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小细节范文(精选3篇)
爱上小细节 第1篇
(教师拿出一个大集邮册放在讲台旁边)
师:同学们, 你们想把自己设计的邮票放到这个集邮册里吗?
生:想。
师:那就放进来吧。
(学生争先恐后, 都想把自己的邮票放入集邮册。于是, 讲台上人越来越多, 拥挤不堪。我们坐在后面听课的教师不由得紧张起来, 担心这位教师无法应对这样的场面。)
师 (微笑着) :同学们, 你们这样会把漂亮的邮票弄疼的, 咱们一个一个的来, 别再弄疼了邮票, 好吗?
(学生立刻排好了队, 一个接一个地上讲台放自己的邮票, 于是, 课堂又恢复了平静。我们也松了一口气, 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 教师用真诚的态度、简短的语言回应了学生, 在和风细雨中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教师的这种教育既很好地诠释了言传身教的做法, 还让学生明白了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也体现在这一小小的细节当中了。
在这堂课中, 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 不是大声呵斥, 而是巧妙地抓住了细节, 微笑着轻轻地说了一句“你们这样会把漂亮的邮票弄疼的”, 就使课堂重新变得有序了。这使我想起了苏教版教材中的《我不是最弱小的》的一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萨沙与家人在外出度假时遭遇了暴风雨, 而在出门时父母只带了一件雨衣, 他们把雨衣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在父母的影响下, 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 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父母给萨沙雨伞的这一细节, 让萨沙懂得了保护弱小者的道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 教师应该抓好细节, 成就学生的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 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上, 教师应抓好每一个细节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赞赏的信息, 向学生的心灵播撒爱的阳光。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精彩, 但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考虑更多的是教得顺畅, 教得精彩, 很少有教师把自己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没有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应该想学生所想, 抓住学生需要的一些细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精彩的表现。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多媒体课件走入了课堂, 它不但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案是备课的文本载体, 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 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 闪烁着教师教学智慧的火花。因此, 教师还是应该自己备好教案, 在备课的过程中, 应该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思考。只有这样, 在课堂上, 教师才能抓住细节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当然, 教师不仅仅要抓住预测到的细节, 对课堂上临时出现的种种特殊情况, 也应该巧妙地处理。
三个细节证明让爱上了我 第2篇
她并不知道,他是喜欢她的。偶尔的眼神交流,他们会躲开彼此。高中毕业后,他们去了两个不同的城市读大学,她在“五一”长假的时候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到自己的城市来玩。
其实那是个很普通的城市,但是她在信中说:“来玩吧,这里靠海,而且有很多古迹。”那是她表达的最好方式,如果他来,就证明他对她是有意思的了,如果不来也可以交代得过去——不过是请自己同学来玩啊。
没想到他真的来了,初见面,她有些惊慌,去车站接他,她提前去了两个小时,车来了,她心跳到快崩溃。
她带他去城市中最美丽的公园,她说:“这是这个城市中最美丽的公园了。”他抬起头看了一眼脸红的她说:“有你美丽吗?”
她的脸更红了,悄悄低下头,心中如有一只小鹿,也许初恋时每个人的感觉都一样吧,总有太多欲说还休。
忽然,她踢到了一块石头,不小心摔倒了,丝袜被划破了,细细的脚踝上渗出了几滴血来,他立刻蹲下来,着急地说:有事吗?疼吗?看多不小心。说完,他说:“你等等我。”
过了好长时间,他手里拿着两样东西回来,一双同样颜色的长筒丝袜,几张创可贴,她看着他忙来忙去的样子,看着他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看着他细心地把创可贴贴在自己被划破的腿上,刹那间心里一片温柔。
这个细节,已然打动了她。
他们去吃饭,他体贴而细心地问:“喜欢吃什么?”她笑:“应该是我问你,你是客人呀。”
他亦笑了,然后点了几个菜,菜上来她吃了一惊,那几个菜,全是她爱吃的,其中有一个鱼香茄子是她最爱吃的。
在偶然的一次联欢会上,她说过她最爱吃茄子,各式各样的茄子,但最喜欢的是鱼香茄子,怎么吃都吃不够。
没想到他记住了。她偷偷地笑了,心里有了底,也有了莫名的欢喜,看来,自己邀请他来自己的城市玩真的对了。
送他走的时候,他们好像不知要如何表达,不知要说些什么才能把离别的情绪掩饰。车来了,他看了一眼说:“人太多了,下一辆吧。”
一辆车的间隔要20分钟,就是说,他和她,还能在一起待上20分钟。
开始她以为他真的嫌人多,所以,就傻傻地站在那里看着他在阳光下的脸,那么年轻的脸,那么黑的发,真让人喜欢啊。
第二辆车又来了,没有几个人,她问:“走吗?”
