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丁三醇范文(精选9篇)
氨丁三醇 第1篇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疗效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 为分娩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其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都采用按摩子宫、宫缩剂的应用、宫腔纱条填塞法、子宫背带式缝合或子宫动脉结扎等治疗方法, 经积极治疗无效, 危及生命时需子宫切除,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现在我院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 收到很好效果, 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 选择我院分娩产后出血的患者42例, 最大年龄39岁, 最小年龄21岁, 平均年龄32.2岁;其中32例剖宫产, 10例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31例, 经产妇11例;孕周最长 (42±4) 周, 最短 (33±6) 周, 平均孕周 (39±4) 周;其中巨大儿3例, 胎盘早剥2例, 羊水过多4例, 产前子痫2例, 重度子痫前期2例, 有剖宫产史3例。分娩后2小时出血量最多达1650mL, 最少为420mL, 平均为650 mL;患者宫缩乏力, 因失血过多而面色苍白, 其中2例出现休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病情、平均出血量都无明显差异, 数据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所有病例排除孕产妇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有家族血液病史, 排除因软产道裂伤引起的大出血, 排除对所选药物过敏或禁忌。
1.2 治疗方法
按常规方法按摩子宫, 如无效, 把预定紧急救治方案和家属讲清楚,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患者及家属的意愿, 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3例用常规疗法治疗 (用缩宫素治疗) 。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商品名欣母沛) 治疗, 由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公司中国分公司生产;如患者属阴道自然分娩者, 于宫颈处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首次用量250μg, 如15min后无效, 逐渐追加注射, 用药最多不超过4次, 最多用量不超过2.0mg;如患者属剖宫产分娩者, 术中在切口下肌肉层进针, 当回抽无回血时, 注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用法同上;如患者在第三产程后未发生大出血, 而在回病房后发生大出血, 则经腹壁宫体处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用法同上。对照组用缩宫素20U肌注, 然后缩宫素10U加入5%的葡萄糖500mL, 静脉滴注, 用药后, 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 4小时内无复发性大出血, 视为已控制[2]。
1.3 出血量的计算方法
产后出血量的计算是很重要的, 是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救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分为几种: (1) 称重法:用吸血性能好的干敷料, 在前后称重计算, 公式是失血量=湿重 (分娩以后敷料重量) -干重 (分娩前敷料重) , 血液的比重按1mL=1.05g计算。 (2) 容积法:阴道自然分娩者, 在产妇臀部放聚血盘收集流出的血液, 然后倒入量杯测量出血量。剖宫产分娩者用吸引器收集血液, 出血量=吸引器负压瓶内的血量+手术中手术器皿和手术巾吸拭的血液。回到产房后用聚血盘收集血液, 然后倒入量杯测量, 有时配用专用卫生纸或卫生垫巾, 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每6小时称血一次并做记录[3]。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一次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15min后, 阴道内出血量明显减少, 子宫收缩良好;有效:需要二次追加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量, 用后30min, 可见子宫收缩良好, 阴道内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效:多次追加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但不见子宫收缩, 阴道流血不见减少甚至增多, 需要紧急采用其他方法止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当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出血量和用药15min、30min的出血情况对比, 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治疗15min和30min时的平均出血量观察组都比对照组少, 且差异显著, 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和总出血量、平均出血量比较, 见表2。
观察组止血时间 (18±9) min, 比对照组止血时间 (34±7) min短, 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总出血量和治疗后平均出血量都比对照组少, 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3。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89.65%, 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23%高20.42%, 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
2.4 毒副作用
观察组有2例出现腹泻、出汗的症状, 停药后症状逐渐减轻, 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出现腹泻、出汗和2例恶心的反应, 无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少, 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5]。
3 结论
产妇由于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巨大儿、子痫前期、瘢痕子宫及心理紧张等因素, 导致子宫收缩无力, 引起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控制出血不及时, 会引起休克、昏迷甚至死亡。第一时间有效的止血, 是关系产妇生命的关键。传统方法用缩宫素, 但药理学显示, 缩宫素仅对子宫上段产生作用, 且用量大会出现血压升高和水钠储留;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强烈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 对各个时期的子宫收缩都有稳定性能, 半衰期比较长, 高度兴奋子宫平滑肌, 刺激子宫肌肉层的收缩, 并可在胎盘部位发挥止血作用, 促进胎盘娩出和扩张子宫颈, 同时因为子宫腔内形成的压力较大, 使开放的血管和宫腔强力闭合, 更好的实现止血目的。相对其他缩宫药其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比较轻, 副作用更少, 应用更多有优势。减少了因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子宫切除, 而对女性的伤害。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
[2]吕铁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40例[J].中外医疗, 2008, 27 (18) :108.
[3]柯国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35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6) :506-507.
[4]李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0 (5) :99-100.
