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精选8篇)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1篇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快捷和舒适。
想像一下,徒步到二十公里外,去参加一个在烛光中举行的盛大晚宴,会是什么样子?走路啊,到二十公里外的某地参加聚会,或许,你会说:那不行!腰酸腿痛且不说,这得浪费我多长的时间啊?对啊,时间就是生命!从卡尔本茨为我们发明的第一辆三轮车以来,汽车行业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你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小轿车出租车等任一陆地交通工具,二十分钟之内一定到达。再想想烛光晚宴,也许,你会说:那一定是温馨的、甜蜜的、快乐的......把能用上的美好的词汇都用上吧!然后,想想,这需要多少支蜡烛?还有,多少个人去伺候蜡烛?蜡烛即将燃尽,又要换上新的蜡烛;风一吹,蜡烛很快会熄灭;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也得紧闭门窗——没有电风扇也没有空调,更不会有冰镇啤酒和西瓜......多么烦闷啊!
突然,来电了!爱迪生的灯泡点亮整个会场,漂亮的礼服、可爱的朋友、美味的佳肴、鲜花拥簇的会场,豁然亮丽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卡利尔为我们发明的空调迅速启动,阵阵凉爽的清风掠过每个人的脸庞;侍者变魔术似的从冰箱里取出新鲜的牛奶、清冽的啤酒、冰爽的水果......多么惬意的聚会啊!
紧张而忙碌地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打开热水器,舒舒服服地冲个凉;将换洗的衣服扔进全自动洗衣机;插上微波炉,加热饭菜;然后,是收看通过液晶电视为我们展现的新闻联播,还是在因特网上与国外的好友聊聊天儿,就随你而定了。节日或者是周末,拿起随身携带的手机,给好久不见的亲人、朋友打个电话、发个信息,道声问候,纵然相隔千里,也似近在咫尺!
享受着充满现代感的每一分钟,我们不得不从心底里感恩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然而,科技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
接下来,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科技发展消耗了更多的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正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各种电磁辐射,正在侵扰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大量的能源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洪水、干旱、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纷至沓来;汽车数量日益增多,交通堵塞成了家常便饭,四处飘散的汽车尾气肆虐地污染空气,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被称谓“百年垃圾”的白色污染无处不在,不仅无声无情地吞噬着我们的健康,而且导致土壤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填埋和焚烧都无法消除它对人类的危害;各种电磁辐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国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范文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家电进入千家万户,从父亲兴高采烈地把电视机扛回家的那一刻起,我就和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机也不断地变花样,先有黑白电视机,接着是彩色电视机,频道也由原来的广西、广东两个频道,到现在能收看十几个频道,节目也不断地在翻新,越来越精彩了,开播的时间也长了,由原来午夜12点钟就说再见,到现在可以一天24小时收看,电视这个既能说话,又有影像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快乐时伴着我,忧伤时也伴着我,白天看,晚上看,电视对我的帮助可大了,体育频道使我懂得了很多体育知识,文艺晚会提高了我的欣赏水平,新闻联播使我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情。漫步广西、游戏天地、世界博览,让我了解了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知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电视带给我的利益太多太多了。电视,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增长了我的见识,开拓了我的视野,给我指明了奋斗目标,坚定了我的生活信念。
通过电视,我看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明白了爱心世界里充满阳光,也清楚了许多人情事故,懂得了该如何待人、处世。电视,是我亲密的朋友。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2篇
第三单元 四通八达的交通
第一课 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一、课本内容安排的依据
(一)学生面临的问题
生活离不开交通运输设施,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可能不能感受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只是局限于日常的几种。其实交通运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主题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懂得交通工具的重要性,懂得怎样使用交通工具,使学生对交通运输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二)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认识、了解、选择和应用交通运输设施与方式”的内容要求设置的。
二、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53页为单元页,用几幅照片反映了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
第54页的图片,展现的是坐满旅客的火车车厢和品种齐全的蔬菜水果市场。从车厢里熙熙攘攘的人们根据路途的远近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体现出交通运输在人们出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是发达的交通运输使我们可以享用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
第55页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交通运输给家乡的生产带来的变化,丰收的果实运往各地,繁荣了全国市场,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这些交通工具,家乡的生产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以次体会交通运输对生产的重要性。
第56页的图片通过两幅全国交通示意图反映祖国交通发展的速度,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意义。
第57页的图片,通过对荔枝经过多种运输方式送到我的手中的描述,了解到各种形式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我们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能够吃到新鲜水果来之不易,引导他们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第58页的图片,通过展示旅游景点的照片,对旅行路线设计的活动,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一般来讲交通运输方式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五种方式,各种运输方式又有各自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几幅祖国名胜的照片,在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59页通过照片展示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表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60页的图片通过介绍詹天佑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第一条铁路的修建情况,以及“人”字 1
型铁轨的发明,在当时弥补了铁路修建史上的空白,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第61页的图片,通过对京九线、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北京西客站的展示,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让学生体会到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从中体会交通事业的发展。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家乡交通发展的情况,以介绍车站为切入,建议可以用文字方式,也可以用图画或剪贴画的方式。
