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后, 在性别和年龄以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组间可比性。

注:*表示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相比, P<0.05

1.2 研究方法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插管全麻, 取仰卧式的最佳手术体位, 在患者脐部行切口并建立气腹, 从而使CO2的气腹压力控制在13~15mm Hg, 依照头高脚低的原则而使二者的角度差控制在15°左右。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四孔法手术治疗, 应充分利用腹腔镜完成对患者腹腔的全面探查, 并就胆囊病灶及其与相关组织的粘连情况给予详细报告和分析。首先彻底分离患者胆囊与相关组织间的粘连部位, 从而使胆囊三角区充分露出并进一步明确胆囊壶腹部, 常规解剖胆囊三角而使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得以充分显现, 进而在最优视野下完成胆囊的切除。开腹手术组患者则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医务人员应在患者右肋边缘下行斜切口, 完全剥离胆囊后给予彻底的腹腔冲洗, 并应用间断式缝合的方法将患者的胆囊床充分缝合。

1.3 评价指标

比较和分析两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和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术中情况的考察指标包括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术后情况的考察指标包括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后, 其临床疗效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提高。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 (48.26±13.53) m L, 手术时间为 (40.15±12.62) min,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 (17.88±6.75) h, 下床活动时间为 (21.06±8.54) h, 住院时间为 (4.25±2.03) d;开腹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 (81.42±15.78) m L, 手术时间为 (69.23±13.90) min,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 (39.56±10.34) h, 下床活动时间为 (48.34±12.67) h, 住院时间为 (9.48±3.52) d。由此可见,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情况的考察指标和术后情况的考察指标较开腹手术组患者均明显改善, 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发病初期一般未呈现发冷和发热症状, 而一旦发生胆囊部位的化脓感染后, 其炎症将波及胆囊周围的相关组织, 此时患者腹痛剧烈, 病情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可出现脱水和休克以及腹膜炎等相关临床症状, 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因此, 全面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急性胆囊炎患者治愈的关键。

由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 故一般不采用非手术疗法对其进行治疗, 宜在完成系统性术前准备后及时给予手术治疗[4]。传统上常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法, 但在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也日益呈现出针对性差、创伤性大、伤口愈合慢、术后并发症多、进一步加剧患者痛苦等弊端[5]。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属于一种微创手术疗法, 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 并迅速成为一条胆囊良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6]。本研究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情况的临床考察指标和术后情况的临床考察指标较开腹手术组患者均明显改善, 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创伤性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对于改善和提高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伦新, 黄解申, 李文堂.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 14 (6) :417-419.

[2]周少波, 崔培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8, 14 (8) :870-872.

[3]毕维民, 刘冠策, 孙士海.腹腔镜胆囊切除和传统开腹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7) :15-16.

[4]张志强, 荣大庆, 董齐.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0, 26 (1) :71-72.

[5]孙凯, 龚自启.急性胆囊炎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3) :5014-5016.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8篇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手辅助腹腔镜,开腹手术

手辅助腹腔镜外科 (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 HALS) 为手术医生的手经腹壁入路装置进入腹腔, 同时保持气腹, 手协助腹腔镜器械进行外科操作。对于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 HALS作为结直肠癌外科治疗可以选择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腹壁入路装置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成熟, HALS适应证范围逐步扩大, 对于复杂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 包括有过2次以上腹部手术史;病期较晚, 显露困难, 近端肠管梗阻;肠壁水肿等, 均可通过HALS完成根治性手术[1]。关于HALS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对比研究, 尽管没有多中心RCT研究, 根据小样本RCT研究证明, 可以减少手术的中转率, 缩短手术时间, 尤其在游离结肠脾曲、肠管粘连、结肠和直肠的吻合操作上, 并且可以获取更多的淋巴结等[2,3,4]。在一个比较单纯腹腔镜下和HALS超低位前切除手术的非随机对照研究中, HALS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但是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中失血和取病理学淋巴结个数无统计学差异[5]。对于HALS与开腹手术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本文对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病例在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基础上, 介绍HALS技术在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技术操作和近期疗效上进行单中心前瞻性对比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研究的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经术前电子内窥结肠镜检查, 取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112例直肠腺癌患者。性别:其中男65例, 女47例。平均年龄 (60±14) 岁。肛门指诊和结肠镜确认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8 cm者55例, 8~12 cm者27例, >12 cm者30例。肉眼类型:隆起型38例, 溃疡型58例, 浸润型15例。肿瘤侵犯肠管范围:1/2周者85例, >1/2周者27例。肿瘤最大直径为1.0~6.0 cm, 平均直径为 (4.5±2.3) cm。

