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现代企业发展, 企业采用的管理制度在不断更替变化,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普遍接受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 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管理方式中, 预算管理越来越被各类企业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竞争越来越激烈,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我国的企业也逐步重视学习预算管理, 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引入时间较短, 再加上一直以来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 没能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所以, 预算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做一些探讨。
2 现状分析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管理不全面, 仍停滞在财务预算阶段。大部分企业全面预算只停留在费用预算和控制上, 没有体现出预算的预期性、全面性等特点。如果全面预算不全面, 就很难将公司的目标细化, 既然无法细化分解目标, 也就无法围绕目标制定预算并且开展工作。但由于很多企业对全面预算缺少深刻的认识, 往往将其等同于财务预算, 由财务部门完成整个公司全面预算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
(2) 费用预算很难控制。费用预算和预算的其他部分相比, 是最好控制的, 变数较小, 可控成分较大。费用预算的制定一般由下而上, 要控制费用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 坚持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是预算管理的一份子的理念。然而为保证预算不超标, 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所报数据往往比实际可能发生数据大, 导致预算松弛。或者前期费用超标, 未从自身管理上进行改进, 而是将该费用拖延至下月或者下下月, 人为通过控制费用报销时间, 改变费用归集期间, 导致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的情况。
(3) 超预算、预算外支出现象多。各部门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发生的各种情况, 发生费用缺项或费用不足。公司对超预算、预算外支出没有增加审批难度和特殊审批程序, 同时没有将其与申请人的绩效挂钩。如果一旦发生超预算、预算外支出达到一定的幅度, 就要减少申请人的绩效, 这样各部门负责人会努力控制预算外情况发生。
(4) 预算管理缺乏强有力组织保障。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中规定由管理层牵头组织预算编制工作, 而实际中往往只是挂名, 由于没有有力的组织保障, 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全面预算工作流于表面,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不是由专门设立的预算管理部门来管理, 而是由财务部门实施并编制企业财务预算, 领导更多的只关注公司的盈亏情况。
(5) 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深入考察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编制预算的基础及有效手段。但有些企业预算过程中未考虑影响因素和企业情况, 只希望预计值与实际执行结果越接近越好, 导致预算编制具有人为主观性, 采用简单化方法估计预算数。另外, 因制定者有时为考虑自己, 制定的预算计划怕达不到, 显的自己能力不足。所以, 将企业战略目标降低, 确保实际操作能按时完成。这种做法对个人来说, 不仅能够晋升, 还能展现能力, 但是会造成企业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
(6) 忽视资金预算的制定。企业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各方资金的支持。这里的资金主要指投资人投入的资金也有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入。然而在制定全面预算中往往缺少资金预算, 对于各种资金流入及流出时点没有提前筹划, 往往要花钱的时候没有钱, 不需要花钱的时候, 账面资金又大, 如果是通过银行取得的, 资金沉淀将产生不必要的财务费用。
(7) 预算与绩效吃大锅饭。预算考核往往与员工、管理层的绩效没有直接挂钩, 导致预算超支无人负责, 同样节约也没有奖励, 伤害了管理层、员工的积极性, 降低了大家的参与感, 预算考核成为一纸空文。
3 更改措施
3.1 制度化建设
企业要加强修订和完善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 对员工工作进行评价和奖惩。对企业具体岗位和相应岗位职责做出明确要求, 管理工作细化, 责任落实到人。健全完善企业制度能督促企业员工工作, 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企业还要实行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各部门都要参与到预算编制中来, 各部门应协调配合工作, 需要明细所有预算管理内容。企业若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变化, 也能够及时规避风险。加强预算的监督考核制度, 考核要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根据公司的发展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办法, 发现具体问题予以惩戒, 严格按照制度落实责任到人。设立专门的监查部门, 开展经常性检查。
3.2 客观编制预算
要做到客观编制预算, 编织者必须考虑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及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经济的因素。各部门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份适应企业的预算方案, 然后各部门负责人再进行商讨, 参考各部门预算方案, 并制定出一套最优质的方案计划, 企业高层领导作为决策者, 也必须参与预算编制过程中。另外, 预算数必须要经过各个层级审批通过, 不能随意增减预算, 最终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最大化
