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研讨会总结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研讨会总结(精选7篇)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研讨会总结 第1篇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研讨会总结

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今年届时60周年。万隆会议标志着亚非新兴国家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演进产生重大影响。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十项原则及会议体现出来求同存异、团结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亚非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指导准则,也为中国今日推动与世界各国构建新型国家关系提供历史的镜鉴。4月10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举办的“万隆精神与国际秩序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社等单位的有关学者和人士五十余位围绕万隆会议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亚非国家的国际秩序理念发展、亚非合作与中国周边外交、中国与国际秩序新理念等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与会学者共同回顾了万隆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成就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与杰出贡献,指出万隆会议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崛起的重要标志,改变国际关系格局,弘扬和平共处原则,会议通过的最后公报,表达了广大非西方国家对西方主导的国际规范的不满和修正的愿望。作为二战后新中国首次卓越的“峰会外交”,万隆会议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奠定了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奠定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础。当今的中国与国际秩序都在发生重大的变迁。国际秩序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动荡,更加凸显出万隆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在重温这一珍贵历史篇章的同时,与会学者基于当前世界局势的演变与发展,探讨了亚非关系的新特征、中国外交的新进展、国际关系的新理念。他们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引领亚非国际关系的创新之路,而其中也发展了新内涵。当前,我们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强调与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广大亚非世界建立命运共同体,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东盟10+1、丝路基金、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各种方式引领和加强南南合作,试图建立和平互利、共生共赢的国家间关系,推动当今世界秩序的改革与完善。也有学者从隐喻与共情等哲学层面探讨了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上海市世界史学会联合主办,《世界知识》杂志社协办。国际关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鸣和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潘光等先后主持会议,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到会讲话,最后《世界知识》杂志社罗洁社长作了会议总结。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将在近期《国际关系研究》和《世界知识》陆续刊出。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研讨会总结 第2篇

讨会会议综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6-0191-02

2008年11月13―14日,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主办的“纪念贵州改革开放30周年暨贵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讨论会”在贵阳召开。来自全省七个单一民族学会的同志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及省内高校的代表一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专家学者就贵州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今天民族文化面临众多的挑战,处理民族传统与现代化是很现实的问题,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做了精彩的发言。

史继忠教授认为,十七大提出“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口号,但是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世界民族文化消逝得很快。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在面对许多的冲击时,要弘扬民族文化关键是在文化自觉。文化自觉,要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自信不单来自于民族感情,还要有对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文化不仅是知识层对他的认知,而更在于广大群众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如果从思想上对自身文化没有认知,那么容易在文化上出现跟风现象。任何文化都是在发展的,传统也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轨迹,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的。原生态也不是从来就有的,中国文化也是不断演进的,保持一定的内在特点。文化自身不发展,不能得到社会需要就会被淘汰、会消失,这值得深思,文化保护与开发,但现在开发也有偏颇,过于功利,只单纯想到经济利益。因此,提发展更好,发展也要与社会时代想适应。文化发展了,与时代相适应,自然就能弘扬与保存,文化现象靠行政命令弘扬是无法解决的,如果其与时代不相融。民族文化研究,弘扬民族文化就是要促进民族团结、平等、进步、发展,更有新的价值取向。

樊敏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要正确认识布依族传统文化,做到弘扬与摒弃并举。二要发展创新布依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与现代结合。三要科学挖掘整理,丰富布依族传统文化内涵。四要政府主导,重视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五要依托院校,加强对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六是稳步“申遗”,使布依族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动。时代的进步不可逆转,布依族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布依族传统文化特有的丰富内容和深厚内涵也越来越深化,广受各族人民喜爱,并自觉融入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化共荣。我相信,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全球化中不仅具有广阔的前景,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也会更加凸显。

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三都水族自治县教师韦正文从自己在基层的感受,谈了对民族文化的忧心。民族文化消亡特别快,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非常迫切,如在三都过端节,现在很多的男女都不太穿民族服装,节日的形式已经在经济的冲击下面目全非,让人心痛。民族语言消亡的速度也很快。现在在学校里,大家包括老师几乎讲的都是汉话,大家觉得讲水语可能很不好意思,觉得落后。十多年前,在卯坡对歌,那里就是歌的海洋,而现在情调都变了,都是仪式性的,失去了原汁原味,失去了其文化内涵。在学校开展“两基”教育的结果是提高了汉文化,但是并没有提高水族文化。在学校学习了文化还讲水语唱水族歌,可能会让人觉得很落后,于是在心理上存在对水族文化的抵制。现在全县也只有我们学校还在教学生唱水族歌,要求学生尽量穿水族衣服。他呼吁社会上应该更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长雷秀武副研究员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被重视。而当前,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保护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忽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二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单项的保护,忽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三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重视行政保护,忽视法律保护,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四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盲目迎合“上帝”的旨意,忽视文化持有人的心理感受。无疑这是对文化持有人权利的剥夺。

