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三角形证明范文第1篇
CA
2、已知∠E=∠F,∠1=∠2,AB=CD,问AE=DF吗?说明理由。
F
3、已知,点C是AB的中点,CD∥BE,且CD=BE,问∠D=∠E吗?说明理由。
4、已知AB=CD,BE=DF,AE=CF,问AB∥CD吗?
A B
拿破仑三角形证明范文第2篇
2、如图,已知: AD是BC上的中线 ,且DF=DE.
求证:BE∥CF.
3、如图, 已知:AB⊥BC于B , EF⊥AC于G , DF⊥BC于D , BC=DF. 求证:AC=EF.
4、如图,在ΔABC中,AC=AB,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D⊥BC,
5、如图,已知AB=DE,BC=EF,AF=DC。 求证:∠EFD=∠BCA
6、如图,Δ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H,且AD=BD,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DBH=∠DAC; (2)ΔBDH≌ΔADC。
BAFCDEBEDCAGFABDCAHEBDC7、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 求∠APE的大小。
8、如图,在矩形ABCD中,F是BC边上的一点,AF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G,DE⊥AG于E,且DE=DC,根据上述条件,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10、已知:如图所示,BD为∠ABC的平分线,AB=BC, 点P在BD上,PM⊥AD于M,•PN⊥CD于N, 判断PM与PN的关系.
11、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
FAEDAMPCDNB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2CE.
12、在△ABC中,,AB=AC, 在AB边上取点D,在AC延长线上了取点E ,使CE=BD , 连接DE交BC于点F,求证DF=EF .
BCADBFCE13、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 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 求证:EG=EF; 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GBEDAFC
14、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
i. ii. 求证:MB=MD,ME=MF
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5、如图(1),(1) 已知△ABC中, ∠BAC=90, AB=AC, AE是过A的一条直线, 且B、C在A、E的异侧, BD⊥AE于D, CE⊥AE于E 试说明: BD=DE+CE.
(2)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BD
(3)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3)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 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请直接写出结果, 不需说明.
拿破仑三角形证明范文第3篇
一.选择题
1.修凳子时常在旁边加固成三角形,如图,这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A.三条边的特性
B.易变形的特性
C.稳定性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3cm和4cm,那么第三条边长可能是( )
A.1cm
B.5cm
C.7cm
3.3根同样长的小棒可拼成(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三角形
4.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锐角.
A.3
B.2
C.1
5.如图下面是小明为爷爷的菜地设计的篱笆,( )种方案最稳固.
A.
B.
C.
D.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则第三个角( )
A.一定是锐角
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
D.可能是锐角
7.有三根小棒,长度如下,首尾相接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2cm,5cm,4cm
B.3cm,3cm,7cm
C.9cm,6cm,5em
二.填空题
1.一个三角形的边长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最长是________,最短是________.
A.3厘米
B.4厘米
C.12厘米
D.13厘米
2.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4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边最长是________厘米.最短是________厘米.(边长取整厘米数)
3.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5°和90°,另一个内角是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4.如图中________是锐角三角形.
5.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钝角.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直角.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锐角.
三.判断题
1.自行车的框架是三角形,它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的.________(判断对错).
2.用2根3cm、1根7cm长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________(判断对错)
3.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________.(判断对错)
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小于90°.________.(判断对错)
5.三角形的边越长,内角和越大.________(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和9厘米,则第三条边最短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在一个三角形中,∠1,∠2,∠3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已知∠1=45°,∠2比∠1大15°,求∠2和∠3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拿破仑三角形证明范文第4篇
E
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ECGF的边CE上,连接BE,DG.
求证:BEDG.
A B
G F
AB∥ED,ABCE,BCED.C为BE上一点,1.已知:如图,点A,D分别在BE两侧.求
证:ACCD.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CEDF.求证:△CBE≌△DCF.E B
F
C
A
D
C
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
D
(1)求证:△ADE≌△CB′E;(2)若AB=8,DE=3,试求BC的长.
AD
′
E
C
B
3.如图,ABCD是正方形.G是 BC 上的一点,DE⊥AG于 E,BF⊥AG 于 F.(1)求证:△ABF≌△DAE;(2)DEEFFB.
A
B
D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21.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AEEC,CF∥AB. 求证:ADCF.
A
E
C
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F=BE.求证:DE=CF.
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求证:△ABE≌△ACE.
F G
C
B
E
A
C
B
C
,AD,AD的延长线交3.把两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D在BC上,连结 BE
BE于点F.(1)求证:△BEC≌△ADC;(2)说明:AF⊥BE.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31.如图,AB∥DE,AC∥DF,BE=CF. 求证:AB=DE.
D
C
B E C
F
4.已知:如图,E、F是平行四边行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
AE=CF. 求证:(1)△ADF≌△CBE;(2)EB∥DF.2.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1)△ACE≌△BCD;(2)ADAEDE.