1.2 纳入标准

肿瘤部位局限在直肠的腺癌, 术前影像学和肛门指诊评估:无肝脏和肺部远隔脏器转移;无骶骨前和盆腔侧壁浸润;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

1.3 排除标准

肝脏、肺部等远隔脏器转移;腹主动脉周围和盆腔髂血管周围淋巴结转移;多发性结直肠癌;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追加根治手术;直肠癌合并不完全肠梗阻;腺癌以外的其他良性、恶性肿瘤。

比较两组资料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肠管浸润环周度、大体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和腹部手术史等, 无统计学意义差异 (表1) 。

注:**为χ2检验, *为两组样本均数的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1.4 外科医生治疗控制

112例直肠癌患者均由一名高年资的结直肠外科专科医师为术者来完成, 在完成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50例, HALS结直肠癌根治手术25例以后, 进行临床入组研究。进行标准的全直肠系膜切除后, 结直-直肠低位/超低位吻合术。切取的标本进行评估:近切缘、远切缘、肉眼评估全直肠系膜切除完整性 (MCTME) 、环周切缘 (CRM) 、至少获取12个以上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样本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HALS组与开腹手术组, 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 (±SD) 表示, t检验。临床病理学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为χ2检验, *为两组样本均数的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注:**为χ2检验, *为两组样本均数的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12例直肠癌患者R0切除104例, R1切除8例, 其中低位前切除39例, 超低位前切除65例, Park手术7例。19例患者输血, 输血量为200~1500ml, 平均手术时间为 (192.86±76.43) 分钟, 上方淋巴结清扫范围, D3为102例, D2为10例。肿瘤近端切缘为 (15.17±6.27) cm, 远切缘为 (4.21±2.14) cm, 术后肉眼评估全直肠系膜切除完整为92例, 近乎完整的为18例, 不完整的为2例。环周切缘大于或者等于2mm为106例, 小于2mm为6例。平均取材淋巴结总数为 (17.72±11.92) 个, 平均转移淋巴结个数为 (1.44±3.27) 个。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89例, 低分化腺癌11例。肿瘤浸润深度:T1 (肿瘤浸润黏膜下层) 5例;T2 (肿瘤浸润肠壁肌层) 18例;T3 (肿瘤浸润浆膜层或浸润无腹膜复盖的肠周组织, 包括直肠周围组织) 80例;T4 (浸润周围周围脏器) 9例。根据NCCN2009年指南的TNM分期[13], Ⅰ期12例;ⅡA期18例;ⅡB期1例;ⅢA期2例;ⅢB期8例;ⅢC期5例;Ⅳ期3例。淋巴结转移N0为72例;N1为26例;N2为14例。术后排气时间为 (3.97±1.84) 天, 排便时间为 (4.88±2.13) 天, 住院时间为 (8.37±4.25) 天, 拔出导尿管时间为 (7.14±2.61) 天。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18% (17/112) , 其中吻合口漏6例, 术后肠梗阻3例, 切口感染8例, 无术后腹腔、盆腔和吻合口出血。根据NCCN指南直肠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学分期标准进行辅助化疗, 应用卡培他滨单药或FOLFOX6方案化疗[6]。两组手术资料和术后临床病理学分期以及术后近期临床结局见 (表2~4) 。

注:**为χ2检验, *为两组样本均数的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 直肠癌外科治疗可供选择的技术增加, 有传统的开腹手术, 全腹腔镜技术, 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和经自然通道手术技术等。直肠癌手术方式和适应证的选择不仅疾病本身有关, 还与仪器设备和外科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有关。无论选择何种外科技术以控制手术质量, 确保根治性为前提。评价是否根治手术不是决定腹部切口的长短, 关键是操作过程中遵守无瘤操作原则和腹腔内根治性切除的范围。在确保根治前提下, 应该选择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不增加手术时间、不增加操作难度、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外科技术, 还应该考虑外观美容效果。在没有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 全直肠系膜切除是直肠癌根治手术的金标准。即使上方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肠管近端和远端切除范围相同, 环周切缘 (CRM) 和直肠系膜 (MCTME) 是否完整也是评估手术质量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所有切离面没有癌细胞残留才可以称为R0切除。本研究对2组患者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范围相同, 我们根据切除标本分析, 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 切断部位相同, 肿瘤的近切缘、远切缘没有统计学差异, CRM和MCTME也没有统计学差异。美国病理学学会推荐至少病理学检查12个淋巴结, 才可以诊断为有无淋巴结转移, 外科切除的标本常规进行淋巴结数量的评估可以评价肿瘤根治手术的质量。切除标本的淋巴结取材比传统开腹手术略少, 但是都确保淋巴结取材12个以上, 两组淋巴结取材数量和淋巴结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HALS根治性与开腹手术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根据Mayo Clinic过去5年的1603例的结直肠癌患者统计:开腹手术占55%, 腹腔镜辅助外科手术占25%, HALS占20%。对于具有HALS手术外科经验的医生, HALS是一个比较好的可以选择的方法。但是23%的HALS手术和56%的全腹腔镜手术清扫淋巴结个数<12个, 我们清扫淋巴结个数分别均大于12个。因此加强外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对淋巴结取材的重视, 提高外科医生的淋巴结清扫技能是及其重要的[7,8]。