贵州民族学院侯绍庄教授认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可以将其概括为八个字“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对民族文化既要保护,又要让其顺应时代需要而发展,过分强调原生态与时代发展不符,而且很多东西并不是人力可以留得。在当前商品经济时代,随时代不断改革是很正常的,是随着社会需求的。推陈出新就是要保留文化的神韵,本质,特征,而不是一层不变,一丝不漏的保留其形式是没有意义的,不能食古不化,抱残守缺。

贵州省社科院李发耀从国家法律层面对民族文化的先行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在贵州民族地区普遍存在意识落后的现象,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民族传统文化技艺,传统知识是整个传统社区共同创造的,但是对传统知识新发展的部分因该肯定,而对于创新者本人必须给以鼓励和保护。如果没有创新,或者失去创新,在某种意义上传统知识就是等于死亡的。民族传统知识是一个民族或者是地区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沉淀下来的经验总结和文化精华。虽然其外形在形式上已为人所熟知,但是保护不力,仍然有不少的传统知识在快速的流逝。对民族文化保护的立法研究和立法也是重要的。

在研讨会的闭幕式上,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学院副校长杨昌儒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全面、中肯而精到的学术总结并对今后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提出了好的设想和建议。他谈到我们我们要尊重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有选择的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这才是民族文化的出路。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研讨会总结 第3篇

本刊成立35年以来, 蒋先生一直参与编委领导、组织、推荐工作, 多年来担任本刊的主任编委,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是在蒋先生精心培育下不断发展壮大的, 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杂志的办刊宗旨、报导内容、发展方向、读者对象等各方面均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最为感人的是在2009年在重庆大学召开的编委会期间, 虽然蒋先生已是88岁的长者, 但他仍然坚持付出, 做了大量幕后工作。对编委会召开地点的选择、编委人员调整的方案、编委会的议题、杂志的发展方向与报导方针等各方面给予指导。

为弘扬蒋大宗先生开拓创新与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刊从纪念网页上摘录部份纪念文章供大家学习, 并敬祝蒋大宗先生睿智永驻, 幸福长寿。

不平凡的学者

蒋大宗先生于1922年5月14日诞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在江苏省省立扬州中学渡过了他的中学时代。1944年毕业于英才辈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 获学士学位。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 他参加驻印军新一军, 担任随军翻译员兼通讯军官, 并有幸被抗日将领孙立人将军选中带领到印缅边界的后方医院美军第20总医院, 学习使用X射线机和临床化验等知识。由于战争需要, 他常出生入死, 上前线抢修通信设备。他是经过炮火洗礼的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

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先生进入交通大学, 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工基础、自动控制、电子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科研和教书育人工作, 在工业企业电气化和自动控制专业的创建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7年在我国的技术科学规划大会上, 与已故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心胸外科专家黄家驷院士共同提出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被国家科委聘为该学科规划组成员, 成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1978年, 他带领创立了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担任教研室主任。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 蒋先生连任一至三届副理事长。之后, 他一直耕耘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这块土地上, 活跃在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讲台上, 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85年,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蒋大宗先生担任第一任所长。他在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功能性神经电刺激、生理信息的提取和信号处理技术、X线数字直接成像和双能量成像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的支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医工常青树学科不老松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对实现医学科学现代化, 防病治病, 保护人民健康, 提高医学科学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立和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多年来, 老一辈科学家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大宗教授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学会的科技领域涵盖面很宽, 有关人员和会员的专业背景不同, 涉及到理工医等各个方面, 但他们的结合点是一个, 就是为发展生物医学科学的总目标而努力。蒋大宗教授不仅具有深入的理工科功底, 而且兼具丰富的医学知识。他1978年投身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是我国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先驱者。他长期担任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领导工作, 历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一、二、三届副理事长 (1980-1994年) , 并担任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 (IFMBE) 执行局委员 (1988-1994年) 和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1980-1993年) 。蒋大宗教授热心和重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学会的建设和发展, 积极参与学会在国际、全国和省的层面上的领导及各项工作, 积极向国家、地方有关领导、部门呼吁及反映学会的发展要求, 推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增进各地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相互了解, 团结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力量, 促进学科的发展。

