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中的态度(精选6篇)
教学工作中的态度 第1篇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培养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情感培养是英语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意识,采用适当的.情感策略,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 者:赵志成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黑龙江双鸭山,1551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情感培养
教学工作中的态度 第2篇
发布时间:2009-7-24 阅读:417
中学物理教育是由认知教育(智育)、德育、技能教育和美育等构成的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德育以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基础,以形成特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任务。德育必须寓于认知教育之中,成功的德育在中学物理 教育中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德育的新视角
中学物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德育的新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正如郝京华教授所说:“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学生固有的情感态度及生活、学习习惯,使我们感到在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涵盖的诸多教学目标中,实施起来最困难的、成效最不显著的,但最具价值的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像课程标准中所说,它不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去日积月累,感受、体验与内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并且不是孤立进行的。
科学素养较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 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而科学素养的 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要是他对科学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非常冷漠、不积极,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即使他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掌握得再好,科学研究的本领再大,又有什么用呢,弄不好甚至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大家都应非常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质与关系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科学素养中的情感是指一个人对科学事物所表现出的 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是兴趣、喜欢、兴奋、满意呢,还是讨厌、没兴趣、不高兴,这是形成其科学态度的前提。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通常表现为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好或坏。科学素养中的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倾向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热情的,还是冷淡的;是好的,还是坏的。这又是他的科学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一般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三种成分组成。态度具有社会性、间接性、针对性和概括性等特征。
科学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往往以科学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科学的最基本信念有:物质是第一性的,必须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自然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认识自然有其局限性,要知道科学真理的相对性;科学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合作的精神,提倡人文精神、独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科学对人类具有两重性,要充分利用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要防止与克服它的负面作用。
价值观在心理学中相当于品德。品德是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它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成分构成。但品德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协调人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的形成经历了外在准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 能 被 称 为品 德。克 拉斯 沃 尔和 布 卢 姆(D.R.Krathwohl & B.S.Bloom)认为,价值观的内化有接受、反应、评价和组织四种水平。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即科学精神,一般认为科学精神包括求真精神、理性精神、求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价值观是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善恶、是非和重要性的评价。学生的价值观往往取决于其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人倾向性。如果个人倾向性与价值观一致,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所以,态度有可能反映学生的价值观。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科学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首先要求掌握 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导向性因素,起着决定方向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能力的关系首先 表现为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操作规范 基础。科学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随意性。实证的方法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而实事求是正是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命题,大量的实证研究可以促进科学家实事求是观念的形成。科学方法中严密的逻辑推理需要科学家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研究作风,提出问题需要科学家的丰富想像、大胆探索,解决问题更需要科学家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一个人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目标。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认为,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而且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建构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习得与培养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立志于献身科学事业的接班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追求,但这只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还不是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赞扬那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但绝不是说凡事只要苦干就能成功,苦干与成功之间既不能画等号,也不是完全的正比例关系,要想获得成功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
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正像法国科学家贝尔纳(J.D.Bernal)所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 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教育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关注科学能力的培养。行为习惯作为人的行动表现,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支配与影响。科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技能,训练科学方法与能力,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既是科学教育的结果,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也是评价科学教育成果的敏感指标之一。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是教育价值的最高标准的体现。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指出:“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可靠的意识;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终要求,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终极目的。
