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快速故障检测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快速故障检测范文(精选10篇)

快速故障检测 第1篇

SH3281自卸车和ZL50铲车上使用的6135型柴油发动机, 气缸压力低或气缸垫冲毁故障频繁, 常导致车辆动力不足, 燃油消耗过高。当气缸垫出现轻微冲毁时, 很难准确判断出是哪个气缸或部位的故障, 以往都是根据修理经验逐缸进行检查, 费工费力。

2. 分析

在排除掉发动机外部进气系统故障后, 造成发动机气缸压力低故障的原因主要有:进排气门关闭不严;活塞环弹性不足或磨损;气缸套磨损严重。对于气缸垫冲毁, 一般用气缸压力表可以直观检查出是哪一缸的压力低, 但是不能准确检测到是气缸内部的哪个部位出现了故障。

3. 检测工具制作

取废弃的6135发动机喷油器1个, 对其进行彻底分解, 将喷油嘴阀针抽出, 拆除进油单向阀, 封堵回油道, 然后重新组装。取废弃高压油管1根, 截取1/3长, 用于接压缩空气管路。

4. 操作方法

将变速器挂入高速挡, 并且拉紧驻车制动器, 确保安全。转动发动机, 将被测气缸的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此时该气缸的进排气门应完全关闭。

将被测气缸的喷油器拆下, 装上自制的检测工具, 保证工具头部与气缸盖结合面密封, 并且接上压缩空气接头。若压缩空气从发动机进气歧管排出, 则表明进气门密封不严, 若压缩空气从排气歧管排出, 则表明排气门密封不严。造成气门密封不严的原因是气门与气门座圈结合面不良及气门弹簧弹力过弱等。

若压缩空气从曲轴箱通风孔排出, 则表明气体经活塞与缸壁间或气缸垫内漏, 漏入曲轴箱。主要原因有活塞环弹性不足、磨损过甚;气缸套磨损过甚;气缸垫冲毁。

若压缩空气从气缸盖与气缸体结合处或两气缸盖之间排出, 则表明该气缸垫冲毁。若压缩空气从散热器口排出, 则表明该气缸垫冲毁或气缸盖破裂与发动机水道相通, 造成冷却水喷出。若被测气缸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应按照上述方法对其他气缸逐缸进行检测。

5. 应用效果

快速故障检测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故障;快速定位

计算机的应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遍布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随着应用的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故障,计算机故障有很多,用户应该对常见的故障和问题简单了解,提高计算机使用的效率。而且也要将计算机故障定位和排除作为一项常识来掌握。

一、微型计算机故障诊断原则

微型计算机硬件较为繁杂,如果想要对故障快速定位,就一定要遵循一定原则。笔者根据经验总结了几点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微型计算机故障有很多种类,有的故障比较简单,所以可以优先处理,而对于难度较大的故障,可以放在最后处理。

但是有的故障看似简单实际却很复杂,可能是因为简单故障积累而成,先处理简单的故障能够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分析后再维修:在处理微型计算机故障时,一定要先分析再动手。想好从哪里动手,如何修理。在分析前可以翻阅有关材料,对故障排除的技术和特点有所掌握,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资料准确分析后,再对其采取维修措施。先软件再硬件:一般都是先确定是否是软件故障,如无软件故障再查硬件故障。首先先检测软件是否正常运行,如果软件不存在故障再对硬件进行检查。计算机故障多数是软件故障,软件主要检测系统设备等问题。硬件故障检测主要是兼容、损坏、冲突等问题。

二、微型计算机故障点的快速定位

1.提示定位

微型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大多数情况下显示器会有提示信息,可以根据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如Keyboar Erro表示键盘错误,可以检查键盘是否损坏或接触不良;CMOS CheckSun Fail-ure,表示CMOS校验失败,通常是因为CMOS的电路或信息出现问题;KB/Interface Erro表示键盘借口有问题,主要原因可能是键盘借口的主板电路有故障;FDD Controller Failure表示软件驱动器有问题,可能的原因有软件驱动器连接故障,接口设置出错或软件驱动器控制电路故障等;Address line Shoa表示地址线发生短路,可能圆心是主板地址译码电路故障;Diskette boot Failure表示磁盘引导失败,一般是因为系统文件受到损坏;Cache Memory bad表示高速缓存故障,可能是因为高速缓存芯片损坏或接触不良;HDD Controler Fail-ure表示硬盘控制器故障,可能原因是硬盘控制电路故障、硬盘连接故障或者IDE接口设置故障。提示信息还有很多种,可以查阅相关专业书籍或资料了解。

2.时间定位

一般根据微型计算机故障时间可以确定部分故障:微型计算机启动时故障,或已经正常启动,但由于运行某个程序而发生故障,基本是系统或软件问题,通常采用杀毒软件扫描,同时对系统驱动程序进行更新,还可以将软件卸载或重装系统来解决;主机开机正常但显示器无图像,也没有任何声音,通常来说是硬件故障。

3.报警音定位

BIOS自检过程如果发现硬件故障,检测过程会发出声音,通过声音可以判断故障部位:报警声音为一声短音,可能是内存ECC检验出错、内存刷新失败、键盘控制器出错、系统时钟出错、CPU出错或ROM BIOS检验出错等;如果是一声短音,三声长音,表示内存已经损坏;一声短音,八声长音,表示显示测试出错。

三、微型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

1.操作系统故障排除。微型计算机开机时,硬件会自检,自检完成会加载操作系统,如果此时发生如下情况:显示器黑屏,左上角白色光标不断闪烁,而且操作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在重新启动之后还是如此。在硬件自检后,操作系统载人之前发生,基本是引导阶段主引导记录出错。

解决方式基本为修复主引导记录,一般使用DOS命令fdisk,也可以在系统故障恢复控制台对主引导记录进行恢复。使用fdisk这种DOS命令修复时,需要利用启动盘引导系统,在DOS截面输入命令fdisk/mbr,就能完成对主引导记录的恢复;如果采用恢复控制台的方法,就要利用系统启动盘引导系统,在故障恢复控制台输入Fixmbr命令,即可完成对主引导记录的修复。

2.内存故障排除。微型计算机在按下电源后,主板没反应,屏幕无内容,内存报警声一直响。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是:依据内存报警情况,可以基本判断是内存接触不良。一般情况下,内存接触不良有如下三种情况,内存条厚度薄,在插入槽中时没有和槽壁贴合;内存条质量差,金手指表明镀金不足,过了一段时间氧化层加厚,造成内存条接触不好;内存槽质量差,槽内的簧片和金手指接触不牢靠。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解决:先打开机箱后盖,取出内存条,认真查看金手指表明是否形成了氧化层;然后用橡皮擦仔细擦拭内存条的金手指,擦干净后放回卡槽内重新启动测试。值得注意的是,在取出或插入内存条时,切记关闭主机电源,以防烧坏内存条。

3.CPU故障排除有些电脑在开机时会有较大噪声,启动后又消失,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以下三个原因引起的:风扇沉积太多的灰尘;风扇润滑不够;主机外壳质量不合格。针对灰尘多的情况只要及时清除灰尘,确保风扇运转稳定,防止风扇运转失衡而带来噪声。对于第二种原因,加入适量润滑剂可以解决。主机外壳质量不合格,在启动时会发生共振,进而造成开机噪声大,此时最好更换外壳。在微型计算机运行期间,有的会有温度高、反应速度慢的睛况,这是因为CPU散热较差,可以更换大功率的风扇解决。设置的CPU频率过高,微型计算机就会发生黑屏。可以将CMOS电池放电,刷新重新设置就可以解决。

4.显卡故障排除。计算机在移动后会出现不能开机,但是电源指示灯、硬盘指示灯、显示器指示灯都亮,风扇正常运转。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配件接触不好造成的。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决:将内存条、显卡取出清理干净后重新插入,开机测试。如果仍然没有排除故障,查看显卡和显示器之间的线是否连接正常,插头是否牢靠,用手感觉CPU的温度,如果温热说明CPU没有问题。接下来检查主板插槽和线路,我们发现主机后盖的挡板有稍微变形,于是把显卡重新插人再次查看,显卡在插好后,金手指有一部分是露在卡槽外的。正确处理显卡和卡槽,将内存卡固定牢靠。连好线路,开机测试。正常运转说明故障排除。

微型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同时,其故障也就不断增加。而计算机的维护工作比较复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也可能遇到一些小故障。为了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计算机用户最好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故障排除和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2]马涛.每月一机[J].网络科技时代(数字冲浪),2002(02).

