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论文范文第1篇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致使美国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继而,受美元体制的影响,全国大多数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且许多国家外汇储备以美元计量。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美元动荡,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从危机最初爆发的原因来看,是由于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行为以及一些企业为增加消费量而采取的一些鼓励措施导致许多没钱的人却大肆借贷买房买车,使经济出现了虚假繁荣,到最后,人们债台高筑,还贷不起,影响银行资金周转甚至破产。政府为救市大量印钞,致使市场流通货币量大大加大,美元贬值,物价上涨,进而通过汇率及贸易、外储等因素将危机转嫁,蔓延到世界。这些只是从那个表面上看到的,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与资本日益社会化,而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却使生产资料和成果越来越为部分资本家占有,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希腊政府为帮助其银行部门安然度过危机承诺提供一笔大额资金,到09年,希腊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已远超欧盟规定的上限,情急之下,希腊政府主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解决当下的债务问题。由于希腊政府显著恶化,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与穆迪先后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使其陷入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度下跌,这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由于市场对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恐慌心理加重,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区资产,从而使欧元区部分国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继之后,葡萄牙政府称可能削弱缩减赤字的努力及西班牙披露未来三年的预算赤字将高于预测,更是导致市场焦虑急剧上升,欧元遭到大肆抛售,欧洲股市暴跌,德国等欧元区龙头国也开始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区面临着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从其造成的影响看来,以英美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由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较低,因此受危机影响较小;但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下滑影响,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拿中国来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因此,受欧债危机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的解决,从目前来看,危机国家以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只能依靠周边国家、机构的援助方案与援助力度解决。欧元区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体化制度,使得德国、法国等经济恢复较快,经济较为稳定的国家无法“独善其身”,此外,IMF的巨额援助也有利于债务危机的减弱。
由于我国受欧债危机影响很大,因此在西方国家提出让我国出资3.2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时,我们也有一丝犹豫,但是,我们没有被危机冲昏了头脑,援助不等于送钱,欧元区未来经济发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国际组织的救欧行动,我们给于支持,但我们更希望欧洲国家从自己的政策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地采取救市政策,适当地降低财政压力。当然,我国也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其渡过难关。例如:增加向IMF注资、购买国债、增加进口和扩大企业投资等方式,帮助欧洲国家克服危机,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
欧债危机论文范文第2篇
一、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 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际收支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西方国家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 因此逼迫人民币升值, 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 向中国施压。我国对外界的压力应该遵循温总理在2010年提出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 既要考虑外界的态度, 又要考虑自身的能力, 不能屈从外部的压力而升值人民币, 应很好地吸取“日元被逼升值”的历史教训。
(二) 影响中国对欧盟的出口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2年7月,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480亿美元, 同比下降8.9%, 其中, 中国对欧盟出口293.7亿美元, 下降16.6%;2012年1-7月, 我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3.6%, 这就意味着对欧盟出口增速比总体出口增速低11.4%, 这一缺口就影响了1300亿美元的出口额。在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 占据前三位的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这三国就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60%。尤其是欧盟, 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目前占中国出口的20%左右。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 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 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
(三) 迫使我国转变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自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出现了罕见的两次逆差。第一次是在2010年3月, 逆差额为72.36亿美元。第二次是在2011年2月, 我国的进出口额降低到了一年中的最低点, 约为1000亿美元, 并存在少量逆差, 逆差额为73.06亿美元。这与我国人民币升值抑制出口、欧元贬值促进我国进口是分不开的。之后在3月份我国的进出口额又迅速回调, 账户余额一直保持着顺差。
二、应对欧债危机的相关对策
本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给我国的启示有很多。我国应该防患于未然, 保持合理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 提升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审慎推进亚元货币区进程, 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能力等。
(一) 保持合理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
我国应该尽量避免过度负债, 并要保持合理的债务结构。首先, 政府应量入为出, 使本国的政府债务安排留有余地。因为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 任何国家和地区爆发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不对称冲击都有可能引发本国的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动荡。而过高的负债率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诱发主权债务危机。其次, 还要合理地安排和规划本国的债务结构。在期限结构方面, 要尽量减少短期债务的占比, 并避免在短时期内集中偿还巨额债务。在利率结构方面, 应减少浮动利率债务的比例, 以降低利率的波动所带来的额外负担。
(二) 提升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1. 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
我国应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吸取教训, 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来抑制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 使其资产泡沫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有效打击投机性购房行为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减轻虚拟经济波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这将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 以增强本国的偿债能力, 提高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稳定性。
2. 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
2012年, 我国推出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旨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之下刺激经济增长, 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所收紧, 其旨在降低房地产领域中的资产泡沫和在金融领域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 同时抑制通货膨胀。
(三) 增强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暴露了欧盟和欧元区内部监管系统的诸多不足, 也为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第一, 应逐步促进我国从分业型金融监管向混业型系统性金融监管的转变。第二, 我国的金融监管要引入逆周期监管的理念。我国应该在《巴塞尔协议III》的基础之上加强银行业的资本监管并实时地推进动态拨备制度, 以未雨绸缪地在繁荣时期积累逆周期的缓冲资本, 以便于提高本国银行业的抗冲击能力, 平滑繁盛时期和危机时期的金融风险。第三, 要加强对本国银行业的流动性监管。
摘要: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一方面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使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出口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也迫使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面对欧债危机, 我国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我国合理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 提升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欧债危机,经济,影响
参考文献
[1] Dawn Holland, Simon Kirby.Ali Orazgani.Modelling the Sovereign DebtCrisis in Europe[J].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 2011.8
[2] 张晓晶, 李成.欧债危机的成因、演进路径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世界经济,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