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近视的烦恼看图作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近视的烦恼看图作文(精选11篇)

近视的烦恼看图作文 第1篇

这学期的成绩报告单发下来了,妈妈火眼金睛,发现我近视了。为了安全起见,爸爸把我带到医院测视力。我忐忑不安地拿起遮眼罩遮住了左眼。医生用一根小木棒在视力表上点了起来。第一次医生就点在芝麻大小的黑点上,我皱起了眉头摇摇头。医生又把小木棒点在了上一层的小黑点上,虽然这个E比前一个大了一点,但仍然模糊不清。我使劲眨了眨眼睛。医生无奈地摇摇头,又将小木棒往上挪了一层,这次我终于看见了,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但医生却在测试单上写下了4。5(近视)。

为了更好的确诊,医生要让我散瞳孔,每10分钟滴一次眼药水,要滴五次,而且每一次滴完都要闭上眼睛,真是难受!医生还嘱咐我在一个月内不能看电视、玩电脑,更不能碰手机。这下我真的够惨的,辛辛苦苦等来的寒假就要泡汤了。医生还让我一个月后再去复查,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得戴上眼镜了。想想以后就得变“四眼天鸡了”,我真的得好好保护眼睛了。

近视的烦恼看图作文 第2篇

晚上,我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妈妈,那个周末,我就去了眼视光医院,发现我的视力已经很差了!从那时起,我就和那幅眼镜交上了朋友。

周一,一到学校,看到我的人都会说:“你怎么戴眼镜了?”“咦?你什么时候近视了?”“好奇怪呀”这就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后来,还有人说我是“四眼仔””“眼镜架”,搞得我气得要命,这样被人嘲笑,让我恼羞成怒。连走过我旁边的小朋友都指着我说:“这个姐姐怎么近视了?”

近视还有许多麻烦。体育课的时候,全身出汗,鼻梁上也都是汗,又加上眼镜,鼻梁上老是被磨疼,有时候还辣辣的,很难受。而且想摘下来也不行,眼前会一片模糊的,再加上我还有散光,常把一个人看成两个人。

近视还带给我了一个大麻烦。我一向是个丟三落四的人,落别的还不重要,只怕落了眼镜。

有一次,我就忘带眼镜到学校了,第一节是数学课,教的是最重点的知识,我又看不见,只能听。心里又急又害怕。急在担心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我无法掌握,害怕老师如果请我回答,那我该怎么应付呢?想着想着,老师忽然点到了我的名字,我肯定是分神了。这该怎么办?我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后里就不必再谈了。

妈妈也天天唠叨道:“不要看电视。”“写字头抬高点!”“还看手机,都近视了!”真让我的耳朵都听得长茧子了。

小学看图作文的教学体会 第3篇

一、理解画面

我们观察图画, 要有整体观念, 统观全貌, 不能只观察一个部分, 一个局部。看单幅图是这样, 看多幅图也是这样。看单幅图, 要从整体出发, 先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 了解主要内容, 再按一定的顺序, 把画面的具体内容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 最后回到整体上来;看多幅图, 也要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观察, 先要统观几幅图画, 看这几幅图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人, 什么事, 再按照看单图的方法, 逐幅仔细观察, 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最后还要统观全局。当然, 观察要有顺序。我们这里讲的观察顺序, 是指具体的观察线路, 先看什么, 后看什么。多幅图是要从第一幅看起的, 依次看到最后, 这是不用多说的了。单幅图观察顺序就很多了, 有的图画需要从上往下, 也有的画需要从下往上看, 有的图画是从远处往近处看, 也有的画需要从近处往远处看, 还有的从左往右看, 从右向左看, 由物及人的, 也学有的图画, 几种观察顺序都要用上。

二、把握中心

看图作文, 图画就是作文材料, 看图就成了作文的基础。所以, 首先要让学生看图画, 使之掌握这幅图的主要内容, 把文章中心确定下来, 然后再作文。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呢?首先从整体入手, 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都画了些什么, 谁在做些什么等, 大体了解图意, 掌握基本内容;其次, 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 明确人物之间与各部位之间的关系, 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最后, 抓住重点和细节, 深入观察和想象。

三、训练说话

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清楚, 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必须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我运用“看谁说得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一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上台说说, 说时要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边回答, 教师在旁启发, 学生说完图意是与否、好与差, 老师给予肯定、纠正或补充;二是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 这时老师要注意巡回了解, 并参加到中下生那里去活动, 以便具体指导;三是指引优生把整幅图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这个环节是重点环节, 老师还须向学生提示, 图画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一件事?这件事的起因怎样?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通过老师的点拨, 学生讲得更完整, 更有条理, 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更佳。

四、展开联想

任何一幅画面, 它只能是从生活长河中所撷取的一朵浪花, 只能是浪峰起伏情节的一个片段, 而不是全过程的展示, 因此许多场面和细节都需要用联想的方法加以补充。从画面出发, 进行恰如其分合乎情理的联想, 只有联想, 神思才能纵横飞扬, 起伏跌宕, 行文才能创意求新, 不同凡响。这种联想来自画面, 又比画面更广阔, 更自如, 更丰富, 更富有新意, 是创造性的体现。如《长城》这篇看图作文, 作者就由长城的长想到长龙, 联想到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照片, 由长城的平整宽阔联想到马路, 由长城的齿形结构联想到打仗, 由站在雄伟壮观的长城上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同时还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从而发自内心地赞叹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篇文章以其真实的事实, 由此产生的合情合理的想象, 使得文章构思精巧, 文笔驰骋, 不同凡响。

五、选点立意

选点就是选择角度, 审题看画以后, 接着根据画的寓意, 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 不能离开画意, 最好只选一个点, 因为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 拟定题目。由于着眼点 (角度) 不同, 立意也不会完全相同, 但不论选定什么样的中心内容来写, 都不能离开图画的基本寓意, 一定要符合图画的主旨。据意行文, 也就是说要依据标题和画面来构思、谋篇、行文。在着手写作时, 一定要联系画面, 扣题深化。要防止言不及义的空论, 做到说理集中, 合乎情理, 切忌广而散, 也要防止受画面的拘泥, 使思路施展不开。