氨丁三醇 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解除胆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胆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在肌内注射阿托品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治疗后观察二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 高于对照组的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肌内注射治疗胆绞痛,止痛效果显著,可以替代部分毒麻品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 胆绞痛; 酮咯酸氨丁三醇 ;哌替啶; 肌内注射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58-01
胆绞痛是临床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大约95.0% 的病例是由结石性胆囊炎引发,临床常用治疗方案是使用抗胆碱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缓解疼痛。酮咯酸氨丁三醇是第一个可供注射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而达到止痛、抗炎和退热作用,而非作用于阿片受体或激发体内阿片肽的释放[1,2]。我科自2010年以来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作为主要止痛手段,并与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进行了对比,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均为B超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 18~74岁,平均 41.6岁,发病时间 2~36h;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 20~76岁,平均 39.8岁,发病时间 3~40h。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治疗时间选择上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60mg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盐酸哌替啶50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常规补液治疗,并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二组病例用药l h后疼痛缓解情况。显效为用药l h内疼痛消失,有效为疼痛在l h内缓解,无效为用药后1 h疼痛无改善。分别计算二组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并观察二组24h内的不良反应,并对以上统计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二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1两组疗效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胆绞痛的发病多由胆管或胆囊结石而致的胆管梗阻或急性炎症刺激引起的胆管平滑肌痉挛所致。临床上患者常急诊就诊,疼痛剧烈,严重的疼痛不仅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且导致肺通气功能下降、胆道系统功能紊乱,不利干疾病的恢复,因此这类患者如无腹膜刺激症或发热,黄疸的情况下都可先止痛,缓解患者痛苦。组织发炎或受损,会释放缓激肽、组胺、5-HT、PG、K+等致痛、致炎物质,其中缓激肽是最强的致痛、致炎物质。PG本身的致痛作用不强,但具有痛觉增敏感性,加重疼痛;PGE2致炎作用比组胺强10倍,又可增加各种致炎物质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因此PG在疼痛机制中非常重要。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NSAIDs,具有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其镇痛机制是通过降低外周环氧化酶(COX)活性来减少PG合成,而减少痛觉神经对内源性炎性因子的反应,抑制外周敏感化,从而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3,4]。此外,还可在不能够达到足够抑制环氧合酶浓度时通过降低PG释放来发挥其膜稳定作用;除了影响前列腺素合成,酮咯酸氨丁三醇也能够影响其他神经活性物质,而这些物质在伤害性刺激向背根传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与抗胆碱类药物合用能扩张胆囊和胆道括约肌,解除胆管的痉挛,效果更好。常规剂量无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无需监测呼吸,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不引起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
哌替啶为常见的阿片类止痛剂,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效果也已肯定。它是一种中枢性作用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受体以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而产生镇痛作用,但其镇痛效果并未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此外哌替啶有成瘾性、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以及需要红处方等特别之处使得门急诊不方便使用。本文2组治疗胆绞痛的总有效率相当,但酮咯酸氨丁三醇起效时间更快,无药物依赖性,且不受麻醉药品限制,使用方便,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急性胆绞痛的方法,可以替代部分毒麻品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利华,裴奇,谢昭明,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酮咯酸氨丁三醇胶囊含量及含量均匀度[J].中南药学,2006,4(5):348-350.
[2] 陶昱斐,丁燕飞,刘琴,等.酮咯酸氨丁三醇微囊的研究[J].中南药学,2006,4(2):108-111.
[3] Aharra IA,Alanazi FK,Mahrous GM,et a1.Clin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bueccadhesive film containing ketorolac in dental and post-oral surgery pain management[J].Pharmazie,2007,62(10):773-778.
