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经典唐诗名句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经典唐诗名句范文(精选6篇)

经典唐诗名句 第1篇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5.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7.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8.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9.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2.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13.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4.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5.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经典唐诗名句 第2篇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3、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唐,杨敬之)

4、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唐花一蕊夫人徐氏)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一庭花。(杜牧)

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

8、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一心托杜鹃。(李商隐)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城。(孟浩然)

1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1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16、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1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1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1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世民)

2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白居易)

2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26、洛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8、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

2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

3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31、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3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3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3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

3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3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38、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刘禹锡)

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4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

41、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4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4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4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45、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王维)

4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4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49、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50、夕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5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5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4、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5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杜牧)

5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5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5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白居易)

5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白居易)

经典唐诗名句 第3篇

1.1 已有研究

进入课题, 检索发现对唐诗意境进行分析的著作虽浩如烟海, 汗牛充栋, 但多是从文学欣赏和美学的方式来进行的;国外框架理论应用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英诗, 国内目前对框架理论的研究主要倾向于介绍和综述等方面, 也不否认有学者把框架理论的理论的某些特点应用到了中国文化中, 但极少涉及到意境, 尤其是中国经典唐诗意境的研究上。孙彩芹 (2010:18-24) 对框架理论发展35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理论来源、内涵等方面对框架理论进行了概述, 并对框架理论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理论综述;此外, 还提出了目前框架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出框架理论的研究前景;邹幸居 (2010:67-70) 撰文论述了框架理论的相关知识以及框架理论对古诗英译的启示和策略;周颖 (2008:117-120) 根据框架理论中认知框架会因个体认知角度不同而不同提出了在相同框架和不同框架的情形下隐喻翻译应采取的方法。

1.2 理论基础

框架理论因涉及认知主体在组织信息时注意力的分配问题, Ungerer和Schmid把它列为认知语言学三大路向中的“注意路向”。“框架”这一概念来自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研究, 不过当时并不叫框架, 而是叫图示。计算机专家Minsky后来把心理学的这一图示理论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 并将“图示”改称为“框架”, 他把框架定义为“表征常规情景的知识结构”, 框架理论以此为发端。但最先把框架概念介绍到语言学里来的是Fillmore, 他认为框架是认知结构, 是作为词语概念的先决条件的知识。这样, 框架概念就逐渐从语言结构过渡到了认知结构。

形成框架的各个默认值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且各默认值间关系十分密切, 任何一个框架默认值一经提及, 就可以激活整个认知框架。以[银行]框架为例, 当[取款]激活了整个框架, 框架中的其他默认值 (柜台服务员、取款单、取款机、信用卡、安全线、利率表等) 也就不言而喻了。框架是基于文化而约定俗成的知识构型, 框架内储存的知识通常会被一个语言团体中的一部分人所共享。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会假设缺省的存在, 他们有能力提供缺省的内容。如果被省略的内容与语篇内容有关, 就叫做语境空缺。如果被省略的内容属于语篇之外的文化背景知识, 就是文化空缺 (cultural default) 。这种知识往往无法在语篇内找到答案, 它是以社会框架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但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成分所激活的同一个框架有认知视觉的差异。视角是ungerer和schmid针对因选择同一框架中的不同动词而导致句子成分对象的调整而提出的。视角的不同会导致对同一框架中动词进行不同的选择。也就是说用语言表达同一个事件, 认知视觉不同, 语言表达也不同。

框架的形成除了与个人经历和知识有关系外, 还与文化息息相关。一是世界上大部分文化都共享的框架, 如[银行]、[乘飞机]框架;二是文化间共享但成分同中有异的框架。在西方, “餐具”框架的默认值是“刀叉”, “饭菜”框架的默认值是“牛排”或“烛光晚餐”等;而在中国, 前者的默认值是“碗筷”, 后者的默认值是“米饭”等;三是某种文化特有的框架。如[春节][京剧]等框架就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认知框架的差异多种多样, 可以是主次框架的差异、框架范畴差异、框架成分同中有异、语言表达式相同而框架迥异等等。

2 从框架理论看意境陌生化的认知表现

2.1 结构陌生化

在实际语言应用中, 框架会随着话语的展开而相应的发生变化, 即结构陌生化。它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原有框架切换到新信息激活的认知框架中;即框架的更新, 指的是原有的框架不能够充分的、完全的帮助解释新的意境, 此时原有的框架需要做些调整, 以致于变化后的框架和新信息的解读之间能够更加一致和协调, 但是原有的框架不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如“绿垂风折笋, 红绽雨肥梅”。这种蓄意而为之的结构并不影响人们的阅读, 因为读者读知道该框架默认的各个范畴的具体表现, 而且也都知道这是诗人为了使诗富于诗意而故意使用的倒置手法, 是为了符合平仄韵律, 也为了突出了风中折断的笋和雨中韧绽的梅的形象和色彩。这些常识框架帮助读者们理清诗句的本来顺序和逻辑, 即风折笋垂、雨肥梅绽和笋绿、梅红, 因而整个意境欣赏得以按常规进程进行下去。