态度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主要通过社会学习来完成。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在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态度与价值观的习得有亲历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基本方式。强化和惩罚是学习者习得态度的一种有效条件。根据美国学者凯尔曼(H.C.Kelmen))的研究,态度和品德的改变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等三个阶段。因此,在物理的学习活动中,要对学生的言行直接进行强化或惩罚,促进学生的亲历学习,习得和养成一定的态度,并以物理学史料为载体,利用观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外还有一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如说服、利用群体规定、角色扮演、价值辨析和小组道德讨论等。无论从经验还是理论研究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不易达成性,因此需要教师熟悉态度习得的方式、过程,提高识别学生态度所处阶段的能力,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等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创新,也是学科教学的一种创新,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所带来的一种新的变化和发展,它的特点和规律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作者:admin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首次采用的一个概念,它是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是比“知识与技能”目标更有价值的东西。该目标更具有教育功能,充分凸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反映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化。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正确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待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师本身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也有精辟的论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令人遗憾的是,传统的物理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隘的认知主义框架之中。很多物理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学生刚学物理时对其充满了好奇,上课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随着学习的进展,面对一堆堆繁杂抽象的原理、公式,他们原来的热情开始消退,考试成绩逐渐下滑,最终会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转而厌倦物理课。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了七条目标,这七条目标分别对学习兴趣,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观念,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应将他们的范畴扩展到物理学科之外,正确理解培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目标。
二、合理利用有效教学资源,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物理课本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资源很多,但教师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在学习“探索更小的微粒”时,我在介绍国外科学家的同时,更着重介绍“两弹一星”的杰出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用他们的事迹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去鞭策学生的行动。使爱国主义成为学生思想品质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学好物理的精神支柱,所产生的力量要比起“纯科学”教学强大的多。
例如有关电磁感应现象,可引出“科拉顿与电磁感应现象失之交臂而留下永远的遗憾;而法拉第总结了别人和他自己以前失败的教训,终于观察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欲望,提升探索的意志。穿插物理学史的典故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再如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噪声、光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等。在学习《水循环》这节时,介绍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为1.4×109km3,但其中97.3%是海水,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淡水只有3.5×107km3。学生了解到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身边的水源污染日益加剧。水质的主要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出示被污染的河流图片。如何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经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加强过程性评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科学的评价对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和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加强过程性评价,笔者试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改变单一的评价制度,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过程评价。
当前大部分学校在大喊素质教育的同时,对以分数为表现形式的成绩仍然过于关注,这就使课堂上的德育与课业成绩难于兼容。这种单一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制度弊端多多,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相去甚远。课标中倡导过程性评价,使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避免评价过程中压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占据新的视角,积极探索实施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加强过程评价。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激起内心的矛盾,通过自我检测、反省,找出问题的症结,自主寻求对策。评价与快乐成长相随。
2.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时评价。
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内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时评价,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好奇性以及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善于辩论等给予肯定、表扬(可以是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可以是同学的掌声),对准备充分、发言精彩者给予加分,等等,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时,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老师们大可不必吝啬自己那表扬、激励的话语。
关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与态度 第3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最近, 有几位老师在笔者面前埋怨:在数学教学时自己非常认真的教学, 知识点都反反复复的讲了, 目标题也做了一大摞, 甚至考试原题都做到了, 但考试仍然一塌糊涂;边说边不断地数落班上的某某学生不争气啊, 某某学生那么笨啊.听到这里, 笔者心想:问题不是就摆在你自己这里吗?
多年来, 数学教学受“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 大部分学生以失败的心态面对数学, 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 自信心受到严重摧残, 数学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障碍.学生十之七八怕数学, 究其原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不足, 数学教育中严重的情感缺失!
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 必不能再忽视了.为此,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 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很明显,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技能的培养, 还要重视情感教育, 使认知技能和情感相互促进, 和谐发展.
一、关心帮助学生, 激励学生, 培养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语有云:“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 要细心观察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作为初中生, 其心理年龄相对较小, 其想法一般都可以通过表情显示出来, 课堂上, 学生眉头皱起来了, 是不是哪里没学懂?教师走过去, 弯下腰, 亲切的问一问, 指点一下, 不仅难题解决了, 而且师生心灵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成绩哪怕是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 多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看他, 学生必定会备受鼓舞.
二、把握好教育教学艺术,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 从感性出发, 从身边讲起, 亲切而又不失目的
在教学中, 教师经常从学生身边的常见事例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入手, 学生不仅觉得亲切, 而且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身边的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提高学生“数学化”意识.例如在教学“一百万有多大”时, 让学生想一想、算一算一百万个身前的课桌桌面有我们学校几个操场那么大?像“课桌”、“操场”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 学生易于接受, 兴趣也更浓.而且, 长此以往, 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时, 还会不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 使学生真正学到受益终身的数学.