第62页的图片,通过公路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感受交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63页展现的是一幅航空路线图,通过学生畅谈乘飞机的感受,了解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航空事业的发展对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第64页以图配文,通过学生写的短文,了解家乡道路交通的变化,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祖国交通的发展变化。
第65页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未来交通的发展状况,空白处是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天天和我们打交道。各种交通运输设施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生活离不开交通设施。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连接着你和我,连接着千家万户。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交通运输的各种信息,了解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整体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 3课时。
(二)课前准备
1.建议教师收集有关交通运输工具的图片,以及突出表现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和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适当补充。
2.建议教师课前调查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交通工具的情况,以便心中有数,组织协调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四)内容结构教学建议
1.组织学生调查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情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家乡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都有哪些,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交通工具的?
2.为刘小莲设计假期旅游计划活动
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不妨让学生选出有代表性的旅游名胜,然后再根据交通线路情况把它们串联起来。是不是很合理不重要,也不要求答案一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出有自己独特想法的方案。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 2
示自己的方案,说说自己的特点,对想法独特、构思巧妙可行的方案,大家鼓掌表示鼓励。在旅游中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工具,可以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并要求说出恰当的理由。比如去西双版纳,如果从昆明坐汽车,可以沿路浏览风景;如果坐飞机就不能一路欣赏,但是乘坐飞机非常快。乘坐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根据个人的需要以及时间来安排。3.学生自己设计旅行方案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3篇
现状分析
城市配送是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的配送业务活动, 城市配送已随客户需求变化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转变。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 因而这种配送往往采用汽车实现。根据北京市运输管理局与北京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市四环路内货运需求调查研究》课题研究资料, 北京市四环内的货运量超过全社会道路货运量的50%。另外, 从车辆的平均运距来看, 87.3%的车辆均以中短途运输为主 (如表1所示) , 这表明北京市物流是以城市配送为主要特征的。根据城市配送的特点, 使用全市公路总里程、公路货运量、配送费用、营业性货运车辆数及总吨位5项指标可基本反映城市配送的发展水平。
北京市道路建设力度很大, 2005年前全市公路总里程在1.5万公里以下, 2006年公路总里程激增, 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公路货运量稳步增长, 由2001年28007万吨增加至2006年30953万吨, 2009年营业性货运量为18753万吨 (由于调整统计口径, 2007年起公路货物运输为营业性运量) 。根据北京市运输管理局相关研究, 全市配送费用迅速增长, 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增长约5倍。营业性货运车辆数及总吨位也稳步增长。
城市配送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本文选取反映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6项指报和反映城市配送发展程度的5项指标, 以2001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 对北京市城市配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
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 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相关分析用统计指标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在相关分析中, 相关系数是反映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相关系数通常用r表示, 它是根据样本值计算的, 用于描述相关度和相关方向的统计量。在相关性分析中采用的是Pearson相关系数, 并且使用T w o-t a i l e d进行显著性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的符号表示相关关系的方向, 其绝对值大小表示相关程度。Pearson相关系数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本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统计表中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略) 。由分析结果可知: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结构的转型, 城市配送也迅速发展起来, 配送费用的变化同经济发展的趋势最为相近, 配送费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相关性均比较高, 说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同配送业务形成了比较好的联动。一方面,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为城市配送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 城市配送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 在城市配送的各项职能中, 运输作为实现货物的空间和时间位移的活动, 是一个不表2城市配送能力弹性分析表可或缺的环节, 公路货运量和全市公路总里程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中的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常住人口的相关性较高, 但同第一产业产值的相关性较低。公路货运量和全市公路总里程基本上和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相协调一致的, 北京市已经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网的枢纽, 使得道路运输发展占据一定优势, 环城公路和众多主干道, 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城市道路体系。此外, 营业性货运车辆与第二产业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常住人口的相关度在0.7以上, 同其他指标的相关度较低;营业性货运车辆总吨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最低, 只有同第二产业产值和全市常住人口的相关度超过了0.7, 同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较低。营业性货运车辆与总吨位反映了配送企业的运输服务能力, 由于北京市货运企业主要经营业务为市内配送, 所以运输车辆普遍以中小型居多, 共占营运车辆总数的80.4%, 配送公司运输服务能力在网络协作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城市配送能力弹性分析。弹性分析是适应度分析方法中的一种, 就是通过弹性系数反映城市配送能力增长速度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来判断城市配送能力与社会经济的适应度。弹性系数可以表示为:其中ι表示弹性系数, y代表北京市社会经济的相关指标, x代表代表城市配送能力的相应指标。
