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精选8篇)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第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男27例,女8例;年龄34~46岁,平均(40.3±4.4)岁。对照组男29例,女7例;年龄36~42岁,平均(39.6±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通过抗生素治疗,采取三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生产厂家: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966)治疗。

对照组实行阑尾切除术治疗,操作方法:取患者仰卧位,结合患者病情做切口,将患者的腹膜切口,取出渗液实行细菌培养,找到患者的阑尾部分。对系膜进行处理,确保切除阑尾在腹壁外操作。最后,行荷包缝合,对患者阑尾的残端进行处理,关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病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试验组疼痛缓解及住院天数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试验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情况,病情复发率为13.89%。

3 讨论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阑尾炎中主要的类型,属于外科比较常见的病症,其发病率占各类急腹症首位。阑尾炎主要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几种[2]。病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梗阻、感染、其他,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胃肠道不适、发热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和皮肤感觉过敏等。这类病症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可分为抗生素治疗、一般治疗(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的时间休息,禁食并给予水电解质)、止痛药物治疗(多用于体弱患者)、对症处理(止吐、镇痛、胃减压处理等)[3]。

本研究通过抗生素、阑尾切除术治疗。抗生素主要通过三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治疗,因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会发生腹腔感染的情况,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致病菌生成。致病菌主要为拟杆菌、肠杆菌,通过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对这类病症治疗,能够有效覆盖厌氧菌、革兰阴性菌,为治疗腹腔感染的主要方式。结果显示,试验组通过抗生素治疗,安全、有效,不会增加治疗的风险性但有一定的病情复发率[4]。老年人群多伴有内科病症,如心功能和肾功能不全者、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均不适合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急性老年阑尾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将抗生素应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安全可靠性,但是其还存在一定的病情复发风险,在治疗前需要严格检查患者实际患病情况,筛查符合条件患者要应用抗生素治疗,这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症疼痛情况,保证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轶国,印建中.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策略及其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5):715-719.

[2]宋世琦.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策略及其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0):195-196.

[3]余怀德.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111-112.

急性阑尾炎教学设计 第2篇

太原卫校 外科教研组 付 杰

一、教材分析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严鹏霄主编的、供中职护理、助产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第二版)中第十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外科护理学》由外科护理学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组成,本节课属于各论内容。本书第十五章主要介绍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而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一种临床上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护理,同时又巩固了腹部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0级三年制中专护理班的学生,本课程是在第二学年上期开设。《外科护理学》的开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医学理论、基础护理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外科护理学的总论部分,基本掌握了总论中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好外科护理学各论和执业后从事专科护理奠定了基础。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

①认知目标为:熟练掌握急性阑尾炎病人身体状况和辅助检查的护理评估,掌握急性阑尾炎病人病因病理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②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为病人做健康宣教,并能给予病人及时、正确的救治、护理。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树立热爱护理事业,立足本职工作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2.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急性阑尾炎病人的身体状况的护理评估和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措施。

(2)难点:急性阑尾炎病人病因病理、辅助检查的护理评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1)在授课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结合。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以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相互促进,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还能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2)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指导学生可采用预习法、质疑法、读书法、讨论法、总结法学习本次课。

五、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准备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有关阑尾的解剖和生理知识。预习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这节新课内容。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与本次课相关的图片、视频、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并做好教学设计。

2.授课环节(本次授课时间为90分钟,共分为5部分)

(1)病例导入,激发兴趣。以一则急性阑尾炎病例报道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认识急性阑尾炎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次课的兴趣,共5分钟。

(2)检查预习,巩固基础。结合阑尾解剖图谱,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最后学生总结归纳,共5分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阑尾的体表投影在哪里?称为什么?阑尾的位置有无变异?阑尾系的血管神经解剖要点?阑尾的组织结构和生理作用?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3)案例启发,推进新课。在新课的推进时,先给出一个病例,为学生的学习假设一个情境,请学生阅读并分析病例,结合病例,按照护理程序分别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对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进行讲解。新课的推进共60分钟,其中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是本节课需要精讲和细讲的内容。

