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主义和极简主义(精选6篇)
简约主义和极简主义 第1篇
“极繁主义”·“极简主义”
【摘要】:“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在建筑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很多时候,“极繁”与复杂划下等号,“极简”与简单划下等号,事实上,这些都忽略了两者的本质。通过介绍分析“极繁主义”和“极简主义”,能对两者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极繁主义极简主义复杂简单
【大纲】:
1、“极繁主义”
1.1、“极繁主义”简介
1.2、关于建筑
1.3、作品分析
1.3.1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精神空间
1.3.2 贝尼斯建筑事务所:巴德埃尔斯特温泉
1.3.3 盖里建筑事务所:DZ银行
1.3.4 蓝天组事务所:B煤气工厂
2、“极简主义”
2.1、“极繁简主义”简介
1.2、关于建筑
1.3、作品分析
2.3.1 广义有马工作室:太宰府别墅
2.3.2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M别墅
2.3.3 广义有马工作室:MA画廊
3、结语
【参考文献】
[1] 帕科·阿森修、奥罗拉·奎托.极繁主义建筑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2] 帕科·阿森修.极简主义建筑设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曹丽平.浅析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及其禅学思想[J].美与时代.2005.(01).[4] 王芳华.现代极简主义之追根溯源[J].四川建筑.2005.(01).[5] 布正伟.复杂性建筑语言运用辨析——正视和应对信息时代建筑语言演进中的挑战[J]建筑学报.2008.(09).[6] 蒙小英.建筑形态的流变:混沌与复杂性的解读[J]工业建筑.2005.(S1).
简约主义和极简主义 第2篇
极简主义是一个帮助你获得自由的工具――远离恐惧、烦恼、重压、内疚、抑郁及束缚的自由。我们用它来获得人生的满足感。极简主义中没有规则。确切地说,极简主义只是去除生活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从而使我们能够专注于最重要的东西――而它们事实上根本就不是实物。极简主义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极简主义者选择摆脱非必需的东西,把握重要的事物,而对优先级的划分则取决于你自己。极简主义者不是通过某种东西,而是通过生活本身来寻找幸福。因此,生活中何者重要、何者多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极简主义并不只适用于不想朝九晚五工作着的单身人士。它适用于任何想过上更加简单、更有意义的生活的人,适用于任何想专注于人生中重要的方面,而非专注于我们文化中与成功和幸福紧密关联的物质财富的人。
(极简主义,就如同除草,清除杂草,留下精心培育的植物。)
二、整理物质的观点
1.我们不是自己的财物本身。
2.我们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自己所拥有的财产。
3.记忆在我们心中,而不是在物品上。
4.财物给我们的身心带来重压。
5.你可以给自己想要记住的物品拍照留念。
6.对我们来说只能平添愁思的物品,对其他人来说却可能有实际用途。
7.放手让我们获得自由。
(断舍离的观点也是如此,看这件物品对当下的自己是否有用。有用则留下,没有则舍弃。舍弃也并非丢到垃圾桶一途,可以整理出来,送给有需要的人。有些物品仅有睹物思人的作用,可以拍照留念,物品可以转送给有用的人。有些过去的人和事,一味沉浸只会影响当下的生活,而放手则可能让自己解脱。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三、人际关系
在任何关系中,你都不应该指望他人为了遵守你的标准、信仰或价值观而改变。你唯一能改变的人是你自己。当你以身作则时,与你走得最近的人往往也会跟着效仿。如果你改善了自己的饮食,开始健身,开始密切关注那些重要的人际关系,并为人际往来制定更高标准,那么你就会注意到人们在做同样的事情。如果出现在聚会中的是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带动其他人也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一些人的重要性足以使其居于你人际关系网的顶端,那么就值得你在与他们来往时专心致志。不要打电话。不要聊语音。不要发短信。不要用余光看电视。你眼前这些人非常重要,他们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坚持听完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你全心全意与他们交往时,你会为他们的反应而感到惊喜。