另一种就是将新旧信息整合而确立新的认知框架, 即框架的重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整首诗上, 一般是以旧的认知框架为模型创造一个新的框架来, 此时, 原有的认知框架不是完全没有用, 而是被当做一个模型再激活与语境相吻合的认知框架。这样, 新的认知框架与旧的认知框架便形成了一种隐喻关系。以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为例“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 后两句议论, 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从表面上来看, 这首诗激活的框架是[颂蝉]。然而若要对诗的做出全面的鉴赏就不能脱离与诗人相关的信息。虞世南何许人也?他是唐初的政治家, 所以结合语境来看, 虞世南不可能毫无缘由的拿蝉消遣, 于是原有的认知框架与语境发生了冲突, 这就需要认知者以虞世南的性格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现实为切入点, 以原框架为模型重新建构一个框架: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 代指作者自己, “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 声名远播, 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 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 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2.2 意象陌生化

规约意象作为一种认知对象, 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受情感的诱导还愿被感知的表象或物象。为了实现文学语言陌生化或使诗词意境富有新意, 诗作者在创作时常常混合运用比喻、夸张、拟人、通感、对偶、叠字等修辞手法, 增加意象的属性, 或把一种意象影射到另一种物象上, 或取代其原有的内涵, 构建另一种意义。这种方式实现的是对规约意象的部分偏离。“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按常理, 愁情是抽象的, 看不见也摸不着。而在这里崔颢以水的视觉感、触觉感沟通心中那不可摸的愁绪, 以通感的修辞方式表示愁之深、情之切, 把“愁”的感受影射到流水上, 使“愁”成为“看、摸”的规约意象, 发生偏离陌生化。

完全偏离规约意象的新创意象没有固定的涵义和文化背景, 全凭诗人情感所发, 想象所致, 即瞬间呈现给人们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它在诗词创作中主要是通过比兴手法实现的。“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以梨花比杨贵妃的容貌, 比雨比泪。“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边塞战场悲凉肃杀的景色。“江南有丹桔, 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 以丹桔喻自己的坚贞品德, 表现出诗人一种独特的情思。“空里流霜不觉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突出月夜的寒冷和幽寂。空里飞霜, 本违反常理, 但作者得于心, 览者会于意;它比实际的现实的形象更真实典型, 因而更美。

意象也是源于生活, 所以即使它在感情色彩和内涵上会发生偏离规约意象的现象, 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们对它的欣赏、品味, 因为偏离的意象与熟悉的意象在审美思想上是相通的, 而且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相互解释的。两个审美意象虽然激活的是不同的框架, 但是框架的默认值却有重叠性, 所以当激活其中一个框架, 与此默认值相关的另一框架也就相应的被激活。正如“流水”框架和“愁情”框架都有个默认值叫做“绵延不断”, “莲花”框架和“君子”框架都有“高洁”默认值, “圆月”框架与“思乡”框架都暗含默认值“团圆”。默认值的这个特点也表明虽然熟悉与陌生是相对的, 但是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 框架理论视角下意境陌生化功能

诗词语言只有在受到阻碍、发生碰撑才能产生新的生命力---诗意。那么这种撞击是如何产生的呢?从诗词意象的象征功能来看, 规约意象可以激活的情感框架间存在着不同的色彩质感、韵律、内蕴反差。然这些规约意象不是毫不相干的离奇的组合排列, 这种组合是使框架内规约意象与框架外隐含的情感达到内在沟通, 发生撞击可能的关键。以黄庭坚《寄黄几复》一诗中“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为例, 诗中的物象都是反复出现的近乎俗套的意象, “桃李”、“春风”、“一杯酒”激活的情感框架的默认值是少年得志, 风华正茂, “江湖夜雨”、“十年灯”激活的默认值是余生失意漂泊、凄苦孤独, 两组意象对比映衬, 这样构成的有情感色彩差异的意境框架中, 既包含慨叹自己动荡的命运、飞逝的青春, 又加强了意象的情感浓度。这里的新奇感是在词语的不同情感色彩的对比中产生的。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己的身世、对友情的一种较真切的感受, 再结合了一定的表现技巧, 这句诗才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有意违反常见文学框架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语用手段。但只有配合着新奇感受, 对语言的技巧处理才有存在的意义, 否则就成了玩弄文字技巧, 并无真正意义上的诗境可言。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的一句诗是“绿垂风折笋, 红绽雨肥梅”。正常语序是:风折笋垂绿, 雨肥梅绽红。但这既不符合平仄, 也没有多少诗意。而倒置的手法既符合了平仄韵律, 更主要的是突出了[风中折断的笋]和[雨中韧绽的梅]框架的形象和色彩。“绿”和“红”被放于句首得到充分强调, 这反映的是诗人对雨后春景的鲜明、奇特的感受, 这里的“绿”和“红”呈现给读者的是自然界的生机和诗人欣喜的心情, 所以诗人是把他感受最强烈、最鲜明的事物作强调, 他对规约文学框架的违反是基于新的感受的需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 是诗人在试过”到”、”过”、”入”、”满”之后才敲定的。春风本是看不见的, 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绿”, 把感觉切换成视觉形象, 使留在读者心里的印象更加鲜明。

