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二中生物学案必修三(精选4篇)
即墨二中生物学案必修三 第1篇
装 订 线 即墨二中2011-2012学高生物暑假导学案 编号:
3使用时间:2011.9.14 编制:孙东滨 审核:张晓东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2写出下列神经中枢的主要功能。○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下丘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说明】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概述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层学生完成掌握学案,并完成课后题的相关内容。B层学生掌握好学案的内容,C层学生完成好学案。
大脑皮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时间20分钟。
小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脊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人脑的高级功能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_______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_______,是整个神经系统中_______能力目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_______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目标:合作学习,激情投入,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乐趣。
和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课前预习2观察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写出各区的功能 ○
W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导航】
V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S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_________
H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过程是指:____________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______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学习和记忆的关系:学习和记忆是脑的_______之一。学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________
记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3)反射弧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短期记忆和永久记忆之间的联系 ○(4)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期记忆主要与_______的活动及_______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兴奋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的建立有关。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
(2)兴奋传导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
()
(3)兴奋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4)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来完成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
(2)请简述突触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
()
(3)神经递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神经递质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5)某些杀虫剂能影响神经递质的生理作用,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含有大量的_________,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_________,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
功能。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教师寄语: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孙东滨 6.某外伤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在 5 .右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觉性语言中枢 C.视觉性语言中枢
D.运动中枢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我的疑惑: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课内探究 D.以上说法都对
探究:1.阅读课本17页和18页相关的内容,然后总结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过
程?
6、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脊髓
C.大脑
D.垂体
7、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2.阅读课本19页相关的内容,然后总结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 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9.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
()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的关系是什么?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范围广 ④作用时间短 ⑤作用部位准确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 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10.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传导
D.反射弧
概括总结:
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图中_____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个。(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当堂训练
选择题:(1——4ABC级)
1.在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1)飞虫进入眼中流泪(2)熟睡中蚊子叮咬,手去拍打(3)婴儿闻到母亲的体味吮吸乳汁
(4)看到老虎感到害怕(5)司机见到红灯停车(6)听故事听到紧张时,手心出汗
2.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开水壶,缩手反射的发生与疼痛的时间是
()A.先感到疼痛,后进行缩手反射
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先缩手反射,后感到疼痛
D.变化不定
3.下列现象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A.婴儿吮奶
B.排便反射
C.谈虎色变
D.躲避飞来的物体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5——10AB级)
教师寄语: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孙东滨
即墨二中生物学案必修三 第2篇
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 2课时
《热爱生命》
一、直接进入课文,然后简介作者。
(先要求学生读注释1,再补充: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马克思称为“产生巨人”的时代,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如哥白尼、伽利略、哥伦布、麦哲伦,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但丁、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及培根、蒙田等等。《热爱生命》是蒙田晚年写的一篇随笔。
二、学生朗读课文(由两个学生分段读),并正音。
三、提问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和词语含义。
1.作者在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什么?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的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受神权束缚,把希望寄托在上帝那里)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2.怎样理解“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3、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同时,“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所以“我们”要更加讲究生活、专注于生活,即使已经进入老年,也要使自己最后“剩下的”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4、第三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
5、作者为什么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
6、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 又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板书:一般人 消磨 赏玩
哲人 打发 无视
我 称颂 热爱 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四、拓展《 热 爱 生 命》 作者: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一、作家与题解。帕斯特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
人为什么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苇草一样美丽而脆弱,比喻贴切。“思想”与“苇草”,将人表述为一种辨证的存在,其中蕴含着精神与物质、尊贵与卑微、理性与感性、平凡与伟大、脆弱与坚韧等矛盾统一的关系。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
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
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三、难句理解
1、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明确】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2、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明确】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这一段是前文的升华,人要怎样思想,要符合道德的范畴,对思想的界定更为清楚了。思想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作者要强调这一点。还要注意的是,17世纪的法国,法律当然不完善,更要借助道德的力量约束。
3、“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如何理解?“规定”在这句中是什么意思?