氨丁三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8例, 均为女性;年龄22~38岁;孕29~40周;阴道分娩12例, 剖宫产36例;经产妇15例, 初产妇33例。具有妊娠高危因素的患者有42例, 包括:双胎妊娠8例, 羊水过多6例, 巨大儿5例, 瘢痕子宫9例, 前置胎盘5例, 胎盘早剥4例, 高龄孕妇3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出血量590~2700ml, 其中12例阴道分娩大出血患者中, 产时及产后2h出血9例, 占75.00%, 产后12~24小时出血3例, 占25.00%。36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中, 术中出血28例, 占77.78%, 术后出血8例, 占22.22%。所有患者均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当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时, 给予按摩子宫, 肌内注射缩宫素及静脉滴注缩宫素40U以上, 卡前列素1mg塞肛等处理, 观察子宫收缩仍不佳时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阴道分娩患者产后2h内出血时, 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颈注射。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时, 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体注射。阴道分娩2h后及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患者于臀部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单次注射剂量为250μg, 间隔30min可重复使用。
1.3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
(1) 容积法:用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 倒入量杯计算失血量; (2) 血和羊水混合液中血量的估计, 记录分娩过程中羊水和血的混合总量 (负压瓶中事先放入肝素12 500U抗凝) , 测定血液与羊水混合液中血细胞比容 (HCT) 含量, 通过公式计算血和羊水混合液中的出血量, 公式:血羊水中血量=总羊水和血混合液量×羊水中HCT/产前外周血HCT[3]。 (3) 称重法:分娩后敷料重 (湿重) -分娩前敷料重 (干重) =失血量 (血液比重为1.05g=1ml) [1]; (4) 面积法:10ml相当于将血液浸湿敷料的10cm×10cm面积[4]。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后15min内, 观察宫缩显著好转, 阴道流出显著减少;有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次注射后30min内, 观察宫缩好转, 阴道出血减少;无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次注射后子宫收缩仍差, 阴道出血持续不停。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48例患者中显效37例 (77.08%) , 有效10例 (20.83%) , 无效1例 (2.08%) , 总有效率为97.92%。1例无效患者于剖宫产术后3h再次行剖腹探查术+子宫动脉结结扎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全子宫切除术, 病理检查结果示子宫内膜及肌层未见异常, 慢性宫颈炎。
2.2 不良反应
48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8例, 其中面部潮红3例 (6.25%) , 血压升高2例 (4.17%) , 恶心、呕吐2例 (4.17%) , 发热1例 (2.08%)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 给予补液、降温、止吐等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处理较为棘手, 首选使用加强宫缩的药物。缩宫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收缩乏力的首选药物, 半衰期短, 仅能刺激子宫上段收缩, 有受体饱和现象, 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或水滞留。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a-15甲基衍生物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盐溶液, 使卡前列素的水溶性增加[5], 是天然PGF2a的合成类似物。其作为钙离子载体, 可提高细胞内及胞浆钙离子浓度, 触发肌原纤维的收缩, 使子宫内压力增加, 引起子宫强直收缩, 迅速使子宫胎盘剥离面的血管闭塞, 宫腔开放的血窦、血管迅速闭合, 以达到止血目的[6]。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起效快, 生物活性强, 半衰期长, 不良反应少, 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所致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好, 但对其他原因所致的产后出血无效。联合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显著降低了子宫切除的风险。
3.2 产后出血的处理对策
重视系统围产期保健, 密切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 加强产后监护, 在临床工作中可有效地防治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为产后2h, 应及时发现出血及正确识别出血原因。产后胎盘娩出后, 应分别在第15、30、60、90、12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情况, 检查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情况, 准确测量出血量, 及早发现阴道出血及休克。由于产科临床工作紧张繁忙, 目前目测法仍为临床最普遍采用的出血测量方法, 其简便易行, 但受主观经验影响, 误差大, 远低于实际出血量, 导致处理上的失误, 延误治疗时机, 所以临床上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应首选称重法、容积法等方法。当发生产后出血时, 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保持头脑清醒、正确果断用药, 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过敏史,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禁忌证。由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价格偏贵, 使用前应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征得家属同意后才能使用, 避免医疗纠纷。用药后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及不良反应。抢救过程注意无菌操作, 加强生活护理, 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 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
4 小结
当产妇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时, 应加强产后观察, 准确评估出血量, 积极加强宫缩, 及时果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由于价格偏贵, 目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仍不作为临床首选药物。但因其有快速、安全、高效、方便等优势, 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8例, 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深部肌内注射。必要时15min重复注射。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7例患者止血效果满意, 均无再次发生大出血, 保留了子宫, 总有效率97.92%。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参考文献
[1] 杨国庆, 於利刚.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剖宫产产后出血防治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 :52-53.
[2] 齐碧如, 叶建文, 王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3) :160, 163.
[3] 苏凤丽.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6) :15-17.
[4] 戴富菊.12例产后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31) :331.
[5] 程晓仙.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9 (3) :224-225.
氨丁三醇 第4篇
【关键词】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垂体后叶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中图分类号】R716.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96-02
胎盘早剥是产妇在妊娠期出现的一种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手术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妇发生胎盘早剥时病情紧急,若不能及时止血会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胎盘早剥的重症患者还会出现子宫胎盘卒中的情况,使凝血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增加止血的难度。胎盘早剥的传统治疗方法有结扎子宫血管、宫腔填纱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止血效果不够明显,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垂体后叶素由催产素及抗利尿激素构成,有快速收缩子宫血管的效果[1],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笔者选取我院因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入院的孕妇100例,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间100例因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入院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产妇除胎盘早剥外无其它重大疾病,对实验药物无过敏情况,且满足实施两组治疗方法的要求,所有孕妇施行剖宫产。其年龄平均为(27.53±4.01)岁,平均孕周为(34.03±1.98)周,平均孕次为(1.34±0.35)次。两组年龄、孕周和孕次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肌肉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H20094183,1ml:250μg),同时使用10U催产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子宫肌层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H31022259,2㎎)6U与2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的混合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妇第三产程、止血时间、各时间段出血量进行观察,同时对产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彩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第三产程和止血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各时间段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妊娠发生情况对比 临床治疗中,对照组出现5例子宫切除、12例胎儿窒息和5例胎儿死亡情况;而观察组出现2例子宫切除、4例胎儿窒息、无胎儿死亡情况。观察组治疗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大出血是导致母婴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严重者会导致子宫切除。胎盘早剥发生早期因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而重症胎盘早剥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使治疗止血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由天然的前列腺素组成,肌肉注射后可起到刺激妊娠子宫肌层收缩的效果[2],能够起到一定的止血功能,但是其疗效有限。而垂体后叶素由宫缩素和抗利尿激素构成,有使子宫血管收缩的效果[3],能起到良好的止血功能,而将垂体后叶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使用后能有效提高止血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第三产程、止血时间和各时间段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在不良妊娠反应的发生方面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很好地控制不良妊娠反应的发生,能够提高产妇生产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使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妊娠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爱倩,薛敏,徐大宝.垂体后叶素及血管加压素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02(12):97-100.
