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宽带接入业务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宽带接入业务范文(精选11篇)

宽带接入业务 第1篇

1 混合电视业务简介

混合电视业务是指既能够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接收到广播电视信号又能够通过宽带网络获取互联网内容的宽带电视业务。目前全球主要的几类混合电视业务以及混合电视业务的相关产品如图1所示。

下面我们将选取下列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混合电视业务发展情况进行简单的逐一介绍:HbbTV——德国、法国,YouView——英国,Google TV——美国,Hybridcast——日本。

2 HbbTV

HbbTV是Hybrid Broadcast/Broadband TV的简称,它是一种与DVB兼容的内容发布平台,可以为增强和互动的电视业务提供信令、传输和呈现机制。基于HBB的相关应用同时针对广播和互联网领域而设计,并可以在同时具有广播和互联网混合连接的终端上运行。

HbbTV的标准,主要架构来自Open IPTV联盟,采用CEA-2014 (CE-HTML)作为消费者终端界面的程序语言。HTML及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 (PNG)的影像格式,则使用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所定义的标准;广播信号方面则采用DVB组织的标准。

H b bT V的应用功能,除最基本的DVB-T广播之外,在联网服务方面则有VOD、Catch-Up TV、互动广告、在线购物等。2009年Humax推出第一台联网机顶盒(Humax iCord HD+),并在同年12月的圣诞节正式上市销售。估计到2011年年底,仅德国将会有200万台HbbTV电视的销量。不过与HbbTV配备的双模广播却也不限于无线广播电视,如德国TechnoTrend,便也推出卫星电视+HbbTV的机顶盒。而荷兰飞利浦(Philips)、日本夏普(Sharp),及韩国LG电子则是采用HbbTV标准,推出自己的联网电视。

HbbTV的行业联盟为HbbTV Forum,成员有欧洲广播电视联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EBU),德国公共电视(ARD与ZDF)、法国公共电视、Philips、Samsung及SES Astra satellite等。目前主要应用该标准的国家是德国和法国。

2.1 德国的HbbTV服务

德国目前约有13家广播电视运营商提供HbbTV节目内容,且主要以公共广电为主,ARD与ZED同为德国公共电视台,前者创立于1950年,后者则成立于1961年,一为地方公共广电,一为全国性公共广电。而两家的HbbTV服务均名为Mediathek,主要提供Catch-upTV服务。商业电视台则有ProSiebenSat.1,其HbbTV的内容有电视剧片段下载、气象信息、投票系统、游戏等。另外体育频道Sport1 HD则推出在线运动新闻与精彩体育照片数据库等服务。

ARD Mediathek与ZDF Mediathek虽为同为在线影音门户(portal),但却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分属于各自的组织,节目服务内容的编辑权各自独立。内容服务上最明显的差别,则在于ARD Mediathek同时电视与电台广播服务,ZDF Mediathek则只提供电视节目。两个Mediathek也同时提供metadata格式的影音,支持VOD及RSS订阅服务。两者交集之处,在于终端硬件、中介软件标准及消费市场。

ARD的跨平台服务,暨ARD Mediathek,提供在线实时影音、影音下载等服务。节目来源很广,主要来源于各邦联自有地方公共广电。AR D本身由9个地方公共广电所组成,同时提供广播与电视服务(如WDR、SWR、NDR、BR、MDR、HR、RBB、SR以及Radio Bremen)。此外,ARD还同时和ZDF共同经营一个儿童频道(Kika)、纪录片频道(Phoenix),以及文化艺术频道(Arte)。

ARD Mediathek目标锁定最基层的大众市场,因此并未与ZDF一样,将内容上架在Windows的Media Center。其原因在于,一旦考虑Windows系统,就可能排除掉MAC与Linux系统的用户。而由于手机作业系统、中介软件以及串流码 (streaming codec) 不一,ARD Mediathek暂不考虑上马手机移动平台。

影音质量方面,由于ARD Mediathek的节目来源很广,因此建立统一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将其分为4等:Web-S (S for small)等级,专提供给联网速度小于128kbit/s的用户;Web-M (M代表medium),专提供联网速介于500kbit/s左右的用户;Web-L (L for larger),为全PAL-equivalent分辨率的影音服务(含4:3及16:9),因制作成本较高,这类节目较少;2010年,ARD通过Astra卫星网播送高清节目,此类格式的画面则属于Web-XL等级。

在网络传输方面,目前ARD采用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的方式传输,但为了节省成本,不排除未来采用P2P的方式。

ZDF从1998年开始,在其官方网站上提供网络影音服务,但多属于低分辨率的在线影音。2007年正式推出ZDF Mediathek,并公示于2007年的IFA展,初期ARD Mediathek锁定对象为电脑用户。不过ZDF Mediathek还同时锁定Microsoft Media Center平台,以及3G手机平台,不同的平台可以通过不同的URL收看到影音服务,近年则采用HbbTV的标准,开始将ZDF Mediathek应用到联网电视。

ZDF同样也依据不同的传输质量提供三种画质选择,包括:1.5Mbit/s的高分辨率画质、512kbit/s的中分辨率画质,以及100kbit/s的低分辨率画质。在传输成本的控管上,由于ZDF Mediathek仍以广播级影音作为播送目标,因此需面对传输成本的问题,ZDF为此对外招标,以求有效压低传输成本,原则上ZDF的营运模式,是依照传输流量支付费用,而非带宽。

据估计,ZDF Mediathek的网络可以因应60Gbit/s到80Gbit/s的尖峰流量,最低的流量则出现在傍晚,估计约为10Gbit/s。由于ZDF Mediathek目前的流量总计95%都是用于on-demand的服务,整体而言带宽用量皆属于巅峰状态,为了确保传输质量,ZDF Mediathek需每月监控并分析流量与网络负担,以判定现有的服务器是否还能因应服务需求。为此,ZDF Mediathek另外与ISP运营商、CDN运营商签订短期合同,以备用的方式强化传输质量。ZDF指出,电视台需要开始将网络服务器或租借带宽正式列到预算项目之中,借以因应广播电视的IP化。

2.2 法国HbbTV情况

欧洲另一个确认采用H b b T V标准的国家为法国,全面推出的时间为2011年3月,且由法国公共电视台,连同相关的家电厂商一同主导产品上市事宜。此外,法国HbbTV的推动亦有政府(负责的部门为GeneralDirectorate for Competitiveness, Industry and Services,简称DGCIS)预算的支持,称为“OpenHBB Project”。参与的运营商有:France Television、Streamezzo、HDForum、IWEDIA、mediatvcom、TDF、Cognac-Jay Images、Telecom ParisTech、Le Télé-gramme、V4x、WizTiVi等。

Open HBB Project2的目标是在HbbTV标准的基础下,发展不同的互动电视服务,借以整合广播与宽带服务的资源,目前项目已在法国Saint-Malo进行区域性的试播,提供民众各类型的互动服务,实验除可以作为未来营运模式参考外,亦达到宣传推广之目的。

除法国之外,荷兰与北欧的几个国家也已确认将采用HbbTV系统。换句话说,HbbTV相当程度地已成为西欧地区联网电视的标准系统,并且此股风潮自2012年开始,将连带影响中欧及东欧国家的联网电视系统的选择制定。

3 YouView

混合电视业务方面,英国并没有考虑欧洲大陆流行的HbbTV,选择了使用由BBC主导的联网电视YouView系统,在节目制作商与硬件厂商的联袂推动之下,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YouView专用的机顶盒。

由BBC、ITV、Channel Four、Five、BT、Talk Talk和Arqiva等英国媒体和电信业者合资经营的视讯平台YouView即将发表,新平台的口号为“永久改变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change the way we watch TV forever)”,而数字电视(DTV)软体供应商Ocean Blue Software公司已表示将全力支持。

使用YouView服务的客户需要购买一个YouView机顶盒,以及拥有宽带连线。YouView将提供高画质(HD)广播,部份付费电视和随选节目频道。它也是一台个人录影机,让客户无论何时均可暂停、回放和录影即时电视节目。YouView也包括所有常见的家长控制功能和多种全新无障碍操作功能,以确保平台能够为大多数人所使用。Ocean Blue正在与其亚洲机顶盒制造商合作,以开发全面的解决方案。

无障碍操作是Ocean Blue的关键目标之一,而公司较早前与英国皇家盲人研究院(Roy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Blind People, RNIB)密切合作开发软体,帮助视障人士获得更好的电视观看体验。Ocean Blue全面支持YouView标准,并会在不久将来推出自己的软体解决方案。包括设立自己的应用软体商店(app store) Treasure Box,供客户下载有声书、音乐、问答游戏和电影,并经由YouView机顶盒连结当地的社群资讯。YouView技术长Anthony Rose特别希望将应用软体带入线性电视系统,作为帮助观众在混合型广播宽频电视(Hybrid Broadcast Broadband TV, HbbTV)终端上识别内容的方法。

HbbTV正在成为全新的欧洲数位电视软体标准,而YouView的未来版本可能允许使用HbbTV应用程序,使得整个欧洲地区达成一致。Ocean Blue已与Opera浏览器合作开发了一款HbbTV解决方案,提供使用机上盒和电视机上网的技术。

另外,英国S&T公司为英国的混合电视业务制定了一套名外MHEG-5的标准,该标准的最新发展情况有下列几个方面:

(1)目前,MHEG-5是最成熟的支持混合型电视的公共标准,并且已经已经集成到了主流制造商生产的互动数字电视中了;

(2)包含互动频道的MHEG-5已经被马来西亚技术标准委员会公开纳入了马来西亚接收机标准中;

(3)根据MHEG-5接收机的要求以及DVB-T/T2的要求,已经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产业供应链;

(4)目前MHEG-5中间件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证明;

(5)利用DTG测试组件的一致性测试方法直接有效。已经在马来西亚和香港建成了诸如DTV实验室之类的独立测试实验室;

(6) MHEG-IC能够解决目前混合电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内容保护、加密以及保持广播控制等。

4 Google TV

谷歌公司联合索尼等公司共同开发了Google TV,该产品是要将网络和电视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套新的全家娱乐系统。Google TV内置了Chrome浏览器,可以浏览所有你喜欢的网站,当然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在电视的大屏幕上观看视频网站了。Google TV采用Android 2.1系统、英特尔Atom芯片,可进行搜索,从而浏览海量的网络视频,还可下载各种应用软件。

4.1 特色功能

在传统的电视中加入了互联网的搜索,并能够根据电视的特性来优化我们的搜索结果,例如搜索到的节目单以及购买信息会被优先的处理。可以使用画中画模式一边上网一边看电视。Android手机可以当作Google tv的遥控器使用。最为重要的是,可以运行Android应用程序。

4.2 发展情况

2010年5月,Google宣布将联合英特尔、索尼、罗技和百思买等巨头推出Google TV,该产品内置了Chrome浏览器,整合了Google的搜索技术,用户只要输入简单的文字即可在电视节目、网络、YouTube、订阅的视频网络里查找某个视频。5个月后,索尼公司生产的第一台Google TV上市,它不但具有传统高清电视的功能,还可以运行Android应用,特殊的遥控器可以让用户像操作电脑那样使用电视。

但是由于Google TV带给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显而易见,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广告,Google TV将使广告主以更精准、更廉价、更高效的方式获得受众。通过Google的系统,广告主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人看了他们的广告,有多少人点击了广告,以及有多少人通过“点击呼叫”功能直接与广告所有者取得了联系。这意味着,一旦Google TV得势,广告客户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传统电视广告的投放,而Google从未承诺给予电视公司任何补偿。所以Google TV遭到了美国主流电视节目提供商的封杀。

