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范文(精选9篇)
结肠造口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 我科对4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结肠造瘘术, 男28例, 女17例, 年龄45~89岁。其中造瘘口肠坏死1例, 造瘘口旁疝1例, 造瘘口出血4例, 造瘘口狭窄4例, 造瘘口周围皮炎9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腹壁行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创伤大于生理创伤, 尤其是永久性人工肛门患者, 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甚至拒绝治疗。因此, 术前应详细向患者说明造瘘口对治疗的重要性,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随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 如果出现消沉、恐惧和绝望, 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获得更多有关造瘘口的护理知识, 使患者面对现实接受事实, 克服自卑感, 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 肠道准备:充分的肠道准备, 可以减少术中污染, 防止术后腹壁和切口感染。术前3d给流质饮食, 服用肠道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 术前1d禁食, 术前晚行排便灌肠, 术晨清洁灌肠, 留置胃管及尿管。 (3)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 纠正贫血, 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低脂少渣饮食, 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 (4) 造口定位:术前1d, 患者、手术医师、主管护师共同进行腹壁造口定位, 目的便于患者日后自己护理。理想定位应是患者任何体位 (站、坐、卧) 都能看见。尽量使造瘘口周围5cm内皮肤平坦, 并在皮肤上做标记[3]。
1.2.2 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手术成功切除了病灶, 患者虽然卸下重担, 但结肠造口患者常有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4]。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良好沟通, 给予关心、支持, 鼓励患者尽早学会造瘘口的护理方法。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T、P、R、BP的变化,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观察骼前引流液的颜色及数量, 以及发现腹腔内有无活动性出血, 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3) 造瘘口常规护理:术后24~72h内密切观察造瘘口肠黏膜的血液循环, 造瘘口有无分泌物、出血和坏死。术后应早期换药, 肠管周围用凡士林纱布保护, 直至伤口完全愈合。造瘘口周围皮肤糜烂、肠黏膜水肿、缺血坏死、外翻脱出或内陷, 与粪便污染刺激及造瘘口肠管供血不良等因素有关, 应注意观察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保持皮肤清洁, 定时更换一次性粪袋, 应注意观察袋内的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排气、排便是否通畅。造瘘口拆线后, 每天进行一次扩肛。注意保护引流口周围的皮肤, 减少肠液的刺激及湿疹的出现。 (4) 正确选择和佩戴造口袋:根据患者的造口情况、个人喜好、经济状况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造口袋。术中、围手术期常选用粘贴式一件式透明造口袋, 便于观察。结肠造口一般于术后48~72h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造口开放初期大脑皮层中定时排便的兴奋灶尚未恢复, 粪便稀薄不成形, 次数多, 应及时处理, 防止污染造口周围的皮肤。根据造口的大小在造口袋背部底板上剪一个比造口直径大0.1~0.15cm的圆孔, 展平并擦干周围皮肤。对准贴上, 固定, 造口袋底部用塑料夹反折夹好。造口袋满1/3时, 及时排空, 避免脱落。排空后用专用清洗瓶对造口袋、底板和造口本身一起进行流水冲洗, 省时又省力。更换时, 取坐位, 由上而下轻轻掀开, 保护周围皮肤。
1.2.3 并发症护理:
(1) 造瘘口坏死:是结肠手术中最严重的问题, 多与术中压迫或过度牵引肠系膜、血管受压或系膜缘游离过多有关。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 预防造瘘口缺血坏死的主要措施是术后仔细观察造瘘口部分的结肠色泽、蠕动及系膜缘的血管搏动, 观察造瘘口血运, 一旦发现肠黏膜色泽青紫或色黑, 或有恶臭味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 造瘘口出血:术后24~48h是手术出血的高峰期,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改变, 如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引流液鲜红色, 量≥50ml/h, 立即报告医师。 (3) 造瘘口狭窄:多因腹壁各层组织切开过小、受粪便污染、分泌物刺激使腹壁切口发生感染, 瘢痕挛缩所致。可通过定期扩张造瘘口的方法来预防。术后1周开始, 每天1次用示指扩张造瘘口, 徐徐插入3~4cm, 停留2~3min。坚持3周, 后期养成定时扩张造瘘口的习惯。如患者紧张嘱其张口呵气, 防止腹压增加, 以减轻不适。 (4) 造瘘口周围皮炎:多因肠道分泌物与皮肤持续接触引起或一次性粪袋安置不当造成渗漏或压迫摩擦所致。护理时宜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每次更换时用温开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 然后用碘伏消毒, 最后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如出现感染视情况使用抗生素。
1.2.4 健康教育指导:
嘱患者衣服要柔软、舒适, 避免穿紧身衣服, 以免压迫、摩擦造瘘口, 影响血液循环。指导患者掌握造瘘口的护理方法, 使用粪袋前清洁造瘘口及周围皮肤, 使其紧贴皮肤, 防止淋浴时水进入胶片内, 注意观察造瘘口的情况。建议均衡饮食为宜, 原则上不要忌口。但应避免进食洋葱、大蒜、豆类、山芋等辛辣刺激或胀气的食物。禁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建立良康行为保持乐观的心态, 调整情绪, 性格开朗乐观,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患者的活动应适当受到限制, 6周内不能举超过10kg重的物体。适当掌握劳动强度, 一般患者半年后即可恢复工作, 但应避免重体力。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度。体温超过38℃, 腹部疼痛、腹胀、排气、排便停止, 患者应立即就诊, 以免延误病情。对已婚男女, 鼓励他们恢复正常的性生活。性生活前检查造口袋是否密封, 有无渗漏, 并排空袋内大便, 选择合适的体位, 避免造口受压。
2 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 所有患者均痊愈。
3 讨论
结肠造口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上的痛苦, 更主要的是心理上的不适应, 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做力所能及的事, 调动家属积极配合工作, 努力为患者创造积极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让患者有归属感。因为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成立了一个'玫瑰沙龙, 造口之家'俱乐部, 专为造口患者服务, 定期聚会, 交流情感。住院期间专职护士为每例患者建立护理档案, 出院时发放联系卡, 出院后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 增进医患双方随时沟通, 及时有效地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 通过相互了解、支持等方式和方法, 帮助造瘘口患者最大限度的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Stuchfield B.Stoma surgery in the older adult[J].Elder Care, 2000, 11 (10) :19-24.