不幸的是,有时候一些关系不再融洽――婚姻、亲密关系、密友、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家人之间的关系等,你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而不是力图“改造”他人)。如果你不快乐,就不必保持某种关系。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该努力反思这段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只是说,如果行不通的话,你可以退出这段关系。
当你寻找新的关系(或者改善现有关系)时,有三件事需要考虑:
1.你想要什么?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但它很关键。写下一切你想从首要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密友以及其他类似关系)中得到的东西。
2.在交往当中,什么是绝对不允许的?可能会有这样一个人,他具备你所期望的一切特质,但是,如果这个人同时拥有你绝对无法接受的信念或价值观,便可能毁掉这整段关系。
3.为了吸引这样的人,你自己必须变成怎样的人?一旦确定了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绝对不要的,你就要弄清自己必须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吸引这样的人成为你的朋友、恋人或其他任何你所追求的关系。
一旦你写完了以上三个问题的答卷,每天都要把你的答案拿出来看一看。自己寻求的是什么?想要避免的是什么?为了想要的结果你又必须让自己改变什么?明白这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1、确认哪些是你的首要人际关系。2、你想要怎样的首要人际关系以及自己需要改变什么。3、重视首要人际关系。4、实在无法相处时,也需要止损。)
四、当生存不成问题,我们想做什么――兴趣
生活中主要有四道枷锁,让我们无法寻找热情,它们分别是身份、地位、确定性和金钱。
1、身份:
一旦将你的职业认定为“你是什么人”这一问题的答案,你就很难做其他事情。这就是人们在换工作时总是待在同一行业内的原因之一。人们受限于职业等同于身份的想法,便难以意识到自己远不止于此――其实他们自己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出色。你有什么有意义的特质,可以用来确立自己的身份?一旦摆脱了身份的束缚,你就能清空前行的道路,摆脱其他的枷锁。
2、地位:
人们往往将社会地位与工作紧密相连,因为这是当下最容易掌控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你工作够努力(即便那是一份你痛恨的工作),就会获得一时的满足(奖项、报酬、老板的赞誉、大家的认同、朋友的赞许、同事的嫉妒与谄媚、能感受到的权利、额外的责任,诸如此类),以及长期的满足(加薪、奖金、委任、升迁、激励、额外福利等)。要避开地位的负面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成见,最好的办法是“调低音量”。
3、确定性:
确定性让人感觉良好,使你感到舒适和温暖,但有时它是你不想做出改变的最大潜在原因。也就是说,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但又觉得足够舒适,不想为某些可能会让明天不那么舒适的东西牺牲掉你今天的舒适感,因此你不去做出改变。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让你摆脱确定性带来的束缚,改变你的人生。
首先,你可以把更多的痛苦与不做改变联系起来。考虑自己人生的潜在损失――没能完成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没能追寻你所热爱的事物,辜负了人生的使命。现实是,后悔所带来的长久痛苦远远超过了确定性带给你的一时欢愉。
其次,你可以把更多的快乐与追逐热情、完成使命的长远成就感联系起来。
4、金钱:
要摆脱金钱的枷锁,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那么看重金钱。
如何找到兴趣所在?
通常我们首先会问别人一个非常标准的问题:如果金钱不成问题,你的人生里你想做些什么?有时候,如果换一种问法,这个问题会更容易回答。写下你对下列问题的回答:
1.你上一次真正感到兴奋是什么时候?
2.其他五次类似的(不同的五次)经历是怎样的?
3.你在以上经历中为何会感到激动?
4.哪次经历让你激动了最长时间?
5.这些令人兴奋的事情之间有共性吗?