另外,与缺少主流电视内容相比,不佳的用户体验将给Google TV带来更致命的打击。比如,当你在Google TV上输入关键词搜索节目时,页面所显示的包括网页、图片、评论、视频等海量信息很可能令你大吃一惊。美国的极客们评价这种用户体验绝对称不上是“方便快捷”,反而很有可能让用户迷失在资讯当中,最终因为“信息噪音”而忘记自己最初想要搜索的内容。

同时,复杂的操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有人把Google电视遥控器形容为市场上最复杂的电视机遥控器。普通人需要用双手在全键盘遥控器上像上网搜索一样打字,这样的操作体验,与人们使用电脑上网搜索视频没有太大的差别,更谈不上进步,而且,这对于那些很少接触互联网的用户来说无疑有着不小的难度。

另外,在混合电视领域,Google TV面临着诸多的竞争对手,售价仅99美元的Apple TV便是Google TV的强劲对手。Apple TV上市后的三个月销量已超过100万台。微软、雅虎均在混合电视方面做点文章。目前加入到雅虎TV的电视制造商包括索尼、三星、LG、Vizio和东芝等。而传统电视厂商们也不甘示弱,在今年的CES上,包括三星、LG和思科系统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将开始推出各自的相应产品。目前,Google TV面临巨大的挑战。

5 Hybridcast

日本广播协会NHK推出了三屏联动的新平台——Hybridcast服务。Hybridcast用在宽带通信网上引入的内容补充广播服务。混合接收机向码流增添包括字幕、声音和其它视频等的更多内容。根据播出节目和来自其它观众的评论,利用观众资料引入推荐,社交网络和节目推荐服务也是一种可能性。节目还可标记供随后在电视机及PC或移动终端上观看。

5.1 Hybridcast概念和技术

Hybridcast是一个以电视为中心,广播和通讯混合的系统。在服务商部分,除了提供可靠的高质量广播节目,还利用网络云技术向用户提供其所需的互联网内容,网络云技术可实现内容控制分发以及用户信息及内容的保护功能。而在用户家中,用户使用Hybridcast接收机接收到更加丰富的节目,并可进行了同步的互联网访问,用户手机手中的移动设备均可与电视实现连接及同步。

5.2 Hybridcast应用实例

图2中列出了Hybridcast业务的几大应用,比如节目订制服务、多设备互联服务、社交电视业务和节目推荐业务。

5.3 Hybridcast技术特色

(1)使用云计算技术

接收器的结构更简单,云技术方便业务进行扩展而无需对接收机进行升级。

(2)对现有广播系统改动最小

兼容性强,对现有广播设备不进行改动。

(3)接收机具备同步机制

多种设备互联,可使用遥控器控制机顶盒。

(4)整合社交网站

提供社交电视业务。

(5)应用程序

可下载,已预装。

摘要:混合电视业务是指既能够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接收到广播电视信号又能够通过宽带网络获取互联网内容的宽带电视业务, 是面对目前融合的宽带环境而产生的新兴业务。本文对混合电视业务在全球发展和特点进行介绍, 希望可以对我国三网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宽带业务服务协议 第2篇

一、甲方按照国家国际互联网接入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向乙方提供本协议规定的宽带网服务,并根据甲方的资费标准向乙方收取费用。

二、乙方在登记安装宽带时,须向甲方提供真实、无误的客户资料(个人提供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单位提供营业执照和代办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并在申报表上加盖公章);当客户资料变更时应及时办理客户资料变更手续;客户办理迁移、过户、报暂停、复通、注销等手续时,必须签订相应的服务协议。因资料不真实、不可联系或乙方的重要资料变动不及时通知甲方而无法办妥甲方提供的各项服务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三、乙方连续使用甲方的服务并正常缴费一年以上(含一年),可免费租用甲方的终端设备,退网时归还;未满一年退网的,需交_________元/月的终端设备租金,并完好交还终端设备;包年用户一年内停机将不再享受包年优惠并缴纳设备占用费。

四、甲方提供的终端设备,乙方不得擅自拆卸、不得恶意损坏,否则按原价赔偿;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甲方将提供一年的免费维护和终身维修服务。对终端使用一年后发生的故障进行维修,仅收取设备维修的成本费,人为损坏除外。

五、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以经营性手段让第三方共享甲方提供的宽带接入服务,不得利用该服务从事vpn带宽分销等经营性活动,否则甲方有权立即停止对乙方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并保留追究乙方法律责任和赔偿的权利。

六、乙方若有制造和扩散病毒或有黑客等破坏行为,甲方有权停止乙方的接入,乙方因恶意攻击他人的网络设备所造成的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行承担;如乙方受病毒或黑客破坏,甲方不对乙方的损失负责。

七、乙方办理新报装手续后,甲方需在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开通宽带上网业务。乙方若在接收信号方面不正常时可向甲方投诉,甲方承诺在接到用户报障后24小时内解决常见故障,使乙方尽快获得正常服务(甲方没有为乙方维护pc机硬件、系统的义务)。

八、网络费的计费周期为每月1日—31日,乙方必须在每月的1日—15日前缴纳上月的网络费用。逾期缴纳的,从逾期之日起至实际付款日止,每天按所欠费用总额的0.3%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乙方逾期20天仍不付费的,甲方有权暂停提供服务。停止服务期间,月租费和违约金照收。欠费累计已满_________日的,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并保留追缴乙方所欠费用(含违约金)的权利。

九、一台_________提供一个终端上网,同一地址内如需两台终端同时上网,另一终端可享受相应的优惠价格,具体资费以当时资费标准为准。

十、由于不可抗力(如战争、自然灾害、国家政策法规变动等)导致本协议不能履行的,双方均不需承担违约责任。

十一、本协议自乙方办理业务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惯例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宽带融合业务的稽核 第3篇

关键词:宽带融合业务;稽核

目前,通信行业竞争异常激烈。随着资费下调,利润空间的减少,运营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收入的完整。实现收入保障和内控制度的健全,必须有充分的业务稽核。宽带融合业务是目前联通公司针对个人客户的主推业务。因此,宽带融合业务的稽核也成为稽核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

一、融合业务概述

联通融合业务,一般指的是两种或多种业务融合在一起的新业务即为融合

业务。

(一)沃·家庭

沃·家庭融合业务(以下简称沃家庭)是面向家庭客户提供的基于高速宽带及3G特征的、集固定电话、手机、宽带、增值应用及家庭服务于一体的融合套餐产品。套餐采用全国统一的结构,套餐内用户统一账户,合帐缴费;套餐内固话、2G手机用户长市合一共享时长,套餐内所有用户本地互拨免费,同时提供通信管家、电脑保姆、高清视频、可视电话、平安家居等多种附加产品。3G用户加入时,还可以享受到套餐月使用费优惠、3G用户与套内其他用户本地互拨免费及可视通话优惠。

(二)沃商务手机版

为进一步提升商务宽带与4G全国套餐存费送机产能,突出产品组合优势,特推出沃商务手机版业务。沃商务手机版通过宽带折扣、4G全国套餐终端合约、礼品等促销手段拉动商务宽带与4G全国套餐终端合约发展。沃商务手机版业务含2M/4M/10M包2年宽带,采用存费送机终端合约。

(三)沃家庭畅享版

为进一步提升宽带与4G全国套餐终端合约产能,突出产品组合优势,推出沃家庭畅享版业务。沃家庭畅享版业务含2M/4M/10M包2年宽带,采用存费送机终端合约。套餐首付款=10M两年宽带 +4G智能手机+合约期赠款。

二、 融合业务稽核规则

(一)沃·家庭

沃家庭业务的稽核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手机号码与宽带账号是否合帐消费;2.手机套餐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3.宽带产品价格计划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是否办理了融合产品文件规定的增值业务包。

(二)沃商务手机版

沃商务手机版业务的稽核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4G产品终端合约计划套餐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2.宽带产品价格计划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3.受理部门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4.用户所缴纳预存款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5. 4G产品与宽带产品的用户名称及证件号码是否一致。6.合约期内是否做了变更资费业务。

(三)沃家庭畅享版

沃家庭畅想版业务的稽核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4G产品终端合约计划套餐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2.宽带产品价格计划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 3.受理部门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4.用户所缴纳预存款是否符合融合产品文件规定;5. 4G产品与宽带产品的用户名称及证件号码是否一致。6.合约期内是否做了变更资费业务。

三、受理系统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受理系统为BOSS系统。固网、宽带、2G、专线等业务在BSS系统进行受理,3G业务在ESS系统进行受理,4G业务在CBSS系统中进行受理。

(一) BSS系统

营业受理业务时将用户信息(合同号、速率、地址、价格计划等)按工单录入BSS系统,形成用户档案。用户所有信息都在档案中体现。其中‘优惠信息一项体现用户的收费标准。‘优惠信息一项通常包含几部分价格计划:一条标准价格计划,一条收费主价格计划,以及折扣,优惠百分比等。优惠价格计划优先级大于标准价格计划。

(二)ESS系统

在受理3G业务时,通过ESS系统录入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用户套餐信息等服务信息。用户所有信息都在档案中体现,其中用户套餐信息体现用户基本月费。

(三) CBSS 系统

4G业务是当前推广发展的的主流业务。营业在受理4G业务时,将用户信息按工单录入CBSS系统,形成用户档案。并将办理合约机的机型、合约类型等录入系统,修成报表。“优惠信息”一项体现用户的收费标准,及其他优惠信息。

每月初,从以上系统中提取融合产品相关信息,对宽带融合产品的价格计划、组合产品优惠信息、G网产品套餐类型、以及办理融合产品的优惠机型等进行逐项核查。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稽核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并不断完善系统和规范受理流程,减少和避免同类差错的再次发生。

(一)宽带组合产品

在稽核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差错中,组合产品价格计划产生的差错较多,多为营业员将优惠参数录入错误,或漏加折扣。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应加强营业员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公司主流业务资费;其次应加强营业一级稽核,在差错产生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整改,避免收入流失。

(二) G网产品

融合业务中的G网产品(主要为3G和4G),存在的问题多为套餐选择错误,违规选择较低套餐,导致漏收费。

对于此类问题,除加强业务培训外,对于故意为用户办理较低资费以提升个人业绩的行为,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

(三) IPTV业务

融合产品中的IPTV业务,能够让用户较好地感知高速率带来的试听享受,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在价格和影音资源上有均有较大优势。此业务受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营业员漏收设备押金及租金。

对于此类问题,除加强业务培训外,还应在对系统进行完善,如能实现受理此业务需先缴纳设备押金或租金,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受理,则可避免此类差错产生。

五、结束语

宽带融合业务是目前通信行业的主推业务,在发展4G业务的同时,兼顾了家庭宽带业务,降低了用户的消费成本,也方便了用户。作为稽核部门,及时准确地发现并解决受理中出现的差错,能够有效避免用户投诉,提高用户感知度。也为业务的拓展和服务的高质量提供了保障。业务受理系统仍在逐步更新和完善,对受理人员的加强培训管理也会使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稽核部门也将进一步完善自身稽核体系,工作方法,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

宽带接入业务 第4篇

关键词:宽带太原,双向改造,宽带接入方案

2015年,太原市在申报国家宽带城市建设试点的契机下,在全市实施了“宽带太原”专项行动计划。全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太原市信息化应用水平。实施宽带提速工程,大幅提高入户接入能力。并确定如下发展目标:到2017年,太原城市家庭20兆及以上宽带的接入能力达到100%;农村家庭4兆及以上宽带的接入能力达到100%;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能达到94%以上。