约束、境界、范围、深度广度。承接上文“道德的原则”。
4、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生答:人类的文化成果在宇宙中最璀璨光亮)
同学们正在用自己的思想来诠释这篇文章,也可以看出思想的力量。《信条》
一、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本文选自《我需要知道的一切》。
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随笔与一般散文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二、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对于应该怎样生活、做人做事,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三、针对文中的信条,谈谈自己的认识。
1、有东西大家分享。(仁爱。能够与人分享或说共享,要有相当高的境界,要有谦让的态度,要能够舍弃物资利益。
2、公平游戏。(平等。信守规则。平等守信,“游戏”才能公平进行。否则,就会惹起事端,造成矛盾,引发战争。)
3、不打人。(文明。不粗鲁、不野蛮,不残忍。妻子不能打,弱者不能打;小偷不能打,囚犯不能虐待。人要摆脱兽性,趋仁向善。可以避免家庭暴力,避免社会冲突和动荡。)
4、交还你捡到的东西。(拾金不昧。)
5、收拾好你的一摊子。(尽责。对己、对人、对家、对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起码减少了别人对你的责任与义务。)下文说“要是所有的政府都奉行这么个基本政策,交还它们捡到的东西和收拾好它们自己的一摊子”。(布什可以说是一位时运不佳的总统,他第一任任期结束的2004年,美国从1970年代的最大债权国已经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任期以美国历史上遭受的最残酷的恐怖袭击开始,以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结束。其间的“卡特里娜”飓风、伊拉克战争等。奥巴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都是收拾布什留下的烂摊子。)
6、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本分。不偷、不摸、不贪、不占、不抢。“伸手必被捉”。偷盗、贪占、抢夺,历来为人厌恶,如海盗,如和珅,如日本的侵略。)
7、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恭敬。发自内心而态度诚恳,才能够获得人们的原谅、尊重与信任。)
8、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护环境。健康自己,也健康别人。)
9、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都有好处。(均衡营养,身体健康。人要掌握自己的养生之道)
10、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精神乐观,情趣高雅,养活自己、奉养亲人、贡献社会。和谐生存。均衡,游戏与爱好,工作与锻炼、学习与思考,休息与劳作均在此列。)
11、每天睡个午觉。(休息。劳逸结合。“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列宁)
12、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奇异风光,看万千人生,开阔视野,豁达心胸。但要注意安全,时时处处保护好同伴。“仁者爱人”。)后又反复强调“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13、要承认奇迹。(生命顽强,凡是生命都是自然的奇迹。要承认、要尊重、要热爱所有的生命,更要热爱珍惜自己。有人收养鳏寡孤独,有人收养流浪宠物,是热爱生命;有人身残而坚强活着:海伦成为伟大的作家,霍金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14、我们也会死亡。(死亡也是自然。秦始皇、汉武帝求长生而不得,有的人因求长生反而丧命。)
15、一个大大的“看”字。(“看”是观察,也是学习。多看、多学,进而深思,想清楚人情事理。千万少说。言多语失:说话容易不实、不准、不对。容易误事、伤人、害己。)
“信条”,是富尔格姆的人生准则,也是他的理想;是人人的人生准则,也是社会的准则。故题目只用“信条”二字。
词语:称颂
度日
虚度此生 渡过难关
即墨二中生物学案必修三 第3篇
1.地位。
本节内容是烃的衍生物的第一节,在知识体系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性质这一中心,掌握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烃的性质,又为后面醇、酚、醛、羧酸、酯、油脂和单糖等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掌握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素质。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溴乙烷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从而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离子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规律;(2)通过实验让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重点、难点的突破,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 溴乙烷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分子模型来展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掌握溴乙烷结构的同时,学会逻辑推理;
(2) 通过实验探究和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抓住官能团和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展开教学。
二、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利用视频,动画演示,以及乙烷和溴分子的结构模型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3.电教法:运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展示溴乙烷的空间结构,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溴乙烷化学反应的本质。
总之,通过巧妙设疑、启发讲授、知识回顾、归纳总结、实验探究、讨论总结、指导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整体。
三、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总结归纳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有机物时利用模型的方法、对比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整理收获得出结论
1.导入新课。
观看《全球保护臭氧层》视频短片;展示塑料管、不粘锅的图片,解释相应的化学成分;展示臭氧层空洞的图片。
【提出问题】(1)请问氟氯代烃是烃吗?(2)溴乙烷C2H5Br是否与氟利昂属于同一类物质?
2.引出话题,推进新课。
【过渡】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过程是什么?
【引导】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
【展示溴乙烷的结构模型】
3.确定学习的总思路:与乙烷比较学习。
4.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1】观察溴乙烷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溴乙烷加水,溴乙烷加苯,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总结出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5.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的学习:
【提出问题】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反应,可能有什么物质产生?
【科学推测】若反应,则生成乙醇和溴化钠: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探究实验2】取代反应实验设计:
(1)设计溴乙烷在NaOH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2)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中溴乙烷里的Br变成了Br-。
【动画模拟】溴乙烷的取代反应过程
【得出结论】
消去反应的学习:
【探究实验3】溴乙烷的消去反应产物的探究
【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溴乙烷和2mL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按装置图连接,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讨论】(1)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乙烯?
【动画模拟】溴乙烷的消去反应过程
【得出结论】
6.提出思考,巩固概念。
【思考】 (1) 什么叫做消去反应?
(2)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条件有何不同?
