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优势范文(精选12篇)
基础优势 第1篇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English
After the New Course Reform the rate of English lessons in the cities and towns has reached more than 70%while only 30%in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s.What's more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the primary school in rural areas are very weak.Firstly, the qualified teachers are very weak.Now the most English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are not graduated from the English major in normal schools, and many of them are from the Non-English Major.They could not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Most of them don't get solid basic skills specialized courses which are not difficult to be competent for the English teaching[2].In additio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se English teachers is far from the eligible English teachers.Secondly, they spend little tim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some schools even have three classes one week.After the class, there isn't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They are easy to forget the knowledge.Thi rdly, the teaching equipment and the rural school's funding are in great shortage.all in all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i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qualities, teacher resources and the qualities of the teachers'the rural are far from the towns, especially in teaching methods.
2 Methods of reformation
2.1 Activities Excite the Interest and Teaching Through Lively Activities
The interest is the key element to lear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interest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English teaching.I think our students are the same, whether in urban or in rural areas.If teachers only use spoon-feed education, students could not have any interests in learning English[3].As we all know that the pupils attention are in a short time, their curiosity and imitation are very strong.we can use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 organize a variety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such as games, performances competitions, singing, etc., to develop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English,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learn English in a relaxed but exciting atmosphere.
2.2 Trying to Create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nd Using Context Teaching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language.Because pupils usually use Chinese, and only spend few minutes to speak English in the class.so their vocabularies are too poor.The teachers should use all the aspects of English teaching to organiz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nsistently, say the English words slowly, repeatedly, then make pupils gradually familiar with the teachers'language.They can really be able to master the knowledge.So in this way teachers lead pupils to speak English, it can gradually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of thinking in English, create a relaxed and lively language environment, improve pupils'spoken English, and enhance their reaction velocities.When the teachers give lessons,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thepupils'learning characteristics.Try their best to build a stress-free environment.that is appropriate for the pupils.This need to BREAK THE old RULES and create some real scenes in the classroom as far as possible.In a word, using the same context in different students, the students have grasped the meaning of this dialogue inadvertently.This is"teaching through lively activities".
2.3 Infiltrat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Using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We can not limi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nly in English classes, but should be expanded to the pupils'daily lives.The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English learning.Such as paste the English cards on the classroom desks, windows, and blackboards.They should try to create a strong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Furthermore, teachers can also ask students to make words cards everyday by themselves that they learned in the class.They can use the words cards that they made to teach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make a comparison with their classmates whose cards are made better.
The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each unit arrange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for the pupils.Such as:Let's do, Let's sing, Let's chant, Let's play, Story time and so on.These contents are equipped with beautiful pictures and lovely music.So the children are deeply loved.On account of pupils'immature mind, age and their nature of play, therefor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should appear from these places.As the saying goes,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This is the outstanding point in primary English.The so-called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re to design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Such as, using games, dance, music, songs, nursery rhymes, competitions, painting, and making into the classroom.Afterwards, trying to inspire the pupils'interest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make the atmosphere come alive.In the end to make students become the masters of the classroom.
2.4 Contacting With Actual Life and Consolidating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memory, the best way to strengthen memories is to reinforce constantly.Only in this way, knowledge can be eternal stored in the brain.There are many ways to consolidate knowledge, such as.
2.4.1 Educating Students to Make a Habit of Remember.
Teachers should Exercise pupils'oral English at anytime on anywhere.For instance, the polite express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can Not only cultivate students'civilized and polite habits but als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hat's more it can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at learned in the class and stimulate pupils'interest and curiosity in learning English as well.
2.4.2TakingFullAdvantagesofBlackboard Newspaper.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pupils'characteristics and make good use of blackboard newspaper to impar knowledge, Such as songs, nursery rhymes, competitions painting especially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Blackboard newspaper can enrich the students'lives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2.4.3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major part of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but we could not look down upon the home education.The home educat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develop and cultivate pupils'intelligence and good life habits.Teachers should make parents'ideological work.So that parents can involve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try their best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their children They can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such as‘ABCsong’and‘Good morning to you'.Leading the children to apply English to real lives.
3 Conclus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eform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reality of rural schools.The main goal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stimulate and develop students'interests in learning language.Their curiosity and imitation are very strong.Teachers should use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 organize a variety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get better effects in teaching, it'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commonness of children, little by little, and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 certain knowledge and the basic skills rapidly.On the other hand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children to use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nd speak some simple English sentences or dialogues as much as possible.Taking advantages of all th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the pupils.What's more,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aware that extensive knowledge is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investigate and precede the diverse reading, to develop the creative thought.All kinds of these pupils'abilit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especially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For us the ultimate aim of reformation is to develop and enhance students'abili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摘要:从2001年秋季开始, 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 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并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定为三年级。出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模仿力、可塑性非常强。但是目前, 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仍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 教师多采用听—读—背三点一式的反复训练方法, 缺乏实践, 又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其结果不但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还与素质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吕吉尔.山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况调查报告.中小学英语[J].2004.
[2]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J].
基础优势 第2篇
优点:
1、教师和学生自身不了解的知识等可以借助网络不断学习完善
2、更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不是一板一眼的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3、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让距离变得不是问题,不仅仅只能在课堂上才能学到知识,随时随地都可以。
4、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主动追求,寻找答案。
5、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以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与他人交流,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6、实现分层次教学,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挥空间。