他笑了:“我能再等下一辆吗?”
她一下子就笑了,脸红成一个苹果,这样的细节,还不是爱情吗?
第三辆车来的间隔里,他们就那么看着对方,笑着,他伸出手来,说:“下次,我还想来看你。”
“不,”她说,“我去看你。”
终于,他坐第三辆车走了,车开了,她在后边追着,一边追一边眼泪就下来了,她知道自己是爱着了,但是他呢?他和自己一样吗?
车终于没了踪影,她收到他的第一条短信:你想知道我是否在爱着你吗?
她回了他的短信:三个细节证明你爱上了我,第一,我受伤了你去买了丝袜和创可贴;第二,吃饭时你点了我最爱吃的菜;第三,你坐了第三辆车才走。我想,你一定爱上了我。
他回了短信:很早很早就爱上了你,而这些细节不过是身不由已的自然流露而已,所以,我来了,就证明了一切。
她站在人流涌动的大街上,看着短信,傻傻地流着眼泪,笑着。她终于知道,所有的爱情,在最初的最初,一定有着难言的喜悦,而那喜悦,恰恰是爱情初露端倪的时候。
小细节大作用 第3篇
名师们不因自己是名师,而故弄玄虚。一节普通的课,体现他们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每节精彩纷呈的课,都赢得了全体听课老师热烈长久的掌声。
在南京的三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沈峰老师的两节课以及她的评课学术报告。很遗憾没能带摄像机,但我认真地记下了她说的每一句话。从她的课堂上我体会到了“静”,在她的讲座中,我认识到了“静”。
一个“静”字,我体会到沈老师的朴实、实在和睿智。“英语课是否可以静下来?”“不要怕高年级孩子们冷静的眼睛……”
是的,我们为了上课的好看,而一味的追求花样的多少;课堂的热闹程度;学生的举手次数。殊不知静下来,却看到另外一片美丽的天空。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热闹、爱表现,课堂气氛自然活跃,热闹;但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的成长、成熟,他们更乐意静下来。老师们于是害怕起来了,觉得学生的兴趣下去了,学生热情冷了,于是开始追求热闹效应。
“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听别人发言”。沈老师引用刘庸的一句话:“说话是一种能力,倾听是一种道德”。让学生静下来听别人发言,既养德,又培智。
这让我又不禁想起郑洁老师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说到的两条建议:“学会倾听不容易”和“教师要有静气”。郑洁老师说:“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是‘声波在耳膜上的震动和电化脉冲从内耳向大脑中枢听力系统的信号传递’。而倾听则不同,是入耳又入心的的生命活动,只是人类才会倾听。倾听是很累人的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
郑洁老师还说道:“教师要有静气”。我在这觉得不够,不仅教师要有静气,学生也要有静气。学生要静下心来听每一堂课,学生要静下心来写每一次作业,学生要静下心来思考和提问题,学生更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学生、教师都静气平心了,课堂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学生教师都静气平心了,受益的将是每一个人。
回归到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课堂追求高效率、高节奏、很热闹,于是很多老师把他理解为孩子们小手如林和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理解为平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理解为课上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玩、演、唱、画成了英语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作为英语老师我们是否曾反思过:在这热闹的课堂的背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掌握了、收获了,他们缺少对自己学习的独立反省,缺少了对英语学习的顿悟与思考。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就特别注意动和静的结合、张和弛的适度,我们不仅要创造活跃的气氛,更要给学生静静学习、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静中学习与思考中,让他们自己体验英语、感受英语。
在每节课的表演、讨论时,我们不妨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与梳理自己的得失;在课快要结束时不妨安排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要给一些确有困难的学生单独帮助,使课堂真正拥有一方“静土”。
让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多一点静吧!让体态语为静静的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多用体态语比高嗓子有效
教师自然协调地准确运用体态语,艺术地运用手势、表情、眼神及身体距离,可以激活学生学习情绪、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微笑如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许和肯定;学生答错,老师也报以微笑鼓励,让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二、让手势成为课堂的第二语言
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更可以有声有色的说服和感染他人。如在教“drive”时做开车动作,教“monkey”时做猴子的动作,教“baby”时作娃娃睡觉的动作,这些都会使小学生觉得特别有意思从而牢固掌握。
三、艺术运用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既可以看出内心的疑问、还可以看出好恶及态度。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我们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不仅有利于辅助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如果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那表明他们心不在焉;低语暗议,飞眼左右,则表明他们可能发现老师讲错或出现问题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则表明他们茅塞顿开……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
四、艺术运用身体距离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有信息,这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米的地方,就有一种控制效应,当学生不注意听讲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很快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