在我国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学会成立初期, 蒋大宗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乃至全国做了大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科普宣传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后, 他担任学会副理事长的同时还负责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在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 他积极推动以医、工院校所发挥各自优势, 联合办学、协作培养研究生的教育方式。1979年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四所院、校、研究所开始联合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邀请美国Wisconsin大学Webster教授于1980年6月来华讲学, 组织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150多人听取了为期两周多的系统讲授, 当时对我国有意愿转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学者, 起到了“启蒙教育”的作用。在学会, 他通过教育工作委员会, 介绍国外生物医学工程办学模式和经验, 交流国内先行者的举措。1987年, 成立仅七年的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被接纳为国际学会IFMBE的会员。1988年, 学会第一次组团参加在美国San Antonio举行的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 并首次正式参加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 (IFMBE) 代表大会, 蒋大宗教授当选为该会八名执行局委员之一 (1988-1994年) 。这充分体现了蒋大宗教授的学识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也为取得中国学会应有的国际地位和荣誉起了重要作用, 为学会的国际学术交流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蒋大宗教授一贯主张要创造条件使青年学者有机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他在1989年的IFMBE的执行局会议上提出1991年7月在东京举行的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后, 在西安举行世界大会的卫星会议, 这项建议经过他多方面的努力和国际友人的支持, 得到通过。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人参加了这个卫星会议, C.Robinson (美, IEEE/EMBS主席) , L.Katz (美, 前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 等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并做学术报告。使我国青年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工作并与国际学者切磋交流。

蒋大宗教授离开学会领导岗位后, 仍然关注学会工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与发展, 参与组织全国各地主办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先后为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27届IEEE/EMBS学术年会、2007年在西安举行的全国BME联合学术会议等作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为表彰与纪念蒋大宗教授30余年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的贡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在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为蒋大宗教授颁发了终身贡献奖。

蒋大宗教授不仅学术成就斐然, 而且具有高尚的学风。他在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功能性神经电刺激、生理信息的提取和信号处理技术、X线数字直接成像和双能量成像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成就, 对学科多个领域都有较深入的了解。他实事求是, 不唯上不盲从, 办事细致认真, 为人谦和且平易近人, 对学会理事以及工作人员, 对学会会员及生物医学工程的同行, 亲切热心, 特别能够团结同事, 带动大家敞开心怀地交换意见, 从不给人以“居高临下”的感觉, 一贯爱护和扶植新生力量, 不遗余力地推动学会青年学者的成长。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者的楷模。

值此蒋大宗教授90寿辰暨从教65周年之际, 敬祝蒋大宗教授健康长寿。也希望年轻的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以蒋大宗教授为榜样, 传承他开拓进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以及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再续华章!共铸辉煌!

贺蒋大宗教授九十华诞

值此蒋大宗教授90华诞之际, 我谨代表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良好的祝愿:祝蒋大宗教授健康长寿, 福贯东海!

蒋大宗教授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开拓者, 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我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元老领导, 他是引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活跃在国际BME界的著名学者。他在推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蒋大宗教授对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也关怀备至, 他是上海几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兼职 (顾问) 教授, 是 (上海出版的)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的主任编委和顾问。他极端关心2005年在上海召开的27届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国际年会, 倾其全力支持、宣传和指导。2004年他以80多岁高龄花数月时间冒着炎热, 在上海指导年会的筹备工作, 使我们这些后辈深为感动;该年会的成功, 蒋大宗先生功不可没。他学识渊博而平易近人, 贡献卓著而淡泊名利, 地位显赫而乐于助人;他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无私奉献, 他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满腔热情, 常主动让贤、提携后生;他的这些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赢得了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对他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我们要以蒋大宗先生为榜样, 踏实工作, 奋发努力, 把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和学会工作推向新的高峰。

再次祝蒋大宗教授身体健康, 幸福长寿!