7、整合平台,便于日常教学管理
8、可以指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9、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10、延伸传统课堂并弥补传统课堂的其它不足
缺点:
1、教师备课和讲课太过于依赖PPT等素材,上课与学生的交流变少,课堂不活跃
2、学生课后作业会依赖网络,而不主动思考
3、会受到网络出了学习方面的更大的诱惑或影响
4、分组困难,管理难度大。现存班级管理模式下,现在大多数学校对班级的管理中,纪律要求非常高,课堂要求非常严。分组带来的课堂“混乱”势必为班主任、学校不愿见到的。
5、分层次教学难度大。在现在教育模式下,所有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要想做到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备课和精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6、管理功能上过于简单
7、可分享的电子文件格式单
一、大小受限
8、空中教室、快速阅读等资源更新过慢
9、与课本习题大多重复
10、仅能提供当学期的学习资源
李丹
***
地标产品占优势 质量安全是基础 第3篇
不管是质检的地理标志还是工商的专用标志,都是建立原产地保护机制,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铁观音只有种在安溪的土地上,才具备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才能被称作安溪铁观音。
地理标志不能滥用,地理标志还严格细分等级,如特级、一级、二级等等,铁观音不能笼统地打上“特级”。
“观音韵”和“兰花香”是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品质,而质量安全却是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的基础。
现在安溪境内有4万吨左右的铁观音,境外还有7万吨,大量的铁观音充斥市场,都以“安溪铁观音”名义对外销售,一旦有闪失,通通由安溪买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今年,福建省安溪县政府将运用地理标志,实行严格的监管考核机制和淘汰退出机制。安溪县通过着重管好、用好、宣传好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来区隔“假的”、“违规的”外县(市)铁观音。
那么,何为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对消费者有何作用?据介绍,对名特优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三个尊贵属性:安溪原产,独有“兰花香”“观音韵”,不可复制;安全管控,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可追溯;安全购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证质量。
地理标志产品是抢占市场的优势
法国波尔多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当地葡萄和葡萄酒成为独有商品,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一价格大大高于自然价格,高价葡萄酒的旺盛生命力已延续多个世纪。地理标志制度是世贸组织成员国保护民族工业、农业产品的重要法规。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既能身价倍增,又能抢占国内国际市场,还可以享受通关便利和关税优惠。
原产地名称保护在我国有三种,一种是质监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一种是农业部门“农产品地理标志”,第三种就是工商部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介绍,2000年4月,由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的“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2004年7月,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第91号公告,批准“安溪铁观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管是质检的地理标志还是工商的专用标志,都是建立原产地保护机制,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业内有关人士分析两个标志的特点时说,“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工商主要管地理标志商标,质检总局主要对生产过程及相关标准进行认证。也就是说,一个是管创牌子、闯市场的,另一个是管生产,分别监管地理标志产品的不同阶段。”
目前,安溪县政府引导茶客们认标消费的凭据主要为“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它由安溪铁观音茶叶、地球、中文、英文字母组成,意为香飘四海、誉满全球,中文为“安溪铁观音”,英文为“ANXITIKUANYIN”,标示某铁观音茶叶产品来源于安溪县境内,且该铁观音茶叶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及其他特征,主要由安溪县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决定。
安溪土地孕育铁观音的独特“音韵”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享誉世界,它口感柔顺细致,风情万种,有“法国葡萄酒皇后”之称,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其独特的口感,据介绍,当地夏季的炎热特别是良好的晚秋使得葡萄成熟状况良好。附近大洋的咸空气被欧洲最大的松树林遮挡,使得炎热的气候变得温和。纪龙河巨大的河口湾进入陆地100公里,使得温和气候的效果更为卓著。这也清楚地表现在葡萄酒中:充满阳光的味道,既不繁茂又不沉重。
安溪铁观音的独特口感首先同样是由独特的环境和品种造就的。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温文溪说,根据国家标准,铁观音茶树品种必须是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正丛安溪铁观音;“纯种铁观音又以红芯歪尾铁观音的品种最优”。铁观音种植必须采用扦插繁育,而不能采用茶籽繁殖,否则会造成铁观音变种。
产地则必须在安溪县境内的西坪、虎邱、大坪、芦田、龙涓、祥华、长坑、蓝田、感德、剑斗、湖上、金谷、凤城、城厢、官桥等乡(镇)。《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对此有详细的说明,包括海拔、经纬度、降水、气候、土壤、森林覆盖率等。
作为对种植环境、采摘条件、加工技术有着特殊要求的产品,安溪铁观音与法国葡萄酒一样以天时、地利、人和、种优为依据,即追求“天、地、种、人”四者合一。铁观音只有种在安溪的土地上,才具备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才能被称作安溪铁观音。茶界名人陈郁榕曾盛赞安溪铁观音:“茶树上一片小小的绿叶,不加任何物质,创造出了色妖形美、质量如铁,香高韵显、芬芳似兰、清香甘醇的铁观音产品,成为我国六大茶类众多品名中最具魅力的一个商品。”
传统工艺打造独特的“铁观音”
但是,原产地在安溪,仅仅是安溪铁观音具备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的必要条件,安溪铁观音要成就不可复制的“观音韵”和“兰花香”还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传统工艺”制作。
何为“传统工艺”?安溪县政府副县长王金章说,按照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GB/T19598-2006《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制作,就是坚持传统。它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种要正,红芯歪尾铁观音;二是法要正,生态化种植,精细化管护;三是艺要正,做青工艺按“半发酵”来掌控。
敬畏传统,弘扬传统,是安溪铁观音风靡数百年的坚实支点,也是当前巩固市场的坚实支点。安溪县农茶局局长蔡建明表示,重摇青重发酵传统制茶工艺是体现安溪铁观音兰花香、观音韵独特风味的关键工序,最能体现安溪铁观音的品质特色。传统技艺制成的安溪铁观音,滋味醇厚甘爽,茶叶容易保存,深受老茶人喜爱。“当前整个铁观音市场供过于求,各大茶类竞争激烈,提倡传统工艺制茶对巩固安溪铁观音的竞争优势,促进安溪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安溪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辉荣看来,要将安溪铁观音与安溪境外的铁观音区隔开来,制作工艺是其中关键一环。国标中明确规定,铁观音在初制时必须经过采青、晒青、凉青、摇青、揉捻、烘干等程序,这些程序一个都不能省。在国标的基础上,王辉荣进一步弘扬传统制茶工艺,其制作的铁观音,保留了红镶边,红镶边曾被很多人认为会让铁观音带苦,从而将其甩掉;王辉荣还渐渐带领旗下合作社的成员不再使用空调做青,做出来的茶叶有更加贴近天然的气息,而且做好的铁观音,即使不放冰箱,也依然能保持鲜爽的滋味。“安溪境外的铁观音只适合做拖酸、消青的口味,却无法做出传统正味的口味。”如果安溪茶人都能严格按照国标制作铁观音,安溪铁观音就能从口感上与境外铁观音区隔开,安溪铁观音将不愁销路。
铁观音是半发酵产品,国标只对加工的环节进行规定,却并没有明确铁观音的发酵程度,这也造就了安溪铁观音品质的多样性。“但毛茶应具有安溪铁观音特有的‘音韵’等感官特征,成品的汤色应当金黄明亮。”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安溪乌龙茶研究会会长易长青说,这也是国标明确的铁观音所必须具备的品质特征。因此,无论品质如何多样,都不能背离这种特征,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最能成就这种品质。据介绍,研究会主要由安溪的制茶大师和制茶能手组成,研究会成立后就重点弘扬传统工艺,目前,研究会内已有不少会员坚持传统工艺制茶,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已不再使用空调。接下去,研究会还将组织对茶农的培训,让越来越多茶农回归传统工艺。
目前,安溪全县都在全面宣传贯彻《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弘扬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进一步提升茶园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初制加工标准化、精制加工标准化水平,强化《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的规范和引领功能,以标准建设引领茶产业持续发展、跃升发展。
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副总经理陈加勇表示,提升安溪铁观音的品质,反过来可以维护铁观音地理标志。“只有安溪铁观音质量好了,让消费者一品尝,就能感受到安溪产的铁观音确实优于外地产的铁观音,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地认定安溪这一原产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理标志不能滥用,地理标志还严格细分等级,如特级、一级、二级等等,铁观音不能笼统地打上“特级”。这样一来,消费者才能更好地判断安溪产铁观音的优劣,更认可地理标志。
质量安全是安溪铁观音地标产品的基础
“观音韵”和“兰花香”是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品质;而质量安全却是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的基础。
2013年年底,安溪县重新核准用标企业,批准两批共91家企业用标许可。那次调整从重视企业规模转变为重视质量安全,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入条件的基础上,强化两个必备条件的审核:一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茶叶企业申请准用时,随机抽取企业基地茶青和终端产品进行检测,样品均须符合质量安全及感官品质要求;二是建有茶叶基地。申请准用的茶叶企业必须在安溪境内建有茶叶基地(自有或管控)200亩以上且管控规范良好,企业茶叶原料50%以上来自基地。如此一来,一些在安溪生产铁观音的个体茶农,以及在县外销售铁观音而未在安溪注册的企业,就没有办法申请地理标志。
“我们力争至2016年年底,证明商标准用企业将实现管控基地面积和茶叶销售量占全县的60%以上。”茶业总公司总经理、茶管委常务副主任刘青洲透露,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入与退出“双轨制”运行,实行严格的日常监管和定期考核,实行监测、滚动管理,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坚决退出,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住终端,力争2015年毛茶在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茶叶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筑牢产业质量安全“防火墙”。
以前地理标志缺乏应有的商业附加值,用户和消费者不认可,企业也没有申报的热情。如今,准用企业自觉用标已在安溪县蔚然成风。在安溪县感德镇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每盒茶叶的外包装上都赫然打上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在7克每小袋包的茶叶上也都印有地理标志。据了解,该合作社是安溪最大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也是铁观音地理标志重新核准的第一批用标企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庆云说,该合作社的铁观音原料全部来自合作社自有基地及合作社社员,确保原产地是安溪感德。安溪县政府严管用标企业的核心目的是控制茶叶质量安全。此前,合作社率先在安溪提出通过“四重体检”来管控茶叶质量,即从入社前茶园茶树的体检,到农事投入品、加工环境以及产品终端的体检,一层层严格把关。合作社也因此得以同泉岩、裕园等大茶业企业长期合作。“我们将继续深化‘四重体检’,用更严格、更高的标准来管控茶叶质量”。
基础优势 第4篇
关键词:私募基金,形成基础,发展优势,现状特征
1 我国私募基金形成的基础
1.1 企业融资需求
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社会投资的增长、带动地方经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在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数总量的99%以上,其产值占到GDP的近60%、销售收入占全国的57%、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0%、出口总额占全国的60%;从行业分布来看,流通领域中的中小企业占全国的90%以上;从就业来看,中小企业解决了全国城镇人口大约75%的就业问题。(1)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各级政府也大力宣传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一直阻碍其健康发展。
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就股权融资来看,面向社会公众融资的上市融资方式,在当前我国没有创业板的情况下,由于审批较难、费用过大、时间过长,因而对中小企业是基本行不通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现有资本市场的容量有限,因而我国对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要求很高,《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时,公司股本总额要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且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赢利;企业若发行公司债券,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2004年5月,我国在证券市场开设了中小企业板,相对于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的进入门槛较低,但上市条件任然较高,如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赢利,对于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是一个较大的障碍,我国的中小企业板不是创业板,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很难。
我国中小企业想债券融资,从银行获得贷款同样很难,一是规模较小,产品市场变化快、人员流动性大、经营场所不固定和法人代表经常变动等等特点,这些特点影响了其信用等级,难于解除银行对其的信用疑虑;二是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较长,无法解决急需资金问题;三是难于找到可供抵押的资产或担保;四是企业所有制的歧视;五是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使有的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很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企业本身的信用很好,银行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予以确认。
同时,我国在2005年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由于中国对美国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在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施加的压力下,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汇率上升了20%。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使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广大中小企业成本增大,现金流短缺、受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破产、清算。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深化,国际、国内需求减少,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元存在不断贬值的危险。面临严峻形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日益成为其摆脱困境、求得生存的重要问题。
