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培训课程范文第1篇
太原蒙太奇学校电话:0351-82100178210080
影视编导专业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影视编导专业致力于为全国各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剧(节目)制作、影视报刊杂志、音像出版等单位或部门,培养能从事影视剧本和影视节目的创作、编导、制作,影视的策划、管理和营销,影视艺术的教学、研究和评论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作为职业工种来讲,影视编导即是影视作品的编创导演者。作为大学艺术类专业称谓,影视编导专业是向广播电视、网媒、电影、广告、舞台剧、文艺演出、平面媒体等相关影视事业输送编导工作者的一类专业学科。 艺考的影视编导考试科目分为面试和笔试两大类别。考生的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创作能力都将得到综合的审核。特别是在面试考场上,考生的气质和素养将展露无遗,面对面互动沟通的过程,考官将会给出综合评定。从外在形象到艺术感知能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价值观体系、人格情操,这些都是考官关心的内容。
编导艺考培训课程范文第2篇
1. 自我介绍
2. 朗读朗诵
1) 自备稿件朗诵
2) 制定稿件朗诵
3. 即兴评述
1) 经典型
2) 时事型
4. 编讲故事
1) 给定主题编讲
2) 给定首句
3) 给定重点词语
5. 策划与创意
1) 广告策划与创意
2) 节目策划与创意
3) 文艺晚会策划与创意
6. 文艺常识
1) 文学常识
2) 电影、电视常识
3) 戏剧、戏曲、曲艺、杂技常识
4) 音乐、美术、舞蹈
5) 生活常识
7. 才艺展示
8. 小品表演
9. 摄影、美术作品分析
10. 形象设计
11. 回答考官提问
1) 专业类
2) 生活类
二:笔试
1.影视评析
1)视听语言讲解
2)基本技巧讲解
3)电影作品分析
4)短片分析
5)电视散文分析
6)摄影作品分析
7)电视栏目分析
8)记录片分析
9)电视剧分析
10)广告片分析
11)导演阐述
12)综艺晚会分析
13) 画面组合
2.编写故事(同面试)
3.文艺常识(同面试)
4.策划与创意(同面试)
4.基本文体写作
1) 叙事散文
2) 记叙文
重点:
1. 自我介绍
2. 即兴评述
3. 编讲、写故事
4. 策划与创意
5. 文艺常识
6. 影视评析
7. 应试技巧
8. 稿件朗诵(播音)
编导艺考培训课程范文第3篇
老师好,我叫XXX,来自XXX。
经历了十八年的奋斗,挥洒了十八年的汗水,终于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丑陋的蚕蛹能否冲破难关,化作美丽的蝴蝶,舞动梦想,就在此一搏。
十八岁的陈凯歌肯定了自己,明白了人长大原来只需要一个瞬间;十八岁的柴静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给尚能写信:尚能也曾有梦,可否帮我实现梦想?’今年我十八岁,十八岁的我有着对梦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守,有青春年少沸腾的热血,有非一般的毅力与坚韧。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为了梦想,冲吧!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半路就返航。编导,就是我的梦想,我很庆幸,我还在这条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会坚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老师能给我这张通往远方,通向未来的车票,我会努力蜕变,让自己变成那只最美丽的蝴蝶,舞动编导的梦想。
谢谢老师!
艺考编导自我介绍二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叫xx,来自素有天下第一都之称的山西临汾。十八岁的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我喜欢和朋友玩时开怀大笑,也喜欢一个人插上耳机听音乐。时而爱闹时而安静的我喜欢和朋友一起看电影,一起欣赏影片中的音乐。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我喜欢看电影,喜欢这种充满喜怒哀乐的生活,所以踏上我的编导之路。在梦想之路上我会因有梦想而走的更远,执着的等待,真诚的守候,请相信我。我是001号考生,我是郭妍。
艺考编导自我介绍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编导艺考培训课程范文第4篇
要点一:掌握写影评套路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的学生而言,高校不会要求学生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比如,考生可能在事先复习中看过相关的内容介绍或别人对影片、作品的评论,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是得不到高分的。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例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此外,应该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
建议:掌握一套写影评的套路(以下方法供参考):开头部分,用简短的话将影片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写自己的观后感,认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第三部分,写影片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最后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影片的主题思想应该和艺术风格相统一。
要点二:最忌讳胡编乱造进行命题创作,切忌胡编乱造。考生应该从联系实际生活,有感而发。这一环节主要考察三个要素: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想象力)和驾驭故事的能力。要利用设置情节任务、矛盾冲突、渲染和铺垫等技巧展开创作。考生应尽量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要重点突出故事里面的人物,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动人。写文字要具有画面感,即提倡细节描写。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描述一下环境。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来为人物性格服务等。
建议:考生用第1人称来写故事,比较易于把握。考前一周可以看一些成熟的微型小说, 例如《故事会》、《读者》等,形成写故事的概念。此外,在考试前,还应该有意识的准备2篇写人物的文章。