本文利用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得出城市配送能力各指标相对于城市社会经济各指标的弹性 (如表2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 公路货运量对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弹性最大, 其次是营业性货运车辆总吨位对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弹性大。
结论
相关性分析证明并且量化了北京市社会经济与城市配送能力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除第一产业外, 北京市的城市配送能力社会经济有着明显的关联性, 其中配送费用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数的相关性趋近于1。结果表明北京城市配送主要服务对象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类商品和工业产品, 城市配送能力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关性分析说明, 由于北京市城市配送能力与社会经济存在强正相关关系, 所以在研究城市配送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制定相关发展战略的时候, 应当对两者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 在制定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时候, 应当充分考虑到城市配送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从而带动城市配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城市配送在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等方面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在配送资源布局、服务质量方面要符合或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而推动北京市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我们的生活处处与温度相关 第4篇
温度的高低,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极大。
高效工作22~25℃
知道为什么很多公司的空调温度总是设定在22~25℃的范围内吗?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室温低于22℃时,大脑的活跃性明显降低,人也比较不容易提起精神,活动活动身体的愿望越发变弱;而当室温高于25℃的时候,人又会变得想睡觉了。所以,最适合工作学习的温度介于22~25℃之间。
泡澡36~40℃
有的人觉得泡澡水是越烫越舒服。其实,泡澡水的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水温只需比体温略高即可。太高的温度会破坏皮肤的自然保护油脂,不仅使得皮肤过于干燥,加速肌肤老化,也让皮肤对于外界细菌病毒的抵抗力急剧下降。
根据人体生理状况,40℃是泡澡水的一个重要界限。36~39℃的水温对于身体的刺激较小,此时副交感神经会发挥使身心放松的作用。如果水温超过40℃,温度对身体的刺激加强,交感神经便会发挥作用,它的作用是使得身心进入兴奋状态。
沐浴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温度而定。一般来说,夏天泡澡的水温宜在36~38℃。在这样的水温中,每天泡上20~30分钟,能稳定情绪和放松身体,泡澡后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保持美丽的容颜。冬天水温略高,在39~40℃,可以泡上10分钟左右。
保存面包18~25℃
最适合面包的保存温度,其实是18~25℃。
有很多人会把面包保存在冰箱里,其实,冰箱冷藏室的低温会加速面包的老化。新鲜的面包放在冰箱冷藏保存后,反而很容易变“老”,等你再拿出来吃的时候,会发现它又干又硬,还容易掉渣儿。这是因为,低温使面粉中的淀粉发生了老化。研究表明,在较低温度下保存时,面包的硬化速度加快;反之,超过30℃,则会影响面包的颜色、营养及口感。
但需要注意,添加了大量糖和油脂的奶油、带馅面包,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否则容易变质。
冲泡绿茶76~90℃
一般来说,泡绿茶的水温以在76~90℃为宜。因为绿茶类采摘嫩叶或茶芽多,所以并不适合用滚烫的水来冲泡,否则味道只会更苦涩。
绿茶是中国产茶区域最广泛的茶类,属于不发酵茶。泡绿茶水温是十分讲究的,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以刚煮沸起泡为宜。水温通过对茶叶成分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具体的用水温度,应根据茶叶的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76~80℃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提及品茶,在放置一段时间之后,茶汤温度晾至适口即可。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若高于60℃,则既烫嘴又烫鼻;而低于40℃时,茶香变得太低沉,味道也比较涩。
睡眠室温20℃
天气过冷或过热都妨碍人入睡,适当的室温是睡眠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室温超过23℃就会感到热,要掀被子了,同时睡眠也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增多。卧室的温度在20℃以下时,人就会因冷而蜷曲身躯并裹紧被子,在18℃以下容易醒转,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因此睡眠专家建议,室温一般以20℃左右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
此外,很多人盖被子都有误区。比如冬天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即使盖着被子也会感到露在外面的肢体和脸非常冷,不知不觉就会形成蒙头大睡的姿势,对呼吸新鲜空气非常不利。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5篇
倡导节能环保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每一个家庭,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
那么家庭污染和社会污染到底哪一个更严重呢?新近研究表明:社会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只占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现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却占百分之五十九。与社会相比,虽然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来说,家庭却相对严重一些,已经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常见的也有十种以上。有一组统计数据可进一步证实家庭污染的危害性:即一个家庭一天平均要制造一点八公斤垃圾,丢弃五个不可分解的塑料袋、二至三个一次性饭盒;一个家庭因洗头、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二百公斤废水;一个家庭每天平均使用二十克化学用品等。这些污染物和汇流成河的生活废水,每时每刻都在污染着我们的土地、河流和海洋。据媒体报道,在一项针对2000多个家庭住户样本的室内污染状况调查中,结果显示:50%以上的家庭
节能环室内存在着污染,而“罪魁祸首”就是家用电器。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绝大多数还没有意识到家中的家电污染问题。目前家庭中常见由家电导致的污染包括细菌污染、辐射污染及噪声污染等,重则危害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在能源浪费方面,家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用;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声控灯感应器坏了,灯就没日没夜地亮着;饮水机24小时运作;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眼睛眨也不眨;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6篇
