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与手术室、病房交接流程(精选6篇)
急诊科与手术室、病房交接流程 第1篇
急诊科与手术室、ICU、病房转诊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科与手术室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与手术室转接制度
1、急诊科对需要直接送手术室的手术病人,应先电话通知手术室及手术相应科室做好准备,简单介绍患者病情及注意要点,以便手术室及科室做好相对应的准备。
2、手术室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麻醉师并做好抢救及手术的准备,必要时通知二线班。
3、转出前,急诊科值班护士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协助做好各种必要的检查并收集好结果,并按要求完善护理记录。
4、急诊科根据患者病情选派医生及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5、急诊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好患者的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并由医生或急诊科护士简单口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等,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6、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病人伤情复杂需多科室会诊抢救时,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到手术室抢救病人。
(二)急诊与手术室转接流程:
紧急手术患者→急诊科电话通知手术室→简单介绍病情→同时手 术室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急诊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和护理记录→选派医生护士护送患者入手术室→严格交接并记录→进行手术
二、急诊科与ICU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与ICU转接制度
1、急诊病人进入急诊科时要根据病人病情及时遵医嘱输氧、建立静脉通道,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急诊医生告知病情及转送风险,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
2、急诊护士接到病人入住ICU的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ICU护士做好迎接新病人的准备,并告知需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
3、ICU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简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准备好床单位和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呼吸机、气管插管、除颤仪等)。
4、急诊科护士应与医生一起护送病人进入ICU,并主动协助ICU护士安置好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5、病人进入ICU时,ICU需两人同时接待病人。病人如需要使用呼吸机时,应一个接呼吸机,一人接心电监护仪,如果只有一人接待时,应先接呼吸机,后接心电监护仪。
6、ICU护士应认真听取急诊护士的所交内容,并认真接、查各项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签名,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ICU护士立即与值班医生一起积极抢救病人。
(二)急诊与ICU转接流程:
转入ICU患者→告知病情及转运危险→电话通知ICU→简单介绍病情→同时ICU做好抢救准备→急诊护士应与医生护送病人进入ICU→严格交接并记录→患者入ICU
三、急诊科与病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与病房转接制度
1、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急诊危重病人入病房前,由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人病房,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签字。一般病人的检查与入院,急诊科护士应给与热情指导,必要时予以护送。
2、为保障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畅通,急诊科护士先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做好优先检查的准备,必要时立即电话通知相应的住院科室,并告知入院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与护理措施,以便提前做好接待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
3、病房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输氧用物、吸痰用物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情况,主动迎接新病人。
4、急诊科护士护送危重病人到相关科室时,主动协助科室护士安排病人,交接病人门(急)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T、P、R、Bp、抢救经过、所做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
5、病房护士要认真听取、接、查急诊科医生或急诊护士所交内容,并在病人交接记录本上双方签字,急诊护士将用物整理带回急诊科。
(二)急诊与病房转接流程:
转入病房患者→交待患者病情及注意事项→电话通知相关检查科室及住院科室→简单介绍病情→相关病房做好准备工作→急诊科护士护送检查后送人病房→严格交接并记录→患者入病房
急诊科与手术室、病房交接流程 第2篇
1.病区护士接到急诊科接收病人的电话通知时,必须询问清楚患者的病情,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如病情危重者,做好抢救工作,并通知医师。
2.急诊患者到达科室后,护士应在10秒钟内回应,30秒内开始交接。
3.交接的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生命体征、皮肤情况、伤口情况、输液情况、用药情况、特殊药物带入情况、各种检查报告等。
4.对于昏迷、神志不清、意识障碍、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婴幼儿、高龄、语言及听力障碍的患者,必须配戴腕带,护士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
5.做好相关的记录,双方在患者交班记录表上签名认可。
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程序
1.手术结束前,巡回护士通知病房。