2. 做好教学的引入设计, 务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堂课的开端引入如何, 能否马上吸引学生, 往往奠定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基调, 所以教师务必重视课堂引入的情景创设与提问设计.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 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 小明去小李家看他, 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 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 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 教师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 于是, 在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的带领下, 顺利完成了本节学习.所以, 教师不应忽视教学引入这一环节, 它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3. 让学生多动手、动脑, 从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带领学生经历各种数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 鼓励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 在教学“测量物体的高度”一节中, 带领学生亲自到旗杆下, 动手获取数据, 然后学生分小组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在计算中, 有一个学生徐某某发现了规律, 教师非常赞赏, 并问她计算过程能否归纳成一个公式, 果然不一会儿, 该同学成功归纳出一个公式, 教师在全班表扬了这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归纳与探索精神, 并将这个公式命名为“徐某某公式”, 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所以,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让学生手、脑动起来.
三、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 热爱数学, 是学好数学的最大情感动力
认识数学潜在的文化内涵, 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育价值, 实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对数学美学价值的鉴赏也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情感因素.数学中不仅有形式的美、更有形式下所蕴含的思维的美、还有千百年所积淀下来的数学文化之美.因此, 如何将数学之美展现出来并让学生感受到, 是教师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多用形象生动的比喻、精心设计的板书、举一反三的变式、严密的思维推理、多姿多彩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介绍历史上那些令人瞩目的数学成就等, 向学生展现数学中美的神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当学生认识到, 原来数学还是那么美的时候, 没有理由不爱数学, 不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4篇
一、情感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是“动之以情”,以良好的教态感染学生。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端庄大方的举止,温文尔雅的气质既可使学生感到愉悦,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一种美的氛围和环境。课堂上教师热情的语言,温和的目光,亲切的微笑表示对学生无限的关爱,增进了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扎实的基本功,用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晓之以理”,用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通过“导之以学”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学习面貌日新月异,学生不能不再三缄其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二、情感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程兴趣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能否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现行英语教材《Go for it!》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课堂学习如同在讲述学生自己的故事,比如:What’s your problem?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What will you get her for her birthday?What’s your hobby?What’s your favourite star?…以上话题均出自于《Go for it!》八年级教材。在向学生呈现目标语言之后,我鼓励学生或编对话,或写短文,或演情景剧。学生展示时,引入竞争机制,同学们的掌声作为各自的得分。对于表现出色的大加表扬,对于表现稍差的进行及时鼓励。在讲How to make milk shake?时,有两组同学分别做了水果沙拉和香蕉奶黄。他们在课下做了物质准备和语言准备,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不但巩固了目标语言,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还为我们做了两道美味的西餐。作为对他们成成绩的肯定,师生兴致盎然地品尝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全班同学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心理上不太成熟,情绪上波动较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他们精神振奋、信心百倍;消极悲观的情绪可以使他们意志消沉、缺乏竞争的勇气,因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感,不怕出现语言错误,乐于参与创造性的交际活动,并通过点点滴滴、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正视自己,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一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人,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
在最初的分组活动中,我让学生自己找搭档,自由组合,结果情况不太令人满意,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于是我及时调整了分组情况,除了在人员搭配上做足文章之外,我还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协作的意识。比如,一部电影的成功。需要每一个演职人员努力的工作;一场球赛的胜利,需要每个球员竭尽全力的拼搏。学生充分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工作中的态度 第5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已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营造积极、愉快的氛围,让短暂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新课标对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情感态度培养问题做出分析,并找出优化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分析 策略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培养的缺失