[2]刘荃,韦芳琴,马明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孕妇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J]. 安徽医药,2014,09(23):1759-1761.
[3]李翠芬,韩临晓,刘燕燕. 垂体后叶素宫颈注射治疗子宫疤痕妊娠阴道大出血疗效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09(08):684-685.
氨丁三醇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妇产科学》,即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6]。年龄20~41(26.88±2.21)岁;孕周36+5~42+1周;经阴道分娩14例,剖宫产36例;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伴有妊娠合并症22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8例,前置胎盘5例,巨大儿3例,羊水过多3例,瘢痕子宫2例,胎盘早剥1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造血系统疾病,无青光眼、胃溃疡、哮喘,非过敏体质。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欣母沛组和宫腔填纱组各25例。2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和(或)米索前列醇口服,以便促进宫缩,同时迅速剥离胎盘,按摩子宫,失血症状无明显改善,则分别给予以下措施:(1)欣母沛组:在子宫体注射欣母沛(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25mg,若发现宫腔依然有活动性出血,则每隔15~30min于子宫体注射欣母沛0.25mg,注意最大量不得超过2mg。(2)宫腔填纱组:采用纱条自宫底处紧铺垫填,注意至子宫切口时预留一定长度,另一端再从宫颈口进入阴道,填塞子宫下段,预留的纱条用于填塞子宫切口内,缝合时切忌缝到纱条,方便日后取出。治疗后,密切观察2组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同时加强抗感染与改善贫血症状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后2h、24h的出血量,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产褥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
1.4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
将容积法与称重法结合测量出血量。(1)经阴道分娩者,在胎儿娩出后等羊水流尽,立即把带有刻度的聚血盆放置在产妇臀下装血,以此计算出血量。(2)剖宫产分娩者,失血量=负压瓶内液体总量-羊水量+敷料重量;敷料重量采用称重法计算[7],方法为:失血量=分娩后敷料重(湿重)-分娩前敷料重(干重),血液比重按1.05g=1ml换算。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量欣母沛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宫腔填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及恢复时间
欣母沛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宫腔填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产后情况
欣母沛组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产褥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宫腔填纱组中产褥感染5例(20.0%),阴道出血1例(4.0%)。2组患者的产褥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分娩期并发症,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首要病因[8,9]。妊娠期宫腔内压力上升,宫腔随之增大,呈螺旋交叉状的子宫体部肌肉增肥增厚,分娩后,宫腔骤然变小,正常生理状态下肌束间的血管受压迫,肌纤维缩复,有利于血栓形成及止血,但当子宫肌纤维受影响而无法正常收缩时,则可导致出血增加。在产后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中,以宫缩乏力最为常见,70%~80%的产后出血均为宫缩乏力性出血[3]。因此,积极对抗宫缩乏力是控制产后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关键要素。
欣母沛具有持久而强烈的收缩子宫平滑肌作用,进而使血窦和血管快速闭合,发挥止血疗效。此外,欣母沛半衰期长、作用时间持久,于是使用剂量相对减少,药物相关的胃肠道反应也相应减轻[10]。本文对产后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欣母沛及宫腔填塞法治疗,结果显示,欣母沛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宫腔填纱组,止血效果显著;欣母沛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宫腔填纱组,可见欣母沛起效更快;另外由于欣母沛组手术时间更短,促进了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也较宫腔填纱组短;欣母沛组未出现产褥感染,而宫腔填纱组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欣母沛组。
综上所述,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产后出血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欣母沛组和宫腔填纱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产后情况。结果欣母沛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宫腔填纱组,欣母沛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欣母沛,产后出血,宫腔填纱
参考文献
[1]程晓仙.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3):224-225.
[2]莫言香,徐红梅,李娜,等.欣母佩用于产后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43-345.
[3]唐迅,韩国荣.欣母沛在预防妊娠合并肝功损伤产妇产后出血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7):999-1000.