一旦明白了兴奋是什么样、什么感觉,你就能把兴奋的感觉与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特定经历联系起来,“如果金钱不成问题,你会为你的人生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容易回答。答案是:我会做能让我每天都保持兴奋的事情。所以,让你最为激动、兴奋感维持的时间最久的事情很可能就是你的兴趣所在。
你热爱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正在做你想做的事情的人,向他们学习,吸收他们的知识经验,然后大步行动。
五、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成长
“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抛开特殊情况,对该问题的回答往往围绕着两点:
・个人成长。
・为他人奉献。
换句话说,我人生的意义就是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并以有意义的方式为他人做贡献。而好消息就是你可以决定自己该如何完成这两件事。
1、下定决心,从心态上把“应该”做的事变成“必须”做的事。所谓下决心往往并不是真的决心,除非你真的把它当成必须做的,除非你觉得它好像压迫在你的神经末梢上,除非你被强迫着去做出行动。一旦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变成了必须做的,你便是真的下定决心了。
2、持续行动。一旦你下定决心做出改变,一旦你有了足够的动力,最重要的就是立即行动。最开始的几步很关键。一旦你获得了足够多的惯性,这种改变就会变得有趣又激动人心,而你也会想要继续进步和成长。每天付出持续、渐进的行动,就是我们改变人生的方式。让生活各方面进步的小方法可以是每天锻炼,你也可以通过每日一次有意义的交谈来加强人际关系,还可以在你最热爱的事物上花一个小时,等等。这些小变化迅速累积起来,层层叠加。很快,你向身后一瞥,就会被自己的巨大进步惊呆。
3、提高标准。当你在采取渐进式的日常行动时,每天将标准稍微提高一点,尤其是要让你感到不舒服,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继续成长,就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标准。否则,你就会陷入停滞。或者,更糟,如果放低了自己的标准,你就会衰退。离开舒适区是成长的重要部分。你不需要将标准提升太多,只需高到足以使你每天的改变都稍微困难一点。随着时间推移,你逐步提高标准,终将累加到你过去无法想象的程度。
随着你逐渐成长,有些很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你有了更多可以给出的东西。这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循环:你越成长,就越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他人成长,你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
(人生的意义:爱自己,爱别人。爱自己,让自己不停留在原地,滋养身心,阅读和锻炼。爱别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助人也是快乐之一。其实,就是那句话,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六、如何奉献
增添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
・创造人们可以使用的某样东西。
・激励某人去采取行动。
・伸出援手。
・在别人想哭时提供肩膀,给人依靠。
・为某人指出更好的方法。
・提供一个新观点。
・以身作则。
・更多地去聆听。
・给予充分的关注。
・在某人需要时支持他。
・去爱他们。
重要的是从实际上增添价值,没有不可告人的隐藏动机,真实、有帮助、不装腔作势。
(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去提供需要的帮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七、你要如何成为一个极简主义者
答案比你想到的还要容易:从你自己开始。你必须先为周边的人做出表率。
・从你的物品开始。
・精简你的壁橱/抽屉。
・献出时间去帮助他人。
・把你的东西捐献给慈善机构。
・改变你的习惯。
・改变你的锻炼方式。
・找回你的时间。
・追求你的爱好。
・找到你的使命。
实践要点:
1、不拘泥于物,以人为中心,以当下的自己的需求出发。
2、专注于重要的人事物,关心重要的人,专注重要的事,只留重要的物,因为人的注意力是稀缺的。
素工砚:极简主义的精品 第3篇
为何钟情于看起来比较素雅、波澜不惊的素工砚台?