快速反射镜传感器故障检测 第3篇

快速反射镜系统(Fast Steering Mirror, FSM )是光电精密跟踪系统、太空望远镜和星间光通信不可或缺的子系统[1,2,3]。在大部分的应用中,FSM主要被用于实现对光轴的精确控制。精密的控制策略需要传感器提供可靠的位置信息。由于传感器很容易受到环境温度、振动等影响进而发生恒增益、失效等故障,如何检测传感器故障,进而提高FSM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故障检测主要判断系统是否出现异常这一任务,是任何提高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案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针对航空航天应用设计的FSM系统中,大多通过使用硬件冗余,设计比较和判决完成故障检测[3,4,5]。但是硬件冗余需要额外的硬件设备和空间开销。为了消除硬件冗余带来的问题,人们相继提出了许多方法,如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数据驱动的方法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其中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核心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将系统的实际测量值与系统数学模型所表示的相应变量值进行比较,然后通过设计诊断策略来确定系统故障的方法[6,7,8]。在基于解析模型的众多方法中,基于滑模观测器和自适应观测器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9,10]。

本文针对FSM系统,设计实现了基于观测器的传感器故障诊断。该方案不需要冗余的传感器来实现故障检测,减少了冗余硬件和空间的开销,并降低了系统功耗。设计的残差向量可以精确反映传感器故障,为后续容错设计提供可靠指示。

1 快反镜系统模型

快反镜系统通常用于实现对光轴的精确控制,主要是由镜面、柔性支撑结构、基座、音圈电机、驱动器和位置传感器六个部分组成,图1 所示为两轴四驱动快反镜。通过将音圈电机的线圈固定在镜面每个轴的对边以减少电机的转动惯量,两组音圈电机以推挽方式工作产生一组正交方向的旋转力矩。位置传感器测量镜面与传感器探头的相对位置,通过简单的三角关系换算可以得出镜面旋转的角度信息[11]。

在两轴四驱动快反镜结构中,假设其X、Y轴的特性完全相同,且柔性支撑使轴间耦合可以忽略不计,则两轴FSM可简化为两个相同的单轴理想模型,如图2 所示。建立快反镜系统的力矩平衡方程为

式中:m = x or y表示镜面绕x轴或y轴转动。Jm是镜面绕x轴或y轴的转动惯量。mc,l,θm,Cm和Km分别是线圈质量、音圈电机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镜面偏转角、音圈电机与柔性支撑等效阻尼系数和柔性支撑的扭转刚度,Kfm是电机力矩系数,im为驱动电流。

电机驱动单元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电压指令,将电压信号转换为驱动电流,其工作特性满足基尔霍夫电压准则。建立驱动单元电压平衡方程为

其中:Um为音圈电机工作电压,Lm,Rm,kb和dm分别代表线圈电感、线圈内阻、电机反电动势系数和线圈的位移。

在FSM系统应用过程中,镜面的偏转角θ 一般较小,可以近似认为tanθ ≈θ ,由此可得x=l⋅θ 。联立式(1)~式(2):

使用状态空间方程的形式表示动力学模型式(3)如下:

其中:状态向量为,A为系统矩阵, B为输入矩阵。

2 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

2.1故障检测观测器设计

考虑如下系统:

其中:X(t) ∈Rn,u(t) ∈Rn,Y(t) =Rp分别为系统的状态向量、 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 矩阵A∈Rn×n,B∈Rn×m,C∈Rp×n和F∈Rp×r均为已知的常量矩阵,且C为行满秩矩阵,F为故障分布矩阵。f(t)=[f1(t),f2(t),,fp(t)]T为未知时变向量,表示传感器故障的演变。

为便于对传感器故障进行诊断,首先对传感器测量值进行滤波[12]。设计滤波器的形式如下

其中:Zf(t) 为输出向量经滤波后的向量,为稳定矩阵。定义新的状态Xa(t)=col(X(t), Zf(t)),结合式(5)、式(6)、式(7)可得以Xa为状态向量的新的状态空间方程为

在新状态空间方程表示的增维系统中,原系统传感器的故障转换为新系统的输入故障。

为检测故障构造如下的观测器:

其中:分别为状态向量和输出向量的估计值。适维矩阵G为待设计的观测器增益矩阵。

定义为状态估计误差,为残差向量。则误差的动态方程可表示为

定义1:1) 当f(t )=0 时,有limt→∞r(t)=0; 2) 当f(t )≠0 时,有limt→∞r(t)≠0。此时称故障是可检测的,式(10)和式(11)表示的系统是式(5)和式(6)系统故障检测滤波器。

定理1:在由式(10)和式(11)表示的系统中,传感器故障f(t)是可隔离的充要条件是:

a)r(t)在输出空间保持固定的方向;

b) (Aa-GCa)稳定。

条件a)保证了残差的单方向性。条件b)保证了滤波器的稳定性。

由于传感器的故障只影响对应的输出量,即故障分布矩阵的各行线性无关且只有一个非零数据,条件a)在传感器故障的检测中普遍满足。适当选择矩阵G,使Aa-GCa的所有特征值具有负实部,则Aa-GCa稳定。可以使用MATLAB控制工具箱中的Place( )函数完成矩阵G的设置。G的选择标准是:状态观测器特征值的实部到y轴的距离比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特征值实部到y轴距离更大时,重构的状态可以很快的趋近系统状态;但若相差太大,状态观测器的频带很宽,抗干扰能力低。为了更好的理解,给出故障检测观测器的结构图如图3。

2.2 故障检测

通过设计2.1 所述的故障检测观测器,可以得到残差向量,残差向量的生成是基于模型故障诊断的核心。故障检测是通过将残差评价函数J(r(t))与阈值函数T(t)按照如下规则进行比较:

如果残差评价函数的结果超过阈值,就有理由认为很可能发生了故障。定义评价函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取r(t)的绝对值作为残差评价函数。

3 实验建立

采用动态信号分析仪分析图1 所示快反镜系统的频率特性,得到系统绕x轴和y轴方向的开环频率曲线如图4 所示,经辨识得到系统x轴和y轴转动的传递函数分别是Gpx(s)和Gpy(s),如式(15)和式(16)所示。

对式(15)和式(16)作拉普拉斯反变换并比较式(3)可得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式(4)中的系统矩阵A和输入矩阵B如式(17)所示:

电涡流传感器如图5 所示的位置进行放置,D1 和D2 为主传感器,D3 和D4 为备份传感器。传感器到x和y轴的距离l=5.02 cm,输出比例因子为20 V/mm。可得输出矩阵C如下:

式(6)中的故障分布矩阵F定义为F=I2,即每个传感器都可能发生故障。利用MATLAB设置增益矩阵G为

实验使用的采样频率为5 k Hz,将设计好的故障观测器离散化后在实验室现有的Microspace PC/104 平台基础上进行验证试验。

当传感器未发生故障时,残差向量的值如图6。由图6 可知,无故障情况下,两个残差矢量的值均保持在零附近。由于系统具有开机自检功能,因此假设开机0 时刻及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无故障是合理的。当传感器D2 未发生故障,传感器D1 发生恒增益故障,故障信号为

的情况下,残差向量如图7 所示(传感器测量值1 V对应图中位移为0.05 mm)。由图7 可以得出,残差向量r(1)可以很好的反映传感器D1 的故障,同时,残差向量r(2)不受D1 故障信号的影响。

当传感器D1 未发生故障,传感器D2 发生式(20)所示故障时,残差向量如图8 所示。由图8 可以得出,残差向量r(2)可以很好的反映传感器D2 的故障,同时,残差向量r(1)不受D2 故障信号的影响。

当D1 和D2 同时发生式(20)所示故障时,残差向量如图9 所示。由图9 可以得出,残差向量能够同时指示传感器D1 和D2 的故障。因此,通过使用故障检测观测器,能够正确的检测两个主传感器故障,为容错设计提供可靠的隔离信息。

4 结论

本文针对星间光通信中快速反射镜系统可靠性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故障检测诊断方案。该方案以FSM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无需使用冗余硬件就可以实现故障的检测。被监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是基于观测器故障诊断方法的必要因素。文中在介绍FSM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FSM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以状态空间方程表征的FSM系统,然后设计了相应的故障检测观测器、残差和残差评价函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故障检测观测器生成的残差函数能够及时正确的指示传感器的故障情况,这为后续隔离故障传感器和容错设计提供了可靠信息。而传统的硬件冗余方法,需要使用三个相同的传感器(三模冗余)同时工作才能够获得同样的传感器故障指示信息。因此,在对设备重量、空间和功耗要求苛刻而又需要提高可靠性的应用中,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获取故障信息后,如何进行容错设计将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ZHANG Ruochi,WANG Jianmin,ZHAO Guang,et al.Fiber-based free-space optical coherent receiver with vibra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J].Optics Express(S1094-4087),2013,21(15):18434-18441.

[2]Ostaszewski M,Vermeer W.Fine steering mirror for 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J].Proceeding of SPIE(S0277-786X),2007,6665:D6650-D6650.

[3]Bullard A,Shawki I.Responder(R)Fast Steering Mirror[J].Proceeding of SPIE(S0277-786X),2013,8836:8836-01-8836-06.