六、身体力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 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 各种与教材同步的作文书籍泛滥, 很多老师视范文为珍品, 动员学生买优秀作文书, 多看多读对写作很有帮助。确实, 多看书, 不会写也会借鉴, 但大多学生未经老师指导, 借鉴回来的词句往往不合适, 会变成笑话连篇。所以老师在习作教学时应减小范文的篇数, 提倡教师自己写下水文。特别是中低年级, 识字率低、词句贫乏, 要他们看优秀作文有些会不理解, 选别人的佳词佳句可能不会运用。我觉得中低年级初入作文最好用填空形式出现、指导正确使用合适的词句, 这样效果会更好。

近视的烦恼作文 第4篇

自从上了初中我的视力越来越差,可我不喜欢戴眼镜,于是黑板上的题接二连三的抄错。认错字也就算了,可网上网友调侃的:近视患者方圆几米内人畜不分。在我身上也得到了证实。(虽然没那么夸张)

有一次下课,我没戴眼镜和朋友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后边有人喊什么,回头一看自然是模糊不清的人影,于是我没理会继续往前走。可不一会,一只手猛拍了我肩膀一下,我吓了一跳,一回头原来是小莉跟我“热情”的打招呼。她满脸不高兴的说:“我叫你大半天你怎么不理我,你明明回头看见了我了。”我很不好意思的说:“我没认出是你来,你别忘了我的视力”小莉立刻扑哧笑了出来:“好吧,看在你这么可怜的份上我原谅你了。”旁边的朋友也都笑了。

如果那件事是个小小的尴尬,那么下面这件事就是大写的尴尬。一天,我在校园里走着,不远处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通过衣服的大致我一眼看出是朋友,我兴奋的从后边快跑过去,捂住那个朋友的眼。我们玩这种游戏的潜台词是“猜猜我是谁”那位同学支支吾吾的猜着,我一听声音不对呀,这时凑近了才辨认出我又认错人啦!当时脸立刻红了,我马上松开手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认错人了。”那位同学转过身来先是有些茫然,但还是马上说:“没关系的。”我听着她哈哈大笑的跑开了。我尴尬地走开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戴眼镜乱认人了。

近视的烦恼作文 第5篇

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得把眼镜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否则第二天我就得兴师动众,大费周折地去寻找它。记得有一天,我由于睡过了头,急急忙忙地就出门上学去了,竟忽略了戴的我“宝贝”眼镜,而且那天我恰好又坐最后一排。后果可想而知,那天上午我只好靠耳朵听课和看同学的笔记本来完成整整一个上午的学习,可是回家后我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错别字。

就连我吃饭,眼镜也不肯放过我,多少都要给我制造一些麻烦。记得有一天,妈妈给我做了我最喜欢喝的猪蹄汤,那天我一进家门就闻到了猪蹄汤那浓郁诱人的香味,迅速跑到餐桌前心急如焚地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蹄汤。正当我准备细细品味这碗美食时,猪蹄汤的水蒸气立刻给镜片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令我眼前一片模糊,我只好去把眼镜片上的雾气清理干净,可我刚把雾气清理干净走到餐桌边,镜片上再次蒙上了一层雾,我一气之下把眼镜取下来放在了一边不去理它,开始狼吞咽地吃猪蹄,津津有味地喝起猪蹄汤来了。

烦恼还没有结束,因为眼睛近视,我的最爱看电视,不得不被控制了。平时就不说了,根本不让看电视,就连我期待的周末,必须在爸妈允许的时间内看电视,可想而知,因为近视,我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

近视的烦恼作文 第6篇

不一会儿,态度和蔼的医生阿姨就把检查结果拿出来了:左眼近视205°,右眼近视200°,并伴有轻度散光。属于轻度近视中的重度近视。医生说可以配眼镜,只是在上课时候带。仔细一想医生的话也挺有道理的,配就配吧。

一开始我还以为“眼镜族”有多好呢;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想法。

先说上课时戴眼镜吧,一节课下来,眼睛又酸又痛,鼻梁还被压的通红。而且眼镜带多了,眼球就会向里凹陷,最后落得“双眼平平”!悲!长时间戴眼镜眼睛会发酸。更可怕的是:戴眼镜时间过长摘下眼镜,原先看清楚的字现在也看不清楚了。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调节过来。更可恶的是还要忍受“四眼”的“光荣称号”。

还有一次,由于粗细大意,收拾书包的时候竟把眼睛落在家里了,直到到了学校才发现忘带眼镜了,但为时已晚。;只能在心中默默的祈求老师今天千万别用多媒体,否则上面的字又看的很模糊。可是老天偏偏像跟我作对似的,老师偏偏用多媒体来让我们做题,而且上面的字又很小,后果可想而知。

又经过很多事情让我厌恶近视,后悔没好好保护眼睛。

近视的烦恼看图作文 第7篇

仔细观察一组图画, 根据情境提示, 展开想象, 写一篇作文。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 理解图意, 大胆想象,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 表达所思所感, 习作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连贯。

3. 体会图画中蕴含的情感, 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发挥想象, 具体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 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出文题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看图作文课, 先看老师写两个字。 (板书:礼物) 谁来读一读?

生:礼物。

师:齐读

生 (齐读) :礼物。

师:你们得到过别人送的礼物吗?说说看, 什么时候你得到过谁的什么礼物?

生:六一儿童节的时候, 我得到过爷爷送给我的一本书。

生:在我过生日的时候, 我得到过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师:什么礼物呀?

生:是一本书。

师: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看来家长们都喜欢送书给你们, 希望你们多读书。

生:过新年的时候, 同学们送给我很多贺卡。

师:这也是礼物, 是来自同学的心意。

生:我妈妈从澳洲回来, 送给我一只玩具考拉, 特别可爱。

师:好极了, 每个同学都曾得到过别人的礼物, 这些礼物无论大小、贵贱, 都代表着亲人和朋友们对我们的爱, 是吗?