3.3 增强预算控制
预算在实际操作中, 受多种因素影响, 使预算结果与实际产生偏差。各部门要对预算目标进行定期监控, 通过每期的数据比对和情况分析, 把控制预算在合理的范围内。所以, 对企业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是可行的一种手段。便于在预算过程中,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实时预算修正, 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一些企业全面预算由财务部门一手包办, 现代企业预算不应如此, 应该由各部门互相制约监督, 加强预算管理的控制。
3.4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市场经济下, 员工的付出要和收获成正比, 员工行为得到正面强化,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企业实施预算时应该建立相应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 工作成果与预算方案实施挂钩, 一旦达到目标预算, 负责该工作的员工得到相应奖励或提拔。不仅要有物质的奖励, 激励的手段要多样化, 定期开展交流会, 从精神层面予以激励。只有将企业员工积极性调动起来, 预算才能尽早落实。
3.5 加强专业学习
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学习, 通过探索和研究,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为科学管理企业奠定基础。此外,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训管理人员, 理论测试、实际操作等增强业务人员工作能力, 也可以将具体的工作过程、业务管理明确成条文。
预算管理不断完善, 更为优化的管理需要企业员工不断学习, 提升自身能力, 吸收新事物。保证在实际预算管理中, 更好地完成预算工作, 制定高效的预算目标。同样, 企业需要灌注不同的新鲜血液, 解决预算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更多问题。
3.6 精化预算目标
预算目标在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在分解预算目标时, 要坚持细化各项内容和过程。项目细化, 即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内容都用预算加以明确, 大到一些商业投资、资金运转, 小到公司里用的一些日用办公物品, 都会制定出详细的预算, 这些详尽的预算指标之后会落实到每个员工, 即明确公司谁花钱, 多少钱, 这些钱是用来做什么, 什么时间花, 都十分明确。项目细化能够掌控项目的具体目标和进度, 用预算量化考评。
4 结语
预算管理起源于西方, 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 有利好的一面, 也有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体系虽有待完善, 也需要不断完善。但随着具体的实践, 预算管理一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正确理解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适合的全面预算,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 才能让其发挥最大作用。将来的预算管理会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企业领导要从长远规划角度看待问题, 让企业充分的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相信只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促进企业经营活动, 才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
摘要:市场经济下, 企业管理制度的变化让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现代预算管理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阐述, 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预算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傅云彤.货币资金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 2009 (12) .
[2] 辛惠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行为视角分析[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7.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茶叶在我国种植很广泛,主要分布在云南、浙江、河南和福建等地。现代科学已证明茶叶不仅能品饮还具有药用、食用等功能。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对茶叶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做一番叙述。
关键词:茶叶;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The Status quo of Tea fanction Food Research
Huang Yuan phas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Tea cultivation is widespread in China, mainly distributed in Yunnan, Zhejiang, Henan and Fujian and other places. Modern science has proved not only to tea drinking also has medicinal materials, food, and other functions. This paper on the tea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on the
status quo of health food products do a narrative.
Key words: tea; health food products; Research Status