1.2 民间资本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30年里,我国经济实力大增。30年里,我国GDP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经济整体实力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改革开放30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在农村经济改革(1978-1984),农村经济发展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第二阶段在所有制结构调整(1984-1992),在承认私有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基础上,乡镇企业和城市的轻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日常生活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加,开始了消费品普及阶段;第三阶段在国际化阶段(1992-2001),从1992年确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承接了国际分工的转移,获取了工业化发展的机遇,完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2001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经济走出了贫困,同时加入了WTO,开放促进了市场化的进程,在外贸方面一改过去的逆差转为连年的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连年增加。第四阶段在城市化和工业化(2001-至今),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年均增长1.42个百分点。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编《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年1510元、2000年6280元、2005年10493元、2006年达到11759元。人均收入增长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收入分配出现了差异,在社会上出现了富裕阶层,富裕阶层手中的大量剩余资金是民间投资的一个主要来源;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很多机构,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盈利和非盈利的组织机构有了剩余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这是民间资本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近几年来,从全社会投资增长来看,国内民间投资呈上升趋势,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比重在不断下降。我国民间投资额由1993年的4016.1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38264.6亿元,12年间增长了9倍。1999年是我国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起始点,其标志是:国家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出台了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1999年前我国民间投资呈稳步增长,年增长率达到25%,1999年后呈跳跃式的增长态势,尤其是近几年年均增长率达到36%。(2)
民间投资已成为我国投资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一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我国目前投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国有投资、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由于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我国国有投资刺激经济的作用在下降,并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政府投资带动经济的乘数效应在下降、国债投资收益率较低、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过多发行国债导致政府沉重的赤字和债务,扩大了国家财政和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国有投资过大会形成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外商投资,由于多年的贸易顺差,我国外汇储备严重过剩,造成大量资金浪费,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人民币一直在不断升值,如果再大量引进外资将会付出高昂的成本。再加上外商投资主要于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外商投资的短期行为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由于我国民间投资具有增长快、投资效率高等特点,使民间投资成为我国投资组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启动民间投资可能比启动民间消费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高达40%的储蓄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如何把11万亿的民间资本调动起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人们在提到扩大内需时,一般会想到刺激民间消费,而经济学家汤敏指出“启动民间投资比启动民间消费更重要。在过去的20年里,尽管民营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民间投资领域还比较狭窄,手段还比较单一,渠道还不甚畅通。下阶段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应该是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1.3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私募基金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形式,起源于居民富裕后,随着剩余财富不断增长,投资成为一种必然经济行为,但是投资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它需要专业化、规模化和多样化。基金是存在财富剩余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我国改革开发30年,就是打破封闭与半封闭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过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举措和成就,告别了计划经济,不仅是告别了原有的所有制形式、就业途径和分配方式,同时改变了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造就了中国社会是一个均质的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使整个社会出现了差异化,从小处的语言、服饰、生活起居,大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分层都不再是整齐划一。
加入WTO后,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大大提高,经济的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金融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枢纽与核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其他国家的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外资本市场的理论与实践开始进入我国。我国金融系统一直是以传统的银行体系为主导,从改革开放以后,资本市场起步虽晚,但发展非常快,以1981年发行的48.66亿元国库卷为标志,资本市场开始正式启动,以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我国真正的资本市场确立,经过近20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并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大亮点。2008年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跌至1800多点,使一部分新基金的发行遇到困难。据中国证券报2008年8月15日报道: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5日表示,证监会将坚定不移地支持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壮大,引导长期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改善投资者结构。在稳步扩大公募基金的同时,积极推动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推动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入市,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的环境中,如何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充沛结合起来,满足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会阻碍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地方经济的增长、产生就业问题、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不把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私募基金与非法吸收存款等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在法律上确认其合法的法律主体地位,同时,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我国私募基金处于灰色地带,将有可能产生投资风险失控、与上市公司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牟取暴利、洗钱等等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当行为。
2 我国当前私募基金发展的优势
2.1 投资目标具有针对性,满足市场多样化、灵活化的需求
易凯资本公司CEO王冉在其博客文章《黑石成全球投资圈话题》中说“这就像开饭店——如果你的菜开始做的不好吃,你就将失去你所有的顾客。”私募基金在国家法律尚未给予充分肯定的情况下,何以能够迅速发展,一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有市场需求是其存在的先决条件,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贷款和政府拨款获得资金,想从证券市场上通过上市来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企业要发展或急需资金时,只有通过私募基金融资,前面在蒙牛乳业融资案例中,我们已经看到由于当时蒙牛乳业在国内无法融资的情况下,给国外的私募基金进入中国创造了机会,既然把机会给国外的私募基金,为什么不给国内的私募基金提供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使其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从客户来看,目前国内规范的私募基金主要面向特定的高资产客户,客户一般投资都在100万元以上;从持有基金的时间上来看,很多私募基金有至少一年的封闭期,在封闭期后,每月只有固定的一到两天作为基金开放日,只有在基金开放日投资者才可以进行认购与赎回。例如集合信托投资计划“赤字之心”系列金融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规范的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比较稳定,有利于基金经理坚持投资策略,可以根据投资者对风险的高承受能力,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投资产品。
2.2 私募基金具有专业化的投资队伍
相比于公募基金强调投资决策的集体研究、团队决策,私募基金更倾向于发挥基金经理人的个人投资才华,避免了公募基金投资决策时需要研究、讨论到最终决策的较长过程,私募基金的投资决策更具有灵活、直接、高效率的特性。通过前面论述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中,已经看到很多私募基金经理人是从公募基金中跳槽出来,依据自己的投资经验和金融理论知识,寻找大客户中的崇拜者和追随者,吸收投资资金,从而形成私募基金。由此可见,私募基金经理人的“个人魅力”是私募基金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私募基金中,“赤子之心”的赵丹阳、“东方港湾”的但斌、“明达投资”的刘明达和“晓杨投资”的杨骏等等,这些私募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策略都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赵丹阳和但斌倾向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相信长期投资理论;刘明达有一套投资组合理论;杨骏坚持波段操作和板块轮换理论。
2.3 私募基金与投资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国外私募基金主要采取的组织方式是有限合伙制,我国新的《合伙企业法》为我国私募基金朝有限合伙制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有限合伙制必将成为我国私募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要求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和经理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一般的基金经理人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资本。
现在我国公募基金的分配方式是采用固定管理费模式。相对于私募基金的分配方式,固定管理费模式的主要弊端有以下两点,第一,固定收益缺少激励机制。由于公募基金的经理人只能获得固定的管理费用,因而无法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追求最大收益,不愿意冒风险,也就没有高收益,这也是公募基金为什么收益率远不如私募基金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风险承担不合理。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几乎承担了所有投资风险,而基金经理人几乎不承担风险,即使在基金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仍可以获得固定的基金管理费用。
3 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特征
3.1 我国法律没有确定私募基金的法律主体地位
我国私募基金是在较强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成长起来的,一直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其表面上都有着合法的组织形式,比如:投资公司、咨询公司、实业公司、顾问公司或者专用帐户等等,但在其经营上,由于我国法律没有确认其法律主体地位,没有从法律的角度明确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私募基金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至今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信托法》都没有对私募基金的含义、资金来源、组织方式、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我国法律方面倾向于认可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而不是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适用本法”,这条规定已经把“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私募基金排除在外。由此可见我国的私募基金一直不被法律所认可,没有得到合法的法人资格,面临着被定位为“非法集资”的巨大法律风险。
3.2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但其运作很不规范
2001年6月17日厦门日报的一篇《股市被“黑”的一份样本》中披露了上市公司如何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价格,牟取暴利,现有的证券市场中重概念、重题材而不重业绩的股价运作状况印证了上述情况的可信度。据有关报道,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额资金委托理财业务,而且经常出现募集资金变更投向的公告。如2001年6月5日,闽东电力的公告披露,该公司预计在2000年下半年将投资建设一个6.6亿元的项目,结果只投资了1.6亿元,将3.6亿元用于委托理财,其余款项存入银行。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和私募基金密切联系,两者联手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价格。
3.3 我国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缓慢但潜力巨大
据《2006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到2006年我国非金融机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是18%和82%,其中在直接融资方式中,95%以上采取公开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方式,而采用私募直接融资的比重非常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GDP的比率为0.5%左右,这一数据仅为美国该数据的10%。(3)比较发达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发展中面临很多障碍。目前外资及中外合资基金占据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主要份额。
3.4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狭窄、不畅
由于我国没有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渠道狭窄,因此,私募基金对于拟上市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较快,为了追求短期效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把投资的重点放于拟上市企业。在国内上市遇阻后,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把在境外上市作为了一个主要退出渠道,据统计,截至2007年为止,在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伦敦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交易所上市的我国企业共有574家,据统计超过85%的海外上市企业在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上市。(4)国外股权投资基金对于投资的企业主要考虑其所处行业的成长性和对企业本身基本面的分析,更注重优质企业、创新性企业的长期培养。
参考文献
[1]夏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2]石一敏.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海外对冲基金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07,(4):109-110.
[3]吴晓灵.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企业家,2007,(5):32-35.
[4]滕宇.关于我国私募基金发展问题的分析[J].中国物价,2005,(9):44-46.
[5]绍彦敏,陈英欣.推动我国私募基金健康成长的几点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8,(4):22-25.
