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孟子导读之尽心下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8
1

孟子导读之尽心下范文第1篇

学号:PN131047

同样作为儒家经典,可能是因为孔子的地位高于孟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读过《论语》的一般要多于读过《孟子》的。我也是对《论语》比较熟悉,《孟子》只是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上读过其中的一些片段。《孟子》一书共七篇,这次我重点阅读了《尽心上》一篇,这一篇共四十六章,是《孟子》一书章数最多的,其中出了不少名言警句,有一些章句让我读后深受启发。但是由于《尽心上》篇记录的都是孟子很短的语句,涉及许多不同的方面,思想不是很集中,所以我的分析也相对分散,不成系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尽心上顺受章》)用我们今天通行的看法,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思想。但实际上,孟子的立足点是在“顺受其正”上,顺理而行,顺应命运,也就承受正常的命运。一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走正道;行正义,也就是正常的命运;相反,犯罪而死,则死于非命,不是正常的命运。由此可见,在孟子这里,命运的确没有什么神秘,就是顺其自然,顺其正理罢了。

在《无耻章》和《耻大章》中,孟子谈及了“羞耻”的问题。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人至关重要,人如果知道什么是羞耻就会免于做可耻的事。在这里,孟子教导人们一定要知羞耻,此观点不无道理,但这并不绝对,比如小偷,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耻的?事实上,这些人究竟是否知道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别人无从得知。可能就会存在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合道义或非法却依然去做的人。当然,“羞耻”问题是孟子在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我们确实应该拥有一颗荣辱心。

《行习章》中,孟子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我对本章的理解是孟子告诫人们不要随波逐流。如果哥白尼不对“地心说”发出质疑,又怎么会有“日心说”的问世?正是他敢于挑战真理,才使得天文学成为一门科学 。因此,我们做事要有明确的方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同时也要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不人云亦云,凡事要问个为什么。记得老师课上讲过的史学家郑樵就倡导这样的精神。

1

《孤孽章》中,孟子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即人的品德、智慧、本领、知识,往往产生于灾患之中。我不禁联想到司马迁《报任安书》里非常有名的那段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和孟子的观点异曲同工,二者都认为人在逆境中会有所作为。同样,孟子在《告子章句下》中也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有时候,安逸的生活容易招致懒惰,人们往往安于现状。相反,困境则会激发人的潜能。然而,这不是说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必定要使自己处于困境中,真正的启示应该是我们不论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应奋发进取。

《东山章》中,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不知道元稹《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不是由此得来。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生活体验,而如果把孟子这句话的意义引申来看就是在启示人们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的升华。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境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提高的。

《桃应章》中,桃应问孟子假如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皋陶做长官,舜应该怎么办?孟子说皋陶应该把瞽瞍抓起来,舜不会阻止,而是放弃天下,偷偷地背负父亲逃走。这是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一方面,“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父犯法也应与庶民同罪。但另一方面,眼看父亲出事而坐视不救,又不符合孝道。对一般人来说,这个道德难题叫做“忠孝不能两全”,对舜来说,这个道德难题叫做“公孝不能两全”。《论语子路篇》中有一章的内容与此相似。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的范畴之中,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孟子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在法律与孝之间,他们都选择了孝。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尽心上豪杰章》)按照孟子的观点,要等到一定的时势,一定的领袖人物出现后才奋发的,还算不上是豪杰之士。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可以造时势的人,是没有 2

领袖人物出现,自己也知道奋发有为的人。可见,孟子强调君子应该奋发图强,自己主动去完善自己。同理,在《好游章》中,孟子说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也是在强调君子的个人修养问题。这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掘井章》)“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为井九仞,同样也可能功亏于最后一仞。而一旦功亏,不管是一仞还是半仞,都是半途而废,留下的,是废井一口。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而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篇》)进退成败都在自己。孔子和孟子都反对半途而废,激赏积极进取精神。这启示我们凡事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倘若中途放弃,那么就相当于白费功夫。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饥渴章》)饥渴对嘴巴和肚子的妨害使人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类似这样的妨害如果对心灵发生,就会使一个人对精神的需求,对思想、学术和主张也出现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现象。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使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就不会失去选择力和辨别力,对于各种思想意识和观念就会有所认识,有所鉴别,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加以吸收、消化,使之成为充实自己的精神营养。要使自己的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只需使心灵经常吸收养份,就像我们平时不感到口渴也喝茶滋润,不饥饿也按时吃饭补充营养一样,这样就不会导致心灵空虚。