2.巡回护士检查护送需要的仪器。
3.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必须擦拭病人的血迹,如腹部手术切口的手术需绑好腹带,各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倒出引流液并记录引流量。
4.搬运病人时,必须有麻醉师保护好插管,阻断腹腔引流管,护士查看病人皮肤有无压疮,然后将病人搬到交换车上,搬运时动作轻巧,避免拖拉。
5.出手术室前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核对无误后签名。
6.麻醉师与手术室护士一起将病人运送到病房。
7.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8.麻醉师交班: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中特殊用药、生命体征、导管等。
急诊科与手术室、病房交接流程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手术的患者200例, 其中男94例, 女106例, 年龄3个月~65岁, 平均年龄48岁。涵盖骨科、手足外、心外、口腔、耳鼻喉、普外、颅脑、泌尿、小儿外、妇产科等十多个专科。随机分为新流程组和传统流程组 (n=100) 。新流程组采用“四分法”进行门前交接班。传统组按传统交接班方式进行门前交接班。
1.2 方法
1.2.1 首台手术传统交接流程
所有患者送至手术室的时间均为8∶00。手术室护士按手术患者到达交接区域的时间随机接班, 不分护士年资, 不分患者病情轻重进行交接班。
1.2.2 首台手术新交接流程实施“四分法”进行交接。
1.2.2. 1“分时段交接”
根据患者病情及术前准备的复杂简易程度, 定出5个送手术时间段, 相隔5 min, 每个时段有1~4个科室送手术。手术患者分批送到, 分别是7∶50;7∶55;8∶00;8∶00;8∶10, 具体安排见表1。术前准备较复杂的患者如肝癌、大肠癌患者8∶10送到;术前准备少的患者如妇科、耳鼻喉科患者7∶55分送到。
1.2.2. 2“分护士层级”交接
“分护士层级”即按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职级进行患者交接班。流程:先由1位付班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 对患者身份进行的首接确认, 并分流患者。手术室付班护士登录工作站, 点击“手术病人报到”, 进入信息核对界面, 通过条码阅读器读取病人手腕带条码信息, 进行手术患者相关信息的确认和打印, 与病房护士一起交接核对无误后贴在病人的左胸前。手术患者信息包括患者身份、诊断、手术方式、手术部位、麻醉方法、手术间号、手术序号、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等内容。然后指引病房护士与患者到指定区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交接班核对:病重患者交由一值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 交接;病情轻者交由三、四值各1名 (初级责任护士) 交接, 二值护士 (初级责任护士) 负责看管已进行交接的患者。
1.2.2. 3“分区域”、“分病情”交接
即按患者病情轻重分流到不同区域进行交接:病情较重及车床送的患者在交界区域的左侧进行交接;病情较轻及步行的患者在交接区的右侧进行交接。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 表示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流程再造后病房送手术患者的时间
见表1、表2、表3、表4。
由表1可以看出, 分时段送患者既节约了护患等电梯的时间, 又避免了手术患者同时送达手术室的拥挤及同时交接的忙乱。
由表2可以看出, 病房护士交接手术患者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5.2 min减少到3.5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表3可以看出, 流程改造后, 无论是病房护士还是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P<0.01, 护理工作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3 讨论
手术患者交接是涉及到多环节、多部门、多人员的复杂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导致错误手术的发生, 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纠纷。手术室门前的准确交接关系到手术的正确、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危[3]。因此, 认真执行查对交接程序对预防手术错误起保障作用[4]。
(1) 首台手术“分时段”交接, 使交接整齐有序、更安全、更有效率。该院通过实地调查, 发现病房送首台手术病人时间均集中在8∶00左右, 故形成交接高峰, 导致等待交接时间长, 同时病房护士等电梯、等交班等浪费不少时间。因此由于手术患者同时等电梯导致出现部分患者不能准时送达、交接班区域拥挤等问题, 护士在交接班中容易忽略某些环节, 工作效率低, 又存在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交接过程忙乱甚至影响了早开台时间。流程改造后, 首台手术实施分时段送手术, 从早上7∶50开始, 至810是患者送至手术室的时间, 划分为5个时段, 相隔5~10 min, 每个时段有3~4个科室送手术。这样一来, 首先大大缩短了护患等电梯的时间, 同时也避免了同一时间送手术所造成的拥挤混乱局面。
(2) “分护士层级”交接, 层层把关, 新老搭配, 强化了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工作缺陷的发生。实施流程改造前, 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流程改造后, 进一步规范了手术病人的交接流程及内容, 避免了工作上的遗漏, 使查对准确、无遗漏。护士各司其责, 患者交接后有专人统一管理, 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因为高级责任护士富有工作经验, 有她们把关, 能把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降至最低。护士工作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 也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交接工作, 避免接错患者。在管理上, 这样安排规范了工作流程, 界定了责任, 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持续改进, 全面提高了护理的质量。新门前交接流程有利于交接班的有序进行, 使交接更安全、更有序, 减少了不规范行为的可能性, 患者的安全更有保障。
