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博客范文(精选5篇)
科技博客 第1篇
我认为,部分正确,并不算高。一方面多数博客是没有收入的,另一方面即使有收入,1500-10000元月收入并不算高。中国科技博客的价值被普遍低估。
据某门户网站的IT频道研究发现,多数科技博客写手为一些商业组织所撰写的博客文章,每篇价格在200~500元之间。通过撰写这类博客文章,每月收入可达1500元左右,高者可达近万元;独立博客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各类广告,其月收入在10~50美元不等,知名独立博客年收入可达1000美元;接受调查的专业博客均隶属于国外博客公司/组织,其一般拥有基本月薪,根据流量获得广告提成或根据文章获得稿费,月收入在200~300美元左右,高者月收入可达600美元。
这个统计针对的是专业写手与知名博客,然而,还有众多的普通科技博客,他们有的并不是为了收入,还有许多也许想要收入但却拿不到。
首先,不少人不是为了收入。许多普通科技博客主要是为了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转载一些觉得比较好的文章,交流一些思想,至于收入基本上没去想。更何况,其中许多广告放置比较麻烦,且广告总归是要通过足够的点击量才能赚钱的。
其次,不少人是想要收入却拿不到。这其中,有些人是不够知名,有些人是写作水平不高,有些人是博文没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还有些人不会推荐,不会进行营销,不会放广告,自然几乎是不可能有收入的。
另外,枪稿属于双刃剑。对于枪稿,有些人拒绝,自然不会带来收入;有些人接受,虽然有些收入,但很多时候会被读者看出,自然对其信任度就下降。
要我说,有收入比没收入好,虽然我认为统计中即使有收入者收入数字也不算高。因为,有些收入是进一步提高收入的前提。
据了解,像国外著名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就被估值超过上千万美元,别人要购买它,其博主还不愿意出售。所以,我认为,中国科技博客的价值被普遍低估,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网民对科技的关注度不高。中国网民主要对娱乐与财经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科技内容关注度则不高。我认识的一位在读学生写的娱乐博客点击量就较高,竞争超过许多著名网站的最高点击量的科技博客。另外,看看现在各个网站的博客排行榜,财经博客总是压过娱乐博客排在最前列。
其次,中国科技博客博主信息量不够。中国许多科技博客博主的主要信息来源还是国内的一些门户网站,且与许多主要的科技公司的接触不够,这就造成许多信息量不够。而像国外一些著名的科技博客,因信息新且量大,许多门户与传统媒体反而会到这些博客里挖掘最新的科技消息。
第三,中国科技博客的风格略嫌呆板。可能由于中国科技工作者与报道者一贯的严谨、刻板的风格,导致科技博客的风格也略嫌呆板。虽然其中也有一些博客文采飞扬,幽默风趣,但多数科技博客在注重理性的同时少了些灵气。但是,据我的观察,多数网民虽然也注重文章的含金量,但短小精悍、轻松诙谐的博文则更加受欢迎。
科技博客 第2篇
在过去24小时内,微软和卡尔伊坎(Carl Icahn)已多次进行接触,鲍尔默和伊坎都希望杨致远下台,伊坎也坚定地相信将雅虎出售给微软将是重振该公司的唯一出路。但杨致远和雅虎则始终保持沉默,让员工难以捉摸他们的想法。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雅虎正在各方利益争夺下变得四分五裂。一方面是一位贪婪、嫉火中烧且不在意股东利益的CEO;另一方面,伊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竭力希望获益后可以尽快从泥潭中抽身。
然而,最终的结局突然变得清晰:雅虎需要尽快和微软重新进行收购谈判,杨致远及其董事会支持者将会尽早下台。不管杨致远是否相信,这一切发生在8月1日股东大会之前会更好。
于事无补
杨致远也在采取新的应对措施。但他并没有和正试图与微软达成交易的伊坎站在一起,反而与时代华纳举行合并谈判,希望达成一项价值约100亿美元的交易。
这一举动于事无补,
一方面,区区100亿美元远不足以让伊坎和其他股东立即倒戈杨致远;另一方面,微软明确表示,如果杨致远及其支持者下台后,将和雅虎重新进行收购谈判。
微软在一封信中表示:“我们的结论是:不可能与雅虎现有管理层达成协议。但我们确信,在雅虎股东投票结束后,微软将很愿意与新董事会进行收购谈判,包括全部收购雅虎或者投入巨资收购雅虎搜索业务。”
伊坎写给雅虎股东的一封信则更是火上浇油:“鲍尔默很清楚地告诉我,如果雅虎选举出新的董事会,微软将会立即重新与雅虎谈判整体收购,或者以巨资收购搜索业务。”
而雅虎的领袖杨致远则被晾到了一边,微软不仅不愿与失去权力的杨致远谈判,而且认为与他洽谈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
别无选择
随着公众意见倒向伊坎一方,杨致远及其董事会成员已然生存无望。微软对待董事会的态度以及伊坎的举动均清楚地表明,杨致远就是阻挠整个交易的罪魁祸首,他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在8月1日前逐渐退出。
杨致远除了下台任由雅虎被收购外别无选择。在未来三周内,他也无法让雅虎的业绩大幅好转,也无法与微软达成交易,尽管他可以尝试与时代华纳等达成交易,但却无人喝彩,只能胎死腹中。
36氪:科技博客再生 第3篇
美国专注于科技新闻和创投消息的独立博客TechCrunch,正是多家国内科技博客的“先师”。自2005年开始,TechCrunch通过报道美国硅谷的创业公司成为众多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见证者,后开始举行线下创业者展示活动TechCrunch Disrupt,并曾将门票卖至2000美元,随后又拓展新业务,并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CrunchFund,其在盈利模式上的不断探索已给后人可供借鉴的先例。
科技博客变局
36氪很年轻,像它的创始人一样年少成名。1988年生人的刘成城从北邮毕业后,放弃了去中科院读研的机会而选择了创业,并在2010年底创立了36氪网站。这个一开始借由编译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起家的科技博客网站,现在已成为了一家主要对国内互联网初创企业进行原创报道的知名科技博客。