[4]张建华.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6):15-16.
[5]李嘉蔚,刘国成,张江宇,等.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30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0):1451-1452.
[6]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7]蒋和梅.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237-238.
[8]庆东丽.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8-69.
[9]蔡艳林,白军.欣母沛联合手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48-2250.
氨丁三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共61例,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娩出胎儿后出血量超过500 mL (24 h内) ; (2) 排除产妇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遗传史; (3) 所有产妇均对要使用的治疗药物无过敏史; (4)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4,5,6]。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年龄20~31岁, 平均 (24.8±1.2) 岁, 平均孕周36.8周, 15例初产妇, 16例经产妇, 16例剖宫产, 15例阴道分娩;1例巨大儿, 1例胎盘早剥, 4例妊娠高血压, 2例前置胎盘, 3例胎盘植入;对照组年龄21~32岁, 平均 (24.7±2.1) 岁, 平均孕周37.2周, 15例初产妇, 15例经产妇, 14例剖宫产, 16例阴道分娩;1例巨大儿, 1例胎盘早剥, 3例妊娠高血压, 2例前置胎盘, 2例胎盘植入。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产妇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 美国) : (1) 剖宫产产妇:胎儿娩出后, 直视下进针于产妇子宫宫体肌层, 若回抽无回血, 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于产妇子宫宫体肌层, 观察15 min后仍止血效果不佳, 重复给药1~3次, 用药总量<2 mg; (2) 阴道分娩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于产妇子宫宫颈处, 用药250μg后观察15 min, 若仍有明显出血, 追加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共计给药次数≤4次, 用药总量<2 mg; (3) 大出血发生于产妇回到病房后: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于产妇腹壁宫体, 止血效果不理想时, 15 min后追加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共计给药次数≤4次, 用药总量<2 mg;用药后, 医护人员密切观察4 h, 无大出血复发时, 视为病情已被控制[7]。对照组产妇米索前列醇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联合缩宫素 (甘肃大得利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 (1) 剖宫产产妇:胎儿娩出后, 20 IU缩宫素注射于产妇子宫宫体, 同时200μg米索前列醇片舌下含服; (2) 阴道分娩产妇:胎儿娩出后, 肌肉注射20 IU缩宫素, 同时米索前列醇片200μg舌下含服;回病房后, 密切观察4 h, 无复发则视为病情已被控制。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同的护理。
1.3 产妇出血量计算
产科临床常用的容积法、称重法计算产妇出血量[8,9,10], 具体如下:容积法: (1) 剖宫产产妇:分娩过程中, 采用吸引器负压瓶、手术巾等收集血液, 分娩结束后, 用积血盘统一收集后测量; (2) 阴道分娩产妇:医护人员在产妇分娩前即将专业积血盘放置在产妇臀部, 收集自阴道流出血液, 分娩结束后, 倒入量杯测量。称重法:分娩过程中, 干敷料吸拭收集血液, 辅料使用前后称重, 失血量=敷料湿重-敷料干重 (血液比重1.05 g/mL) 。产后或术后, 专用卫生纸放置于产妇臀部吸血, 称重法计量。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临床指标: (1) 计算术后2 h出血量:容积法+称重法; (2) 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有腹泻、体温升高、恶心呕吐; (3) 临床疗效:显效:给药治疗15 min后, 阴道出血显著减少, 子宫收缩功能恢复明显;有效:重复给药治疗30 min后, 阴道出血有所减少, 子宫收缩功能恢复好;无效:重复给药治疗后, 阴道仍然出血, 子宫收缩功能未恢复。显效+有效=总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 表示, 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29例, 总有效率为93.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病情发展迅速, 约有82%产后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 h内, 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四大病因为: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病因为子宫收缩乏力[11]。相关研究指出, 一旦产妇在娩出胎儿后发生产后出血, 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 导致出血过多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极易影响子宫功能, 威胁生命, 从而使得产妇不得不切除子宫以维持生命健康, 给产妇的生理和生活带来加大的影响[12,13]。因此, 如何及时有效的控制子宫收缩乏力, 尤其是巨大儿、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多次流产、多胎妊娠的产妇, 是控制产后好出血的关键。目前临床中常采用的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 相关文献报道, 米索前列醇可以通过增加子宫肌细胞中的游离钙的浓度来促进其收缩, 但米索前列醇以及缩宫素在机体的半衰期均较短, 尤其是缩宫素, 易被缩宫素酶灭活, 导致其临床使用限制较大[14,15]。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前列腺素的一种衍生物, 对于子宫肌细胞的收缩作用更强, 更好地扩张宫颈, 闭合宫腔, 促进胎盘的快速娩出, 减少出血, 同时半衰期长, 对于子宫止血的时间更长, 有效地减少复发。
从本次研究来看, 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 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与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的方式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2 h出血量少, 止血快,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相关报道中一致[16];同时, 给药后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腹泻、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情况也较少, 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17];术后对疗效统计发现,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 (93.5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3.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 其止血效果明显, 药效发挥作用快, 在给药后的15 min以及30 min可以明显看到患者的子宫收缩能力加强, 阴道流血迅速减少, 产妇子宫恢复良好, 有助于产妇预后恢复。