太原是全国范围内第七个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城市,也是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城市之一。太原有线是太原市多元化信息运营市场主体之一,承担着太原市的广电网络建设运营及维护管理,必须积极响应“宽带太原”专项行动计划。

1 太原有线网络现状

太原有线电视网络始建于1991年,经过24年的发展,已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00余万户,全网实现双向覆盖用户90余万户。全网设总前端一个,已建成分前端22个,拟再新建分前端若干。环一级光纤网建设已经完成,网络传输主要采用1550nm+1310nm两级光纤传输模式,用户接入网采用双向HFC模式。

第一,一级光纤网主要使用1550nm光纤传输模式,总前端光发射机主备负载均衡,分前端的信号源及接收机为1+1热备份,采用光接收机主备自动切换,保证分前端信号源不间断传输。分前端信号源全部是双归属信号源,物理上采用双路接入,分前端以下采用双向HFC网络接入,HFC网络是光纤作干线、同轴电缆作分配网,构成的光纤同轴混合网。

第二,IP城域数据网络建设方面,太原有线完成了IP城域骨干网和接入网的建设工作。其中,骨干网是由核心层集群路由和汇聚层多业务网关组成的全业务承载网,具有多级QoS保证,汇聚层多业务网关上联采用10G和1G高带宽双归属架构连接,通过安全策略机制实现主备路由的快速保护。接入网采用基于DOCSIS3.0技术的CMTS,目前18个分前端的接入设备已全部就位,为太原有线互动电视、宽带业务、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提供了数据通信基础。

太原有线网络目前承载着标清电视162套、高清电视节目26套、1套3D直播频道、4套高清预留频道,2套高清轮播频道、数字声音广播节目6套,模拟电视节目6套。由于各种原因,宽带业务尚未开展,随着三网融合及宽带太原的进一步推进,宽带业务的开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广电宽带接入方式比较

目前,广电网络宽带接入主要有CMTS+CM、EPON+EOC、EPON+LAN三种方式,各自优缺点比较如下。

2.1 CMTS+CM方式

CMTS+CM方式在光纤部分,上下行数据采用空分方式在同一光缆不同光纤传输,电视和数据的下行信号采用频分方式在同一光纤传输。电缆部分,上下行的信号都按照频分方式在同一电缆传输。

该接入方式优点为: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实现双向的传输;前期较少的投资就可在全网实现业务开展;该方式的相关标准和产品已成熟。

该接入方式缺点为:需对整个网络进行双向化改造,噪声的汇聚效应会对系统的带宽、性能造成影响,对同轴电缆和接头的施工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后期维护工作的量较大;下行传输带宽有限,可开通的用户数会受限制;需要高带宽的业务无法实现,不能提供全业务能力;系统后续的扩容成本会高;该方式产业化程度不高,供选择的系统及设备较少。

2.2 EPON+EOC方式

EPON+EOC在主干线部分采用EPON技术,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光纤资源,光线路终端布置在分前端,光网络单元布置在光接收机与放大器。在光机或放大器后接近用户端的地方可根据现有网络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插入局端设备,在终端放置相应的终端设备,通过现有的广电网络,实现双向化。

该方式优点为:充分利用了广电网络的现有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等设备,用户端施工难度小,组网成本较低;在光机直接带户的情况下,工程量少,便于提高改造进度;系统传输质量受同轴电缆网络噪声的影响较小,施工中对同轴电缆系统的质量要求较低;头端的带宽可达到百兆,后期业务发展的需要完全可以满足。

2.3 EPON+LAN方式

EPON+LAN方式中,通过光线路终端接入数据网,光网络单元直接接入或经过下联交换机接入机顶盒,提供视频业务。

该接入方式优点为:有线企业无需在用户终端进行投入,整个网络的升级改造比较方便;接入带宽较高,且扩容性好,可实现全业务运营;通过外交互的方式,不需要占用同轴电缆的频率资源,光传输链路中无有源设备,便于维护,通过两张网的同时运营实现业务,单张网出现故障时业务互不影响;目前产品种类丰富,价位也较低;支持该方式的厂家较多,相关产品在兼容及价格方面有优势。

该方式缺点为:由于需运营两张网,对维护人员的要求较高;需在用户终端重新入户施工,施工的难度及施工量都会较大;五类线入户方式更适合还没有现成网络的企业来做。

2.4

三种接入方式成本比较见表1

3 基于太原有线现状的宽带接入选择

通过以上三种接入方式的比较可知,CMTS+CM的方式户均覆盖投资以及每户开通成本都是最高的,用户获得的带宽较低,成本较高;EPON+LAN的方式符合了光纤到户的网络发展大趋势,在成本及带宽方面有较大优势,但用户进户施工难度较大;EPON+EOC的网络覆盖方式成本在逐步下降,改造工作的量和难度较小,也符合了光纤到户的网络发展大趋势,并且用户可获得较高带宽,可满足全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种接入方式中EPON+LAN的方式是成本最低的,且可实现全业务支撑,但实施中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在接入小区的网络建设过程中,需要小区开发商的大力配合,而且也面临其他通信运营商的强力竞争。从目前情况看,综合布线成本较高,实施难度较大。

CMTS+CM的方式目前存在着技术指标要求高、造价高、维护要求高等原因,但基于太原有线已基本完成双向网络改造的现状。笔者认为,可在不增加现有头端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在发展力度上的有效控制,在已完成双向改造的老旧片区,用户带宽需求相对较低的片区发展实施。在新建及用户集中的,对带宽需求较高的片区,可采用EPON+EOC的方式逐步改造实施。这样既可全面开展各项业务,又充分保护了前期的投资,使宽带业务逐步开展实施。

综上,在“宽带太原”专项行动全面开展的情势下,太原有线既要响应政府发展战略,尽快推出宽带业务。同时,要结合自身网络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宽带方案。在此建议可以分类实施,在已完成双向拆分改造的片区实施CMTS+CM的方案,保护已有投资的同时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在新建片区实施EPON+EOC的方案,给用户提供更大的入户带宽,既满足太原市政府的宽带发展目标,又满足用户更高的业务需求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向东.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模式综述[J].有线电视技术,2005(22).

基于宽带业务光纤在未来市场的分析 第5篇

关键词 运营商 光纤 竞争 竞争情报 宽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预测表明,IP将承载包括语音、图像、数据等在内的多种业务,这意味着对带宽和速度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光纤通信也因为其在传输上的特点而广受推崇。而随着当今社会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广泛,家家户户用上宽带也是潮流所趋。

根据2012年4月非政府组织宽带论坛(Broadband Forum)最新发布的报告称,去年全球宽带增长达到了新高,而中国的宽带用户数则位列全球第一位。报告称,2011年,全球宽带和IPTV的增长都达到了过去5年来的新高。2011年全球宽带用户增长6549.36万,宽带用户总数达到5.97亿,季度增长率达到2.6%,年增长率达到12.3%。中国宽带用户数达到1.58亿,位列全球第一。由此可见,中国的宽带市场不仅有着极大的容量,还有着极大的潜在价值,这对于运营商而言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谁也想着从中能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

1 中国光纤的发展状况

光纤作为宽带接入一种主流的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能好、适应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原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等的优点。正是由于光纤这么多的优点集于一身,未来在宽带互联网接入的应用可预料会非常广泛。根据市场研究与预测公司IDC预计2012年中国光纤接入用户数将超过2660万户,未来5年保持56.4%的年复合增长率,而且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网络设备市场之一。截至2011年底,中国光纤接入端口数已超过1亿个,同比增长超过100%;中国光纤接入用户数已达1556万户,同比增长超过370%。比起中国1.58亿的宽带用户数,光纤接入用户数还将会有非常广阔的上升空间。庞大的用户基数,决定了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根据我国光纤宽带发展计划,到2015年全国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5T,城市家庭带宽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以上,农村家庭带宽能力基本达到4M以上;家庭光纤接入覆盖超过500万户;无线局域网的公共运营热点规模将超过15万个;届时将实现全市公益性机构光纤到达率100%,实现全部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等商务类场所的光纤到楼、到办公室。

2004-2009年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09年达到1331.5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累计市场规模达到1050.9亿元。而中国基础运营商始终牢牢掌控着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较大的份额。不过近年来专业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这也是由于市场需求大,利润诱人的原因,如下图。

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宽带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必将是未来宽带运营商对抗的主战场之一。而光纤宽带的普及也是大势所趋。所以未来宽带市场的斗争很大程度上是光纤宽带的斗争。

中国电信集团副总工程师靳东滨4月份透露中国电信光纤宽带用户数量三年后将超过1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联通也明确了2012年新增光纤到户家庭1000万。中国移动在2010年在三大运营商光纤光缆招标量达40%-50%。可以看出各大运营商对于光纤宽带这项前景看好的业务都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2 光纤宽带的竞争

运营商发展光纤宽带需要及可能面对的问题:

1.重新布线的进场费。要发展光纤取代铜缆,必然要进行重新布线,而为了进入小区而支付给物业管理的进场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资费下降与份额的矛盾。宽带资费下降是大潮流,如何在资费下降中,更大更有效率地占有收入份额是运营商应该考虑的问题。

3.与无线技术的竞争。4G技术日渐成熟,加上无线网络便捷性,其速度也能满足用户绝大部分需求,或许也会有越来越多用户会选择无线网络,这是否会降低光纤宽带的用户量?这个问题也是运营商有必要探讨的。

4.用户接受难。因为住宅结构的原因,光纤入户的时候需要对住宅墙体进行破坏,容易引起住户抵触情绪。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在保证光纤使用的情况下,合理地施工,使施工对住宅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通过适当补偿及专人做心里工作,缓解打消用户的抵触情绪。

5.光纤到户成本问题。单单从设备成本来看,光纤成本要比铜缆低很多,相当于80元/芯公里,而光收发模块价格和ADSL设备价格相差不大。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最后一百米的接入,每户FTTH的改造成本远在ADSL安装成本之上。这样计算下来,光纤到户的总成本还是要比ADSL高出不少。这也大大提高了成本回收的难度。再结合目前国内各设备厂商的发展来看,今年上半年,几家主流厂商的财报越来越严峻,利润越来越低,已经难以维持目前的低价现状。假若设备升价,运营商的压力也会增大,这是整个业界都要承受的。

面对这些问题可能采取的策略:

1.对于进场费和用户接收问题,一方面对于物业管理者不合理的要求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另一方面从入户工艺入手,在尽可能不影响住宅结构的情况下施工。

2.对于无线技术的崛起,虽然与有线技术有一定竞争关系,但是各大运营商都拥有自己的无线网络,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有线宽带形成融合产品,互相促进。

3.对于到户成本问题,首先在设备采购上采取谨慎态度,在保证质量同时尽可能地降低采购付出。在入户改造上,要注意各种入户方式的对比,做好统筹工作,选取最优方式进行入户建设,如下图。

光纤宽带未来竞争可能出现的发展模式猜想:

1.与其他通信业务联系加强,因为大运营商都拥有自己的移动通信网络、固话网络,可以与光纤宽带配合,组成新的融合套餐,既可以增强产品多元化,又可以充分利用各产品的潜在价值。

2.运营商组建自身的互联网服务,要利用自身终端资源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培养客户使用习惯。

3.跨行业交融加深,随着光纤宽带的推广,因为其拥有的安全,易普及的特性,可以令到跨行业的应用更加便捷,也是跨行业融合的一个大平台。比如网络课程,网络电子竞技,物流管理等。

4.与无线移动技术的融合增多,随着带宽不断增加,宽带运营能承载的数据量日益增大,类似wifi,wlan的技术应用也会持续发展增加,以充分利用带宽给生活工作带来便利,如下图。

如今社会发展对网络的要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光纤宽带的普及流行也是在进行时,各大运营商也应该及早做好逐鹿光纤宽带市场的准备,抢占先机。

Based on the Broadband Optical Fiber in the Future Market Analysis

Hu Jiayao

(SM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Department,Hangzhou 510600,China)

Abstract Chinese broadband user number to achieve 158000000,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Therefore, China's broadband market is not only of great capacity,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value for operators, which has a great attraction, who also want to be gleaned from the largest possible profit.