前网易副总裁、现纷享科技总裁杨斌对36氪的评价是:“体现出行业洞察力和媒体专业主义,根本不像是一帮刚刚毕业的小孩鼓捣出来的,他们给创业团队、互联网领域、媒体业都带来了有养分、鼓舞人的气息。”
早期的投资人要寻找项目总是苦于无门,自从各种新锐科技博客诞生,投资人几乎把看科技博客作为每日必做功课之一。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对36氪就不吝溢美之词,称36氪是自己获取全球创新与创业信息的第一来源。此外,戈壁投资合伙人童玮亮也表示,他正是时下不断涌现出来的多家科技博客网站的忠实读者。比起每天起早贪黑地跑在外面看项目,选择一处安静的地方看看科技博客是一件惬意而又高效率的事。
2012 年,36 氪共报道了 489 个国内创业项目,并对其中大部分的项目做了回访,经过统计分析得出:67.3%的项目在36氪报道后,用户、流量和下载量中的一个指标会翻番,9.8%的项目的上述指标会增长5倍以上,有的项目甚至有增长50倍的;62%的项目会收到国内其他媒体的采访请求,而19.6%的项目会收到国外媒体的采访请求;78.3%的项目在被36氪报道后会收到投资人的约见请求,其中18.5%的项目会收到5家及以上的VC约见,当主动求融资变成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机构后,创业者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了。
融资服务演进
科技博客同大多数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相同,先圈地再跑马,比起向用户收费,更多的网站采取的是免费开放的模式。“如果只做媒体,大多数科技博客最后都得死。”36氪创始人兼CEO刘成城说。36氪就已经快速发展转型,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从2011年8月开始,36氪由原先的资讯平台逐渐地发展出线上融资平台的新模式——1月7日,线上创投平台“36氪+”上线。其实早在36氪+尚未上线时期,36氪就已经举办了多场旗下创业产品的集体发布会活动——36氪开放日ODay;而作为36氪+前身的线上创投平台“36Tree”,虽然只是试运营,但却已经帮助23个项目获得投资。凭借着36氪上线两年以来累积的1.7万多个项目库存, 36氪+上线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每日提交融资需求的公司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27个,即便在活跃度不高的周末时也有9个项目递交。
36氪+创投平台的模式十分简单清晰:每周会对所有新入驻的项目进行集体评选,选出团队和产品都优秀的项目,然后将这些优质项目直接发送给36氪+平台的认证投资人;收到项目信息后,投资人可以直接和项目团队沟通对接。“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希望优秀的创业者能够最快地找到靠谱的投资人,而有眼光的投资人也能够更快地发现下一代 BAT 级企业的投资机会。”36氪创始人兼CEO刘成城说。
从创业者在线递交商业计划书,到投资人在线浏览相关感兴趣的内容,这个过程中36氪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36氪在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后,还会组织专人对这些递交上来的商业计划书进行亮点提炼,“哪个投资人投什么方向、有什么投资偏好、投资前有什么经历,包括投资需求和投资规模等,我们会在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进行一个匹配度最高的对接。”据刘成城介绍,一个项目最多推荐6个投资人,一次两个,共有3次推荐机会。如果都不合适,36氪+会建议创业者重新审视一下项目本身。一开始,推荐项目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运作方式的转变,能够得到融资的项目就逐渐增多起来。“36氪+认为能够整体得分70分以上的项目,一般都会受到投资人的青睐。”刘成城说。
刘成城更倾向于将36氪+形容为创业平台而不是创投平台:“很多人说我们与创投圈相似,但我觉得比起创投只专注于融资服务这一点,我们还增加许多初创企业的曝光机会,同时将报道发往国外媒体,降低它们的生存成本。”
在这个垂直领域里,创投平台不会一家通吃,而36氪+目前仍坚持平台不收费原则,可见其圈地之用心。而最终更具优势的,总是那些走在最前面的。业内人士对此解读的是:“有时候感觉创业就像下棋,也许你知道眼前一步卧马跳槽可以将军,但是如果多揣测几步,先做几步铺垫,将死的可能性会更大。”W
科技博客 第4篇
一、科技博客发展独领风骚
近年来国内外科技博客网站都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Techcrunch成立于2005年,由迈克尔·阿灵顿创办,其标语为“最新的关于企业的科技新闻与信息”,网站关注新兴科技企业和产品,并对其进行审视和评议,同时发布业内重大新闻,兼顾对硬件和软件的评测。Techcrunch与其他科技博客一样,对于业界领袖苹果、安卓、谷歌的动向十分关注,并为之开辟了专门的频道。
Techcrunch在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页面访问量就达到了数百万,2006年10月,techcrunch率先报道了Youtube为谷歌所收购的新闻,这一事件是techcrunch发展的转折点,此后techcrunch在业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了科技业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品牌之一。根据techcrunch中国版所提供的数据,目前,Techcrunch及其附属网站已经拥有超过1200万独立访客,月访问量超过3700万人次,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关注Techcrunch的人数也已经超过了200万人,可以说作为独立科技博客的典范, techcrunch的高访问量和高访客数为其影响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其辐射范围的广泛和其发布信息的权威性才能够一直在科技新闻聚合网站Tech Meme排行榜保持着突发科技新闻第一名的位置(图1)。