基础优势 第5篇
2.1地方服务优势
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有:地方政府机关、地方经济建设、地方科研单位等,其地域特点十分明显。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地方历史状况、现实状况的掌握。如地方政府确立经济开发项目前,首先要论证其项目的可行性,而论证的依据离不开有关地方文献。如辽宁省的本溪市原以矿业、钢铁业为经济发展龙头,在矿源面临枯竭需要重新立项时,省市领导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文献数据,制定了以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方针。外商投资,也要首先了解当地有关情况。美国汽车通用公司在向沈阳、上海投资时首先对当地汽车行业及市场情况进行调研,这些情况有许多来源于地方文献。地方科研单位的研究项目多数围绕地方这一地域主题或与之相关的主题。据辽宁省社会科学院1985~1995年《科研成果目录》统计,中14个部门130名专业人员共完成科研成果近3500项,其中约1150项是围绕地方这一主题。经济、历史、党史3所的科研成果一半以上与地方主题有关。甘肃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曾对“丝绸之路”、“石窟艺术”、“敦煌学”、“西夏学”等地域性专题研究提供很好的服务。而地方有关单位在开展某些工作时,也需要利用地方文献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如沈阳园林旅游公司在确定建立满族民俗博物馆时,即从辽宁省图书馆获得系列满族民俗资料作其项目实施的文献依据。黑龙江日报社史志办在编写《东北新闻史》过程中,其资料来源主要是东北各大图书馆入藏的地方文献资料。辽宁省图书馆曾利用馆藏有关资料为其整理出1949年以前东北地区的报纸名录202条。从读者利用图书馆情况也能看出其对地方文献的需求。笔者19完成的73项社科咨询中,有49项属于地方文献咨询范畴。
2.2地方文献征集优势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①地方政府干预优势。图书馆直接隶属于当地政府,它可以通过政府向有关部门下发文件,征集地方文献。1960年1月,中共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转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关于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办法”; 1978年、1985年又先后两次发出“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 1989-1990年黑龙江省先后三次下发《关于做好地方文献和地方出版物征集和收藏的通知》、《关于公共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的报告》、《关于商谈地方财政部门补助征集地方文献经费的函》,其他省份也发过类似的通知。这些文件的下发,方便了各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及地方出版物的征集。②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优势。各图书馆除入藏当地文献外,也入藏其他地区的文献资料。如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均藏有辽宁省图书馆未入藏的辽宁方志、东北刊物等。因此,辽宁省图书馆可根据需要,通过复印补充入藏。③图书馆内部政策优势。图书馆领导因其服务地方的宗旨,对地方文献的采购多给以大力支持。如辽宁省图书馆的领导在购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地方文献的购入依然给予保证。④地方文献入藏基础丰厚的优势。许多图书馆早在50-60年代即已着手采购征集地方文献。如广东、北京、甘肃、上海、辽宁等地。辽宁省有“东北地区研究”文献资料25.135种,“占本学科文献总藏量的40.34%”。辽宁省图书馆1990年建立地方文献书库时,仅从基藏书库提取中日文图书复本(不包括古籍),就入藏近4000种地方文献。⑤地方人士热爱家乡的地缘优势。爱家、爱乡、爱国的情缘不分种族、国界,无论人在何方乡情不变。许多人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捐赠给家乡图书馆。如黄荫普曾捐赠大批广东文献给广东中山图书馆。许多图书馆利用这种地缘优势建起地方作者库如广东、遵义、临清、佳木斯、沛县等等。
2.3人才及其他相关优势
在图书馆能够将文献与使用文献者有效挂接的关键是人,是一批业务能力强,又有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目前各公共图书馆重视对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素质教育,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精神面貌都有较大改观。80年代起又补充进一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的专业人才。经过几年的实践,这批人已能利用所学驾御图书馆业务,其中佼佼者已成为图书馆中的业务尖子,并走上领导岗位。可见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基本具备了人才优势。就开展地方文献工作而言,这种优势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对外服务人员有多年为地方服务的经验,对地方需求比较清楚;多数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多年生活工作的地方有较深厚的感情,对当地历史及各方面情况也有较多掌握;加之对馆藏的了解掌握,几种因素结合起来,对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无疑十分有利。
基础优势 第6篇
【关键词】宁夏特色;文化构建;区域文化
1.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
1.1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是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思想基石
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全党工作的伟大纲领。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并以此为标尺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就是对“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切实实践。
1.2风格独特的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是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坚实基础
特色文化是地区的一个品牌,一种资源,是它展示于外部的文化的典型形象。它虽不等同于区域文化的总体形象,但它却是一个地区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内核和可以作为其外部标志的典型形象。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川及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习俗等等都是最具特色的宝贵遗产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优势资源。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17.72%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回族人口分布,使宁夏山川处处充满着浓郁的以穆斯林信仰文化为特征的回族文化氛围。回族男人头上的白帽、女人的盖头;遍布城镇、乡村的清真寺;街道、市场上高挂的清真牌匾;美味的回族小吃;回族妇女独具风格的剪纸、刺绣、手工艺品,还有那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独占一席的民间叙事长诗,使回族文化的彰显与表达自信而强烈。虔诚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使鲜明的回族文化得是断传承光大。
以西夏王陵为代表的西夏文化是宁夏历史的最辉煌的一页,而今已成为宁夏独有的旅游资源,对西夏文化的发掘、保护是宁夏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自古以来的民谚不仅道出了黄河对宁夏大地的哺育之恩,也是黄河文明与宁夏文化之间母子关系的写照。黄河文化的博大深厚,在宁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刻的表现于它的兼容并包。宁夏的古庙、佛塔、石窟与众多清真寺、宣礼塔和谐相应;历代王朝修建的长城遗址,使宁夏成为“中国长城的博物馆”;反映原始文化的极具历史价值的水洞沟遗址、贺兰山岩画和当今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却少有地域观念隔阂的城市移民文化特点,使宁夏文化充分体现出融合古今,汇聚兼容的特有秉赋。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文化是最具生命活力的文化,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宁夏文化的这一基本优势。
2.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优势
宁夏南部有黄土高原的绿色宝库—六盘山;西海固的“花儿”正唱响在这里。北部川区地势平坦,黄河自南向北流经12个县、市,形成沟渠纵横,田园如画,稻香鱼肥的“塞上江南”独特风光。黄河从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边缘穿过中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构成宁夏山川上雄浑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自然景观。塞上明珠沙湖,湖光沙色共呈一方的神奇景色突显着大自然的魅力。近年来宁夏旅游业以独特的资源勃兴,并且在逐渐注重其文化内涵的开发。著名作家张贤亮以“出卖荒凉”的名义,打造了使“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西部影视城,往日荒凉的古堡废墟—镇北堡成为宁夏新的人文景观。依托大漠黄河自然景观而举办的“宁夏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已成为我区知名的旅游经济文化品牌。“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手比赛”也已成为有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这些变资源优势为旅游、文化市场优势的成功例证都在增强着宁夏的文化实力。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宁夏特色文化发展的广阔空间。
3.发展宁夏特色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到宁夏在构建自己特色文化时所具有的优势无疑会增加我们对宁夏文化发展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发展宁夏特色文化是一项庞大、繁复的系统工程,其过程中会有许多矛盾、困难。
3.1应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发展宁夏特色文化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长远目标提出明晰、准确的整体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宁夏区情的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入开掘,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逐渐被确定为宁夏最具有特色的文化,并被世人所认同。我区有不少专家学者及社科研究机构对回族文化、西夏文化有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至今仍未有将这三大特色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做理论上的详尽阐述与确认。如果区域文化的特色仅停留于民风民俗、历史遗存或旅游业的“看点”层面,而缺乏对其内涵的开掘,对其形式的有战略眼光的发展与利用,特色便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其它文化的不断冲击而逐渐丧失。我们急需制定相关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切实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宁夏进程中所应有的促进作用。
3.2民族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利用关系到特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应当成为构建宁夏特色文化工程的重要内容
民族民间艺术是现代文化发展中最具多样性的宝贵的资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富生机和活力的部分。没有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扶植保护,不仅难以认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更难以完成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令人忧心的是,宁夏的民族民间艺术正与其它地方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断代或消失的命运。回族民间艺术的代表“花儿”,在我区已出现民间歌手后继无人的状态;宁夏回族最富特色的乐器口弦的制作艺人今日已难以寻觅;由于经费等原因,我区的民族民间艺术调查,发掘保护工作近年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果以上这些状况不能在短期内有所改观,宁夏的特色文化构建将会是“无本之木”。
3.3摒除落后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应成为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根本动力
在宁夏这片土地上奋斗的文化工作者有着特别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但宁夏的文化事业发展中也缺乏适应时代潮流的观念意识、市场服务意识和紧迫感。许多文化工作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所造就的观念中,在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文艺创作,观念上与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创新始终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对宁夏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有着更为迫切的要求和重要意义。
基础优势 第7篇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因此, 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而技术或者能力的载体是人力, 所以, 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加强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 才是有效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具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第一资源要素,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企业根本管理角度出发, 探讨如何构建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优势创造中的基础性地位, 既有其现实意义, 又有其必要性, 同时也是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课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创造中的现状分析
1. 重学历轻能力与经验
现阶段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的认识不足, 企业在用人、招人时往往只注重员工的学历, 而对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和人员素质不太重视。在实际工作中, 有很多员工的工作经验丰富, 工作能力也强, 但是由于缺少学历和文凭而不能够得到提拔和重用。甚至有的企业在选聘员工时, 往往以学历作为第一条件, 必须硕士或者博士, 最后是高学历的员工招了很多, 但是员工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实际效果不好, 有的是大材小用和学非所用, 最后就是浪费人才。从另一个角度说, 具有学历, 并不代表员工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识人, 选人的过程中, 就要摒弃唯学历论的思路,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员工的创造能力与实干精神上来。
2. 缺乏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使用机制