我国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茶。这就是说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开始利用茶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个传说使茶这种植物首次被人们以药物形式所认识,所以历代茶学家、医学家都认为,茶不但是一种生津解渴的饮料,而且还是一种富含营养和药理功能的保健品。茶的利用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煮食(战国)到煮饮(唐)再到泡饮(明代)的演变。人们饮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在唐代则成为举国之饮,成为茶在历史上的最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问世。宋代,饮茶更是发展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典雅的艺术。茶起源于我国,传播于世界茶从唐朝传入东亚地区的朝鲜、日本,到十六世纪传入西方各国,成为世界性的饮料。我国茶树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当前,世界茶叶种植面积约在260万公顷,主要产茶国为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我国茶树种植面积约为120.7万公顷,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6.4%。我国是世界上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分为六大茶类:绿茶(green tea)、红茶(black tea)、乌龙茶(oolong tea)、白茶(white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另外,还有再加工茶,如花茶(flowered tea)、紧压茶(brick tea)、速溶茶(instant tea)等。绿茶、红茶、黑茶等来自于同一原料即茶鲜叶,而不是来自不同颜色的茶树,仅是加工工艺不同。
现代人们饮食追求健康保健自然,讲求营养机能嗜好的时尚,随着对茶叶药理保健功能的深入研究,现代科学已证明茶叶不仅能品饮还具有药用,食用等功能,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比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游离有机酸、脂肪及类脂!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H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为人体生理调节提供物质和能量以及补充人体营养; 茶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活性多糖、茶叶皂甙、咖啡碱、维生素及Fe、Sn、γ氨基丁酸、茶氨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防辐射、抗菌、抗氧化、抗癌、降胆固醇、溶血、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药效功能!还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心血管疾病、改善视觉、降脂减肥、防治疑难病症、保护脑损伤、醒酒等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以茶叶为基材或配料开发茶叶保健食品!适合现代人饮食保健观念!可以促进茶业发展! 使我国茶业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市场切入点,将传统的喝茶变为吃茶,充分利用茶叶做成各种保健食品,可以大大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
1.茶叶乳晶 (1)配方 白砂糖62%、饴糖30%、绿茶原汁35%~40%或茶叶精粉15%~25%、琼脂14%、防腐剂005%。(2)加工方法 先称取白砂糖和饴糖放入锅内,加入少许水,加热溶化后,过滤去除杂质。琼脂放入温水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加热使其溶化,再过滤去除杂质。然后合并糖和琼脂的滤液后,继续加热熬制,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加入茶汁或茶粉、防腐剂等,再加热一定时间,经喷雾干燥成颗粒状或加热烘干后粉碎成大小均匀一致的颗粒,再经冷却后包装。
2.茶叶糖果 茶叶糖果的加工最好是利用糖果工业的设备和工艺,将茶叶提取出来的原汁或茶叶精细粉加入糖、奶、果汁、巧克力中制作而成。
(1)茶叶花生糖的配方 花生仁22%、白砂糖215%、猪化油08%、上等麦芽糖48%、绿茶原汁10%~15%或茶叶精细粉4%~5%、水适量。
(2)茶叶花生糖的加工 将花生仁炒熟,摊凉后搓去表皮,并将其捣成四瓣。然后将清水放入锅中,随后放入白砂糖和麦芽糖,加热并不断搅拌,当糖溶化后用猛火煮沸,再过滤去除杂质后回锅煮沸,加入猪化油熬制,待温度达160~180℃时,移火后投入花生仁瓣和绿茶精粉。若用茶叶原汁需再熬至温度上升到150~160℃时方可移火加入花生仁瓣,最后搅拌均匀后,将糖坯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成型格板或模具内,擀匀抹平实,经冷却后切成规定的外形尺寸后包装即可出厂。
3.茶叶蛋糕 (1)配方 鲜鸡蛋30%、精面粉30%、白砂糖28%、茶叶原汁5%~6%或茶叶精细粉2%~3%、食用香精05%、香甜泡打粉035%。
(2)加工方法 先将面粉置入不锈钢打蛋器中,缓慢加入白砂糖,并进行搅打,直至体积增大到25倍左右,再加入茶叶原汁或茶叶粉,继续搅打至适度时,再进入事先备好的蛋糕模具内,最后置于180~200℃的箱中烘烤20~25分钟即可包装出售。
4.茶叶面包 (1)配方 上等小麦粉75%、绿茶原汁55%或绿茶精粉2%~25%、白砂糖65%、食盐22%、奶油6%、酵母28%、发酵促进剂0001%。(2)加工方法 先将小麦粉、茶叶精粉、酵母、白砂糖、食盐、发酵促进剂等混合后,
加入茶叶原汁和奶油等,再加适量水和粉,发酵2~3小时后投入固定的模子内成型,然后放入180~200℃烤箱内烘烤25~30分钟即可包装成品出售。
5.茶叶果冻 (1)配方 白砂糖75%、果汁6%、茶叶原汁6%~8%或茶叶精粉15%~25%、柠檬酸3%、琼脂45%、海藻酸钠4%。
(2)加工方法 先将绿茶精粉加工浸提并过滤,浓缩后得茶叶原汁,再将白砂糖加入果汁中,然后将果汁与茶叶原汁、柠檬酸、溶解后的琼脂、海藻酸钠等溶液混合后,将混合液倒入耐热容器中兑少许水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成均匀体,最后将其倒入果冻杯中,再放入冷冻柜或冰箱中冰冻、凝结。此外,以茶叶原汁或茶叶精粉为原料,还可以制成茶叶冰琪淋、茶叶月饼或饼干、茶叶豆腐、茶叶奶以及各种茶叶菜肴,使人们在食用茶叶保健食品的同时达到了预防和控制诸如心血管疾病、抗辐射等医疗保健效果。
6.干茶原汁
干茶:沸水比为1:10-12,为提取水溶物质,得到浓度为1%-2%的茶汁。在60-70℃条件下第一次真空减压浓缩K浓缩比为1:4得到6%左右浓缩液。再经第二次和第三次真空减压浓缩可得到40%左右浓度的茶汁;
热加工茶汁:做法是首先将2Kg绿茶放入干燥机内加热30min,成为热加工茶.将热加工茶2Kg用 5.4L4水分次煮沸抽提,过滤合并液为茶汁.