就认知对象发生调整的机制而言, 唐诗意象及结构的调整会对认知者现有认知框架产生挑战, 不可否认, 这也是意境陌生化的结果;但另一方面, 它召唤着认知者调动所有已有文学框架去重构它和理解它。这种手段可以深刻认知对象的形象, 拓展和补充与认知对象相关的文学框架。譬如由于“柳”和“留”谐音, 古人常用柳树暗语离别, 所以柳树便成了触发[离别]框架的规约意象, 殊不知柳树还因为多种于檐前屋后而被看做激发[故乡]框架的触电, 而柳絮的飘忽不定也使之成为[愁情]框架的典型意象。

4 结束语

诗词语言在本质上是概念化的, 而蕴藏在诗词语言符号中的情感和审美却是非概念化的。诗词作为一个语言艺术品, 它的功能就在于用概念化的语言传达非概念化的情感体验, 用艺术手段加工非审美材料以创造审美意境, 获取审美效果。正所谓只有深切感受到的美才会持久, 这也正是有些唐诗被颂为经典的缘故。陌生意境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就是意象, 经典意象、新创意象能否激活诗共享的认知框架的认知过程。中国经典唐诗陌生化意境的处理程序应该是:语言或内容陌生化意境陌生化调整原框架框架转换。该文的探讨对提高诗词学者对中国经典诗词理解能力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诗词学习者应丰富自己的框架知识, 从而能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同时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Ungerer F, 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205-246.

[2]John R, Taylo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 tic Theory[M].2nd 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81-96.

[3]Fillmore.Frame Semantics[M].Seoul:Hanshin Publishing Co, 1982.

[4]高文成.The Essentials of Linguistics and Learning Guide[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360-411.

[5]邹幸居.框架理论对古诗英译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10 (3) :67-70.

[6]刘敏.诗歌欣赏的意象解读---认知诗学框架下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 :70-72.

[7]周颖.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 2008 (2) :117-120.

唐诗名句“哭”出来 第4篇

“哭”——刻画抽丁的惨状。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杜甫《新安吏》)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抽丁拉夫。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杜甫对着这一群哀号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只觉天已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这里用一个“犹”字便见恍惚。人走以后,哭声仍然在耳,仿佛连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似幻觉又似真实,读起来叫人惊心动魄。

“哭”——描绘被遗弃女子的痛苦之状。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杜甫《佳人》)朝三暮四的丈夫,却只看见新人的欢笑,哪里还能听得到我这个旧人的哭泣声呢?轻薄的夫婿无情地抛弃了她,在她的痛哭中与新人寻欢作乐去了。诗句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字里行间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的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

“哭”——表达对亡妻的爱恋。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醉后吐真言,这是常情;醒来但见旁人啜泣,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自己在醉中忘记爱妻已逝,口口声声呼唤妻子哩!“时时错问君”,再现了过去诗人一刻也离不了这位爱妻的情景。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悼念逝者,流泪的应该是诗人自己;现在偏偏不写自己伤心落泪,只写旁人感泣,从旁人感泣中见出自己伤心。诗句沉痛感人。凄惶之态,凄苦之情,撼人心弦。

“哭”——感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诗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唐诗经典名句 第5篇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相关唐诗名句内容,一起来看看!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 第6篇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唐诗宋词的名句,作者及出处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许浑《咸阳城东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上九邕》 丈夫未可轻少年

(邕yong:

1、邕江,水名,在广西。

2、广西南宁的别称。)

白居易《放言 五首之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长恨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观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施耐庵《水浒传》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张养浩《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高明《琵琶行》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

冯梦龙《警世通言》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魏子安《花月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苏轼《醉睡者》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脁tiao:古书上指农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蒿hao: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刘希夷《代白头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耽dan:沉溺;入迷:耽玩/耽于幻想。)贾岛《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宋真宗《励学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叶绍翁《游园不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1、晏殊《蝶恋花 榄剪愁烟兰泣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辛弃疾《青玉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所谓: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酹lei: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苏轼《江城子》 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欧阳修《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李白《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扪men:按;摸:扪心)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杨大元《登楼诗》 危楼高千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怕惊天上人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利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