人力资源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 员工激励机制、员工使用机制。员工激励机制无非是通过加薪, 缩短工作时间, 提高相关福利待遇等, 但这些激励机制只有建立在企业盈利的基础之上, 起到只是短暂的“保健”性激励作用。员工使用机制就是能用严谨科学方式对员工进行评估分析, 并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经营地域对人员提出不同要求, 调整至合适的岗位, 使其更充分发挥其生产力。然而, 这两个机制的具体实施又直接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者, 人力资源管理者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随之带动的就是企业的盈利效应。所以人力资源机制健全主要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否用有效的手段培养员工的职业文化、职业精神, 是否能用有效的培养激发员工团队协作精神。
现阶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较为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 企业对人员的考核还停留在企业领导者的“印象”来打分。因为企业领导者的学历、经历, 以及为人处事风格的差异, 直接导致了在实际具体操作中难免松紧宽严不一, 不能够体现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原则,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收入分配与绩效考核不挂钩。这实际上是忽视了发挥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急功近利, 无法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 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当前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没有客观实在的评估企业的战略决策及经营环境, 没有确确实实深切弄清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所以就不能很完善地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预估将来的人力资源, 制定满足未来人力资源需要等行动方案, 使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处于一个被动局面。人力培训重点还在于员工完成现有岗位的工作方法与技能的培训与提升, 而对于员工各岗位的创造精神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 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思路的一大缺位。
三、构建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对策与措施
1. 重组人力资源流程, 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指的是由于企业需要参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产品实施重新设计和流程重新优化的过程,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每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流程都能获得价值的增值, 最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在现阶段企业能够提供的条件下的价值最大化。
企业人力资源流程是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分工理论。企业人力资源流程通过对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沟通管理、流动管理、酬薪体系、激励制度、绩效评估、培训与开发、招聘与选拔、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会计的全部过程, 重点是要重新构建与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最终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重新优化组合, 以便于更灵活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人力资源流程再造不是简简单单的制度、行为模式上的更新, 而是管理模式的彻底变革。企业人力资源流程再造的终极目标是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成为企业发展的引导者。在企业的发展中, 流程再造理论鼓励员工参与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上级或者主管进行反馈, 或者面对面地沟通, 上级或者主管也应鼓励员工自己决策, 从而使企业的管理结构最终实现从金字塔结构向自我管理的扁平式结构转变。
2. 企业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开发, 成为“学习型”组织
在传统的观念里, 企业培训仅仅是技术性和技能的培训, 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 培训应该体现出企业文化, 企业的价值观等。在培训中应注重企业精神的传播和应用, 从而使企业的培训开发成为实现员工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的核心工具。从以往的经验来看, 培训与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出了问题, 我们从最终都可以在培训上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现阶段培训开发的核心意义是比竞争对手做出更加合理的市场决策, 在经营上和目标定位上完全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其中培训开发的标准应高标准要求自身, 应以国际化水准制定自己的标准。
培训开发另一个核心目标就是使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真正“学习型”的组织。为了使公司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成为具有远大前程、进取精神的组织, 企业一边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 还应按照学习修炼提升再学习的转变途径不断地发展自身, 最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只有这样的发展思路才能把企业建设成为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建立共同远景、改变心智模式, 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3. 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 其中层次最低, 其激励深度也有限, 作用是表面的。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员工必然存在着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那么相应地是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方式。特别是随着企业的员工素质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企业领导者也应该把管理的重心转移, 如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自尊、社交的精神激励层面上去。
(2) 外激励与内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者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主要包括两种因素:一个是保健因素, 另一个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指的是满足员工安全、生存和社交需要的因素。保健因素的作用仅仅是消除不满意的方面, 不会产生满意的方面。这类因素是创造工作环境方面, 如人际关系、福利、资金和工资。激励因素是可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和自尊, 具有很强的激发力量, 当然可以提升员工满意度,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应善于将内激励与外激励相结合, 以内激励为主, 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应把负激励与正激励艺术地结合起来, 应该以负激励为辅和以正激励为主。例如, 企业领导者应把思想工作 (文化管理) 与严格管理 (依法治企) 相结合, 这样才能焕发员工巨大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论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英明决策和把人才培养列入长远投资和战略经营计划之内。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开发, 只有真正把企业竞争优势获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层面有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其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浑然一体的模式, 把薪金、企业文化、员工晋升与授权、招聘、培训与发展等有效地结合起来, 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的状况, 才能真正构建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华.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J].大视野, 2009, (2) .
[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 (第6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基础优势 第8篇
1 研究文献与假说
1.1 研究假设
研究中将企业资源划分为主要资源和辅助资源两种类性。主要资源是指直接参与企业价值的开发与创造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特有资产,包含了技术资产、配置能力和组织学习力。技术资产是指企业累积用于开发差异化或低成本产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而配置能力则代表了企业促进技术资产商业化应用的能力。组织学习力是企业对内部与外部的知识吸收与运用能力。辅助资源是指对主要资源的形成有积极影响的企业特有资源。辅助资源主要包括了内部人力资本、企业间合作、管理愿景等三项资源。内部人力资本,即为企业技术资产与配置能力实践的经理人和员工们。而企业间合作,即为与企业外的个人和组织的社会网络,透过社会网络企业能获取新技术资产和配置能力。管理愿景,即为技术资产和配置能力的形成提供推动力和方向。主要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来影响企业的绩效,而辅助资源帮助主要资源的形成,间接的影响企业绩效。研究中试图探讨主要资源和辅助资源对于企业绩效的关系。图1表示内部人力资本、企业间合作和管理愿景如何促进主要资源的形成,而从辅助资产形成的技术资产和配置能力结合组织学习将会如何影响企业绩效。
内部人力资本,由于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个体之间独特的想法,所以内部人力资源有可能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间接要素之一。Karnoc[4]提出,企业的技术能力可能源自于工程人员带有深刻文化气息的组织常规和行为规范。但是与实体资产不同,员工可能为了寻求更好的自身发展而选择离开企业。所以比竞争对手留住更多有能力的员工对企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是有帮助的。但是企业应该采取内部培训还是以外包形式来培训员工是企业的一大考虑。Lepak[5]根据人力资本专用性的价值区分了不同的培训形式,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和开发来培养员工的技能。由于内部培训可以促进社会化和降低经营成本,因此具体的知识和技术需要经由企业内部进行开发。另外Hannan[6]指出,知名企业通常具备可靠性和责任性两种优势。可靠性指的是能够重复生产该质量的产品的能力,而责任性是企业能做出合理解释行为的能力。当企业具备这两项优势时,就能够使企业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可两项优势必须经过长期内部人力资本的开发方能获得。
H1 :内部人力资本与技术资产为正相关
企业间合作是基于与供货商、客户和特殊机构的关系,企业间合作常为企业带来新的资源和机会,因此这种合作关系被视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间接来源。有些实证研究中已经指出企业之间的联系、技术发展和企业绩效之间拥有者正向关系。Powell[7]认为,企业间的共同合作不仅仅是能加强内部技能的不足之处,也无法视为一系列零散的交易形态。实际上企业可以透过相互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形成加强内部的能力,而且企业之间外部合作的形式所创造的知识资源能提供更高的技术绩效。
H2 :企业间合作与技术资产为正相关
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企业拥有了更多了解外部的机会,这会使得企业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更加灵活和创新。因此配置能力的主要动力源自于外部企业或个人而不是在于企业内部。Von Hippel[8]指出,引导并且顺应客户的要求和建议能给企业提供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进步的机会。
H3 :企业间合作与配置能力为正相关
一个企业通过长时间依赖投资、学习和抉择中累积技术资产,将会局限它们本身在有限的几个技术资产而失去应变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Cohen[9]指出,企业现有的知识基础在自身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知识基础通常被称呼为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识别新的外部信息,吸收并有效利用的能力。吸收能力的概念提出,企业的配置能力取决于现在技术资产的水平,一些企业能够灵活的应对技术变化,就是因为它们成功地提前寻找到可利用的新技术来形成独特的技术能力。因此,企业现有的技术资产会促进配置能力的形成。
H4 :技术资产与配置能力为正相关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来自于新技术、客户偏好的改变和市场激烈的竞争、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经理人难以做出关于进入何种市场、服务何种客户和开发何种产品等关键决策。由于在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的经理人做出非理性决策会直接影响企业追求利润的结果,所以共享的管理愿景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重要的。Levinthal [10]强调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经理人在策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显著作用。企业不仅应该关注现有的竞争领域中的竞争能力,还应该关注在该特殊产业或领域的竞争会如何影响企业将来的发展能力。因此经理人能够对企业能力发展的方向提供一个清晰并实在的管理愿景被视为是竞争优势的潜在能源。
H5 :管理愿景与配置能力为正相关
Penrose[11]指出,一个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仅是拥有某一些资产,还因为拥有更好使用这些资产的优秀能力,使资产的能力转变为结合能力。所以企业有效利用所累积资源的能力是决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一个企业并非使用独立的资源,而是资源的组合,在生产、营销、组织结构和控制系统都是支持和推动研发活动。基于以上的观点,配置能力定义为企业透过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技术资源,在变化的环境中把握新的市场机会来部署和结合企业技术资产结构的能力。这也是企业的配置能力是其持续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组成要素。
H6 :配置能力与企业绩效为正相关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能够视为是资源的组合,资源在企业分布是不同的,因此资源在企业之间不具备任意流动性。所以一个企业的资产存量是持续竞争力优势和提升潜在利润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Wernerfelt[12]认为,技术资产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回报率,因为这些资产使得企业员工处于更激励的状态,产生比竞争对手开发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想法。许多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技术能力是工程和科技产业的重要竞争优势。Henderson[13]指出,企业累积的技术资产会增加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并且解释了企业之间因绩效不同的大部份性质。Isobe[14]发现,日本企业倾向于对中国子公司转移更多高资产会正向性的影响该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假设一个企业拥有越多的技术资产,则该企业就越可能获得更高的绩效。