(3) 是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小结】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结论:溴乙烷和碱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有水必取代,有醇必消去。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三)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析生物必修三热门考点 第4篇
本考点多以“生长素”为主要考查对象,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坐标图、图表、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为背景。考查时常与酶、物质的鉴定和跨膜运输、细胞代谢、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例1 将燕麦放在适宜条件下黑暗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制取两种等长的切段(S1、S2)若干。然后将两种切段分别在不含外源激素、含生长素、含赤霉素(生长素与赤霉素浓度相同),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3天观察记录结果。结果如图(其中图3为第3天测量的伸长值):
[S1切段][S2切段][1天][2天][3天][C][G][Ⅰ][G][C][Ⅰ] [切段S1对激素的反应][切段S2对激素的反应][胚芽鞘的不同部位取等长切段][伸长(mm)][C组 不含外源激素][G组 含赤霉素][I组 含生长素] [5
4
3
2
1
0] [图1][图2][图3]
(1)胚芽鞘尖端、幼芽、幼叶等部位都能产生生长素,图2中,I组与C组相比,I组的S1段伸长不如C组的原因:
(2)从图3可知, (激素)对S2段的伸长促进作用更明显,主要体现了该激素的哪种生理作用:
(3)如果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S2段后再进行相应实验,则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是 抑制剂处理过的切段S2。
(4)某同学利用若干等长的S2段、含14C赤霉素的琼脂块及空白琼脂块,设计实验证明赤霉素无极性运输特点。但只做了一组实验,请右下方框中补出其对照实验,并写出各自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实验1][实验2]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空白琼脂块][含14C赤霉素
的琼脂块]
实验结果:
答案 (1) 胚芽鞘的尖端S1含内源生长素,过多的生长素促进尖端生长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
(2)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3)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4)
[实验2]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空白琼脂块][含14C赤霉素
的琼脂块][S2]
实验结果:实验1和实验2中的空白琼脂块中都能检测到一定量的放射性(含14C的赤霉素)。
解析 (1)图2中,I组与C组相比,I组的S1段伸长不如C组。因为C组未施加外源生长素,而I组施加了外源生长素。S1切段属于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内源生长素。因此对于I组而言,内源生长素和外源生长素导致生长素的浓度太高,减弱甚至抑制了S1切段的生长。
(2)从图3中可知,施加赤霉素的G组对S2段的伸长作用最明显。
(3)S2切段属于胚芽鞘下端,该切段内的细胞不再分裂,但是会伸长生长。由于该切段内细胞不再分裂,因此细胞内不再进行DNA的复制,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该切段内细胞会伸长生长,依然会有蛋白质的合成,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会影响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S2切段的伸长。
(4)本小题要求设计实验证明赤霉素无极性运输特点。要先弄清极性运输的特点: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只需证明赤霉素能否从形态学的下端向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即可。所以实验2中只需将S2切段颠倒180°放置即可。
点拨 该热门考点中,大家注意对类似实验分析与设计的归纳和总结:
(1)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为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见必修三课本P49,技能训练);
(2)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见必修三课本P51,探究);
(3)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一般教辅资料均有归纳)。
该热门考点中,不管题目如何改变,其核心是一定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1)生长素的产生: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都能产生生长素,其合成不需要光。
(2)生长素的分布:①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②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生长点>老根。
(3)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见下图)
①方向: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②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是由单侧光(向光侧→背光侧)、重力、离心力等因素引起的。
热门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考点多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的难度和形式多元化,因此在复习时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种群、群落与演替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全球环境问题等)的前提下,加强对重难点内容(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突破。
例2 下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工厂会向河流排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 结构,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 。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 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在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 能力。
nlc202309031425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无机盐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 。
(4)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
答案 (1)水平 太阳能、工厂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氧气 自我调节
(3)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 温度或光照
(4)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析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呈镶嵌水平分布在不同地段,因此高山、河流、村庄内的生物也呈现水平分布,故属于水平结构。注意题干中的信息“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工厂会向河流排污”,因此可得到答案。要注意的是,不要自己认为村庄会向河流排放生活污水,而回答“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题干内没有明确给出的条件,不要自作主张地添加。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使得水体中好氧性细菌数急剧增加,水体中O2含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村庄附近的河流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3)据图可知,A处1~2月无机盐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大量增多,吸收了水中的无机盐。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温度太低,也可能是光照时间太短。
(4)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从而造成高山冰川越来越少。
点拨 (1)图解水体富营养化后产生水华或赤潮的原因: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池塘、湖泊、海湾(水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藻类植物、浮游生物遗体][水中溶解氧减少][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鱼类、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水华或赤潮][有氧呼吸][需氧微生物
分解][汇 集][死 亡][厌氧 微生物]
(2)能量流动模型分析:(见必修三课本P94~95,图5-6、图5-7、图5-8)
解读三图中的“同化量”:
①同化量=摄入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②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③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
④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的去路有三条:
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自身呼吸消耗。
⑤在一定时间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的去路有四条:
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也未被本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即“未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