[4]Pain I,Stobie B,Wright G S,et al.The SPIRE Beam Steering Mirror:a cryogenic 2 axis mechanism for the 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J].Proceeding of SPIE(S0277-786X),2003,4850:619-627.

[5]Gorinevsky D,Hoffmann GM,Shmakova M,et al.Fault tolerance of relative navigation sensing in docking approach of spacecraft[C]//2008 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New York,USA,2008,1:2695-2703.

[6]Blesa J,Rotondo D,Puig V,et al.FDI and FTC of wind turbines using the interval observer approach and virtual actuators/sensors[J].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S0967-0661),2014,24:138-155.

[7]Gheorghe A,Zolghadri A,Cieslak J,et al.Model-Based Approaches for Fast and Robust Fault Detection in an Aircraft Control Surface Servo Loop From Theory to Flight Tests[J].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S1066-033X),2013,33(3):20-26.

[8]Zolghadri A.Advanced model-based FDIR techniques for aerospace systems:Toda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S0376-0421),2012,53:18-29.

[9]XIAO Bing,HU Qinglei,ZHANG Youmin,et al.Fault-Tolerant Tracking Control of Spacecraft with Attitude-Only Measurement Under Actuator Failures[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S0731-5090),2014,37(3):838-849.

[10]WANG Tao,XIE Wenfang,ZHANG Youmin.Sliding Mode Reconfigurable Control Using Information on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of Actuators[J].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S0893-1321),2014,27(3):587-596.

[11]ZHOU Qingkun,Ben-Tzvi Pinhas,FAN Dapeng,et al.Design of fast steering mirror systems for precision laser beams steering[C]//200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otic and Sensors Environments,Ottawa,Canada,Oct 17-18,2008:144-149.

快速故障检测 第4篇

问题一:无法获得IP地址

症状:网络看起来不可用。操作系统可能会警告说无法从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在检查了网卡后,也没有获得IP地址。

原因:

1DHCP服务器可能缺乏可用的IP地址:

2服务器的DHCP服务可能关闭;

3垫端设备使用了静态IP地址而不是自动获得IP地址:

4终端设备的DHCP请求没有传送给服务器。在为VLAN配置一个新设备时,这种问题常常发生,此时并没有设置VLAN将DHCP请求转发给DHCP服务器。

解决方法: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故障是仅限于某个用户还是多个用户都受到影响。如果仅有一个用户受到影响,应检查网卡的设置,确保它使用了DHCP服务。

下一步,检查交换机,看一下端口、VLAN,看是否配置了VLAN成员。检查这个VLAN上的其它设备是否可以获得IP地址。如果这些设备都无法获得地址。问题可能是由于路由器没有将DHCP请求转发给DHCP服务器造成的。如果多个子网上的多台设备都有这个问题,问题有可能是服务器自身造成的。服务器可能并没有运行DHCP服务,或者它可能没有足够的1P地址可供分配。

问题二:无法连接到应用程序服务器

症状:用户试图打开的应用程序发出警告说,无法连接到应用程序服务器。在使用电子邮件服务器或CRM应用程序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多种原因可导致此问题。关键问题是问一下用户这种故障是经常发生还是偶尔出现。如果用户拥有此连接的正确IP地址。那么,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可能存在着路由问题。技术人员可通过使用一个简单的Ping命令来确认问题。如果只是偶尔地丢掉连接。可能是由于服务器过于忙碌,导致无法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解决方法:如果不是路由问题,应检查服务器的负载和资源,如服务器是否正在忙着运行另外一个任务(如备份)?如果服务器并不忙碌,应检查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载,如果有WAN连接的话,应特别检查一下。通常情况下,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周期性的过高网络应用会导致客户端的连接问题。检查的最好方法是利用一个SNMP工具。用它来监视这些链接上的网络利用率。此外,还要检查所有交换机和路由器上的以太网错误,这些错误可导致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包丢失。

问题三:错误的VIAN分配

症状:在向网络上安装新的服务时(如无线或VoIP),经常要使用VLAN来隔离与其它用户的通信。这就要求配置每一个支持这些服务端口的正确的VLAN。如果配置不当,服务就无法运行。IP电话可能无法在呼叫管理器注册,连接到电话的电脑可能无法连接到关键服务器,无线用户有可能无法获取无线环境的正确地址。

原因:可能没有正确配置负责连接这些服务的交换机。交换机没有与单位内的设备通信,没有对交换机进行重新配置来支持这些新服务。

解决方法:测试端口验证支持了哪些VLAN。如果可能的话,使用一个VLAN标记来生成VLAN的特定通信,检查端口上配置了哪些VLAN。检查DHCP服务器所提供的IP地址,进而决定哪个未标记的VLAN被提供给了端口。另外,还应检查交换机的配置,验证VLAN的配置。

问题四:双工不匹配

症状:双工不匹配,将导致连接工作异常。交换机和网卡上的连接指示灯显示非常活跃。网络性能极大降低。吞吐量降到100Kbps或更低。

原因:连接的一端工作在全双工(同时传送和接收)。其它的设备工作在半双工(同一时刻只能传送或接收)。全双工一端有可能中断半双工端,导致半双工一端异常中断传输。如果传输中断,就需要重新传送数据帧。这会极大地减少半双工端能够利用的带宽。

解决方法:在几乎所有的故障中,双工不匹配都是由于强迫连接的一端(通常是交换机)工作在全双工的结果,这会使另外一端的电脑自动发起连接会话。问题是自动发起会话将造成被强迫的全双工并匹配这种配置。但远不如此简单。被强迫工作在全双工的一端再也不能发送正确的信号,这种信号正是自动发起连接会话赖以决定速度和双工的信号。连接过程中,自动发起连接会话的一端需要猜测连接的双工状态。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自动发起连接会话将一直工作在半双工。这是网络中多数双工不匹配问题的发生机理。为此,将网络中的所有连接设置为“Auto negotiation”。

除非你有明确的理由不这样做。在这些特例中,如交换机的相互连接中,一定要将两端的设置为全双工。

问题五:应用程序性能降低

症状:应用程序运行起来似老牛拉破车,在存取数据时程序好象凝固在某个屏幕。

原因:许多问题可导致应用程序性能降低。在正常工作时间发生的服务器备份、数据库服务器的缓慢响应、网络数据包的丢失等属于最常见的原因。从网络技术人员的观点来看,需要决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种问题是由服务器引起的。还是由网络引起的。为此,可从某客户端捕获应用程序数据,查找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重发,如果存在重发。那么,就可以断定在网络上存在着数据包的丢失情况,这会严重地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如果并不存在重发,并且建立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那么问题可能出在服务器上,可从这方面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在跟踪问题时,虽然数据包的分析工具难以使用,但这些工具常常配置了简单的可以显示TCP重发的计数器。管理员可以使用这种计数器来帮助决定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上是否存在数据包的丢失。要查找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任何交换机和路由器上的以太网的错误(如FCS错误)。如果有错误,就应关注由于广域网连接的过度利用所造成的数据包丢失。

问题六:网络打印问题

症状:打印无法连续地在网络上运行。打印机看似可用,但发送给它的打印任务并没有完成。

原因:需要检查并确定是一个用户或多个用户正遇到此问题。如果只是一个用户遇到此问题,原因可能是这台电脑并没有正确地映射到打印服务器。如果不是一个用户的问题,问题可能出在客户端与打印机之间的网络上。数据包的丢失可引起打印问题,打印机自身的连接也会引起打印问题。

解决方法:检查打印机的配置。确保它拥有正确的IP地址,并且如果它属于外部打印服务器,还要检查它可以访问打印机。有时,更新打印机驱动程序可以解决打印问题。总

之,要保障发往打印机和来自打印机的通信可以通过网络,并保障打印驱动程序的最新。

问题七:电缆故障

症状:如果某台电脑能够连接到网络。性能就严重降低。这台电脑也可能根本无法连接到网络。

原因:在今天的网络中,到达桌面的千兆连接非常普遍。这种连接要求四对电缆。低于五类线的任何线缆都无法实现千兆的速率。在一些较老的建筑中,必须考虑这个问题。此外,电缆的任何松散都会引起信号丢失。这会导致交换机端口或网卡上的FCS错误。

解决方法:在与电缆有关的多数问题中,解决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替换电缆。如果问题是由于电缆松散造成的。重新加固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你的网络要支持新技术,如千兆技术或Power over Ethernet,电缆就必须是五类线或更高标准。

问题八:DNS问题

症状:用户无法访问互联网或关键应用。网络看似已经“宕”掉。

原因:可能是DNS的原因。客户端电脑无法用被访问服务器的IP地址来解析服务器的名字,所以它将无法发送连接请求。这通常是由于在客户端上错误配置DNS服务器造成的,速时的客户端发送DNS请求后,DNS服务器无法在数据库中找到记录,或是发生了数据包丢失。DNS是一个基于UDP的协议,所以丢失的数据包无法转发,导致DNS故障。

解决方法:检查客户端的配置,查看其使用了什么DNS服务器。如果服务器配置错误。就要在客户端中或在DHCP服务器中调整这种设置。反复通过客户端连接进行测试,进而决定是否由于数据包的丢失导致了响应延迟。如果数据包丢失,就应查找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以太网错误。捕获失败的DNS请求,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决定是否存在来自服务器的响应。理想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设置一种可以持续地测试DNS服务器的工具,在发生问题时这种工具可以发出警告。

问题九:无线客户端无法连接

症状:客户端可以检测到无线接入点,但无法连接到无线网络。

原因:安全凭证、无线信道串扰、盲点等都可导致此问题。因为无线连接是看不见、模不着的,所以如果没有一种恰当的工具,想要跟踪这些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解决方法:使用一种无线监视工具来测量受影响区域的信号强度,如果可能的话,在此区域中执行一次现场检查,查找欺诈性或未知的接入点。这种接入点可能在配置时重叠了无线通道,所以影响正常的合法用户。检查来自周围的接入点信号中的噪音,以及微波和无绳电话的噪音。在客户端试图连接到接八点时,可监视客户端,看哪一步发生了故障,是联系故障,还是身份验证故障,还是授权故障?