会诊’雷达手到病’除

1950年2月6日, 国民党空军先后出动各型飞机17架窜入市区, 投弹60余枚, 炸死炸伤1400余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六”轰炸。这次事件的主要教训是我方的雷达发现不了飞机。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指示着力解决雷达问题。开始请来3位从事无线电工作的教授、工程师, 但都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听说交大的讲师蒋大宗, 抗日战争期间在缅甸战场远征军中服役时搞过雷达。蒋先生看过机器工作情况后, 根据雷达架在六层楼顶没有固定回波的现象, 初步判断可能是收发系统没有调好, 建议请上海国际无线电台总工程师钱尚平来“会诊”一下。钱尚平听了机器工作情况的介绍, 并观察现场之后, 作出明确判断, 机器的“病因”是发射接收系统失调 (即发射机的工作频率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不一致) 。在钱尚平和蒋大宗的具体指导下, 雷达队员们对发射、接收系统反复进行仔细检查与调整, 显示器荧光屏上终于出现了近距离固定回波。这固定回波可非同寻常, 它标志着我军第一支雷达队从这天起真正能担负起对空情报保障任务。

为国争光享誉海外

1987年, 学会准备申请参加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 (IFMBE) 。但是, 得悉台湾也要申请加入IFMBE, 蒋先生警觉地认识到, 如果海峡两岸都被接纳为IFMBE, 将会出现两个中国的政治问题。经过反复商谈, 得到IFMBE的理解和支持后, IFMBE修改章程, 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一个国家也可有两个相应的学术组织成为IFMBE的会员。我们就很快地被IFMBE接纳为会员。1988年, 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大会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 (San Antonio) 召开。蒋先生、黄诒焯和杨子彬教授在IFMBE代表会上投票赞成接纳台湾地区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IFMBE。在这次代表会议上, 蒋先生当选IFMBE的执委。说明蒋先生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界所做出的贡献已为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同仁们所认可。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的钱煦教授 (美国三院的院士) 应邀来陕西访问, 问起蒋先生是学什么专业的, 我回答他不是医生, 也不是搞生理、生化的。他还对蒋先生流利的英语大为惊奇。

才华横溢贡献卓著

在交大, 沈尚贤先生和蒋大宗先生两人共同领导电讯实验室, 合作非常好。1953年两人共同进入电力系筹建新专业工业企业电气化。之后蒋先生又指导帮助筹建自动控制专业。他对新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了“自动控制元件”课程, 还编写了讲义。但不久他就奉召回电机系负责筹建仪表新专业。而仪表新专业又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被调整下马。蒋大宗先生又转到了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 成了该专业最年长的教师, 并任无线电系副主任。改革开放后他又主持生物医学电子学新专业的筹建, 一直发展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研究所, 到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我在交大的60多年中还没见有哪位教师能如此自由地跨越和驰骋于这么多个新专业之间。蒋大宗先生的才华横溢和知识广博, 在多个新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在教师中有口皆碑。蒋先生为上海和西安交通大学两校所作出的历史功勋, 决非一篇短文所能概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蒋先生桃李满天下, 在他的学生中既有高校中的知名学科带头人, 也有企业中的创业精英, 还有涉足商海意气风发的成功人士。

蒋先生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学生视生如子般的关怀和爱护, 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感谢恩师的栽培之恩, 希望藉此表彰蒋先生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卓越贡献和执着追求, 表达他们对蒋先生的一份感激之情。

蒋先生在我的心目中既是敬爱的老师, 又是慈祥的长辈。参加学会活动, 有机会聆听蒋先生的引人入胜的报告, 蒋先生的渊博的学识以及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的许多真知灼见使得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年轻人受益匪浅。我们晚辈除了表示衷心的祝福外, 更要牢记长辈们在严谨治学中的谆谆教诲, 认认真真地做好科研与教书育人工作,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生物医学工程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许多人敬佩和羡慕蒋先生怀有一颗永远的好奇心, 并保持着不倦的学习精神。今年他已经从教65年, 离开教学第一线也已经近20年, 然而他仍对日新月异的电器产品、移动通讯工具和最新的计算机软件, 运用自如。在去年沈阳三天的系列学术活动中, 蒋先生是唯一一个全程参加的外请专家, 直到最后一个学术报告, 还保持专注。在返程火车上蒋先生对iPAD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 以及后来发给我邮件分享他推想中的iPAD实时定位机制, 使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家豁达长寿的真谛:简单、好奇、大度、给予。