多年来,初中英语教学受中考压力的影响,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1.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将精力集中在带领学生学习单词、给学生讲解语法、翻译并分析课文内容、简单练习听力上。面对这样死板、缺乏生机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自然的。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对情感教学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理念是认同的,但是真正将情感教学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学习英语的模式从小学就已经确定,是一种灌输式的、被动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2.初中学生缺乏课堂活动的参与度、积极性。由于小升初政策的不断改变,给初中的学生生源带来了诸多问题,有的初中学校的学生生源较差,例如:一些城乡结合部的中学,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或原外地打工人员的子女,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意识,那些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上他们一般表现为昏昏欲睡、不认真听讲、不与老师互动交流,还有的学生从思想上就缺乏对英语课程学习的高度重视。其实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情感态度因素,他们害怕教师提问、参与课堂教学互动,总是将自己的情感埋藏在内心深处。这种长时间的情感积累必然使得学生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3.初中英语教学缺乏情感态度氛围的活跃度、互动性。很多英语教学上,教师只注重对课堂内容的讲解,学生将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还有的学生根本不关注老师讲课的内容,师生之间严重缺乏情感的交流。这种氛围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课堂学习效果差。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内容,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但最终呈现的是教师机械的提问和学生机械的回答,没有真正实际意义的情感交流。
二、培养情感态度的理论依据和积极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主要指兴趣、学习态度和动机、自信心和意志力、性格和合作。可见,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发展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简单的说情感就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而引发的心理反应或心理体验。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与把握是新课标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更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造成部分初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情绪与心理,缺乏学习英语良好的自信、密切合作的态度。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态度决定着他们在学习中将运用怎样的方式、采取怎样的行动、达到怎样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由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行为因素共同构成的。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全面调控学习认知活动,激发对学习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进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1.发展自身的教学素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自己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作基础。而在情感教学的模式下,对于一个老师的要求会更高,尤其是在新课改和情感教学的采用的背景下。举个例子吧:假如我们去医院看病,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医生的激情是否燃烧,而是他到底有多高的医术。一个刚临床的小青年或许比专家更有激情,但我们还是要挂专家门诊号。所以,英语教师的工作匆忙而紧张,但还是不要忘记要勤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自己和发展自己。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情感教学的模式下,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一定要有良好的关系。“亲其师 信其道” 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开展的基础之一。另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处在青春期,他们大多叛逆、桀骜不驯,所以在日常生活及情感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和学生相处的方法,良师益友是最高的境界。
3.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情感教学的模式下,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转变上课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融入课堂。
(1)以冠名法为初一新生创设英语学习气氛。初一新生刚入学,对英语抱着极大的好奇心,趁此机会,我们可把英语姓名冠给学生,就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对此会产生深厚的兴趣,事实证明,报名参加冠JIM、TOM、MIKE、MARY、KATE等名的学生特别多。用冠名法教学展开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记住英语姓名,还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表演欲望,从而推动了英语课堂教学,也改变了课堂上捧着书本读对话的现象,乐在“演”中,学在心中,同时,七年级上Unit 1 My name is Gina“不辱其名”的角色责任感迫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2)精心设计英语课堂的导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蛄海?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大门的开始。一堂课的有效导入能为其他教学环节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便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过程,学生能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导入不当,也可能会“出师未捷身先死”,成为这节课最大的败笔。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接近日常生活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更显重要。本学期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进行过思考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些导入方法,例如:联系生活导入法、视频、影片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利用热播电视电影剧情和故事导入、爆炸性新闻导入、图片、照片导入法等。