7.鲜叶原汁
茶叶经杀青后用饲料粉碎机粗切, 再用LTP锤击机细切,将碎叶装入布袋或用布包起来置于立式压榨机下在9-10Mpa压力下反复压榨直到榨不出茶汁为止,接着可加沸开水再榨 2次最后经真空低温浓缩后可得40%左右浓度的茶叶原汁.
8. 绿茶精粉
若选用干茶作原料K则经超细微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即可备用.若选用鲜茶叶则应在鲜叶表面喷洒1.5%的护色剂经40min左右杀青、揉捻后再在120-140℃温度下干燥,控制含水率在4%左右,经冷却后用超细微粉碎机粉碎后备用。
8.茶叶蛋
一种是传统的茶叶加工中药材调理的水煮茶叶蛋,蛋壳呈茶色(另一种是台湾开发的茶叶焗蛋,是利用茶叶与蛋一起烘焙的干式茶叶蛋。其成品蛋壳仍维持原有的白色,而蛋白呈茶褐色。食之满口茶香与水煮茶叶蛋风味不同茶叶蛋经真空包装可较长时间保存。
9.茶味牛肉干
配方以鲜牛肉1Kg计算-食盐25g、白糖50g、速溶红茶粉15g、姜20g、白酒375g、大茴香18g、味精3g、桂皮15g。加工工艺:原料肉选择--处理-腌制-滚揉-烘烤-脱水-切坯!涂
布速溶茶粉-烧烤-包装。
10.化学型的茶叶保健食品
茶叶的提取物如茶多酚$茶多糖$茶皂素等%制作功能性食品,天然的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色素等。茶叶中提取的叶绿素可制得的叶绿素酸铜钠盐作为天然食品色素,茶多酚中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用茶多酚处理极易氧化变质的糕点如月饼、桃酥、米花糖等可延长1倍以上的保质期。以茶多酚为主要成分配制的抗氧化剂,能防止类胡萝卜素的氧化褪色,很好的保持海鲜的鲜红色%使切片红肠色泽诱人。茶多酚还可以做添加剂添加到沙拉、饼干、蛋糕、雪糕、口香糖、巧克力等。起到抗衰老保健等功效茶多酚还可以制作成片剂和冲剂等茶多酚冲剂。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使体内脂肪明显减少降低血浆中的甘油三脂和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经提取的茶多酚可制作颗粒冲剂,配方为茶多酚、糖粉、着色剂、香精、薄荷脑等。经过称量、混合、湿润、制粒(14目)、干燥(63℃热风2h)、窖香(加香料长时间密闭)包装等工序制成茶多酚冲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病,还有降压、去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茶叶保健食品保留了传统食品原有的风味与特色,又增加了营养价值和保健性能,但是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应用。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仅广大消费者对茶叶食品的认识不足而且茶叶食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也不成熟,为了茶叶保健食品的发展和应用特与大家讨论如下:
1.加快高新技术的应用
研究指出:利用膜分离技术超滤茶汁制得的茶叶抗氧化剂产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比传统工艺制品提高,用卷式反渗透设备浓缩茶叶提取液,可较好的保持茶叶色香味离子交换树脂法适于从茶叶中制取高纯度高活性茶。多酚抗氧化制品可用超临界二氧碳萃取茶叶中得脂溶性色素,另外应研究瞬时超高温灭菌技术和冷杀菌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高压脉冲杀菌技术和超声波杀菌技术在茶叶保健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 积极开发新产品
利用茶叶的药理作用开发各种茶叶保健食品如抗衰老食品、防龋齿保健品、降脂减肥食品、降血糖食品等还有开发绿色和有机茶叶保健食品,以适应人们对健康自然保健食品的需求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保健品领域为各相关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为我国茶叶及其副产品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3.加大科研投入
发展茶叶食品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的茶叶保健食品,使茶叶食品的独特风味和保健性能更好的结合,并应加深茶叶与食品结合后对人体的保健性能的机理方面的研究以促进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和研制。
4. 加大宣传
向大众普及茶叶科学知识,使茶叶食品的保健性深入人心同时开展商业化经营生产,以推动我国茶叶食品生产,从而深层次的发展我国的茶叶产业。
[1] 陈玲,林炳辉,陈文岳,林智. 福建乌龙茶防病保健作用的临床研究[J]茶叶科学 , 2002,(01) .