生:是。

师:今天我们作文的题目是 (在“礼物”前板书“獾的”)

生:獾的礼物。

【点评:作文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学生谈话, 聊天, 讨论都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口语“作文活动”, 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篇原始的“对话作文”。破除作文的“神秘感”, 让学生亲近作文, 把作文和生活, 和日常的说话、做事联系起来, 就可以把作文变得很容易, 很简单。在中年级书面作文的起步阶段,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情感, 比单纯的方法技能训练显得更为重要。吴琳老师深谙此理, 围绕“礼物”和学生聊天, 自然亲切, 有了一个“预热”的过程, 作文教学就有了动力基础。】

二、阅读引文, 进入情境

师:獾, 你们见过吗?

生:我在动物园里见过, 有点儿像猪。 (生笑)

师: (出示课件中獾的照片) 瞧, 这就是这位同学见过的动物獾。但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童话里的獾。 (出示图画)

师:在童话里, 獾和人一样穿着

生:棉袄。

师:拄着

生:拐杖。

师:戴着

生:老花眼镜。

师:你怎么知道他戴的是老花眼镜?

生:因为獾拄着拐杖, 好像已经很老了, 所以我觉得他戴的是老花眼镜。

师:你不但会观察, 还很会想象。这是写好看图作文非常重要的能力。请同学们齐读文题。

生 (齐读) :獾的礼物。

师:看到这个题目, 你的脑子里会产生哪些问题呢?

生:獾的礼物是什么?

生:獾把礼物都送给了谁?

生:獾是怎么把礼物送给别人的?

生:獾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人家呢?

师:很好, 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你们的这些问题来讲述的。想不想赶快看看图?

生:想。

师:看图之前, 我们先来读读这段话。这是本次作文提供给我们的材料, 也是这篇作文的开头部分。

(课件出示以下文字)

獾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动物们都喜欢他。

有一天, 獾死了, 大家难过极了。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指名读, 齐读。)

师:从这两段话中, 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獾特别爱帮助别人, 还知道了小动物们都特别喜欢他。

师: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家很难过。

师:为什么事难过?

生:因为獾老死了, 所以大家很难过。

师:很好。

生:我知道动物们都很想念獾。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这句话知道的。獾都死了, 动物们还是不能忘记他, 还说他活着时候的事情, 说明大家都很想念獾。

师:你们的阅读能力很强, 从这短短的两小段文字中, 了解了这么多信息。这对我们更好地观察图画, 读出图画中的故事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小动物吧。

(出示图画)

师:这是谁?

生:鼹鼠。

师:鼹鼠手里拿的是什么?你看得出吗?

生:鼹鼠手里拿的是纸。

师:是什么样的纸?

生:剪成狼形的纸。 (众笑)

师:哦, 他注意到了鼹鼠手中剪纸的形状。这些连在一起的小动物不是别人, 就是他自己, 是一串手拉手的小鼹鼠。 (生笑) 你们做过这样的剪纸吗?

生:做过。

师:说说看, 怎么做的?

生:首先要想好自己剪多少个, 然后把一张长的纸对折, 剪多少个就得折多少次, 然后剪一个, 就可以出来很多个。

师: (拿出一张长条形的纸) 就像这样, 把一张纸反复对折 (演示) , 剪出你需要的图案后, 打开 (演示) , 就可以得到一长串同一形状的连起来的图案。但是这样做容易吗?

生:不容易, 一不小心, 就剪断了。

师:是啊, 所以你看, 当小鼹鼠向我们展示他的本领时怎么样?

生:很高兴。

生:很自豪, 有点儿得意。

师:你们真会观察。我们再来认识一位。 (出示图画)

生:青蛙。

师:谁看出来了, 青蛙有什么本事?

生:青蛙跳舞很漂亮。

生:青蛙正在转圈。 (众笑)

生:青蛙正在滑冰。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在电视上看过花样滑冰的比赛, 运动员就做这样的旋转动作。

师:这位同学不但观察细致, 还会联想。青蛙的确在表演溜冰的技艺。你们看他的技艺怎么样啊?

生:还不错。 (众笑)

师:别笑, 这很不容易呢, 如果不得要领, 就是在冰上走一走都会摔倒呢!

(继续出示图画)

师:这位是

生:狐狸。

师:你知道狐狸先生在向我们展示什么本领吗?

生:他好像在展示自己的领带。

师:对, 我们发现狐狸先生系着领带。你们会打领带吗?

生:不会。

师:你们见过爸爸打领带吗?

生:我见过。

师:说说看, 爸爸是怎么打的?

生:我爸爸打领带的时候打得特别快, 我没看清楚。 (众笑)

师:下一次要好好看, 反正不太容易, 一定要有人教我们或示范一下才行, 是吧?

(继续出示图画)

师:这又是谁呢?

生:兔子。

师:兔子太太在做什么?

生:她在用泥巴捏她自己。 (众笑)

生:不对, 兔子太太在做兔子形状的饼干。

生:兔子太太在做薄饼。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看到兔子太太穿着做饭时候才穿的围裙, 桌子上好像还有面粉。

生:老师还说这是兔子太太, 兔子太太一般不会去玩橡皮泥。 (众笑)

师:你们真聪明, 兔子太太的厨艺远近闻名, 特别是烤饼干的功夫。

【点评:有了一个聊天的“预热”, 吴琳老师并非直奔作文主题, 而是给学生认识几个动物朋友:獾、鼹鼠、青蛙、狐狸、兔子。这是故事中的人物, 呈现的画面是它们的拿手绝活, 鼹鼠居然会剪纸?青蛙居然会溜冰跳舞?狐狸居然会打领带?兔子居然会做饼干?一个一个的疑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它们是怎么学会人一样的本领的?谁教的?于是, 故事自然就发生了, 发生在学生的头脑里。这些图片, 恰似故事的“线头”, 每一个都牵出一个特别的故事。这, 正是吴琳老师“预设”的作文内容, 然而却让学生几乎感觉不到。好的作文课, 就是像做游戏一样, 让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作文的状态。如果拉开架势:我们今天要写什么什么, 写的时候要做到怎样怎样, 我想, 这样的教学, 尚未开始作文, 就已经吓跑了一半学生, 剩下的都是吓傻的。】

三、观察图画, 理解图意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几个小动物, 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要写话的几幅图画吧。

(出示四幅图)

JIAOXUESHILU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 想一想, 动物们分别回忆了獾还活着时的哪些事情?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互说)

师:可以说说吗?你看懂了哪幅图?