Bussiness Insider创办于2007年,10年第四季度开始盈利,12年7月其月独立访问量达到了540万,bussiness insider从2008年开始接受融资,截止到2013年已经完成了数轮融资,总金额超过了1800万美元。Mashable从科技博客起家,目前正向社交媒体方向转变,初期mashable通过分析社交网站的文章而赢得了大量关注,根据Compete和Quantcast的数据,到2009年6月,Mashable的流量超过Tech Crunch, 成为最受欢迎的科技博客,2014年初,成军近10年的Mashable首次获得外部注资1330万美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科技博客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好,而业内对于科技博客也越来越持肯定的态度,科技博客正以其独立的观点与分析对互联网行业产生影响。
二、科技博客丰富了受众知识, 但也在扩大知识鸿沟
科技博客作为垂直网站的一种,顺应了信息碎片化时代受众对于高质、深度信息的需求,为专业化的受众提供着前沿产品的分析,也为风投提供着最具价值的参考。科技博客正以其提供的科技信息影响着创新的扩散,在丰富人们知识的同时, 扩大着人们之间所存在的“知识鸿沟”。
1、科技博客提供的独立而深入的分 析扩大了用户的知识面
科技博客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以传播科技信息的方式推动了科技产品的传播, 并且为新生的科技产品吸引投资者,因而科技博客发挥其在业内影响力的主要方式就是推动创新产品的扩散。正如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一书的几次再版中,越来越强调社交网络的作用,由科技博客所形成的产品信息的扩散网络对互联网产品的传播而言至关重要。科技博客的文章影响人群不仅仅局限于网站的访客,众多科技博客都在社交网站上拥有自己独立的账号,以此来借助社交网络的辐射范围,加大对专业化群组的影响,以亲密的群组传播带动科技讯息的扩散。科技博客正是利用了当下互联网成为创新扩散新途径而争取了一席之地,同时,新技术层出不穷越来越需要被受众认知,科技博客也正呼应了这一需求。
科技博客在新产品的传播中发挥的正是信息流的作用,一方面科技博客使得大众能够对新产品有所认知,引发潜在人群对新技术的关心,另一方面科技博客通过对新技术与新产品的评价触发受众对新技术的兴趣,进一步影响着人际传播的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合将是媒体未来竞争的关键,习惯了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读者会更加青睐这种文章。提供资讯,同时也提供判断。这是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大多科技博客对自家作者成稿的基本要求。科技博客所提供的判断、分析与整合 正是创新扩散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评价”一环,科技博客以其独立的判断与分析影响着创新产品在互联网领域的扩散,推动着新产品为人们所知,从而对现实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科技博客的深度信息渠道重建 了用户的认知方式
科技博客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在重塑着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认识,以深度、专业化信息推动着受众的分层,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如果说社交网站使得人们习惯于碎片化的信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的话,那么科技博客在提供给人们在碎片化信息年代获得深度信息的渠道的同时,试图重建人们的思维方式,以迅速前沿的科技信息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科技博客推动着新技术在社会层面的应用和发展,以对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推广来影响着受众的认知,进而对受众的行为和习惯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对新兴科技产品的使用也改变用户对新技术的认知, 扩大其知识面并改变用户的生活方式。
科技博客将人们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领域,增加人们对该领域的认识,从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科技博客对Apple Watch, Google Glass等可穿戴设备的报道使得可穿戴设备成为科技前沿产品,引导着一众产品厂商研究可穿戴产品的实现可能,大大拓展了这一领域的开发人群和潜在消费者。科技博客对新技术的报道实际上是在重建人们对科技前沿的认识,以最新的知识与技术来推动技术的继续发展, 使得当代社会向以技术为导向的社会进一步迈进。
科技博客加快了新技术转化为实用产品的速度,使得新技术的传播变得便利迅速,同时,快速变化的新科技也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科技博客对于无人飞机的介绍使得隐私的概念进一步模糊, Google Glass的推广催生了“谷歌新闻学”,改写着新闻从业者的从业标准,科技博客是新技术的推广者,以新的科技改写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推动着技术性社会的形成。
3、科技博客加剧了受众与受众之 间,国与国之间的“信息鸿沟”