(1)结合病例讲解护理评估时,分别从术前和术后进行评估。术前从疾病的诱因和病因病理、身体状况、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医生处理措施方面评估。术后从手术麻醉类型、术中情况、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术后不适、术后并发症方面评估。护理评估的讲解共25分钟,其中急性阑尾炎病人病因病理的评估是本次课的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时,我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引起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和诱因有哪些?四种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特点。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转归结果。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急性阑尾炎病人的身体状况的评估是本次课的重点。在突出重点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的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在强调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时,教师采取结合病例、图片、疾病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进行对照讲解。对于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指导学生分别从疼痛诱因、开始时间、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结合阑尾的神经解剖要点,解释为什么急性阑尾炎病人会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腹痛特点进行列表归纳,方便记忆。急性阑尾炎病人的辅助检查本节课的重难点。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检查及临床意义学生已经在健康评估中学过,急性阑尾炎病人要选用哪些辅助检测,这些检查对于急性阑尾炎的病人有什么临床意义才是我要强调的。

(2)护理诊断有别于医疗诊断,较多学生难以正确提出完整的护理诊断,或者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不合理,不能体现病人护理问题解决的轻重缓急。在讲解完护理评估后,让学生们经过讨论后提出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诊断,并按照合理顺序排列,教师最后点评,共5分钟。

(3)根据提出的护理诊断,结合病例讲解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的制定。其中护理措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精讲,需要26分钟。护理措施的内容较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术前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休息、活动、体位、饮食);病情观察;对症支持护理;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切口及引流管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在讲解护理措施的时候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急性阑尾炎手术前准备包括哪些?术前准备禁忌什么?

(4)拓展延伸,更新知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今临床护理的需要,授课时要进行知识拓展延伸,及时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共6分钟。为了使学生适应临床护理,除了讲述课本知识以外,还介绍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和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的知识。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第3篇

【关键词】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应用;急腹症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40-0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时,患者切口较易感染,影响康复。因此,医护人员在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使用适量抗菌药进行治疗。笔者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应用对疗效的影响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56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其中,治疗组28例,男17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9~50岁,平均年龄(29.63±1.17)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10~49岁,平均年龄(29.87±1.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辽宁卫星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Z1021866]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1)(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38)治疗,药剂量分别为0.5g和4.0g,持续治疗2~7d。观察组观察让患者用甲硝唑[辽宁卫星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Z1021866]和左氧氟沙星(宁波天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507)治疗,药剂量分别为0.5g和0.4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抗菌药使用时间。

1.4 疗效判定[1] 显效:切口甲级愈合,没有出现感染,获得手术预期目的;有效:切口乙级愈合,没有出现感染,基本达到手术预期目的;无效:切口丙级愈合,且出现感染。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抗菌药使用时间相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持续治疗1~4d平均使用抗菌药时间为(5.41±0.74)d,对照组患者术后持续治疗2~7dp平均使用抗菌药时间为(7.56±1.02)d。两组患者术后抗菌药使用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外科,急性阑尾炎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阑尾出现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失去光泽和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渗出物等症状。且患者阑尾各层均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水肿现象,在黏膜表面出现出血点和小溃疡现象。因此,通过手术方法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应采用相应的抗菌药对其进行治疗,有效降低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过程中使用抗菌药进行治疗的主要目的为让患者机体中血清和组织药物浓度超过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但是错误的使用抗菌药不仅不会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因此,医护人员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的药性和抗菌谱广,其对肠杆菌科细菌、嗜肺軍团菌、金黄葡萄球菌等革兰菌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其早日康复,缩短抗菌药使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抗菌药使用时间同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P<0.05)。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治疗时给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贺亮,田伟军,王鹏志.术前应用抗菌药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03):217-219.

