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1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2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3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4篇

《浪潮之巅》是今年的新书,不过网络版在07年就开始在谷歌黑板报上连载,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由于IT业的节奏本来比较快,加上08年金融危机加速了IT业的变化,本书出版的时候作者对网络版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

作者是google科学家,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

这本书是我近年看过的第三本写作水平空前的希望不要绝后的书。前两本是《圈子圈套》和《侯卫东官场笔记》。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曾经或者还站在时代浪潮的高点,得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具体到这本书,作者的优势在于:熟悉具体的IT技术,熟悉IT业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隐含的商业逻辑,另外由于职位的原因,视野比较开阔。概括来说就是高度、深度(IT、商业)与广度上超过大部分的IT书的作者或者IT业记者。

本书采用传记体来书写,通过给许多大公司写传来叙述整个IT业的发展脉络,忽略了许多小公司、小事件,结果就是整本书显得很有条理。

另外由于作者的技术背景,对书中涉及到的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释的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略微深入的问题就容易出错。

本书提到了许多IT界的逸闻轶事,也澄清了一些不实传闻,由于作者的职位、经历,我认为书中的叙述相对比较可信。

《浪潮之巅》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夹杂在书中的或者独立成章专门叙述的商业逻辑的分析。同样由于作者所在的高度,作者可以直接与许多美国IT业大佬直接沟通,许多IT业的商业方面的观点比我以前看过的更合理,比如对摩托罗拉为什么衰落,分析的很透彻。

书中写到了许多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例子,作者也给出了原因。不过我认为《创新者的窘境》对这个现象的总结与分析更胜一筹,因为作者发现这个现象不仅在IT业出现,传统的制造业如挖掘机制造、炼钢厂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书的最后作者对未来的IT业大趋势也有一些个人的判断。作者认为手机业、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公司。国内的公司作者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

书中立传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国人熟悉的。书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技术细节,我认为不明白可以跳过,不妨碍对本书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显然有资格像吴晓波《大败局》样成为MBA教材,读后感《几本it历史书读后感》。

2:《十亿美金的教训》

也是今年出的新书。这本书抛弃了作者上一本IT史书《沸腾十五年》的编年体写法,与《浪潮之巅》一样使用传记体,显得有条理多了。作者认为这本书不是“互联网大败局”,我读后感觉这个“互联网大败局”正是这本书最好的概括。

书中介绍了51.com、37

21、ITAT、ppG、分众、港湾、联想FM36

5、联众、盛大盒子、8848等10家公司的主要的经历,力图分析失败的原因。作者关注互联网多年,资料比较翔实可靠,值得一读。

作者林军对这10个公司的失败总结了三条经验,我再概括一下就是当局者经验、技能不足,看不清大局。

看《浪潮之巅》,摩托罗拉、雅虎之类的大公司也犯过上面的错误,但是我认为由于美国有200年不间断的商业的传承,有足够多的失败的经验,有斯坦福这样的适合年轻人创业的环境,才能出现盖茨、佩奇、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年轻人,看似没有经验,但是办的公司却能不犯战略错误,迅速做大。

另外本书与《浪潮之巅》相比的一个缺憾就是事情太久远了,没有最新的(比如去年的)案例。

看这本书才知道当年FM365还和国旅合资成立了国旅快捷公司,要搞网上旅游业务。可惜合作不畅,国旅快捷没做网上业务。看过几本写艺龙携程早期历史的书,都没提这件事。

3:《互联网之达芬奇密码?浪潮揭秘:与中国五亿网民互为影响的互联网DNA》

今年的6月份的新书。作者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在书中试图揭示中国互联网10年来的成败背后的逻辑。作者认为互联网公司成败的原因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

个人感觉这个总结不够深刻。

跟上两本书相比,作者高度、深度、广度都有所欠缺。作者目前是移动互联职业经理人,全书在移动互联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这本书也可以做一个参考。

4:《沸腾十五年》

09年出的书,下面的评论基本是09年写的。

从标题看就感觉像吴晓波的几本书,再看书的风格,更像。看到书的后记,果然说受到过吴晓波的指点。

总结了15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大事。编年体,头绪比较多,作为一本书来看,有点乱。想了解这15年来的历史,这是为数不多的参考书。