要点三:看文艺普及读物对于高中生来说,高校不会要求考生在某一点上很深入,但是考生对文艺的知识面必须要广比如,对于某一领域有哪些大师要心中有数。同时同考试是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考生对一些问题要能谈一点感受。如对现在的诸多选秀类节目怎么看等。怎样写看片分析看片分析,是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怎样写好看片分析?不要写成观后感。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得分不会高。(艺航教育整理)
建议: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
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
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艺航教育整理)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编导艺考培训课程范文第5篇
要点一:掌握写影评套路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影视理论分析的学生而言,高校不会要求学生有很理论化的阐述,关键是要求真,写出考生的真实感受,最忌讳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比如,考生可能在事先复习中看过相关的内容介绍或别人对影片、作品的评论,一味引用别人的想法是得不到高分的。其次,表达方式要系统。例如在表达“喜欢”时,要言之有据,列出理由。避免空泛地讲大道理。此外,应该尽量从正面角度阐述影片的主题。
建议:掌握一套写影评的套路(以下方法供参考):开头部分,用简短的话将影片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部分,写自己的观后感,认为影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第三部分,写影片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最后进行总结。要注意的是,影片的主题思想应该和艺术风格相统一。
要点二:最忌讳胡编乱造进行命题创作,切忌胡编乱造。考生应该从联系实际生活,有感而发。这一环节主要考察三个要素:文字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想象力)和驾驭故事的能力。要利用设置情节任务、矛盾冲突、渲染和铺垫等技巧展开创作。考生应尽量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要重点突出故事里面的人物,在人物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动人。写文字要具有画面感,即提倡细节描写。比如,到了一个地方,可以描述一下环境。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穿着、打扮、面部表情,来为人物性格服务等。
建议:考生用第1人称来写故事,比较易于把握。考前一周可以看一些成熟的微型小说, 例如《故事会》、《读者》等,形成写故事的概念。此外,在考试前,还应该有意识的准备2篇写人物的文章。
要点三:看文艺普及读物对于高中生来说,高校不会要求考生在某一点上很深入,但是考生对文艺的知识面必须要广比如,对于某一领域有哪些大师要心中有数。同时同考试是以客观性基础常识为主,思考性常识为辅。考生对一些问题要能谈一点感受。如对现在的诸多选秀类节目怎么看等。怎样写看片分析看片分析,是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怎样写好看片分析?不要写成观后感。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得分不会高。(艺航教育整理)
建议: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
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
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艺航教育整理)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
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编导艺考培训课程范文第6篇
1.叶圣陶先生原名叫______
A叶小刚B 叶绍翁C 叶圣陶D 叶绍钧
2.散文诗<<野草>>的作者是_____
A 巴金B 茅盾C 鲁迅D 老舍
3.郭沫若写的<<科学的春天>>写于_____年
A 1944B 1946C 1955D 1978
4.<<天涯歌女>>的作词是______
A 田汉B 夏衍C 欧阳予倩D 聂耳
5.<<关汉卿>>是田汉先生的代表作,它属于______
A 历史剧B 爱情剧C 爱国剧D 革命剧
6.紫式部是日本杰出的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
A 我是猫B 源氏物语C 伊豆的舞女D 没有太阳的街
7.泰戈尔是____世纪印度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A 19----20B 20C 17-----18D19
8<<项链>>的作者是_____
A 法国的福楼拜 B 法国的莫泊桑C 英国的狄更斯D 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9.<<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_____
A 莎士比亚B 拜伦C 奥斯丁D 维加
10.下列作品中____的作者是契诃夫
A 战争与和平B 母亲C 变色龙D 苦难的经历
11.“双百”方针是由_____提出来的
A 邓小平B 周恩来C 孙中山D 毛泽东
12.____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A 1942B 1943C 1946D 1945
13.“三贴近”是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____
A 贴近自然B 贴近实际C 贴近社会D 贴近农民
14.浪漫主义的特征是______
A 理想主义B 社会主义C 现实主义D 生活主义
15.中国新闻奖是______年起举办的
A 1991B 1998C 1996D 1995
16.梅兰芳是唱_____剧的
A 楚剧B 越剧C 京剧D 黄梅戏
17.百花奖于1961年举办,于1963年停办,又于_____年恢复
A 1981B 1980C 1990D 1984
18.按演唱风格,唱法分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和_____
A 民族唱法B 戏曲唱法C 京剧唱法D 西洋唱法
19.中阮属于乐器中的____
A 弹拨类B 拉弓类C 敲击乐D 中勾弹拨类
20.春秋时期琴师俞伯牙的代表作_____.
A 《高山流水》 B《白雪》C《广陵散》D《玄墨》
21.《蒙娜丽莎》的作者是_____.