结束语

快速故障检测 第5篇

随着中压配电系统负荷的迅速增长以及大容量机组不断投入运行, 中压电网的短路电流不断增大[1,2]。不断增大的短路电流导致经常发生因变压器近区出口短路而造成的主变压器绕组变形等故障, 使变压器处于亚健康运行状态, 给电网安全运行埋下很大隐患。此外, 近年来发电厂装机容量及其配电容量增大, 大型发电机出口及厂高变出口的短路电流迅速提高。较大的短路电流对线路、设备及开关本身的动热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3]。然而, 无限度地提高断路器或熔断器的开断能力及线路、设备的动热稳定性是很不经济甚至是不可能的, 并且断路器的极限分断次数十分有限。

为了限制短路电流, 一般可从调整电网结构、改变系统运行方式和加装限流设备三方面加以考虑[4]。然而调整电网结构代价昂贵, 改变系统运行方式又容易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文献[5-7]指出在当前的中压配电系统中, 装设限流电抗器或限流熔断器仍然是目前应用较广的限流措施。然而, 由于限流熔断器的开断能力非常有限, 其只能用在电压等级较低的场合[5];而在设备端加装电抗器则会导致网络损耗增加并降低系统的稳定性[8]。作为限制短路电流的一种措施, 装设短路电流限制器FCL (Fault Current Limiter) 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措施。

目前,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智能型的短路保护电器, 大多仍采用全电流值是否大于整定值作为短路故障的判据。若用此判据判断短路故障, 由于非周期分量的存在, 短路电流一般会在第1个周期内达到电流峰值, 此时短路已经发生了5~10 ms[7]的时间, 断路器需开断数倍甚至数十倍于额定值的短路电流。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现代数学理论的发展, 对短路故障进行早期检测和有效保护已成为可能。通过有效实现故障早期检测辨识, 尽早实现FCL在故障初期投入, 可大幅度提高短路保护电器分断能力及FCL的限流性能, 减轻短路电流对电力系统及其电气设备造成的威胁, 对线路、设备及开关本身动热稳定性的要求也相应降低[9]。

文献[10-12]指出小波变换具有较强的消除白噪声能力, 且对随机脉冲干扰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综合小波去噪与短路故障奇异性辨识能力, 文献[11-12]采用第4尺度细节分量作为低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故障特征量, 可在故障后200μs对大部分相角实现短路早期检测特征量提取, 采用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进行滤波与短路故障辨识, 运算时间仅为20.75μs, 即可在300μs内实现低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与辨识。

本文将短路故障早期检测方法引入中压系统, 在动态模拟系统实验室验证短路故障早期检测有效性基础上, 以串联谐振型FCL为模型, 提出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FCL快速限流技术, 为智能配电网的控制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 本文分析了FCL在短路故障早期的快速限流效果, 并引入断路器分断苛刻度指标, 评估短路故障的早期快速FCL技术对断路器分断能力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 其在全相角范围内对短路电流抑制与降低断路器对短路电流分断能力的要求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1 可控串联谐振型FCL工作原理

近年来, 国内外在FCL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其中超导型、电力电子型和基于常规设备的经济型FCL成为研究与应用热点。文献[13-14]提出的超导型FCL具有响应速度快、自触发等特性, 但由于现阶段技术可靠性以及成本等条件限制, 超导型FCL暂不加以讨论。电力电子型FCL又称柔性化的短路电流限制器FSCL (Flexible Short Current Limiter) , 它已开始应用于配电网。FSCL是用半导体器件替代传统的开关设备以达到限流阻抗的快速切换, 从而限制短路电流, 其主要实现方案为固态FCL、功率电子器件的可控FCL以及具有可控串联补偿的FCL[15,16]。从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考虑, 基于常规电气设备或元件的经济型FCL, 无疑是解决故障限流问题的首选。其中, 基于常规电气元件的串联谐振型FCL, 不仅可将短路电流限制到较低水平, 而且具有运行可靠性高、价格低廉和技术经济性能好等明显优点, 能克服现有限流技术的不足, 但存在不可控的特点[17]。

本文将利用短路早期检测判据实现FCL快速投切控制, 因此所选的FCL模型为电力电子型与经济型FCL相结合, 即固态可控串联谐振型FCL, 如图1所示。图中, FCL主要由电容C、旁路电感L1、串联电感L2、可关断晶闸管GTO (Gate Turn-Off thyristor) 和保护用的避雷器AZn O组成。

正常情况下, GTO截止, 负荷电流从电容器流过, 由于容抗与串联电感L2的感抗相同, 所以此时二者处于串联谐振状态, 对系统运行无影响;短路故障时, 控制GTO导通, 旁路电感L1接入。L1与C选择适当的参数, 并联后可以得到较大的电抗, 与L2串联后共同限流, 并且可根据不同的短路情况, 即短路电流大小调节GTO的导通角, 以改变限流程度[18]。

2 中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原理及其验证

2.1 小波变换原理

小波变换是时间 (空间) 频率的局部化分析, 通过伸缩平移运算对信号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 最终达到高频处时间细分、低频处频率细分, 自动适应时频信号分析的要求, 从而可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 解决傅里叶变换纯频域分析的局限性[19]。

Mallat算法将信号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频率尺度上进行分解, 提取信号在各个尺度上所体现的特征, 其小波分解的快速递推公式为:

其中, S2j、W2j分别为源信号S20f通过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得到的光滑分量以及细节分量。

本文以三次B样条函数的导函数为小波函数, 其低通及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系数为:g0=-2, g1=2;h-1=h2=0.125, h0=h1=0.375[12]。

由式 (1) 可知, 在对信号实施小波分解时, 其小波分量在各尺度下的计算值均用到上一尺度的平滑分量, 且每一尺度下的小波分量与上一尺度的平滑分量的差分成正比, 即小波分量值体现了信号不断被平滑后的导数值。因此, 它既能体现信号变化率的大小, 又剔除了噪声干扰的影响。考虑到前4阶小波分量的滤波作用及电力系统故障信号奇异性的特点[11,20], 本文将第4尺度分量应用于中压系统短路故障检测。

2.2 中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及其动模实验验证

2.2.1 基于小波的中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机理

图2所示为动模实验室一次接线图,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升压变压器T01、T21将市电380 V升压至800 V, 模拟中压系统电压等级及其线路参数。图2中, 主要一次设备参数:G01的额定功率为12 k W, 额定电压为380 V, 功率因数为0.8;G02的额定视在功率为5 k VA, 瞬变电流衰减时间常数Td′为1.88 s, 额定转速为1500 r/min;T01采用Y/△-11接线形式, 额定容量为15 k VA, 短路电压为13%, 变比为380 V/800 V;T21采用Y/△-11接线, 额定容量为50 k VA, 短路电压为13%, 变比为380 V/800 V;XL31=XL32=3X, XL11=2X, X为线路阻抗, X的参数为x1=7.79Ω、r1=0.709Ω、阻抗角ψ=84.8°。

根据图2动模实验接线方式及设备参数配置, 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建立中压动模实验线路仿真模型, 并在全相角范围内, 以故障电流瞬时标幺值与小波分解第4尺度细节分量瞬时标幺值随时间变化情况, 阐述中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机理;同时, 为了说明本文提出的中压故障早期检测方法不受中压系统线路负载突变的影响, 本文将全相角范围内1.5倍突变负载电流小波分解第4尺度细节分量标幺值的最大值与短路电流小波分解第4尺度细节分量标幺值加以比较分析。上述标幺值均以正常运行时各量幅值为基值。