[2] 陈美琴.低位直肠癌患者造口心理反应与对策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4) :282-283.
[3] 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93-1202.
结肠造口 第2篇
【关键词】 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结肠造口皮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85-02
临床在治疗一些肛肠疾患如直肠癌切除时,需为患者做永久性的结肠造口,但如果护理不当,结肠造口并发症很多,有造口旁疝,脱垂,出血,坏死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有关文献报道,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在16.3-53.8%之间,平均已达到20.8%,其中造口周围皮炎是最常见的。作者临床发现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对结肠造口皮炎的恢复有很多帮助,特回顾了50例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为结肠造口皮炎护理的病例,找出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总结出更科学更适合的方法,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发生结肠造口皮炎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55.7岁。其中刺激性皮炎32例,机械性皮炎5例,放射性皮炎3例,过敏性皮炎10例。
1.2 症状
1.2.1 刺激性皮炎 因为造口位置不好,护理方法不合适,或者皮肤有褶皱、凹陷、瘢痕使粪水外溢漏出,破坏了皮肤的防御机制,引起的造口周围皮肤糜烂。
1.2.2 机械性损伤皮炎 护理产品粘力太大或撕脱不当造成的。
1.2.3 过敏性皮炎 造口部分皮肤对粘贴部分过敏,最后整个造口袋过敏引起过敏性皮炎。
1.2.4 放射性皮炎 放疗后表皮细胞受到损伤,微细血管表层纤维化,由于缺血失去弹性,形成放射性皮炎。
1.3 护理方法
1.3.1 饮食护理 从食物种类,进食时间到进食方法与日常不同,重新予以指导:在胃肠蠕动恢复无明显感觉腹胀时开始进食,进食应遵循流食-半流食-普食的规律,每个阶段时间应在1周左右或更长;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进食期间应干湿分离,利于大便成形。多饮用酸奶,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功能。尽量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刺激性食物,产气较多的碳酸饮料也避免食用。进餐要精嚼细咽,品种要逐渐增加,以免腹泻。
1.3.2 药物护理 造口手术后3-5天开放造口,第七天开始应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g/支,成分是每100g含有效角菜酸酯2.5g,氧化锌2g,二氧化钛2g,利多卡因2g)。温开水浸湿纱布,擦洗造口周围皮肤,清除肉眼所见的粪便淤积物,然后用脱脂消毒棉球蘸取0.9%的生理盐水,由外向内清洗造口皮肤,清洗后用消毒的干纱布吸干水分,把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均匀的涂在造口周围皮肤上,用中食指轻轻拍打,直至药膏全部吸收。选择造口袋,由下而上,从开孔处由内向外轻轻按压,使其贴合在造口处。
1.3.3 对症护理 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谨防大便污染。在皮肤上涂康惠尔粉剂停留10分钟左右将多余粉剂擦掉,再涂皮肤保护膜,涂抹均匀后在其半干时贴防漏条,最后贴造口袋。正确使用造口袋,不能暴力撕脱。减少刺激性物品的应用,撕脱造口袋轻柔,建议使用一件式造口袋。如果造口部位红色或粉紅色,表面光滑湿润为正常。如转为苍白或紫红,棕黑,有充血表示有炎症或贫血坏死等。术后长时间水肿不消退警惕低蛋白血症或心功异常。术后少量分泌物为正常,3天后有气体排出表示肠道功能恢复。
1.3.4 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 进行细致耐心的指导,使患者接受造口手术的现实,向患者发放护理手册,讲解肠道解剖生理,使其明白正确护理造口的意义。为患者反复演练护理造口的基本步骤:物品准备-轻柔撕脱旧造口袋-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清洗造口周围皮肤-处理异常-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贴新的造口袋-整理物品,直到患者或家属可以独立、完整无误的操作。
1.4 疗效评价标准 皮炎程度分级如下:0级,皮肤如常;Ⅰ级,造口周围皮肤刺激、瘙痒;Ⅱ级造口周围皮肤发红;Ⅲ级造口周围皮肤肿痛;Ⅳ级,Ⅴ级造口周围皮肤溃疡。要求每天对比评价,并且出院时、出院后的1个月,2个月分别回院复查对比评价。显效为皮炎程度比原来减轻至少一个等级;无效为皮炎不见缓。
2 结果
50例患者经过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护理后,全部显效,表层基本愈合,无明显的红疹,瘢痕,糜烂和色素沉着,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热、痛现象减轻。
3 讨论
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具有隔离、附着和润滑功能:它作用在结肠造口时遇水膨胀,形成黏液胶体样的凝胶,在造口表面覆盖,使受损的黏膜受到保护;因为含有钛和锌的成分,可以保护黏膜不受损失,帮助皮肤迅速愈合,消炎,减轻充血;利多卡因缓解疼痛,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无明显瘢痕;并且因为它的润滑可以使粪便更容易排出,减少污染,可以有效减轻皮炎损害,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秀敏,王希琴,陈俊霞,张雪娜.复方角菜酸酯乳膏预防结肠造口皮炎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0,4,32(7):807-808.
[2] 杨玉兰.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用于肛肠疾病术后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1):24-25.