[2]朱梅芬.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03):282-284.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入院时患者右下腹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或反跳痛, 有发热和恶心呕吐的临床表现, 并经实验室检查和B超检查患者均符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2]。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2组, 对照组75例, 男46例, 女29例, 年龄21~57岁, 平均 (35.6±12.4) 岁;观察组75例, 男44例, 女31例, 年龄23~55岁, 平均 (34.7±11.9)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具有可比性。且入选患者均无伴发肠梗阻或胃肠穿孔等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75例患者, 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观察组75例患者, 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患者取平卧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 常规消毒铺巾, 在右下腹麦氏点附近压痛点做长约2~3 cm的斜切口, 钝性分离皮下各层及腹横肌及腹内斜肌, 用弯血管钳提起腹膜并切开, 长度与腹外斜肌腱膜切口长度一致, 固定外翻的腹膜在皮肤护巾上, 将手术台向左侧倾斜20°左右, 以利于暴露回盲部。然后仔细探查腹腔情况, 并及时处理渗出的液体, 轻轻提起回盲部, 寻找阑尾提至切口外, 常规顺行或逆行切除病变阑尾, 末端采用荷包法缝合各层皮下组织和切口。术后根据患者手术过程中腹腔污染情况, 给予合适抗生素治疗和确切的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切口疝、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分析: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 经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 经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为8.0%, 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于非常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病情发展迅速, 如果在早期得不到及时治疗, 极有可能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目前, 针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 各基层医院还是主要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 手术切口在6 cm左右, 手术操作相对容易, 但由于其切口大、患者恢复较慢, 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 外科微创技术应运而生,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以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 逐步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患者, 经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为8.0%, 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由此可见,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大大满足了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美容需求, 且有助于患者及早下床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值得在有微创需求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 经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 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在有微创需求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梅泽文, 聂时求, 沈志刚.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9) :23-24.

[2]冯月宁.应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54例临床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4) :51-52.

[3]毛扬振.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4) :219-220.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患者均满足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16~51岁,平均年龄(36.7±11.2)岁;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4.9±1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治,注射用氨苄西林3.0 g,加甲硝唑注射液0.5 g进行静脉注射,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大黄牡丹皮汤进行诊治。药方组成:甘草6 g、大黄12 g(后下)、牡丹皮10 g、桃仁10 g、芒硝10 g、败酱草10 g、赤芍药10 g、枳壳10 g、连翘15 g、金银花15 g等。假设出现高热不退、心烦口渴情况,需要加生石膏30 g(先煎),知母15 g,用水进行煎服,3次/d;假设在诊治过程中,病情显著加重或者出现阑尾穿孔情况,需要手术进行诊治。在诊治后记录平均疗程时间,并对比两组的诊治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腹痛消失,腹部没有包块,压痛消失,B超以及CT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情况;显效:腹痛消失,腹部包块显著减少,B超以及CT检查发现右下腹部炎性包块显著变小;好转:腹痛情况显著减轻,右下腹还存在压痛、反跳痛的情况,B超以及CT检查发现右下腹部炎性包块显著变小,血常规显示正常;无效:在诊治3~5 d后,腹痛情况没有明显减轻,体温没有下降到正常范围内,血细胞总数比正常值要高,B超以及CT检查发现右下腹部炎性包块没有任何的改变,压痛、反跳痛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患者中无一例因为病情严重而进行手术治疗,且服药依从性较佳,均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7.5 d,痊愈15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患者平均疗程5.3 d,痊愈21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多见的疾病,并作为一种多发性疾病,在任何年龄阶段均有可能出现。在众多的外科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属于最为多见的一种,占所有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在第一次发病时,症状体征比较轻,且发病比较缓慢,在发病的过程中有低热、乏力的症状,假设早期不及时诊治,有可能出现穿孔情况,从而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来说,均表现在阵发性或者持续性胀痛与钝痛,通常情况下持续性剧痛所代表的即为化脓性阑尾炎或者坏疽性阑尾炎。在出现持续性剧痛危及到中下腹或者两侧下腹时,均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兆。很多情况下在出现阑尾坏疽穿孔时,神经末梢的感觉与传导功能会消失,或者由于腔内的压力下降,导致腹部疼痛减轻,但是这种疼痛的减轻只是短暂性的,与此同时其他所伴随的症状以及体征不会有所缓解,更有甚者则会使病情更为严重[2]。因此,在临床上对此种疾病进行治疗时应综合其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切忌被一些假象错误引导,进而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在中医学的领域中,此种疾病属于“肠痈”的范围内。在《外科正宗》中曾明确表示“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由来有三:……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一也;……败血停积肠胃,结滞而成者二也;……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在《金匮要略》中曾明确表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可起到活血化瘀与解毒的功效。在出现肠痈时,大多是因为湿热郁蒸,气血凝聚,热结不散而引发。湿热邪毒内结肠腑,血气凝滞,则右少腹疼痛拒按;热盛肉腐,脓液内蓄,故局部肿痞;病在肠,与膀胱气化没有关系,因此小便可以自调。六腑以通为用,因此应该泻热破瘀,促进消散。在此药方中,大黄可起到泻火逐瘀,通便解毒的功效;牡丹皮可起到凉血清热,活血散瘀的功效,将二种药物联合应用,则能够共泻肠腑湿热瘀结,为方中君药。余药合用,可起到荡涤实热,活血通瘀的功效。此种药方攻下泻热和逐瘀共同应用,可以促使结瘀湿热速下,痛楚减轻,痈肿消除,达到治愈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对8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治观察后了解到,其中没有患者因为病情严重而进行手术治疗,且服药依从性较佳,均配合治疗。80例患者中无一例因为病情严重而进行手术治疗,且服药依从性较佳,均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平均疗程7.5 d,痊愈15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患者平均疗程5.3 d,痊愈21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则能够说明,在应用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能够缩短疗程,显著提升治愈率,也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但是,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样本较少、观察方式比较单一化等,若想更为全面具体的了解此种药物所产生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还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方可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供应有力依据。