[2] 毛连根,俞洁行. 茶叶提取物对小鼠的醒酒作用[J]茶叶科学 , 2000,(02) .
[3] 唐黎标. 茶叶保健食品的加工[J]茶叶机械杂志 , 2002,(02) .
[4] 权启爱. 高新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J]茶叶机械杂志 , 1998,(02) .
[5] 高成. 浅谈茶叶深加工科技的发展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 1997,(01) .
[6] 向胜沅,李觅路,龚志华,肖文军. 茶叶保健机理及其产物开发展望[J]茶叶通讯 , 2001,(04) .
[7] 任俊银. 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 , 1999,(04) .
[8] 农艳芳. 生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茶叶加工 , 1997,(02) .
[9] 齐东梅. 茶味牛肉干的加工制作[J]肉类工业 , 2001,(03) .
[10] 黄媛媛,王煜,胡秋辉. 抹茶冰淇淋,抹茶奶茶和抹茶面条的研制[J]食品科学 , 2004,(04) .
[11] 杨腊梅. 十种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J]食品科技 , 1995,(06) .
[12 董海洲,刘传富,侯汉学. 绿茶月饼加工工艺参数及其理化特性[J]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3,(08) .
[13] 励建荣,陆海霞. 茶叶产品开发现状与进展[J]食品科学 , 2004,(02) .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1 动物替代研究概论
1.1 概念
动物替代研究又被叫做非动物研究,具体是指使用替换活体动物的方法,实现生命科学和相关的研究来验证实验目的。动物替代的研究理论为三R原则,即替代、减少、优化[1]。主要内容有:减少对于动物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时间;使用非动物模型代替动物模型;优化动物的运用方式,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适应。
1.2 动物替代的分类
按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动物替代主要有两个方面:动物检测替代和动物使用替代。第一,动物检测替代。在应用程序方面,使用体外检测的方式替代之前动物整体的检测方式,如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或使用数学模型等,积极提倡在科学研究或者实验室试验的过程中代替动物检测的方式。第二,在研究、检查和授课中灵活运用代替动物的方式,来获得同样的目的。实验动物替代的层次可划分为不同等级:一是非生物替代,是指运用数理化和计算机等方式替代;二是发育程度低的动物替代发育高的动物,如使用昆虫等小型动物代替;三是减少型替代,减少对于实验动物的使用时间和次数;四是优化型替代,如果必须要使用动物来进行试验同时还没有其他的方法时,就需要优化实验过程,将动物从开始的运输到埋葬尸体结束的全部过程。
1.3 动物实验替代法的准用程序
想要使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需要经过建立到审批的全过程。第一,替代法的建立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替代构架以及应用价值;第二,优化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探测到实验物体内的生命体征;第三,进行多个实验验证,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使用替代法的实用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第四,同行评价,独立评价替代方法的实用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第五,将新的实验方法上交国家审核,按照相关的规定审核,通过后才可以使用。
1.4 替代法的必要性
对于动物的替代研究,在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第一,动物替代法满足人道伦理的发展需要;第二,大大减少了实验过程中动物的经费;第三,使医学实验授课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第四,将实验变得更加合理,还能与人类疾病相接近,避免实验动物的不确定性,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
2 国外动物替代研究起源和发展现状
2.1 国外动物替代研究发起源
国外的动物替代源自于英国,并最早提出三R原则,当时被认为这个领域的代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基金协会在传播3R原则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13年,英国首个教育和研究合作组启动,呼吁科学家们一起寻找动物替代法,为了能够符合常理和治疗措施等的实验方法,这件事情被医学界视为重要的里程碑。
2.2 机构建立
全球的替代研究组织多位于英国、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地区。根据毒性测试非动物方法网站ALTTOX的更新消息,截至2015年,欧洲替代研究机构一共有47个[2],主要分布于英国、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美国的替代研究机构有24个,亚太地区和南美等国家动物替代机构位于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日本、韩国。
2.3 人性化的替代
欧洲的人性化教育网络建立于1988年,在2000年变更成国际人性化教育网络,提倡爱护广大人士,在生物科学、医学兽医教育学中对于动物使用替代的方法。美国的国家反活体解剖学会一直致力于建设爱护生命,尊重世界,禁止科学界滥用动物的实验。
2.4 出台相关的法律
2007年欧盟对于化学品实施了监管系统,名为《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简称REACH法规。其宗旨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研制无毒无害化合物的创新能力,增加化学品的使用透明度,促进非动物实验,追求可续发展的要求。欧盟是第一个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的地区,随后巴西等国家也借鉴欧盟的法律制定了相关的法律。
3 我国动物替代研究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在知网中搜索有关研究的信息,并结合相关的法律、医学方面的教育和替代研究方法的文献,对其急性定性描述概括。对于替代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毒理学检测、化妆品毒性检测、眼刺激实验替代方法;动物模型的替代,和体外实验替代动物的整体实验;药物反应和动物实验授课等。
广州在2010年成立了中国替代方法研究评价中心,并建设了网站,为中国的替代法技术和研究信息的传递提供良好的交流桥梁,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第一,宣传、普及、分享、推广3R理念和动物替代方法;第二,对于科学家的实验起到间接的帮助作用;第三,网上咨询有关动物替代的内容;第四,推广3R原则,让大众了解和认可3R技术,对于体外实验方法的交流和研讨;第五,使得国内外的各医学动物替代研究所可以良好地交流和沟通,还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技术。2007年,北京实验动物学会建立了实验动物替代法研究会,同时还设立了杂志栏,为人们介绍外国实验室的3R研究技术和在各种学术中的灵活使用。