生:我看懂了第三幅图。獾在教狐狸系领带, 狐狸不会系, 都系到鼻子上去了。 (众笑)

生:我想说第一幅图, 这是鼹鼠在向獾学习怎么做剪纸。

生:第四幅图是獾在教兔子太太做兔子形状的饼干。

生:我看的是第二幅图。这是青蛙回忆的。獾活着的时候教过他滑冰, 所以他现在才会滑得那么好。

师:这位同学不但能够认真看图, 还很会联想、想象, 她想到了青蛙现在的情况, 这是画面上没有的, 看图写话就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大胆想象, (板书:大胆想象) 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还看懂了哪幅图?

生:我看懂了第一幅图。这是獾在教小动物做剪纸。

师:具体说是哪一个小动物?

生:是小鼹鼠。

师:那也就是说, 这是小鼹鼠的回忆。你能把这个意思再重新说一说吗?

生:这是小鼹鼠的回忆, 他回忆的是獾教他做剪纸的时候。

师:这句话不通了, 不是“时候”, 应该怎样说?重新说一遍。

生:这是小鼹鼠的回忆, 他回忆的是獾教他做剪纸的时候的事情。

师:把“的时候”拿掉再试试。

生:这是小鼹鼠的回忆, 他回忆的是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

师:这就通顺了。那么, 你从哪里看出獾是在教他做剪纸?

生:我看到鼹鼠拿着剪刀, 獾把自己做好的剪纸给他看。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补充?

生:鼹鼠下面的草地上有很多剪坏的纸, 说明鼹鼠总是剪不好, 连不起来, 所以獾才剪给他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 他看到了鼹鼠身后的碎纸片, 就想到了鼹鼠总也剪不好, 于是獾来帮助他。仔细观察图画, 你就会像这位同学一样, 发现很多细节,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老师把这位同学的经验也写到黑板上。 (板书:仔细观察)

生 (齐读) :仔细观察。

师:就第一幅图, 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我观察到獾教得很认真。

师:怎么讲?

生:我是从獾的表情看出来的, 他一副很慈祥、很有耐心的样子。

师:很好。

生:我还看出鼹鼠学得也很认真, 他手里拿着剪刀, 好像很注意地在看獾是怎么剪的。

师:是很“专注”地在看, 非常好!

生:我还看出獾在告诉鼹鼠怎么怎么剪。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看獾的样子好像在跟鼹鼠说话。

师:哦, 你从獾的表情想象出他还对鼹鼠说了一些话。真好。同学们, 我们知道, 这幅图上呈现的内容, 都是鼹鼠的回忆。谁能把我们刚才仔细观察到的和你大胆想象到的, 组织成一段话, 连起来说一说?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互说)

师:哪位同学愿意勇敢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獾看见鼹鼠正在焦急地做剪纸

师:请等一等。同学们请看, 这里是要接着前面的内容讲的, 你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师指前一段)

生:有一天, 獾死了, 大家难过极了。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师:请你接着上面的意思讲下去。

生:獾看见鼹鼠正在焦急地做剪纸

师:对不起, 这位同学。我的意思是说, 你讲的话要接着前面的话来说。前面说“: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那么, 这里是谁的回忆呢?是不是先要交代一下, 不然, 上来就说“獾看见”吓人一跳, 獾不是死了吗?怎么突然出来, (众笑) 就会感到很突然。你能改改吗?来, 我们试试, 我读上面一句, 你接着我的话说。

师: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生:鼹鼠回忆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

师:这就对了, 这样就很连贯, 让人听起来很舒服。这一次我们写的看图作文, 不是孤立的一幅图, 是要把几幅图连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所以段与段之间的连贯很重要, 每幅图的第一句话一定要接着前一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说, 这叫作 (板书:内容连贯)

生 (齐读) :内容连贯。

师: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连贯。好的, 这位同学, 我们接着来。

师: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生:鼹鼠回忆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

师:我们把“回忆”换一个词儿行吗?为什么要换知道吗?

生:因为前面用了一个“回忆”, 这里有点儿重复了。

师:好的, 那么你能换吗?

生:能。鼹鼠想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一天, 鼹鼠正在着急地做剪纸

师:为什么是“着急地做剪纸”?

生:因为他怎么剪也剪不好。

师:那你能不能先说他怎么也剪不好, 再说他很着急?试试看。

生: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他怎么剪也剪不好

师:鼹鼠想做什么样的剪纸, 结果怎么也剪不好?

生: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他想剪出一长串手拉手的纸鼹鼠, 可是怎么剪也剪不好, 他很着急。

师:这时

生:这时, 獾走过来说:“我来帮你剪吧!”鼹鼠说:“我想剪出一长串鼹鼠的形状, 然后把它贴在墙上。”獾说“:好的。”于是, 獾就认认真真地教起来。鼹鼠也认认真真地学, 最后鼹鼠终于剪出来了。

师:这位同学能够想象鼹鼠和獾的对话, 这很好。如果把“认认真真地教”和“认认真真地学”再讲得具体一点儿就更好了。谁愿意帮他补充?

生:只见獾把一张长形的纸对折了三次, 然后在纸上画出鼹鼠的形状, 再沿着边线剪下来, 一拉, 六只连在一起的小鼹鼠就剪好了。

师:好极了。这位同学敢于大胆想象, 讲述了许多画面之外的细节, 于是这个故事就生动多了。谁再来说说鼹鼠是怎么认真学习的?

生:鼹鼠很认真地看着獾, 并学着他的样子折纸、画画, 再剪下来, 最后他终于剪成了。

师:他终于成功了, 鼹鼠的心情怎么样?

生:他高兴极了, 而且非常感谢獾。

师:哪位同学能够看着这幅图, 把这段话连起来说一遍?