孟子导读之尽心下范文第2篇

论文

题目:读《孟子》有感

姓名: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 学号:

读《孟子》有感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2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天下,有人的地方就是天下,王天下使天下民心归顺而非霸天下,王与霸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施行仁政,仁的根本在于爱人,仁政的中心在于爱民。

孟子的抱负,在于使诸侯国施行仁政进而王天下,虽然其很多地方都说到七十里而王,但实际上还是认为大国施行仁政进而王天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虽然先后到了不少的诸侯国,感觉上他对滕、邹、鲁等小国不够尽心,而在魏、齐两个诸侯国花费较多的心神,特别是齐国。孟子根据对当时形势的把握,认为春秋以来连年的征战使民不聊生,人们都盼望有仁德的君王来解救,就如同被倒悬的人希望得到别人解救那么迫切,所以,如果能有哪个国君能够施行仁政,那么天下民心必然归顺,从而达到王天下理想。孟子的这个期望在梁惠王身上并没有实现,短短的魏国之行,一年以后梁惠王就死了,而继任的梁襄王看上去就不是一个能施行仁政的人。而当时的齐国,国势正盛,土地宽广,人口众多,贤士云集,因而孟子先后两次很耐心地呆在了齐国,而且时间很长,第二次去已经71岁高龄,仍然试图说服齐宣王施行仁政,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结果与齐宣王的意见相左,郁郁而去,齐宣王甚至没有派人来挽留。

如果说王天下是孟子的终极目标,那么起点就是在国内施行仁政。孟子把仁政的施行分作四个层面:

一、保护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从而保证百姓的生老病死有所依,使百姓不离开国土;

二、教导百姓自给自足,保证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国家要重视生产的季节,使百姓能安心生产;三,减免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四,在前三个方面都实现之后,再进行道德教化,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四个层面是逐步递进的,能按此施行仁政,那么这个国家君主的仁德就会声名远播,使天下百姓都向往到这个国家来,到那个时候王天下就易如反掌。

施行了仁政之后,可以获取天下的民心,而接下来要做的,是救他国之民于水火,也就是征伐问题,征伐,是仁政的向外推行过程。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实际上战国时期也是如此,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土地、人口的争夺,说统一天下在当时并不实际,只有到战国后期,在秦国强的国势下,其它诸侯国摧枯拉 3

朽,统一天下才成为一个目标。孟子说的王天下,其实并不是指的是土地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民心上的天下。能获取天下民心,也就得到了天下。至于征伐他国,必出于义,义,在孟子看来也就是民意,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看重了民心的作用。说孟子言必称尧舜,其实并不完全,其更多说到的是商汤和周文王,其中说到商汤更详细。如对于王天下,商汤实际上就是孟子经常提到的君王榜样,商汤的征伐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所以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此一“怨”就是埋怨没有先来解救自己,可见这种征伐由于出于民心,所以百姓都希望仁德的君主先来帮助自己解脱困厄。因此,当“义师”到来的时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征战必势如破竹,王天下自然易如反掌。

相关文章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

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财务自查报告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

1
2025-09-19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纯文本外链的作用范文

s("wzfz");上一篇:财务工作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1
2025-09-19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

财务部岗位职责全范文第1篇前 言为加强公司正规化管理,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定本《内部规章制度》,各...

1
2025-09-19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

村务公开内容目录范文第1篇2、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3、党组织班子成员责任分工情况; 4、党费收缴情况; 5、发展党员情况;6、党员示...

1
2025-09-19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

餐厅经营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在筹备期的前10天里,请保持清晰的头脑,将组织形态(预计是多少人的组合)、组织名称(就是贵公司宝号)、股东人数...

1
2025-09-19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

初三语文综合训练范文第1篇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2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

1
2025-09-19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

长途运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2 汽车司机应持有有效驾驶证、行车证;不得驾驶与证件不相符合的车辆。不得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3 车辆不得...

1
2025-09-19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财务个人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XXX同志,男,现年XX岁,大学学历,XX职称,现任XXXX,主要负责XXXXX。该同志自2014年8月份进入该岗位工作以来,...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