素工砚看起来确实有点“波澜不惊”,但在我眼里它们却是不可多得的极简主义精品。
众所周知,歙砚的选料要求十分严格。歙砚所选石材要有一定的厚度、细度、硬度。采下来的石料不等于都能制砚,还要经过挑选。按照规格、形状、工艺要求进行取料,然后剥板,将石料凿平,锯成一定形状,用水砂细磨成砚坯。像取这么一块料,毛料要比它大两三倍。同时,又要求没有瑕疵、纹理分布优美均匀、富有美感,如此苛求一块顽石的完美,更是可遇不可求。
素工砚,看起来造型简单,设计简洁,雕刻平淡,其实不然。首先,它是纯手工制作的。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手工做起来就越难。其次石头很脆,软硬也变化不定,对砚雕的功夫要求很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素工砚每一根线条的粗细、软硬、虚实、轻重都有法度可循,雕刻弧度之比例、宽度厚度之比例、砚台墨池之比例,如果有略微的不和谐,那么它就算毁了。
简约就是大美。一件器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优美的造型都有比较合适的比例关系。比如吕俊杰大师的壶,壶嘴和壶身的比例、壶盖线条和壶底线条的呼应都相得益彰,艺术品各部分的比例不仅是为了使作品符合实际,而且更是筑造美感的基础,就等于是音乐中的和声之美。
这种微妙的比例,正是艺术品的魅力之源。比例之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砚边宽度跟整体的比例,砚池深度和砚体的比例,应该达到一种和谐之美。这三方素工砚造型不一样,对它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这一方,里面一圈的线条和外面一圈的线条形成对比,光影线条和实物线条琴瑟和鸣,这些元素形成层次、形成一种秩序、形成光影的流动感,加上眉纹的纹理之美,布白之美,你还觉得波澜不惊吗?
胡雍老师的随形砚,非常有名,具有怎样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路。
像这种根据砚石的自然形态进行设计制作的叫做随形砚,也叫异形砚、整形砚。
如果某块石头“长”得特别好,我们完全可以不破坏它的天成,开个池,磨一块地方出来让它直接成为完美的砚台。如果它还达不到艺术创作所需的那种完美造型,我们就需要给它“整形”。
好的随形砚做好以后你会觉得它是自然的,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不经人工的雕琢。随形并不是随意,不是每一块砚石都能制作成随形砚,它必须符合审美的意味,必须符合观赏的情趣。中国山水画里讲不可“妄生圭角”。砚石就跟自然山水是一样的,它有它的圭角,你在审美时顺应它的圭角,就会形成自然天趣,把人工和天工完美结合,做到鬼斧神工。
比如这一台,它的原石就是缺了这一块,我创作的时候,砚池的雕制完全是自然而然的,力图化瑕疵为亮点,这样留给人更多观赏空间和审美趣味。宋代苏东坡曾倡导“尝得石,不加斧凿以为砚,后人寻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加以斧凿”而又不着痕迹,这才能做好随形砚。
极简工装主义 第4篇
1 大口袋
大口袋是工装中运用得最多的设计元素,从而成为了工装的标志。曾为实用而生的大口袋不再满满地塞着维修工具,却成了一向寡味的男士服装最好的装饰,挺括的面料给工装外套增添了一份活力。
2 卷裤边
男人穿工装是一种态度,讲究的是一种不经意间流露的时尚,将裤脚微微上卷,除了能突显层次感外,还能让人看起来更真实、自由、随性。工装裤大多以卡其色和大地色系以及军绿色等经典色为主。搭配简单而挺括的外套,非常随性简约。
3 牛仔裤
粗犷的棒针、水洗牛仔裤以及水牛皮靴,无疑都是最为阳刚的工装元素。其中最普及的工装就是牛仔裤了。在如今工装时装化后,牛仔裤收窄、提臀,改良了着装比例,让男人看起来更加性感有味道。
4 卡其裤
简单的格纹衬衫加上深蓝色马甲,搭配上一条棕色牛皮腰带,复古的绅士风格中带着点粗犷的气质、一条耐磨的修身卡其裤打破了美式“古着,工装的乏味,加上一顶卡其色的开酱帽,和厚重的黑色帆布大包,随性之余更适用于工作场合。
极简主义读书笔记 第5篇
1、事情其实很简单2、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3、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4、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5、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6、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7、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你看,书如其名,通俗易懂,讲的东西再明了不过。读完之后,觉得第1、第3、第6点特别有意思。
事情其实很简单
当然,有许多事情是复杂的。这里讲的是遇到困难时,在诸多解决办法中你总能找到那个相对简单并且更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这一点,在潜意识里,就得直截了当,不兜弯子。比如,同事中有人对你有怨言、冷淡,你向其他同事各方打听想了解为什么。太复杂,不如直截了当,当面说开。