氨丁三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产妇1200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600例, 年龄21~37岁, 平均年龄 (28.5±7.6) 岁, 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 (37.6±4.5) 周;观察组600例, 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 (29.0±6.6) 岁, 孕周37~43周, 平均孕周 (38.2±4.4) 周。纳入标准: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的危险性因素, 产程延长、巨大儿、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等;排除标准:产前血常规异常、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肺重症、合并严重的盆腔感染、出血性疾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剖宫产后胎儿娩出之后静脉滴注缩宫素和宫体注射缩宫素20单位, 如果宫缩的效果不佳, 继续给予20~50单位缩宫素。观察组剖宫产胎儿娩出之后静脉注射20单位缩宫素, 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欣母沛, 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H20100251) 250μg, 如果宫缩的效果不佳, 在15 min后继续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情况:
术中出现量计算是手术前后上台纱布纱垫的质量, 通过质量差值/1.05为血量, 胎儿娩出之后将羊水吸干净, 通过大纱垫在手术切口下方收集血液, 测定羊水吸净后的血量, 手术完成后阴道出血量, 上述累积最后为术中出血量。手术后2 h出血量:手术后对护垫进行称重, 放置在密闭的塑料袋内, 对前后质量称重, 质量差值/1.05为血量。
1.3.2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4 h Hb下降值和RBC下降值情况。
1.3.3 观察两组产妇临床效果情况。
显效:产妇用药后15 min子宫收缩明显, 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产妇用药后30 min子宫收缩较好, 阴道流血减少;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 两组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 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分析, 两组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 通过t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产后24 h Hb下降值和RBC下降值情况见表1。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产后24 h Hb下降值和RBC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临床效果情况如表2。观察组产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严重的并发症, 其发展迅速, 多发生于产后2 h内, 一旦发现, 及时的止血非常关键, 如果不能及时止血, 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可能需要对子宫进行切除, 并且影响泌乳和垂体的功能, 严重者出现垂体梗死, 危及生命安全[3]。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因而针对子宫收缩乏力给予预防性措施, 提高子宫肌层收缩强度, 降低产后出血, 特别是对于一些巨大儿、前置胎盘、羊水多、多胎妊娠的产妇, 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是保证妊娠质量的关键所在[4]。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 但是缩宫素的半衰期较短, 容易被胎盘产生的缩宫素酶进行灭活, 肌内注射后药效仅能维持30 min, 同时受体的位点容易饱和, 在临床上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属于天然的前列腺素的甲基衍生物, 15-羟基在被甲基取代之后, 可以对抗15-羟脱氢酶, 延长半衰期, 生理活性明显增强, 只需要很少的剂量就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有资料显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持久的对子宫平滑肌进行刺激, 促进其收缩作用增强, 软化和扩张宫颈, 利于产后出血的控制。研究表明[6],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活性, 利用度较高, 促进子宫平滑肌持久的强烈性的收缩, 提高子宫内压力, 进而迅速闭合宫腔内开放的血管和血窦, 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7,8]。但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也会作用于胃肠道的平滑肌, 促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但是用药后往往在短时间内可以自行恢复, 产妇的耐受性较好。
综上所述, 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 增加子宫收缩力, 效果明显,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小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54例[J].中国药业, 2012, 2 (11) :108-109.
[2]王芙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3) :2551-2552.
[3]赵金娟, 刘荃, 宋晓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2, 16 (8) :1144-1145.
[4]杨云.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0, 32 (18) :2525-2526.
[5]吴惠琰, 屈慧敏, 胡孟彩, 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 2013, 22 (5) :577-579.
[6]刘文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 2013, 32 (3) :177-179.
[7]王琼林, 王梅, 王睿.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性用于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3) :2538-2540.