学术楷模做人典范

我在西安交大工作了22年 (1957-1979) , 期间曾有幸二度在蒋大宗先生直接领导下学习与工作, 深受教益。第一次是1959年, 在蒋先生领导的仪表教研室工作。蒋先生带领大家举行类似seminar的报告会, 但多数由蒋先生介绍仪表的线路。他对电子线路非常熟悉, 在密密麻麻的电子管、电阻电容等线路图上, 逐块分析, 游刃有余, 大家得益匪浅。第二次是1979年, 我到了医学电子工程教研室, 不久蒋先生调任我们“医电”的主任。蒋先生对医学、电子设备、X-射线机等医疗设备都非常熟悉。据说,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设备坏了, 常请蒋先生去修理。蒋先生是国内生物医疗仪器、医学工程当之无愧的元老, 是理想的医电教研室的领导。他组织能力特强, 知识渊博, 但没有架子, 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生物医学工程”, 蒋先生组织大家翻译国外杂志 (如IEEE Transaction on BME) 上的有关文章, 他亲自审核校对, 然后由学校教材科油印出版译丛, 取名“医学信息处理”, 分集出版。蒋先生认真的态度与渊博的知识使“医学信息处理”的译稿质量得到保证。后来我调到了上海交大生物医学仪器教研室。但我在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方面的启蒙知识无疑是在蒋先生领导下取得的, 对我后来出国进修帮助很大。

蒋先生渊博而宽广的多学科知识, 不论在生物医学工程教材规划的讨论中, 还是在他早期开展的前沿研究, 例如, 他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功能性神经电刺激研究中都表现出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我曾参观他的实验室, 观看了高位截瘫的狗神经电刺激的试验, 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蒋大宗先生常给我们讲述做人的准则和做学问的要旨。也经常把自己行之有效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蒋大宗教授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他平等待人, 遇事总会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 从不强人所难;他从不以长者身份或官位压人, 总是以理服人。他善待周围的人, 能够容忍别人的短处。给年轻人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他一起工作, 感到轻松, 气氛和谐。我有幸在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蒋大宗先生共事十年, 学到了很多做事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受益匪浅。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研讨会总结 第4篇

活动前夕,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深入我社调研,召开杂志社员工座谈会,对我社多年来取得的办刊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广西教育》自创刊以来,紧紧围绕服务教育的办刊宗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全国和全区教育发展形势,取得了优异的办刊成绩,在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中拥有很高的认可度。随后,秦斌就进一步办好《广西教育》提出了重要建议。他要求,《广西教育》要确立“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围绕”、追求“三个贴近”:要以打造广西教育龙头期刊品牌为目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来办刊,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贴近教育前沿和教学一线,贴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贴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刊物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秦斌希望杂志社全体员工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提升刊物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打造《广西教育》杂志升级版。最后,秦斌就筹办好中南教育期刊研讨会暨《广西教育》创刊六十周年纪念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西教育杂志社认真办好这次会议活动。

出席中南教育期刊研讨会暨《广西教育》创刊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领导有: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自治区教育厅巡视员林宁;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陈映红;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广西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期刊协会会长,原广西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健;广西邮政公司副总经理何贝祖等。会议活动由我社社长何世明主持;广东教育杂志社社长陈湘年致辞;来宾市兴宾区教育局局长冯德放,防城港市防城区教研室原副主任、特级教师李培根分别代表市县教育局和读者作了发言。

会上,石峰、林宁、陈映红、黄健、何贝祖等领导分别作了讲话。石峰深刻分析了当前教育期刊发展的现状,希望国内的教育期刊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联合发展意识,注重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努力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可供学习借鉴的教育期刊发展模式。

纪念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 第5篇

桃园小学五年级倪维兴

今天是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六十五周年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百年的屈辱史,从此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外来侵略者的凌辱了,中华民族真正得以解放,中国人用血泪和不屈换来了民族独立的尊严。

虽然我们这辈人没有经历抗日战争那段日子,但是我们对那段历史并没有遗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耻辱,也是中国人民承受深重灾难的历史。八年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军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他们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段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的日子,我们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但是这场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战士们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如果没有战士们的浴血奋战,那我们的国家就不复存在,那我们的民族就不复存在,那人民的自由和尊严就不复存在,我们今天享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纪念万隆会议六十周年研讨会总结 第6篇