2例结肠造口坏死病人的护理 第3篇
1 病例介绍
[例1] 病人, 女, 46岁, 2010年12月因直肠癌行miles手术, 术后第1天肠造口黏膜中外2/3呈紫黑色, 有异常臭味, 造口中央黏膜呈暗红色。经间断拆除肠造口周边缝线, 频谱仪照射和温盐水湿敷, 术后第2天肠造口黏膜逐步转为鲜红色。
[例2] 病人, 男, 68岁, 2011年11月因直肠癌并不全性肠梗阻行miles手术, 术后当晚肠造口黏膜为暗红色, 次日07:00造口黏膜全部呈黑色, 造口肠壁弹性欠佳, 有大量异常臭味的分泌物, 摩擦黏膜未见出血点。经采用解除肠造口局部油砂压迫, 频谱仪照射和温盐水持续湿敷等处理方法, 术后第4天肠造口血运得到改善, 剪除坏死肠黏膜后可见颜色红润的造口黏膜。
2 结肠造口坏死的原因
结肠造口坏死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不足, 与手术中损伤结肠边缘动脉, 提出的造口肠管牵拉张力过大, 扭转压迫肠系膜血管, 肠造口腹壁开口太小或缝合过紧影响肠壁的血液供应等因素有关[1]。病人1因造口边缘缝合过紧, 影响肠壁的血液供应所致;病人2因切除肠段较多, 提出的造口肠管有一定牵拉张力, 同时术中见病人结肠明显扩张、水肿, 肠壁长期缺氧致造口肠管血液供应不足。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病人行肠造口手术后因自我形象紊乱和排便方式改变, 会出现焦虑或抑郁, 如出现肠造口缺血坏死更会加重这种不良情绪。护士应细致入微地关心和照顾病人, 积极与病人和家属沟通, 随时观察病人情绪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关怀, 使其配合治疗。
3.2 注意观察肠造口血液循环情况
正常肠造口黏膜为牛肉红或鲜红色, 湿润, 富有光泽, 触碰后可见出血点。发生肠造口缺血坏死时, 可见黏膜为暗红色或黑色, 肠管失去原有的光泽和弹性, 有分泌物和异常臭味。肠造口缺血坏死多发生于结肠端式造口, 常发生在术后早期。因此, 术后24 h~48 h需注意观察造口黏膜的色泽, 及时发现肠造口血液循环障碍并采取应对措施。如发现造口缺血, 可用涂液状石蜡的试管加手电筒照射, 观察造口缺血深度, 为是否行造口重建术提供依据。
3.3 改善肠造口血液循环
首先应解除造口周边压迫, 拆除造口周边的油纱或碘纺纱条, 视缝合情况间断拆除肠造口边缘缝线;频谱仪照射, 每日4次~6次, 每次30 min~40 min, 以改善造口血液循环;温盐水纱布持续湿敷, 保持造口黏膜的湿润度;及时解除任何增加腹压的因素, 如腹胀、剧烈咳嗽等。在造口血液循环未改善前尽量避免造口腔内探查, 禁止扩肛。
3.4 选用两件式透明造口袋
为保持造口黏膜的湿润度, 需用温盐水纱布持续湿敷, 为了避免湿纱布和造口分泌物污染病人的被服, 同时为了便于每天多次的频谱仪照射, 选用两件式造口袋为宜。透明造口袋有利于观察造口的颜色及排泄物的性质、颜色及量。
3.5 及时清除脱落的造口黏膜坏死组织
清除坏死造口黏膜要把握时机。如坏死组织尚未与正常组织分离, 过早清除会引起出血, 使供血不足继续加重, 过迟则容易引发感染[2] 。如造口黏膜颜色为黑色, 完全失去光泽和弹性, 表面干燥, 可先使用镊子探查坏死组织, 将已松动的黑色坏死组织用无菌剪刀剪除, 病人无疼痛, 无出血。病人2术后第4天剪去坏死肠黏膜后可见颜色红润的肠黏膜。
3.6 手术治疗
如经上述方法处理1 d~2 d, 造口血液循环无明显改善或坏死波及腹壁内者应立即行手术, 以免坏死肠管回缩腹腔内造成粪水性腹膜炎。
3.7 对造口康复知识进行指导
嘱病人穿宽松的衣裤, 避免腰带系于造口处, 避免造口受到撞击, 睡觉时可在造口袋内充入适量空气, 防止造口受压。鼓励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肠造口的过程中来, 并采用示范、讲解、发放造口护理手册等方法来帮助病人正确掌握造口康复知识, 提高病人自我照顾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爱玲, 郑美春, 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307.