氨丁三醇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6例, 所有患者均于产后2 h出血量≥500 m L[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 (26.5±4.2) 岁, 孕周32~42周, 平均孕周 (36.2±3.8) 周, 初产妇22例, 经产妇6例, 正常分娩11例, 剖宫产17例, 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例, 胎盘植入1例, 羊水过多6例, 巨大儿7例, 胎盘粘连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38岁, 平均年龄 (26.7±4.5) 岁, 孕周33~42周, 平均孕周 (36.4±3.3) 周, 初产妇21例, 经产妇7例, 正常分娩12例, 剖宫产16例, 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例, 胎盘植入2例, 羊水过多7例, 巨大儿6例, 胎盘粘连4例;排除由于早期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者和对治疗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对比。
1.2方法:所有患者分娩后, 分别对出血量进行称重, 观察患者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 当患者2 h出血量≥400 m L或者24 h出血量≥500 m L时, 均给予患者缩宫素10 U混合生理盐水500 m L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给予患者200μg米索前列醇, 舌下含服;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给予患者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内注射,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变化和止血效果, 可重复注射, 两次注射时间可间隔≥15 min;两组患者治疗后, 若患者依然存在出血症状, 可给予患者子宫腔填纱, 24 h后先进行缩宫素静脉注射, 之后取出填塞的纱布, 行抗生素处理。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以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称重测量法计算患者产后出血量, 先将接生用物进行称重记作A (g) , 接生后再行称重记作B (g) , 出血量 (m L) = (B-A) (g) ×0.95 (m/g) 。
1.4疗效判定:制定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子宫显著收缩, 出血量大大减少[3];有效:治疗后患者子宫收缩情况良好, 出血量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子宫无收缩, 出血量无减少甚至增加;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本次研究所收集的两组数据均进行分析整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 (%) 表示, P<0.05证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中19例显效, 8例有效, 1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6.4% (27/28) ;对照组患者中13例显效, 11例有效, 4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85.7% (24/28)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出血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 观察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为 (223.35±35.4) m L, 产后24 h出血量为 (336.46±45.7) m L, 对照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为 (358.49±48.72) m L, 产后24 h出血量为 (438.25±59.48) m L, 两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不良反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腹泻和面部潮红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 (2/28)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3例, 腹泻2例和面部潮红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 (6/28)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一般来说, 临床中将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24 h后内孕产妇阴道流血量≥500 m L者, 患者多于产后2 h内发病;产后出血患者多发病于三个时期, 即娩出胎儿至娩出胎盘之前时期、娩出胎盘至产后2 h时期以及产后2~24 h时期等[4], 大多数患者多于前两期发病;产后出血是现阶段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一旦孕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 预后严重, 如果患者休克时间过长, 即便经临床抢救成功, 患者也很有可能发生多种严重后遗症,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产后出血患者发病原因主要在于: (1) 宫缩乏力, 当孕产妇将胎儿娩出后, 胎盘子宫壁剥离并排出, 导致患者宫壁血窦异常开放造成出血症状, 且由于患者宫缩乏力失去对血管的有效压迫作用而发生产后出血, 是现阶段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2) 软产道损伤, 当孕产妇子宫收缩力过强, 胎儿过大以及产程进度较快时, 易引发胎儿尚未娩出时孕产妇宫颈或阴道已存在裂伤, 可上延达穹隆、阴道旁间隙, 甚至到达盆腔而致患者大量出血; (3) 胎盘因素, 包括胎盘剥离不全、嵌顿、剥离后滞留、植入、残留以及粘连等多种因素, 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宫缩, 引发患者产后出血; (4) 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中比较多见的凝血功能障碍多是由胎盘早剥、羊水栓塞以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引起的, 也有少部分是由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5], 可严重影响凝血功能, 造成血凝障碍或产后血不凝, 止血效果差。临床中产后出血患者最典型特征为阴道流血过多, 多发生于胎儿娩出2 h内, 也可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前、之后或二者兼具, 患者阴道流血可为短期流血, 也可长期持续性流血, 一般呈显性, 少数呈隐性, 患者产后出血症状的轻重需视具体失血量、流血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贫血等情况而各不相同, 若患者出现短期内大出血, 可迅速出现休克, 所以临床中需要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 评估出血量并进行积极救治。临床中产后出血的治疗多采用药物疗法, 主要治疗原则为迅速止血, 纠正失血性休克并控制感染, 主要治疗药物有米索前列醇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 米索前列醇是最早进入临床的合成前列腺素I的衍生物, 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强, 具有强大的细胞保护作用, 还具有E类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 能够软化宫颈、增强子宫张力和宫内压, 但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较多, 限制临床疗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也称为欣母沛, 是一种处方类药物, 本品能够软化并扩张宫颈, 半衰期较长, 生物活性较强, 主要于治疗中期妊娠流产、晚期足月妊娠促子宫颈成熟以及引产等, 通过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可刺激妊娠子宫肌肉收缩, 在胎盘部位发挥止血作用, 应用于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研究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 我院选取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和米索前列醇治疗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产后2 h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 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 能够迅速止血, 增强宫缩, 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 且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少, 用药安全性高, 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文碧.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2C) :57.
[2]梁红烂, 石洁花, 陆倩倩.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1) :28-29.
[3]贺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后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 (6) :47-49.
[4]余健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注射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合并低蛋白血症治疗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 (8) :1112-1113.