布线标准与宽带业务 第6篇

布线标准的发展过程是由协会标准 (1997) 上升为国家标准的历程。《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 (GB/T50312-2000) 于1999年底上报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建设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批, 并于2000年2月28日发布, 2000年8月1日开始执行。

后来上述两项国标又修订为2000版、2007版和将报审的2007版的修订版。

布线系统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广, 2007版两本国家标准已经使用了将近7年, 无论从时间上和市场的需求上, 均已达到了应该修定的时机, 为何这样说呢?主要出于以下几点:一是国外、国际新标准的不断推出, 尤其是对于1G、40G和100G布线系统标准出台, 国内标准内容显得严重滞后;二是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智能化与网络的飞速发展, 新的布线产品与应用技术不断涌现, 需要有相适应的标准与技术性文件进行行业的指导。

规范在内容上将有较大的增加, 遵循几个主导思想包括:

1) 和国际标准接轨, 还是以国际标准的技术要求为主, 避免造成厂商对标准的应用的一些误导;

2) 内容符合国家的法规政策, 满足“宽带提速”要求;

3) 很多的数据、条款的内容更贴近应用。

规范就是让大家用起来方便, 不抽象, 易懂, 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有发展的余地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一版的标准是在上一版标准的基础上修订编写出来的, 更有连贯性。当然, 它不是设计手册, 而是一种技术条款的规定。如果你不认可这个规定, 做出的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就没办法达到验收的标准, 对于用户来说, 也不会认可你的产品与企业形象。新的标准出来后, 能得到社会的大力推广和正确的应用。其实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规范的存在, 还引用老的规范;就算有知道的, 但也有许多的人对这些规范的内容不够了解或一知半解。如何将这些规范推广应用得更好, 还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还是希望宣贯工作由主编单位、集成商、厂商共同努力去完成。

布线新的标准将会在原来3类、5类、5e类、6类布线内容的基础上, 以6类、6A类、7类7A类及光纤布线系统技术为主, 进行内容上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所以不是新编规范。在标准中仍然会保留与体现强制性条文的内容, 标准的编号仍为GB。

标准内容为了体现公正性与权威性, 为了使大家在执行规范的过程中可操作和可适用, 在文本的条款内容, 如系统的构成、系统分级、技术指标参数等方面力求与国际标准ISO11801接轨, 尤其在术语与指标参数方面做到等同的引用, 但又与国内的相关标准内容保持相对的一致。从适用于市场与工程的角度出发制定技术条款, 这是编制规范的宗旨。

新的标准是要为市场服务, 首先要符合国家法规政策关于“建设宽带中国”, “反对电信运营企业垄断通信资源”的精神要求,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在安装场地大小、房屋功能、管道引入等条文中都将进一步体现了上述精神。

总的来说,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的基础设施, 新的标准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就是将布线内容从办公建筑向其他建筑类型及弱电系统的应用进行延伸, 在配置上既体现共性, 又考虑个性, 适用于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信息的传递, 又考虑布线系统在弱电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满足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各弱电子系统对信息处理朝着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实际需求, 这样就拓展了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范围, 实现了我们建设综合布线系统的初衷, 就是在大楼内使用通用的传输介质与传输平台去完成各个系统信息之间的互通互联与集成。

按照国际标体系的组成, 根据我国布线标准的缺失部分, 增加了工业环境布线章节, 但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和家居布线系统不含在本规范的范畴之内。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宽带中国”的战略目标, 本规范特意增加了第四章“光纤到用户单元”, 并单独提出了系统构成、设备配置、产品选用、性能指标等内容。为了保持和建筑电气等国家标准的一致性, 对安装设计的内容增加了较大的篇幅。

新的标准规内容变化具体体现如下。

1.补充完善了术语内容

2.系统设计

参照国际标准ISO/IEC 11801版, 对内容消化、吸收、等同引用。主要体现于系统的分级、网络拓扑结构、系统构成、缆线长度、系统指标等方面内容。

仍按原规范提出作为布线工程应从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及管理七个部分去完成设计内容。但会强化进线间的设置要求, 注重外部网络的接入和入口设施安装场地技术要求。

补充光纤布线系统的分级及构成。

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需求、产品的现状、技术发展以及工程的造价等因素, 结合布线的等级设定, 提出建筑物支持应用的缆线、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跳线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选择不同等级的应用时, 产品组合的具体要求。

列出综合布线系统各个子系统缆线长度的限值及在各种网络应用中的所能支持的传输距离。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和网络应用对缆线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这一点在设计中人们经常会产生误区, 但它对布线工程系统设计尤为重要, 它是保证布线传输性能的关键。

屏蔽布线系统的选用原则与设计要点力求可操作性。

结合国外标准补充与修改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两种方案时的设计要点。

3.系统配置

这部分的内容与2007版相比, 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网络的构成, 既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需求, 又留有冗余和备份。这部分内容是标准的重点部分, 充分体现可用性。

工作区的划分面积以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功能区确定。

信息插座的配置量。

确定了电信间、设备间和进线间安装的FD、BD、CD、入口设施各种类型的配线模块、跳线的配置量及相连接的模型。

4.管理

提出文档和标签管理的等级、内容及要求, 突出智能配线系统的应用要求。

5.系统指标

系统指标, 在国际标准中提供了建议性和需执行的两种表格, 但在设计中只关注建议性表格提供的技术指标参数, 对此补充完善。

以永久链路和信道的构成提出建议性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

提出屏蔽布线系统应考虑的指标内容。

提出铜芯导体的电流、电压、承载功率等要求。

提出光纤信道指标要求。

6.安装工艺

提出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设置工艺要求 (如门、环境温湿度、尘埃等) , 特别对电信间、设备间的面积需求预测。

缆线布放中对布放管线的弯曲半径、管径与管截面积的利用率列出了新的修正数据。

缆线敞开布放与密闭布放的比较与应用场合及要求。

7.电气防护及接地

提供了综合布线线缆与电力线, 电气设备及其他建筑物管线的间距要求, 特别强调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源对信息传输质量与安全的影响。

提出了接地指标与接地导体的要求。强调布线系统需要接地的部位及等电位接地与联合接地。

特别提出对绞电缆从建筑物外部引入时, 应选用相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此要求作为强制性条款保留。

8.防火

原规范将国际、北美、欧洲的缆线防火测试标准以等同的对应关系列出。本标准将会根据目前国内标准关于通信阻燃缆线的分级要求提出。提出较为可操作性的应用条款。

总的来说, 新规范只是对原有规范作了内容的局部完善与补充, 原有结构没有大的改动。

1.器材及测试仪表检查

提出缆线的长度抽验。

提出缆线的抽测要求与比例。

强调对测试仪表精度和工具完好的检查。

2.设备的安装及缆线的布放原则上应符合设计要求

3.缆线的各种保护措施主要为缆线布放的防护措施, 原则上应符合设计要求。

4.缆线终接

提出包括RJ45与非RJ45插座的连接接线图的正确使用要求。

5.管理

对布线系统标识符合标签的设置位置、内容、材质等提出要求。

布线管理软件及智能配线设备按专项验收。

对配线模块在不同的安装场地色标的规定。

针对布线工程管理等级。

6.工程验收

完善布线工程质量的评判标准。

完善布线工程验收文档的内容要求。

完善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

7.工程电气测试

对仪表精密度校正及有效期问题, 人机界面的汉化提出相关要求。

着重列出基本链路、永久链路、信道的测试连接模型及测试要求。

指标参数按照建议性和需要执行的两种表格列出, 并且重点在条文说明中补充内容。

光纤链路测试

增加了较大篇幅的光纤测试内容, 列出光纤信道测试指标值及衰耗的计算公式。

标准编写的过程中, 需要我们不断掌控新的布线标准、技术、产品发展, 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努力工作。使得标准及早与高质量地服务于市场。

目前, 有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建设类的标准中, 只有3条强制性条文, 分别做以下介绍。

1) 在GB 50311中

新增4.1.1“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单元内的通信业务使用者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

国务院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明确宽带网络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规范宽带市场竞争行为, 保障公共服务区域的公平进入;将宽带网络建设纳入各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宽带网络设施与城市其他通信管线、居住区、公共建筑等管线的协调等政策措施, 加强战略引导和总体部署。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和原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 (信部联规 (2007) 24号) 的要求,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者不得就接入和使用住宅小区和商住楼内的通信管线等通信设施与电信运营企业签订垄断性协议, 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接入和使用, 不得限制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的权利”。因此, 规范将本条文作为强制性条款, 在工程建设中要求严格执行和审查。

新增4.1.2“建筑物内设置了用户单元的布线工程, 应采用光纤到用户单元的方式建设。”

用户单元定义为, 建筑物内占有一定空间, 使用者或使用业务会发生变化的、需要直接与公用电信网互联互通的用户区域。一般指商住楼内带有出租性质的房屋。

保留原版 (2007) 规范的8.0.9内容, 并且改为7.0.9“当对绞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 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为防止雷击的瞬间产生的电流与电压通过对绞电缆引入配线入口设施, 对配线设备和通信设施产生损害, 甚至造成火灾或人员伤亡的事件发生, 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入口设施应选用能够加装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配线模块, 指标性能要求应该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 在GB 50312中

保留原版 (2007) 规范的5.2.5内容, 并且改为5.2.5“当对绞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 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未来综合布线系统始仍然作为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在高速公路, 在智能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在布线的行业中会出现以下几个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整个中国布线市场仍会保持在大约10%的年增长率, 各企业都在关注与找寻新的增长点与契机。

二、中国布线品牌在布线领域会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而且根据国家的政策与战略, 对产品的种类加以调整, 不断向高端与多元化延伸;提供“端至端”的优化方案;强化服务意识。

三、随着信息网络对高速传输的需求及“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行, 光缆与光器件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四、为了提高管理水平, 智能布线系统的应用会得到提倡, 并力求与智能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通信基础设施在管理方面实现信息集成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酒店双向业务接入简介 第7篇

双向网络与传统电视网相比, 从物理拓扑及逻辑拓扑上都已产生了很大变化。现行双向网络拓扑图1所示。

从结构上看, 双向网络是一个以前端为中心, 光纤传输到小区并以光站为终点的星型布局, 同时以一个小型树枝型同轴电缆网从光节点延伸覆盖约500户用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前端机房、光缆传输网、电缆传输网、用户分配网。反向光收机输出端到CMTS的输入端口部分为前端机房接入部分。前端机房作用是将多路光纤链路通过反向光收机转化为射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线混合成一路输入到CMTS。同时将数字电视信号、CMTS信号、VOD点播等信号通过同轴电缆混合传至正向光发机, 转化成光信号, 通过光纤传送至光站。