结肠造口 第4篇
【关键词】延续康复护理;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
【中图分类号】R57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37-02
肠造口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往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1]。虽然肠造口使患者度过难关,但是诸多的肠造口及其周围的并发症又将使患者陷入烦恼之中,目前国内文献报道[2],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6.3%~53.8%。对于肠癌患者,常考虑用造口方式来延续患者生命。为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本文考察延续性护理方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纳入标准:确诊为直结肠癌,且行永久性肠造口者;具有一定沟通、理解能力;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预期生存期不足6个月者,合并精神障碍者,转移性直结肠癌者,合并严重心、脑、肾、肝疾病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7.8±5.6)岁;病程(1.9±0.5)年;文化程度:6例小学,8例初中,9例高中,2例大专及以上。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6.9±6.3)岁;病程(2.1±0.4)年文化程度:4例小学,9例初中,10例高中,2例大专及以上。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院内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护理及常规出院随访),观察组加行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小组共包括4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组织小组成员参加造口专科护理培训,以强化小组成员专业技能。②建立延续护理档案。患者出院时建立延续护理档案,档案包括三大部分,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地址、联络方式等)、评估性内容(心理状态、病情、生活习惯等)、评价性内容(造口自护知识掌握情况、造口自护完成情况、康复锻炼情况等),以增进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根据延续护理档案内容,制定个体化宣教计划,可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微信随访等多种方式完成。③分型延续性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将其分为2型,即主动型及被动型。主动型:出院后,若患者具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护士则应指导患者进行简单康复活动,如伸腿、举手等,嘱患者出院后自行坚持锻炼。被动型:出院后,若患者尚不具备活动能力,护士则应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进行被动肢体活动及肢体按摩,以加速患者康复。④心理护理。绝大部分患者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谈癌色变、自暴自弃,我们开设咨询热线、微信群等,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持续性心理支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应用胃肠生存质量指标(GIQLI)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共包含生理功能状态、症状学、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5个方面,36个条目,满分144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应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应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时,两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文献显示,2008年全球新增结直肠癌病例近100万例,死亡病例约50万例[4]。虽然近年来,吻合器给一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可以成功保肛,但仍有15%~20%左右的直肠癌患者需行永久性造口[5],且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永久性造口人数还在逐年增加。永久性造口患者不仅伴随生理机能及躯体功能改变,还伴随社交障碍、自尊低下等心理变化,单纯院内护理无法满足患者持续性心理、生理需求[6]。
延续护理系指通过一系列行为设计,保证患者在不同健康场所(医院、家庭等)以及同一健康场所(医院不同科室)均受到延续性、协作性照护,通常是指患者出院、转诊、回归家庭及社区后仍为其提供持续性指导及随访。延续护理有助于增进护患沟通、拉近护患关系,有利于形成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全程化干预模式,对改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激发患者积极性,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质量及造口并发症是永久性造口患者护理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7],本研究中,实施延续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建立延续护理档案、分型延续性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细平. 延续护理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8): 471-473.
[2]庄琴芳. 尿路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35):4597-4598.
[3]宋新明,李欣欣.从生存质量角度评估永久性结肠造口对直肠癌患者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6):2627-2632.
[4] Zhang B, Jia W H, Matsuda K, et al. Large-scale genetic study in East Asians identifies six new loci associat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isk[J]. Nature genetics, 2014, 46(6): 533-542.
[5] 潘尧斐.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5):604-607.
[6] 宋梅, 陈焱. 结肠造口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1): 27-29.
[7] 陈森林, 陈涵, 吴星刚, 等. 多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癌症杂志, 2014, 10.
结肠造口 第5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0例, 男36例, 女24例;年龄37~81岁, 均为低位直肠癌且行Miles术有永久性结肠造口。其中术后有60%的患者面对造口时表现出否认、悲哀、绝望的消极情绪;出现的并发症有造口水肿5例, 造口周围炎6例, 造口狭窄2例, 造口肠管坏死1例、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回缩1例。
2 术后观察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
2.1.1 术后与患者热情交谈。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及时发现其否认、悲哀、失落的消极情绪反应, 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解说;可通过组织讲座、座谈会等方式, 让患者及家属多与相同病种的患者或志愿者交流, 以排除其孤立感、无助感, 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造口。
2.1.2 尊重患者的隐私。
在进行换药、更换引流袋时, 应予屏风遮挡, 维护其尊严、隐私。
2.1.3 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
术后应正确引导患者, 确立其信心, 与患者家属共同讨论进行造口护理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并适当给予鼓励, 促使其逐步获得独立护理造口的能力。
2.1.4 动用社会支持系统。
在进行造口护理时, 鼓励患者家属在床边协助, 以消除其厌恶情绪。当患者家属掌握造瘘口自理技术后, 应进一步引导其自我认可, 可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 参与适量的运动和社交活动。
2.2 造口的评估及护理
2.2.1 正常的造口:
其颜色是淡红有光泽, 犹如口腔黏膜, 轻轻摩擦不易损伤岀血, 用力摩擦可见鲜红色的出血点;形状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肠造口一般术后48~72h开始排泄, 排泄物由稀糊状逐渐成形。
2.2.2 造口开放前:
用凡士林纱布外敷结肠造口, 外层敷料浸湿后应立即更换, 观察造口处周围肠黏膜的血运情况, 造口处肠管有无回缩、出血坏死, 保持造口处皮肤清洁, 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 保持造口处皮肤周围干燥, 在周围皮肤上涂氧化锌软膏等, 防止肠内容物直接与皮肤接触、刺激皮肤, 防止局部皮肤炎症、糜烂、发生造口周围皮肤炎, 同时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充血、水疱、破溃等。
2.2.3 造口开放后:
术后2~3d造口开放, 取患侧卧位防止稀便污染造口, 此时暂不使用一次性肛袋, 因造口黏膜水肿未完全消退, 贴一次性肛袋不透气, 易发生皮肤过敏。可采用消毒合格、透气良好的纱布覆盖在造口上面观察血运, 便时能够及时消毒处理;术后5~6d时, 造口黏膜、周围皮肤修复好,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肛袋, 一般一期开放手术, 采用二件式造口袋效果较好, 选择水胶体粘贴, 能有效地吸收皮肤分泌物, 最好度量好造口大小, 造口袋底盘裁剪大小恰当, 以裁剪底板大于造口底1mm为宜。造口开放1周后, 应开始扩肛, 以松弛周围肌肉, 保持人工肛门的通畅。
2.3 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 造口水肿。
正常的造口术后1~2d出现不同程度的造口处暗紫, 是因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杨琼[1]调查发现初期造口水肿多为局部淋巴回流受阻所致, 可用50%硫酸镁湿敷, 每天30min;姜新敏[4]水肿采用10%髙渗盐水湿敷伤口数天。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造口水肿, 造口与创缘周围组织包裹不紧, 呈灰白色, 对其护理除了用上述两种方法外, 着重采用甘油湿敷, 取得良好效果。
2.3.2 造口周围炎。
其是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表现为皮肤红肿、糜烂, 甚至溃疡。主要由于大便稀, 次数增多, 造口周围皮肤受刺激引起, 因此要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调节饮食和肠道功能, 使大便成形。其次, 可因造口袋过敏所致, 对此, 应选择合适的造口袋并正确使用, 降低造口周围炎的发生率。本组有6例出现造口周围炎, 通过用盐水清洗, 并外用氧化锌软膏、皮炎平软膏、溃疡粉等, 每天更换1~2次, 造口恢复较好。
2.3.3 造口狭窄。
扩肛在术后1周开始, 用食指带手套, 涂润滑剂, 慢慢插入造瘘口, 至第二关节处, 在造瘘口停留5~10min, 1次/d, 使造口内径保持在2.5 cm处为宜。插入手指时动作轻柔切勿过猛过快, 防止肠穿孔, 扩肛可持续2~3个月[3]。本组造口狭窄的患者通过定时、定期的扩肛, 减轻了其狭窄程度。
2.3.4 造口肠管坏死。
主要表现为暗红色到黑色, 造口失去原有的光泽, 可能坏死或脱落, 产生强烈的异常气味造口回缩或狭窄。本组患者中有1例在术后出现造口黏膜暗红且稍有微黑, 立即拆除造口周围的碘仿纱布, 解除其压迫并用生理盐水清洗, 用呋喃西林溶液湿敷, 对于坏死组织立即清除涂以溃疡粉, 促进二期愈合。
2.3.5 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回缩。
主要的护理措施: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对于坏死组织于皮肤黏膜分界清楚者, 用无菌剪刀减去坏死组织, 并用无菌棉签蘸水清除分泌物;对于伤口深、坏死组织多者, 先用藻酸盐条或亲水性纤维填充, 有感染者用银离子敷料填充, 再涂上防漏膏贴上透明一件式排放型造口袋, 大便水分多可用凸面底板, 视渗液情况1~3d换药1次;如造口已回缩, 填充吸水性敷料再覆盖油纱隔离引流粪水, 贴上透明二件式排放型造口袋, 每天换药1~2次;伤口渗液少时可用溃疡粉涂上防漏膏贴上透明一件式排放型造口袋, 视渗液情况1~5d换药1次。通过上述措施, 本组中2例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回缩者, 在精心的护理下, 造口生长良好, 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信心。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发现几乎每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伤心等, 但有近60%的患者情绪反应较重, 出现悲哀、绝望的心理反应, 通过心理疏导、疾病知识简介、社会支持系统及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 患者基本接受现实并主动参与护理, 促进自我康复。但造口的高并发症又成为影响患者恢复的因素, 本组患者中, 造口水肿5例, 占8.33%;造口周围炎6例, 占10.0%;造口狭窄2例, 占3.33%;造口肠管坏死1例, 占1.7%;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回缩1例, 占1.7%。这些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病情, 增加了其心理压力, 因此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尤为重要。
我国对肠造口的护理工作开展的比较晚, 但发展的比较迅速, 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造口护理的相关学习, 掌握处理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与造口师共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还可以通过造口联谊会与患者共同分享经验, 通过开设造口门诊等提供心理咨询、术后健康指导等, 以形成医院-家庭一体化的康复护理模式, 从而使患者心理、生理实现全面恢复, 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 (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76.
[2]万德森.肠造口的并发症及处理 (J) .实用肿瘤杂志, 1998, 13 (4) :195.
[3]万德森, 陈功, 郑慕春, 等.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3, 6 (3) :154.
结肠造口 第6篇
1 临床资料
56例中男38例, 女18例, 年龄42-72岁, 平均58.5岁, 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直肠腺癌。术后发生肠造口并发症16例, 其中肠造口狭窄2例、肠造口周围皮炎12例 (过敏性皮炎2例, 粪水性皮炎10例) 、造口旁疝2例, 经有效的护理未影响预后。术后3个月回访, 患者均能自我护理造瘘口, 回归家庭, 参加部分社会活动。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癌症及永久性肠造口存在抵触、恐惧、绝望、紧张及抑郁心理, 责任护士应帮其摆脱孤独感及无助感, 结合治愈病例, 解释手术必要性和造口护理知识, 增强患者信心;家庭的支持能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责任护士应引导患者家属摆正对待肠造口的态度, 鼓励患者从容面对, 减轻其恐惧及担心, 本组56例患者均在术前接受排泄方式改变的治疗方案。因术前责任护士的有效沟通和指导, 患者家属均能在术后配合造瘘口的护理, 无一人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吃惊、恐惧、忧虑、鄙夷等不良态度, 在树立患者信心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患者平卧或左侧卧位, 返回病房后即可使用合适造口袋, 以防造瘘口渗出液污染伤口, 粘贴造口袋时应低于造口位置的腹壁皮肤开始, 以避免和减少造口分泌物流出对粘贴效果的影响。造口袋底板修剪以半径>造口半径1cm为宜, 以免过多皮肤暴露以及箍闭过紧影响造瘘端血运。注意观察造瘘口粘膜颜色, 发现造瘘口肠管颜色变暗及时报告医师, 及时处理。
2.2.2
患者一般术后2-3d排气, 3-4d排便, 造瘘口开放后易发生周围皮肤糜烂感染, 常污染被褥, 如无专业护理会诱发肠造口并发症, 患者看到腹壁造瘘口时会出现恐惧、厌恶、焦虑、自卑等心理, 护士应耐心细致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维护其尊严, 在进行换药、更换造口袋等护理操作前, 用屏风适当遮挡, 尊重其隐私。注意排泄物接近造口袋总量1/3时及时倾倒, 以免影响排泄物收集效果, 或造成周围皮肤甚至腹部伤口的污染。
2.3 造瘘口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3.1 造口异常主要有黏膜缺血、黏膜凹陷、皮肤黏膜分离。
肠造口缺血坏死是结肠造口术后最严重并发症, 多因术中损伤边缘动脉, 肠造口系膜过紧或腹壁造口偏小所致, 应严密观察造口血运情况, 发现结肠粘膜呈苍白或灰白色、黑色改变等血运异常情况立即通知主管医师积极处理。
2.3.2
肠造口周围皮炎多因粪液渗漏的刺激和对造口底盘材料的过敏所致, 表现为皮肤潮红、充血、水肿, 甚至糜烂、溃疡, 常伴疼痛。过敏性皮炎可更换不同品牌的肠造口袋, 刺激性皮炎用温水清洗周围皮肤后涂抹保护粉, 再使用皮肤保护膜, 皮肤破损部位可用新型伤口敷料粘贴后再使用肠造口袋;损害严重者先进行治疗, 再使用肠造口袋, 或暂停使用肠造口袋以防再次损害形成疤痕, 致使造口袋不能紧密贴合于造口周围皮肤, 易引起粪便渗漏, 导致皮肤损害及生活不便[2]。肠造口周围皮肤受粪便、分泌物等刺激后引起炎性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挛缩导致狭窄, 有造口狭窄迹象者应早期扩张, 开始每日1次, 7-10d后隔日一次, 注意动作轻柔。