生:鼹鼠想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情。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他想剪出一长串手拉手的鼹鼠, 可是怎么剪也剪不好, 他很着急。正在这时, 獾走了过来, 对他说“:别着急, 我来帮你吧!”鼹鼠高兴极了, 连忙坐在獾的对面, 看着獾剪。只见獾把一张纸对折了几次, 又在纸上画出鼹鼠的形状, 再沿着边线剪下来, 剪好后, 轻轻一拉, 一长串连在一起的鼹鼠就剪好了。接着, 獾手把手地教鼹鼠, 鼹鼠学得可认真了, 一次没剪好, 又重新剪一次, 最后终于自己剪出了一串连起来的纸鼹鼠, 他高兴极了, 心里非常感谢獾。

师:直到现在, 想起这件事, 鼹鼠

生:心里还暖洋洋的。

师:你说得真好。老师希望你们在把说的故事写下来的时候, 要边写边读, 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语句是不是通顺, 语言是不是流畅。下面, 请同学们从这四幅图中任选一幅, 仔细观察, 大胆想象, 像刚才这位同学对第一幅图的讲述一样, 围绕图意写一段话。给大家10分钟时间, 写在作业纸相应的图画旁边。

(学生自由写作。10分钟后反馈。)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写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生:我写的是第一幅图。

师:请你把它读好。

生:鼹鼠想起了獾帮助自己的事情。

师 :这里是“想 ”还是“讲”呢?

生:应该是“讲”。

师:好的, 请你改一改。

生:鼹鼠讲起了獾帮助自己的事情。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獾走了过来, 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鼹鼠说:“我想把自己的形状剪成一长串, 可是怎么也剪不好。”獾说“:别着急, 我来教你。”于是獾就教了起来, 鼹鼠很认真地学, 经过很多次失败, 鼹鼠终于剪出了一长串像模像样的纸鼹鼠。现在, 獾不在了, 鼹鼠想起这件事, 心里很难过。

师:应该是“鼹鼠讲起这件事”。

生:现在, 獾不在了, 鼹鼠讲着这件事的时候, 心里很难过。

师:很好。这位同学不但写得好, 读得也好。他不但写出了这幅图画表现的内容, 最后还补充了鼹鼠讲这件事时的心情。谁还愿意与大家分享?

生:青蛙讲起了獾教他滑冰的事情。以前, 青蛙就怕在冰上走路, 獾看到了, 说:“来, 请你拉着我的手, 我来教你!”于是, 獾牵着青蛙的手, 在冰上一步一步地走。

师:这里写得真好, 她注意到了青蛙是牵着獾的手, 一步步在冰上学走路的。请你继续。

生:就这样, 青蛙不但学会了溜冰, 还学会在冰上跳舞。最后, 他终于学会了溜冰, 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师:老师帮你调整一下:“就这样, 青蛙终于学会了溜冰, 不但会溜冰, 还会在冰上跳舞呢!”

生:就这样, 青蛙终于学会了溜冰, 不但会溜冰, 还会在冰上跳舞呢!他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师:这样回忆着的时候

生:这样回忆着的时候, 青蛙心里暖洋洋的。

师:很好。文章写好后, 一定要多读。多读, 可以发现语句中的毛病,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修正。

生:我写的是第三幅图。

师:请读吧。

生: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的事情。

师:这句要好好读, 不要断开。再来。

生: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的事情。狐狸本来不会系领带的, 獾活着的时候, 就教他系狐狸一边说, 一边教, 最后狐狸就学会了, 还很快。 (众笑)

师:别紧张, 写得很清楚。只是有些地方改一改就更好了。来, 老师帮你调整一下。狐狸不是“一边说, 一边教”, 而是

生:一边说, 一边做。

师:对。还有, “狐狸就学会了, 还很快”这句话怎么说更好?

生:狐狸很快就学会了。

师:这样不是很好嘛!请你把这几句话再改一改, 好吗? (学生坐下) 这位同学很了不起, 其实, 他写的和读的不完全一样。他在读的时候, 发现自己写的有些问题, 就及时做了修正, 所以, 作文写得好不好, 要靠读的, 多读几遍, 就会发现问题, 就可以越改越好。最后一幅图, 请你读吧!

生:兔子太太回忆起那天下雪, 我正在做饼干

师:“我正在做饼干”是兔子太太说的吗?

生:是。

师:那要加引号了。兔子太太回忆说, 冒号, 引号

生:兔子太太回忆说:“那天下雪, 我正在做饼干”

师:“那天, 外面下着大雪, 我正在家里做饼干。”这样改好吗?

生: (点头, 重读) 那天, 外面下着大雪, 我正在家里做饼干。獾走进来说“:你在做什么?”兔子太太说:“我正在做饼干。”

师:这里太啰嗦了。你已经在前面说了“兔子太太正在家里做饼干”, 那么, 獾走进来, 还问“你在做什么?”这话就多余了。你改一改。

生:獾走进来, 说:“我来教你做动物饼干吧!”

师:改得好!

生:说着, 獾认真地做起来, 他的手冻得通红。不一会儿, 兔子形状的饼干就做好了。我连忙说“:你辛苦了, 快暖和一下吧!”獾说:“别客气, 快吃吧!我为大家服务很开心。”

师:这里加个“却”字, 獾却说

生:獾却说:“别客气, 快吃吧!我为大家服务很开心。”

师:这里写得真好。他想象獾的手冻得通红, 还想象兔子太太和獾的对话。写得很精彩。那天, 吃着獾做的动物饼干

生:我的心里暖洋洋的。

【点评:果不其然, 吴琳老师在这个环节中, 引导学生凭借画面, 构想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獾;每一个故事的情节都是雷同的:獾教动物学什么;每个故事都藏着一根“线”:獾给予动物帮助的友情!所谓的“礼物”, 不是看得见的某一件物品, 而是教会你一个生活的本领。吴老师在指导中先后提出了“大胆想象、仔细观察、内容连贯”三个要求, 旨在鼓励学生把这些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 通过观察形象获得更具体、更完整、更鲜明的内容表象。很显然, 故事都“说”出来了, 且“说”得都很具体生动。但是, 吴琳老师的教学点似乎并不在此, 而在于教学生如何把这些人物、情节、情感, 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即教学生如何写作。这, 才是看图作文的目标所在。先说后写, 是一条基本的作文法则, 而最终要落实到“写”。正因如此, 吴琳老师让每个学生用10分钟写其中的一个故事, 正是要实现这种由说到写的转化。说得好并不一定写得好, 因为书面写作比口头讲述, 在语言运用上有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 讲述的对象就在面前, 有一个互动的过程, 而写作则隐去了对象, 是一种“独白语言”, 更需要作者的缜密思维和文字功夫。作文教学, 落点就在这里!】

四、体会情感, 完成结尾

师:同学们, 你们看 (指着幻灯片中的4幅图) , 动物们都回忆了獾和自己在一起的那些事情, 你们说, 这里有没有说獾送礼物给他们呢?