光站到前端光收/发机部分称为光缆传输部分。光缆传输下行信号要保证光站接收光功率在-3dBm~0dBm, 以保证光站输出足够电平和载噪比。反向损耗则与反向光设备的选择有关, 一般光收机上行输出口增益可设在0dB~20dB之间, 并控制反向光收机的输入功率为-3dBm左右, 以保证反向光接机输出足够的电平进入CMTS。楼放下行输入口到光站下行输出口部分为同轴电缆传输部分。对于楼放的下行增益, 可根据光站下行输出口的电平高低而定, 一般在20dB~40dB之间, 用来补偿分支、分配和线路损耗。对于反向通道, 因楼放中有独立的反向放大模块, 反向信号可实现0dB~26dB增益。用户端到楼放下行输出口这部分为用户分配部分。由于楼放输出口下行信号电平通常调试至低端97dBμV、高端107dBμV (标准) , 调试用户端电平值为 (68±3) dBμV。

2 酒店双向业务介绍

(1) 视频信号接入:酒店双向网络接入如图所示: (1) 数字电视信号经由前端机房、光缆传输网后到酒店机房, 光站将输入的光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并经过酒店分配网络传输至各客房。由于光节点楼放都有相应的防雨防水防寒等措施, 故在居民小区内, 这些设备通常放置在户外平台、山墙或者钢缆上。而在酒店中, 由于有大量双向及数据业务可以通过双向网络进行传输, 故在酒店业务开展初期, 各酒店都会在机房内安排机架放置网络设备。 (2) 根据酒店规模, 在不同楼层架设楼放;为保证工程规范楼放输入电平必须在75dBμV以上, 有源部分电缆采用信号衰减较小的SYWL75-9电缆, 楼放输出电平调试至标准值; (3) 分配网络通常采用RG11电缆传输信号, 在分配网络中, 酒店每个楼层的客房数通常远大于居民小区内每个楼层的用户数, 故在酒店中通常采用客房间横向的先分配后串接的模式进行信号传输。而在居民小区中通常采用楼层间纵向的先分配后串接的模式进行信号传输。各器件规格可根据酒店客房数的需要进行调整, 宗旨是保证各客房信号电平值达到 (68±3) dBμV (图2) 。

(2) 酒店CM系统接入:双向网络, 即CM系统主要性能分为上行、下行通道两部分。其中下行通道频率范围为 (5 7 3±3.2) MHz, 采用64QAM的调制方式;上行通道频率范围为5MHz~65MHz, 采用QPSK或16QAM调制方式。CM系统包括架设在前端机房的控制设备CMTS和用户端接入设备CM, 两者通过双向网络进行连接。前端控制设备CMTS是管理控制CM进行数据双向传输的设备。它能对CM进行认证、配置和管理, 提供连接IP骨干网和因特网的通道。双向网络可利用CM来进行IP传输, 它的基本传输模式是:发送下行和接收上行数据信号, 提供高速因特网, 完成有线电视网络的路由连接。电缆调制解调器CM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接入的设备, 用户安装CM后即可在双向网络中进行数据双向传输, 它具备较高的上、下行传输速率, 上行速率最大可达10Mbps, 下行速率最大可达36Mbps。用CM开展宽带业务, 可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宽带高速Internet的接入、视频点播等增值业务。

(3) VOD系统简介:有线电视视频点播VOD系统主要提供电视点播、录制、回看、时移等功能, 该系统面向用户终端使用的机顶盒STB (含CM) 以及承载点播节目视频流的DWDM传输专网和承载机顶盒控制信号的IP交换网组成。VOD系统传输过程:用户通过STB发送点播请求, CM获取所属边缘调制器的位置参数。STB向业务管理系统发回服务组值, 业务管理系统检查该点播区域内的边缘调制器资源是否有空余, 并通知该服务组下的视频服务器向指定边缘调制器端口推送用户点播的节目。同时业务管理系统发给机顶盒搜索点播节目码流的信息, 该信息与边缘调制器接收码流的端口相对应。视频服务器推送的IP形式的视音频码流通过路由器传输至边缘调制器设备网络接口, 边缘调制器将接收到的IP数据转换为射频信号, 再通过边缘调制器的视频接口将数字电视射频信号输出, 通过广播方式, 信号经过分配后, 与有线电视信号电平值基本调平后, 进入混频器混合各种信号后, 通过光发射机将视频信号变成光信号后再送入双向网络传输, 光信号到达光站转换成视频信号后通过分配网络至机顶盒的视频接口连接到用户电视机上。

有线电视双向业务在酒店等“大客户”中所占的比重虽不是很高, 但有线网络运营商为获得良好的合作所付出的努力非常巨大, 这种运营商与酒店之间双向网络技术的互联互通和多业务领域的广泛合作, 势必对提高网络运营商的综合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修文.有线电视技术与基本技能[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3.

宽带接入业务 第8篇

Cable Modem接入技术作为网络宽带接入的主流技术之一, 在同轴网络双向数据传输中受到广泛应用, 而在我国广电网络的实际应用中却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系统运行的不稳定, 在现有的广电网络运营时Cable Modem时常掉线。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能够在美欧发达国家大规模商用, 说明此系统本身是成熟的。在网络设计和建设均符合规范的情况下, 这些问题主要出在网络系统的调试和维护上。

而一个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调试的难点不在于协议的配置和设备的配置, 维护的关键也不在设备的维护上, 因为需配置和维护的设备, 除去服务支持的各种服务器和路由器交换机外, 仅仅是CMTS和CM。可见调试和维护的难点和重点是CMTS与CM之间的HFC传输、分配网络 (图1) 。

1 上下行指标检测和系统调试

通常在选择和开通CMTS系统时, 只考查它的功能的实现, 而忽略了其射频的指标, 这也是CMTS在我国不能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 在选择和开通CMTS系统时, 首先需要对CMTS系统的上下行射频指标进行测试, 可以用带QAM解调和测试功能的频谱分析仪对其射频指标进行测试。

1.1 系统的下行指标检测

主要测试CMTS下行信号的MER值, 保证机房输出的MER>40d Bm, 用户端的MER>30d Bm, 星座图无明显失真, 频谱平坦度在2d B以内, 无带外杂散。

1.2 系统的上行指标检测

主要检查系统回传电平和载噪比等 (图2) , 可参考如下指标:

上行通道输入电平:110 dBμV (此电平为设计标称值, 并非设备实际工作电平) ;

上行传输路由增益差:10 dB;

上行通道频率响应 (d B) :

10 (7.4MHz~61.8MHz) ;

1.5 (7.4MHz~61.8MHz任意3.2MHz范围内) ;

上行最大过载电平≥112 dBμV (三路载波输入, 当二次或三次非线性产物为-40d Bc时测量) ;

载波汇聚噪声比:

≥20 dB (Ra波段) ;

≥26 dB (Rb、Rc波段) ;

注入上行载波电平为100 dBμV。

1.3 系统的调试

CMTS系统调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包括上、下行线路调试、设备调试以及配套系统设计。

DOCSIS是一个双向系统, 但在目前的广电网络下行信号的调试不存在太多问题, 上行回传电平调试才是整个系统开通调试的重点。因为下行信号只要在网络带宽范围内按标准要求, 保持上、下行电平差值在设备带通滤波器隔离度范围内, 数据信号的载波电平比模拟信号的载波低10d B, 频响范围在标准范围内, 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双向HFC网络中, 上行回传电平调试的目的就是如何保证每个用户端的CM发出的上行信号, 到达前端机房的CMTS入口处时, 能够达到标称电平值。这就要解决两个问题:各级网络设备上行电平值统一规定;如何才能达到这个设定标称电平值。第一个问题涉及CMTS的网络设置, 第二个问题涉及整个网络的调试方法。

表1给出了调试关键点的技术数据, 供参考。由表中可见网络各级电平调试是环环相扣的, 调试一般需要两人以上配合来完成, 或使用双频谱互相可通信功能的专业仪器来实现, 并做好网络实际调试参数资料统计归档, 便于网络今后的日常运行维护。

如果没有对上、下行链路的衰减进行正确的配置 (图3) , 可能导致CM无法在CMTS上注册。在完成回传通道的电平调试以后, 可以观测CM的注册过程来获取系统的状态和问题所在。在机房可以通过CMTS的命令查看参数以了解系统配置的问题, 但是在用户家里或者线路上就需要通过专业的仪器或者电脑命令来实现。

CTMS对CM上线全过程有非常详细的监控, 包括对线路传输功率、CMTS输入所需要的电平、DHCP地址分发、配制文件下发等过程。

2 系统的运行维护

系统在调试开通以后,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业务的开展, 在系统运行维护中, 除了做好CMTS设备和双向HFC网络的日常各项运行维护、保持网络各级上、下行电平值外, 面临最多的问题就是回传汇聚噪声。上行信道的噪声是影响反向回传可靠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2.1 噪声的特性及来源

HFC网上行信道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侵入噪声, 二是电缆线路结构噪声, 三是光纤链路噪声。这些噪声对通道质量的影响和在实时频谱分析仪上显示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通过分析它们的频谱波形, 可以判断噪声的来由, 进而可以排查噪声的根源。

2.1.1 侵入噪声

侵入噪声由电缆网的外部环境、电气设备所引起。HFC网的电缆部分处在一个复杂的电磁场环境中, 而其网络的树形结构、闲置的用户网络端口、不规范的电缆头犹如一个庞大的分布天线, 收集着各种类型的干扰信号, 这些噪声与干扰通过网络屏蔽罩的任何一处缺口侵入系统, 对HFC网络上行通道形成干扰。这些缺口包括:松动、腐蚀或安装不合理的接头;未装好的放大器;屏蔽不良的电缆;没有终接负载的分支器、分配器的预留口, 特别是用户家庭电视机、DVD、调频设备等家用设备。侵入噪声信号一般可以从两个部分进入HFC上行信道:干线传输网和用户分配网。

从侵入干扰来源上看, 可以分为:窄带连续波干扰、脉冲干扰以及突发干扰。

窄带连续波干扰:短波无线电广播和通信及业余无线电、出租车双向通信等。如图4所示的是典型的窄带辐射干扰。

脉冲噪声:由于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等家用电器开关切换产生弧光、火花以及电话产生瞬时脉冲等, 都会产生脉冲噪声。其特点是:偶然性非常强、幅度大、持续期短、频带宽, 其持续时间短于100ms, 大多数短于10ms。由于有时含有很大的带宽能量, 可能引起有源设备的饱和失真。其频谱多数在上行频谱的低频部分, 有时也占整个上行频宽。例如:电视机的开/关产生的脉冲尖峰, 其频谱在5MHz�50MHz。

突发干扰:与脉冲噪声类似的一类噪声, 但其持续时间更短, 脉宽一般小于5ms。如电源线的电晕放电、已被腐蚀连接器的接触点上的放电、汽车点火和有电机的家用电器等产生的突发干扰等。

2.1.2 电缆线路结构噪声

按照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可将HFC上行信道电缆结构噪声分为三个部分:热噪声、公共通道失真和组合互调。

热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有源器件, 如:RF放大器、家庭里的电视机、DVD等;其次来源于无源器件, 如分支器、分配器等。一般情况下, 热噪声可近似为一种高斯白噪声, 对一个固定的网络来说, 其噪声电平相对平稳。热噪声对上行信道的影响如图5所示。

公共通道失真主要由电缆接头产生的, HFC网络的接头很多, 连接器生锈、接触不良, 其表面有一个氧化层, 该氧化层可等效为一个PN结, 具有类似混频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 这一PN结距离高的正向电平较近 (例如放大器处) 时, 就会对下行的多频信号进行混频, 产生间隔8MHz或6MHz (由下行频率间隔决定) 的差拍失真产物。由于下行、上行信号都通过同一个触点, 下行信号差拍所产生的不希望有的产物就会混入上行通道频谱, 产生对上行信号的所谓公共通道的互调失真 (噪声) 。公共通道的互调失真 (噪声) 对CMTS上行C/N影响比较大, 而且干扰频谱现象较多, 持续时间不固定,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尖峰干扰或局部噪底的提升。