A塞尚B达。芬奇C拉斐尔D凡。高
22.我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是_____
A 河北吴桥B湖北武汉C江苏南京D 湖南长沙
23.关汉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
A《汉宫秋》B《窦娥冤》 C《赵氏孤儿》D《牡丹亭》
24.《雷雨》的作者是_____
A 曹禺B郭沫若C 老舍D 巴金
25.电影的发明人是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是_____人。
A 法国B英国C 德国D美国
26.《诗经。国风》中揭露和讽刺卫宣公将儿媳占为己有的诗篇是_____。
A《黄鸟》B《相鼠》C《新台》D 《静女》
27.兼爱是_____的中心思想。
A 孔子B墨子C 荀子D 韩非子
28.代表先秦诸子散文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家是_____
A 庄子B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
29.为了奖励长篇小说创作,我国设立的奖项是_____
A 茅盾文学奖B长江韬奋奖C 鲁迅文学奖D 文华奖
30.被鲁迅称为“当代女作家所写最有力的小说之一”的作品是_____
A《莎菲女士的日记》B《海滨故人》
C 《生死场》D 《金锁记》
31._____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A艾青B殷夫C田间D 袁水拍
32.《暴风骤雨》反映_____地区的土改运动。
A华北B 陕北C 华南D 东北
3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_____年。
A 1928B1930C 1937D 1942
34.《安娜。卡列尼娜》是_____的作品。
A 阿。托尔泰斯B 列夫。托尔斯泰C 契柯夫D 果戈理
35.美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
A托尔夫人B 惠特曼C 海明威D欧。亨利
36.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是_____。
A普希金B果戈理C 屠格涅夫D 列夫。托尔斯泰
37.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指的是_____。
A 《童年》《在人间》《母亲》B 《童年》《母亲》《小市民》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C《母亲》《在底层》《小市民》
38.“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_____。
A《战争与和平》B 《苦难历程》 C《海鸥》D《海燕》
39.电视区别于广播的最大特点是它有_____。
A音响B 音乐C 画面D 解说
40.“电视之父”是_____。
A贝尔德B卢米埃尔兄弟C 斯密士D 格里菲斯
41.中国诞生的第一部有声故事片_____。
A 《定军山》B《孤儿求祖记》C《歌女红牡丹》D 《风云儿女》
42.最早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成功范例是_____。
A《党同伐异》 B 《母亲》C《战舰波将金号》D《国家的诞生》
43.下列属于“意识流”电影的是_____。
A 《八部半》B 《魂断蓝桥》C 《喘息》D《偷自行车的人》
44.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于_____年。
A 1950B1965C 1970D1980
45.下列不属于巴金“爱情三部曲”的是_____。
A《雾》B 《秋》C《雨》D 《电》
46.摄制组的行政领导和最高负责人是_____。
A导演B 制作C建制D 剧务
47.剪辑之后时量较长的镜头称为_____。
A 短镜头B 快节奏镜头C 长镜头D 慢节奏镜头
48.现在常用来拍摄口播新闻,教学节目的拍摄方法是_____。
A运动镜头B 固定镜头C 变速镜头D倒时镜头
49.拍摄梦境,幻境,恋爱中男女奔跑的场面常采用_____。
A 常速镜头B 变速镜头C 慢镜头D 快镜头
50.下列不属于声画组合类型的是_____。
A 声画合一B声画对位C 声画分立D声画配合
51.《泰坦尼克号》中的“海洋之心”钻石项链在片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画面不同但都引起了对前几次的回忆,这是采用了_____手法。
A 重复蒙太奇B 积累蒙太奇C 对比蒙太奇D 平行蒙太奇
52.新中国第一部国产故事片是_____。
A 《我这一辈子》B 《白毛女》C《桥》D 《武训传》
53.长笛在西洋管弦乐队编制中属于_____乐器组。
A木管B 铜管C 弦乐D 打击
54.藏族歌舞形式有_____。
A安代B 堆鞋C 朗玛D阿细跳月
55.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的是_____。
A 达。芬奇B米开朗塞罗C拉斐尔D 提香
56.下列按绘画分类同一类型的是_____
A 铅笔画钢笔画肖像画B 宣传画写生画人物画
C岩画 帛画壁画C水彩画人物画油画
57.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
A 王羲之B 颜真卿C苏轼D 柳公权
58.“石鼓文”属于_____。
A 莫扎特B 贝多芬C 海顿D 肖邦
59.下列不属于古典乐派的是_____
A莫扎特B 贝多芬C 海顿D 肖邦
60.兼有体育和舞蹈的双重特点的是_____。
A现代舞B交谊舞C国标舞D芭蕾舞
61.被誉为“高空王子”的是_____。
A唐彬彬B阿迪力C 夏菊花D 金山中
62.《等待戈多》属于_____。
A 表现派B体验派C荒诞派D 布氏体系
63.在拍摄用光时,起主导作用的光是_____。
A 副光B轮廓光C 软光D 主光
64.“一对恋人谈恋爱_____水面上一对白鹅”属于_____。
65.形成“阴阳脸”通常所用的光是_____。
A 逆光B侧面光C 侧前光D 订光
66.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_____。
A 《渔光曲》B 《马路天使》C 《十字街头》 D 《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择题答案
1.D2.C3.D4.A5.A6.B7.A8.B9.A10.C
11.D12.A13.B14,.A15.A16.C17.B18.A19A20.A
21.B22.A23.B24.A25.A26.C27.B28.A29.A30.C
31.C32.D33.B34.B35.B36.A37.C38.D39.C40. A
41.C42.A43.A44.C45.B46.B47.C48.B49.C50.D
51.A52.C53.A54.B55.D56.C57.A58.A59.D6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