伴随着科技博客的壮大,目标受众所能够获得的科技信息也必然增多,而仍然沉浸在碎片化信息中的受众与接触高质信息的受众之间的“信息鸿沟”则必然会拉大。科技博客的专业化信息一方面使得受 众得以了解更多前沿技术与新产品,增加人们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没有接触到科技博客的人群而言,其与接触者之间的“数字鸿沟”则被进一步加剧了。Quara与“知乎”之间的关联,Vine和“微视”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领域的前沿应用都存在着被复制和规模化的可能,是否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应用对受众而言,意味着获取信息量的多寡。如果说现代人一天获得的信息量相当于维多利亚时代一个人一生获得的信息量,那么即便是在现代人之间,是否经常接触媒介、接触媒介的性质也影响着其获取信息量的多少。就这个层面而言,科技博客无形上加剧了受众之间的信息鸿沟,使得“信息秩序”上的不平等越发明显。科技博客让受众之间所接受到的科技信息分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受众之间的财富分化。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巨大的生产力差异也会因为“信息鸿沟”的存在而更加可视化。
除却对个人的影响之外,科技博客还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信息鸿沟”,信息化加速推动着财富和知识的集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力差距也因此而越发明显。知识经济的产生使得信息的地位越发凸显,信息和人才在生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弱化了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国内科技博客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自身的编辑和采访能力尚还欠缺,原创力也还在发展中,有时候还会大规模地翻译国外科技博客的内容,而国外的科技博客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统,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和科技大会,国内外科技博客发展的不同程度会加剧我国和他国之间的信息和技术鸿沟,进一步影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科技博客 第5篇
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周密
教学内容:歌曲教学《走街街》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走街街》这首歌曲,并领会歌曲中赞美家乡、歌唱家乡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本土方言歌曲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尝试进行音乐创编活动。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掌握 OX XX | 和 XX OX | XX X 的节奏型,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
(2)能用有弹性的声音,恰当的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对OX XX | 和 XX OX | XX X 节奏型的准确掌握。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走街街》,并进行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课件、歌单等。
教学方法:借助律动的形式辅助教学、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材分析:
《走街街》这首歌曲是我校音乐老师作曲,集体作词;创作的一首重庆方言儿童歌曲。本歌曲编入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喜爱。
本首歌曲特点是运用重庆方言进行演唱。在演唱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积极的进行互动,师生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风格。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该怎样去表现;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让学生带着自己见解和自己喜欢的歌曲处理方式演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的水平,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教学过程:
1.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礼。
二、引入(引入情景)1.互动的游戏。
2.学生方言童谣或儿歌的展示。3.教师童谣展示。
4.引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根据这首童谣改编创作的歌曲。(出示课题)走街街
(设计意图:运用本土方言儿歌和童谣引入新课教学;并让学生融入方言童谣的情景中。)
三、学习歌曲说白(融入情景)1.运用说白进行发声练习。
重庆的娃娃,嘿嘿嘿嘿,走呀走街街,走街街(师示范)分三个层次,逐步提高声音的位置进行喊嗓。
2.运用强弱对比的方法,按节奏表现歌曲的说白部分。师示范:(走上街,走下街)强;(重庆的娃娃,走街街)弱(重庆的娃娃)强;(嘿嘿嘿嘿)弱 3.请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完整的朗读说白。
(设计意图:运用歌曲说白进行发声练习,为学生学习歌词做铺垫。)
四、学习歌谱
请同学们轻声地学唱歌谱,并加上声势动作。师纠正,评价 2/4 1=D 这一排歌谱应该用声断气连的方法,要唱得有弹性。