幼儿的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发展及其与家庭情绪表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通过幼儿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访谈、家庭情绪表露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评估问卷调查,考察了112名3~6岁幼儿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发展及其与家庭情绪表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的表情调节知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大班幼儿比小班幼儿具有更高的`表情调节知识、更倾向于掩饰消极情绪;(2)幼儿的表情调节知识与情绪表达的人际支持、工具支持的结果期望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幼儿掩饰消极情绪是因为预期情绪表达不会得到他人理解和帮助;(3)幼儿报告面对父母/同伴/教师不同在场者时具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且幼儿的人际支持结果预期存在年龄和在场者的交互作用;(4)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的人际支持的结果预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工具支持的结果预期存在显著负相关;(5)倾向于掩饰消极情绪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认为表达消极情绪会带来不良结果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害羞-退缩行为.
作 者:何洁 徐琴美 王旭玲 HE Jie XU Qin-Mei WANG Xu-ling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刊 名:心理发展与教育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年,卷(期):200521(3)分类号:B844.12关键词:幼儿 情绪表现规则知识 家庭情绪表露 社会行为
室内空气质量与我们息息相关 第7篇
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在购置家具过程中,家具材料是否具有环保性也越来越被重视。
木质家具材料主要有实木和板材之分,有些购买者认为实木家具非合成木材,甲醛含量少,肯定属于环保家具。其实不然,普通家具表面都会有层油漆,一般是PU漆,较长时间内会有笨及有机化合挥发物,总称TVOC,挥发量很大时,含量能达到所有挥发物的70%,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购置新买家具之前,先清楚家具的材料组成,家具安放好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若长时间仍然存在异味,且家中有老人小孩时,建议进行室内空气检测,清楚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是否超标,必要的话请专业的除甲醛公司进行空气治理。
科技发展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8篇
一、缘起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产生
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由于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放任经济学思潮的影响,导致了资本家们盲目追逐私利,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社会资源的枯竭、严重的环境污染、对职工利益的漠视、安全事故、产品质量问题、诚信问题等。同时,由于美国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兼并与收购活动使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其结果除了加剧市场竞争外,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与其对社会或环境所承担的责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Small就提出,不仅政府机构,私人企业也担负着公众期望。因此,正是出于对古典自由经济理论的反思和对于企业社会职能的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丰富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将其作为一种理论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50年代。Bowen在1953年的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提出“商人应该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后,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这个定义正式提出了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
1960年Davis首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责任是指商业“至少是部分地超出了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利益,为了某些理由而做出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此后,对于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作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Carroll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至今仍被广为引用的概念,即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在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行裁量(慈善)的期望。Carroll认为,对于经济组织而言,首先经济责任是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但并不是唯一的责任。其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要遵守有关环境、消费者权益、劳动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法律框架内实现经济目标,法律是社会对企业行为最低的要求。再次,虽然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都隐含着一定的伦理规范,公众社会仍期望企业遵循那些尚未成为法律的社会公认的伦理规范。此外,社会通常还对企业寄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自行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类完全自愿的行为,例如慈善捐赠、为吸毒者提供住房或提供日托中心等,Carroll将此称为企业自行裁量责任。Carroll的概念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同,它使人们认识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是多层次的,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不仅仅是经济责任,而应包括法律、伦理以及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
三、争议中前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自诞生时起就饱受争议。早在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的Dodd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Berle教授对于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就有过争论。Berle教授认为,企业的管理者是基于对股东唯一利益的信托而管理股东财产的,因此他们唯一的责任就是要使股东的财产利益最大化,而无需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相反,Dodd教授则认为,企业管理者的权力来自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委托,管理者不应仅仅对股东个人有义务,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管理者在经营决策中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场论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企业要承担更广泛社会责任的思想受到了来自主流企业理论家的猛烈抨击。其中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Friedman就曾经明确指出:“企业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那就是利用其资源从事各种活动,以提高企业的利益。”另一位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诺贝尔奖得主、自由秩序的著名倡导者哈耶克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有悖于自由的,企业过度地参与社会活动还容易招致政府的干预,从而损害到企业的自由。尽管如此,企业社会责任观在20世纪中期以后仍然得到了蓬勃发展,学者们认识到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支持。