对于中压交流系统, 故障发生瞬间电源电压或线路电流相角 (即故障初相角) 对故障后短路电流的发展影响很大。图3以10°故障初相角为间隔, 给出了故障发生后4个不同时刻短路电流及其小波分解第4尺度细节分量标幺值与故障初相角之间的关系, 并给出全相角范围内1.5倍突变负载电流小波分解第4尺度细节分量标幺值的最大值。图3中, ds4为短路电流小波第4尺度细节分量标幺值;is为短路故障电流瞬时标幺值;dl4为全相角下1.5倍突变负载电流小波第4尺度细节分量标幺值的最大值。

从图3可见, 在故障发生早期即短路故障电流较小时, 采用短路电流小波分解第4尺度细节分量标幺值, 已可在全相角范围内实现负载突变与短路故障的有效区分;而且故障发生400μs之后, 短路电流第4尺度小波分量标幺值均明显大于全相角下1.5倍突变负载电流小波第4尺度分量标幺值的最大值。这表明, 设置适当的阈值, 不仅可实现短路故障早期检测, 而且可有效避免中压线路负载突变引起误判。

2.2.2 中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实验验证

本文以TMS320F2812为核心处理器, 以小波分解第4尺度细节分量瞬时标幺值为判据并设置适当的故障判定阈值, 开发了中压短路快速检测装置, 在动模实验室工况环境下验证中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技术实现。

图4为动模实验室短路故障三相电流波形、不同故障初相角下故障相电流及短路早期故障检测装置脱扣信号实测波形 (实验中均转换为电压形式) 。

本文经多次不同故障初相角短路试验得出, 中压动模实验系统在单相短路故障时, 从短路发生到给出故障早期检测脱扣信号的时间为400~700μs, 验证了中压系统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可行性。

3 中压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快速限流技术

本文以图5所示中压配电系统为例, 利用MATLAB仿真馈线短路故障情况, 在此基础上分析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快速限流技术。图5中, 系统电源等值为单机无穷大, 35 k V等级;系统为中性点接地接线方式, 电源初相角为90°;线路长度l=50 km, 线路电阻r=0.02Ω/km, 线路电导b=4.804μS/km, 线路电抗x=0.28Ω/km;变压器的变比为37 k V/10.5 k V, 短路阻抗百分比为7.5%, 空载电流百分比为0.8%, 短路损耗Ps=12 k W, 空载损耗P0=24 k W, 额定容量Sb=7.5 MVA[21]。故障点在靠近变压器侧, 故障设置在系统正常运行后50 ms时发生, 设定故障类型为A相接地故障。

显然, 短路故障持续时间越短, 对短路电流的限制效果就越好, 短路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小。因此, 对中压短路故障进行早期准确检测与辨识具有实质性的应用效应。在故障早期, 当判断的确有短路故障发生时, 则触发GTO导通将FCL快速接入线路, 可有效地限制短路电流。

实际的工作环境下, 要实现FCL早期投入, 其所需时间主要包括短路故障早期检测及识别所需时间和电力电子开关导通所需时间两部分。前文已经通过仿真以及实验验证了中压系统短路故障早期检测所需时间为400~700μs, 而GTO的导通时间仅为几十微秒, 综合考虑GTO导通时间及不同故障相角等因素, 短路故障早期检测辨识及FCL投入所需时间在1 ms之内。

本文以图1所示串联谐振型FCL为模型实现短路故障早期检测基础上的快速限流技术, 以限流效果及断路器开断短路故障的苛刻度为指标考察其有效性。其中, FCL参数为:C=207μF;L1=3.26 m H;L2=48.94 m H[22]。

3.1 故障早期FCL投入时刻对限流的影响

为分析FCL投入时刻对限制电流的影响, 本文设置仿真电源初相角均为90°, 分别选取故障发生后40 ms (2个全波周期) 、20 ms (1个全波周期) 、10 ms (常规短路判据所需时间数量级) [23]、1 ms (基于短路早期检测所需时间数量级) 投入FCL, 短路电流抑制效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见, 系统未装设FCL时, 短路电流峰值接近10 k A;安装了FCL以后, 其对系统的短路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 FCL的投入时刻对于其限流效果影响很大, 发生短路故障后投入FCL越早, 其限流作用越明显。常规的短路判断方法一般需要10 ms左右判定时间, 此时投入FCL, 只能将故障电流峰值限制在大约1500 A;利用短路早期检测及快速投切技术, 可实现在故障后1 ms即投入FCL, 在相同的短路故障情况下, 其可将故障电流峰值限制在800 A左右, 限流效果更加明显, 并且其限流后的电流波形更光滑, 对电网的冲击很小。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FCL投入时刻对限制电流的影响, 假设短路故障发生在系统正常运行后的50 ms时, 本文取故障发生后1~40 ms的区间范围, 分别每间隔2 ms投入FCL, 仿真得出相应时刻的电流峰值, 利用三次正弦和拟合, 得到故障电流峰值与FCL投入时刻的关系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出, FCL的投入时刻对于故障电流的限制有很大影响, 基于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故障电流快速限制效果非常显著。

3.2 故障早期FCL投入时刻对断路器开断能力影响

串联谐振型FCL应用于中高压甚至超高压电网, 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 然而断路器的开断负担不仅与开断电流有关, 还与瞬态恢复电压的第1个峰值、断口间的瞬态恢复电压上升率[24]等因素有关。因此, 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从苛刻度[25,26]的角度分析FCL对断路器开断性能的影响, 通过综合断路器开断电流、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第1个峰值和瞬态恢复电压上升率3项指标, 对断路器开断短路故障的难度进行评估。

基于故障早期检测的FCL技术可以在短路发生早期投入FCL, 可以预见其对于提高断路器开断短路故障能力方面有显著作用。利用短路电流Is、电流过零时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的上升率rRV以及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的第1个峰值Utr1, 可获得电网对于断路器的苛刻度F如式 (2) 所示。苛刻度可用于综合评估安装串联谐振型FCL后对于断路器开断的影响[27]。

其中, α为常数, 它与断路器的灭弧方式及灭弧介质有关。

为了验证基于短路早期检测的FCL技术能够提升断路器短路故障开断能力, 利用前述配电仿真系统加以分析, 且配电系统的结构参数与短路参数均保持不变。断路器在系统运行至150 ms时因短路故障而操作分断故障电流。未投入FCL、采用常规判据投入FCL、基于短路早期检测快速投入FCL情况下断路器两端断口电压的仿真波形如图8所示。

综合图6与图8的仿真结果, 取α=1, 通过计算得到不同短路故障抑制情况下电网对断路器的苛刻度F, 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采用常规的短路判据投入FCL后, 虽然降低了断路器的分断苛刻度, 但是其限流后的短路电流峰值Is、电流过零时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的上升率rRV以及断路器瞬态恢复电压的第1个峰值Utr1仍然较大, 所以导致其整体的断路器分断苛刻度依然偏高;而基于短路早期检测快速投入FCL后, 上述3个参数均大幅度降低, 使得断路器分断苛刻度大幅度减小, 即断路器对短路故障的开断难度大幅降低。

综上所述, 基于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FCL快速限流技术, 在提升断路器的开断能力与遮断容量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

3.3 全相角范围内的FCL早期投入故障限流作用

故障初相角对于系统的短路影响较大, 因此有必要考虑在不同初相角下, 早期故障检测及FCL投入的限流效果以及对断路器分断苛刻度的影响。

本文在故障电源初相角0°~170°范围内以10°为1个间隔, 分别仿真分析未投入FCL、采用常规短路判据投入FCL以及短路故障早期检测投入FCL后的短路电流峰值和断路器的分断苛刻度, 结果分别如表2与表3所示。表中, 方式a、b、c分别对应未投入FCL、基于常规短路判据投入FCL和基于短路早期检测投入FCL。

分析表2及表3的相关参数数据可知, 在全相角范围内, 基于短路早期检测的FCL技术的限流效果均优于基于常规判据投入FCL;而在断路器分断苛刻度方面, 基于短路早期检测的FCL技术同样在全相角范围内显示出了更加优异的特性。这表明, 基于短路早期检测的FCL技术在降低断路器对分断能力的要求方面, 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4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中压线路短路早期检测及其故障快速限流技术, 并以固态可控串联谐振型FCL为例, 通过实验与验证, 得出如下结论:

a.采用Mallat算法的多分辨小波变换, 可有效实现中压线路短路故障的早期检测辨识, 且在中压动态模拟系统中进行了验证;

b.基于短路早期检测的FCL限流技术具有快速及显著的故障抑制作用;

c.基于短路早期检测的FCL快速限流技术, 可大幅度地降低中压线路分断苛刻度;

d.基于短路故障早期检测的FCL快速限流技术, 具备全相角范围内优越的限流效果, 可较大幅度地降低断路器对分断能力的要求;

e.在限制短路电流与提升断路器开断能力方面, 中压短路早期限流技术对增强电网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故障电流限制器 (FCL) 在中压系统中的性能, 提出基于短路电流早期检测的故障限流技术。在建立中压配电短路故障仿真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Mallat多尺度分辨小波变换实现短路电流早期检测。以中压动态模拟系统为对象, 验证了中压短路电流早期检测的有效性。以串联谐振型FCL为例, 分析对比了基于常规短路判据与早期检测的故障限流效果;以断路器分断苛刻度为指标, 分析早期短路检测对故障分断能力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 基于短路电流早期检测的故障限流技术性能良好。