锻炼这种用简单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书中提到一个词“电梯公关”,意思是在电梯里遇到了某个重要人物,你必须把电梯到达的几十秒内准确的把信息传达给他。或者说你能否用25个字把某件事描述清楚――一个事件、一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法或一个解决建议。不妨一试。
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时间是碎片化的`,文中提到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要想在一定时间完成它,得考虑到碎片化的时间--与人聊天、看微信、读知乎。摒弃这些碎片化时间,做事情专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二,给一件事情做计划的时候,如果碎片化时间不可避免,则在计划之初,就应该把这一部分时间考虑在内。另外,事情大多时候可以拆分为一个个小的目标和计划,把这些目标计划、事情的过程罗列出来,也可以帮助更好的监视这件事的进度,从而保证这件事的连续性不被破坏,提高工作效率。
当你努力做多个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同时做,两件事情不可能具有同样的优先级,排出优先级,做完一项做另外一项。这时可以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排除事情来行事。
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一件事情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得有界定的标准。一项需求,按照产品的prd做完,又通过了测试case,开发这个节点上算是完成了。明天早点起床,几点?六七点吧。这不叫界定,这叫模糊不清。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把完成目标清清楚楚的界定出来。表意不清的结果会造成个人的懒惰、得过且过。
读书容易,实践难。
极简主义的理解 第6篇
10工业设计lyc
最近这段时间,或者说是这几年,极简主义在中国逐渐变得家喻户晓,对于以简约为美的极简主义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西方世界,这种摒弃了虚浮的装饰而坚持以本身的肌理和形态来构造出美的形式主义,似乎更加的符合东方文化中对“禅”的理解,把禅宗奉作神灵的日本设计对于这种简单美的追捧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成功打造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随着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的增强,极简主义不仅仅局限于早期的绘画领域,极简主义的延伸突破了精神领域而触及到物质领域,现今的极简主义可以诠释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简约形式,而就产品对于极简主义的应用,个人认为,主要分为形式的极简,功能的极简,和操作的极简。
形式的极简,即最为直观的极简主义应用,对于日益繁忙的社会生活而言,简约的产品外观带来的是视觉和心灵的回归感,用材质最原始的的肌理和基本的形状去创造出美感,形式的极简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上返璞归真。另一方面,形式的极简也包括了结构上的极简,这种对于产品组合做出的减法意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输出,把复杂规整于简单,是一种效率的提高,和节约意识的倡导。省去不必要的,留下美和有用的,是形式极简的最深刻内涵。
功能的极简,相对于形式极简对于美的简化而言功能的极简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举例于生活中的许多产品,热衷于把各种功能集结于一身,然而却不知这种面面俱到其实是忽视了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不同需求和个性,把多余的功能强加于不需要的人群使用者身上,本身就造就了一种浪费和复杂,带给用户的是不便和疲劳。近几年里许多设计都趋于专门化,只针对于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环境去设计产品的功能,界面,和形式,这些就是功能极简的新发展,一种负责和有效的设计方式。
操作的极简,这是一种对于人本主义的探索,可以说是产品极简主义中最为深刻的表现,对于操作的极简容易产生一个误区,认为把操作方式做到最简单最易懂就是所谓的极简,其实不然,操作的极简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产品如何最贴切的向针对的使用者传递出操作信息,并使使用过程达到最符合使用者心里和生理上操作的舒适和满足。单纯表面上的简单其实带给用户的更加的不便和不舒适,操作的极简应当深化到一种精神层面的高度。
以上是个人对于产品极简主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