生:没有

生:有!

师:这里虽然没讲獾送礼物给大家, 但在动物们的心里, 獾有没有给他们留下离别的礼物呢?

生:有!

师:那礼物就是

生:獾教给每个动物的本事。

师:那礼物就是

生:獾乐于助人的精神。

师:那礼物还是

生:獾帮助动物们的那些事情。

师:我知道了, 你们的意思是说, 獾帮助他们的这些事情, 就是獾送给他们的

生:礼物!

师:有了这些礼物

生:兔子就不会挨饿了。

生:青蛙就可以在冰上跳舞。

生:鼹鼠也可以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剪出来。

生:狐狸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

师:也就是说, 有了这些本领, 动物们就可以

生:生活得更好。

师: (打开第一幅图片, 同时播放音乐《怀念》) 让我们再看一看獾的背影, 假如你就是村子里的一个小动物, 当这样和大家一起回忆着獾还活着时的那些事情的时候, 你最想对亲爱的獾那个永远也不能再见面的朋友, 说些什么呢?

生:獾, 你做了那么多帮助我们的事情, 我想说, 谢谢你!虽然你死了, 但我们会永远怀念你的。

生:獾, 你的乐于助人会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也会像你一样去帮助别的人。

师:你帮助我们的那些事情啊, 我们都会记在心里。我们也会像你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生:谢谢你, 獾, 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生:獾, 如果你能再多活一会儿, 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帮助的, 我也会为你做很多的事情。

师:同学们, 就把你们刚才说过的话和最想说但还没说出来的话, 写在最后, 作为这篇作文的结尾。

(学生完成结尾部分的写作。五分钟后反馈。)

【点评: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结尾, 这个故事也不例外。吴琳老师以故事中的情感来引导学生构想结尾, 实则是揭示故事的寓意, 或者说是一种道德渗透。当然, 故事的结尾也可以有多种可能, 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五、朗读习作, 集体评议

师:我请六位同学到台前来, 每人读自己写的一段, 共同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好吗?

(指名六名学生到台前)

师:你们六位同学要配合一下, 在共同完成一篇作文的时候, 可能为了内容的连贯, 要根据具体情况把自己的一段话作适当的调整, 即兴修改、朗读, 可以吗?让我们开始吧。

生员:獾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动物们都喜欢他。有一天, 獾死了, 大家难过极了, 他们聚在一起, 回忆獾还活着的那些事情。

生圆:鼹鼠讲起了獾教他做剪纸的事。一天, 鼹鼠正在做剪纸, 獾走了过来, 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鼹鼠说:“我想把自己的形状剪成一长串, 可是怎么也剪不好。”獾说“:别着急, 我来教你。”于是獾就教了起来, 鼹鼠也很认真地学。经过很多次失败, 鼹鼠终于剪出了一长串像模像样的纸鼹鼠。现在回忆起那天的事情, 鼹鼠的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生猿:青蛙想起了獾教他滑冰的事。那天, 青蛙看见獾在滑冰, 就走过去, 说:“我不会滑冰, 您可以教教我吗?”獾说“:来吧, 把手伸给我。”獾牵着青蛙的手, 一步一步地在冰上走, 青蛙跟着獾小心地学习。最后, 青蛙终于敢自己滑冰了, 他的心里暖洋洋的。后来, 他还学会了在冰上跳芭蕾舞呢!

师:你看, 前面那位同学已经用了“心里暖洋洋的”, 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猿:青蛙终于敢自己滑冰了, 他开心极了。后来, 他还学会了在冰上跳芭蕾舞呢!

师:好, 就这样改。请继续。

生4:“是獾教会我系领带的, ”狐狸伤心地说

师:这个开头真好!请继续。

生:“我小时候总是不会系领带, 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遇到獾, 獾帮我打好领带, 还手把手地教我, 他一边系一边教, 直到我学会为止。”狐狸说着说着, 就哭了起来。

师:很好。

生5:听了狐狸先生的话, 兔子太太说

师:这位同学接得很好, “听了狐狸先生的话”把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连接起来了, 非常自然。请。

生5:听了狐狸先生的话, 兔子太太说:“那天, 我想做些动物形状的饼干给孩子们吃, 可怎么也做不好。后来, 獾来了, 他教我怎样和面, 怎样把面压成饼, 再用模子刻出小兔子的形状, 然后放在烤箱里烤。动物饼干很快就做好了, 满屋子都飘出香味。”

师:好极了, 好极了, 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鼓掌) 老师给你改一个词, 可以说“满屋子都弥漫着香味”。

生5:谢谢老师!

师:读完了吗?

生5:直到今天, 我都忘不了那天的事情。

师:很好。

生6: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离别的礼物, 动物们在心里对他说:“谢谢你, 獾, 我们不会忘记你, 我们也会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 让爱心传递下去。”

师:真好!谢谢这几位同学, 你们通过合作, 共同完成了这篇作文, 谢谢! (掌声响起, 学生回座位) 同学们, (指板书) 刚才我们分别给每幅图配了一段话, 这样一段一段地连起来, 就成了一篇有头有尾的作文。在看图作文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 (指板书)

生:仔细观察。

师:还要

生:大胆想象。

师:注意段与段之间

生:内容连贯。

师:这节课, 我们只写了其中的一两段内容, 下一节课, 我们可以在这张作业纸上, 把空缺的内容都完成, 写一篇完整的看图作文, 好吗?