快速故障检测 第6篇

(1)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由检测头、主控板、发射端、电源4部分构成。其中检测头负责检测链路有无信号通过,并将检测结果反馈主控板,主控板包含控制命令及检测模块节点号,其中节点号可以更改,发射端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检测软件,电源为检测模块供电,一般可使用微电池。

检测模块未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因此不会对通信链路产生影响。当主控板收到检测软件发出的测试信号时,控制电源供电,同时控制检测头检测链路,检测头将检测到的结果反馈给主控板,主控板对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发射端向检测软件反馈相应的处理结果。

为使链路检测达到理想效果,检测模块应从设备的发射端口与接收端口检测信号,在不影响链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检测头能从不同设备的不同端口检测到信号。

如果修改检测模块的检测头,可以用来检测所测链路电压/电流、水压/水流等,本文所提出的链路故障检测定位设计同样适用于供电网络、供水管路等,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2)检测软件。

检测软件负责对所需检测链路上的所有检测模块发送检测命令,并接收检测模块的反馈结果。处理反馈结果后,提取需要的信息并与设置的链路表比对,得到最终检测结果,并显示结果。

链路表是检测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表中参数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链路表包含检测软件所检测链路上的所有设备名称及检测模块的节点号,并且可以根据链路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表1所示链路中,检测模块节点号必须根据对应设备在链路中的位置排序,一旦链路中增加新的设备或检测模块,则其后的所有检测模块节点号都必须修改,在链路中设备较多情况下,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表2所示链路是表1模式的改进,每个设备都根据其在链路中的位置分到一个逻辑号,一旦加入新设备,则新设备之后的所有设备逻辑号自动加一,同时设备所对应的检测模块节点号不需修改。

(3)相关协议。

一条链路中,除了信号源和终端设备外,中间设备必有接收端和发射端。链路发生问题时,为了判断是由设备故障还是线缆问题引起的,需要制定相关协议。

2. 故障检测定位流程

检测模块、检测软件与链路连接如图1所示,在链路中所有设备的发射端及接收端各使用一个检测模块,检测软件通过线路A向所有检测模块发送检测命令,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通过线路B反馈给检测软件。检测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最终结果并显示。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检测软件向检测模块发送检测命令;

(2) 检测模块主控板收到命令后控制检测头检测链路;

(3) 主控板根据检测头检测结果(有/无)向检测软件反馈信息(正常/故障、节点号);

(4) 检测软件判断反馈信息。如果正常, 则抛弃此信息如果故障, 则将相应的节点号暂时存储;

(5) 检测模块反馈信息结束后, 检测软件对存储节点号进行判断, 如果存储数量为零, 则检测软件显示检测结果:链路正常;如果存储数量不为零, 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6) 检测软件从链路表中提取存储节点号对应设备的逻辑号并进行比对, 选取最小逻辑号, 存储对应的节点号, 抛弃其他节点号;如果出现2个节点号对应同一个逻辑号, 且逻辑号最小, 则对节点号进行奇偶判断, 存储偶数节点号;

(7) 对存储节点号进行奇偶判断。如果为奇数, 则为节点号对应的设备故障;如果为偶数, 则为对应设备输入线缆故障;

(8) 显示检测结果:XX设备故障/XX设备输入线缆故障。

使用者根据检测结果对相应设备或线缆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检测结果正常,则使用者再进一步核查比对设备状态参数,排查故障。

本文所提设计是在不改变原有链路的基础上,另设一条线路,并通过检测模块将各个设备的链路信息反馈,因此正确定位故障前要保障线路及各个检测模块正常使用,如果线路或检测模块故障则直接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可令检测模块收到检测信息后先向检测软件反馈工作正常的信息,待检测软件收到所有检测模块的工作正常的反馈信息后再对检测模块反馈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检测软件无法收到某个检测模块工作正常的反馈信息,则向使用者提示:XX检测模块异常。

3. 小结

快速故障检测 第7篇

关键词:水流量检测,风量检测,漏水检测

0引言

DX-200中波发射机冷却系统包括水冷和风冷两个方面。水冷系统主要用于冷却PB柜功放模块、 整流柜的可控硅和滤波阻流圈;风冷系统主要用于冷却阻抗匹配网络、PB柜功放模块输出变压器磁环及热交换器。对于冷却系统的工作情况, 魏瑞发教授在《数字化调幅发射机》一书中已作过详细介绍。现将冷却检测系统工作情况和冷却检测系统故障快速处理方法叙述如下, 仅供参考。

1水冷检测系统

水冷检测系统可以反映水冷系统正常与否, DX-200中波发射机采取了循环水流量和水压的检测及漏水检测两种手段。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检测进行详细分析。

1.1循环水流量和水压的检测

循环水流量和水压的检测目的是保证水冷循环的正常, 若水冷循环的流量和水压减小, 使散热铜排中的循环水温度升高, 从而使功放模块中的场效应管散热效率降低, 最终导致场效应管的损坏。于是, DX-200在PB柜散热铜排和整流柜的出水端分别接入4S4、6S6水流开关 (注S6的控制对象是电源控制板, 因此图中没有标出) 。另外, 4K1是进水一个电子阀的驱动继电器, 由于几乎所有台在机器入水端都没有使用电子阀, 即使不装4K1对机器无应响, 但是为了图纸完整起见, 还是画了出来。

在循环水流量和水压正常情况下, 水流开关4S1闭合, 4J12-5、4P12-5插件的黑色线为高电平 (+3V) , 后经395号线、TB5的绿/ 黑色线、再经385号线至发送接口板J29-11, 由漏水检测PLA U11-23脚输出高电平信号, 机器处于正常状态, 此时发送接口板故障灯不亮。

当循环水流量和水压降低到一定时, 水流开关4S1断开, 使4J12-5、4P12-5插件的黑色线为低电平, 后经395号线、左柜TB5的绿/ 黑色线、再经385号线至发送接口板J29-11, 由漏水检测PLA U11-23脚输出低电平信号, 然后去控制器板, 由控制器板产生发射机关机命令。同时发送接口板DS9 (低制冷) 故障灯点亮。

1.2漏水检测

漏水检测的目的是保证循环水的封闭性, 若散热铜排中的循环水有泄露, 其一, 会导致机柜内水的喷射, 对机柜内各分板设备安全造成威胁;其二, 会导致功放模块绝缘程度降低, 而造成元器件的击穿; 其三, 会导致水冷循环水压减小, 从而使故障扩大化。于是, DX-200在机柜内装设了5个漏水传感器, 其中 (1U2、1U3、1U4、2U5) 4个漏水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右、中、左、扩展柜的低部, 另1个 (4U1) 安装在热交换器柜的低部。

正常情况下, 漏水传感器 (1U2、1U3、1U4、2U5、 4U1) 的白色线号为+3V电压, 分别经相对应的插件和号线, TB5的绿色线、再经385号线至发送接口板J29-4 , 然后经过输入电路分别接入漏水检测PLA U11的2、3、4、5、6、7、脚, 正常情况下以上各脚输入高电平 (+3V) 电压, 由PLA U11内部逻辑电路使23脚输出高电平, 并与风量检测相并联连接到控制器板, 此时 (DS5、DS7、DS8、DS9、) 水冷故障显示处于熄灭状态。

当热交换器柜或散热铜排中的循环水某一机柜有泄露时或漏水传感器传感头有赃物。漏水传感器受光反射, 使漏水传感器的白色线号输出为0V。于是, 漏水检测PLA U11的 (2、3、4、5、6、) 脚相对应的一端也为低电平, 由PLA U11内部逻辑电路使23脚输出低电平, 去控制器板, 由控制器板产生发射机关机命令。同时发送接口板DS5 (制冷机泄露) 故障灯点亮。

2风冷检测系统

如图一风量监测电路图所示, DX-200中波发射机风量检测分布在左、中、右柜和EPAC柜, 如果风量减少足够严重, PB会不断连续降功率直到达到安全的工作水平, 如果风量减少足够严重, 将会关机。

2.1输出匹配柜的风冷检测电路

由于输出匹配槽路大型元器件高电压大电流有足够大的热量。因此, 输出匹配柜内装有一台1/3马力 (=0.25) 风扇进行冷却。为了保证监视输出匹配柜风冷循环系统的工作情况, 在该柜风量检测电路。开机时控制板J14-20输出高电平开机使能信号, 经发射接口板J5-20、J17-25至输出检测板J6-25再经反相器U14, 从而使Q7基极电平转低, Q7处于导通状态。因此, +5V电压通过Q7、J17-1去输出匹配柜J1-1, 加到R1两端为U1提供温度传感源。