H7 :技术资产与企业绩效为正相关
Day[15]认为企业的财务绩效受到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该组织具备持续性竞争优势必需应当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提供出色的客户价值。第二,组织资源难以复制。第三,资源能够发展为多种应用。而通过组织学习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这三个条件。Bell[16]检验了组织的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现,市场导向与学习导向之间有着相互关联,并且都对企业绩效有着积极性的影响。Dess[17]也认为高绩效的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总是努力让内部个部门和员工对新的信息达成一致性理解以便公司政策的有效实施。Huber[18]指出,追求高一致性的组织,有利于行为实践的过程中保证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之间合作,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企业透过组织学习可以有效的掌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知识,对于企业制定策略来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H8 :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为正相关
1.2 研究方法
研究中使用了多项logit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进行量化工作,此模型适用于当一决策者面临多个选择时,解释变量的选择性改变时会如何对应变量选择概率发生变化。相较于研究中经常使用的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级分析法,多项logit模型不需要将变量严格的进行层次排序来定义要素之间的严格关系,同时也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做出重复的调整。由于多项logit模型为参数分析法的一种应用,对于样本的个数并没有严格性的要求,并且能透过边际效应明确估算出不同解释变量的选择下,应变量每种对应选项的边际概率。这也使得多项logit模型在问卷形式的数据中放宽更多的研究限制与灵活性。
2 实证研究
2.1 数据收集
研究数据收集是针对中国台湾地区船舶机器生产相关行业进行问卷式访谈。之所以选择船舶机器产业是基于以下两个主要原因。第一,船舶机器是属于技术密集产业,例如分离机与热交换器都需要大量的产业技术与专利来投入生产线。第二,台湾的主要船舶机器生产商会经常性的参加大学或研究机构所举办的研讨会,使得学术界与产业界产生互动,凝聚学术知识对组织的知识学习造成影响。透过对该产业的研究,探讨企业如何利用其资源和组织学习力来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
在与台湾地区船舶机器生产相关行业经理人员取得联系后,立即上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于企业所有经理人总共发出200份问卷,回收可供研究参考的问卷总计132份,即有效回收率为66%。总的测量模型使用了8个变量来代表研究假说中提出的辅助资源和主要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上的所有变量的测度来自于问卷中相对应的题项,而所有题项都以Likert 5级量表来衡量,要求答题者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回答,1代表非常不同意,而5代表非常同意。
2.2 数据分析
在进行假设验证之前,通过对测量模型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eliability),确保每个变量选取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表1成列出假设中所包括的各变量的测度、平均值、标准差和Cronbach α系数值。
从表1中发现,8个变量的平均值皆集中于3与4之间,而标准差也都落于1.0与1.3之间。用于检验内部一致性的 Cronbach α 系数也都大于0.7的可接受范围。意味着此问卷能够达到很好的内部一致性,这也确保了每个变量测量特定概念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表2给出了本研究所有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这也用于观测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弱。在进行收尾检验下,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2.3 实证结果
研究中做出了8个假说来探讨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如何有效构建企业绩效,并且利用多项logit模型进行实证性的量化工作。首先针对辅助资源如何对主要资源产生影响,式子(1)和(2)的表达式可用于验证假说(1)、(2)、(3)、(4)和(5)的有效性。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与给予更直觉性的解说,将Likert 5级量表中的值划分为『0』、『1』、『2』,0表示非常不认同和不认同、1表示保持中立态度,而2表示认同和非常认同。
技术资产=β1内部人力资本+ β2 企业间合作 (1)
配置能力=γ1技术资产+γ2 管理愿景+γ3 企业间合作 (2)
表3验证了假说(1)和(2)中,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企业的技术资产存在着正相关。表3中0.229和-0.093这两个值表示为式子中的系数估计值β1,当受访者对内部人力资本的回答从0转为1或从1转为2时,选择认同或非常认同技术资产的概率上升22.9%,换句话说,当该受访者对内部人力资产的测度从非常不认同或不认同,转为保持中立态度时;或者从保持中立态度,转为认同和非常认同时,该受访者选择认同或非常认同技术资产的概率为22.9%。反之,选择非常不认同或不认同技术资产的概率则会下降了9.3%。这两种表达式都论证了第一个假说,即技术资产和内部人力资本存在着正相关。表3中,受访者对企业间合作的测度影响对认同或非常认同技术资产的概率上升了2.9%,而选择非常不认同或不认同的概率下降了1.2%。这表示在假说2中,企业间合作对技术资产有着正相关的影响。
表4验证假说(3)、(4)和(5)的有效性,从表4的得知,受访者在技术资产、管理愿景和企业间合作的测度上,选择认同或非常认同企业资源配置能力的概率分别上升了3.4%、13.3%和33.4%,而选择了不认同或非常不认同的概率下降了4.7%、0.6%和3.3%。这论证了假说(3)、(4)和(5)中,技术资产、管理愿景和企业间合作都与企业的配置能力存在着正相关。
注* P值为10%以下显著水平 ** P值为5%以下显著水平
注* P值为10%以下显著水平 ** P值为5%以下显著水平
式子(3)表示企业的技术资产、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内外部的组织学习等相关的主要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且透过多项logit模型来估算δ等各变量相对应系数值。
企业绩效 = δ1技术资产 + δ2配置能力 + δ3内部组织学习 + δ4外部组织学习 (3)
注* P值为10%以下显著水平 ** P值为5%以下显著水平
表5表示,当受访者对于企业的技术资产、资源的配置能力、内部的组织学习能力和外部的组织学习能力等测度上的逐渐认同,会使得选择认同或非常认同企业绩效的概率上升了25.2%、30.6%、29.2%和30.1%。另一方面,选择不认同或非常不认同的概率下降的幅度为16.3%、8.9%、2.6%和13.1%。这表示假设(6)、(7)和(8)中,技术资产、资源的配置能力、内部的组织学习能力和外部的组织学习能力都一致性的构建出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
2.4 模型检验
在透过(1)、(2)和(3)式的multinomial logit模型进行自变量对所相应的应变量的影响系数估计后,必须进行模型的统计性检验来测试多项logit模型在此实证研究下的配适度。表(3)、(4)和(5)所提出的Pseudo R2将用于分别比较(1)、(2)和(3)式中自变量对所相应的应变量的解释程度。在表6中可得知,三个式子的Pseudo R2分别为0.66、 0.58和0.84,这说明着multinomial logit对于此实证研究中的数据配适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尤其是在(3)式中,所有的主要资源对于企业绩效具有尤佳的解释能力。
对数似然比检验可以用于检定(1) 、(2)和(3)式中所估计的系数值是否同时为0,如果模型中所有的系数值同时为0,则意味着所有的自变量对于应变量并不存在着解释能力。如果其检验值大于卡方分配χ2(120) = 146.57的临界值,则可以拒绝原假设,判定模型中的所有系数值不同时为0。换句话说,模型中至少有一个系数值在5%水平下是显著的不为0。从表6中可发现(1)、(2)和(3)式的对数似然比检验皆大于卡方分布0.05水平下的临界值。检验结果显示(1)、(2)和(3)式中分别所属的系数值在5%显著水平下并不会同时为0,能够确保系数估计的有效性。
3 结 论
研究结果显示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能够有效的构建企业绩效。企业通过内部培训和业界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无形资源,会有助于提升企业技术资源,此外,清晰且能够商业化的企业愿景则会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这些以知识资源而构建的企业资源正向推动企业绩效的同时,加强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也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竞争优势是凭借这些独特的资源,拉高和竞争者之间的差距,同时企业若可以有效率的将知识移转,累积和更新组织本身的能力,将可协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有效降低成本,取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对于面临产业升级的中国企业来说,其竞争优势和绩效改进将来自于市场与技术的创新。在与世界各国企业竞争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应以产业技术结盟为目标,以企业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层的视角与不同业界进行交互式学习。这不仅吸收了企业外部的有效资产,也能将对外部的学习化为组织内部的资源与文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针对各种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来进一步论证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摘要: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产业间竞争的速度,唯有比其它竞争对手更为杰出,才能从中脱颖而出获得胜利。为了创造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除了拥有价值性、稀少性、难以模仿且无法替代的资源,还需透过组织内部积极学习及整合的能力,才能更加阻碍竞争者的模仿及复制的能力,进而创造出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从资源基础理论和组织学习的观点来建构企业的竞争优势,并藉企业合作、技术资产、内部人力资本、管理愿景、配置能力和组织学习等要素建立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
基础优势 第9篇
(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又形成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内蒙古金三角”。鄂尔多斯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已经发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各类矿藏50多种,还有建材、羊绒等。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探明储量1.5亿吨,约占全自治区的1/2,全国的1/6;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富集,已探明储量1.2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焦炭产量大,除了用于钢铁工业外,化工行业和机械行业也消耗较多。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鄂尔多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1]。
(二)经济快速发展
1.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增长14.5%(不变价);完成财政总收入796.5亿元,增长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6.2亿元,增长44.8%;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实现2240亿元,增长18%,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区领先。
2.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1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7项,其中非资源类项目90项。非资源型产业完成投资895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9.9%,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15亿元,增长39.4%,成为投资新热点。非资源型产业完成增加值53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1%,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
(三)经济向多元化迈进,装备制造业兴起
目前,鄂尔多斯已经构筑起了能源、化工、纺织、高新材料、生物制药、农畜林沙产品加工、建材、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过去,这里装备制造业十分落后。基本没有较大的制造企业和知名的装备产品,几乎没有几个完整的机械制造厂,甚至连一些大型的维修厂和配件供应也没有。随着政府政策的调整,鄂尔多斯市将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后续发展的重点。
二、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的建立
(一)鄂尔多斯东胜装备制造基地
该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距东胜区16公里,距康巴什新区11公里,规划用地24.31平方公里,一期用地约12.64平方公里。
基地建设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2008-2013年,一期工程分为二个阶段,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二期工程为2014年以后5年时间。根据基地的地理环境和周边交通环境特点,整个基地划分为九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即场地东北部的大型机械装备产业区,场地东南部的机械装备产业区,场地中东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场地西南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场地西北部的制药产业区和电力、电器产业区,场地中部(二期建设)和东部中央地带(一期建设)的综合管理服务区以及场地东南角的生活服务设施区。本基地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开发及零部件生产,煤机、化机等专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设备生产、高新材料加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按照产品关联、上下游配套的原则,精心打造几条精深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力争建成中国西部一流的装备制造工业基地。
(二)鄂尔多斯市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伊旗基地)
基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旗政府所在地——阿勒腾席热镇东南面约7公里处,南临阿大一级公路,西为东红海子湖,210国道南北向穿过,并于鄂尔多斯机场毗邻,总用地面积33.37平方公里。一期用地11.17平方公里,二期用地22.2平方公里。该基地按照鄂尔多斯市的统一规划,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重大机遇,立足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在大规模就地加工转化进行重点突破。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产业发展政策,鼓励资源深加工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形成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加工配套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制造、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多元支撑,互相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地区工业发展新局面,以新产业开拓新领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三、鄂尔多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和机遇