D
E
B
5.如图,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上,且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请你仔细观察后,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
A
等的过程.
C
3.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射线
BC上,且PE=PB.求证:(1)PE=PD ;(2)PE⊥PD.的位置,连结EF、CF. 求证:(1)△ABE≌△CBF;(2)FC⊥AC.
D
D
E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
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
4.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对角线AC或延长线上一点,把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F
DEF
AB C
E
B
C
拿破仑三角形证明范文第5篇
(1)重心中线的交点: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 (2)垂心高线的交点:高线与对应边垂直; (3)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上的任意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外心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二、四心与向量的结合
(1)OAOBOC0O是ABC的重心.证法1:设O(x,y),A(x1,y1),B(x2,y2),C(x3,y3)
(x1x)(x2x)(x3x)0
(y1y)(y2y)(y3y)0
OAOBOC0
x1x
yy1
x2x33y2y3
3O是ABC的重心.
证法2:如图
OAOBOC OA2OD0
AO2OD
A、O、D三点共线,且O分AD
为2:
1O是ABC的重心
BDC
(2)OAOBOBOCOCOAO为ABC的垂心.证明:如图所示O是三角形ABC的垂心,BE垂直AC,AD垂直BC, D、E是垂足.
OAOBOBOCOB(OAOC)OBCA0 OBAC
同理OABC,OCAB
O为ABC的垂心
(3)设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O是ABC的内心
aOAbOBcOC0O为ABC的内心.证明:
ABc
AB
AC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分别为AB、cb
ACb
平分BAC,
ABcACb
AO(),令
bcabc
AO
bcabc
(
ABc
ACb
)
化简得(abc)OAbABcAC0
aOAbOBcOC0
(
4O为ABC的外心。
典型例题:
例1: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ABAC),0, ,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分析:如图所示ABC,D、E分别为边BC、AC的中点.ABAC2AD
OPOA2AD OPOAAP AP2AD
BDC
AP//AD
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重心,即选C.
例2:(03全国理4)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POA,0, ,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B)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分析:
A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分别为AB、
AB
AC平分BAC,
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内心,即选B.例3: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AB
AC,0, ,则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分析:如图所示AD垂直BC,BE垂直AC, D、E是垂足
.
BC
=
=0
点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垂心,即选D.练习:
1.已知ABC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PAPBPC0,若实数满足:ABACAP,则的值为()
A.2B.
32C.3D.6
2.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OAOBOC0,则OAOB() A.
12
B.0C.1D.
12
3.点O在ABC内部且满足OA2OB2OC0,则ABC面积与凹四边形
ABOC
面积之比是() A.0B.
32
C.
54D.
43
4.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若OHOAOBOC,则H是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5.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若OA
BCOB
CAOCAB,则O是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OHm(OAOBOC),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6.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则实数m =
1ABACABAC
7.(06陕西)已知非零向量AB与AC满足(+ )BC=0 = , 则
2|AB||AC||AB||AC|△ABC为()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8.已知ABC三个顶点A、B、C,若AB
ABC为()
ABACABCBBCCA,则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既非等腰又非直角三角形 练习答案:C、D、C、D、D、
拿破仑三角形证明范文第6篇
E
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ECGF的边CE上,连接BE,DG.
求证:BEDG.
A B
G F
AB∥ED,ABCE,BCED.C为BE上一点,1.已知:如图,点A,D分别在BE两侧.求
证:ACCD.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CEDF.求证:△CBE≌△DCF.E B
F
C
A
D
C
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
D
(1)求证:△ADE≌△CB′E;(2)若AB=8,DE=3,试求BC的长.
AD
′
E
C
B
3.如图,ABCD是正方形.G是 BC 上的一点,DE⊥AG于 E,BF⊥AG 于 F.(1)求证:△ABF≌△DAE;(2)DEEFFB.
A
B
D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21.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AEEC,CF∥AB. 求证:ADCF.
A
E
C
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F=BE.求证:DE=CF.
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求证:△ABE≌△ACE.
F G
C
B
E
A
C
B
C
,AD,AD的延长线交3.把两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D在BC上,连结 BE
BE于点F.(1)求证:△BEC≌△ADC;(2)说明:AF⊥BE.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31.如图,AB∥DE,AC∥DF,BE=CF. 求证:AB=DE.
D
C
B E C
F
4.已知:如图,E、F是平行四边行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
AE=CF. 求证:(1)△ADF≌△CBE;(2)EB∥DF.2.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1)△ACE≌△BCD;(2)ADAEDE.
D
E
B
5.如图,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上,且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请你仔细观察后,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
A
等的过程.
C
3.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射线
BC上,且PE=PB.求证:(1)PE=PD ;(2)PE⊥PD.的位置,连结EF、CF. 求证:(1)△ABE≌△CBF;(2)FC⊥AC.
D
D
E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
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
4.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对角线AC或延长线上一点,把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F
DEF
AB C
E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