(3)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创设英语模拟情境。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设英语模拟情境,将他们要学的句型,单词及对话融于其中,例如:在教七年级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ection A 2e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时,我在网上下载一些商场里的喧闹声,再将对话录在其中,再剪切到Power Point软件中,用课前准备的模拟商店让学生act out,做自己商店的广告并把衣服卖出去,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感到生动有趣。
(4)用实物、自绘简笔画,巧设英语情境,使学生的英语知识操练形象化,趣味化和交际化。实物是创造“模拟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如我们在讲授七年级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名词性物主代词”这一语法时,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境,把讲台当作“失物招领处”,课前准备了pencils pens erasers boxes books etc,师生分别扮演“失主”和“得主”,进行“找回失主”的情景对话,使学生很快地操练并掌握了Whose is this pencil?Is it yours? No,It is hers etc句型及mine,yours,hers,his,ours等词汇,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练习机会,提高了学生语言的交际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减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压力感和紧张感,排除了心理障碍,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虽然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但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效果会提高的,我们在平时上课时不妨尝试和探索,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保留学生个性。要想更好地开展情感教学,使学生充分参与进课堂,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的基础,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指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好地融入课堂。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真理,几十个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尽管教师的教学方案已经能够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总是会有少部分跟不上进度的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为此,教师就该重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如果老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自己学习模式和做题方法,那么,他们的英语学习将会变得轻松,学习积极性也会增加,情感教学开展起来也就更加?p松。
四、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情感教学的理念,将情感的激励作用全部发挥出来,让每一个学生在享受英语语言魅力的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沟通与感受,感受生活的浓烈气息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人为本、不断加强情感教育与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迅速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实现课堂有效的师生互动与发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架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让情感这把金钥匙打开学生学习的心灵,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习。
参考文献:
教学工作中的态度 第6篇
托福听力态度题信号词整理解读:直接态度
①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听力中,最为直接的跟说话人态度相关的提示就是说话人的语气。常见的语气如:疑问,惊讶(Really? /I couldn’t believe/JesusChrist!/Wow!/Oh, my God! /Gosh!/ What!),重读,放慢语速,停顿,怀疑,犹豫(Um...),可惜(what a shame/ that’s too bad./ I’m sorry to hear that)等等。
②形容词等评价性内容在听力中,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要记下来。考生们需要记录的是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常见的形容词如下:
积极正面:
favorable,approval,interesting,enthusiastic,supportive,great,magnificent,glamorous,excellent,fantastic,outstanding,terrific,awesome,amazing,charming...
消极负面:
disapproval,dissatisfied,boring,suspicious,critical,bad,skeptical,questionable...
中立客观:
neutral,unprejudiced,impartial,unbiased...
托福听力态度题信号词整理解读:间接态度
①一语双关在托福听力中,说话人有些话没有直接表达出实际意思,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
②委婉表达有的时候,说话人会通过委婉表达的方式阐明自己的意见,比如教授提问学生时,学生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此时教授就会通过引导的方式,委婉的表达学生回答错误这个信息。常见信号词:Sounds great...but/ Soundslike fun...but/I’d liketo...but/ I should have, but.../ I wish I could... but/ I’d love to...but...
③转折处文章转折处不论是对话还是讲座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位置。而转折处后面通常带有说话人实际想表达的意图和态度。转折词:but,however, whereas, nevertheless, while, in fact, actually, although, though...
托福听力为什么听不懂?
【考生吐槽1】
语速快得飞起,听的过程中完全不知所云!
【症状分析】
1. 反应速度跟不上语速,托福听力单词会认不会听。在想一个词的意思的时候,一大片信息已经飞过去好远了。
2. 短句子能理解,但是长句子完全无法处理,全程猜。
【深挖原因】
背单词的方法不太对,通过看拼写来自查是不够的,应该用听音识词的方式来识别。
很少读英语长句或者说出英语长句。自己无法表达的内容也就不能听出来重点。
【来个解药】
用听音识词的方式来自查单词。如果不能3秒之内想起这个单词的含义,这个单词在考场上就会拦住你的脚步!
坚持跟读,坚持复述。语言是需要浸泡练习的,从语音语调到语速,全面模仿起来。一边练习一边在脑子里梳理整句话的含义。
【考生吐槽2】
托福听力听完之后觉得基本上能听懂大概,但是一看题目就觉得自己像完全没有听过这篇材料一样,在选项之间无法抉择
【症状分析】
只能理解语篇的主旨大意以及其下展开的分论点,但是展开的举例等具体分析听不懂或者记不下来。
【深挖原因】
词汇量不足,可能只有四级词汇量就匆匆上了考场,没有认真背过托福词汇,特别是学术分类词汇。
对于考点的设置不熟悉,记了一堆不考的,考了一堆没记的。
【来个解药】
认真背诵托福词汇。毕竟依靠高考的基础是可以不背单词直接裸考考过四级,但是依靠四级的水平是无法裸考过托福的!