在手术入路上, 我们选择右侧骶骨岬前方切开直肠侧腹膜, 可以准确的寻找直肠系膜和盆腔脏层筋膜间的间隙, 同时可以确认右侧腹下神经和骶骨前神经, 沿着直肠系膜外侧向下方、右侧、上方分离, 我们称为“切入点”。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开腹手术切开乙状结肠外侧腹膜向内侧分离的手术入路, 采用和HALS手术相同的手术入路, 沿着直肠系膜筋膜向上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 裸化肠系膜下动脉周围的血管鞘, 从腹主动脉发出部位结扎、切断。在手术入路的上方淋巴结清扫范围上2组没有统计学差异。HALS可以在腔镜直视下沿着直肠系膜向上方分离, 确保直肠系膜完整。比较复杂和意外情况可以提高腹部支撑切口直视下操作, 尤其是伴有肠梗阻和侵犯到邻近脏器者, 也可以清扫腹主动脉前淋巴结, 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 处理远近端肠管和完成吻合以及追加缝合等。

传统腹腔镜是二位空间图像, 缺乏触觉反馈和立体空间知觉, HALS术者的手深入腹腔, 恢复触觉反馈, 可以鉴别肿瘤与邻近脏器和血管的关系, 促进手指的钝性分离和牵拉/显露脏器, 立即压迫止血, 而且伸入腹腔的手通常是术者的非优势手, 手指可以迅速的分离腹膜后腔和肠系膜, 感知肠管脆性和适当的牵拉。手指进行分离。蓝蝶撑开器的保护和撑开切口可顺利的取出标本, 防止切口种植。

HALS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 切口裂开、粘连和切口疝发生率比较低[9,10,11]。同样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手术, 可以经腹部蓝蝶支撑开口, 直视下进行腹腔内手术, 完成意外和复杂情况的处理[7,12]。本组资料分析, HALS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188.27±70.89) 分钟和 (196.43±80.86) 分钟, 无统计学差异。完成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手术也没有统计学差异。HALS组有腹部手术史的6例, 传统开腹手术组有腹部手术史的8例, 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

总体传统HALS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9 (12.24%) 和11/63 (17.46%) , 其中切口感染分别为3/49 (6.12%) 和5/63 (7.94%) , 吻合口漏分别为2/49 (4.08%) 和4/63 (6.34%) , 手术后肠梗阻1/49 (2.04%) 和2/63 (3.17) , 无统计学差异。

HALS与传统开腹手术技术比较, 不增加手术时间, 可以缩少腹部切口, 不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中转率低, 避免了传统腹腔镜技术的缺点和不足, 尤其是取出标本的切口问题, 对于直肠癌HALS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 使患者更迅速的痊愈, 是治疗直肠癌的良好选择。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表明, HALS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 长期肿瘤学临床结局有待大样本RCT研究和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Nandakumar G, FleshmanJ W.Laparoscopy for colon and rectal cancer[J].Clin Colon Rectal Surg, 2010, 23 (1) :51-58.

[2]Pendlimari R, Holubar SD et al.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surgery:feasibility, short-term, and oncological outcomes[J].Surgery, 2010, 148 (2) :378-385.

[3]Clinical Outcomes of Surgical Therapy Study Group.A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and open colectomy for colon cancer[J].N Engl J Med, 2004, 350 (19) :2050–2059

[4]Aalbers AG, Biere SS, van Berge Henegouwen MI, et al.Hand-assisted or laparoscopic-assisted approach in colorectal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urg Endosc, 2008, 22 (8) :1769-1780.

[5]Lee SW, Yoo J, Dujovny N, et al.Laparoscopic vs.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igmoidectomy for diverticulitis[J].Dis Colon Rectum, 2006, 49 (5) :464–469

[6]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colon cancer[M].2010.

[7]Chang GJ, Rodriguez-Bigas MA, Skibber JM, et al.Lymph node evaluation and survival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colon cancer:systematic review[J].J Natl Cancer Inst, 2007, 21, 99 (6) :433-441.