(3) “分区域”、“分病情”交接, 交接过程统筹安排, 重点突出、更为正规化、流程化、有序化、准确化。有效地避免了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士与病人、手术室与护理人员之间因交接不到位而发生的护理缺陷及纠纷[5]。有效保证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准确地交接每一个患者, 核对更细致、到位、安全, 避免了交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缺陷及纠纷。使护理工作更严谨、细致,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而避免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由表4可以看出, 流程改造后交接班相关工作缺陷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如交接过程中发现药物过敏史者23例, 均在术前与手术医生沟通更换别的抗生素;交接时发现患者手臂烫伤1例, 膝关节擦伤1例, 高龄并恶液质1例, 均在术前及术中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3.4 护士与护士之间满意度提高,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交接班流程改造后, 病房护士送手术以及交接班的时间都缩短了, 缩短了交接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更为默契, 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护理流程再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通过以上流程的再造和环节改进, 极大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安全和效率。制定和执行规范的护理交接班流程, 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6,7]。该院要及时查找工作中新的不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针对问题制定新的修改意见和实施办法, 对患者安全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才能确保为患者提供最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6]。
摘要:目的 探讨流程再造在首台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首台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新流程组和传统流程组 (n=100) 。新流程组采用新交接流程“四分法”即“分时段、分层级、分区域、分病情”进行交接;传统流程组按传统流程进行交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交接准确率、交接班工作缺陷发生率、交接班时间、护士满意度、患者不良事件 (如坠床、跌倒) 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新流程组患者交接准确率为100%。与传统流程组比较, 新流程组交接班工作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 (13%vs1%) (P<0.05) , 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 (5.2±0.14) min vs (3.5±0.13) min] (P<0.05) , 手术室及病房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 (9.8±0.2) vs (7.9±0.6) ], (P<0.05) , 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10.0%vs0.5%) (P<0.05) 。结论 传统交接流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新交接流程可提高手术室门前交接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降低护理安全隐患, 并能有效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交接。
关键词:流程再造,交接班,效果评价,手术室护理
参考文献
[1]崔妙玲, 腾艳娟.流程再造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6) :551-552.
[2]高秀丹, 夏俊, 崔箐.ICU床边交接班管理方法及其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 (3) :51.
[3]钱建凤, 孙新华, 黄冰, 等.手术室门前交接流程的规范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C) :71.
[4]张志娟.核对卡在手术室接送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 12 (8) :1314.
[5]孝红, 王飞飞, 李晓伟.手术患者交接单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1) :59.
[6]邓珊, 陈少群, 夏翠兰, 等.改进断指再植患者床边交接班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的探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3 (4) :101-102.
[7]钱维明, 陆小华, 杜丽丽.作业流程重组在急诊手术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0 (7) :69.
急诊科与手术室、病房交接流程 第4篇
【关键词】护士;交接;缺陷;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6-01
随着社会及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外科手术量也迅速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而护士的编制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这就大大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难度和风险,我院是一所Ⅱ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编制不足,手术量逐年大幅上升,病区护士与手术护士在病人交接中出现了一些缺陷,现将我们针对缺陷采取的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缺陷
1.1术前准备不充分
1.1.1护士准备不充分病区护士对手术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缺乏,宣教的方法及内容不到位,仅通知病人禁食禁饮。手术护士未进行术前访谈。
1.1.2病人准备不充分对疾病知识认识不足,未掌握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如禁食禁饮的目的。
2.术前交接不到位
因护士配制不足,无病区护士护送病人入手术室,未与手术护士进行病人交接,导致手术护士对病人情况掌握不足。手术部位交接不清,医生记录病历常出现左右错误,如不进行交接易发生手术部位的错误。
3.术后交接不到位
未进行护士与护士交接,由麻醉师或实习生交接出现了以下情况。
3.1交接时间存在时间差,手术护士记录时间为出手术室时间,术后病人到放射科检查或途中等待电梯时间长,而病区护士记录为与交接人交接的时间,易造成法律漏洞。