2.3.3 造口旁疝
结肠造口旁疝发生率5%-10%[3], 多因腹壁造口时肌腱、腱膜损伤过多造成造口过大, 术后腹内压增高, 腹内容物经造口旁薄弱处膨出。术后保证胃肠减压通畅, 防止腹胀, 避免咳嗽, 常规应用腹带以防脱出, 轻微旁疝者可使用凸面底盘的造口袋纠正保护。
2.4 康复护理
造口开放后可进流食, 1周后进半流质饮食, 2周左右进食易消化少渣普食, 恢复正常饮食后需均衡饮食, 多食用酸奶、新鲜水果蔬菜, 不宜食用产气较多、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 如豆类、碳酸饮料、鸡蛋、巧克力及葱、蒜类食物, 以减少排泄物的臭味, 注意饮食卫生以防腹泻。患者可佩带造口袋直接淋浴, 需更换造口袋时可除下造口袋直接淋浴。
3 体会
自我护理能力对肠造口患者有重要影响, 在其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患者术后初期对造口不能适应甚至恐惧, 对造口妥善护理无法实施, 部分低位性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因不能自我护理永久性造瘘口或因护理不当出现造口并发症, 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情绪, 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难以回归家庭和社会。
社会心理适应是个体调整情绪以适合自身的状况。责任护士应术前给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制定学习目标, 采用示范-参与-自我护理的模式, 向患者和家属示范造口袋正确使用及更换方法, 利用图片、造口袋使用手册等进行宣教, 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造口袋, 直至正确掌握, 并逐步让其参与其他造口患者的护理, 确保出院前能完全自我护理。
全身情况良好且无并发症患者可于术后2周开始结肠造口灌洗, 训练肠道规律蠕动, 逐步达到定时排便, 晚餐2h后用38℃温盐水500-1000mL灌肠, 习惯形成后患者可定时排便, 减轻异味及粪便对周围皮肤刺激。半年后患者可恢复工作, 应注意避免过重劳动。
参考文献
[1]吴爱凤.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11C) :3037.
[2]Cottam J, Rechards K, Hasted A, et al.Results of nationwide prospective audit of stoma complications with in3weeks of surgery[J].C-olorectal Dis, 2007, 9 (9) :834-838.
[3]孙桂敏.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4) :16.
结肠造口 第7篇
1 详细资料
针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32例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20例结肠造口患者开展调查。其中男性患者14例, 女性患者6例, 年龄为29~83岁之间,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岁, 患者平均住院日为28d。
2 手术前的护理
(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直肠癌患者通常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态, 甚至伴随着情绪低落且有绝望的情绪, 过分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能否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在患者手术前两天随访患者, 查看患者的病例、主治医师的麻醉方法和计划以及各类辅助检查的结果, 并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与患者交谈时, 首先要介绍自己, 使患者清楚的了解自身的手术情况, 并说明在手术中自己将对患者所做的护理, 消除患者的顾虑。在清楚患者的感觉后, 可以试探了解患者的想法, 患者提出的问题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答。对于手术中会发生的状况提前告知患者, 引导患者配合护理;在手术开始以前护士来到病房为患者说明情况, 包含手术医师、手术部分、麻醉部分、手术中的相关事情等,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认真详细的答复, 护理人员必须仔细耐心的为患者做好工作, 让患者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可以进行现身教育, 让患者看看曾经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术前访问可以让患者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提前的认知和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使得患者和护士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 让患者在最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 让患者在医院的时光能够感受到规范和人性的优质服务。从而达到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加患者安全感的作用, 让患者主动配合手术。 (2) 造口定位。在手术开始的前一天对腹部造口定位, 根据患者本身情况、疾病以及手术情况来选择造口位置。造口位置要在患者在任何体位 (卧、站、坐) 时都可以看见, 方便护士护理;造口位置必须选在腹直肌处, 用以预防造口疝的出现;造口要避开瘢痕、凹陷、皱褶及骨骼突起处。
3 手术后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肠造口患者心理所受的创伤通常远远大于身体上所承受的伤害, 虽然手术前已经让患者知道了人工肛门对于以后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但患者通常都是难以接受的, 心理仍然会感觉到焦虑和恐惧。这就要求护士要给患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细心讲解, 鼓舞患者勇敢面对, 提升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3.2 造瘘口的护理
(1) 在开放结肠造瘘口之前, 妥善保存肠管, 用凡士林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外敷, 按时更换被渗液浸湿的外层敷料, 细心观察造瘘口血供及肠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等情形。 (2) 造瘘口的开放时间通常在手术后的1~4d内, 刚开始的结算粪便稀薄, 要取左侧卧位, 以防粪便污染切口从而导致感染和对皮肤造成刺激, 要按时更换敷料, 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造瘘口, 在周围皮肤涂上氧化锌软膏加以护理。 (3) 当粪便逐渐变稠变干时, 要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造瘘口因瘢痕性挛缩易引起造瘘口狭窄, 在手术完成两周后开始使用戴指套的手指检查造瘘口是否狭窄, 需要时定期用手指或者扩张器来扩张造瘘口, 手指涂上润滑油, 动作要轻柔, 防止暴力, 防止肠管和造瘘口的受伤。
4 指导患者自理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人工肛门周围皮肤的护理更换敷料的方法, 当护士为患者护理的时候, 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在旁观看学习, 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参与性学习操作, 等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基本操作要领以后, 观察患者及其家属单独操作几次, 对他们不熟练的地方和部分注意事项做好讲解, 直到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熟练的掌握[2]。选择合适的肛门袋使用时, 将人工肛门袋放在造瘘口处, 用弹性带系于腰间, 松紧适宜, 便于粪便沉积于袋中, 不至于污染衣被, 肛门袋需多备交替使用, 及时清洗消毒液浸泡晾干备用, 使用一次性粪袋时要及时更换。粪便已形成, 可试行不用肛门袋, 用敷料覆盖造瘘口。
5 结果
经过对2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护理, 有效的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在生理上减少了病痛的折磨, 在心理上可以正确的对待疾病, 帮助患者提升自理的能力,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摘要:目的 讨论直肠癌手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方法 针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32例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20例结肠造口患者开展调查。因为手术后人工肛门排便, 造瘘口, 并发症等各种问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 对手术前后应用各类护理方法。结果 20个月的时间内有11个 (55%) 患者排便规律, 体重全部都有所增张 (11个患者体重平均增长5.8kg) , 在排便时无不适应的患者14个 (70%) 。结论 应用及时且准确的结肠造口护理和健康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直肠癌,结肠造口