2/4 1=D 演唱的时候,注意休止符。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谱的学习,为学生学习歌词做铺垫。)
五、学习歌词(展现情景)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走街街”小朋友跟我来!(展示课件)
1、师出示第一段歌词
1.师展示磁器口的图片(出示课件)2.请生说说磁器口的特色,特点。c.揭示第一段歌词 师范唱。
提问:歌词中(街、板、角、灯)这几个字是怎么发音的? 4.生跟琴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e.注意发音的位置和休止符的运用。f、师及时纠正,并进行反馈。
2.请生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并加上声势动作。生唱,师纠正评价。3.学习第二段歌词。请生有感情的演唱第二段歌词,介绍我们家乡的美食。1.揭示第二段歌词。
2.注意几个字的方言发音:“锅、圆、” c.请生跟琴轻声演唱第二段歌词。d.以情带声。师:评价、反馈
4、完整演唱歌曲
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来演唱。师评价,反馈。
5.请生在歌曲每一段的结尾加上一个语气词,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一个字。生答
6.请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在歌曲每一段结尾处加上自己创编的语气词(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词。)
六、拓展(再现情景)
1.请生根据视频中舞蹈动作的特点和节奏,选择歌曲中的一部分为视屏配音!1.生表现,师评价。2.互评,自评。2.原音重现。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欣赏,对歌曲进行创编)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走街街,品尝了家乡的美食,观赏了家乡的美景,我们的家乡不光有美食,美景~还有? 生:美女!
师:美食,美景,美女概称为重庆名片。
师: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崛起而奋发读书,将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师:小朋友让我们说声再=吧!
《走街街》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落实到音乐教学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走街街》这首歌曲是本校张美容老师作曲,集体作词;创作的一首重庆方言儿童歌曲。
我本节课承担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在上节课针对歌谱的学习基础上,开课运用“lu”复习曲谱,并进行发生练习。在进行声音的规范训练的同时,又对歌曲的曲谱进行了再一次的巩固。
一、引入声音——童趣——方言儿歌
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好比是早餐中的牛奶、丰盛宴席的第一道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这里,我让学生回家向长辈请教口口相传的儿歌,收集后进行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即使不同的儿歌,也可以有相同的感受,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印象,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唱——唱家乡美景——表现美
这一环节,主要是介绍重庆的美景。请学生说出自己家乡重庆的美丽景色,并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展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师生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风格。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该怎样去表现;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在演唱形式上,本首歌曲的特点就是用重庆方言进行演唱。在演唱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积极的进行互动,在展开互评和自评,让学生带着自己见解和自己喜欢的歌曲处理方式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的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三、演唱并表演——演唱家乡美食——创造美
表演和演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表演,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乐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获得学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直接信息。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我们的家乡重庆不光有美景,还有美食!
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最喜爱的美食、自己创编动作。并在演唱的过程中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表现。尤其在表现吃汤圆和火锅的部分,我觉得是最成功的。学生不光是表现出了山城火锅的麻,辣,烫;也表现出了汤圆,甜甜圆圆的感觉。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