晓月芦沟狮子闹。白日凌芳,孤骛平林绕。紫陌千村烟矢少,扁舟天际染荇藻。

表里河山太行道。金铁鸣时,四亿神州笑。共把镰锄随大纛,夕阳浸血花别俏。

纪念抗日胜利六十七周年之机 第7篇

缅怀家父宋湘陵、六伯宋希濂感言

(湖北钟祥市荆钟磷矿化工厂)宋良庆

我家族是秀才蟾桂公后代,公曾随左宗棠去西北,在甘肃任知县、知府。伯父宋希濂和家父宋湘陵属后代同辈子孙。

我祖父宋子谷饱读经书,年少迁居南京经商,住中华门,积山第一号,一九O八年喜得次子,取名宋湘陵代表湘南、南京。随父母南京长大,6岁上学,因母多病早丧,十三岁失学,为解脱家庭困境,又能培养自己,随父意十四岁在奇望街,嘉宾楼菜馆管账八年。勤奋好学,一、自学研究工商管理;

二、苦炼算盘,能两手同时左右开弓;

三、苦炼书法,能写一手好毛笔字,为未来从商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九三O年五月,宋希濂留日千叶陆军步兵学校回国,任教导第一师中校参谋。

宋湘陵在一九三一年(23岁)被宋希濂器重,介绍任第一师上士文书。该师参加中原会战,宋希濂有功,升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宋湘陵任第八连特务长。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援上海十九路军抗日。警卫军改编为78师,宋希濂任一六一旅旅长参加吴凇纪家桥战役。在庙行、宋亲率四个营,强渡蕴藻浜、攻敌侧背,予敌重创,使战局转危为安。

一九三三年,宋希濂升任三十六师中将师长,宋湘陵升中尉副官。一九三五年升三十六师上尉运输连长,一九三六年调洛阳军官学校,五期受训入党,一九三七年“八.一三”调回上海任三十六师辎重连长,投入凇沪抗战。

宋希濂猛攻天宝路一带,一举攻入汇山码头,迫敌败退回舰,战威轰动全国。9月升任第七十八军军长,兼三十六师师长;宋湘陵升三十六师辎重少校营长。

十一月随唐生智退守南京,十二月十三日城破,南京大屠杀震惊中外。一九三八年,宋湘陵任李国源部洛阳第一战区兵站分监部直属兵站少校分站长。为宋希濂71军武汉外围战,三十六师在富金山阻击强敌第二军被遏住达十天,宋希濂率三个师重创日军击毙4506人,伤敌17380人。

一九四零年宋湘陵升任陈瑞河部71军辎重中校营长。

一九四一年宋希濂升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

一九四三年宋湘陵任李国源十一分监部第三分站中校站长,在滇缅路,瓦窑担任转运站,为宋希濂率三十六师迎击日寇由缅甸入滇西。

一九四四年宋湘陵升十一分监部上校科长,派至远征军对日反攻,兵站在芒

市第一线,担任运输指挥部主任,配合十一集团军在滇缅边境前线作战,直至抗日胜利。宋希濂率部冒蛮烟瘴雨进围龙陵,先后攻下滇缅边境盘踞经营已久的平戛、龙陵、芒市各顽固据点。歼敌愈万,俘获尤多。

抗战胜利后,宋希濂在凇沪抗战,武汉保卫战,策应远征军滇缅抗战屡立战功。国民政府授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授棕叶自由勋章,成为一代抗日名将威震中外。

八年抗日,无数热血青年前赴后继为民族存亡作出了巨大贡献。两党分裂,成为了一段未善待不公正的历史。

“八.一三”,国难当头,宋希濂以“誓死保卫祖国”之壮志,民族存亡,匹夫有责。培育了湘军三十六师“誓死保卫祖国”爱国之民族精神。凇沪抗战,热血青年不顾枪林弹雨,个人安危,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三十六师一万多人,伤亡过半。武汉外围战,三十六师补员多为新兵,在主战场富金山战役中以弱对强,装备劣势阻击强敌第二军疯狂被遏住前进达十天,为仓促布防应战的第三兵团赢得了宝贵的十天。宋希濂71军致敌伤亡二万之多,三十六师一万多人仅剩八九百人仍在坚守阵地。以行动彰显民族爱国之精神,可歌可泣!值得拍摄记录片可歌可颂。不是为宣扬某一个人,而是歌颂热血青年团体爱国之民族精神!值此致以崇高的敬意!

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两国人民都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应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宋希濂热爱祖国,同时关心两岸和平统一,生前嘱托儿女,祖国和平统一之日,告慰翁公。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