参考文献
[1]张全芳.53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13) :12-13.
结肠造口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8年1年~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结肠造口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2)同意参加研究者;(3)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沟通障碍者;(4)未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保情况、病情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传统的随机健康教育模式,内容与实验组相同。
1.2.2 实验组
由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并编写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接待患者,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患者对教育内容的需求。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根据路径表的时间和内容要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1)教育内容包括:入院介绍、术前的检查和饮食指导、造口用品的选择、更换造口袋的方法、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日常生活指导、出院指导等。(2)教育时间安排:在入院时、特殊检查前、手术前、手术后早期、出院前1~2d,有针对性,分时段、有计划地进行。每周3次,每次30 min,直至患者或家属掌握为止。
1.2.3 测量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由研究组成员在出院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测评与分析。ESCA是由1979年美国学者Kearney和Fleische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制定的[3],由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4类条目组成,共有43个有效条目,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 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见表1,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既要面对癌症的挑战,又要承受排便改变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调查发现肠造口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是造口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造口给身体带来不适应以及社会的理解和接受[2]。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达到自我护理而得以解决。但传统的随机健康教育模式缺乏动态、连续、完整的反馈机制,缺乏评价与监控机制,或由于内容太多或时期选择不当,患者难以理解和接受,导致健康教育低效而影响整体护理质量[4]。而不同疾病阶段的造口患者,对造口的适应能力及自我需求、学习动机等有很大差异。因此,如何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以帮助患者尽早适应造口后变化[4],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3.1 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可行性
健康教育路径是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5]。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原因为健康教育路径由于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作为指导,对健康教育内容有预见性,杜绝遗漏。同时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接受能力,可以适当提前或推迟教育的进度,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地掌握教育的内容和自理方法,教育方法更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3.2 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认知能力
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体为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所学得一种复杂的能力,它是形成个体护理能力的能力[6]。调查显示造口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患者对造口自理能力成正比[2]。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健康知识项目的评分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因为健康教育路径有严格的时间表、计划性强,使健康教育程序化、规范化,避免了漏项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克服传统随机教育模式的不足,使患者更具体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及造口相关知识,对肠造口的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康复。
3.3 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从而提高其适应水平
研究显示,自我护理技能与肠造口患者的适应水平呈正相关[7]。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能能更好地适应造口术后的生活。本研究显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项目的得分,提高患者的适应水平。通过健康教育路径,与患者有良好互动沟通,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造口护理。同时根据患者对造口的适应能力及自我需求、学习动机等实际接受情况,适当提前或推迟教育的进度,循序渐进地对肠造口患者实施针对性和阶段性的造口护理技术指导,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
4 小结
本研究将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健康,克服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的不足,提供了更科学及合理的健康教育的模式。提高了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64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分别在出院前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对肠道造口患者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覃惠英,尤黎明,郑美春,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5,10(6):418-421.
[2]郭蕾蕾,路潜,王静,等.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及健康需求的调查.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6-27.
[3]Yamashita M.The exercise of self - care agency scale.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1998,20(3):370 -381.
[4]李秀芬.健康教育路径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07,4(7):113-114.
[5]姜安丽,石琴,李淑贞,等.《护理学基础》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28-531.
[6]Orem DE.Nursing Concept of practice.6th Ed.New York:MCGraw, 2000:1.