4 结语
动物替代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关于一些细胞等相关的研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之前的活体动物研究现如今都可以使用体外的方法试验。我国的一些实验室和相关的研发人员在生物制药和研发等实验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和发达国家相比,研究的内容相当有限,这种替代方法仍处于逐渐摸索的阶段,在各个方面都有些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发展我国的替代方法,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组织或者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成立医学动物替代法的研究机构,方便各方信息的传递。同时还要鼓励动物替代实验的方法的讨论和教育,建立相关的动物替代实验课程视频和书籍等,但是要保证医学生的替代解剖课的权利,推广使用非动物的实验法,使我国的科学研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为人类、动物和大自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摘要:针对我国的动物替代研究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关的问题,利用文献的检索和定性描述法解决,在知网中查找相关数据、信息,和内容有关的动物替代等一系列的文献。结果表明,动物替代在研究方面有皮肤刺激、眼刺激毒理学检测、热敏试验以及动物模型替代等。国内动物替代研究不多,缺乏系统化的建设,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加强动物替代的研究系统,最主要的在于立法、政策的建立、学术教育、人才的培养以及研究的方法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动物替代,医学,发展状况,分析
参考文献
[1] 卫茂玲.医学动物替代研究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04-307.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岭南人除了勇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思想意识,还积极思考,变革图强,使岭南成为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产生了许多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变革和文化巨人,使岭南成为“近代史上思想家的摇篮”。
孙中山,西方民主火种的引进人之一,他坚持“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国宗旨,但他追求的共和国模式以及革命方法和手段没有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局势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发展。刚开始他师法美国,钟情于美国民主制度;随后又毅然将目光转往北方,转向胜利的俄国革命。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选择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和发展三民主义,注入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他燃起的辛亥革命的烈火,不仅推翻清王朝,而且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新生民主共和国,将帝王时代带到现今世界,实现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飞跃。开放、灵活、变通的岭南文化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折关头起了关键的作用。
张九龄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
在古代,岭南人不仅利用江河、湖泊养殖水产,还懂得充分利用稻田养鱼。据《岭表录异》卷上记载,唐代的岭南新泷等州,开荒造田,聚春雨进山田,“即先买鲩鱼子散于田内,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及种稻且无稗草”。精明的岭南人,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以获取更多的食料。近代出现的果基鱼塘、桑基鱼塘,养鱼、种果、种蔗、植桑、养蚕,一举而多得,这是岭南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岭南人为发展养殖业拓展食料来源的创举。可见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岭南富足的物产所提供的食料,而富足的物产则是岭南特有的“天时”、“地利”所造就,是岭南人的智慧与辛劳所创造。打造了影响甚广的岭南影视文化。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一、对国外内部控制的介绍(以美国为例)
1.美国内部控制研究发展:
(1)萌芽期:15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为内部牵制阶段。该时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2)成长期: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初为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有权威机构给内部控制下出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几经修改,完成时间塑造和理论完善两大使命。(3)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4)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旧的COSO报告(要素五分法)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其模型表示.(5)最新成果:全面风险管理。
2.COSO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1)《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要求上市公司,无论大的还是小的,每年对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报告。幸运的是,公司可以依赖一个行业标准内部控制集成框架,来评估和改进其内控体系。
(2)全国反欺诈财务报告(特雷得维)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于1992年颁布的这一框架,长期以来作为建立旨在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帮助保证财务状况报表可信性、遵从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的蓝本。由于其全面性、有效性和普遍原则,框架受到世界上很多组织的称赞并被接受。