组合互调来源于有源设备的非线性失真, 传输系统非线性失真产生新的频率成份, 落到本频道或其它频道, 都会成为干扰。在传输的频道数很多时, 非线性产物的数量是大量的。光链路非线性主要产生于激光器, 当加在激光器上的RF峰值功率足够高时, 在负的方向上低于驱动阀值时, 从而引发削波失真。由于反向信道上所传输的是数字载波信号, 由于削波失真产生差拍时, 互调产物也必然是数字载波特征的信号, 由于数字载波信号更像固定宽带噪声, 其互调产物的特征也表现为噪声, 这种数字信号失真称为组合互调噪声CIN, CIN如同模拟通道中的CTB和CSO。数字电视频道与模拟电视频道的能量分布是不同的。64QAM已调波的频谱像一个限定宽度的噪声带。从频谱分析仪上看, 一个频道的64QAM已调信号, 像一个抬高了的噪声平台, 均匀的分布在其中心频率两侧。它的能量, 在限定带宽内是均匀分布的。由于这个特点, 在传输信道存在非线性失真的情况下, 数字频道与数字频道之间, 数字频道与模拟频道之间的互调、交调产物, 就不可能呈离散分布了。不会形成像模拟频道之间的CSO、CTB那样, 在图像载频附近呈谱线形分布, 而是呈白噪声性质, 在被干扰的频道内弥散分布。这等于在被干扰频道里增加了噪声, 通常称之为组合互调噪声 (CIN) , 它表现为整体噪底的提升或某块区域的噪声提升。

2.1.3 光纤链路噪声

信号在经光纤由小区光节点向HFC前端传输的过程中, 会受到多个噪声源的影响, 包括光发射机、光纤损耗以及光接收机中所产生的噪声, 这些统称为光纤链路噪声。

光纤链路噪声主要来自六种类型:激光器由于激光强度起伏产生的相对强度噪声;光检测器产生的散粒噪声;接收机电子线路产生的热噪声;由于光纤内部缺陷引起的多次反射产生的干涉强度噪声;由于光纤的散射作用, 使得反射到激光器后产生的工作模的变化而引起的杂散辐射;由于光纤的色散对射频信号带来随机变化的模式分割噪声。图6是仪表在实际系统中监测到的相对强度噪声截图。

就整个系统而言, 只要系统平衡性调整的适合, 器材可靠, 与侵入噪声和电缆线路结构噪声相比, 光纤链路对反向通道的总体质量影响较小, 而且多限于器件本身的质量, 与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关系较小。

2.2 噪声的危害

1.长时间存在的尖脉冲干扰, 上行通道的载噪比会明显下降, 造成CM无法与CMTS通信, 或使本通道误码率明显上升, 降低通道利用率。

2.瞬间或短时间的噪声干扰造成CM短暂的断线, 而此类噪声由于难以捕捉, 往往很难彻底排除。

3.通道本底抬高, 往往造成整个通道无法使用, 或不得不降低上行通道带宽。当本底噪声过高还会造成光站内反向光发射模块过载, 使得通道堵塞或中断。

2.3 噪声排查

噪声是在一个网络中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噪声排查是DOCSIS系统运维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2.3.1 排查噪声的要点

1.排查噪声必须及时响应, 要有噪声监测系统, 可以是专门针对回传通道的噪声的监测分析系统, 也可以是根据CMTS提供的各项数据 (特别是载噪比) 所开发的实时监测系统, 必须能对回传通道的载噪比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要有人员与仪器设备的保障, 平时还要对各网络资料和图纸及时更新归档。

2.发现噪声后, 应该根据噪声强弱、持续时间、规律等特征进行分析, 然后灵活处理。具体处置方法和原则有:调整工作频点, 避开干扰或噪声较大的频段;对于持续噪声, 有条件的可以查明具体原因;根据噪声的影响和规律, 做好噪声记录和排查计划, 不断总结经验;当用户增加时, 减少每个CMTS所接入的光节点;干扰源和未接用户的终端接口前加装高通滤波器, 隔离噪声。

3.噪声排查要有系统, 尽量做到彻底解决。

2.3.2 噪声排查的方法及步骤

1.查找确定受噪声影响的CMTS端口下所带的光节点。

2.用仪表测试各光节点反向光接收机的测试口回传波形, 确定出现较大噪声的光节点。

3.到该光机处, 用仪表延电缆网逐级往用户端排查, 直到查找到噪声源, 然后根据情况解决噪声源。

在缺少仪表的紧急情况下, 可以采取逐级向下分区断开, 然后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查看载噪比的方式来确定噪声的来源。

2.3.3 应急处理办法

1.在噪声强度较大、影响面较广, 而短时间内无法现场排查时, 可以在前端断开确定有噪声的单个光节点, 缩小影响的用户范围, 保障了多数用户的正常使用, 之后再进行排查。

2.在出现噪声强度不高, 但已经造成载噪比降低, 误码率升高时, 如短时间内无法现场排查时可临时降低上行带宽, 通过牺牲带宽来提高信道的载噪比。

FTTx全业务接入的探讨 第9篇

本文着重讨论FTTx网络规划与部署。主要包括规划目标和部署原则、FTTx网络的物理规划、FTTx网络资源规划。FTTx全业务接入可用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家庭的业务需要, 如建立企业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小区管理, 均需要FTTx接入作为基础。

2 FTTx网络规划和部署

FTTx网络需要考虑满足未来业务需求、立足现有的网络资源降低网络成本等因素。图1为未来扁平化三层网络架构。

通过图1可以看出整体网络结构变得扁平化:

(1) 面向未来:利用无网络负担的优势, 建网初期就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架构。

(2) 立足现网:大容量、少局所、广覆盖, 立足现网机房和光纤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

(3) 降低成本:减少网络节点、简化网络层次、多业务综合接入降低TCO。

FTTx网络规划应从业务和网络资源考虑。具体如图2所示。

网络规划应从实际的业务应用出发, 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制定详细的业务规划;同时梳理现网的ODN、机房资源、城域网资源。

FTTx业务规划方法包括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

家庭用户规划方法如图3所示。

家庭用户带宽需求=∑业务类型下行带宽需求数量。

预计2010年城市家庭用户高速用户需求为20M, 中低速客户需求为8~12M, 家庭用户套餐是以IPTV类业务的需求数量和高速上网需求带宽为区别的业务规划, 应该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2009-2010年规划, 2011-2015年规划。

企业用户规划方法:中小企业可按照当地市场的情况设计成标准的业务套餐, 大型企业用户需求比较个性化, 按照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业务规划, 规划企业不同业务的体验等级。

3 FTTx网络物理规划

物理规划主要从企业客户、家庭接入方式和设备选型几方面考虑。

(1) 企业客户接入方式

企业客户接入方式如表1所示。

(2) 家庭接入方式

家庭接入方式需要考虑中国住宅楼宇的实际需要。如图4所示。

◆从2004年中开始, 新建小高层、高层商品住宅的比例开始超过多层, 当年总体比例达到47%, 而多层的占比仅有42%;

◆高密度大容量设备更适合新建小高层和高层住宅用户需要, 小线对 (<24线) 设备适合多层和低层布放;

◆窄带用户需求依然强烈, 需要支持高密度窄带接入, 支持宽窄带灵活配比, 提升实装率;

◆高价值客户可直接采用FTTH方式一步到位。

(3) 设备选型

插卡式MDU和固定MDU是设备选型关键。

设备投资:0~24L, 固定式MDU低于插卡式MDU;24~48L, 固定式MDU和插卡式MDU相当;48L以上, 插卡式MDU低于固定式MDU。

固定式MDU优劣:自然散热, 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噪声 (小于20dB) ;降低设备功耗 (降低15%左右) 。不足之处在于扩展能力以及灵活配比。

插卡式MDU优劣:大容量、高密度、灵活宽窄带配比、用户扩展容易;不足之处在于功耗较大, 安装配置复杂。

建议:24L或以下, 采用固定式MDU;24L以上, 采用插卡式MDU。

插卡式MDU业务处理和带宽扩展能力如图5所示。

插卡式MDU背板带宽能力要求:

LAN接入:每个业务槽位保证16路100M=1.6G带宽能力。

DSL接入:每个业务槽位保证16路50M或者24路30M=600~800M带宽能力。

4 FTTx网络资源规划

4.1 OLT的部署

OLT的理想容量:理论计算表明在中国城市区域, OLT最佳覆盖半径为<5km, 可适当延长至10km, OLT的覆盖用户为1~2万左右。机楼 (汇聚节点) 是部署OLT的理想位置。

考虑到城域光纤的情况和初期用户发展比例, 大部分城市的城域汇聚光纤已足够, OLT位置一开始就应提升, 部署在城域汇聚节点, 光纤长度限制在10~15km以内。

4.2 PON口规划原则

(1) PON口分配方式

◆PON端口的规划分配应兼具有序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PON口分配以用户子区域 (如某小区、某商务楼、某交接箱覆盖区域、某行政村或大型自然村) 为单位进行, 每个用户子区域按照用户性质和终期用户数确定规划所需的PON口数, 原则上PON口不跨越多个用户子区域;

◆基于客户群来分配PON口:对要求高的企业用户、基站承载和家庭用户在PON上分开, 对要求比较高的大企业用户和移动承载场景预留PON口做TypeB保护。

(2) PON口覆盖用户数建议

◆FTTB方式:PON口覆盖用户数根据带宽规划确定, 同时考虑组播复制点和并发率因素;

◆FTTH方式:1个GPON接入户64~128;

(3) FTTB MDU宽窄带端口比例

◆FTTB的建设模式下 (城市用户) 语音业务与宽带业务端口建设比为2:1~1:1;

◆企业用户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配置, 优先选用灵活的插卡扩容式设备进行灵活调节。

4.3 FTTx设备性能选择建议

综合上述讨论, FTTx设备性能选择建议如下:

◆组网方式:尽量采用先进的扁平化的组网方式, 城域网部署较完善的城市, OLT可直接接入MSCG和SR;对现网MSCG、SR布放位置高, 如核心机房, OLT上行可灵活采用OTN、PTN、L3或直联组网;

◆支持双层VLAN:考虑到企业用户、家庭用户、部分基站接入应用模式不同承载业务也不同, OLT应该支持双层VLAN实现对业务的区分, 同时能够对设备进行标识方便维护;

◆支持灵活VLAN转换:企业客户内部组网灵活, ONU (FTTB/O模式下) 和OLT (FTTH模式下) 应该具备将防火墙上传VLAN转换为运营商规划VLAN的能力;

◆支持Qo S重标记:企业防火墙上传的Co S不可信, ONU和OLT具有QoS重标记能力。

(1) 上行方案如图6所示

(2) 下行方案如图7所示

(3) 组网建议

◆关注重点:物理组网安全, 而不是逻辑组网安全;

◆配线光缆尽量成环;重要接入点光缆成环;重要分光器上行成环;

◆重要ONU尽量靠近分光器, 减少引入光缆长度, 减少损坏风险。

(4) IP地址划分原则

基本原则:尽可能利用私网地址, 减少对公网地址的浪费, 提升设备安全性。

地址分配:ONU (MDU/HGW) 管理、IAD、STB业务采用私网IP;上网业务采用公网IP地址, 公网IP紧缺时可适当采用私网IP地址;MDU管理IP采用静态分配方式, IP地址和MDU的安装地址绑定。