不同领域的学者们试图从不同方面解释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Petit认为,今天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与企业自身的失误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应该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起到自己的作用。Davis认为,企业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力量的经济组织,它拥有大量的资源,其应该负责任地使用其力量,解决社会问题。Ackerman认为,从社会事务管理角度看,公众对企业的期望与企业的实际表现有一定的差距,企业需要通过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来缩小这种差距。Donaldson和Dunfee从社会契约理论出发,认为企业组织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契约,企业通过与社会建立社会契约获得合法性,因而要承担社会责任。Swanson用一体化理论解释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即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存在都取决于社会,所以应该和社会一体化,如果企业打算在将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Altman和Vidaver-Cohen从企业公民理论强调了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性,认为企业在拥有巨大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些观点无疑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四、互补与共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关系解读
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而言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解说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不同于股东至上理论的核心思想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将股东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渊源颇深,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促进了利益相关者研究的理论化进程。
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领域来看,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应对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延伸,已隐含在企业对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的描述中。不同时期的学者在讨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都已经注意到了利益相关者的存在。例如在Davis和Blomstrom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论著《企业及其环境》中,已经注意到了企业应对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社会利益群体负有一定的责任。学者们认识到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关注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研究视角从以整个社会为出发点考虑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转向从企业的视角考察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面对质疑企业社会责任的学者发出的“企业应对谁负责任呢?”这样的感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给予了有力地回答。因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明确地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所在,即正是各类利益相关者才能形成企业社会表现的预期、承受企业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评价企业社会行为的结果。
另一方面,尽管利益相关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发展很快,但缺乏实证检验证据一直是理论诟病之所在。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绩效的研究则相对较为成熟,且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实证结果,符合工具主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要求。所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借鉴了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证上诸多现成的方法,来揭示利益相关者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Clarkson是第一个在实证研究上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衡量企业社会绩效的学者,此后其他学者也试图运用新的数据、方法证明利益相关者管理和社会及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论述中不难看出,早期对于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解决了企业向谁承担社会责任的难题。两大理论正是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共同发展的。
五、结论与启示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尽管对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理论上仍存在着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为此寻求了大量的理论支持。其中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化了我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理解。它使人们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器官,其功能不应仅限于满足股东的利益,还应该满足社会中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我国,和国外上世纪遇到的问题一样,许多企业只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择手段,根本不顾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不应只被看作是拥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国新《公司法》中的规定可以说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条宣示性的条款,号召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因为该条并没有为公司增加任何具体的法律义务,只是一种道德号召,所以意义并不重大。还有的学者认为,公司如何承担及怎样承担是无法裁量的问题,公司社会责任是很难掌握其内容,加以落实的。《公司法》第五条使用了大量弹性词汇,无疑给公司社会责任的裁判可能性带来了困惑。但笔者认为,首先,《公司法》作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提出倡导本身就是立法的一项进步,这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其次,虽然《公司法》中未明确提出公司应如何承担及怎样承担社会责任,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我们会看到公司应向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这里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消费者、供应商及社区等。我国相关法律对此均有规定,因此社会责任是可以具体化的。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可能并不完善,但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部分地解决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也不能解决所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承担的探讨还将继续。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争议中不断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一个对说明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有说服力的理论,两大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来解读我国新《公司法》中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