框架颁布之后,财务报表、公司治理和法律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SOX 404)是公司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主要推动。
由于美国具有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法律规范,所以在其资本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出台的解决措施也对我们有很有意义的指导作用,所以在我国文献方面介绍这部分的内容也较多。特别是SOX法案颁布以来,就有不少对其的介绍、研究的文章。比如,美国 SOA404条款执行成本的研究,认为SOA404条款提高了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成本,董事会结构改变增加成本支出,运转效率下降, 影响公司竞争力。虽然是对美国社会环境下,对SOA404的研究,但其中的思想
对我国内部控制政策制订也有启发作用。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也是用美国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实务的最新发展来解释中航油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还有伊利股份、创维数码、四川长虹等失败案例或重大事件,认真学习 ERM框架中的所有内容,并将其与企业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调整,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基本状况分析
1.从发表时间来看,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几年。这可能要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所以在对美国财务丑闻的分析研究和出台政策的剖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
2.从论述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探讨:(1)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探讨。(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3)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国内内部控制的理论探讨
1.内部控制的概念探讨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国内在对内部控制文献介绍时也主要是以引入内部控制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和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来进行讨论。比如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三种提法,就分别对应美国的二因素法、结构三分法和COSO报告,当然我国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就是根据国情需要对会计控制和对内部控制实质的探讨。
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在内部控制的文章中,以委托代理理论、外部性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权力配置理论等为基础,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探讨的文章非常之多,因为内部控制是在一个企业中实施的,他的实施环境自然就是公司的治理情况,但是就是说公司治理就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吗?学者对这个问题还持有不同的看法。本人认为,根据所引文献,研究者对两者关系也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从开始的只是描述联系的模糊界定到后来的界定边界和分析相互作用,也见证了研究者们认识的逐渐成熟。
3.国内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探讨
这几年在我国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有一些比较显著的进展,如《会计法 》中规定,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把这一规定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财政部在2001年~2006年先后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的“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 ”、“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固定资产”、“存货 ”、“筹资”、“对外投资”、“担保”等一系列用于指导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制定背景、总体思路、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并就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其他相关会计法规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试行等问题都有研究。但是对比美国还存在没有理论框架支撑、控制方法单
一、层次还比较低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李若山徐明磊:2005. 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会计研究,2
[2]李连华聂海涛:2007.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思想主线及其演变:1985~2005.会计研究,3
[3]程新生:2004.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4
[4]李心合:2007.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会计研究,4
[5]林钟高郑军:2007.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会计研究,10
[6]阎达五宋建波:2000. 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会计研究,3
[7]谢志华:2007.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10
[8]李连华.2002. 股权配置中心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会计研究,10
[9]冯培根:2000. 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会计研究,11