其他建议:每个PON口分配一个IP地址网段, 网络侧布放统一的SBC设备完成私网地址的NAT转换和防火墙。

(5) 企业用户多业务IP地址规划原则

数据业务:小型政企客户, 由BRAS DHCP分配公网地址, BRAS上行走公网路由到Internet。中大型政企客户, 企业出口由移动提供固定公网IP地址。企业内部可自行DHCP或静态配置私网地址, 企业出口做NAT。

语音业务:小型政企客户, 由BRAS/DHCP Server分配私网地址;中大型政企客户, IAD类采用防火墙的NAT功能用公网IP, IP PBX和AG采用静态私网IP地址;基于宽带的语音业务 (如eSpace) 与宽带采用同样的IP分配方式, 由单独的QoS策略保障。

(6) 家庭用户多业务IP地址规划如表2所示

(7) VLAN规划建议如图8所示

VLAN规划建议应从组网角度、业务角度、运维角度考虑, 统筹规划。

◆外层SVLAN用来标识业务类型和PON口, 采用多少字节作为业务标识根据业务的种类确定并为后续业务扩展留有余量;

◆家庭和中小企业客户用内层CVLAN来标识用户, 应该充分考虑每PON口下最大用户量, 保证所有用户能够完全区分, 剩余字节标识业务用来在OLT上对SVLAN进行映射, 对不需要严格区分用户的语音类业务可不定义, 仅采用SVLAN进行业务标识;

◆对特殊业务应用 (如VPN) , 可只采用SVLAN标识业务, CVLAN可不定义或分配给企业用户自用;

◆对有自己局域网的企业用户, 采用不信任企业侧VLAN的策略, ONU应该能够支持VLAN转换。

(8) 用户多VLAN方案PUPSPV

所有用户和业务完全通过不同的VLAN隔离, 适合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上网业务;OLT采用灵活QinQ, 根据不同的内层标签打不同的外层标签, 可实现到不同边缘业务网关的分流。

PUPSPV方式下FTTB/FTTH VLAN资源划分规则如图9所示。

◆用户终端设备 (HGW和ONT) 采用统一的VLAN和PVC, 简化用户设备配置;

◆OLT上行SVLAN规划采用S+C双层VLAN, 外层SVLAN标示PON+业务, 内层CVLAN标示用户ID, FTTB和FTTH对于BRAS而言数据一致;

◆每个ONU ID下的CVLAN根据业务类型连续分配, ONU ID之间的CVLAN可重复配置, 简化ONT和MXU的配置, 降低整体规划难度;

◆每个PON口下带用户数小于512。

(9) QoS规划原则建议

接入网部分要对不同业务进行区分保障不同业务的QoS, 主要如下:

◆利用T-CONT对不同业务进行封装, 划分为不同的T-CONT类型进行带宽保障;

◆对不同的业务打不同的802.1p标记, 保障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并采用不同的调度方式;

◆在接入侧不信任企业局域网CoS标记, 实现QoS的重标记。

城域网部分对接入网业务流汇聚到地市城域后, 地市城域需要部署的QoS保障机制, 包括如下:

对于在城域边缘做二层终结的业务流, 需要在城域入口完成802.1p到DSCP/MPLS EXP标签的映射。在城域走三层转发的业务流基于DSCP进行调度, 在城域走VPN承载的业务流基于MPLS EXP进行调度。

城域网MPLS VPN内部, 实现基于MPLS标签的QoS调度机制。

5 结束语

宽带接入业务 第10篇

1. 端到端QoS保障

多业务IP承载网必须能够区别业务所需的QoS,传统的IP网络采用的过载设计容易发生拥塞导致丢包。由于视频(组播)和VoIP等业务无法很好处理丢包,因此要求对视频和语音数据流必须能够区分优先级,以确保拥塞情况下的优先调度。

广电宽带骨干网可以带宽预留保证为主,结合区分服务( DiffServ)等技术实现QoS保障:在核心骨干节点部署MPLS Diff-Serv技术以实现DiffServ PHB;基于业务进行队列调度和拥塞控制,以确保语音和视频类业务得到高品质的QoS;在接入层则针对不同业务类型进行有效标识和标记。为了降低网络拥塞的危害,对于语音等高优先级业务可以采用小收敛比设计。

2. 广电接入网QoS部署

接入网QoS部署是实现业务端到端QoS的基础。考虑到接入网的建设成本,可采用相对直接的方式进行多业务接入网QoS部署:接入层采用VLAN隔离不同业务,采用802.1p调度、端口多优先级队列、端口限速等;家庭网络采用PUPSPV,多条VLAN与不同业务接入的端口绑定,根据端口对应的业务保证语音/视讯业务优先转发,同时配置802.1p优先级标记。

在EPON+EoC层面,EPON+EoC网络的上行方向各层次设备均应在上行链路上支持多个优先级队列,报文可以根据802.1Q/IPv4/IPv6优先级域进行不同的优先级类。经过统一的QoS策略后,上行业务流汇聚到EPON OLT进入交换模块的接入端口,经过交换后到达OLT的上联输出端口,并通过上联端口接入骨干IP网络。

在下行方向,下行业务流经EPON OLT的上连端口进入交换模块,经过交换后到达OLT的下行PON接口。EPON OLT在每个GEPON口下行链路上应支持多个优先级队列,根据报文的802.1Q/IPv4/IPv6优先级域进行分类。EPON ONU和EoC设备在下行方向应支持足够字节大小的队列,以满足对突发业务流的支持。

在OLT设备上,不同的业务用不同的VLAN隔离和区分,通过识别不同的VLAN ID进行流分类,将不同的业务流量设置不同的CoS(802.1p)来进行标记,同时,根据需要可针对上网业务流量进行带宽限制、队列和调度处理,以保证VOD业务得到足够的带宽,并得到优先处理。上网业务的带宽则通过BRAS控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在OLT上进行流量监管(CAR)和排队、调度,只在当OLT下接入的用户较多,超过了单个PON口的能力时来保证关键业务优先转发时使用。如果OLT的某个PON口长时间出现拥塞情况,就要考虑增加PON端口数量或增加OLT设备。

对于来自OLT上联汇聚交换机的下行流量的DSCP/ ToS/CoS标记,EPON+EoC接入网络可以采用信任包中携带的DSCP/ToS/CoS标记,直接按照这些标记进行QoS队列和调度处理。一般来说,宽带上网的下行流量采用默认DSCP/ToS/CoS标记,即优先级为0,VoD下行流量可通过在上级汇聚交换机上设置下行流量的DSCP/ToS/CoS值,OLT上也不需要重新映射。

最后,在接入交换机层面,一般情况下接入交换机采用端口限速、端口隔离、VLAN划分等措施即可。

接入网业务隔离、VLAN规划和业务认证

1 接入网组网模型

广电EPON双向接入网宜从FTTx 网络建设的高度统一规范的建设模式,以适应各种FTTx 组网场景。

在NGB的三网融合业务场景下,用户的上网业务、IPTV/VoD业务和VoIP业务等各种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便于QoS和安全策略的部署,必须在接入网将业务进行区分。在EPON+EoC组建的二层广电接入网下,通常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做VLAN规划:

PSPV。即每一个业务一个VLAN:同一EPON OLT端口下的所有用户的同一业务在同一VLAN内;需要在用户侧部署可划分VLAN的家庭网关。对局端交换机而言,PSPV使得用户业务分别属于不同的VLAN,该模式划分方式简单明了,占用VLAN资源少,但由于同一业务的不同用户均划分到同一个VLAN中,无法识别用户信息,因此实际意义不大。

PUPSPV。即每一个用户每个业务一个VLAN:每个用户的每种业务一个VLAN;需要在用户侧部署可划分VLAN的家庭网关;EPON OLT或汇聚交换机启动灵活QinQ功能进行业务分类。该划分方式对于网络要求相对较高。

混合组网。混合组网是PSPV和PUPSPV的综合:Internet业务采用PUPSPV,IPTV/VoD和VoIP业务则采用PSPV;需要在用户侧部署可划分VLAN的家庭网关;EPON OLT或汇聚交换机启动基于VLAN的灵活QinQ进行业务分类。在运营商规模开展IPTV/VoD业务时推荐采用这种VLAN划分方式。

PUPV。即每用户一个VLAN:多类业务共用一个用户VLAN;用户侧无需部署家庭网关,适用于用户侧无法部署家庭网关组网。

无论采用PUPSPV或者混合组网方式,在用户侧都需要实现对不同业务的VLAN隔离,一般是通过在用户侧部署家庭网关(Home Gateway)设备实现的。广电运营商通过EoC来实现宽带和VOD业务同时接入时,家庭的EoC终端应支持VLAN,以实现业务的隔离。

2 .利用灵活QinQ技术实现业务分流

由于城域网内宽带上网/VOD/专网等业务可能分别在不同BRAS/SR上处理,因此有必要在城域网汇聚层进行业务分流。通过灵活QinQ功能可以很好实现业务分流。对于上网业务而言,由于是PUPSPV模式,可以用两层标签来做用户标识而对于VOD业务,可以用外层标签来标识业务,也可以不打外层标签。

基于灵活QinQ的VLAN部署需要广电接入网的EPON+EoC网络支持灵活QinQ功能,并且需要相应的业务路由器来终结接入和控制VOD业务。

3. 业务认证

目前的接入方式主要包括DHCP和PPPoE两种,其中,DHCP接入的优点是STB实现简单,组播报文在IPOE上承载,不需要对组播报文作PPP封装处理,且采用DHCP方式时,DHCP报文可以携带OPTION60/82参数,相关服务器根据OPTION60/82携带的信息,进行业务区分,IP地址分配以及认证等工作。

PPPoE方案的优势为可以利用运营商成熟的接入认证和地址分配技术,而且安全性非常高,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宽带业务均采用PPPoE认证方式,整网只部署一套接入认证和IP地址分配系统,用户发起的PPPoE认证报文通过BRAS设备终结。结合QinQ技术,广电运营商能够通过VLAN精确识别用户,例如对于需要精细化计费的业务(如上网业务)可以通过标识用户物理位置避免资费流失。

可运营可管理的双向接入网络

针对广电三网融合的全业务承载需求,广电接入网络应提供良好的业务管理和灵活的控制能力,实现统一的网络管理和业务管理,降低网络运营成本。网络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结构,不但设备符合国际标准,且有利于功能扩充和网络的互联互通。

1 EPON+EOC统一网管

通过统一的接入网管理系统,广电运营商可以建立流水线式操作规程,提供网络管理的效率,从而有助于客户降低维护成本,为终端用户提供快速部署和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在三网融合的全业务运营中占据竞争优势。

以UT斯达康EPON+EOC统一网管Netman4000 OMC-A为例,OMC-A的管理构架如附图所示:

附图:UT斯达康EPON+EOC统一网管Netman4000 OMC-A

在附图中,OMC-A提供基于图形界面的运营商级的网元管理软件,以帮助提高网络操作效率。该软件能够实时统计总流量,有助于快速配置EPON/EOC,提供全面的网元管理服务,以更快速的处理网络故障。

2. EOC自动发现

以上统一接入网管理架构的一个关键点是EoC设备的自动发现。UT斯达康OMC-A网管系统可以实现在一个网管平台上对EPON设备和EoC的统一网管,解决了接入网管理中两种设备无法统一网管的问题,符合广电运营商运营网络建设和运维需要,可方便广电运维人员的统一管理,符合构建可运营可管理的NGB、承载三网融合广电新业务的要求。