[8]Cima R R, Pattana-arun J, Larson D W, et al.Experience with 969 minimal access colectomies:the role of handassisted laparoscopy in expand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complex colectomies[J].J Am Coll Surg, 2008, 206 (5) :946-950.

[9]Ringley C, Lee YK, Iqbal A, et al.Comparison on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and hand-assisted oncologic segmental colonic resection[J].Surg Endosc, 2007, 21 (12) :2137-2141.

[10]Targarona EM, Gracia E, Garriga J, 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colectomy with 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colectomy:applicability, immediate clinical out-com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cost[J].Surg Endosc, 2002, 16 (2) :234-239.

[11]Ozturk E, Kiran RP, Remzi F, et al.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 may be a useful tool for surgeons early in the learning curve performing total abdominal colectomy[J].Colorectal Dis, 2010, 12 (3) :199-205.

开腹切除手术疗效对比 第9篇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现已被学术界公认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 其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OC) 具有较多的优势, 其诸多优点也在大量的国内文献报道中予以证实[1]。但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壁充血水肿、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等的结石嵌顿、胆囊坏疽、穿孔等较为复杂的解剖情况, 则成为了LC的相对或绝对禁忌证, 从而体现出传统开腹术式在复杂解剖情况下的优势[2]。本文对急诊LC与急诊OC进行了对照研究, 以进一步探讨在急诊中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需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46例, 男96例, 女50例, 年龄33岁~68岁, 平均年龄 (52.5±6.4) 岁。急性发作时间4 h~72 h, 平均 (31.6±5.3) h。其中结石性胆囊炎130例, 非结石性胆囊炎16例;100例为单纯性急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5例,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6例, 萎缩性胆囊炎3例, 胆囊癌2例。经常规检查, 以上患者胆总管正常, 肝、肾、心脏等功能正常, 血淀粉酶正常, 且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未升高。随机分为急诊腹腔镜组73例, 急诊开腹组73例。一般资料2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具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72 h内;心、肺、肝、肾等脏器无严重器质性病变;不伴有肝内、外胆管结石;不伴有Mirizzi综合征以及胆囊穿孔;不伴有腹膜炎;凝血功能正常。

1.3 方法

2组患者均行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急诊开腹组:行传统右肋缘下斜切口或者由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进行胆囊切除, 并在胆囊管、胆囊颈及断端予以结扎或缝扎, 胆囊床行电凝止血, 最后根据手术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急诊腹腔镜组:患者取头高脚低左倾位, 建立气腹, 行常规4孔法操作: (1) 探查患者腹腔, 重点在于探查、暴露胆囊及周围脏器, 充分辨析其组织结构关系; (2) 若腹腔有粘连则先予以粘连分离, 对于高张力的胆囊则予以减压处理; (3) 通过钝、锐相结合的方式解剖胆囊三角区, 进一步明确胆囊与肝外胆管以及相关组织关系。有效分离出胆囊颈、胆囊管、胆囊动脉, 钛夹夹闭胆囊管及动脉之后, 通过顺、逆相结合的方法予以胆囊切除; (4) 予以创面止血, 并根据手术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2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人员完成手术。

1.4 观察指标

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手术时间、术中胆管损伤、切口愈合、术后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在术中胆管损伤率、手术时间以及再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 ;而急诊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不良率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急诊开腹组 (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时, 很多学者认为, 腹腔镜不具备更好的立体空间感以及触感, 同时, 还易出现胆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在急性胆囊炎临床手术治疗时, LC术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甚至被一些学者、医生视为禁忌或是相对禁忌[3]。但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 笔者通过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发现, 急诊LC术式并发症风险已极大降低, 且中转开腹手术的概率也较低, 这在国内相关文献之中也得到了大量证实[4]。

本研究结果提示, 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进行急诊LC手术时, 并不过多增加手术时间, 同时, 术后出血率、术中胆管损伤率、再手术率与传统OC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不良率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则均明显低于传统急诊开腹组 (P<0.05) 。但是, 本文主要是以急性胆囊炎并在发病72 h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由于患者胆囊尚处于急性炎症期, 胆囊充血水肿较为明显, 加之大部分患者还合并有慢性炎症, 导致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 因此, 急诊LC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急诊OC组略长。患者如仅有明显充血水肿, 却无致密性粘连时, 则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

综上所述,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较传统的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微创的优势;同时, 也不会过多增加手术时间。因此, 该术式在成熟的医院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颜伟笔, 徐小丰, 周龙飞.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4 (5) :113-114.

[2]张建民, 王长庆, 邱玺鹏, 等.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危险因素的处理[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2) :249-250.

[3]祁军安, 朱海林, 王涛, 等.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2, 34 (5) :748.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1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