当风流量正常时, 差分放大器U3-1脚输出低电平, 经J1-5去输出检测板J7-5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11-3的同相输入端, 其输出电平较低约1.5V左右, 然后去两个比较器U3A、U3B。其中, U3A的比较电压为5* (20+3.32) / (10+20+3.32) , 约3.5V。U3B的比较电压为5*20/ (10+20+3.32) , 约3V。因此, U3A、U3B输出低电平, Q10、Q11、Q13输出高电平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当风量减少时, R1温度升高, 差分放大器U3-1脚输出电平升高, 输出检测板U11输出电平也随之升高;当升高至约3V时, U3B输出端转为高电平, 从而使Q10、Q11饱和导通, 集电极转为低电平。 DS1显示风流量故障, Q11集电极输出的低电平信号经J6-39去发送接口板再经J17-39至 (A) 点, 使得 (A) 点置为低电平。

当风机故障时, R1温度将继续升高, 差分放大器U3-1脚输出电平也将继续升高, 输出检测板U11输出电平也随之升高;当升高至约3.5V时, U3A输出端转为高电平, 除当风量减少时电路所处的状态外, Q13饱和导通, 集电极转为低电平, 经J6-37去发送接口板再经J17-37至 (B) 点, 使得 (B) 点置为低电平。

2.2调制编码板的风冷检测电路

为了保证PB柜风流量正常, 在左柜的A28、中柜的A26、右柜的A25和扩展柜的A30设置一个风流量检测电路, 电路原理和输出匹配柜的风冷检测电路相似, 各调制编码板的电路结构完全相同, 图中仅以A29为例。其中, A29通过跳线将J7-6与J7-8短接, 完成温度监测功能, 而调制编码板A25、A26、 A28、A30的J7-5与J7-8短接, 完成机柜风量监测功能。不管传感器选择故障比较器是接在风流动传感还是温度传感电路上, 它的工作都是相同的。J7-8上的电压经过缓冲, 由U38-8反向, 可以在TP33上测量。U37-1和U37-14构成了一个两种电平故障比较器电路。一个电阻电压分压器在两个比较器的 (—) 输入端建立起电压, U37-6为+3VDC, U37-8为+3. 5VDC。U37-7和U37-9的 (+) 输入端是接在一起的。 如果U37-7和U37-9的电压增加了, 最终它会高于其基准电压, U37-1就会变成高电平。当输出为高电平时, 它使得U35-1的内部晶体管饱和, 由J8-39向控制器发出一个风量减弱/ 温度故障 (低电平) , 发射机降功率信号。反相器U49-6将使风流动/ 温度故障指示灯DS7亮为红色, 以作为告警的可视指示。如果U37-9上的电压继续升高, U37-14就会变为高电平, 使U35-7的内部晶体管饱和。经由J8-37向控制器发出一个风流动/ 温度故障 (低电平) , 发射机关机信号。

2.3温度传感器

一个温度传感器贴近RF1 AMP的散热器, 一个放置在发射接口板, 由于机箱内温度是依靠风冷进行冷却的, 一旦风冷系统出现问题造成机箱风流温度超过70℃, 或者PB严重失谐, 散热器温度也将上升, 如果其中有传感器输出超出预置的限度, PB将降功率到安全的限度, 如果温度上升严重, PB关机。

3冷却故障

3.1风冷故障

(1) 风机电源故障;

(2) 风机机械问题;

(3) 风机电控故障。

3.2水冷故障

(1) 水路故障 (堵塞、漏水) ;

(2) 水泵故障 (电源、控制、压力、机械) ;

(3) 冷凝器故障 (堵塞、漏水) 。

3.3常见的故障点和故障原因

(1) 水泵故障停转、漏水检测器检测到漏水故障;

(2) 机箱内环境空气温度超过70度、水温过高、 机器内部风量减少;

(3) 机柜后门板没有盖好;

(4) 风机扇叶损坏、风机电源保险熔断;

(5) 调制编码板风量/ 温度传感电路故障;

(6) 输出监测板风量传感电路故障;

(7) 扩展发射机接口板上冷却PAL性能不好;

(8) 水流开关故障;

(9) 风量/ 温度故障通路存在接触不良;

(10) 漏水检测器探头脏或性能不好;

(11) 漏水检测电路接线存在接触不良;

(12) 扩展发射机接口板和控制板之间相关故障电缆接触不良。

4结束语

DX-200中波发射机冷却系统采用水流动冷却和风冷却相结合的方式。为了保证发射机内元器件不会因为过热而导致损坏, 本文分别从水流动冷却通路和风流动冷却通路两方面进行分析, 详细阐述了发射机在冷却不足时如何对发射机进行降功率和关机操作的。并且根据分析总结了冷却故障相关故障点, 使我们在故障发生时更加清晰快速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天德.广播电视发送与传输DX型大功率中波发射机[Z].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2000.

[2]魏瑞发.数字化调幅发射机[Z].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1999.

[3]杨波.济宁市调频广播发射系统改造的成功设计与实践[C].全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论文集 (1) , 2006.

[4]高德力.全固态调频发射机系统的组成、原理日常维护中注意的事项[C].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 (上) , 2007.

[5]陈向东, 韩向兵, 王涛.数字发射机故障分析与排除[C].2005年广播电视技术论文汇编, 2005.

快速故障检测 第8篇

我院于2010年引进了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仪, 该检测仪是一种细菌快速体外检测系统, 采用光电转换原理, 通过测定生物试剂与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成分反应产生的吸光度、透光率的变化, 建立反应时间与微生物含量关系的标准曲线, 从而定量测定样品的微生物含量。本人在3 a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现将该仪器日常使用保养、工作中遇到的常见故障及处理过程介绍如下。

1 维护与保养

(1) 保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室内温度和湿度不要超过仪器的使用要求 (温度15~30℃, 湿度30%~85%) 。

(2) 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属于精密仪器, 在不使用该系统时, 应使用防尘罩避免灰尘和异物进入试管孔内, 注意防尘、防水、防污染, 并定期清洁仪器表面。

(3) 仪器的表面清洁:完全切断系统电源后, 使用酒精棉球擦拭仪器表面, 擦完后通风10 min以上, 待仪器表面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再次启动, 同时需注意在清洁过程中避免酒精进入仪器内部。

(4) 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为光电仪器, 在日常工作中应避免工作环境中较强光线和电磁的干扰, 实验过程中将窗帘挂上, 或将仪器换到光线相对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不使用系统时, 应关闭电源。

(5) 为不影响日常工作, 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应定期使用检测软件中的系统自检功能进行自检。

(6) 为避免检验数据文件丢失或损坏, 应定期备份实验数据。

2 常见故障及处理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

将平底试管插入仪器后没有出现反应曲线。

2.1.2 故障分析

(1) 放入试管后没有点击软件的“采集”按钮; (2) 由于严重黄疸标本或是乳糜血标本本身颜色较深或浊度太大, 导致其超出软件光密度检测范围; (3) 由于仪器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工作环境等原因造成仪器硬件出现故障。

2.1.3 故障排除

(1) 点击“采集”按钮, 重新测定; (2) 将标本进行适当倍数的稀释 (对于特别严重标本建议退回) ; (3) 及时联系厂家工程师更换维修仪器硬件。

2.2 故障二

2.2.1 故障现象

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反应曲线异常上扬现象。

2.2.2 故障分析

(1) 由于反应主剂是白色粉状试剂, 如果没有充分溶解, 则会导致最后放到仪器中的检测试剂是比较浑浊的液体, 这会引起反应曲线异常; (2) 转移到平底试管中的液体量低于180μL; (3) 不合格标本如严重黄疸、溶血标本会导致反应曲线异常上扬。

2.2.3 故障排除

(1) 将反应主剂充分混合溶解后再尽量全部转移到平底试管中, 在转移过程中注意杜绝气泡; (2) 对于严重黄疸的标本应提前进行适当倍数的稀释后再检测, 特别严重的黄疸标本建议退回。

2.3 故障三

2.3.1 故障现象

点击“样品处理”时出现数据连通错误提示。

2.3.2 故障分析

(1) 仪器开机时间短, 温度较低, 没有达到实验要求温度; (2) 检测系统的参数设置错误, 透光率基准设置偏大; (3) 计算机同一时间打开的应用程序太多, 造成系统软件冲突。

2.3.3 故障排除

(1) 试验前提前打开仪器预热30 min以上, 使仪器到达最适温度。 (2) 重新设置系统参数。点击软件的“参数设置”, 在通讯口处填写“COM1”, 波特率处填写“57600”并点击下面的“确定”按钮。 (3) 将仪器重新启动, 尽量少打开其他应用程序即可。