生:好。

【点评:作文写完了怎么办?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交给老师批阅, 然后再作修改, 如此就完成了教学的整个任务。但是, 这样的作后批改, 对学生的帮助是甚微的。最好的指导在现场, 即面对面地评讲, 手把手地辅导。而对于学生来讲, 好不容易写了一篇作文, 最希望的是即刻知道写作的结果评价。吴琳老师的当堂评议, 正是满足了学生对作后及时反馈的需求, 且是组织学生一起评议, 旨在让学生学会评讲、学会修改。更有意思的是, 吴琳老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 这又是一个作后修改的“法宝”读作文。把文字变成声音, 通过耳朵来判断语句是否“顺耳”, 即是否通顺、妥帖。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经验, 更多的是关于听说的经验, 善于利用这些经验来修正书面语言中的问题, 着实简便有用。叶圣陶先生正是这样教他的孩子修改作文的, 吴老师借鉴得恰到好处, 也很有艺术性。】

六、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

师:今天吴老师给你们看的这些图画, 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近视的烦恼作文 第8篇

近视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半年多,原来炯炯有神的眼睛,现在却被厚厚的眼镜片挡住了昔日的风采。不过,这些还不都怪我自己,爱看电视,玩电脑。

你知道近视的我最怕做什么吗?那就是测视力。每学期临近末尾时都会测视力。当我看到别的同学测视力时,我都会非常“嫉妒”,因为不管老师指到哪,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而当我走下位置,摘掉眼镜,测视力时,视力表上的“E”几乎都看不清,除了上面三行,其余的都像看蚂蚁一样。测完后,别的同学都在炫耀自己的视力有多么好,而我却逃之夭夭,生怕他们笑话。

戴着眼镜也是很烦的。眼镜架在鼻梁和耳朵上,一节课下来,眼睛感觉酸酸的,本来就有些塌的鼻子变得更塌了。有一次,因为上学匆匆忙忙,忘把眼镜带上,半路才发现,又原路返回,害得我都迟到了。如果上课时我没戴眼镜,那整堂课下来,岂不听得云里雾里?

近视的烦恼作文 第9篇

我一直以为如果眼睛近视,只要戴上一副眼镜就完事了。可真的要戴了的时候,我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戴了框架镜,我看得清晰了许多东西,但也有许多不便,比如:流汗时眼镜往下滑,吃饭时老起雾,洗澡睡觉时得摘下有一次去上英语课,由于快迟到了,我一时粗心,竟然没有戴眼镜,我暗叫一声:不好。可是已经到半路上了也不能回去,所以在老师提问时,因为看不清老师和黑板,我回答不出来,还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都是眼镜惹的祸。

万般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我换了角膜塑形镜,一种晚上戴,白天就能恢复视力的眼镜。但角膜塑形镜也不是全部都好,第一次试戴时,我戴上了眼镜,世界瞬间清晰了,我惊奇地到处张望,不动不要紧,一动眼镜就移位了,痛得我叫出了声来角膜塑形镜的最大的弊端就是眼珠不敢轻易乱动。

那不戴呢,不戴更不行,本来周五晚上休息一天,第二天数学课上我就完全看不清数学老师龙飞凤舞的板书了质数就是除了一和本身。我眯着眼睛看板书,有时老师题目都讲了一大半,我才抄完,真是令人苦恼!

近视的烦恼作文 第10篇

我多想拥有一扇明亮的心灵之窗,上课时,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板上的字;

我多想拥有一扇明亮的心灵之窗,不用坐得很近,就能看清电影、电视;

我多想拥有一扇明亮的心灵之窗,在我玩电脑游戏时,可以准确地掌握战场全局,将邪恶的敌人打败。

泼出去的水还可以收回吗?

近视的烦恼看图作文 第11篇

1 父母近视对儿童近视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1.1 父母近视与儿童近视显著关联

父母近视与儿童近视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父母近视其子女近视患病风险增高。20世纪60年代, Sorsby等[1]研究发现, 屈光及眼其他组成部分如角膜、晶状体、前房深度等眼生物学参数在父母与子代间存在强相关性。20世纪80年代, Ashton[2]分析了居住在美国夏威夷州185户来自日本家庭和192户来自欧洲家庭成员的眼屈光和近视情况, 结果发现, 父母与子女间以及兄弟姐妹间近视的高相关性。随后, 很多横断面研究也证实父母近视与子女近视间呈显著的统计学关联。一项在美国Orinda地区进行的研究发现, 父母近视不但增加子女近视的风险, 而且这一风险会随着近视父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双方父母近视与父母均未近视相比孩子近视OR值为6.40[3]。我国北京在校学生[4]以及悉尼和新加坡华裔儿童近视研究[5]也有类似报道, 说明父母近视与子女近视显著相关。

1.2 父母近视促进儿童近视发生与发展

队列研究证明父母近视会增加儿童近视风险[6], 并且随着父母近视的严重程度[7]及近视父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甚至会发展为高度近视[8]。新加坡一项关于家庭因素与孩子近视进展的队列研究平均随访28个月发现, 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和父母双方均未近视的孩子年平均近视进展分别为-0.63, -0.42 D, 而父母高度近视 (-6.0 D) 的孩子近视进展较其他组均高[9]。COM-ET (Correction of Myopia Evaluation Trial) 队列研究通过自动屈光仪测量父母的屈光或者收集眼科检查的最新记录显示, 近视父母的数目严重影响孩子的近视进展, 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10]。

Orinda近视研究队列 (19892001年) 分析了514名学龄儿童近视与父母近视的关系, 认为父母近视是儿童近视的重要预测因素[11]。CLEERE (Collaborativ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Ethnicity and Refractive Error) 课题组研究结果类似, 研究对象在一年级进入队列时未近视, 对他们随访至八年级。研究将一年级学生睫状肌麻痹球径屈光0.75 D定义为近视高风险, 结果显示, 与低风险组相比, 高风险组中父母双方均近视的学生更多, 用父母近视作为屈光不正预测因子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81.9%[12]。该研究还认为, 一年级学生的屈光不正和父母近视数能够预测孩子发生近视的风险, 但灵敏度较低, 需要更多研究探索更精确的预测因子。