氨丁三醇 第9篇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本研究对我院2004年7月~2009年7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商品名欣母沛) 治疗产后出血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20~38岁, 平均26岁;初产妇48例, 经产妇26例;孕周28~37周3例, >37周71例;顺产9例, 剖宫产65例。
1.2 诱因
妊娠高血压疾病23例, 双胎11例, 三胎1例, 巨大儿13例, 羊水过多4例, 剖宫产史8例, 妊娠期糖尿病4例, 无明显诱因10例。
1.3 治疗方法及观察内容
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直接宫体注射后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 计算出血量用容积法和面积法, 产后和术后用聚血盆收集。
1.4 疗效判断
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10 min内子宫明显收缩, 阴道出血显著减少为显效。重复注射30 min内子宫收缩好, 阴道出血减少为有效。多次重复使用子宫仍不收缩, 阴道出血无减少为无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单次或重复注射后57例阴道出血立即减少, 子宫明显收缩, 10例30 min内出血减少, 有效率为90.5%。7例无效, 其中, 1例为外院转入, 1例顺产时阴道后穹隆撕裂伤致产后出血未发现, 误认为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 1例剖宫产中子宫下段收缩乏力, 以上3例出现DIC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另4例剖宫产中应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及卡孕栓等效果不佳, 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效果仍然不佳, 2例应用子宫动脉结扎+B-lynch缝合法, 2例子宫动脉结扎+宫腔纱布填塞后保留子宫。
2.2 疗效与药物剂量的关系
67例有效病例中, 57例用250μg即显效, 10例用500μg后有效;7例无效病例中, 4例用750μg, 2例用1 000μg, 1例用1 500μg。重复使用时, 每次间隔15 min以上, 最大剂量为1 500μg (6支) 。
2.3 疗效与出血量的关系
出血量在500~1 000 ml者共53例, 1 001~2 000 ml者18例, >2 000 ml者例3例, 出现DIC。
2.4 不良反应
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74例患者中, 8.11% (6/74) 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5.4% (4/74) 出现胸闷, 8.11% (6/74) 出现寒战、发热, 31.08% (23/74) 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 13.51% (10/74) 出现面部潮红, 无特殊处理, 均自行缓解。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 占孕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产后出血的病例中90%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1], 因此, 加强子宫收缩是防治的关键。多年来一直采用缩宫素注射, 起到一定效果, 但缩宫素在体内很快被胎盘产生的缩宫素酶及肝、肾等所灭活及清除, 体内半衰期仅3~4 min, 且缩宫素仅能刺激子宫上段收缩, 在一些病例中效果不可靠, 因此寻找一种操作方便、效果可靠、副作用小的方法十分必要。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研制合成的前列腺素F2a的 (15S) -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 为卡前列素与氨丁三醇1∶1的化合物, 成盐增加了卡前列素的水溶性[2],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快, 具有强而持久的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 起止血作用。本研究资料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有效率达90.5%, 67例成功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病例中高危妊娠如双胎妊娠、三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有产后出血倾向因素的病例, 术前充分准备, 做好抢救措施, 胎儿娩出后即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1~2支, 取得满意效果。虽然目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价格稍高, 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但是从药效经济学角度来看, 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已经发生产后出血后再使用更有意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药物, 尤其对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是最有效的药物。但在7例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效的病例中, 3例行子宫切除术, 其中1例患者由外院因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转入, 入院后出现DIC虽经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6支, 仍效果不佳;1例顺产时阴道后穹隆撕裂伤致产后出血未发现, 误认为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 虽经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4支仍无效, 出现DIC;1例剖腹产中子宫下段收缩乏力, 应用按摩子宫、缩宫素、米索前列腺素、卡孕栓等药物加强宫缩无效, 子宫仍如“囊状”, 无法回复, 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3支无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强效而安全的缩宫剂, 但对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产后出血是无效的, 因此使用前需明确诊断, 以免延误病情, 并且宜早使用[3,4,5], 多次反复使用无效时, 应采取手术治疗。本组资料中, 4例无效病例中因及时采用子宫动脉结扎+B-lynch缝合法和子宫动脉结扎+宫腔纱布填塞后而保留了子宫。
产后出血是一种发展迅速而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一旦发生快速诊断, 紧急救治非常关键, 如不尽早止血, 一旦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最后只能被迫行子宫切除术。研究证明绝经前行子宫切除的妇女其卵巢衰竭的年龄比自然绝经者早4年, 且重度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6]。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欣母沛)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潮热等, 唯一禁忌证是过敏, 患者哮喘时不能使用, 最大剂量为2 ml[7]。
综上所述, 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 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且有快速、安全的特点, 宜明确诊断, 及早使用, 在多次反复使用无效时果断采用手术治疗以抢救患者。
参考文献
[1]黄洁敏, 骆一凡.产后出血的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6) :378-380.
[2]孙忠实, 史亦丽.国家新药新制剂总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371.
[3]梁进.欣母沛加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0) :82, 95.
[4]汪丹, 秦利.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4, 16 (2) :124-125.
[5]胡绍敏.83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2) :15-16.
[6]王长丽, 牛秀敏.产科急症病例精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