2.4 故障四

2.4.1 故障现象

试验过程中反应曲线出现较大的异常波动。

2.4.2 故障分析

(1) 供电电压不稳定; (2) 外界光线较强 (如仪器靠近阳光充足的地方) , 在开、关盖子过程中引起检测的光密度变化较大; (3) 软件出现BUG或感染病毒。

2.4.3 故障排除

(1) 换成三相接地电源, 保持电压稳定; (2) 试验过程中将仪器换到光线相对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开、关仪器盖子速度要快, 尽可能避免强光直接照射仪器; (3) 对计算机进行查毒, 并重新安装软件。

2.5 故障五

2.5.1 故障现象

仪器通电后, 电源指示灯不亮。

2.5.2 故障分析

(1) 电源指示灯损坏; (2) 由于仪器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工作环境等原因造成仪器硬件故障, 如仪器内部电源模块损坏、仪器的熔断器损坏等。

2.5.3 故障排除

(1) 更换电源指示灯; (2) 更换维修仪器内部电源模块; (3) 熔断器有故障, 应按同规格型号进行更换。

2.6 故障六

2.6.1 故障现象

在检测中出现软件系统提示“请接通电源, 并确保与计算机正常连接”或“反应器工作不正常”。

2.6.2 故障分析

(1) 仪器电源未接通; (2) RS-232串口线及所连接的串口 (M型内置) 出现问题。

2.6.3 故障排除

逐一检查以上各项, 接通仪器电源, 更换问题连接线。

3 小结

在新仪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同时, 对检验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不仅要熟悉仪器的操作, 而且还要对仪器的保养维护及故障排除等情况熟练掌握[1]。首先, 应该制订有效的保养计划, 并严格执行, 在仪器出现故障时尽可能全面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排除故障、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2]。其次, 还要爱护仪器, 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 提高检验质量, 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戴顺平.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浅析[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8) :118-120.

快速故障检测 第9篇

关键词:乳品检测 有机酸 酸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TS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8-0026-01

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常用三种有机酸检测办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其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等优点运用最为广泛。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同时检测食品中9种有机酸,对于乳品中有机酸的检测非常方便,具有实用价值,本文谈谈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研究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仪器与器材。高效液相色谱仪(PE-200型)超声波振荡仪(KQ-25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UV-260)离心机。(2)试剂。乳酸、乙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丁二酸、丙酸,浓度分别为:10.0mg/ml,抗坏血酸20.0mg/ml,苹果酸40.0mg/ml,于冰箱保存作为贮备液,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临用新配。(3)实验方法:①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柱(5μm,250×4.6mm);柱温:25℃;流动相:甲醇:0.01mol/L(NH4)2HPO4缓冲溶液pH2.8;流速:0.7ml/min;可见光-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5nm。②酸奶样品处理及测定。称取搅匀的酸奶样品2g于10ml比色管中,用超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后超声脱气,取400μL稀释酸奶于Eppendof管中,加入100μL超纯水、3.5mol/L高氯酸25μL,混匀,离心(12000r/m,6min)使蛋白充分沉淀,取上清液过0.45μm滤膜作为样液。样液、混合标准应用液均取10μL进样,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增量法确认,标准曲线法定量。

2 结果与讨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是1970年代迅速发展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小说和快速分析。由于不同的分离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液固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离子色谱、色谱法应该使用更多,占70% - 80%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电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体,液体作为流动相,称为载体。由于加载流体流经色谱柱时,压力比较大,为了使液体迅速通过色谱柱,必须携带流体压力,压力一般150~350x 105pa。高速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高压、携带液速度快,因此分析所需的时间远低于经典液相色谱,超过十分钟至数十分钟才能完成。效率高:高效液相色谱柱效率非常高,可以达到超过30000板/m。灵敏度高:由于检测器的灵敏度高,自动操作,分析精度高、所需样本量较少。高分辨率,可以选择固定相,流动相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高适用范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化合物,极性强、热稳定性差的分离和分析,显示了优势。

高效液相色谱的缺点。需要高压力:一般可以达到150~350x105pa.2。柱效应:在注入器和检测器之间,除了任何死亡空间,其他职位如取样器,柱接头、连接管和细胞,如果流动相的流型的变化,分离物质的任何扩散和保留会造成色谱峰显著扩大,柱效率较低。

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可分为:(1)分配色谱固定相是液体,使用液体固定相对于组件的样品溶解能力不同,样品的各种组件在液相固定相分配系数的差异,并实现样品的设置点色谱分离。根据不同的相对极性固定相和液相,可分为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色谱法。(2)分配色谱法或逆转阶段。吸附色谱法,使用固体吸收剂作为固定相,用不同极性溶剂作为流动相,基于每个组件的样本实现分离。(3)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差异。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

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1)高压泵、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色谱柱是很薄(1~6毫米),使用的固定相粒径非常小(几微米到几微米),所以流动相在柱中的流动阻力很大,在一般情况下,流动相流速非常慢,效率低,耗费时间。为了实现快速、高效分离,将流动相的压力很大,加速流动的列。因此,必须使用高压高压输液泵。(2)梯度洗脱装置:梯度洗脱是携带流体包含两个(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剂,按照一定程序分离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负载电压和极性溶剂的液体,通过携带液体改变极性变化分离组件分离的因素,为了提高分离效率。(3)色谱柱:是最重要的组件的色谱仪。通常使用后壁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的内表面抛光,腐蚀的一些样品,需要高压电阻、铜管、铝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发展趋势是减少包装大小和柱直径为了提高柱效率。(4)样本设备:注射器灌装设备跟踪样本注射器和抽样方法时,气相色谱方法。注射压力小于150x105pa,当注射压力大于150x105pa,停止流入必须使用样本。(5)检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控组件的色谱柱分离后的浓度的变化,并记录仪器绘制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6)数据处理设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的结果除了可用光谱数据记录器地图,微处理器和色谱数据工作站也可以用来记录和色谱分析数据处理。合成和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等,涉及石油化工产品、食品、药物合成和生物化工产品和环境污染等,约占80%的有机化合物,其余20%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永久气体、挥发性低沸点和中分子量化合物只能气相色谱分析。

3 结语

采用乙酸锌-亚铁氰化钾、硫酸锌-亚铁氰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等来沉淀奶制品中的蛋白质,此类方法在国内外较为常用,但是它操作步骤多,耗费时间长。然而本文通过用3.5mol/L高氯酸来沉淀奶制品中的蛋白质,操作简便,不影响待测组分的测定。综上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乳品检测中应用广泛,它可对食品质量的监管与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增加故障捕捉程序快速查找电气故障 第10篇

1 故障情况

生料磨系统设备众多, 电控柜内的开关触点多, 现场中则有压力和温度等多种模拟量信号, 任何一种状态信号的缺失, 都将导致测控柜的“允起”信号消失, 促使DCS系统对生料磨保护停机。因为停磨信号条件太多, 而从厂家的触摸屏上得到的故障信息又较少 (仅显示一些压力和温度类的故障信息) , 这使电气技术人员在处理停机故障时常常感到很棘手, 特别是对于电气方面的“软故障”, 例如空气开关、接触器的辅点和中间继电器的触点有时会由于灰尘或电压不稳出现无规律的抖动, 短时频繁动作后又恢复初始状态。这种“软故障”常会导致控制系统误判, 发出停机命令, 但在现场查找时, 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2 技术措施

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到此类“软故障”信号, 将大大缩短电气人员的查找时间, 准确迅速地确定故障位置。为此我们调出厂家的PLC控制程序, 加以分析, 基于RS触发器的机理, 对此进行优化修改, 增加故障捕捉程序, 部分程序见图1。

程序举例说明:

当生料磨主电动机运转 (I:4/9位) 正常时, 如果1号低压泵的“备妥”信号消失 (触点抖动) , 程序将触发一个脉冲信号, 将“O:14/0”输出位置1, 则对应PLC输出模块的“位”指示灯将点亮, 这样就对故障信号进行了锁存, 方便现场电气人员根据PLC指示灯来查找故障原因。而每次启动生料磨 (I:4/9位) 时, 都将由“B3:4/8”中间位产生一个上升沿脉冲信号, 对前次所有的故障输出位进行清零, 复位后则进入了下一轮的故障捕捉状态。其他停机信号与此相同。

3 效果

经过半年多的观察, 使用效果很好, 电气人员在查找停机故障时方便明了, 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美中不足的是, 如果能将此类故障输出信息显示在触摸屏上将更加完善。随着目前工业设备越来越多地采用PLC和触摸屏, 在故障判断方面将更加考验现场的电气机械人员。如果都能采取类似的故障锁存程序并充分利用触摸屏显示功能, 将极大方便现场的维护人员, 缩短维修时间, 降低人力成本。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