综上所述,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好、治疗时间短等优点,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文君,伍刚,赵淑玲.生大黄保留灌肠联合施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04-105.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第6篇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7 月~2014 年6 月入住我科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9例, 男65例, 女64例;年龄在18~69岁, 平均41.1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 实验组63例, 两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了传统阑尾切除术, 术中麻醉方式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者为两名副主任医师。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常规禁食、补液、协助并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翻身拍背、早期下床活动等护理干预措施, 肛门自然排气后进食流质。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行气通便贴治疗。 使用前后无需皮肤准备, 在阑尾切除术后12 h以脐孔 ( 神阙穴) 为中心贴行气通便贴, 每贴使用24 h, 每天更换, 直至患者排气[2]。

1.3 评价标准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术后自觉第1 次肛门排气时间[3]。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1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其病因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阑尾感染, 管壁充血水肿, 组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而造成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及时将病变的阑尾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而这种腹部手术由于麻醉、腹膜刺激、术中操作对胃肠的牵拉等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胃肠功能, 导致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缩短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 使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3.2行气通便贴是由远红外纳米材料、生物胶、基质和载体材料等组成的经过贵州康琦药械有限公司生产研制加工而成的[4], 涂于布上制成70×100 mm大小。其中的成分生物胶, 是从多种药材中萃取精华而来, 如通过提取枳实中的辛弗林、厚朴内的厚朴酚、鸡矢藤甙、车叶草甙、熊果甙 (Arbutin) 及挥发油等, 通过血流作用于肠道神经丛, 激活生物大分子活性, 加快平滑肌收缩, 提高肠内渗透压, 促使水和电解质代谢平衡, 增强人本身免疫功能, 促进肠蠕动, 达到排气、排便的作用。它使用于腹部外科手术者、产科手术者、骨伤科病患等。

有报道显示, 行气通便贴在胃癌、直肠癌、胃溃疡、胸腰椎术后、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效果是显著的[5]。 但是由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炎症局限、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 通过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后, 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本研究显示行气通便贴贴于患者脐部促进胃肠功能的方法可缩短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但效果不明显, 因此, 笔者认为,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术后患者不需要常规使用行气通便贴, 这样既能降低费用, 也能避免了对行气通便贴过敏导致的红疹、水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但由于本研究儿科患者及高龄患者少, 因此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儿科和高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使用行气通便贴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邵生声, 赵新国, 陆建龙.行气通便贴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6) :1878.

[2]李燕.行气通便贴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和护理[J].国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10) :1243-1244.

[3]焦文芹, 霍蕊, 刘静静, 等.行气通便贴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 (3) :479-450.

[4]张怀雁, 文分芝, 刘晓玲.行气通便贴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腹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2, 12:17-18.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自1998年2月2009年8月共行282例单纯性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 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73例, 发病时间在48 h内;慢性阑尾炎109例, 发病时间在3年~5年之内。男195例, 女87例, 年龄8岁~71岁, 平均年龄39岁。腹痛占100%, 转移性腹痛占72%, 伴发热186例, 伴恶心、呕吐151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132例。均行右下腹麦氏点切口, 皮肤切口为2 cm~2.5 cm进行阑尾小切口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