3.2病人离开手术室至病房途中由于无护士陪送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道症状导致抢救不及时。
3.3病人皮肤出现压疮由于未进行病人交接,手术护士对病人皮肤情况不了解,因手术时间长,病人长时间处于一个卧位,手术护士未对病人骨突部位皮肤进行保护导致皮肤破损。
3.4病人各种管道交接不清因无护士与护士的交接,病区护士对一些新技术知识缺乏导致对一些对管道的作用,使用方法不了解。如新开展的静脉麻醉泵的使用,病区护士误认为手术室错将麻醉泵接入了静脉管,同时对其使用方法不了解,对拔管的时间不清楚。留置导尿病人出现包皮嵌顿等。
3.5术后治疗交接不清如病人术中余液及余血交接不清,病房護士发现深静脉置管出现漏液及余液有质量问题无法循证。护送者将病人余血放于担架上或床头柜下,导致病区护士未及时为病人输血造成血液过期,延误了病人的治疗,造成病人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医疗纠纷。
4.外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安全管理是护士长的首要任务。
针对医疗纠纷的敏感性,抓好护理安全,强化法律意识是确保病人权益,优化服务质量的需要。[1]我们对所出现的缺陷进行了以下管理。
4.1抓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①法律知识培训。②相关制度培训: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临床操作规范制度;③邀请医生及麻醉师进行新技术、新业务、新仪器使用知识的培训,并及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④加强基本功训练,抓好再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经验,掌握相关护理要点。⑤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按照临床路径制定相关手术的护理路径,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知识(了解病人的压力源,如与疾病、环境、手术相关的压力源)[2];专科术前指导基本知识;专科手术术前准备的内容及要求;术后观察要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对策;术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
4.2抓落实
①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树立风险和安全观念,依法,依程序执业,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3]重点抓好岗位责任落实,强调操作规范及细致观察,经常检查,不断总结及完善,反复强化,让护士时刻用规范约束自己,严格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②抽年资高职称高的护士担任临床护士,使她们的经验得已更好的发挥。③按标准做好术前指导,术前准备及病人的护理标识。④手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入病区进行术前访视。⑤检查落实责任护士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制度。
4.3抓护理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人员,保证护士编制不低于卫生部规定的0.4:1的人床比,抓好人才培养,对新聘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小结:社会需求的增加.呼唤全程优质的护理,我们应当针对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抓好组织分工,抓好制度落实;针对创伤急救和手术救治的紧迫性,抓好专科训练;针对心理反应的突发性做好护患沟通;针对外科治疗的协作性,抓好科间配合;以病人为中心,搞好医护、麻护、护护之间的协作,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督促,做好交接,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4]
参考文献
[1]宋玲.强化护士法律意识.规范护士行为.西南国防医药2010.01:77-78.
[2]樊晋.石敏.外科护理发展趋势及管理新思路.西南国防医药2010.01:75-77.
[3]陈三莹.骨科病区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6:136
[4]辛丽.妇产科手术病人术前压力源分析及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1:47-49
产房与病房交接班规范流程 第5篇
1、凡新入院待产产妇住产房病房。
2、初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宫口开3cm经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时由产科责任护士护送入待产室与待产室护士交接待产。
3、待产妇在待产室待产,初产妇宫口近开全,经产妇宫口开3cm时由待产室护士送入产房与产房护士交接。
4、待产妇在产房分娩后观察2小时,无异常情况发生由产房护士送入母婴同室病区与病区内责任护士交接。
流程
初产妇宫口开3cm经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
↓(由病房护士送入)
待产室
↓
与待产室助产士交接班
↓
听胎心肛门检查并记录
↓
观察产程进展情况
(初产妇宫口近开全,经产妇宫口开3cm)
↓
入分娩室
↓
接生
↓
分娩后观察2小时
(注意子宫收缩,胱情况、阴道出血、外阴是否血肿)
↓
急诊交接流程应知应会 第6篇
1.您知道急诊与手术室交接程序?
答:急诊通知外科专科医生,报告病情,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病区医师、麻醉师到医院急救车停车处待命,进行病情评估,决定不能入病区,需急诊手术者,立即下达手术医嘱;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佩戴腕带,医师实施手术。
以下内容需要访谈医生
2.您知道急诊与ICU交接程序?
答: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医师、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医师、护士详细交班。
3.您知道急诊与病房交接程序?
答: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医师,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医师详细交接班。
4.如果您是急诊、产房、新生儿室、病房、手术(麻醉)、ICU)科室医护人员,您是否知道贵科在过去的半年中,在病人转接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作了哪些改进?目前效果如何?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作答。
5.您知道口头医嘱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
答:仅仅在病人病情紧急需进行即时处理时才允许执业医师使用口头医嘱。
6.您知道如果要执行口头医嘱,您将如何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