[10]刘明辉张宜霞:2002. 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8
[11]高霞赵妍:内部控制国内外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国内外现状分析
姓名:古雪
班级:080507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1. 常用无损检测技术
目前工业探伤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等。射线检测有着适用性好的特点, 能够对材料的内部缺陷或者是表面缺陷进行检测, 而且对于材料的形状并没有任何要求, 基于这一特性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机械等相关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射线检测也会有着一定的缺陷, 对于构件检测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而且会涉及到检测成本和辐射的防护等相关问题。超声检测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这种无损检测方法对于所有的材料都适用, 有着检测速度快、传输能力强、指向信号的优势, 能够对晶粒度、材料硬度、厚度或者是胶接强度进行检测。磁粉检测有着一定的限制性, 主要是应用于铁磁性的材料检测中, 这一检测方法有着结果可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和速度快的特点, 主要是用于冷隔、折叠、白点、裂纹和气孔等缺陷的检测。而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方法来说有着无辐射、不需要耦合剂、无污染、不需要清洗的优点, 能够真正的实现自动化, 节省了人力和物力[1]。
2. 新兴无损检测技术
2.1 光学无损检测
对待检物体外部施加一定的载荷, 如果物体内部存在缺陷, 缺陷位置的变形量就与其他部位的变形量有所差别, 观察变形量的差别就可以判断出缺陷的位置、尺寸等信息。当然这种方法属于无损检测, 在施加外部载荷时对被检物体不能造成损坏, 损益这种激光全息技术只对一些微米级别的缺陷进行检测, 属于干涉性的计量方法, 这种技术不需要与物体进行接触, 灵敏度较好, 而且被检测的物体便于保存, 不会受到尺寸或者是材料的限制。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材料、高压容器、高压管道、汽车关键构件等领域的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
激光散斑技术主要是利用激光照射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散射从而形成的一种自相干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所检测的物体, 在加载之前和加载之后出现的激光散斑图进行叠加, 从而找到干涉条纹, 这样就能够对缺陷部位进行检测。
激光散斑技术能够使被检测的材料和激光发生作用从而产生超声波, 之后利用反射或者是表面栅格衍射等非干涉型技术或者是利用光外差或者是差分等干涉技术来进行激光检测, 对于检测过程所产生的超声波进行分析, 就能够确定物体材料存在的缺陷。激光超声技术是不需要使用耦合剂的, 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来进行超声检测, 也可以进行远距离的遥控, 检测快捷、方便、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在航空领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2.2 声学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相控阵技术在超声监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这是一种新兴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多阵原换能器来接收超声波束, 与此同时多阵原换能器也会产生超声波数, 并且利用控制换能器中的各种脉冲来延缓时间, 从而改变被检测物体中的相位关系, 使声束方向和聚焦点的方向发生一定的变化, 之后利用电子扫描和机械扫描来进行图像的成像。
3. 工程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
射线检测室目前应用最为广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 可靠性比较强, 有图像显示, 缺欠直观可靠, 但射线检测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 今后在检测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防护这方面的研究与深入, 其次就是图像处理。
今后重点应用的技术[3]:
(1) 数字X射线实时检测系统在制造、检验和过程控制方面。
(2) 具有数据交换、使用NDT工作站的计算机化的射线检测系统。
(3) 小型、低成本的CT系统。
(4) 微焦点放大成像的x射线成像检验系统。
3.2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
微波无损检测一般是用来检测物体内裂纹、裂缝、夹渣、气孔、分层等缺欠。是一种利用高频率电磁波照射在被测物体上, 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 根据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变化 (波的振幅、相位、模式) 来判断缺陷的类型、尺寸、位置等信息。
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非直线性和材料的纤维束方向可以通过微波的极比特性来控制, 微波的极比特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提供缺陷的精确数据, 大小和范围可以精确地测定。同时可以得到缺陷区域的三维图像, 可以直观的看出缺陷的形状, 位置, 大小等。微波无损检测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操作、便于携带.但是由于微波不能穿透金属和导电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 因而不能检测此类复合结构内部的缺陷, 只能检测金属表面裂纹缺陷及粗糙度。
4. 结论
材料失效检测是安全的保障, 现在失效检测有好多种, 所以在选择哪种方法进行检测是需要事先确认并证实的,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不足, 我们要根据材料的应用场合、材料的结构、形状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检测方法。失效检测技术在我国工程检测领域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现代工业在不断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这样就使得工程材料面临着更加恶劣或者是极端的环境, 使得工程材料会存在着失效的情况, 也就对工程材料失效检测技术中的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是对工程材料失效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材料,失效检测技术,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