2 儿童近视的遗传证据

2.1 高度近视的遗传现象

高度近视是眼屈光-6.0 D的屈光不正, 通常被视作一种家族疾病。目前人们尚未认清其遗传背景, 研究结果也不一致, 但大多数研究认为高度近视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3,14]、伴X染色体遗传[15]等造成的。高度近视常作为一些综合征的伴随症状, 如Marfan[16]、Weill-Marchesani[17]、Stickler[18]和Knobloch[19]综合征, 但非综合征高度近视越来越多[20,21]。一些非综合征高度近视染色体遗传位点已被报道 (表1) , 类似的染色体位点在东亚也有报道[22]。关于高度近视可能的候选基因也常有报道, 如有报道称家族高度近视与TGFβ[23] (转化生长因子β) 、IGF-1[2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呈正相关, 与TIGR (转化生长因子诱导因子) 呈负相关[25]。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因与阿米什人屈光存在关联而与犹太人无关[26], 而Gong等[27]研究结果否定了MMP2对中国汉族人高度近视的重要效应, 说明基因的表现型存在民族差异。然而, 到目前为止, 这些染色体位点及候选基因的报道都没有解释所有高加索或者东亚人群非综合征高度近视的遗传病因。

2.2 屈光度和眼轴长等遗传研究

早期Zadnik等[35]发现, 父母近视的子女比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子女眼轴可能更长, 甚至在他们成为近视之前就能被发现。该项研究常被引用为基因决定的证据, 然而也有研究者指出这个分析没有明确建立遗传基础。父母近视对儿童屈光度和眼轴长的影响在我国儿童的研究结果中并不一致, Fan等[36]对学龄前儿童较小样本的研究显示, 子女眼轴长度与父母近视无统计学关联。随后, Lam等[37]对中国5~16岁儿童大样本纵向研究发现, 父母近视对儿童眼轴大小的影响, 是通过影响儿童眼轴生长率而不是近视发生前眼轴长度来实现的。Paget等[38]分析了55份家庭记录, 研究屈光度和眼生物学参数的遗传性, 发现屈光度和眼轴长的遗传估计值均为0.2 (95%CI分别为0.04~0.36和0.03~0.43) , 提示眼屈光度和眼轴长是多基因控制的, 即在研究人群的眼屈光时, 存在轻到中度的遗传可能。

在人群研究中, 近视确实与眼轴更长有关[39,40], 但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关联是因为眼轴长与眼屈光力不匹配导致近视者的眼轴比屈光力相似的正视眼更长[41]。但是正视眼轴长范围很大, 与近视眼轴长范围有较多重叠部分[11]。并非先天较长的眼轴更容易突破正常的生长模式, Mutti等[3]的研究支持这个观点, 父母近视与儿童较长的眼轴相关, 而较长眼轴的儿童没有对视近作业更敏感, 但不能排除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

3 父母近视影响的环境作用

不仅家族高度近视体现了明显的家庭遗传模式, 学校近视的屈光不正也有重要的家庭关联。虽然很多研究支持近视的遗传效应, 但近视的遗传原理尚不能确定。Ashton[2]用隔离分析法分析了眼球屈光数据, 结果未能证实基因决定假说。可以推测, 眼屈光或者近视的变异似乎并不是起源基因[5]。

父母与子代间屈光不正的关联以及从这一关联中计算的遗传度, 能够反映共享环境与共享基因同时存在;当父母与孩子成长环境相差很大时, 如因纽特人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 父母和子代间相关性和遗传可能性变得非常低[42]。我国也有类似研究, Wu等[43]报道了中国香港、天津市和离天津市约50 km的一个农村三代人近视OR值的变化, 当祖父母辈至少一人近视, 香港、天津和农村第二代和第三代子女近视OR值分别从4.38, 5.34, 12.04变化为1.61, 1.34, 1.70。这在现代移民近视研究中也得到支持, Pan等[21]对新加坡印度移民的研究结果显示, 第二代移民近视率 (30.2%) 和高度近视率 (4.8%) 均高于第一代移民 (23.4%, 2.5%) , 多元分析校正后第二代移民眼轴比第一代移民长, 提示子女近视既受父母遗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当接受教育成为家庭或社会文化一部分的时候, 可能导致父母与子女近视率关联较高。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支持教育程度与儿童近视相关[3,4,44,45], 说明了家庭、学习环境背景对儿童近视的重要影响。

兄弟姐妹间相关性更倾向于受共享近视源性环境的影响。Framingham子代眼科研究报道, 兄弟姐妹之间年龄差距越大屈光不正相关性越小, 当年龄相差达到15岁时, 消除了与有一个近视兄弟姐妹相关的近视风险[46]。Morgan等[20]研究了父母与子女近视相关性以及兄弟姐妹间相关性随生活环境的变化, 结果发现, 社会环境变化较大时兄弟姐妹间近视率的相关性依然很高, 这提示家庭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

4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 在衡量近视的遗传背景时, 父母近视或儿童的眼轴长度都不是最佳指标。如果假定近视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那么那些拥有“近视基因”而不是近视的父辈, 是因为他们缺乏环境暴露;而那些由于环境暴露成为近视的父辈却可能没有“近视基因”。代际间环境和近视患病率存在巨大差异, Saw等[9]认为, 不能将基因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分开分析, 因为父母和子女共享相似的环境和行为习惯。

承认父母近视对子女近视的影响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还需要考虑以下3个问题: (1) 父母近视与普遍认为的环境危险因素视近作业相比谁更重要还有争议。多数研究报道父母近视是子女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但新加坡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近视的影响相当低[47]。 (2) 父母近视可能增加子女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敏感性。在Orinda研究中, 在父母均不近视、一方近视和均近视的子女中, 视近作业对近视的影响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3]。但Saw等[48]发现父母双方近视的子女其阅读时间更多。 (3) 父母近视与子女近视关联难以排除共享近视源性环境。Jones等[11]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为非近视、一方近视、双方近视与子女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对近视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较少增加了父母双方均近视时子女近视患病风险。

最近关于近视源性环境的研究发现, 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活动模式更趋于近视源性, 且近视源性在各年龄段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然而, 不同民族近视源性活动模式不同, 提示文化环境的重要性, 如悉尼欧裔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显著多于悉尼东亚裔儿童[49], 而悉尼东亚裔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又明显多于我国北京儿童[50]。可见父母近视与近视源性环境的关系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