(一)政策优势
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支持西部发展制造业,为鄂尔多斯建设制造业生产基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指出,西部要“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和鄂尔多斯市政府编制的《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鄂尔多斯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带来的重大机遇,突破“原”字号工业占主导和产业门类狭窄的发展格局,重点引进发展煤炭机械、化工机械、汽车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地区工业发展新局面。鄂尔多斯市党委和政府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支持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建设制造业生产基地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经济优势
一是鄂尔多斯市“十五”“十一五”期间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自主增长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使鄂尔多斯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二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民间投资日趋活跃;三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条件日渐具备;四是资源富集为招商引资营造了“洼地”效应,为重大项目实施打造了集聚平台,为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一系列前瞻性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率先实践,新鄂尔多斯精神内涵的不断提升,为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创造了成功经验,奠定了思想基础,凝聚了巨大人气。
(三)时机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重心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支持西部发展制造业,为鄂尔多斯建设制造业生产基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四)市场潜力优势
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化工、电力、轻纺等产业需要制造业提供大量装备,鄂尔多斯市发展的汽车工业也需要提供大量零部件,自身有较大的市场基础;同时鄂尔多斯与环渤海经济圈,与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与内蒙古其他各经济区,与山西、陕西相邻地区,形成互补的市场体系,内蒙古西北部靠近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俄罗斯和蒙古,是我国向西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良好的对外贸易条件。只要产品品种、质量、价格具有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五)交通优势
鄂尔多斯市的交通运输,与呼包鄂都市区内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依托市域内包神铁路、准东铁路、210国道、109国道高速公路和四条省道,建设“四横四纵”的网络型市域快速干道体系,并综合发展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的多元化体系。鄂尔多斯城区距包头机场40分钟车程,距本市机场30公里。包(头)西(安)铁路沿东北边界穿过,相距约2公里,距东(胜)乌(海)铁路康巴什站约13公里,距包(头)神(木)铁路东胜站约15公里。为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总结:以鄂尔多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作为基础,为发展装备制造业,赢得了良好投资环境。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吸纳引进人才,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凸显了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优势。
摘要:鄂尔多斯是资源型城市,凭借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委二届六次全委会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发展战略。自此鄂尔多斯由一个煤炭及相关产业为主的能源型城市向着多元化产业发展,其中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产业格局由资源型产业为主向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型。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政策优势,结构转型
参考文献
[1]鄂尔多斯经济信息委员会.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发展规划[OL].http://www.ordos.gov.cn.
[2]罗永刚.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2011年实施重点项目[OL].http://www.ds.gov.cn.
[3]云光中.《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鄂尔多斯市,2011,8,31.
基础优势 第10篇
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类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中医药相关专业学生科研思维、验证书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操作严谨性的必要环节, 主要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中医诊断学及方剂学等课程, 开设此类基础医学课程实验对医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但从教师及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 实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结合笔者自身实验教学经验分析, 其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验教学模式陈旧, 考核体系不完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实验教学模式仍延续传统模式:首先由实验指导老师罗列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课前1/4时间由教师进行讲解或示教, 再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并未参与实验前准备过程。对于学生来说, 与其说是实验, 不如说是简单的模仿操作。在此过程中, 若稍微涉及存在难点或技术性的操作时, 学生的实验成功率便会大大降低。由于绝大部分同学没有查阅过相关文献资料,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也不会提出任何质疑, 缺乏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整个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微乎其微。
实验效果的考核往往通过简单的实验报告来呈现。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 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千篇一律的, 没有自身的体会,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及老师对实验的忽视,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实验教学的反馈机制存在较大缺陷。
1.2 实验过程中动手机会少
首先, 受课时的限制, 实验课程通常选择代表性强、简单经济的经典实验项目, 而对于耗时长、设备要求高的综合性实验基本不开展。贵重仪器、大体标本等比较缺乏, 常需十几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 甚至仅仅观看实验示教, 极大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降低了实验积极性。此外, 某些危险系数高的实验, 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使用的显色剂 (具有致癌性) 、微生物培养实验中致病菌的培养、蛇毒对蛋白质的影响等被限制开展, 很多知识学生只能从书本上获得。
1.3 教师资源缺乏
实验指导老师的培养与理论教学老师一样复杂, 其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掌握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 还必须把握住整个实验流程的动态, 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目前, 国家规定实验教学中, 25位同学必须配备一名实验指导老师, 暂且不说其是否能够实现, 即使可以实现, 一名指导老师也难于同一时间内照顾到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位同学、每一步实验。
究竟如何改变当前困境, 提高医学类学生的实验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 创建绿色、安全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平台,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 发展兴趣特长, 提高学习质量, 增强其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决途径与方法优势
虚拟仿真技术又称为虚拟现实技术, 是利用计算机创建一个可视化实验操作环境, 通过操作虚拟实验仪器或设备进行各种实验, 达到与真实实验相一致的教学目的和要求[2]。为顺应以教育信息化工作为主线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必须整合各类实验教学资源、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知识、结合教学与科研, 通过校企联合建设绿色、安全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平台[3], 开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我校虚拟仿真平台对学校已有网络虚拟实验教学资源, 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数字人教学系统、病理组胚数字切片教学系统、机能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等资源进行整合、包装, 同时实行校企合作开发中医方剂学、医学细胞培养综合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核酸提取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 实验、基因工程实验、蛋白提取及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 和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实验、细菌的形态学综合实验、医学寄生虫学综合实验、医学化学基本操作虚拟实验等一系列基础实验及综合性实验项目, 从而建立以各大学科为模块, 各学科基本实验或综合性实验为基础的层次结构清晰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和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求[4]。目前已经初步应用于部分班级, 通过实际检验, 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得以体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资源更加丰富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室是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产物[5], 其利用虚拟三维软件技术拓展实践领域, 丰富教学内容, 降低成本和风险, 开展绿色实验教学。通过整合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病理组胚数字切片库等现有虚拟实验资源, 引进中医方剂学、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优质资源, 综合了基础医学所有实验项目, 在同一平台内, 可以开展基础医学各学科相关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 依次对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等各方面加以表述, 并配有实验操作视频, 同时配置了虚拟实验操作, 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易失误处设置选项, 并做出解析, 使虚拟实验发挥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 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 虚拟仿真实验室还能开设综合实验项目, 解决因资源缺乏、设备不足而无法开展部分实验的问题。
2.2 学习更加便捷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产物, 具有安全、开放、共享的特点,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通过手机还是电脑, 校内还是校外, 学生均可以访问全面开放的虚拟实验室, 达到“随时、随地、随心”进行学习的效果, 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展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缓解了教学压力。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简单明了地进行虚拟实验操作,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了更好的动手操作环境, 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2.3 环境更加和谐
以往的实验教学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原理、步骤等理论学习及实验操作。若使用到有毒试剂或有害病原微生物时, 某些实验室便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性。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此种现状, 将传统小组教学形式变为个人线上学习, 在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同时, 将实验环境变得无害、卫生, 使实验空间无限扩大, 实验经验交流线上进行, 实验效果反馈即刻展现。让许多有意义但因安全问题无法开展的实验得以进行, 进一步扩展了实验范围。
3 结语
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需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与其他学科相交叉,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以虚拟平台为媒介, 综合提升学生素质, 推进中医理论发展,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心”进行学习, 极大程度改善了学习环境,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虚拟仿真平台的无限潜力, 拓展其应用范围, 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燕, 车敏, 楚慧媛.中医院校建设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 32 (4) :92-94.