5:《IT通史: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机企业商战风云》

翻译书,05年出的。书中的内容截至到04年。目前已经基本没有读的必要了。

编年体,同样头绪繁多,读起来感觉有点乱。

6:《IT史记》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5篇

晚上6点整,传媒学院全部学生已赶到C区广场耐心等待着今晚精美绝伦的演出。在工作人员积极的准备后7开场舞《一起来更精彩》以富有节奏的旋律,激情动感的舞步劲爆全场,洋溢着爱国情怀的一首首红歌将观众心中的爱国激情点燃。歌曲联唱《映山红》《万泉河水清又清》《闪闪红星》《打靶归来》掀起了台上与台下,演员与观众大合唱、大互动的浪潮,充分调动了晚会的气氛。溢散着浓郁中国风的传统乐器合奏《锦瑟跫音》将本次晚会推向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婉转悠扬的古筝,嘈嘈切切的二胡与珠落玉盘的琵琶将生动与美好演绎的淋漓尽致。本次的一大亮点由传媒学院蓝心魔术社社长于晓伟精彩呈现,开场以滑稽的江南style极大的活跃了晚会气氛,而后精彩奇幻的魔术表演博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激动地欢呼。晚会精彩不断,高潮此起彼伏。当然在讴歌与跃动之中亦有无限的感动,由李敏与肖鹏飞带来的情景剧《接受》默默地传递着温情与感动,生动的舞台表演与深情的对白扣人心弦,为大家带来了一次完美的心灵洗礼。8点30分为时2个半小时的迎新晚会在《走向复兴》的昂扬旋律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本次迎新晚会不仅为传媒新生带来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爱国精神与忠党情怀,在党的十八大即将举行之际,传媒学院利用迎新晚会这一良好平台为广大新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教育课,体现出伟大山师传媒的向上精神,期待山师传媒的美好明天。

传媒学院记者站 宋森发

点评:总体感觉是可以的。不过意义段我还是看着别扭。你现在可以这样昂。就是按照普通的来写,比如传媒学院学生怎么怎么样,传媒学院怎么怎么样。。然后十八大这种的意义我们来。这样会自然一点。

南京工业大学是几本范文第6篇

一、“要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要有真才实学,爱生之心,沟通本领。”

二、“能够考入大学,只能代表你的高考成绩领先,这一步领先并不意味着你的未来步步领先,更不意味着你们将永远领先!”

三、“真正的大学根本不在于是否拥有最豪华的校园,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于真正的精神的树立。”

四、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注重形式,不注重人的素质提高,这太可怕了。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会外语、会电脑、会钢琴就是素质教育;我说不是,只有诚实做人、诚实做事,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再不反省我们的教育,毁掉的不是一代人。教育的目的,不仅要灌输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铸就精神。

五、我建议小孩多看电视节目《动物世界》。要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童趣,回归心灵,回归自然,才能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的当代大学生。

六、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就在于树立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否则学习再多的知识也是做无用功。分数越高,意味着你“残废”的程度越高!很多时候,选择一流大学,恰恰选择了平庸之道!因为你丧失了继续领先的动力。

七、厦门大学的同学让我和易中天教授PK,他们要爱护易教授啊,我可以在易中天面前讲三国,他能在我面前讲高分子吗?所以,大家要爱自己的专业,学好专业本领,保持“非对称文化优势”和自信,走向成功。

相关文章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第1篇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把党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2012年腊月廿三,北京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市场上置办年货的广外街...

3
2025-09-22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第1篇一、学院概况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

1
2025-09-22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第1篇目录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2 公...

1
2025-09-22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第1篇感恩教师作文800字高中一:你是一名老师,但在学的心目中,你是我们最铁的朋友。初次见面,你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1
2025-09-22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物流;虚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大学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编号:SHUCX092098) 《基于...

2
2025-09-22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第1篇来源:华商报-华商网 作者:张阿芳2009年04月15日10:28 我来说两句(0)近期,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成...

1
2025-09-22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1篇高二年级政治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

2
2025-09-22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第1篇信息与通信学院0901120426谢伦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