282例阑尾炎患者中氯胺酮基础麻醉9例, 为12岁以下的儿童, 局部麻醉89例, 其余病例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均采取仰卧位, 选麦氏点切口, 皮肤切口为2 cm~2.5 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沿腱膜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钝性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暴露腹膜并切开。用组织钳提起腹膜并外翻, 用2把组织镊在腹腔内沿结肠带寻找阑尾, 阑尾在结肠带汇合处[2], 用阑尾钳夹住阑尾并提出腹腔, 提不出时先结扎切断阑尾系膜, 结扎阑尾系膜一定要确认结扎可靠, 然后在阑尾根部钳夹后用7号丝线结扎切断阑尾, 残端碘酒、酒精擦拭后荷包缝合包埋。一般不冲洗腹腔, 不放置引流。清点物品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 皮肤缝合1~2针, 术后6 h可下地活动, 应用普通抗生素3 d即可。

2 结果

本组282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小切口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手术时间平均30 min, 住院3 d~5 d, 平均4 d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阑尾炎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 大多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需要尽早施行阑尾切除术[3], 否则病情发展可能加重成化脓性阑尾炎、包裹性阑尾炎, 或经保守治疗转成慢性阑尾炎。传统的阑尾切除术要求5 cm~7 cm长皮肤切口[3], 组织损伤较大, 出血较多, 缝合线结多易留死腔且感染机会较大, 皮肤瘢痕也大, 手术用时长, 患者痛苦。而本组病例均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 具有切口小, 损伤小, 手术时间短, 患者痛苦小, 活动早, 并发症少, 切口感染率低, 费用低等优点。但是对于病例的选择, 应当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等决定, 同时也需要术者有丰富的经验, 正确的判断力, 以免过分强调小切口而贻误时间或视野不清、操作失误等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总之单纯性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 临床疗效确切, 适合基层医院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91-496.

[2]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1231-1236.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的10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试验组 (50例) 和对照组 (50例) 。试验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3~48岁, 平均 (34.28±3.87) 岁, 其中右下腹痛15例, 脐周痛14例, 转移性右下腹痛21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5例, 年22~49岁, 平均 (35.06±2.94) 岁, 其中右下腹痛16例, 脐周痛15例, 转移性右下腹痛19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 协助患者摆取仰卧位, 行硬膜外麻醉, 在患者麦氏点位置行一5~8 cm切口, 随后逐层分离皮下组织, 进入腹腔找到阑尾位置, 将其全部切除, 随后便可关闭腹腔, 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 缝合切口。试验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 协助患者摆取仰卧位, 行硬膜外麻醉, 在麦氏点进行常规消毒后, 在其位置行一1.5 cm切口, 随后使用甲状腺小拉钩分开患者各层组织, 且注意不可用力拉扯, 避免伤及周围组织, 正常情况下, 每层组织不会出现出血现象, 进入腹腔后, 为了加大前腹壁和阑尾区的空间, 可使用小拉钩对腹腔进行悬提, 不可使用手直接接触阑尾和盲区, 使用肉眼观察阑尾位置, 使用卵圆钳将阑尾缓慢、轻柔提起, 且将系膜和阑尾完全提出手术切口, 将其切除, 包埋后便可放回腹腔, 使用无菌纱布吸出周围渗出液体, 对腹腔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不同治疗后, 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阑尾炎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穿孔破溃性阑尾炎, 一种为单纯性阑尾炎, 从临床表现来看, 单纯性阑尾炎在早期发病时, 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疼痛, 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 但常规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性大, 术后并发症较多, 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 微创手术不仅可将切口缩小化, 且效果显著, 在临床中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2]。

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 微创小切口的主要优势在于: (1) 微创手术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且对患者创伤较小; (2) 使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时, 各层组织出血量较少, 且对各层组织损伤性小, 可促进患者的肠蠕动恢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术后用药时间短, 住院时间短, 可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4) 微创小切口手术后无瘢痕, 外观美观, 在临床上更受女性喜爱[3,4]。但在进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时, 需注意:手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 手术器械应首选甲状腺拉钩损伤性较小器械, 术后待患者病情逐渐恢复时, 应尽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5]。

本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 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而言之, 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效果确切, 其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所以其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 试验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 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短于对照组, 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单纯性阑尾炎,微创小切口,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邱正森.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7) :138.

[2]吴勇成.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10) :196.

[3]李爱军.探讨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18) :83-84.

[4]黄海.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8) :86-88.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