结肠造口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58例因直肠癌进行手术的患者, 男236例, 女122例, 年龄最大的82岁, 最小的23岁, 经过临床的相关诊断已经确诊, 其中腺癌304例, 粘液腺癌54例。Dukes分期:A期52例, B期124例, C期146例, D期36例。
1.2 手术方法
(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 空腹24h, 并清洁肠道。手术造口的位置根据患者的职业、体形以及生活习惯来确定, 大多数情况下, 造口位置是在左髂前上棘到肚脐连线中点的外上方, 直径大约3~5cm。 (2) 手术体位:手术需要经过腹部和会阴处两个地方进行, 所以应该取膀胱结石位, 麻醉以后手术台应该摇成足高头低位, 使手术台和水平面的夹角大约为15°左右。 (3) 消毒处理:消毒应该包括两个部分, 会阴部至大腿的上2/3处, 腹部至乳头下水平。以碘酊、酒精等均可。 (4) 手术造口:选择腹部正中切口最为方便, 连同皮下一起切开, “十”字形的切开, 继而用手指扩大到能够容纳两根手指的大小, 将拟将造口处结肠提起至腹膜壁外, 距离皮肤2~3cm, 然后切除多余结肠, 做进一步的缝合, 造口后外翻形成乳头状高出皮肤约2cm, 可以用凡士林纱布遮盖, 4~5d后即可开放。
1.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的358例患者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58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患者中, 有12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占了33.8%。其中结肠造口局部缺血性坏死有15例, 占了12.4%;造口周围组织炎症反应46例, 占了38%;进口旁疝11例, 占了9.1%;造口狭窄16例, 占了13.2%;造口回缩21例, 占了17.4%;进口组织水肿14例, 占了11.6%;其它8例, 占了6.6%。
2.2 不同年龄、切口直径、体形、生理特点、开放时间等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关系:
121例有并发症的患者中, 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有87例, 占了71.9%;年龄在40-60岁的有21例, 174.%;40岁以下的有13例, 占了10.7%。切口直径<3cm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29例, 占了23.9%;直径在3-5cm的有20例, 占了16.5%;直径>5cm的有72例, 占了59.5%。
体重消瘦的有51例, 占了42.1%;体重正常的有26例, 占了21.5%;体重肥胖者有44例, 占了36.3%。121例并发症中, 造口5d后发生的有32例, 占了26.4%;<5d的有89例, 占了73.6%。
3 讨论
3.1 造口周围炎症
这是结肠造口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造口部位的黏膜处分泌过多的黏液物质, 因为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大便比较稀释, 而且量比较大, 容易刺激皮肤造成感染或者过敏[3]。因此, 在结肠造口术完成以后, 应该保持相应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可以用适当的水进行冲洗, 再用经过消毒、柔软的卫生纸檫干。如果已经发生了造口部位的炎症反应, 可以在局部相应部位外用红霉素等抗生素软膏;若同时伴有腹泻等症状, 可以口服相应的止泻药, 抑制肠道蠕动, 有效的减少排便的次数, 促使炎症尽快消失。
3.2 造口缺血性坏死
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造口肠部位的长度过大, 腹壁造口太小以及缝合的力度过大等原因造成的, 坏死的情况多为局限性的。同时年龄也可能是造成缺血性坏死的原因之一, 因为造口术后老年患者的新陈代谢能力下降, 血流相对缓慢, 末端血管容易发生血栓, 从而造成相应组织缺血性坏死。所以, 对于老年患者早造口术后可以适当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可以有效的降低造口部位缺血性坏死。
3.3 造口回缩
腹腔内结肠段较短, 难以固定, 造口以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可能会出现造口回缩, 导致造口处出血或者感染[4]。年龄过大, 是造成结肠术后造口回缩的原因之一, 老年患者的肌层比较单薄, 不容易固定, 容易导致感染;体重比较的的患者也会造成造口的回缩, 过大的体重可能会使造口撕裂, 从而出血, 感染等。术后应加强造口的清洁, 体重过大的尽量减少走动, 减轻对造口部位的压力。
3.4 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比较高, 由于患者的腹壁肌肉比较薄弱, 还可能伴发腹壁高压的出现。所以手术中, 避免切口过大从而影响腹壁肌肉的张力作用, 手术后加强护理工作, 防止感染, 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若已经发生造口旁疝, 重新安置造口是防止复发的最佳措施之一。
3.5 造口狭窄
造口狭窄常常继发于造口缺血坏死、造口回缩等, 同时造口的直径太小, 也可能导致狭窄。为了防止造口狭窄的出现, 手术中应该避免腹壁切口太小, 同时肠管外翻和皮肤应该一起缝合。
4 小结
进行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 应该术前做好充足的肠道准备工作, 术中仔细认真的完成每一步操作, 尽量按照手术的要求进行, 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 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直肠癌手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的痛苦。如果出现了并发症, 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 进行对症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诊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2002~2012年因直肠癌进行手术的患者358例, 对他们术后结肠造口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究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对患者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358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患者中, 有121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占了33.8%。其中结肠造口局部缺血性坏死有15例, 占了12.4%;造口周围组织炎症反应46例, 占了38%;进口旁疝11例, 占了9.1%;造口狭窄16例, 占了13.2%;造口回缩21例, 占了17.4%;进口组织水肿14例, 占了11.6%;其它8例, 占了6.6%。同时发现60岁以上的高龄观众, 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比60岁以下的患者明显增高;体形相对瘦小的患者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肥胖者的发生率增高。结论 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可能与患者的年龄、体形、造口的开放程度、造口的直径、术后的处理等临床因素有关。因此, 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时, 应该规矩患者的个体情况, 选择恰当的造口结构, 同时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直肠癌,手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特点,诊治方法
参考文献
[1]Dest M.Colorectal cancer[J].RN, 2000, 63 (1) :54-59.
[2]Stuchfieid B.Stomasurgery in the older adult[J].ElderCare, 2000, 11 (1) :19-24.
[3]Rullier E, Le Toux N, Laurent C, et al.Loop ileostomy versus loop colostomy for defunctioning low anastomoses during rectal cancer surgery[J].World J Surg, 2001, 25 (3) :274-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