[2]康娜, 赵海军.浅析虚拟仿真实验在提升高职实践课中的凸显优势[J].商情, 2011 (47) :74.
[3]王卫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考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32 (12) :5-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gggs/201308/156121.html.
基础优势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机械基础 优势
【中图分类号】TH11-4
1.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及应用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教育模式。是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各个环节达到数字化,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当前的信息化教育,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论为指南,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性的开发教育资源,科学优化教育的全程,重大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中运用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环节数字化把教学视为研究的主题,目标锁定为信息化。其实信息化教学是 “电化教学”的翻版或者说新提法。信息化教学的学习环境涵盖情景、协作、会话与意义构建四大基本要素。其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点燃激发自身的主动、积极、创造性,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觉的建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教学实践中老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辅导、促进者.把学生变身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所取得的知识信息不一定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自身建构的信息框架体系。把“授业”转变成情景设置、问题研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教导工程”,媒体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设置为手段、以媒体为工具,以协作学习为方法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
2.信息化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具体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兴趣重要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信息化教学问题设计所涉猎的内容,范围较为宽泛宽到可以涉及到整个课程乃至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窄到只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老师必须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接近学情,创设的问题要与学生休戚相关贴近生活、贴近具体的学习环境、能激活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思维的动力、便于帮助学生构建自身意义的知识信息架构,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基础》这一专业课程概念、名词、原理多,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实际操作的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譬如变速机构学习中,可以通过具体的驾驶汽车的画面时,展示驾驶员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图画特写播放汽车行驶快、慢、倒车的特写镜头。让同学们讨论驾驶员拨动拨杆的操作的目是什么,怎样的原理。答案当然是通过对拨杆的操作改变了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与方向,到达了汽车控制车轮的转速与转向的目的。然后根据答案找定义,研究齿轮与拨杆的关系将“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我要学的主动性的学习,学生的主角意识、能动与创造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3信息化教学中精心设计学习环境的精心设计
建构主义者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真正动力来源于学者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信息化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倡导协作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设计学习活动的成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心内容,确定学生需要到达的学习目标、成果、内容以此安排活动策略、具体方法等。譬如在学习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 的“运动副”概念以及分类、符号”等任务时。可以安排各个小组成员进行自主学习并参与小组讨论,理清运动副的具体分类与代替符号,进一步将自我测试与图表完成好。把完成的自我测试提交到电脑准时、实际的反馈学习的效果;其中图表填写、符号绘制由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小组长负责反馈上传学习的成果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信息化教学中科学使用评价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师生之间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评价的作用在于师生的信息交流和对话,效果明显可以始终贯穿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学生的自评、互评、师师生之间互評等诸多形式。评价便于老师把握教学动态、找出教学设计漏洞、吸取教训,调整教学设计策略。更加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效率,点燃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5.信息化教学主要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组织能力都是一个新挑战。当组织不当或者是准备不足往往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信息化教学中老师的身份得到了转变,控制支配地位有所降低,有主讲者转变成课堂的组织、管理、辅导者此种情况下,每个学生在其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出乎意料问题,发生各种意外情况。若老师对信息技术驾驭能力不强、准备不足、应变能力差、控制课堂局面就有了难度
信息化教学对教学条件要求高,而部分学校无法实现。然,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完成信息化教学的必要设施 先进的设备对教师驾驭设备的技术能力要求高,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先学习驾驭先进的教学设备的本领。信息化教学对学校对教师都是一个考验,只不过一个考验的经济实力。一个是技术实力。哪一项都是信息化教学的羁绊。
结语: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和学生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几乎处在同等地位,降低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情境创设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激情点燃,使其视野开拓、思如涌泉。在协作学习中良性互动攫取知识与经验,推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信息化教学在是当前机械基础教学中的优势凸显,值得关注、可圈可点。
参考文献:
[1]高洁,杨改学.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2]李永根,李步清.教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年01期
[3]兰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现代商业.2010年36期
[4]李宗成,高玉芬,王秦岭.大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2年04期
[5]叶惠文,郑启明,聂瑞华.信息化教学系统方案设计--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2期
基础优势 第12篇
环境工程专业本身就与化学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个别学校在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等本科专业中开设了与环保相关的废水、废气治理等专业方向。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来源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废水、废气、废渣等。在“三废”的治理过程中,许多环境工程单元是化工过程,如多效蒸馏、分馏、吸附、离子交换、高级氧化等大多涉及“三传一反”化工原理[1]。在工业各部门中,化工排放废水占第一位、废气第三位、废渣第四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与污染加重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山东省是我国的工业强省和化工大省,仅淄博市就有5000余家化工企业,化工行业环境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企业对既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技术,又具有化工污染防治知识的人才需求极为迫切。
目前,许多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了化工原理等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培养过程等不系统,导致学生在环境工程方面拥有大量技术,但缺乏在化工过程中的基础知识。青岛科技大学在我国化工领域有着近60年的历史积淀,学科优势明显,特别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影响很大。如何结合本校化工特长,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专业素养和循环经济意识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是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应给予关注和考虑的问题[2,3]。本文从化工特色必要性、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研究建设化工污染防治为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可行性。
1化工污染防治为特色的必要性
多年来,社会培养的环境人才大多是通用型人才,具有化工环境特色的人才很少。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治理污染的任务在加重,化工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这既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契机,也为环境工程专业的相关人员提出挑战。化工行业的环境问题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工业部门的特点,生产装置危险性包括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高温高压、毒性等,一旦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后果危害往往更严重。为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教育部2012年联合召开高等学校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加快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因此,为化工行业培养大量的与当代乃至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环境工程工程专业人才,显得十分迫切。当前培养化工环境复合型人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2002年,起步相对较晚,但其在化工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化学工程等专业的优势,可以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一个以化工污染防治为重心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工科专业。将环境工程专业建成国内化工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学科,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2建设化工污染防治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研究思路
结合环境与化工专业领域综合性、交叉性及边缘性的特点,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化工等学科优势,着力发展多学科横向交叉,突显区域经济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化工环境控制为特色。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建设,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在化工领域具有优势、交叉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
2.1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环境工程专业依托山东省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腐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腐工程研究中心、安全与环境功能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展建设,学科平台较高,为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较高的专业平台基础。同时,通过内引外联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聘期多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化工原理及相关实验的任课教师,同时建设化工实习基地。返聘化工学院退休教师,指导学生环境工程相关设计。
与此同时,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引进具有化工实践背景的教师,增强本专业在化工污染防治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快环境工程学科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新的模块化环境工程培养体系,将化工相关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模块,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使教学水平逐年提升。同时增加化工相关实践环节,环境工程专业积极响应并安排每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本科生的良师益友,取得明显成效。本专业组织“环保宣传进学校”、“环保演讲比赛”、“科大环保周”、“李村河生态调研”、“关于青岛市公交系统安全现状的调研”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下企业、进工厂等活动,充分理解化工生产工程,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经过科学系统培养,大多数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专业水平高、化工污染防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
2.3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凸显化工环境污染控制的专业优势
组织10位年轻教师到齐鲁石化等工厂学习调研,强化其化工环境概念;“科研进课堂”,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以科研促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方面,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科研进实验”,注重将科研所取得的成果纳入实验课的教学中;将科研成果中设计制造出的实验仪器等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清洁生产审核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大特色,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同时,积累了丰富与化工环境污染控制相关的知识,可通过开设《清洁生产》课程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生动案例分析,同时作为导师,经常带学生进企业,使学生掌握课本上不能获取的专业知识。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为其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和社会需求有重要意义。
2.4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化工企业实际的结合。由于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综合性专业,没有特别针对性强的行业支撑,此外新专业历史很短,与企业联系较少,这些问题对工科专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环境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可以赴齐鲁石化公司、琅琊台集团、核工业烟台同兴实业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学习实践和调研。或通过邀请上述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开设研讨班,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促进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5]。
3效果分析
在以上研究思路的指引下,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扩大环境工程师资队伍,尤其是在化工污染方面大力引进相关高级人才,近两年,环境工程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引进高级人才3名,增强了师资力量;择优选用最新化工污染治理相关教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所有教材均采用国内最新最权威教材,在教材的选用上重视化工背景的篇章;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等手段,实现环境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最近与污水处理厂、海水淡化场、电厂、垃圾填埋场、市政设计院等十多家企业、设计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协作协议;鼓励环境工程专业从事化工污染治理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创”、“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校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
值得一提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在2015年底获得“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资格,目前专业全体师生为了通过认证,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已经同意于2016年6月进校考察,这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
4结论
本文首先总结了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工程的渊源、相互关系,指出在当前形式下,环境工程专业应具有化工污染防治特色的必要性。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融于教学、增强实践能力论述本研究的可行性。从近期取得的成果来看,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用短短的十年时间,从一个边缘化专业成长为一个获得“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资格的专业,与该专业的准确定位与建设思路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刘尧.大学内涵发展的背景与前景[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3):86-89,108.
[2]肖谷清,王姣亮,谢丹.面向“化工污染控制”方向的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39(5):244.
[3]陈士明,徐颂,江学顶.面向环保产业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58-61.
[4]郝庆菊,江长胜.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