做完题目之后仔细精听出题点附近的语言,并对整篇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要提高对考点信息的敏感度。
总而言之,托福考试完全没有想象中难,也没有想象中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重视对待起来,从熟悉考试套路着手,认真背托福词汇和分析出题套路,才能在考场上笑对所有题目,一战到底!
托福听力该如何高效做笔记?
一、记笔记的重要性
01 防止分心走神
PERSONALLY speaking, 张老师觉得记笔记最大的目的就是可以防止走神,为什么?第一,托福听力考试如果算上加试会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在这期间考生要连续听3个section的题,总共会遇到6篇讲座(就算是改革后算上加试也会持续一小时);众所周知,每篇讲座的时长大概在5分钟左右,并且在听的时候是不可以边看题目边听的,因此如果不记笔记生听一个多小时,相信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走神现象。上过张老师的课的童鞋们应该都知道听力最怕的就是走神,一旦走神基本这场考试就可以拜拜了;因此,锻炼笔记能力也是防止在考场上走神的重要环节。
02 把握听力出题点和文章结构
虽然说本质上托福听力考察的是考生的语言能力,并且随着ETS对考试研究的不断精进,托福听力在难度上要比张老师刚开始教课那会儿要难很多。BUT!一篇讲座时长五六分钟不可能每一句话都是考点,而且每篇讲座在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加上题目的设置仍然有规律可循;因此,记笔记同时也锻炼了考生把握文章结构分层和出题考点特征的能力!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在听力文章中转折逻辑是高频考点,但是如果不记笔记的话,可能在练习中就不会对这些考点词有较高的敏感度。
03 锻炼辨音能力和反应速度
在听力能力提高的周期当中,让学生最头疼的就是词汇的辨音和反应速度了;张老师见过太多词汇量非常大的学生但是在听每个单词发音的时候却迟迟反应不出来中文意思,从而导致在听力放音的时候会出现很多词汇障碍并且手速不够快导致听漏信息点;因此,锻炼记笔记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对单词的辨音准确度和反应速度。
二、记笔记的三大误区
01 机械式记笔记,没有在理解的前提下记
记笔记的前提是在理解的过程中记到核心信息辅助定位题目和排除选项;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化听到什么记什么而忽略理解的话,那么还不如不记笔记。
02 每句话都记,每个单词都记
记笔记不等于做听抄和听写,而是需要考生在每一个段落中提取关键信息也就是潜在出题点比如转折、举例等等;考生需要按照正确的方式培养自己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提取核心信息的能力。
03 笔记不分结构和层次
众所周知一篇讲座6道题目,除去重听题其他细节题基本都是按照文章结构分层来设置的;因此记笔记还需要关注文章的段落分层,提取每个段落分层中的重要细节信息;从而帮助我们精准定位题目出题位置,在一些较难的细节推断题中也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分层位置来进行合理排除。
三、听力笔记法三大原则
简单来讲就是:缩写、中文、符号;当然每个人的笔记习惯是不同的,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适合自己的笔记风格以及锻炼自己听出文章结构和考点的能力。
TIPS
1.笔记一定要划分层次结构
2.缩写+符号+中文结合运用
3.个性化
托福听力趋势变化:语速加快口音变多
讲座分析
画家今年达芬奇考了3次,成为今年最“网红”画家。
艺术史(围绕一类艺术类型或流派做解释说明)今年占37%,印象派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为主。
除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外,今年考了3次电子音乐
历史学讲座今年考试频率增长最多达28%。心理学依然是重要的学科。
动物学Zoology占64%最多。如果还有细分的话,动物行为学考了57%,比如研究动物迁徙行为。单独研究动物生理结构和器官只占7%。
生态学比较难,占比17%。今年植物和微生物占比有所增加需要留意,微生物今年考了真菌Fungus、细菌Bactria和寄生虫Parasite。
自然科学还是天文和地质地理的天下,联合占比58%。天文学几乎把天体考个遍。
对话分析
对话依然是考察2大类对话,学生找教授的办公时间类和学生找某位工作人员或老师的服务咨询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