通过EoC自动发现协议,在EoC头端上电后,UT斯达康网管系统OMC-A能够自动发现新上线的EoC挂在网络的哪一个特定ONU下。基于此功能,OMC-A能够实时自动呈现整个EPON+EoC双向接入网的实际拓扑,实现大规模接入网络的自动维护。

业务系统安全接入策略管控研究 第11篇

为解决公司信息系统接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公司现有的应用系统接入现状、用户接入需求, 提出信息系统安全接入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建立电子化工作流程, 规范公司信息系统上下线及系统检修过程。通过技术手段, 实时监测信息内网中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 结合系统的上下线审批信息、检修工作信息及时识别信息内网中业务系统的违规接入行为并进行告警, 最终达到对信息系统接入的统一管理, 保证公司业务应用、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一、业务系统的设计思想

1.1系统设计原理

业务系统的非法安装和部署是公司业务系统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制定信息系统上下线、检修审批等规范流程的基础上, 更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制度、规范进行支撑, 业务系统安全接入监测管理平台通过对违规部署系统、违规部署应用工程、违规新增数据库表等常见违规类型的监测来实现业务系统接入监测的落地。

(1) 违规部署系统。违规部署系统是指未经许可在信息网内接入新的主机进行应用系统的部署, 或在合法接入信息网络的主机上部署一套应用系统, 形成新的业务系统。 (2) 违规部署应用工程。违规部署应用工程是指未经许可在某个合法的系统应用工程中再单独部署一套应用工程, 从而实现单独的系统功能或模块。 (3) 违规新增数据库表。违规新增数据库表是指在某个合法的数据库系统中新增未经许可的数据库实例、数据用户和数据库表, 为新的业务应用或功能提供数据存储。

公司已经部署了信息系统综合网管系统, 实现了业务系统各组成要素如主机状态、进程、数据表空间、应用服务器运行情况的监测。因此, 本次系统监测方式设计, 只需要在此基础上, 梳理业务系统与主机、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关系, 通过业务系统依赖的主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进行违规部署、违规应用部署、违规新增数据库表的监测从而完成对业务系统非法接入的监测。

1.2系统工作机制

业务系统 (见图1) 主要监测信息网内网络内核心IP地址、业务系统所依赖的主机、应用服务器 (Weblogic、Websphere、Tomcat等) 、数据库来进行业务系统接入的判断。主要工作机制如下: (1) 建立主机网段合法接入IP地址清单, 定期监测主机网段内IP地址的变化情况, 对于新增IP且不包含在合法接入IP地址清单中的IP地址, 说明信息网内有新的主机接入, 存在新建业务系统的可能而进行告警。 (2) 建立信息网内应用系统工程、中间件主机进程清单, 定期监测信息网内主机的进程信息, 对于主机中出现的新增进程, 且包含在进程清单中, 说明在主机上存在业务系统的安装。判断该进程信息是否经过许可, 如果未经许可则进行告警, 反之不告警。 (3) 建立信息网内数据实例、用户名、表空间信息清单, 定期监测数据库的运行状态, 对于数据库中出现的新增实例、或新增用户、新增数据库表, 且这些信息不包含在数据库实例、用户名、表空间清单中, 说明该数据库存在新业务应用或业务功能的增加, 判断该新增实例、用户、数据库表是否经过许可, 如果未经许可则进行告警, 反之不告警。 (4) 建立信息网内应用服务器 (Weblogic、Websphere、Tomcat) 工程名称、数量清单, 定期监测信息网内应用服务器运行状态, 对于应用服务器中出现的新增工程名, 且不包含在工程名清单中, 说明该应用服务器中存在业务系统的安装。判断该进程信息是否经过许可, 如果未经许可则进行告警, 反之不告警。

二、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平台主要用户为地市公司运维人员、信通公司运维人员、电科院督查人员、科信部管理人员。地市公司运维管理人员、信通公司运维人员是系统的主要用户, 使用系统对本单位的业务系统接入情况进行检查和管理。电科院督查人员负责业务系统违规接入信息的督查和违规处理审核工作。科信部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对业务系统安全接入业务进行管理和指导。

平台分为9个业务模块来实现业务系统的实时监测, 主要有违规IP监测、主机进程监测、应用服务监测、数据库表监测、违规接入告警、违规分析、系统台账管理、业务系统注册审批管理、数据采集管理功能。平台通过SNMP、SSH、JMX、JDBC等协议实现对业务系统所依赖的网络IP地址、主机进程、应用服务、数据表的监测。平台从公司信息系统综合监管系统 (IMS) 获取业务系统的检修信息, 通过检修信息中主机IP信息、主机进程信息、数据库信息、应用服务器工程名称作为违规接入的判断依据。

三、系统模块功能

3.1数据采集管理

数据采集管理是系统的基础功能, 采集部分主要负责从Windows、Linux、HP Unix主机采集进程信息, 从Weblogic、Websphere、Tomcat等采集应用服务列表, 从Oracle等数据库采集数据库实例、用户、数据库表信息, 为业务系统安全接入平台进行违规分析提供支撑。数据采集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板管理、数据采集执行管理、采集数据管理。

3.2业务系统注册审批管理

平台建立业务系统注册审批机制, 通过业务系统接入审批流程规范公司业务系统上下线管理, 对未进行审批备案的系统通过监测机制进行自动告警, 从而保证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各阶段的平稳过渡和有序衔接, 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业务系统注册审批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业务系统上下线申请、系统上下线审批、上下线审批查询。

3.3违规IP监测

违规IP监测功能采用IP白名单的方式进行监测, 用户根据需要在系统内建立主机段内信任IP地址形成IP白名单, 当监测到主机网段内存在不属于IP白名单外的IP地址时, 且该IP地址没有与之对应的主机接入审批单, 则向运维人员发出违规接入告警。违规IP监测主要功能包括:主机扫描网段配置、主机网段扫描、违规主机告警。

3.4主机进程监测

平台通过数据采集管理实时从Windows、Linux、HPUnix主机采集进程信息、作为进程监测的依据。系统采用黑名单监测的方式进行进程的监测, 即用户根据需要, 在系统中事先设定需要监测的进程名称列表作为系统进程监测的黑名单, 当监测到主机上实际运行中的进程信息包含黑名单进程信息时, 且此进程没有与之对应的检修审批单, 则向运维人员发出违规接入告警。主机进程监测主要功能包括:主机进程白名单设置、主机进程核对、违规主机及进程告警。

3.5应用服务监测

平台通过数据采集管理实时从Weblogic、Websphere、Tomcat等采集应用服务列表、作为进程监测的依据。平台提供一致性检查的方式进行应用服务工程名和数量的监测。事先获取要监测的每个应用服务器应用工程数量和名称作为监测的基准, 当监测到应用服务器上应用工程数量或工程名称与监测基准不一致, 且此应用服务器没有与之对应的检修审批单, 则向运维人员发出违规接入告警。应用服务监测主要功能包括:应用服务器监测基准设置、应用服务器监测信息核对、应用工程违规告警。

3.6数据库表监测

平台提供与应用服务相同的一致性检查方式对数据库实例数量、数据库用户数量、数据库用户表数量和名称进行监测。系统事先获取要监测的每个数据库实例数量和名称、数据库实例下的用户数量和名称、每个用户下的数据表数量和名称作为监测的基准。当监测到数据库上数据库实例、数据用户数量、数据库表数量三者有其一与监测基准不一致, 且新增的数据库实例、用户、数据库表没有与之对应的检修审批单, 则向运维人员发出违规接入告警。数据库表监测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监测基准设置、数据库监测信息核对、数据库违规告警。

3.7违规接入告警

业务系统违规接入告警提供对网段IP、主机进程、应用服务、数据库表违规告警的集中展示与处理功能。地市单位、信通公司运维人员通过告警展示功能实时监测本单位的业务系统违规接入告警, 对出现的违规告警信息进行处理。公司电科院对各单位处理后的告警信息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消除违规告警。系统提供丰富的查询条件可以对历史的违规告警信息进行查询。业务系统违规接入告警主要功能包括:违规告警展示、违规告警处理、违规告警查询。

3.8违规分析

违规分析是基于历史数据对业务系统的违规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和展示, 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协助地市、信通公司运维人员发现本单位违规接入的分布和趋势, 及时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电科院督查人员、科信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看各单位业务系统违规情况, 针对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 制定业务系统安全接入策略和管理方法, 从而提高业务管理能力。违规分析主要功能有:违规趋势分析、违规数量分析、违规类型分析。

3.9系统台账管理

系统台账管理功能分为系统台账信息和系统配置关系管理两部分。系统台账信息按照业务应用、公共服务平台、配套保障三类对业务系统进行划分。按照基本信息、采购信息、服务信息、维护信息、应用与配置信息、审批单信息、所属主机列表信息进行业务系统台账的管理。系统配置关系直观、形象、全面地反映业务系统所依赖的主机、数据库、中间件之间的关系, 同时可以在相互依赖关系图上进一步查看详细的设备配置情况。

四、业务系统安全接入策略管控

对于业务系统安全接入策略管控来说, 完成各软件的功能任务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企业业务系统行为的刻画, 了解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各功能的完成, 满足业务基本需要。业务系统安全接入策略实现了系统与综合网管系统完美集成, 同时还具备综合网管系统优点和特色。应用数据采集节点没有数据限制、新增类型的数据采集易扩充、采集探测频率的周期可调等灵活性措施。系统采用了OSGI架构, 加强服务器的进行采集的配置监控策略。业务流程监测系统采用OSGI架构的数据采集框架, 凭借其可分布式部署, 系统的可用性有了显著的提升, 有效完善了业务应用监控的功能。采用OSGI架构, 通过监控组件的支持进行部署。在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当中, 加强监控组件的部署, 提升系统的监控功能。作为全新的java框架技术, 加强运维管理平台的功能扩展, 以实现组件化开发。组件化开发通过独立运行功能组件的细分, 对外提供访问接口。利用java支持工具整理, 编译jar包, 以满足OSGI组件的要求。独立运行的组件有效的联系。一切工作就绪后, 采取远程管理方式, 对监控插件的安装、运行、停止、升级进行有效的监管, 以实现对OSGI端的监控。另外, 基于Esper规则引擎实现指标计算和预警规则, Ext JS页面开发框架以及基于Quartz的任务调度组件, 都可以作为业务策略安全接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业务系统安全接入监测管理平台, 有效防范了未经许可的系统接入和主机入网。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提高了运维人员管理水平。它能够实现信息网内业务系统及其组件的监测, 能及时发现信息系统的主机违规接入、服务器进程、数据库实例、用户及数据表的变动情况, 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关联的信息系统接入异常, 并能尽快处理问题, 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同时, 通过系统的应用, 规范了业务系统的上下线及检修流程, 为业务系统管理提供支撑。目前该系统已在国网福建电力公司建成投运, 运行效果非常好。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企业业务系统也在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而业务系统集中了企业大量的运营信息和生产数据, 是企业业务发展的基础。本文就结合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主要业务系统的构成特点, 设计出了一种适合于该公司业务系统的安全接入监测解决方案。为实现对信息内网中业务系统的违规接入行为进行告警。有效的加强安全接入管控, 确保了企业业务平稳有序的进行下去。

关键词:安全接入,违规告警,管控

参考文献

[1]邵一波.业务平台安全运维方案研究[J].电信技术, 2015, 08:90-96.

[2]蒋诚智, 刘婷婷, 余勇.一种国际业务信息安全防护模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4, 01:158-162.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